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颈内动脉系统慢性低灌注缺血性脑血管病与侧支代偿

    作者:牛俊英;尹世敏;张雄伟;张以善;林浩;陈红;李秋俐;葛爱青

    1 资料与方法选择2002年3月~2006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的颈内动脉系统缺血性血管病患者586例,经颅多普勒(TCD)检测筛查后,再经头颅CT、MRI、弥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从中筛选临床与影像学资料不匹配患者119例,其中男105例,女14例,平均年龄62.5岁.

  • 异亚丙基莽草酸对慢性低灌注大鼠海马CA1区胆碱乙酰转移酶表达水平的影响

    作者:王晶;周宁家;张硕峰;方芳;孙建宁

    目的 探讨慢性低灌注大鼠海马CAl区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的蛋白表达以及基因转录水平的改变,并观察异亚丙基莽草酸(ISA)对其影响.方法 实验动物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喜得镇组、ISA 100 ms/kg组、ISA 50 ms/kg组以及ISA 25 mg/kg组.将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加切断后8周,经心灌注固定,制成大脑石蜡切片后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海马CAl区ChAT定位以及相对定量表达.抽提大鼠海马CAl区组织总RNA,通过荧光定量实时PCR技术,对ChATmRNA表达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慢性低灌注65 d后,大鼠海马CAl区ChAT免疫反应阳性产物主要分布于锥体细胞的胞浆及轴突.模型组大鼠的ChAT蛋白表达水平以及ChAT mRNA表达水平非常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的ChAT蛋白表达水平不同程度升高(P<0.05);ISA 100 mg/kg组的ChAT mRNA表达水平增加非常显著(P<0.05),而ISA其余各剂量以及喜得镇对ChAT mRNA表达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 ISA可增加慢性低灌注大鼠海马CAl区ChAT的蛋白以及基因表达水平.

  • 慢性脑低灌注大鼠海马组织中IDO的变化1)

    作者:张敏慧;韩彦青;李光来;李东芳;裴宇恒

    目的 观察慢性脑低灌注大鼠海马组织中干扰素(IFN-γ)、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的表达,探讨IDO在慢性脑低灌注导致认知功能损害中的作用.方法 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2VO)制作慢性脑低灌注大鼠模型,Morris水迷宫检测2VO大鼠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大鼠海马CA1区IFN-γ的表达,ELISA法检测IDO的表达.结果 慢性脑低灌注大鼠的空间记忆能力较假手术组显著下降,海马IFN-γ、IDO表达较假手术组增加(P<0.05).结论 IFN-γ刺激IDO合成增加,可能参与了慢性脑低灌注导致的认知功能损害.

  • 丁苯酞对慢性低灌注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Bcl-2、Bax表达影响

    作者:吕建萌;王妮;宋允章;雷琦;杨谦

    目的 探讨丁苯酞对慢性低灌注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蛋白X(Bax)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Wistar大鼠4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丁苯酞组,每组各15只.模型组与丁苯酞组以结扎动脉远近端的方法制备大鼠慢性低灌注模型,丁苯酞组于造模后采用丁苯酞注射液进行注射,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于3d后采用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及脑组织匀浆液中Bcl-2、Bax的表达情况.结果 慢性低灌注后3d,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及脑组织匀浆液Bcl-2表达下降、Bax表达上升(P<0.05);与模型组比较,丁苯酞组血清及脑组织匀浆液Bcl-2表达上升,Bax表达下降(P<0.05).结论 Bcl-2低表达,Bax高表达可能在慢性低灌注病理损伤过程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丁苯酞处理可以增加Bcl-2的表达、降低Bax的表达,这可能是丁苯酞修复慢性低灌注损伤的分子机制之一.

  • 通塞脉片对慢性低灌注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探索

    作者:张聪;尤奋强

    目的:探讨通塞脉片灌胃给药对大鼠慢性低灌注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三个小组,包括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模型组与治疗组构建大鼠慢性低灌注(2VO)模型,治疗组给予通塞脉灌胃治疗(12.44g/kg.d),后进行Morris水迷宫试验,对实验对象的空间认知能力和记忆力做出判断.结果:慢性低灌注大鼠模型潜伏时间较长,游泳路程较长,平台象限时间较短,通过通塞脉片治疗的实验组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水迷宫实验结果有所改善.结论:通塞脉片能够减少慢性低灌注的脑损伤.

  •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血管因素的作用

    作者:田冰洁;魏文石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血管因素贯穿于AD起病及进展的整个过程。AD相关的血管病变包括慢性低灌注、血管内皮炎症反应、血管新生及血管网异常、神经血管单元等。文中就上述方面的血管因素与AD病理之间的相互作用做一综述。

  • 藁本内酯对低灌注大鼠大脑皮质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王成牛;冯展波;彭彬;朱俐

    目的 研究藁本内酯(ligustilide,LIG)对低灌注大鼠大脑皮质的神经保护作用,并探寻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通过结扎SD大鼠双侧颈总动脉(2VO)制备低灌注模型.假手术组不结扎.术后第8天,部分模型组大鼠灌胃给予LIG治疗(剂量为80mg/kg),1次/d,连续21 d.停药7d后取大鼠大脑,进行冰冻切片、尼氏染色、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等实验,检测大脑皮质区域神经元尼氏小体、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N)、微管相关蛋白2(MAP-2)和Caspase-3的表达变化.结果 LIG治疗组大鼠皮质区尼氏小体和NeuN阳性神经元数量较模型组增加(P<0.01);LIG治疗组大鼠皮质区Caspase-3阳性细胞数量较模型组减少(P<0.01).LIG治疗组大鼠皮质区MAP-2阳性结构较模型组得到改善.结论 LIG可能通过减少低灌注大鼠皮质区神经元的凋亡和调节MAP-2的表达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低灌注时水通道蛋白-4在血脑屏障通透性升高中的作用

    作者:李俊雯;杨红彦;靳令经;陈轶卉;聂志余;黄敬

    目的 探讨慢性低灌注时,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的表达与构型变化在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通透性增高中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术(2-vessel occlusion,2VO)建立慢性低灌注模型,测定2VO术后不同时间点脑组织伊文思蓝(evans blue,EB)含量,评价BBB通透性,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测定不同时间点AQP4 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免疫荧光双标法观察AQP4的构型变化.结果 2VO术后早期,BBB通透性迅速升高,AQP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与BBB通透性变化趋势一致,均在术后3d时达到高峰,1、2周时仍显著升高(P<0.01),随着慢性缺血时间的延长,无论是BBB通透性还是AQP4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逐渐降低,至3个月时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QP4的功能构型OAPs与BBB通透性变化趋势呈负相关,2VO术后早期AQP4与GFAP共定位明显减少,随后逐渐增多,术后3个月时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 慢性低灌注状态可引起BBB通透性升高,AQP4的表达与构型改变与BBB通透性密切相关.

  • 17β-雌二醇降低大鼠慢性低灌注诱导的空间记忆损伤及其分子机制

    作者:朱莹;李宁;代永鑫;唐慧;王瑞敏

    目的:观察慢性低灌注3个月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及17β-雌二醇(E2)的长期保护作用,揭示血管性痴呆进行性病变的分子机制.方法:永久性结扎成年雄性SD大鼠双侧颈总动脉,诱导慢性低灌注模型,并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安慰剂(placebo,Pla)组及E2处理组;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或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及突触相关蛋白的变化,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记忆能力.结果:①Morris水迷宫结果显示,Pla组大鼠发现水下平台所用时间与sham组大鼠相比无显著差异,而探索试验中在平台原所在象限探索的时间较sham组大鼠显著降低;②与sham组相比,Pla组大鼠海马CA1区NeuN阳性染色细胞数及微管相关蛋白(microt ubule-associated protein,MAP)-2的蛋白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而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2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③Pla组大鼠海马CAI区突出后致密蛋白95 (post-synapticdensity protein 95,PSD95)及突触小泡蛋白的蛋白表达水平较sham组显著降低;④长期给予E2可显著治疗双侧颈总动脉结扎造成的以上变化.结论:双侧颈总动脉结扎3个月可导致大鼠空间记忆能力降低,长期给予E2可能通过上调海马CA1区神经元MBP2、PSD95、突触小泡蛋白的蛋白表达,从而阻断血管性痴呆的进行性病变.

  • 丹参素改善慢性低灌注引起小鼠学习和记忆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

    作者:钱思远;张博;李微;徐扬;黄树明

    目的 探讨丹参素对慢性低灌注小鼠学习和记忆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机制的研究.方法 通过单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复制慢性低灌注小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丹参素组,阳性对照组,模型组.Morris水迷宫对各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进行评价.尼氏染色法观察海马细胞损伤情况,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来检测脑内微血管密度.结果 慢性低灌注小鼠学习记忆功能显著下降,并且脑内海马区神经元有明显损伤.丹参素组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海马区神经元损伤程度明显降低,同时脑内微血管密度较慢性低灌注组明显提高.结论 丹参素能通过提高脑内微血管密度增加脑灌注血流量,减少海马区神经元损伤,进而改善慢性低灌注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

  • 慢性低灌注对大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系统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永生;陈皓;王玉宾;倪灿荣

    目的探讨慢性低灌注状态对大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系统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永久结扎SD系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建立大鼠前脑慢性低灌注状态模型,于1、2及4个月时观察基底前脑组织病理学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基底前脑胆碱乙酰转移酶(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ChAT)的表达水平、应用改良的MG-2型"Y"型迷宫检测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术后第1、2和4个月时,基底前脑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结构紊乱、呈片状和灶性坏死,ChAT阳性神经元及纤维显著减少(P<0.01),并随时间延长逐渐加重;大鼠全天总反应时间(Total reaction time,TRT)明显延长(P<0.01);并且以上两者呈显著负相关(r=-0.83、P<0.01).结论慢性低灌注状态时,大鼠基底前脑发生缺血性病理改变,导致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系统损害,从而在整体水平出现学习记忆障碍.低灌注状态时,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系统损伤是认知功能障碍形成的重要机制.

  • 脑小血管病与认知功能障碍

    作者:孙永安

    脑小血管病指病理改变主要累及颅内小血管的一组疾病,一旦发生闭塞则易发生深部小梗死或慢性低灌注.目前对于脑小血管病受累血管的直径仍有争议,国内学者一般认为直径为30~300微米,而国外则认为直径在100~400微米.脑小血管病在影像学上主要表现为腔隙性脑梗死灶(俗称"腔梗")、脑白质疏松及脑微出血,腔梗主要是由于小动脉完全闭塞所致,而脑白质疏松(多见于Binswanger脑病)则主要由于不完全缺血引起.其他还包括伴有皮质下脑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脑动脉病(CADASIL)、淀粉样变性脑动脉病(CAA).除了其他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以外,低血压和不稳定性血压造成脑低灌流状态,也是脑小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遗传因素则是明确病因之一.在西方国家,脑小血管病占所有缺血性脑卒中病因的25%左右;国内北京多家医院协作调查发现,腔隙性脑梗死约占缺血性脑卒中的46%,因此,脑小血管病的重要性不亚于动脉粥样硬化.

  • 丁苯酞对慢性低灌注大鼠认知功能的保护作用

    作者:魏微;黄永华;张微微

    目的 通过建立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动物模型探讨慢性低灌注后认知功能的变化及丁苯酞的保护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模型组、丁苯酞组.缺血组与丁苯酞组大鼠结扎双侧颈总动脉.Morris水迷宫行为学实验评估1个月后各组大鼠空间认知功能.结果 慢性低灌注后1月大鼠认知功能减退,丁苯酞治疗组逃避潜伏期较缺血组明显增加,显著延长在第四象限停留时间(P<0.05).结论 丁苯酞对慢性低灌注大鼠认知功能损害有保护作用.

  • 慢性低灌注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和淀粉样物质的表达

    作者:魏微;徐琴;黄勇华

    目的:研究慢性低灌注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和淀粉样物质A茁40表达的变化。方法: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缺血组各24只,缺血组大鼠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假手术组不造成缺血。免疫组化染色观察MMP-2、MMP-9和A茁40表达的变化。结果:缺血组大鼠低灌注后7 d,免疫组化染色显示MMP-2和A茁40在皮质的静脉内皮上有阳性表达;低灌注后14 d,MMP-2和A茁40在较小动脉内皮上阳性表达;低灌注后30 d在相对较大的动脉内皮上阳性表达;MMP-9在血管内皮未见表达。结论:慢性低灌注后A茁40在血管内皮沉积,MMP-2表达增加。

  • 丁苯酞对慢性低灌注后神经血管单元的保护作用

    作者:魏微;徐琴;黄勇华

    目的 研究丁苯酞对慢性低灌注后神经血管单元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模型组和丁苯酞组.缺血模型组与丁苯酞组大鼠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电镜观察神经血管单元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与缺血模型组相比,丁苯酞组低灌注后血管内皮细胞周围肿胀减轻,神经元线粒体嵴断裂程度减轻,神经血管单元微环境较好.结论 丁苯酞对慢性低灌注后神经血管单元有保护作用.

  • 慢性低灌注性脑缺血

    作者:海舰;丁美修

    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和脑血液动力学检测手段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慢性低灌注性脑缺血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有了进一步认识.本文概括介绍了慢性低灌注状态下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脑血管反应性、血液动力学变化的可能机制及其组织病理学损害,籍此为慢性低灌注性脑缺血的临床诊治和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