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益肺清化颗粒对Lewis肺癌小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影响

    作者:李斐斐;吴皓;陈露;周斌

    目的:观察益肺清化颗粒对 Lewis 肺癌荷瘤小鼠瘤体中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KDR)含量的影响,以期阐明其抑瘤的作用机制。方法80只C57BL/6近交系小鼠右腋皮下接种Lewis瘤细胞悬液0.2 mL(细胞浓度为1×107个/mL),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益肺清化颗粒低剂量组、益肺清化颗粒中剂量组、益肺清化颗粒高剂量组、吉非替尼组、吉非替尼+益肺清化颗粒中剂量组、环磷酰胺(CTX)组。每组10只。实验第2日开始给药,除CTX组第3日及第7日给药2次外,其余各组均给药14 d。实验第15日处死小鼠,取瘤,以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瘤组织VEGF及其受体KDR的表达。结果益肺清化颗粒低、中剂量组VEGF表达低于对照组(P<0.01),吉非替尼组 VEGF 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益肺清化颗粒高剂量组、吉非替尼+益肺清化颗粒中剂量组、CTX 组VEGF表达低于对照组(P<0.001);益肺清化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吉非替尼组及CTX组KDR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所降低(P<0.05)。结论益肺清化颗粒可降低VEGF及其受体KDR的表达,进而发挥抑瘤作用。

  •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lt-1胞外区基因的克隆及其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曾革非;张智清;周小明;张立国;车团结;安乃莉;陈爱君;姚立红

    从原代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提取细胞总RNA,采用逆转录PCR(RT-PCR)方法得到VEGF受体Flt-1胞外区前3个IgG样区域cDNA片段(Flt-1n3).将获得的受体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得到重组质粒pcDNA3.1/Flt-1n3,通过脂质体转染方法将其转入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用G418筛选得到稳定表达目的蛋白的细胞克隆.经固相结合实验筛选得到表达与VEGF特异结合的目的蛋白的细胞克隆,细胞测活结果表明,表达产物具有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的活性.鸡胚测活结果表明,CHO细胞表达的r Flt-1n3能抑制鸡胚绒毛尿囊膜的血管形成.

  •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基因启动子区多态与脑卒中复发的关系

    作者:张伟丽;祝立新;孙凯;王曙霞;汪道文;惠汝太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2)基因启动子区多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脑卒中复发风险的关系.方法:对1849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前瞻性随访4.5年(中位数,范围0.1~6.0年),Cox生存回归模型分析基因多态与脑卒中复发风险的关联性.并在一个横断面队列研究中随机人选1123名无心脑血管病史的参加者,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观察基因多态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长期随访过程中,355例患者发生脑卒中复发事件.携带-604TC和CC基因型的脑卒中患者4.5年累积复发率为17.1%(159/929,复发/总例数),而-604TT基因型携带者的累积复发率为21.3%(196/920,复发/总例数).Cox生存回归模型校正了年龄、性别和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后,-604TC和CC基因型与降低的脑卒中复发风险相关,风险比0.71(95%可信区间,0.58~0.89;P=0.002);这种保护作用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患者更为显著,降低复发风险达3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604C等位基因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呈显著负相关(标化回归系数β=0.125;P<0.001).结论:VEGFR-2基因启动子多态-604TC和CC基因型携带者与-604TT基因型相比,脑卒中复发风险相对较低,尤其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患者中作用更显著.其机制可能与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有关.

  •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脑卒中的关系

    作者:张伟丽;汪一波;郑毅;孙凯;万鲁红;秦勤;汪道文;廖玉华;汪雪;祝之明;惠汝太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2)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脑卒中患病风险的关系.方法:利用多中心病例-对照研究,对1 849例脑卒中患者(血栓形成性脑梗塞812例,腔隙性脑梗塞530例,脑出血507例)和1 798例对照检测VEGFR-2基因启动子多态-604T/C的频率分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多态与脑卒中的相关性.测定荧光素酶活性,分析突变型多态对VEGFR-2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VEGFR-2基因多态-604TC和CC基因型频率在脑梗塞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脑梗塞者:TC 36.7%,CC 8.4%;对照组:TC 41.8%,CC 10.3%;P<0.01),脑梗塞者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6.7%比31.2%,P<0.01),均有显著性差异.-604C等位基因与脑梗塞的低发病风险相关(OR:0.78;95%CI:0.65~0.95;P<0.05).多态-604C与野生型-604T相比,降低该基因的转录活性2.93倍.结论:VEGFR-2基因启动子变异-604C降低该基因的转录活性,并与降低脑梗塞的发病风险相关.其分子机制可能是由于VEGF/VEGFR-2信号通路下调,降低斑块内的新生血管化程度,从而延迟或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 小分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激酶抑制剂研究进展

    作者:刘文虎;曹弟勇;刘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属于蛋白酪氨酸激酶家族,其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目前,以VEGFR为靶点的肿瘤治疗已成为抗肿瘤研究中十分活跃的领域之一.本文综述了已上市或正处于研究阶段的小分子V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抗血管生成抗肿瘤药物的新靶点

    作者:李卡;陈军;朱驹;张万年;周有骏

    血管生成是肿瘤发展、转移所必需的,抗血管生成是目前基于生物靶点的抗肿瘤研究热点之一.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肿瘤血管生成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阻断VEGF的作用可以达到抗血管生成的目的.VEGF及其受体的结构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以及结合后产生的作用机制目前已经比较清楚,已有多种作用于不同环节的阻断手段在临床试验,但均有缺陷.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可以根据生物靶分子的晶体结构设计出结合力高、专属性强的小分子抑制剂已有成功应用.因此,选择不同的部位设计作用更强更优的小分子抑制剂是新药创制的重要方向.

  •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作者:钟毅;李志裕;尤启冬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家族的受体酪氨酸激酶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等密切相关.近年来,许多以此为靶点的新的抗肿瘤药物和治疗方法陆续被开发.综述了作用于VEGFR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evacizumab,PTK787,BAY 43-9006,SU11248和ZD6474的研究进展.

  • 短肽库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lt-1拮抗剂筛选条件的改进

    作者:安平;寿成超;孟麟;董志伟

    目的:改进噬菌体肽库的筛选条件,提高筛选阳性率及阳性克隆重复性.使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lt-1拮抗剂的筛选更为有效.方法:通过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lt-1的原核表达产物的变性复性处理,获得相对纯化的可溶性Flt-1受体.将该可溶性受体固相化,对噬菌体表达12肽库进行4 ~ 5轮Bio-panning后,挑取单个噬菌斑制备高滴度噬菌体上清.用ELISA法初步鉴定各噬菌体克隆与sFlt-1的特异性结合并测定阳性克隆的DN A 顺序.在Bio-panning过程中增加非特异性蛋白的预吸附,并减少输入噬菌体数量, 再次筛选短肽库.结果:经过第一次筛选,获得了一系列具有一定重复性与同源性的噬菌体克隆. 改进筛选条件后,筛选阳性率由2%提高到8.3%,阳性克隆的重复性也得到显著提高.该高重复阳性克隆的氨基酸顺序与前一次筛选获得的阳性克隆有较高同源性.结论:Bio-panning 条件的改进提高了筛选效率,为不纯蛋白筛选短肽库积累了经验,并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拮抗剂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 浅谈VEGF的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李骏;刘旭东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研究人员在20世纪末期发现的,是通过内皮细胞分离出的特异性促细胞分裂原。近几十年来,人们通过不断的研究,对VEGF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与认识。本文通过对VEGF的结构、功能及亚基进行简单的总结,并分析VEGF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结合后的信号传导通路过程及相关参与因子。从而探讨针对VEGF/VEGFR目前的分子靶向治疗的优缺点及未来的发展情况。

  •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血管形成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文忠;付小兵;张宝林

    业已证明,血管形成在胚胎发育、子宫内膜周期性增殖、创伤愈合、肿瘤发生和转移及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等生理和病理状态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与血管形成紧密关联,被认为是影响血管形成的关键性因素,现将有关该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 舒洛地特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VEGF和VEGF-R2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杨绪枫;王筱霞;汪年松;王锋;田寿福;陈玉强;李青;陈海冰

    目的:观察舒洛地特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霉素(STZ,60 mg/kg)腹腔注射法构建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糖尿病组(DM组)、舒洛地特10 mg·kg-1·d-1组(S10组)、舒洛地特20 mg·kg-1·d-1组(S20组)、氯沙坦30 mg·kg-1·d-1组(L组),每组各10只.另取10只未造模大鼠作正常对照组(N组).干预12周后采集各组大鼠血、尿标本和肾脏组织标本,观察和分析各组大鼠肾脏功能和结构的改变;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VEGF及其受体VEGF-R2的表达.结果:同N组相比,DM组大鼠24 h尿白蛋白定量、血肌酐及尿素氮显著增加(P<0.01),病理改变较明显.同DM组相比,治疗组(S10、S20及L组)大鼠24 h尿白蛋白定量减少(P<0.05或P<0.01);同S10组相比,S20及L组大鼠24 h尿白蛋白定量减少(P<0.05).光镜及电镜显示治疗组较DM组病理变化减轻,尤以S20及L组病变减轻明显.大鼠肾脏组织VEGF和VEGF-R2的表达,DM组明显高于N组(P<0.01),治疗组显著低于DM组(P<0.05或P<0.01).结论:舒洛地特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有保护作用,而20 mg·kg-1·d-1较10 mg·kg-1·d-1的剂量效果更好.下调肾脏组织VEGF和VEGF-R2蛋白表达可能是舒洛地特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 移植肾慢性排异反应与肾内微淋巴管的增生

    作者:李毅;王栋;吴卫真

    背景:在慢性肾移植排斥反应中,随着排斥的加重,微淋巴管增生程度亦随之增高,排斥反应时,组织间浸润的巨噬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D,激活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从而引起微淋巴管增生.但尚无实验证实该理论.目的:采用肾小球足细胞膜黏蛋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CD68分别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景化移植肾组织中的微淋巴管密度、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及CD68密度,探讨3者关系及内在意义.设计、时间及地点:以细胞为对象的观察实验,于2005-09/2007-05在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完成.材料:50份移植肾切除组织标本来自福州总院器官移植中心1998/2005手术切除标本存档蜡块,慢性排斥25份,急性排斥17份,尿瘘致移植肾带功切除8份.方法: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50份移植肾切除组织标本存档蜡块切片中肾小球足细胞膜黏蛋白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D68表达,并量化微淋巴管密度、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及CD68密度.主要观察指标: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微淋巴管密度、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及CD68密度表达及与肾移植排斥反应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急性排斥组中肾小球足细胞膜黏蛋白多伴随肾内动脉的大分支零星分布在动脉周围的细胞州质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基本为零星染色.慢性排斥组可见有大量微淋巴管增生,主要集中在间质内浸润的局灶性单核细胞群周围,并且深入到肾小管周边的间质内,管腔扩张,扭曲,微淋巴管周围可见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高表达.随着肾小球足细胞膜黏蛋白在不同肾组织表达的高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阳性率亦随之变化,两者之间呈正比(P<0.05);慢性排斥组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的强阳性率明显增高,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肾小球足细胞膜黏蛋白染色显示在慢性排异反应组中,随着排异程度的加重,淋巴管密度也增加(P<0.05).结论:移植肾组织中的微淋巴管密度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及CD68密度密切相关,分析:肾移植后微淋巴管增生与单核细胞的浸润互为因果,导致移植肾组织局部单核细胞的大量堆积,终致使移植物失功.

  •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 shRNA对白血病鼠微血管生成抑制的研究

    作者:郭海霞;陈纯;麦友刚;方建培

    目的 研究慢病毒载体携带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基因短发夹RNA(Lenti6/shVEGFR2)对VEGFR2表达的特异抑制及对HL60人白血病细胞所诱导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 2005年10月至2006年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选择6周龄、体重25~30g的雄性NOD/SCID小鼠15只,分成3组,实验采用双盲法.将pU6/sh VEGFR2入门克隆与pLenti6/BLOCK-iTTM-DEST载体发生LR重组反应.用HL60人白血病细胞评价Lenti6/sh VEGFR2对血管生成的作用.通过检测骨微血管密度评估Lenti6/sh VEGFR2感染HL60细胞后对VEGFR2活性的特异抑制作用.结果 建立了表达VEGFR2基因小发夹RNA的慢病毒载体(knti6/shVEGFR2).在静脉异体移植的HL60白血病小鼠中,Lenti6/shVEGFR2感染显著抑制了血管生成(P<0.05).结论 慢病毒介导的VEGFR2 RNA干扰有可能成为通过抑制病理性血管生成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方法.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伴恶性胸腔积液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王园;田野;刘思洋;赵希彤;姜文军;田大力

    目的: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在非小细胞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中表达情况,分析VEGF和VEGFR与恶性胸腔积液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例伴有恶性胸腔积液的胸膜转移癌组织和18例不伴有胸腔积液的癌组织中VEGF和VEGFR的表达情况,分析和探讨VEGF和VEGFR与恶性胸腔积液的关系。结果恶性胸腔积液组中VEGF和VEGFR的表达明显高于不伴恶性胸腔积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与VEGF和VEGFR的高表达密切相关。

  •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血液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黎;赵维莅;沈志祥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病理和生理作用一、VEGF的异构体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因其能增加微血管的通透性,初被命名为血管渗透因子(vascular permeability factor,VPF).

  •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赵成帅;王梅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2岁,2015年2月底因戒烟后出现恶心、厌食、乏力等不适,肝区疼痛并加重1d,于2015年4月3日至当地医院就诊.胃镜示:高位胃体小弯见1.8 cm×1.8 cm溃疡,表面覆白苔,周围黏膜隆起;胃窦前壁见0.8 cm×0.8 cm溃疡,表面覆白苔及血痂.诊断:多发性胃溃疡?浅表性胃炎伴隆起糜烂,十二指肠球炎.病理诊断:(胃体)低分化腺癌伴神经内分泌表达.免疫组化检测标志物:CAM5.2(+)、Villin(+)、P53(40%) CK20(-)、Syn(-/+)、Ki-67 (50%)、Muc-2(-)、CgA(+)、CD20(-)、Muc-5(-)、Cer-bB-2(-)、CDX2(+)、TopoⅡ(50%).2015年4月5日胸腹部CT:(1)右肺水平裂胸膜下小结节灶,性质待查;(2)胃窦占位?(3)肝脏占位、剑突前方软组织包块、小网膜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并考虑转移灶可能性大.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EP方案对小细胞肺癌细胞株NCI-H446的增殖抑制和促细胞凋亡作用

    作者:叶翔赟;陆舜;陈智伟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依托泊苷(etoposide,VP-16)、顺铂(cisplatin,DDP)(EP方案)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小细胞肺癌(small-cell lung cancer,SCLC) NCI-H446细胞的促凋亡和抑制细胞增殖的协同作用.方法:EP方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单药以及EP方案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作用于NCI-H446细胞72 h后,采用CCK-8(cell counting kit-8)法测定药物对NCI-H446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FCM检测药物对NCI-H446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ELISA法检测药物对NCI-H446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的影响.结果:EP方案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的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高于EP方案组(P<0.01).EP方案组和EP方案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组的NCI-H446细胞大多被阻滞于G1期,EP方案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组的NCI-H446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EP方案组(P<0.01).与EP方案和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单药相比,EP方案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可显著抑制NCI-H446细胞分泌VEGF(P<0.05).结论:EP方案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在抑制SCLC NCI-H446细胞增殖和促细胞凋亡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 3种VEGF受体亚型在兔TMJ结构紊乱模型滑膜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张善勇;魏魁杰;曹巍;刘秀明;杨驰;恽白;陈琢之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在兔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结构紊乱(internal derangement,ID)滑膜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将兔右侧TMJ设为建模组,左侧TMJ作为对照组;分别在第1、2、3、4周全麻下获取关节滑膜组织标本,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VEGFR-1、VEGFR-2、VEGFR-3 3种受体的mRNA表达,用GAPDH内参标准化VEGFR mRNA的相对表达值,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t检验,比较2组相对表达值之间的差异.结果:术后第1周和第4周,建模组VEGFR-2亚型的相对表达值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VEGFR-1和VEGFR-3亚型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第2、3周建模组的VEGFR-1、VEGFR-2和VEGFR-3 3种亚型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VEGFR-2在TMJ ID及囊内黏连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特异性阻断受体、抑制黏连的形成提供了可能.

  • 2-吲哚酮类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作者:李卡;朱驹;宋云龙;张万年;陈军

    目的:建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方法:从报道的2-吲哚酮类VEGF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中选取35个化合物,采用分子全局低能量构象以小二乘匹配法叠合分子建立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模型.结果:模型的交叉验证系数Q2=0.625,传统相关系数r2=0.968,F5,29=175.475,标准误S=0.124.结论:利用CoMFA方法建立的化合物三维定量构效关系模型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可以指导新的活性更优的抑制剂的合成.

  • 雷帕霉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和VEGF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校丽芳;顾乐怡;梁馨月;王丽华;张敏芳;钱家麒;倪兆慧;戴慧莉;严玉澄

    目的 研究雷帕霉素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病变的影响,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SD大鼠经链脲佐菌素(STZ,65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模型.建模成功后分为雷帕霉素治疗组(建模后12周开始用雷帕霉素治疗4周,n=9)、血管紧张素Ⅱ(ATⅡ)受体拮抗剂L-158809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建模后12周开始用L-158809治疗4周,n=5)和糖尿病肾病组(建模12周后用等量蒸馏水灌胃4周,n=9),以未建模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n=9).采集各组大鼠血、尿样本和肾脏组织标本,观察和分析各组大鼠肾小球结构和功能的改变;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脏组织VEGF及其受体VEGFR2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肾病组大鼠24 h尿白蛋白增加、内生肌酐清除率升高、肾小球体积增大、肾小球基膜增厚,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糖尿病肾病组比较,雷帕霉素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24 h尿白蛋白较少,且肾小球体积增大和基膜增厚均不明显.大鼠肾脏组织VEGF和VEGFR2表达,糖尿病肾病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雷帕霉素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显著低于糖尿病肾病组(P<0.01).结论 雷帕霉素具有减少糖尿病肾病大鼠蛋白尿和缓解肾小球肥大和基膜增厚的作用.抑制肾脏组织VEGF和VEGFR2蛋白表达可能是雷帕霉素延缓糖尿病肾病发病的可能机制之一.

42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