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现代医用影像学杂志

现代医用影像学

现代医用影像学杂志

Modern Medical Imagelogy 현대의용영상학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陕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肿瘤医院 《现代医用影像学》杂志社
  • 影响因子: 0.73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6-7035
  • 国内刊号: 61-128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52-14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现代医用影像学》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窦克非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肺、主动脉双后期造影对肺部良性肿块与周围型肺癌的应用价值

    作者:黄祖和;陈任政;林雪雷;杨述英;徐志宾;黄大办

    目的:探究肺、主动脉双后期造影对肺部良性肿块与周围型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 2017年06月收治肺部孤立性占位性病变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1例,女37例;年龄37 ~ 82岁,平均(64.52±4.11)岁.所有病例均经过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其性质.采用PHILIPS Brilliance 64排螺旋CT进行薄层平扫,后用ACIST Empower CTA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快速注射碘帕醇350,注射速度为4.0ml·s-1,后分别在肺动脉晚期和主动脉晚期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和3min延迟扫描.扫描数据以DICOM标准直接存储,采用医学图像处理软件Extended Brilliance Workspace直接读取DICOM格式CT断层图像.利用Extended Brilliance Workspace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对图像进行处理,分析肺部实质、血管等解剖结构的数字化影像.测量病灶每期的CT值及CT净增值,并绘制时间密度曲线.结果:恶性肺结节、炎性结节和结核性结节的肺动脉晚期、主动脉晚期和延时期CT净值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F值分别为1.793、4.495和56.141,P值分别为<0.001、0.036和0.001).结论: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CT净值协同肿瘤血管有助于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肺结节四期动态增强扫描的绝对增强值可以作为良、恶性结节的一个指证;肺四期动态增强对肺结节定性诊断有很大帮助,尤其能有效鉴别小肺癌和结核瘤,对肺炎性肉芽肿的鉴别诊断可结合时间密度曲线.

  • CT与MRI在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张国彬

    目的:分析CT与MRI在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5年2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经术后病理诊断确诊的10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CT检查及MRI检查,对比不同检查方式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成像特征及诊断符合率.结果:10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术后经病理诊断检出良性结节94例,恶性结节6例;实施MRI检查对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的符合率为80%,显著高于CT检查的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检查与MRI检查在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方面均有着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而实施MRI诊断的符合率显著高于CT诊断,MRI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 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PCI术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王立志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61例(103枚支架),分别进行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结果: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共显示103枚支架,其诊断支架内再狭窄阳性的敏感性为88.89%,特异性95.29%,阳性预测值80.00%,阴性预测值97.59%,准确性94.17%.结论:给予冠心病PCI术后患者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的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较高,可判断冠心病PCI术后患者预后情况.

  • 不同类型内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头颈CTA特征分析

    作者:邹志才;梁丽燕;吴捷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CWI)的头颅CT血管成像(CTA)特征,分析血管狭窄与Willis环特征的关系.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脑梗死患者根据CTA及头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形态学特征分为融合型内分水岭脑梗死(C-CWI,22例)和部分性内分水岭脑梗死患者(P-CWI,28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血管病变情况和Willis环特征.结果:50例患者经CTA检查显示有38例(76.0%)存在大脑中动脉(MCA)和(或)中颈内动脉(ICA)≥50%;其中P-CWI组的MCA、ICA及串联病变的发生率分别为17.9% (5/28)、71.4% (20/28)和10.7% (3/28),C-CWI组分别为56.3% (18/32)、81.3% (26/32)和43.8%(14/32).P-CWI组Willis患不完整者占53.6% (15/28),C-CWI组占53.1% (17/32).结论:不同类型CWI均与MCA和ICA狭窄及串联狭窄的发生有关,在此基础上,CWI与Willis患不完整密切相关,但不同类型之间Willis环形态特征无明显差异.

  • MS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COPD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权家文;范俊飞;李荣标;梁建文

    目的:探析MS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COPD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临床确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进行分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扫描,观察组患者采用低剂量扫描,对两组的图像质量优良率、X射线有效辐射剂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6.67%,对照组为100%,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数据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X射线有效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诊断上,采用MSCT低剂量扫描技术进行检查,可保障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同时可降低CT辐射剂量,减少检查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 隐匿性胫骨平台骨折计算机断层扫描及磁共振成像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郭绣琴;欧阳红斌;刘东旭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以及磁共振成像应用于隐匿性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我院2016年6月12日至2017年7月9日52例疑似隐匿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分别实施计算机断层扫描(对照组)、磁共振成像(观察组)检查,以临床观察及手术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两组诊断准确性、灵敏度、表观扩散函数、节段各向异性值.结果:观察组诊断准确性为90.38%,灵敏度为90.24%,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表观扩散函数(11.40±0.72),高于对照组,节段各向异性值(0.47±0.20),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隐匿性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相比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准确性及灵敏度均更高,在骨小梁骨折诊断方面具有优势,但计算机断层扫描可清晰显示骨皮质受累情况,临床应适当结合多种方法,进一步保证诊断准确性.

  • PET-CT、增强MRI用于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比较

    作者:赵文;钱伟军

    目的:对比PET-CT、增强MRI用于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83例,均行PET-CT及增强MRI检查,并以病理学检查为对照,比较两种方法鉴别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结果:经病理确诊,83例患者中恶性结节59例,良性结节24例.PET-CT诊断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89.16%、89.83%、87.50%、94.43%、77.78%)均明显高于增强MRI诊断(69.88%、72.88%、62.50%、82.69%、4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增强MRI诊断比较,PET-CT诊断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性、特异性等均较高,可提高诊断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

  • CT和MRI诊断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的价值分析

    作者:陆萌;李昌成;王博生;刘永保

    目的:分析CT和MRI诊断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的价值.方法:本研究将2015年1月~2017年4月在信宜市人民医院就诊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其中2015年1月-4月收治83例,2015年12月-2016年4月收治77例,2016年11月-2017年4月收治92例,共252例.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明确CT和MRI对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的诊断价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52例CO中毒患者,经临床资料及CT、MR影像学资料明确42(16.67%)例为CO中毒性脑病,42(100%)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皮层下白质水肿和肿胀,CT及MRI检出CO中毒性脑病的检出率为100.00%,无对比差异;但MRI检查在中毒后12h内、12~24h内的中毒性脑病检出率优于CT,而且MRI检查病灶更加明确、更有特征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对CO中毒性脑病的早期检出率显著高于CT,MRI检查病灶更加明确、更有特征性,能在早期为治疗提供高价值的影像学资料.

  • 应用发射CT对行为失常儿童脑部易损靶点及影像特征的可视化研究

    作者:高宙;胡疏;杨红杰;杨志伟;杨苹花;赵星;翁咏梅

    目的:为了提高行为失常患儿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利于进行早期干预性治疗,我们利用功能影像技术SPECT成像对行为失常儿童可能存在的脑损伤靶点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方法:回顾性研究了304例已确诊的行为失常儿童SPECT影像和临床资料,并对SPECT影像结果分别进行可视化靶点对应分析和定量统计学分析.结果:102例Autism患儿损伤靶点部位为颞叶+额前皮质(79.4%);43例ASPERGERS征损伤靶点部位为颞叶+枕叶视皮质区(74.4%);93例ADHD损伤靶点部位为基底神经节区(96.7%);66例Tic损伤靶点部位为额叶-颞叶-基底神经节形成环状结构(90.9%).结论:行为失常患儿SPECT影像结果显示确实存在脑内易损靶点部位,借助于分析和关注这些脑内对应靶点影像特征,有助于对这些疾病的早期诊断及避免误诊漏诊,进而有利于早期干预和治疗.

  • 消化道造影与螺旋CT用于诊断胃部肿瘤的临床价值观察

    作者:孙亮起;潘元威;田一章

    目的:探究消化道造影与螺旋CT应用于胃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4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86例胃部肿瘤患者资料,依据检测方式不同分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消化道造影检查,研究组采取螺旋CT检查,比较两组的诊断准确率与影像学图像.结果:研究组阳性确诊率93.02%(40/43)相比较对照组的阳性诊断率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影像学图像的检出率分别为软组织肿块90.70%(39/43)、胃壁增厚90.70%(36/43)、下端食管狭窄90.70%(38/43)、恶性龛影90.70%(34/43)及黏膜病变90.70%(39/43)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相比消化道造影能够增加诊断的准确率,影像图像更清晰明确,有临床较高的应用价值.

  • DWI评估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应用研究

    作者:吴铁成

    目的:分析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评估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诊治的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95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期于我院常规体检的健康者25例为对照组.入选对象均行常规磁共振平扫与DWI扫描.比较各组间在不同b值时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结果:b值400s/mm2、800s/mm2时,观察组AD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级肝纤维化组ADC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在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程度评估中应用价值显著,有助于指导防治肝硬化.

  • 十二指肠憩室影像诊断及评估

    作者:石晓红

    目的:综合各种影像分析,提高对十二指肠乳头区憩室的影像诊断,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临床意义.方法:2012-2017年经过MSCT和上消化道造影及MRI、MRCP检查确诊的46例十二指肠憩室患者临床和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患者共发现十二指肠憩室59个,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35例,位于十二指肠与胰腺头部之间,合并胆结石3例,合并胰腺炎2例,胆总管扩张4例,37例临床没有明显症状.结论:MSCT、MRI能同时发现十二指肠乳头区憩室所在的位置,及并发的胆道、胰腺的病变,对临床治疗起到很重要的指导作用,上消化道造影对憩室不但起到明确诊断的作用,而且对憩室的功能状态可以做出明确的诊断,但对合并胆胰病变无法做出诊断.

  • 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价值探讨

    作者:崔金超;樊宏超

    目的:探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病理检查证实的56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对照各期强化值、强化峰值与良性、恶性肺结节平扫CT值,差异不显著,P>0.05,良性结节呈现为多样性,恶性结节以不均匀强化为主.不均匀强化的良性结节内高、低密度分界清晰,但恶性结节则分布混杂,仅仅是在恶性结节中见到点与条状强化分布.结论: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诊断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应侧重于于形态变化和强化模式,强化值、强化峰值的诊断价值有限.

  • 11~13~(+6)周胎儿静脉导管血流频谱异常在胎儿染色体异常和心脏畸形评估中的作用

    作者:裘品丹;袁晓丹;谢旭敏

    目的:探究11~13~(+6)周胎儿静脉导管(DV)血流频谱异常在评估胎儿染色体及心脏畸形情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孕期保健且住院分娩的11~13~(+6)周孕妇3100名,其中静脉导管A波正常孕妇2850名为对照组,静脉导管A波出现消失或反向的孕妇250名作为研究组.分析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染色体及胎儿的异常情况、心脏畸形检出情况、胎儿心脏畸形与静脉导管血流频谱的关系.结果:研究组发现染色体异常和心脏畸形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其他系统畸形出现的比例上,两组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胎儿复杂型心脏畸形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简单型心脏畸形的检出率上,两组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DV血流频谱异常对于胎儿心脏畸形的阳性预测值为8.0%,阴性预测值为99.2%.结论:11~13~(+6)周胎儿静脉导管血流频谱异常说明胎儿染色体异常和心脏畸形发生的可能性增加,静脉导管A波的反向与消失是检查胎儿畸形的重要指标,对于A波出现异常的胎儿应进行详细、系统的超声心动图检查,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

  • 多层螺旋CT检查对肺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张银昌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经手术病理确诊为肺癌患者98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对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与多层螺旋CT检查征象结果、CT重建图像及薄层肺部扫描征象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手术病理结果及多层螺旋CT征象检查中管壁增厚、腔内外病变、阻塞性病变、转移性改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检出率(95.92%)与手术病理(100.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在临床肺癌检查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利于肺癌患者的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诊断价值.

  • 多层螺旋CT在活动性肺结核中的诊断效果分析

    作者:何永松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在活动性肺结核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单层螺旋CT检查,给予观察组患者多层螺旋CT检查,对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P<0.05;观察组患者空洞的活动性征象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树芽征、腺泡结节、磨玻璃密度影等活动性征象的检出率对比,P >0.05.结论:多层螺旋CT在活动性肺结核中的诊断效果显著,值得对其进行广泛推广.

  • 双源CT及全肝脏灌注扫描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行经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后残余病灶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娄雪磊

    目的:研究双源CT及全肝脏灌注扫描(CTPI)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行经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TACE)后残余病灶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行TACE后PHC患者42例,均行DSA造影和CTPI检查,以DSA造影作为金标准,分析CTPI检查残余病灶肿瘤生长情况的诊断价值[诊断准确率(ACC)、敏感度(SEN)、特异度(SPE)],比较残余病灶区与非瘤区肝组织血流灌注参数[肝门脉灌注(PVP)、血流量(BF)、肝动脉指数(HAI)及血容量(BV)].结果:DSA造影检查出残余病灶46处,肿瘤生长39处,以DSA造影为金标准,得出CTPI检查残余病灶肿瘤生长诊断价值ACC为86.96%(40/46)、SEN为92.30% (36/39)、SPE为57.14% (4/7);残余病灶区BF、HAI、BV高于非瘤区,PVP低于非瘤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PI在PHC患者行TACE后残余病灶监测中诊断价值较高,可明确病灶数量,清楚显示残余肿瘤活性,可为PHC患者行TACE后残余病灶肿瘤生长情况评估提供依据.

  • MSCT后处理技术在输尿管梗阻性病变中的价值分析

    作者:钟世燕;伍鑫;李传俊

    目的:研究并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后处理技术在输尿管梗阻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接收的130例疑似输尿管梗阻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130例疑似输尿管梗阻性病变患者进行X线检查、多层螺旋CT检查,获取CT扫描原始图像后,采用螺旋CT自带的后处理技术对图像进行处理,实现三维立体重建,作出诊断.以手术诊断结果作为参照,计算X线、多层螺旋CT对输尿管梗阻性病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并计算X线、多层螺旋CT对不同输尿管梗阻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结果:多层螺旋CT对输尿管梗阻性病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4.23%、96.15%、94.61%,均高于X线(P<0.05);多层螺旋CT的诊断结果与手术诊断结果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而X线诊断结果与手术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仅为中等;多层螺旋CT对不同输尿管梗阻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均高于X线(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可对输尿管梗阻性病变予以准确检出,还可对不同类型的输尿管梗阻性病变予以鉴别诊断.

  • X线片和CT影像在评估胸腰椎骨折中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的应用价值

    作者:戴志京

    目的:探讨X线片和CT影像在评估胸腰椎骨折中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75例患者均为本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胸腰椎骨折病例,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和CT影响进行扫描检查.比较后方韧带复合体完整患者与损伤患者X线检查和CT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并就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展开分析.结果:经手术证实,75例患者中26例PLC完全断裂,49例PLC完整或部分损伤.X线与CT检测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完整和损伤患者X线片上测量上下终板角、椎体高度下降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CT影像检查上棘突间距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片和CT影像均能判断胸腰椎骨折中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X线检查SIEA> 20°,CT检查ISDF> 2mm可作为判断胸腰椎骨折中后方韧带复合体完全断裂的初筛条件,为患者诊断和后期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

  • 低场MRI及MRCP在胆管梗阻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傅炎炎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胆管梗阻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41例胆管梗阻疾病患者,均接受低场MRI及MRCP检查,统计分析低场MRI联合MRCP定位及定性诊断情况.结果:低场MRI联合MRCP对胆管梗阻部位诊断符合率高达100% (41/41);低场MRI联合MRCP对胆管梗阻定性诊断符合率可达82.93%(34/41),其中恶性梗阻符合率为72.73%(8/11),良性梗阻符合率为86.67%(26/30).结论:联合采用低场MRI及MRCP检查对胆管梗阻疾病进行诊断,可有效提高胆管梗阻定位及定性诊断符合率,降低漏诊及误诊风险,可为临床及早确定有针对性干预方案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 隐匿性腰椎管狭窄的CT诊断分析

    作者:曾卫东;卢劲松;李希波

    目的:探讨CT诊断隐匿性腰椎管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30例隐匿性腰椎管狭窄作为研究组,同期选择健康正常人30例作为对照组,均行多层螺旋CT扫描,测量椎管矢状径、椎管面积、硬膜外间隙面积及椎管横径,以椎管造影或手术为L4/5、L5/S1椎管狭窄诊断标准,CT测量各参数以正常人群各项指标95%下限值为临界点,比较CT各测量指标诊断腰椎管狭窄的符合率.结果:研究组L4/5、L5/SI的椎管矢状径、椎管面积、硬膜外间隙面积及椎管横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硬膜外间隙面积、椎管面积、椎管矢状径、椎管横径诊断L4/5椎管狭窄符合率分别为94.44%、85.19%、74.07%、66.67%;诊断L5/S1椎管狭窄的符合率分别为92.86%、87.50%、76.79%、67.86%.结论:CT图像在诊断隐匿性腰椎管狭窄有重要价值,硬膜外间隙面积诊断符合率理想.

  • X线隧道位结合前后正侧位、髌骨轴位检查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中应用分析

    作者:王洪运

    目的:观察X线隧道位结合前后正侧位、髌骨轴位检查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50例,150例患者分别实施膝关节X线常规前后正侧位摄片、髌骨轴位摄片及隧道位摄片检查,对比分析不同摄片方式髁间窝骨赘、股骨内外髁骨质增生、胫骨棘骨赘、髁间窝游离体、关节腔游离体、关节面下囊变性、髌骨上缘骨质增生等影像学特征差异.结果:X线隧道位对髁间窝骨赘、股骨内外髁骨质增生、胫骨棘骨赘、髁间窝游离体等数量检出情况较常规X线前后正侧位及髌骨轴位更具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关节腔游离体、关节面下囊变性、髌骨上缘骨质增生等方面常规X线前后正侧位与髌骨轴位更具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种检查方式在膝关节间隙狭窄方面优势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前后正侧位、髌骨轴位X线摄片基础上结合X线隧道位检查能够促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准确率提升,结合诊断较单一诊断更具临床优势及价值.

  • 多层螺旋CT在胸部创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胜军;黄月中;魏庆兰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在胸部创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疑似胸部创伤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DR和多层螺旋CT进行检查诊断,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临床价值.结果:多层螺旋CT的诊断正确率为98.33%,DR的诊断正确率为75.00%,多层螺旋CT的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DR的诊断正确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检查时间方面相差不大(P>0.05),其中DR诊断的平均检查时间为(19.10±1.99)s,多层螺旋CT诊断的平均检查时间为(17.38±2.08)s.在射线剂量方面,多层螺旋CT射线剂量为(5.28±1.21)mSv,明显高于DR射线剂量(0.36±1.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在胸部创伤诊断中虽然射线的剂量高于DR,但检查诊断的准确率明显较高,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 CT在直肠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及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张一帆

    目的:分析CT在直肠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及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1月我院直肠癌患者41例,均行CT检查,获取直肠癌CT图像均经两位超声影像科医师共同阅片,给出一致结果,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CT检查显示41例均为直肠癌,诊断敏感性为100.00%(41/41);肿瘤CT分期:7例A期,15例B期,17例C期,2例D期.肿瘤CT分期与病理分期比较,Kappa值为0.51,提示CT诊断分期与病理分期一致性良好;CT图像显示,肿瘤位置肠壁周围脂肪无明显间隙,可见结节影、条索影、弥漫性增高影,或表现为肿瘤与周围邻近脏器间脂肪无间隙;经CT扫描共检出直肠旁间隙淋巴结和短径≥1 cm淋巴结共32枚,相较于病理结果,淋巴结转移特异度及敏感度分别为90.91%(10/11)、61.90%(13/21).结论:CT诊断直肠癌,具有较高敏感性,且可准确进行术前分期,为治疗方案选择提供有力依据,在临床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 肾细胞癌中多排螺旋CT的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顾小荣;张晋

    目的:研究分析肾细胞癌中多排螺旋CT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本院收治的肾细胞癌的患者4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入院时间范围为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确诊,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多排螺旋CT检查、B超检查,比较、分析CT、B超诊断和病理诊断结果.结果:多排螺旋CT检查诊断率显著比B超检查诊断率高,有统计学意义(P <0.05);44例单发肿块,2例多发病灶;CT平扫中,25例表现为等密度,8例表现为高混杂密度,13例表现为低混杂密度,22例肿瘤中有点片状、弧状钙化;CT增强扫描中,上皮质期病灶表现为显著强化患者33例,9例表现为比肾皮质期低但是比髓质高的稍低强化,4例强化等或低于正常髓质,肾盂期、实质期病灶无显著强化;16例肿瘤细胞侵犯邻近器官,7例腔静脉癌栓,5例肾静脉癌栓,3例肾门以及腹膜后淋巴结增大,1例远处器官转移.结论:肾细胞癌中多排螺旋CT的诊断价值较高,能为患者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信息,值得推广应用.

  • 桥本氏甲状腺炎背景下甲状腺超声弹性成像分析

    作者:苏洪安;麦嘉雯;梁艳玲;周璇

    目的:分析桥本氏甲状腺炎(HT)背景下甲状腺超声弹性成像特点.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7月我院56例HT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58例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患者作为对照组,均行甲状腺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对比两组甲状腺弹性分级、蓝色面积比(% AREA)、蓝色区域复杂性(Comp)、相对应变标准差(SD)、相对应变值平均值(MEAN),统计甲状腺超声弹性成像对HT的诊断效能.结果:秩和检验可知,观察组弹性分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EAN、SD低于对照组,%AREA、Com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超声弹性成像对HT的诊断敏感度为92.86% (52/56),特异度为93.10% (54/58),准确度为92.98% (106/114).结论:甲状腺超声弹性成像对HT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有利于疾病诊断及指导治疗方案制定.

  • CT和MRI对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诊断分析

    作者:孙付喜

    目的:探讨CT和MRI对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68例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患者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并与手术或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肿块大小1.5cm × 2.5cm ~ 7.5cm×9.5cm,平均4.6cm×6.5cm.肝左叶51例(75.00%);肝右叶17例(25.00%).病灶呈肿块型38例(55.88%),腔内生长型9例(13.24%),浸润狭窄型15例(22.06%),6例未明确肿块(8.82%).CT平扫多数肿块与正常肝组织之间界限不清,表现为略低密度.CT增强扫描时26例肿瘤在增强早期无强化,16例仅表现为轻度~中度的边缘强化,8例中央轻度片状或条状强化.6例肿块型者增强扫描早期和延迟期边缘中度强化,中央偏心无任何强化,强化的环壁厚薄不均,CT值在40HU左右.MRI平扫显示肿块的形态同CT,且显示更加清楚.肿块在T2WI上呈不均匀性高信号,在T1 WI上呈较均匀的低信号.CT联合MRI诊断符合率94.12% (64/68)均显著高于单纯CT诊断符合率77.94%(53/68)和MRI诊断符合率82.35%(56/68)(P<0.05).结论:CT联合MRI可提高IHPCC的早期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

  • 常规超声与16排螺旋CT检查在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胡静波

    目的:探究16排螺旋CT与常规超声检查在肝癌(HCC)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98例肝占位性病患者,均行16排螺旋CT与常规超声检查,比较16排螺旋CT与常规超声检查对HCC、FNH的诊断准确率,并对比16排螺旋CT与常规超声检查对微小病灶的诊断准确率.结果:16排螺旋CT诊断HCC及FNH的准确率[98.11% (52/53)、93.33% (42/45)]高于常规超声[84.91% (45/53)、73.33% (33/45)],16排螺旋CT诊断肿瘤直径≤1 cm的病灶准确率92.11%高于常规超声5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16排螺旋CT检查HCC、FNH患者,可提高HCC、FNH及微小病灶诊断准确率.

  • 低剂量胸部CT扫描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马志勇

    目的:分析低剂量胸部CT扫描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门诊疑似肺结核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病理诊断、低剂量胸部CT扫描及常规剂量CT胸部扫描,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对比不同剂量胸部CT扫描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及辐射剂量.结果:60例患者经病理诊断检出肺结核40例,低剂量胸部CT扫描对肺结核诊断的准确率、特异度与常规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扫描有效剂量、CT剂量指数及剂量长度乘积均低于常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早期施以低剂量胸部CT扫描有着较高的检出率,诊断准确率理想,且患者检查期间受到扫描辐射剂量较低,对其机体带来的负面影响减少,安全性提高.

  • SLOT Scan技术在青少年脊椎侧弯领域中的应用及其优势

    作者:冯沃标;刘建新;梁康炎

    目的:探讨SLOT Scan全脊椎拼接成像技术参数对青少年脊柱侧弯领域中的应用及其优势.方法:收集2013-2016年来我院就诊的脊椎侧弯患者54例,应用Slot检查技术,通过一次连续几秒曝光获得从C1至S1的脊椎全长影像.结果:54例患者均一次性地完成全脊柱摄影扫描检查,然后通过软件后处理,人体的脊椎全长影像就能够清楚地显示出来.结论:Slot Scan全景脊椎成像技术在脊椎侧弯领域具简便快捷,图像质量高等优点,并且不需要患者长时间的配合,同时对于医生的诊疗过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对于患者的临床预后以及康复具有重要的评估作用,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射治疗在CT图像引导下的摆位误差研究

    作者:刘毅

    目的:利用CT图像引导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射治疗,分析摆位误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6月收治的60例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射治疗患者,通过CT图像引导系统进行放疗引导,在治疗第一次、第五次、第十次获取正、侧位共360幅射野图像,与标准图像进行对比,测量摆位误差.结果:三次测量得到的X轴、Y轴、Z轴平均摆位误差均小于5mm,而且X轴和Y轴方向的误差均与Z轴误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射治疗中,采用CT图像引导,能够有效控制摆位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该技术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马胜强

    目的:研究分析颅内动脉瘤的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接收的52例疑似颅内动脉瘤的患者为此次实验研究任务的主要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诊断,定义为观察组(N=52),与手术结果相对照,定义为参照组(N=52),对患者的诊断可行性进行分析.结果:统计数据,通过外科手术共52例疑似颅内动脉瘤的患者,检出颅内动脉瘤患者共有51例,检出率为(98.08%),通过64排螺旋CT共52例疑似动脉瘤患者,检出颅内动脉瘤患者共有50例,检出率为(96.1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采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诊断,能够提升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具有极佳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肝脓肿的CT诊断及临床鉴别

    作者:边芳

    目的:分析肝脓肿的CT特征性表现.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4月我院38例肝脓肿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穿刺病理或临床抗炎治疗后证实,均行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典型性肝脓肿与不典型性肝脓肿CT形态学特征.结果:(1)分布及大小:肝右叶26例,肝左叶12例;病灶单发27例,多发10例,弥漫分布1例;病灶直径(6.51±2.62)cm;(2)典型性肝脓肿(21例)特征:CT平扫表现:呈圆形、类圆形、大小不等的囊样低密度影,其中双靶征12例,低密度影中出现少量气体5例,多房型病变2例,有宽大气液平面2例;增强扫描表现:病灶中心分隔,脓肿壁不同程度环状强化,病灶周边“单环征”5例,“双环征”13例,“三环征”2例;(3)不典型肝脓肿(17例)特征:CT平扫表现:肝内低密度占位,病灶密度不均匀,边缘模糊不清;增强CT表现:“肿块缩小征”,“边缘强化征”,“簇状征”,“延时强化征”.结论:CT扫描可全面了解肝脓肿病灶数量、分布、大小等情况.通过CT增强扫描可显示典型性肝脓肿及不典型肝脓肿多个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有助于肝脓肿早期诊断及不典型肝脓肿鉴别.

  • 椎体血管瘤的CT与MRI的影像学比较研究

    作者:时贻林

    目的:探讨椎体血管瘤的CT与MRI的影像学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5年8月至2017年3月选取所在科室200例椎体血管瘤患者的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研究样本为100例,研究组采用MRI技术检查,参照组采用CT技术进行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检出率以及影像学表现.结果:相对于参照组,研究组的检测结果检出率更高,P <0.05.结论:采用MRI技术对椎体血管瘤患者进行检查,可进一步的明确患者的病变特征,清楚的分析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该病患者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临床借鉴.

  • MSCT联合血清AMY、LPS水平检测在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夏艳丽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联合血清淀粉酶(AMY)、胰脂肪酶(LPS)水平检测在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急性胰腺炎患者84例,其中轻度胰腺炎52例,重度胰腺炎32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均进行MSCT检查并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AMY、LPS水平,对比轻度胰腺炎组、重度胰腺炎组MSCT、AMY、LPS水平检测结果.结果:重度胰腺炎组、轻度胰腺炎组血清AMY、LPS水平均高于健康组,重度胰腺炎组、轻度胰腺炎组联合检测阳性率均高于MSCT、AMY、LPS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联合血清AMY、LPS水平检测可提高不同程度急性胰腺炎阳性检出率,有利于临床对病情准确评估.

  • 256层螺旋CT低剂量对比剂行糖尿病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的可行性

    作者:田珊珊;司成海;兰静

    目的:在探讨256层螺旋CT行下肢动脉CTA检查使用低剂量对比剂的可行性.方法:收集临床怀疑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拟行CTA检查的58例患者,根据对比剂剂量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碘海醇350mgI/mL)及实验组(碘克沙醇270mgI/mL),每组29例.结果:两组病例均显示清晰,各段动脉血管CT值均>250Hu,可以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但实验组CT值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图像均显示良好以上,实验组评分较对照组略低,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56层螺旋CT下肢动脉血管成像使用低剂量对比剂可以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 空气灌肠复位失败肠套叠X线诊断与手术对照分析

    作者:陈文瑞;李昌利;龙纯;游剑雄

    目的:探讨空气灌肠复位失败肠套叠X线诊断的影像学表现,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以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82例小儿肠套叠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儿均于X线引导下进行空气灌肠,复位失败后改行手术治疗.观察患儿手术结果及复位失败肠套叠X线诊断的影像学表现.结果:82患儿经手术治疗症状均解除,手术成功率100%.肠套叠类型:回-结-结型47例,回-回-结型21例,回-结型6例,回-回型5例,回-回-结-结型3例,其中复杂型肠套叠构成比高,占86.59%.X线下观察可见复位失败肠套叠套头呈不规则形状,套头较长,空气加压灌注时,套头推进缓慢,在各肠断有停顿,或不推进,停滞在回盲部,套头随灌注气压大小而呈弹簧状收缩,但多次加压灌注套头均不消失.结论:空气灌肠复位失败肠套叠X线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于复位失败的患者,临床应早期改行手术,以减少并发症,保证治疗安全.

  • 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断的对比分析

    作者:莫卓均;李善兵;刘娟

    目的:研究对比CT、核磁共振对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60例疑似股骨头坏死患者,对患者实施CT、核磁共振检查,分析其CT、核磁共振的诊断结果,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作为参照,计算和比较CT、核磁共振对股骨头坏死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并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CT、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结果:核磁共振的诊断灵敏度、准确率均高于CT(P <0.05),二者特异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性检验分析,核磁共振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良好,优于CT.结论: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采用核磁共振诊断的准确性和灵敏度优于CT,可作为股骨头坏死首选诊断方法,而在条件允许时可综合CT、核磁共振进行诊断,以进一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 多层螺旋CT在结肠癌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郭伟;刘颖;张宏凤;赵娟;夏辉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结肠癌患者术前诊断和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旨在为结肠癌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有效的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64例经手术后病理确诊为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受试者术前均接受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及腹部B超检查,以术后病理分期为金标准,对比MSCT及腹部B超对结肠癌的诊断符合率及淋巴结转移检出率;同时将MSCT分期与病理分期相比,评估MSCT对结肠癌术前分期的诊断准确率.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MSCT诊断符合率及淋巴结转移检查率均高于腹部B超检查(98.44% vs 71.88%,80.77% vs 53.8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病理分期结果比较,MSCT T分期阳性诊断符合率为92.19% (59/64),N分期阳性诊断符合率为80.77% (21/26),经诊断一致性检验(Kappa T分期=0.894,Kappa N分期=0.858),Kappa≥0.75一致性较好.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能够准确诊断结肠癌及评估术前分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应用于踝关节骨折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作者:陈英育;邓宇杰;陈奕鹏

    目的:分析研究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踝关节骨折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7年2月间收治的5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在入院后接受常规X线检查及多排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根据诊断结果对其损伤情况进行判断,并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随访期间了解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共检出外踝骨折16例,内踝骨折7例,双踝骨折18例,三踝骨折15例,与终临床诊断结果的符合率为100.0%.根据CT影像学检查结果对手术方案进行调整后,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随访期间,多数患者的关节面均完全复位,仅有6例患者存在轻度疑为或者畸形愈合的情况,按照Kofoed评分标准,踝关节骨折恢复为优、良、尚可、差的患者分别有33例、17例、5例、1例,恢复优良率为89.29% (50/56).结论: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对踝关节骨折进行准确诊断与分型,为早期及时治疗赢取时间,为佳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多层螺旋CT与X线平片对周围型肺癌诊断的临床分析

    作者:翟伟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与X线平片对早期周围型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3月份我院收治的周围性肺癌患者152例,分别进行X线平片与多层螺旋CT的诊断,比较2种诊断方法对周围型肺癌临床典型征象及TNM分期诊断的检出率,并计算诊断符合率.结果:多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空泡征、分叶征、胸腔积液、支气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等典型征象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P<0.01).X线平片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56.58%,多层螺旋CT为92.11%,2种检测方法的诊断符合率差异显著(P<0.01).结论:与X线平片相比,多层螺旋CT可更好的对周围型肺癌的典型征象及临床TNM分期进行诊断,诊断符合率更加接近病理检测.

  •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胃镜诊断分析

    作者:吴成甫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GML)的胃镜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74例PGML患者,均经胃镜检查、多点手术病理活检确诊,分析胃镜诊断结果、PGML好发部位及病理学诊断结果.结果:胃镜首次活检确诊25例,经2次胃镜活检后确诊12例,其他胃部疾病21例,包括胃溃疡6例,胃癌4例,糜烂性胃炎6例,胃底平滑肌瘤5例,经3次胃镜活检均确诊为PGML,误诊16例,胃镜活检准确率为78.38%(58/74);病变累及胃体43例,胃窦31例,多部位者21例;经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查,均确诊为PGML.结论:PGML胃镜下体现特点为多发、累及范围广泛且形态多样.胃镜活检为诊断PGML的重要手段,加强对PGML病理知识的了解,掌握胃镜下检查技巧,可提高胃镜对PGML的诊断准确率.

  • MRI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分析

    作者:范彦伟

    目的:研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MRI诊断情况.方法:取本院2015年11月-2016年12月诊治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45例,本组全部患者经过MRI诊断,观察本组患者早期增强病灶形态、病灶信号改变、血流动力学改变等情况.结果:本组全部患者通过MRI诊断,在外上象限容易发生,主要是T1WI低信号及T2WI高信号.病变形态不规则,乳腺癌诊断率为100%;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诊断率为91.11%..结论:MRI应用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诊断中,通过MRI影像学表现来诊断疾病.

  • MSCT联合TTE对早期主动脉夹层患者诊断准确率的影响

    作者:孙明华;苏涛;杨瑞静;曹宇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联合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对早期主动脉夹层(AD)患者诊断准确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手术结果证实为AD患者46例.术前均行MSCT、TTE检查.统计对比MSCT、TTE单一与联合检查诊断准确率.结果:联合诊断准确率为95.65%(44/46),高于TTE 71.74% (33/46)、MSCT80.43% (37/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9.382、P=0.009);MSCT、TTE单一与联合检查DeBakey Ⅰ型诊断率均较高,而TTE对DeBakeyⅢ诊断率低.结论:MSCT联合TTE检查可提高早期主动脉夹层患者诊断准确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 MSCT TTE 主动脉夹层
  • 磁共振检查在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王婉

    目的:分析磁共振检查在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7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手段对直肠癌患者术前分期准确性与淋巴结检查准确性.结果:MRI检查符合率82.89% (63/76)较CT检查68.42%(52/76)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MRI淋巴结诊断结果符合率80.26% (61/76)较CT检查63.16% (48/76)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共振检查在直肠癌术前分期及淋巴结诊断中较CT检查具有更好的符合率,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但也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检测手段的选择,以提升术前诊断准确率,为早期治疗提供较好的影像学资料.

    关键词: 直肠癌 CT MRI 临床分期
  • 原发性颅内脑血管病长期卧床病人的CT肺血容坠积效应、坠积性改变及坠积性肺炎的影像学探讨与诊断建议

    作者:刘飞

    目的:探讨原发性颅内脑血管病长期卧床病人的CT肺血容坠积效应、坠积性改变及坠积性肺炎的影像学特征.方法:运用PACS系统进行搜索我院2017年5月份收治住院的原发性颅脑血管病(脑出血、脑梗死、出血性脑梗死、自发性硬膜下血肿)的病人中发生坠积性改变的患者.结果:发生坠积性改变的36个患者中,发生坠积改变的30例;发生坠积性肺炎6例.在30例发生坠积改变的患者中,双肺背侧片状或斑片状的共计6例,双肺背侧弧形密度增高影的共计15例,两者并存的共计4例.在6例坠积性肺炎的患者中,双肺或单肺背侧模糊片状密度增高影或肺实变.结论:无长期卧床经历的患者,排除肺内其它性质病变,两肺背侧出现片状或斑片状模糊影,可报告为坠积效应或正常;两肺背侧出现弧形密度增高影,或与两肺背侧片状或斑片状模糊影共同存在,为坠积性改变;短期复查的患者,双肺突然出现大片状密度增高影,伴肺实变,超出了坠积性改变的范围且重力依赖性减低,加上临床上有发热、实验室白细胞升高及中性粒细胞比率增加,应诊断为坠积性肺炎.

  • MRI对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研究

    作者:梁丽丽

    目的:探究MRI对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研究.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5例病毒性脑炎(经病原学或脑脊液检查结果证实)患者,均给予CT、MRI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阳性检出率,并以电话或门诊随访方式统计预后情况,将其与CT、MRI诊断异常患者的预后情况对比.结果:MRI检出率为84.44%,显著较CT检查的66.67%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随访追踪,45例患者中无植物生存病例,死亡1(2.22%)例,严重残疾3(6.67%)例,中度残疾9(20.00%)例,恢复良好32(71.11%)例,共计32例预后良好患者,13例预后不良患者;经对比,CT、MRI诊断异常患者中,预后良好比例与随访结果对照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但经MRI诊断异常患者中预后不佳患者占比显著较CT多,CT诊断异常患者中预后不佳病例与随访结果对照,其符合率仅为30.76%,显著低于MRI的92.3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应用于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具重要价值,不仅检出率较CT具显著优势,用于预后评估也具重要价值.

  • 腹部CT、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郭艳娜

    目的:研究腹部CT、核磁胰胆管成像(MRCP)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2月收诊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56例,均行腹部CT、MRCP检查,分为CT组和MRCP组,比较两组诊断结果及阳性检出率.结果:MRCP组检出阳性51例,阴性5例;CT组检出不明14例,阳性34例,阴性8例.MRCP诊断有效率100.00%高于CT组75.00%,阳性检出率91.07%高于CT组6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临床价值更高,可提高诊断有效率与阳性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

  • 肺支气管发育不良(BPD)的低剂量128层螺旋CT(MSCT)影像评估

    作者:夏雨;徐林;孙多成;王桂兰;陈传明

    目的:对小儿肺支气管发育不良的低剂量动态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进行影像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8月~2017年9月收入的小儿肺支气管发育不良患儿临床资料,依据临床分级分为轻度组15例、中度组21例、重度组24例,在征得患儿家属知情同意下均实施低剂量动态CT扫描70,对其影像资料进行评估.结果:小儿肺支气管发育不良患儿CT表现分别为双肺透亮度降低、多发斑片状及纤维条索影、“磨玻璃”样改变、充气支气管征、支气管壁增厚、大小不一的囊状透亮影,轻度组占比依次为40%、26.67%、13.33%、6.67%、6.67%、6.67%,中度组占比依次为19.05%、9.52%、23.81%、19.05%、14.29%、14.29%,重度组占比依次为4.16%、4.16%、4.16%、29.17%、29.17%、29.17%,三者相比较,轻度组双肺透亮度降低、多发斑片状及纤维条索影2项占比>中度组>重度组,中度组充气支气管征占比>轻度组>重度组,重度组充气支气管征、支气管壁增厚、大小不一的囊状透亮影3项占比>中度组>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迟发性呼吸系统损伤发生率、进展至临床第3/4期发生率相比较,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死亡病例,死亡率均为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动态CT影像可准确评估小儿肺支气管发育不良严重程度并判断病情进展及临床转归提供可靠依据,值得在今后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 转移性恶性肿瘤下肝血管CTA的影响表现特征分析

    作者:陈建明;蓝文新

    目的:分析转移性恶性肿瘤下肝血管CTA的影响表现特征.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 1月76例转移性肝癌患者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的肝血管DSA造影,观察组予以肝血管CTA造影.观察两组患者的病理类型与血供的关系、病理类型与肿瘤染色的关系、治疗前后肿瘤染色的改变.结果:两组患者的病理类型与血供的关系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的病理类型与肿瘤染色的关系、治疗前后肿瘤染色的改变差别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血管CTA造影更能有效的评价转移性肝癌患者的供血动脉和肿瘤内部血管、肿瘤染色,为医生提供准确的临床信息,值得临床推广.

  • 弥散成像对肝脓肿、肝转移瘤的鉴别

    作者:江俊锋

    目的:探究弥散成像(DWI)对肝脓肿、肝转移瘤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7年4月海门市人民医院院36例肝脓肿与肝转移瘤患者,其中肝脓肿患者21例,肝转移瘤患者15例.36例肝脓肿与肝转移瘤患者均施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增强MRI、DWI.分析肝脓肿与肝转移瘤信号特点,并比较肝脓肿与肝转移患者囊性及实性部分表观扩散系数值(ADC).结果:常规序列:肝脓肿脓腔及肝转移瘤坏死囊变区域均显示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肝脓肿壁显示为T1WI低信号、T2WI等信号或稍高信号;肝转移瘤实性部分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动态增强:肝脓肿、肝转移瘤实性部分均表现为不同程度强化,囊性部分则无强化表现.DWI:肝转移瘤坏死或囊性区域均显示为低信号,实质部分则表现为高信号;16例肝脓肿患者脓腔显示为高信号,脓肿壁则为中等信号,5例肝脓肿患者脓腔表现为中等信号,脓肿壁显示为高信号.相较于肝转移瘤患者,肝脓肿患者实性部分ADC值较高,囊性部分ADC值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图上,肝脓肿与肝转移瘤信号与ADC值存在明显差异,临床上可根据DWI信号特点及ADC值准确鉴别肝脓肿与肝转移瘤患者.

  • 64排螺旋CT在早期肝癌与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茂林

    目的:探析64排螺旋CT在早期肝癌与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本院确诊的20例早期肝癌与FNH病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同时进行普通B超与64排螺旋CT检查,就两种检查的准确性、病灶范围与所得影响特征做观察对比.结果:CT在肝脏局灶病变上的诊断准确率(85%)高于B超(50%),有统计学意义(P <0.05);CT在肝脏局灶的具体大小上的检测准确率(90%)高于B超(50%),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测原发性与转移性肝癌病例的始消时间[(38.8±5.5)s,(35.6±5.4)s]及维持时间[(40.8±1.8)s,(43.8±5.6)s]较肝血管瘤、FNH、肝炎假瘤显著偏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肝癌与FNH鉴别诊断中准确率上64排螺旋CT较B超高,更具应用价值.

  • 乳腺叶状肿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相关性研究

    作者:林娇卡;姚海东;汪泽燕;周广新

    目的:从影像学角度,利用乳腺X线、超声及MRI三者优势互补,综合分析乳腺叶状肿瘤不同亚型的影像表现及特征改变,并结合病理学,研究该肿瘤与病理的相关性,以提高该肿瘤的诊断率,减少误诊,为临床术前诊断提供有力的证据,有利于手术方案的拟定.方法:此次研究选择2010年1月-2017年9月间在我院治疗的乳腺叶状肿瘤患者(33例)当成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X线检查和超声检查,3例患者进行MRI检查.总结三种影像学检查的结果和病理学结果.结果:在此次研究的33例患者中,9例患者是良性乳腺叶状肿瘤、11例患者是交界性乳腺叶状肿瘤、13例患者是恶性乳腺叶状肿瘤.X线大都是边缘清晰规整、均匀高密度的分叶状肿块,存在钙化灶患者6例;超声检查大都是不均匀的中低回声,存在丰富血流信号.MRI检查的3例患者均为分叶状,进行平扫时T1加权像为低信号,T2加权像为高信号,有1例患者能见到低信号分隔.增强扫描时中早期明显强化是流入型和平台型,经病理诊断均是恶性肿瘤.结论:在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诊断中,乳腺X线、超声及MRI均存在一定的诊断价值,联合应用并结合病理学时诊断价值更高,可准确诊断出是良性肿瘤还是恶性肿瘤,利于拟定患者的手术方案.

  • 64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作者:何国华;廖俊杰;周翠屏

    目的:探究64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到2017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2例,在发病24h内分别进行CT平扫和CT脑灌注成像检查,比较两种方法所得异常率;另选取脑健康志愿者72例为对照组进行CT脑灌注成像检查,比较脑梗死患者病灶中心与病灶周围CT脑灌注成像参数、患者病灶中心与健康对照组同一部位CT脑灌注成像参数.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CT脑灌注成像异常率(83.33%)显著高于平面扫描(P<0.01);患者病灶中心与病灶周边及与健康对照组同一部位螺旋CT脑灌注成像相比,局部达峰时间(rTTP)均显著延长,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64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对急性脑梗死诊出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胸部X线与CT联合应用于早期肺部感染诊断中的效果分析

    作者:王建华

    目的:探讨胸部X线与CT联合应用于早期肺部感染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早期肺部感染患者80例纳入研究,本组患者均先采取X线检查,之后行CT检查.观察单纯X线与X线联合CT诊断早期肺部感染的符合率,以及不同类型肺部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非特异性细菌感染、混合感染)的CT影像征象(结节影、实变影、磨玻璃影、磨玻璃影/线样影).结果:X线联合CT诊断早期肺部感染的符合率93.75%,高于单纯X线65.00% (P <0.05).本组不同类型肺部感染患者的CT影像征象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真菌感染以实变影与磨玻璃影共存,非特异性细菌感染主要表现为实变影,病毒感染可见磨玻璃影,混合感染则以磨玻璃影与实变影为主.结论:胸部X线与CT联合应用于早期肺部感染诊断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胸部CT平扫在老年人健康体检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阳勇

    目的:探究胸部CT平扫在老年人健康体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老年人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选取时间为2014年2月~ 2017年3月,根据检查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53例,对照组患者应用X线平片检查,观察组患者应用低剂量CT胸部平扫检查,对比观察两种检查方法的疾病检出率.结果:观察组老年体检者中应用低剂量胸部CT平扫检查发现异常者36例,疾病检出率为67.92%,对照组老年体检者应用X线平片检查发现异常者24例,疾病检出率为45.28%,两组患者的异常检出率,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老年人健康体检过程中应用低剂量CT胸部平扫检查,通过对照射剂量的有效控制,可使疾病检出率显著提高,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有利的影像学依据.

  • 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余其灵

    目的:研究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6月1日~ 2017年12月31日期间我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癌患者7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观察扫描结果.结果:7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巨块型、结节型、巨块结节型、弥漫型四种肝癌类型诊断准确率以及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的病灶显示率分别为100.00%、92.31%、91.67%、100.00%、96.15%、92.31%、85.90%;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的低密度影检出率、高密度影检出率分别呈上升趋势、下降趋势,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中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根据肿瘤各期的影像进行诊断.

  • 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早期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郭晓强;赵佳宝;刘杨

    目的:探讨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早期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12月临床诊断为早期肺癌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常规剂量CT扫描及低剂量螺旋CT扫描,并与外科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比较2种检查方法对早期肺癌检出的敏感性.结果:两种扫描方式均能显示肺部的正常解剖结构及病变的基本特征,二者在早期肺癌的CT征象上无明显差异.低剂量螺旋CT对早期肺癌检出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常规剂量扫描(P<0.05),而特异度无明显差异(P>0.05).低剂量螺旋CT扫描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较后者明显降低(P<0.05).结论:利用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对临床疑诊为早期肺癌的患者进行筛查,对肺内病变的发现和诊断无明显差异,低剂量扫描的有效放射剂量更低,对早期肺癌的筛查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CT血管造影联合CT尿路造影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程银铸

    目的:研究CT血管造影联合CT尿路造影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 2015年3月于我院进行泌尿系统疾病诊断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把他们按照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60例,使用核磁共振尿路造影技术进行诊断,观察组患者60例,使用CT血管造影联合CT尿路造影进行诊断,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检查符合率以及成像清晰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血管造影联合CT尿路造影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能够获得更高清晰度的检查成像,帮助医生快速的诊断患者的病情,为医生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促进患者康复奠定基础,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 脑静脉、脑静脉窦血栓的MR、CT影像学分析

    作者:欧阳永;陈焕群;崔冰;王忠启

    目的:分析45例脑静脉、脑静脉窦血栓的CT、MR影像表现,早期诊断,临床医师及早治疗,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1月~2018年01月诊治的经临床和影像学诊断的45例脑静脉、脑静脉窦的CT、MR表现.结果:影像检查结果显示,该组45例患者中,合并静脉性脑梗死22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合并脑出血4例.同时,所有病例在确诊后,首先进行常规治疗,镇惊止抽、降压、镇静、合理扩容、必要时利尿,然后针对患者出现的各类型合并脑血管疾病采取针对性抗凝、抗血小板的治疗方案,死亡1例,死亡率为2.2%,治愈率97.8%.结论:脑静脉、脑静脉窦血栓的CT、MR影像表现具有特征性,常规CT、MRI结合CTV、SWI、3DCE-MRV作为首选的无创检查方法,对早期诊断有重要作用.

  • CT血管成像在脑动脉瘤诊断及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田鹏

    目的:探究CT血管成像(CTA)在脑动脉瘤诊断及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1月我院38例脑动脉瘤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证实,并行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分析二者检查结果,并根据CTA评价对患者行血管内治疗.结果:38例患者,经手术治疗确诊44个动脉瘤,其中34例单发患者,4例多发患者,其中CTA诊断准确率89.47%(34/38)与DSA诊断准确率94.74%(36/3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181,P=0.671);经CTA评价,38例脑动脉瘤中30例可进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8例适合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接受血管内栓塞治疗的30例患者,29例栓塞成功,1例栓塞失败,血管内治疗成功率为96.67% (29/30).结论:CTA用于脑动脉瘤诊断中,诊断准确率较高,且对临床治疗方案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 双源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和斑块类别的价值分析

    作者:王良敏

    目的:探讨双源计算机断层扫描(DSCT)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CS)和鉴别冠状动脉斑块(CP)类别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间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40例已确诊冠心病患者为受试对象,均实施DSCT及冠状动脉造影(GAG)检查.以CA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DSCT检查在CS诊断及CP类别鉴别诊断中的准确率.结果:CAG检查共检出CS 802段,CP 732枚.DSCT对CS的诊断准确率为93.6% (751/802);其中对轻度、中度、重度、闭塞CS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6.3%(368/382)、93.9%(170/181)、90.8%(178/196)和81.4%(35/43).DSCT对CP的鉴别诊断准确率为92.1%(674/732);其中对小型、中型、大型CP的鉴别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5.6%(345/361)、91.0%(142/156)和87.0%(187/215).结论:DSCT在诊断CS与鉴别CP类别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MSCT在胃癌区域性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

    作者:张海涛;余水全;肖格林;高雅

    目的:探讨MSCT对胃癌所致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的分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诊断为胃癌并行胃癌手术治疗患者90例,其中发生于胃底部、胃体部及胃窦部各30例.所有患者均行MSCT全腹部平扫及增强检查,将所有患者淋巴结转移进行CT诊断并分别进行分组及分期诊断,将影像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采用Kappa检验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对于各部位胃癌的区域性淋巴结转移中分组诊断的评估方法明显优于传统的N分期方法,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一致性好.结论:1.MSCT对胃癌所致的淋巴结转移评估方面,分组诊断优于传统分期方法.2.分组诊断可以降低非淋巴回流区域淋巴结和发生跳跃性转移淋巴结的漏诊率.3.分组诊断可在术前为临床手术的评估及展开做出重要的指引,使得临床医生在手术中对淋巴结进行重点清扫.

  • CTA结合三维重建技术在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术前评估中应用观察

    作者:麦东浩;左桂光;张建中;莫家操;杨明波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CTA)结合三维重建技术在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术前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经CTA诊断为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用患者均采用CT增强扫描,并对原始数据进行后处理.分析CAT检查对于主动脉夹层分型、真假腔、破口位置、各分支受累情况及三维表现.结果:8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StanfordA型24例、B型56例;真腔平均强化CT值高于假腔平均强化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髂总动脉易受到累及,降主动脉近端破口位置较多;MRP及CPR对破口的显示率较高,CPR、MRP、CTVE及VR对真假腔的显示率较高,CPR、MRP及VR对内膜瓣的显示率较高.结论:CTA结合三维重建技术对主动脉夹层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为腔内治疗术前提供重要信息.

  •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CT及MRI诊断对比

    作者:齐玉晓

    目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进行MRI和CT的诊断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患有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新生儿50例,对比CT和MRI的检查结果.结果:MRI同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诊断的Kappa系数为0.875,一致性很好(P<0.05).CT同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诊断的Kappa系数为0.452,一致性一般.CT的检出率为86%,核磁共振的检出率为100%,由此可见,核磁共振的检出率更为明显.通过比较MRI和CT的颅内出血情况,CT对于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检出率为6.0%,MRI的为4.0%,CT诊断高于MRI诊断,由此说明CT更适合于检查断蛛网膜下腔出血.MRI对于脑室出血的检出率(20.0%)高于CT(16.0%),因此MRI更适用于颅内微小检测.结论:对于基底节损伤,MRI的诊断效率高于CT诊断效率;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CT诊断效率高于MRI诊断效率.

  • 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霍华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参数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120例乳腺病灶的超声弹性成像图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乳腺良恶性肿瘤在弹性参数上的差异.结果:120例乳腺肿瘤病灶中,经病理诊断为良性肿瘤74例,恶性肿瘤46例,超声弹性成像显示乳腺恶性病变平均硬度高于良性肿瘤(P<0.05);肿瘤在弹性图和二维图中的直径比、面积比参数在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通过对肿块硬度的评价,结合病灶直径比及面积比在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缩窄性心包炎的超声、CT与MRI联合研究分析

    作者:刘锋

    目的:探讨缩窄性心包炎的超声、CT与MRI联合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行手术和病理组织确诊的52例缩窄性心包炎患者临床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CT、MRI检查,并予以对比分析,手术后通过超声心动图对手术疗效进行随访.结果:超声心动图对缩窄性心包炎诊断符合率为76.9%,CT诊断符合率为73.1%,超声心电图、CT联合MRI诊断符合率为92.3%,超声心电图、CT联合MRI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超声心电图或CT诊断符合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心动图检查显示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显著改善.结论:超声心电图是临床诊断缩窄术细胞源的重要和首选方法,CT和MRI能为术前和术后病情评估提供重要信息,三种联用有助于减少误诊和漏诊率.

  •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

    作者:常福海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GIST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肿块一共20个,直径2-8 cm;肿块位于胃12例,小肠6例,大肠2例;发生肝脏转移5例.主要CT表现特点为黏膜下富含血供的肿块,胃浆膜面及粘膜线仍清晰可见,肿块境界光整,一般外生性生长多见,肿块内密度不均匀,常伴出血、坏死、囊性变,腹腔肝胃间隙少见肿大淋巴结.病理结果:良性GIST 10例,交界性5例,恶性5例.结论:GIST患者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较典型者,CT检查可以做出明确诊断;CT对其定位、良恶性的判断及评估预后有重要价值,但终诊断仍有赖于病理检查.

  • MRI在乳腺癌诊断中的特征探讨

    作者:李旭阳;郭春锋

    目的:探究MRI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17日至2017年3月17日我院收治的疑似乳腺癌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知情同意后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各35例,参照组患者采用超声定位诊断,研究组采用MRI定位诊断,将两组的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参照患者的敏感度为74.1%,研究组患者的敏感度为83.3%,对比P<0.05.结论:对于乳腺癌的诊断,采用MRI的效果显著,明显较超声有更高的敏感性,值得在临床借鉴使用.

  • MRI扩散加权成像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与高级别胶质瘤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黄日升;陈杰云;陈冠峰;连涛;杨子江;陈向荣

    目的:探讨DWI在原发性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与高级别胶质瘤(HGG)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PCNSL和25例HGG患者的常规MRI表现、DWI表现,并测量肿瘤实质的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3例PCNSL在DWI上肿瘤实质10例表现为均匀高信号,2例呈稍高信号,1例呈等信号,肿瘤实质平均ADC值为(0.75±0.04)×10-3mm2/s.25例HGG在DWI上肿瘤实质17例呈高信号,5例呈稍高信号,3例呈等、稍低信号,肿瘤实质平均ADC值为(1.08±0.63)×10-3mm2/s. PCNSL与HGG肿瘤实质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P<0.05).结论:测量肿瘤实质ADC值并结合常规MRI有助于PCNSL与HGG的鉴别诊断.

  • MSCT心电门控技术对血管弹性评估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作者:宋健;苏云杉;毛崇文;向述天

    血管弹性是动脉血管机械特性的主要评价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动脉内皮细胞的功能.血管弹性改变与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随着影像设备的发展,CT对血管的评价从单纯的形态显示向形态与功能的综合评价转变.多层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具有较高的时间及空间分辨力,通过各类后处理技术得到大血管任意方位图像,再结合心电门控技术便可对心动周期中的任意时相进行图像重建,从而实现对血管的动态观察.本文就目前心电门控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评估血管弹性在临床上的应用、进展及未来这项技术应用的展望等方面做一综述.

  • DR与CT检查在闭合性胸部创伤中的应用

    作者:马东霞

    目的:研究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DR)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在闭合性胸部创伤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 2016年12月收治闭合性胸部创伤患者98例,均在24h内进行DR与CT检查,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于肺挫伤、肺不张、肺撕裂伤、肋骨骨折、气胸、胸腔积液,DR摄片阳性检出率为80.61%、78.38%、41.38%、87.76%、90.12%、80.26%,CT扫描阳性检出率为94.90%、100.00%、86.21%、95.92%、100.00%、100.00%,CT扫描阳性检出率高于DR摄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皮下、纵膈气肿、膈肌破裂伴膈疝,DR摄片阳性检出率为90.63%、60.00%,CT扫描阳性检出率为100.00%、100.00%,CT扫描阳性检出率与DR摄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R与CT在检查闭合性胸部创伤中均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但仍存在一定漏诊率,CT清晰度较高,可作为DR检查重要辅助方法,因此临床诊断创伤严重患者,可联合DR、CT两种诊断方法,以提高检出率.

    关键词: DR CT 闭合性胸部创伤
  • CT引导下肺部小结节穿刺活检的方法及意义

    作者:李慧峰

    目的:总结CT引导下肺部小结节穿刺活检的方法,并探讨其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采取CT引导下行穿刺活检的88例肺部小结节疾病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或临床随访结果进行比较,总结CT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价值.结果:88例患者在CT引导下行穿刺活检共检出肺结核者23例、肺癌者46例、炎性结节者19例,与手术病理检测结果和临床随访相比,穿刺活检对恶性肿瘤病变诊断率为78.4%,而结核活检诊断准确率为73.9%;穿刺活检术后并发症27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0.7%.结论:CT引导下行穿刺活检对肺部小结节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能在早期发现肺部组织的恶性病变.

  • 高场强MR与CT对于急性脑出血的诊断价值

    作者:陶杨;高明生;张立斯

    目的:研究比较急性脑出血患者应用高场强MR和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前来我院就诊的急性期脑出血患者51例(2016年3月-2017年3月),所有患者均接受高场强MR和CT扫描检查,将检查成像交于我院放射诊科医生(两名)进行查看、对比不同检查方法患者超急性期和急性期的敏感性及患者脑血肿量情况.结果:CT检查方法和T2 *WI梯度回波序列的超急性期和急性期敏感性指标比较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TIWI和T2WI梯度回波序列的超急性期和急性期敏感性指标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T1WI和T2WI梯度回波序列的超急性期和急性期敏感性指标均明显低于CT检查方法和T2*WI检查方法的敏感性,组间比较差异突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检查方法患者脑血肿量指标数据比较均没有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出血病症临床诊断中,应用CT和高场强MR中的T2 *WI梯度回波序列均能够检测出高敏感性和脑血肿量高信号,根据各指标变化情况能够准确判定患者实际患病情况,对于制定临床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性意义.

  • 胸部高分辨率CT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姚楠

    目的:探究胸部高分辨率CT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6月我院胸部病变患者92例,均行常规CT及高分辨率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胸部疾病的影像学征象检出率.结果:对支气管扩张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采取高分辨率CT检查出肺大泡、边界不清低密度区、印戒征、轨道征等征象的几率分别为35.41%(17/48)、27.08% (13/48)、20.83%(10/48)、25.00%(12/48),高于常规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采用高分辨率CT检查出肺内磨玻璃样影、小叶间隔增厚征象的几率分别为60.00%(9/15)、86.67%(13/15),高于常规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周围型肺癌患者采用高分辨率CT检查出空泡征的几率61.54%(8/13)高于常规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高分辨率CT扫描技术可明显胸部病变检出率,且无创安全,应用价值较高.

  • 经皮肾镜下超声碎石清石系统对复杂性肾结石患者术后血清Scr、CysC水平变化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秦克松

    目的:探究经皮肾镜下超声及气压弹道碎石清石系统对复杂性肾结石患者术后血清肌酐(Scr)、胱抑素C(CysC)水平变化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2月我院68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根据手术方案分组,各34例.对照组行气压弹道碎石,实验组行经皮肾镜下超声清石系统.对比两组取石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血清Scr、CysC水平、性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取石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血清Scr、CysC水平低于对照组,性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肾镜下超声清石系统对复杂性肾结石患者可降低血清Scr、CysC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取石时间,提高性生活质量.

  • CT影像学检查在肺结核合并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观察

    作者:鲁俊;刘金成;彭述文

    目的:分析研究CT影像学检查在肺结核合并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17年6月接诊的31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纳入观察组,将同期接诊的31例肺结核患者纳入参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CT检查,观察两组患者影像学特征,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肺不张的检出率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CT影像学表现与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存在一定差异,CT检查有助于临床诊断肺结核合并肺癌.

  • CT诊断在胸部创伤诊断中的效果研究

    作者:单志斌

    目的:探讨胸部创伤予以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6年3月28日至2017年5月1日我院胸部创伤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遵循完全随机基本原则,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X线检查,予以观察组CT诊断,以临床表现结合手术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两组检查结果及诊断符合情况.结果:经检查,观察组肺损伤、血气胸、肋骨及胸骨骨折、肺不张、膈肌损伤所占比例分别为7.59%、37.97%、35.44%、13.92%、5.06%,诊断符合概率为98.75%,显然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CT诊断应用于胸部创伤检查中,临床价值较高,诊断准确性较高,误诊、漏诊风险低,利于疾病下一步治疗.

    关键词: 胸部创伤 CT 诊断
  • MRI与螺旋CT在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双定

    目的:比较MRI与螺旋CT在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术后经病理检查证实为直肠癌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均经MRI与螺旋CT检查,比较两组方式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正确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理检查证实70例患者中,T1期24例,T2期21例,T3期17例,T4期8例.螺旋CT诊断正确T1分期16例,T2分期9例,T3分期5例,T4分期5例.MRI诊断正确T1分期18例,T2分期11例,T3分期14例,T4分期4例.两种检查方式诊断直肠癌T1、T2、T4分期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磁共振诊断T3分期准确率为82.4%,显著高于螺旋CT,P<0.05.MRI检查直肠癌N0、N1分期均高于螺旋CT,P<0.05;N2分期两种检查方式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检查方式对直肠癌M分期诊断正确率比较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磁共振诊断直肠癌T3分期、N0、N1分期正确率较高,对直肠癌分期诊断价值显著更高,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 新生儿气胸并纵隔积气的X线诊断

    作者:李庆霞

    目的:分析新生儿气胸并纵隔积气的X线表现与特点.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3月我院56例新生儿气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摄仰卧水平侧位、前后仰卧位胸片,分析其X线表现与特点.结果:新生儿气胸以胸腔前缘积气为主(4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胸伴纵隔积气率为21.43%.结论:新生儿气胸患儿积气多位于前侧、内侧,且吸入性肺炎及NRDS患儿易伴有纵膈内积气.

  • CT与MRI在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评价

    作者:李小勇

    目的:分析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应用CT与MRI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128例DAI患者临床资料,按诊断方式不同分2组,各组64例,对照组予CT诊断,观察组予MRI诊断,比较两组颅内异常诊断及脑内病灶检出情况.结果:观察组MRI检出脑室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外血肿、弥漫性脑肿胀、脑内出血性病灶及非出血性病灶异常率26.56%、43.75%、29.69%、45.31%、57.81%、68.75%均比对照组CT检出率高(P<0.05);观察组大脑皮质下、小脑部位病灶的MRI检出率79.69%、34.38%均比对照组CT检出率高(P<0.05);观察组MRI阳性检出率96.88%比对照组CT检出高,阴性检出率3.13%比对照组CT检出低(P<0.05).结论:与CT诊断比,MRI诊断可提高DAI患者颅内异常检出率,有效检出大、小脑及基底节部位病灶,且诊断敏感性高,具较高的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诊断价值.

  • MRI与CT在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价值对比观察

    作者:石芬芬;桑强章

    目的:对比MRI与CT在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价值性.方法:在2015年4月11日至2017年4月11日期间选取68例疑似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为此时实验对象,且均进行MRI、CT检查,随后对比两项检查方式的价值性.结果:MRI对关节面骨质囊变诊断正确率为91.67%,对关节面侵蚀诊断正确率为92.31%,对关节间隙变窄诊断正确率为100.00%,对关节软骨肿胀诊断正确率为100.00%;对Ⅰ级诊断正确率为91.67%,对Ⅱ级诊断正确率为93.75%,对Ⅲ级诊断正确率为100.00%,对Ⅳ级诊断正确率为100.00%,同时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特异性、敏感性、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92.86%、95.00%、5.00%、7.14%,以上数据与CT结果相比,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实施MRI检查,价值性更高.

  • 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肺门肿块的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熊伟坚;叶薇;罗方

    目的:探讨对肺门肿块采取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取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50例肺门肿块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均进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检查,并将手术病理检查、随访结果等相关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统计分析患者的诊断效果及诊断安全性.结果: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检测敏感性为100.0% (44/44)、特异性为83.3% (5/6)、准确性为98.0% (49/50).术后出现气胸2例、咳血6例、针道出血2例,行针对性处理后症状消失.结论:对肺门肿块采取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效果显著.

  • MRI和CT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宁;吴静;周晓洋;杨秋雨

    目的:通过分析13例颞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总结该病影像学特点,提高CT和MRI对该病的诊断.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颞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患者13例,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并且由组织学检查证实为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影像学检查图像由2名专职医师进行分析,记录发病部位、密度、信号、生长方式、骨质破坏等影像学特点,同时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情况.结果:患者CT检查显示溶骨性破坏13例,广泛骨质破坏12例,伴随临近骨质硬化9例,边缘散在骨质碎片6例.MRI检查显示病变混杂长T1、短T2信号,增强扫描后不均匀强化.结论:MRI检查可在CT检查疑似颞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时,作为补充检查,有利于鉴别诊断.

  • MSCTA联合血清D-D水平检测对肺栓塞患者诊断效能的影响

    作者:付瑜莹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技术(MSCTA)联合血清D-二聚体(D-D)水平检测对肺栓塞患者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肺栓塞患者41例作为肺栓塞组,并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者41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MSCTA、血清D-D检查,观察统计MSCTA诊断结果,对比两组血清D-D水平及MSCTA与血清D-D水平单独及联合诊断效能.结果:41例肺栓塞患者经MSCTA检查确诊36例,受累及肺动脉129支,其中右肺动脉24支,左肺动脉14支,主肺动脉4支,叶或段肺动脉87支.相较于对照组,肺栓塞组血清D-D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敏感性高于血清D-D检测,特异性高于MSCTA、血清D-D检测,准确性高于MSCTA、血清D-D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采用MSCTA、血清D-D水平诊断肺栓塞,可进一步提高肺栓塞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诊断效能较高,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MSCTA D-D 肺栓塞
  • MRI联合CT对脑膜瘤患者诊断效能的影响

    作者:岳峰

    目的:研究计算机断层扫描(CT)联合磁共振成像(MRI)对脑膜瘤患者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0月我院疑似脑膜瘤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CT、MRI检查,以临床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MRI检查结果,对比CT、MRI联合诊断与单独诊断灵敏度、准确度.结果:三种诊断方法灵敏度、准确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MRI联合诊断灵敏度92.11%(70/76)、准确度90.24%(74/82)高于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联合MRI诊断脑膜瘤能有效提高诊断灵敏度、准确度,为临床筛查、鉴别提供重要手段.

    关键词: CT MRI 脑膜瘤 诊断效能
  • 探究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超声诊断价值

    作者:曾婷婷

    目的:对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超声诊断价值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3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5年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将其作为高血压性心脏病组,并选取同期收治的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组,并将2组人员经超声诊断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组患者经超声诊断的左室后壁增厚16例,占比53.33%,中间室隔增厚11例,占比33.33%,均较健康人群组具有显著差异,P <0.05.且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组患者经检测的IVRT(等容舒张时间)为(101.63±8.97)m/s、E/A(峰值速度比率)为(0.93±0.41)、VE(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左室充盈峰速)为(0.67±0.13) m/s及VA(左室舒张晚期峰值流速)为(0.53±0.16)m/s,与健康人群组各项数据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超声诊断于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的确诊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可更准确的了解老年高血压的心脏结构及功能改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 多层螺旋CT和低场MRCP技术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的效果分析

    作者:许韶远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和低场MRCP技术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的效果.方法:收集河南省登封市中医院2011年4月到2017年2月100例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均行中上腹部多层螺旋CT和低场MRCP检查,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的诊断率.结果:MSCT诊断准确率94.0%,MRCP诊断准确率90.0%,MSCT诊断准确率高于MRCP,但两种检查方式经Wilocxon符号秩检验,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联合MRCP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的准确率高达98.0%.结论:针对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MSCT)和低场MRCP技术均有较好的诊断效果,结合两种检查结果可以提高胆道梗阻性疾病的定性诊断率,为临床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更加客观的依据.

  • 慢性肾盂肾炎的临床及CT表现

    作者:陈磊

    目的:探讨慢性肾盂肾炎的临床特点及多层螺旋CT(M DC T)增强表现.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经我院诊治的慢性肾盂肾炎患者20例,所有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分别进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由三名主要从事泌尿系统的高年资临床及影像医师对肾盂肾炎疾病的临床及CT征象进行分析、评价.结果:20例慢性肾盂肾炎患者中,双肾病变12例,单肾病变8例.在单肾病变中,右肾3例,左肾5例.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肾盂肾炎表现为肾盏中度变形3例,轻度变形1例;肾盂轻度扩张积水2例,中度扩张积水2例;肾脏实质凹陷征10例;肾盂壁增厚、强化2例;肾功能减退CT增强造影剂显影不佳12例;临床表现为反复发热、尿频、尿痛,迁延不愈超过半年者13例.结论:慢性肾盂肾炎有一定的临床表现特点,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可以很好地显示慢性肾盂肾炎的肾脏损害程度,对评估慢性肾盂肾炎的预后有很高的价值.

  • 多层螺旋CT与MRI用于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效果探析

    作者:侯香平

    目的:探析肝脏肿瘤鉴别中多层螺旋CT和MRI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38例肝脏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比多层螺旋CT和MRI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总共检出151个病灶,其中高密度病灶68个,普通密度病灶49个,低密度病灶34个.两种检测方法在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局灶性结节增生以及肝转移瘤的检出率上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鉴别肝脏肿瘤患者的过程中,采用多层螺旋CT和MRI诊断的检出率并无明显区别,因此医院可以根据自身及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更适宜的诊断方法.

  • 术前情景模拟训练对减少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水平的试验研究

    作者:汤如青;李德华;张铭志;谢海霞;许婷婷

    目的:探究术前情景模拟训练对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水平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将对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手术室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患者开展对比性研究,随机将18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3例.观察组给予术前常规宣教的基础上进行术前情景模拟训练,对照组只给予术前一般常规宣教.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术前焦虑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术前患者焦虑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观察组焦虑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情景模拟训练可以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的焦虑,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DR与CT检查在闭合性胸部创伤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付振杰

    目的:研究数字式X线摄片机(DR)与CT检查在闭合性胸部创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闭合性胸部创伤9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DR、CT检查.以术后病理证实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阳性检出率.结果:经术后病理证实,94例闭合性胸部创伤患者中,肺挫伤94例,胸腔积液87例,肺不张83例,气胸80例,纵膈血肿4例,肺撕裂伤13例,皮下及纵膈气肿44例,肋骨骨折56例.CT检查肺挫伤、胸腔积液、肺不张、气胸、纵膈血肿、肺撕裂伤阳性检出率(96.81%、100.00%、100.00%、100.00%、100.00%、76.92%)高于DR检查(81.91%、80.46%、84.34%、87.50%、28.57%、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皮下及纵膈气肿、肋骨骨折阳性检出率(100.00%、91.07%)与DR检查(93.18%、94.64%)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闭合性胸部创伤类型多样,状况不一,临床应结合DR与CT进行检查,发挥两者协同互补优势,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

  • 常规磁共振123例肩关节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杨永涛;王青;董海锋;艾龙涛

    目的:对123例肩关节损伤患者采用常规磁共振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到2017年6月接受治疗的123例肩关节损伤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常规磁共振方式进行诊断,并对其具体的诊断价值分析与研究.结果:通过此次研究发现,图像清晰呈现的有110例,占据总数的89.43%,而图像呈现效果较差的有13例,占据总数的10.57%;其中有43例患者出现肩袖部位撕裂的现象,占据总体的34.96%,它的图像显示其信号比较高,还存在肌腱以及关节面现象,其中有15例患者出现肩袖部位彻底撕裂现象,占据总体的12.20%,它的图像显示其信号尤为明显,肌腱遍布存在,可是具体显示发现有一定的间接性,而且出现松弛现象,没有出现三角肌下部的脂肪线.结论:通过对肩关节损伤的患者采用常规磁共振进行诊断,发现其诊断精准率极高,而且能有效的判断出患者病情,为其临床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符合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理念,值得广采纳与应用.

  • 多层螺旋CT与MR肺动脉造影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比较研究

    作者:刘国权;孟丽娜;王开福

    目的:探析多层螺旋CT与MR肺动脉造影在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上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 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92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分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多层螺旋CT检查,观察组患者给予MR肺动脉造影检查,以临床确诊结果为“金标准”,对两组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诊断阳性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3%,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诊断灵敏度和约登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诊断特异度无明显差异(P>0.05).在不同栓塞部位的检出率上,观察组在左侧多发的诊断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右侧多发、双侧多发和单发方面,两组的诊断准确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不同征象诊断准确性方面,观察组患者肺段梗死的诊断准确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55%(P<0.05),两组在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和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准确率上,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诊断上,采用MR肺动脉造影技术进行检查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多层螺旋CT,且操作简单、便捷,诊断有效率高,可对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准确判断,值得在临床诊断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CT灌注成像与多层螺旋CT扫描诊断胰腺癌的临床价值及影像学特征比较

    作者:何向前

    目的:观察CT灌注成像与多层螺旋CT扫描诊断胰腺癌的临床价值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50例胰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于本院例行体检的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均接受CT灌注成像及多层螺旋CT扫描,对比不同诊断方法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及影像学特征.结果:多层螺旋CT对胰腺期、门脉期对胰腺癌的检出率高于平扫及动脉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组织在CT平扫及各个增强期的密度均高于正常胰腺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组织实施CT灌注成像后BF、BV、PS水平低于正常胰腺组织,而MTT高于正常胰腺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胰腺癌的临床诊断有着重要应用价值,灌注参数对胰腺癌的诊断及鉴别应用价值大.

  • 早产儿早期大脑容量性MRI与神经发育预后的关系探讨

    作者:汪良兵;蒋轩竹;黄海波;杨国辉

    目的:探讨早产儿早期大脑容积与远期神经发育预后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我院2014.1.1-2017.06.1本院NICU收治91例极低出生早产儿进行分析,根据校正月龄6月时GESSEL评分分为发育正常组及发育异常组,比较两组围产因素及早期大脑容积的差异.结果:91例患儿中校正月龄6月时Gessel评分异常者约33例,神经发育预后不良率约36%;91例早产儿具备完整随访资料及早期MRI发育评估信息者共66例,其中发育正常组46例、发育异常组22例,两组早期大脑总容积分别为341.84±10.46 ml、323.99±10.2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大脑内部结构来看仅皮层容积差异明显,分别为131.47±4.02ml、121.63±6.91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儿早期大脑容积与神经发育预后密切相关,在大脑不同结构的MRI容量性指标中,皮层容积蕴含了更多的预后信息.

  • 磁共振成像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张军军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疑似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47例(患膝51个),均行磁共振成像检查,并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磁共振成像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磁共振成像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准确性为90.20%,敏感性为90.91%,特异性为85.71%,阳性预测值为97.56%,阴性预测值为60.00%;在磁共振成像的信号表现中Ⅰ级损伤占9.09%,Ⅱ级损伤占25.76%,Ⅲ级损伤占65.15%.结论:磁共振成像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为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

  • CT血管征对肺微小结节良恶性判定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赵军

    目的:将CT血管征应用于肺微小结节病症的临床诊断中,对其病症良性、恶性诊断价值讨论研究分析.方法:2015年5月-2017年5月期间前来我院就诊的63例肺微小结节病症患者为实验对象,根据患者患病类型将其分32例研究组(恶性肺微小结节病症)和31例对照组(良性肺微小结节病症),两组患者均接受CT血管征临床诊断,对其结果进行讨论研究.结果: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诊断敏感性更高,研究组患者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血管征分型阳性率均更高,同时研究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动态增强CT值均更高(P<0.05).结论:将CT血管征应用于肺微小结节病症临床诊断中,能够有效提高病症诊断率同时还能够确定患者良性、恶性病症类型,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制定相应治疗方案,对于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

  • CT联合MRI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病理诊断准确率的影响

    作者:周忠杰

    目的:探讨CT联合磁共振成像(MRI)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病理诊断准确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87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80例作为对照组,均行CT及MRI检查,观察比较CT、MRI单独与联合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CT检查出阳性53例,阴性176例;MRI检查出阳性67例,阴性178例;CT与MRI联合检查出阳性82例,阴性179例.CT、MRI单独与联合诊断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查灵敏度(94.25%)及准确度(97.75%)均高于CT(60.92%、85.77%)、MRI(77.01%、91.76%)单一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T与MRI联合诊断子宫内膜癌患者,能有效提高诊断准确度,可指导临床治疗.

  • 卵巢实性肿瘤的MRI特征分析

    作者:叶艺勇;张旭升

    目的:通过对不同病理类型的卵巢实性肿瘤的MRI表现的分析,评价MRI对卵巢实性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准确性及价值.方法:收集3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实性肿瘤,对其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卵巢癌6例,MRI呈分叶状实性肿块或结节,表现为明显长T1、T2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卵巢纤维瘤6例,呈圆形、分叶结节状,MRI表现为稍短T1、短T2信号,增强后轻度强化或不强化;卵巢颗粒细胞瘤8例,MRI表现为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后中等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卵泡膜细胞瘤9例,MRI表现为T1WI为稍低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渐进性轻-中度持续性强化,2例病例在增强动脉期见多发细小的强化血管;卵巢无性细胞瘤2例,MRI为稍长T1、稍长T2信号,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强化;卵巢转移瘤8例,MRI呈不均匀稍长T1、T2软组织结节信号,增强扫描为不均匀明显强化.结论:卵巢实性肿瘤MRI表现中,部分具有一定的特异性.通过MRI平扫、增强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及相关的生化检查,可以作出较准确的定位定性诊断.

  • 腹部CT检查在结肠肿瘤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刘俊彰

    目的:探讨腹部CT检查在结肠肿瘤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6年12月进入我院接受结肠肿瘤性肠梗阻治疗的59例患者,利用数字化X线成像系统,对患者进行检查;采用飞利浦64排128层CT机与岛津4排CT机行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X线平片组正确诊断出结肠肿瘤性肠梗阻患者43例,诊断准确率为72.88% (43/59);误诊/漏诊16例,误诊/漏诊率为17.12% (16/59).CT组正确诊断出结肠肿瘤性肠梗阻患者52例,诊断准确率为88.14% (52/59);误诊/漏诊7例,误诊/漏诊率为11.86% (7/59).CT组的肠套叠、腹部沟斜疝、炎性、肿瘤诊断准确例数分别为9(90.00%)例、16(94.12%)例、10(83.33%)例、9(81.82%)例,整体准确率为74.58% (44/59);上述指标均高于X线平片组且整体检测准确率.结论:在结肠肿瘤性肠梗阻诊断中利用腹部CT检查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同时,还能够提高对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病因诊断的准确率.

  • 颌面部肿瘤的全景片及螺旋CT表现的临床应用分析

    作者:汪贤辉

    目的:探讨颌面部肿瘤的全景片和螺旋CT检测的影像学特征,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颌面部肿瘤患者42例,术前均行口腔全景片和螺旋CT检查.分析各个患者全景片及螺旋CT检测的影像学特征,比较两者对颌面部肿瘤位置,形态,病变周围牙根、骨质变化及软组织损害情况等方面的影像学表现情况.结果:螺旋CT和全景片对肿瘤位置和肿瘤周围牙根变化的检出率均高达100%,无明显差异(P>0.05),在对肿瘤形态、骨质变化及软组织损害等病变特征诊断中,螺旋CT检出率均为100%,明显高于全景片的33.3%、59.5%、52.4% (P <0.01).结论:相比全景片,螺旋CT对颌面部肿瘤的病变特征显示的更全面、清晰,具有更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CT导向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体会

    作者:宋延辉

    目的:分析CT导向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54例,均行CT导向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回顾性分析其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5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经围术期护理无并发症发生,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4.44%(51/54).结论:正确合适的围术期护理是提高CT导向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总有效率的关键.

  •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诊断分析

    作者:孟宪红

    目的:分析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诊断价值.方法:以回顾性方法,选取2014年9月到2015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心肌气血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为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观察组36例为无症状性心肌患者,运用动态心电图对其进行诊断,并分析诊断结果,评估其价值.结果:两组发作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降低幅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相比,在检出率与发作次数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无症状性心肌气血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能够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的检查,并明晰其发作的基本情况,是临床治疗中重要的依据之一.

  • 经超声支气管镜小探头引导定位下肺活检的护理研究

    作者:霍桂莲

    目的:对经超声支气管镜小探头引导定位下肺活检的护理探究进行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自2015年12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80例行超声支气管镜小探头引导定位下肺活检(EBUS-TBNA)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优质护理,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呼吸困难症状、心理状态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进行肺活检期间应加强临床护理措施的实施,以便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并发症,值得借鉴.

  • 128-SCTA联合血清hs-CRP、IL-6水平检测在冠心病患者冠脉斑块易损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崔永超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128-SCTA)联合检测在冠心病患者冠脉斑块易损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1月冠心病患者83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易损斑块患者32例,非易损斑块患者51例,均行血清IL-6、hs-CRP水平、128-SCTA检测,统计比较血清IL-6、hs-CRP水平与128-SCTA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冠心病患者冠脉易损斑块结果.结果:血清IL-6、hs-CRP水平、128-SCTA联合检测冠心病患者冠脉易损斑块特异度98.03% (50/51)、灵敏度90.63%(29/32)、准确度95.18%(79/83)均高于单一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L-6、hs-CRP水平与128-SCTA联合检测冠心病患者冠脉易损斑块,具有高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有助于评估斑块易损性.

  • 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白内障的治疗价评析

    作者:杨常华

    目的:探讨白内障的治疗中,应用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120眼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9例60眼)与对照组(49例60眼).对照组应用主切口大小为3.2mm的传统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植入术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则使用主切口大小为2.2mm的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植入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患者角膜散光情况、视力矫正情况,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前角膜散光情况无显著差异,而在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观察组角膜散光度数明显要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视力矫正>0.6的人数明显要多余对照组(P<0.05),但是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视力矫正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早期视力矫正上观察组要明显由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12%,明显低于对照组18.37%的并发症发生率(P<0.05).结论:相比常规3.2mm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式,2.2mm微创切口治疗白内障具有手术源性散光小及术后患者视力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 HRCT在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诊断及随访中的价值体会

    作者:蒋学文

    目的:研究并探讨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在非结核分枝杆菌肺部诊断及随访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入组对象为2014年1月~ 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且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60例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CT、高分辨率CT检查,比较两种CT检查对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检出率、征象检出情况、图像质量.在患者治疗后对其进行随访,复查HRCT,观察其病灶情况.结果:高分辨率CT对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检出率为96.67%,常规CT的检出率为83.33%,高分辨率CT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CT(P <0.05).高分辨率CT对肺部各类征象(树芽征、结节影、斑片影、空洞、支气管征)的检出率均高于常规CT(P <0.05).高分辨率CT的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5.00%,常规CT为81.67%,高分辨率CT的优良率高于常规CT(P <0.05).随访3个月~6个月,经HRCT复查发现,60例患者的病灶均可见缩小.结论:在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诊断中,高分辨率CT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可对肺部病灶予以准确检查,清晰显示肺部征象,其图像质量较高,还可用于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随访评估中.

  • 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临床观察

    作者:魏改改

    目的:观察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1月确诊的70例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35例,分别给予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术治疗(观察组)与常规通液术治疗(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输卵管通畅情况优于对照组,术后1年内妊娠率比对照组高,观察组妊娠患者平均受孕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术治疗,可显著提高妊娠率,且安全可靠.

  • 个性化护理对胆结石手术患者术前焦虑及术后疼痛的影响

    作者:刘永玲

    目的:探究个性化护理对胆结石手术患者术前焦虑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8月期间在长征人民医院外科拟行手术治疗的50例胆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对照组住院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术前焦虑评分及术后疼痛评分.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状态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护理后观察组焦虑状态评分(49.61±2.34)分低于对照组(54.34±2.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疼痛评分(2.16±0.56)分低于对照组(3.61±0.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可改善胆结石患者术前焦虑情绪,有效提高治疗配合度,降低术后疼痛度,促进疾病康复,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初产妇睡眠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作者:张静

    目的:探讨连续细致化护理在高危初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民权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高危初产妇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连续细致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睡眠质量及妊娠结局.结果:干预前两组睡眠质量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产妇睡眠质量评分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妊娠结局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实施连续细致化护理能够有效帮助高危初产妇提高睡眠质量,改善妊娠结局,确保母婴健康,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全面综合护理干预在急诊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行CT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党军丽

    目的:分析全面综合护理干预在急诊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行CT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7月行CT检查的急诊重症颅脑损伤患者94例,按入院顺序分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全面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家属护理满意度、检查时间.结果: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97.87%高于对照组7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查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急诊重症颅脑损伤行CT检查患者中可缩短检查时间,把握抢救时机,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

  • 协同护理模式对行增强CT造影剂外渗患者负性情绪及VAS评分的影响

    作者:庞允

    目的:研究协同护理模式对行增强CT造影剂外渗患者负性情绪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1月我院78例行增强CT造影剂外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协同护理模式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SDS、SAS)评分及VAS评分变化.结果:护理前,两组SAS、SDS、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增强CT造影剂外渗患者采取协同护理模式,可减轻负性情绪,改善心理状况,减轻疼痛感.

  •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在胆胰疾病诊治中的应用及护理配合

    作者:李红霞

    目的:分析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胆胰患者诊治中的临床疗效及护理配合.方法:任选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前来我院就诊的92例胆胰疾病患者,探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应用时的诊断率、临床疗效及治疗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使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诊治成功的病患88例,成功率为95.65%.其中治疗性患者高达74例(80.43%),选择胆道支引流术(ERBD)12例,治愈率为100%(12/12),选择经内镜鼻胆引流术(ENBD)的患者6例,治愈率为100%(6/6),选择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患者15例,治愈率为93.33% (14/15),选择行网篮取石者41例,治愈率为92.68%(38/41).所有治愈成功的病例中事后出现并发症的有8例(9.09%),6例患者其体内血清淀粉酶升高,选择EST治疗有出血问题的患者有2例.结论: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作为医治胆胰患者的有效手段,搭配相应护理方法,能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其疗效俱佳可临床推广应用.

  • 循证护理干预对胆囊结石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康复的影响

    作者:刘艳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干预对胆囊结石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在商丘市长征人民医院行胆囊结石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循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较对照组轻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干预应用于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过程中,可有效缓解其疼痛程度,同时缩短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有利于促进疾病恢复,提升临床护理、治疗效果.

  • 运动平板心电图与24小时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对比分析

    作者:李水英

    目的:对比分析运动平板心电图与24小时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2月到2015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2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分别进行运动平板心电图与24小时动态心电图诊断,对比2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结果:运动平板心电图特异度为46.2%,灵敏度为87.1%,24小时动态心电图特异度为61.5%,灵敏度为76.9%,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采用运动平板心电图与24小时动态心电图诊断的准确率均良好,临床可综合使用.

  • 地西泮联合苯巴比妥对小儿惊厥血清学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素艳

    目的:探讨地西泮联合苯巴比妥对小儿惊厥血清学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小儿惊厥患者5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地西泮治疗,观察组予地西泮联合苯巴比妥治疗,比较两组血清学指标、免疫功能指标.结果:治疗7d,观察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G(IgG)、IgM、Ig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惊厥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地西泮联合苯巴比妥治疗效果较好,可降低患儿血清学指标,提高免疫功能,促进患儿病情改善.

  • 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凝血酶喷洒对急诊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止血有效率及康复进程的影响

    作者:吴成甫

    目的:探究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凝血酶喷洒对急诊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止血有效率及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 2017年2月我院急诊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凝血酶喷洒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止血有效率,对比两组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94.74%(36/38)高于对照组76.32% (2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即时止血有效率100.00%(38/38)高于对照组81.58%(31/38),止血有效率94.74%(36/38)高于对照组76.32%(2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凝血酶喷洒治疗急诊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疗效显著,可提高止血有效率,缩短康复进程,值得推广.

  • 冠心病PCI术后经通心络胶囊干预对预防再狭窄的疗效观察

    作者:韩志翔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PCI术(经皮腔内冠状动脉形成术)后采用通心络胶囊干预对预防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68例冠心病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均给予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加通心络胶囊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PCI术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靶血管小直径显著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患者的靶血管狭窄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靶血管再狭窄发生率为2.94% (1/34),显著低于对照组再狭窄发生率17.65% (6/34),组间比较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行PCI术治疗后采用通心络胶进行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再狭窄的发生率,并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磁共振肝肿瘤特异性成像检查过程中的护理策略

    作者:张志花;梁雪梅

    目的:研究并探讨磁共振肝肿瘤特异性成像检查过程中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于2014年1月~2017年2月期间,将该阶段内在我院接受肝脏MRI特异性成像检查的100例肝肿瘤患者纳入研究,采取计算机单盲分组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全程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耗时、焦虑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图像质量.结果:观察组的检查耗时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其图像质量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肝肿瘤患者磁共振特异性成像检查过程中,采取全程护理措施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使检查顺利开展,还可有效缩短检查花费时间,减少不良反应,确保磁共振成像后的图像质量.

    关键词: 肝肿瘤 磁共振 护理
  • 温阳利水活血汤联合西药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程建生

    目的:探讨温阳利水活血汤与西药联合治疗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温阳利水活血汤+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运动耐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LVEF、CO、SV值均高于对照组,6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温阳利水活血汤与西药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可有效改善其心功能指标,利于提高运动耐量.

  • 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应用优质护理对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李艳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应用优质护理对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妇产科进行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5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在两组患者都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前提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进行改进后给予患者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模式护理后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在身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四个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生活质量,在临床应用上效果显著,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 动态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患者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意义

    作者:郭源水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不同冠状动脉病变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在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进行动态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60例心肌梗死患者病例资料,均行冠状动脉造影与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冠状动脉病变与心律失常发生情况、不同罪犯血管发生心律失常情况.结果:恶性或复杂心律失常于多支、双支病变中的发生率相较单支病变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性心律失常于多支病变中的发生率相较双支、单支病变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降支与左主干恶性或复杂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右冠状动脉及左回旋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的检查利于发现冠状动脉病变同心律失常的内在关联,利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进而为临床治疗与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 彩超联合二维超声检查诊断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植入的价值研究

    作者:刘瑞霞

    目的:探讨彩超联合二维超声检查诊断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植入的价值.方法:选择夏邑县第二人民医院于2016年6月-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瘢痕子宫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产前均进行彩超与二维超声联合检查,并将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彩超联合二维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结果:病理检查共检出46例(92.00%)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植入患者,彩超联合二维超声检查共检出43例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植入患者,其准确性为94.00% (47/50),灵敏性为93.48%(43/46),特异性为100.00% (4/4).结论: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植入应用彩超联合二维超声检查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敏感性,安全可靠,可作为临床重要的筛查方法.

  • 腹腔镜及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张光焕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临颍县人民医院妇产科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72例,依据治疗术式分组,其中对照组(n=36)采用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n=36)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剔除肌瘤数量与对照组对比P >0.05,但观察组手术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复发率为25.0%,观察组为19.4%,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性更高,更具推广价值.

  • 围生期综合护理干预对妊高症患者睡眠质量及妊娠结局的改善效果观察

    作者:陈宵云

    目的:探究妊高症患者实施围生期综合护理干预对睡眠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4月期间在宁陵县中医院妇产科治疗的25例妊高症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17年5月-2017年9月期间在宁陵县中医院妇产科治疗的25例妊高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围生期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睡眠质量、焦虑情绪及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干预后PSQI评分(6.52±1.89)分、HAMA评分(8.36±1.22)分,均低于对照组(8.68±2.36)分、(13.25±1.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子痫、产后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生期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妊高症患者的睡眠质量,缓解病情与焦虑情绪,改善妊娠结局.

  • 临床与影像护理有效配合在重症脑卒中患者行MRI检查中的应用观察

    作者:尚晨阳

    目的:研究临床与影像护理有效配合在重症脑卒中患者行MRI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1月我院76例重症脑卒中行MRI检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配合影像护理.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外伤、检查中止、金属伪影)发生率、检查时间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89%比26.32%),检查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对护理满意度97.37%高于对照组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脑卒中患者行MRI检查时采用临床护理配合影像护理,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缩短检查时间,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 CT引导下全麻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肝内特殊部位的恶性肿瘤

    作者:常士云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全麻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肝内特殊部位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 2015年7月我院51例肝内特殊部位恶性肿瘤患者,均行CT引导下全麻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分析本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2年,记录本组1年、2年生存率.结果:术后1个月行CT复查,肿瘤完全坏死率为88.23% (45/51),局部坏死率为11.76%(6/51);术后3个月行增强CT复查,肿瘤局部进展率为3.92%(2/51),肿瘤肝内新生率为13.73%(7/51);本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73%(7/51);术后1年生存率为80.39%(41/51),2年生存率为68.63%(35/51).结论:给予肝内特殊部位恶性肿瘤CT引导下全麻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可提高肿瘤完全坏死率,且并发症少,远期生存率高.

  •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对宫外孕患者症状消失及痛苦情况的影响

    作者:朱桂芝

    目的:探究宫外孕患者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对其症状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在长征人民医院妇产科治疗的50例宫外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单独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米非司酮,比较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腹痛消失时间为(8.16±2.14)d、阴道出血消失时间为(12.64±5.17)d、腹部包块消失时间为(17.26±4.73)d、β-HGG水平恢复时间为(15.72±4.86)d均短于对照组(17.64±3.25)d、(20.16±5.49)d、(31.25±5.11)d、(25.52±5.8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略低于对照组的2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氨蝶呤治疗基础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宫外孕可加快症状消失,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

  • MRI检查在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应用观察

    作者:邢保玲

    目的:观察MRI检查在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FLLDH)诊断中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确诊的54例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多发位置、伴发病变及分型比例关系.结果:FLLDH多发于LA-5、L5-S1处,发生率为71.42%,且多见于孔内型,发生率为55.56%;FLLDH多伴随腰椎骨质退变与椎间盘变性,伴发比例均为98.15%;63处病变术前经MRI确诊47例,诊断准确率为74.60%.结论:MRI检查可清晰显示FLLDH的影像学特征,且属于无创操作,有助于FLLDH患者术前确诊,为其提供较为准确的诊断依据.

  • 床旁超声心动图联合颅脑超声在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临床监测中应用观察

    作者:何季珊;黎笑红

    目的:观察床旁超声心动图联合颅脑超声在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临床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268例早产儿PDA患儿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接受床旁超声心动图与颅脑超声检测,监测患儿PDA发生情况,观察并比较不同PDA患儿大脑中动脉(MCA)各血流参数指标水平,同时记录患儿PIVH发生情况.结果:根据患儿出生7d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检出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PDA(hs-PDA)患儿73例,无血流动力学意义的PDA(nhsPDA)患儿195例;出生7d后,hsPDA患儿中导管关闭22例,未闭51例,关闭组患儿Vd、Vm水平均高于未闭组,PI、RI水平低于未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PDA患儿与nhsPDA患儿PIVH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sPDA组患儿重度PIVH检出率高于nhsP-D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发生有意义的动脉导管未闭后将对其脑血流动力学参数产生影响,同时增加患儿发生重度PIVH的风险,早产儿出生后及时为其实施床旁超声心动图联合颅脑超声监测对疾病的早期检出有着重要意义,利于疾病早期干预与治疗,对患儿预后的改善有着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 超声测量胎儿多项生物指标预测巨大儿的临床价值

    作者:庞振华;林健谊

    目的:观察和分析超声测量胎儿多项生物指标在巨大儿预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2016年3月起到2017年3月期间在本院进行超声检查的所有孕妇中选取其中的180例作为本次的观察研究对象,对这180例孕妇在分娩前进行超声检查,通过超声检查测量这180例胎儿的头围、腹围、双顶径和股骨长,并对比分析胎儿的头围、腹围、双顶径和股骨长的超声测量与实际情况的差异性.结果:在各项生物指标当中,双顶径、腹围和股骨长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148、0.382和0.336;从各项生物指标的超声测量数据所预测体重与新生儿的实际体重对比情况来看,误差在±200g以内的新生儿一共有136例,占75.56%.结论:上述结果表明巨大儿与胎儿的双顶径、腹围和股骨长具有一定的关系,采用超声测量胎儿多项生物指标能够提高巨大儿的预测准确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介入性超声治疗甲状腺囊性病变的临床分析

    作者:杨瑾;辛世卿

    目的:探析介入性超声治疗甲状腺囊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于2011年9月~ 2017年9月收治的80例甲状腺囊性病变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患者入组后采用抽签的方式对其进行分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穿刺抽吸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抽吸+硬化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为95.0%,对照组为77.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T3、FT4水平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囊性病变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安全性上,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穿刺抽吸+硬化治疗甲状腺囊性病变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利于甲状腺功能恢复,且治疗安全性相对较高,故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彩色多普勒超声半定量评分对早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诊断分析

    作者:王晓燕

    目的:分析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半定量评分诊断早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92例早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作为研究对象,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为肝硬化组32例、非肝硬化组60例,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并进行半定量评分.分析对比两组半定量评分,统计彩色多普勒超声半定量评分诊断早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肝硬化组各项半定量评分高于非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半定量评分检查早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敏感度为93.75%,特异度为93.33%.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半定量评分诊断早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敏感度、特异度较高,具有较高临床诊断价值.

  • BI-RADS分级联合弹性比值法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黄小珊

    目的:总结分析BI-RADS分级联合弹性比值法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乳腺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临床诊断中均应用BI-RADS分级联合弹性比值法,以手术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BI-RADS分级联合弹性比值法诊断其良恶性的准确性.结果:90例患者共发现112个肿块,其中76个为良性,良性率67.85%,36个为恶性,恶性率32.15%,BI-RADS分级联合弹性比值法诊断病变性质准确率为92.86%、特异性为93.42%、灵敏性为91.67%.结论:BI-RADS分级联合弹性比值法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极高,可提高病变性质鉴别诊断的准确性,且特异性及灵敏性均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 经会阴联合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凶险型前置胎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静

    目的:探讨经会阴联合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凶险型前置胎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妇产科收治的疑似凶险型前置胎盘妊娠晚期孕妇60例,将这60例孕妇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孕妇采用单纯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观察组患者接受经会阴联合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将两组孕妇的检查结果与产后手术病理检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60例疑似凶险型前置胎盘孕妇产后病理检测显示,有55例证实为凶险型前置胎盘.观察组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为,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会阴联合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凶险型前置胎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显著,准确率高.

  • 超声造影在肾脏肿瘤中的影像表现

    作者:阮伟丽

    目的:探讨各种肾脏良性和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特点及鉴别诊断价值,以提高对其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搜集肾脏良性和恶性病变共40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均行超声造影检查,回顾性分析肾脏病变的超声影像资料及临床病理资料,探讨各种肾脏病变的超声造影特点.结果:40例肾脏病变中,良性肾脏肿瘤18例,包括肾脏囊肿10例,肾脏错构瘤8例;恶性肾脏肿瘤22例,包括肾脏透明细胞癌15例,肾盂移行细胞癌7例.超声造影增强表现:肾脏恶性肿瘤以快进快出型或快进慢出型为主,肾脏良性肿瘤以慢进慢出型为主;肾脏良恶性肿瘤的超声造影增强表现有统计学差异(P<0.05).超声造影对肾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8.59%、63.17%、72.45%、71.14%、68.76%.结论:肾脏良恶性肿瘤的超声造影增强表现不同,超声造影对肾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作用.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老年精神分裂症长期卧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作者:许云辉;钟秋琴;朱启辉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CDFI)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伴有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CDFI检查.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检测阳性率及CDFI诊断效能.结果:DSA检测阳性率为65.70%,CDFI检测阳性率为62.40%,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诊断中腘静脉、股静脉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较高,均> 90.00%.结论:CDFI诊断老年精神分裂症长期卧床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阳性诊断率、敏感度、特异度较高,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 超声引导下宫腔镜诊断不孕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管建英

    目的:对超声引导下宫腔镜诊断不孕症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不孕症患者1 1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原发不孕组和继发不孕组,对其展开超声、宫腔镜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对超声引导下宫腔镜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原发不孕组患者子宫内膜息肉检出率与继发不孕组比较,差异显著,表现为超声检查对子宫病变的检出率与宫腔镜检查比较,差异显著(P<0.05),超声引导下宫腔镜检查的检出率显著高于两种检查单独应用(P<0.05).结论:超声联合宫腔镜检查对不孕症的诊断价值显著,可显著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对于不孕症的早期有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关注.

  • 孕中、晚期经阴道超声测量宫颈长度对预测早产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卫平

    目的:研究孕中、晚期经阴道超声测量宫颈长度对预测早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到2017年1月1日我院132例先兆早产孕妇在孕中(23~27周)和晚期(31~35周)分别采取经阴道超声测量宫颈长度,并比较在孕中和晚期不同宫颈长度与早产之间的关系,但有3例孕妇在第二次测量前已经发生早产,故晚期测量为129例.结果:孕中测量的宫颈长度(37.97±3.09)明显大于晚期测量的宫颈长度(33.96±4.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中测试的132例中,宫颈长度为25-29mm以及25 mm以下的早产率分别为宫颈长度为30mm的6.89倍以及10.33倍,晚期测试的129例中,宫颈长度为25-29mm以及25 mm以下的早产率分别为宫颈长度为30mm的6.52倍和9.42倍.结论:孕妇在晚期测量的宫颈长度明显短于中期测量的宫颈长度,宫颈长度越长发生早产的风险越小,所以在孕中、晚期经阴道对宫颈长度的超声测量对预测早产有极为显著的临床价值.

  • 甲状腺结节彩超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与粗针穿刺组织学检查分析

    作者:殷保江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彩超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与粗针穿刺组织学检查的差异.方法:收集2013年1月~ 2016年12月我院20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随机分为细针组(接受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和粗针组(接受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组织学).对比细针组和粗针组穿刺结果;细针组和粗针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通过与病理结果对比发现,细针组和粗针组对诊断甲状腺良性肿瘤的准确率分别为90%、91.25%,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细针组和粗针组对诊断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准确率分别为87.5%、91.66%,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细针组和粗针组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比较无差异(P>0.05);细针组和粗针组敏感性及阴性预测值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彩超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与粗针穿刺组织学对诊断甲状腺良性结节准确率无差异,在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上粗针穿刺组织学占优一定优势.

  • 超声心脏五腔心切面对胎儿先心病筛查工作的应用价值

    作者:黎粤;卢海霞;梁亦海;赖浩;刘洪燕

    目的:在胎儿的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工作中应用超声心脏五腔心切面诊断价值.方法:选在我院产检的孕妇279例,依据孕周差异分成产检A组、产检B组与产检C组,每一组产妇93例,观察诊断的情况.结果:产检A组、产检B组孕妇中3VT、4VC、3VV、LVOT与RVOT五切面获取的情况,与产检C组相比,数值明显要高于产检C组,组间对比有明显的差异,即存在统计的意义,P<0.05.结论:经4VC的切面观察,可以对胎儿心脏畸形情况进行筛查,以便临床医生进行及时处理.

  •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采用高频彩超诊断的临床观察

    作者:孙玉梅

    目的:探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采用高频彩超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8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对患者应用GE漫威超声诊断仪高频线阵探头实施超声扫描.结果:通过高频彩超诊断显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其中淋巴结肿大分布在右腹部56例,脐周为24例例.淋巴结肿大形状主要为椭圆形和卵圆形,表层基本光滑、包膜完整,边界比较清晰,皮髓质分界线清晰,簇状存在,没有散在、融合、串珠状、堆状分布,中心髓质呈高回声、周边皮质为低回声.高频彩超诊断显示肿大淋巴结低回声区有丰富的血流信号,片状为星点状,峰值速度为9-25,阻力指数低于0.64.超声复查后显示腹腔内淋巴结数量明显减少,体积缩小或者消失,淋巴结长短超过10mm,短径超过50mm,内部血流信号明显减少.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淋巴结数量、淋巴结长短比值有一定差距(P<0.05).结论:应用高频彩超对急性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声像图特明显,利于为医师提供诊断依据,还能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提供便利,而且超声检查操作便捷、创伤低、易于患者和家属接受,可反复操作,有助于复查,减少临床诊断的盲目性,高频彩超可以作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首选影像学检查.

  • 高频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对外周神经损伤再生修复的评估

    作者:罗璐;陈定章;郝纪锟;罗文;周晓东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造影成像技术评估外周神经损伤后血流灌注情况的可行性.方法:损伤8只健康家兔一侧坐骨神经,造成急性损伤模型,对侧为对照侧,用高频超声造影观察损伤神经周围血流灌注情况.结果:注入造影剂后,供给神经血液主要的几个大血管首先显影,数秒钟后,周边的血管也显影,而后整个神经呈现均匀性增强,总体呈“慢进慢出”表现.结论:高频超声造影技术通过评估外周神经损伤后血流灌注情况对临床判断神经损伤后修复再生提供临床价值.

  • 超声BI-RADS分级在医院-社区一体化对高危人群乳腺癌筛查中的价值

    作者:李育婵;邓颖华;杨丽丽;宋向波;陈映笑;姚秀萍;邓巧敏;黎美杏;陈焕华

    目的:探讨超声BI-RADS分级在医院-社区一体化对高危人群乳腺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临床纳入2014.1 ~2017.11期间于本院超声科行乳腺超声检查且经病理结果证实为乳腺癌的46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46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超声BI-RADS分级对乳腺病变进行分类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在乳腺肿块边界、形态、生长方式、内部回声等影像学特征上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57.911、X2=31.643、X2=21.772、X2 =46.638、X2 =11.492),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在1级、2级、3级、4级、5级分级情况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267、P=0.606,X2 =8.889、P=0.003,X2=4.997、P=0.025,X2=7.069、P=0.008,X2=32.443、P=0.000,X2=11.495、P=0.000).结论:超声BI-RADS分级对医院-社区一体化筛查高危人群乳腺癌具有重要意义,为乳腺癌二级预防提供有价值参考,具备较高实施意义与运用价值.

  • 超声对甲状腺内钙化及甲状腺癌的诊断分析

    作者:李凤丽

    目的:探究超声对甲状腺内钙化及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1月我院疑似甲状腺癌患者98例,均行超声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统计超声检查甲状腺癌的敏感度、误诊率及漏诊率,统计对比甲状腺内钙化与甲状腺癌影像特征.结果: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超声检测甲状腺癌敏感度为88.89%(32/36),误诊率为9.68%(6/62),漏诊率为11.11% (4/36).超声检测甲状腺癌真阳性患者32例,其中结节钙化单发患者75.00%、微钙化患者84.38%、边界模糊者71.88%;真阴性患者56例,单发患者19.64%、微钙化患者23.21%、边界模糊者占1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甲状腺癌敏感度较高,误诊、漏诊率较低,微钙化、钙化边界模糊及结节钙化单发为甲状腺癌特征.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小慧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为研究组,选择同期100例非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动脉,分析两组患者的股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IMT厚度及血管内膜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的股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进行比较,研究组的血管IMT厚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内膜光滑、内膜不光滑无斑块及有斑块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可有效诊断出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范围,为临床医师提供诊断依据.

  • 不同超声检查方式诊断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刘春香

    目的:分析不同超声检查方式诊断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至2017年3月接受检查的异位妊娠患者100例,患者均接受经腹超声检查及经阴道超声检查,对比不同检查方式检出情况.结果:经阴道超声诊断符合率高于经腹超声诊断符合率,附件包块、胚芽、心管搏动、盆腔积液、假孕囊等检出率均高于经腹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在异位妊娠早期诊断中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检查准确率较经腹超声高,且具有无创安全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心脏彩色B超诊断心肌致密化不全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越

    目的:分析心脏彩色B超诊断心肌致密化不全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31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心脏彩色B超对其心脏结构层次进行多角度、多方位、二维、多切面的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1例患者经心脏彩色B超诊断后,结果显示均存在心肌致密化不全的临床特征,其中心肌厚度为3-6mm,平均左房内径40mm,平均左室内径为68 mm;所有患者均为左心室受累,受累心肌常规状态下收缩期增厚率及运动幅度明显低于未受累心肌,P <0.05;其中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加20例、左室射血分数降低13例、室壁外侧致密心肌薄于正常部位18例;经心脏彩色B超诊断结果显示,合并肺动脉高压6例、伴有室性心律失常2例、合并室间隔缺损4例.结论:心脏彩色B超应用于心肌致密化不全诊断中,诊断价值较高,其有助于预防致死性心律失常及栓塞,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胎心复杂畸形的产前超声诊断分析

    作者:杜长云

    目的:分析产前超声诊断对胎心复杂畸形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3760例孕妇,均为健康孕妇,且接受产前超声检查,记录各胎心复杂畸形类型的数据.在孕妇产后进行随访,将随访结果与产前超声的记录数据对比,分析产前超声对筛查胎心复杂畸形的诊断效果.结果:产前超声诊断出胎心复杂畸形共130例,占3.46%,7例漏诊,其中1例室间隔缺损,4例法洛四联征,2例肺动脉狭窄,在产后随访中发现胎心复杂畸形有137例,占3.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胎心复杂畸形类型的产前超声诊断与产后随访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超声诊断能够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率,降低胎心复杂畸形胎儿的出生率,还能对胎心复杂畸形分类,为之后的治疗提供依据.

  • 超声引导下宫腔镜治疗不孕症的护理配合

    作者:王建南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宫腔镜治疗不孕症的护理配合要点及关键步骤.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超声引导下宫腔镜治疗的42例不孕症患者,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处理.结果:本组患者平均手术用时(75.32±5.47) min;术中未出现大出血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39.41±2.85) mL;术中无并发症出现;平均术后留院观察时间(5.98±1.10)d.结论:对不孕症患者予以超声引导下宫腔镜治疗同时,予以精心护理配合,可一定程度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断及治疗研究

    作者:梁亦海;卢海霞;黎粤;蒋玮琳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经临床综合诊断为子宫瘢痕妊娠的患者22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对象有完整临床资料,愿意配合研究,且全部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及治疗,总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声像图特点,以及治疗情况.结果:22例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符合20例、误诊2例,诊断符合率为90.91%;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声像图特点可将其分为孕囊型12例、团块型3例、混合型7例;治疗方案包括彩超引导下病灶穿刺注药治疗12例、清宫术7例、保守治疗2例、其他综合治疗1例,治疗后1周、4周血流RI值与血β-HCG值均有变化,治疗后4周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瘢痕妊娠有不错的价值,诊断符合率高,而且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病灶穿刺注药治疗属于比较有效的方案,值得在临床推广.

  • 二维彩超和四维彩超对胎儿发育异常诊断率及其影像学差异分析

    作者:罗柳萍;杨维民;陈莞春;黄彬华;梁显东;文先妹

    目的:对比分析二维彩超和四维彩超在胎儿发育异常诊断方面的效果及其影像学差异情况.方法:500例孕妇被纳入本次研究,入选时间为2016年6月~ 2017年6月,均为本院产科收治的孕周处于中晚期的孕妇.入选孕妇均接受二维彩超和四维彩超检查.在产后或者接受引产之后,对胎儿发育异常情况的临床检查结果与二维彩超和四维彩超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500例研究对象在产后或者接受引产之后经临床检查,一共发现胎儿发育畸形53处,其中包括头面部畸形20处、脊柱畸形5处、四肢畸形3处、腹部畸形4处、心脏畸形15处,胸部畸形4处、颈部畸形2处.四维彩超不同类型发育异常的诊断符合率均显著高于二维彩超检查,均P<0.05.结论:与二维彩超检查进行比较,利用四维彩超对孕妇进行检查可以更好的发现胎儿发育异常情况,畸形诊断率临床较高.

  • 超声对慢性肾功能不全透析患者拟造瘘血管术前的相关评价分析

    作者:熊霞;叶思丹;古凌凤

    目的:分析超声对慢性肾功能不全透析患者拟造瘘血管术前的临床价值.方法:选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慢性肾功能不全透析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40例患者均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术前对患者的血管进行评估与分析,对超声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总结探讨.结果:本次研究的40例拟造瘘血管术患者,有6例患者放弃了桡动脉-头静脉造瘘,原因是桡动脉呈现不同程度钙化现象的患者有2例.患者的头静脉内径小于1.5毫米的有1例.头静脉分支多并且内径小于2.0毫米的患者有1例.头静脉的内壁毛糙增厚的患者有2例.手术后进行观察发现,34例患者实施拟造瘘血管手术的患者,其中有2例患者呈现出头静脉血栓,前臂水肿症状出现的患者有2例,30例患者的动静脉瘘没有异常的现象出现.结论: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动静脉造瘘手术能够提供完善信息,有效的提高拟造瘘血管手术的成功几率,在临床上有重要价值.

  • 超声引导下囊肿硬化治疗在肝囊肿治疗中的价值

    作者:柴振基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囊肿硬化治疗在肝囊肿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 ~2016年6月在我院确诊的单纯性囊肿病例102例,共133个囊肿,病人自愿选取治疗方式,行腹腔镜下囊肿去顶减压术的为A组,共61例(76个囊肿);行彩超引导下经皮囊肿硬化治疗术的为B组,共41例(57个囊肿),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囊肿的位置、疗效、治疗费用、治疗所需时间及安全性.结果:肝囊肿腹腔镜去顶减压术治疗效果优于囊肿硬化治疗,但对于肝脏深部组织囊肿治疗上硬化治疗要优于腹腔镜手术,且在费用、治疗所需时间及安全性上彩超引导下囊肿硬化治疗术要明显优于前者.结论:超声引导下囊肿硬化治疗较腹腔镜下囊肿去顶减压术疗效稍差,但由于硬化治疗创伤小、痛苦小、费用低、治疗所需时间短、安全性高,特别是在多发肝囊肿及位置较深囊肿的治疗中明显优于腹腔镜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 桥本甲状腺炎背景下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诊断进展

    作者:王丽丽

    目的:观察桥本甲状腺炎背景下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诊断进展.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4月至2017年5月经术后病理诊断证实的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结节病变患者100例,患者均接受超声检查,分析超声诊断结果及良恶性结节的影像学特征.结果:超声诊断的灵敏度、准确度、特异性分别为94%、72%、50%;恶性结节与良性结节比较主要表现为实性、低回声、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微钙化、缺乏规则晕、丰富或不规则血流、纵横比≥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结节患者术前实施超声检查,总体敏感性较理想,病变结节的实性结构、边界情况、形态、回声、是否缺乏规则晕及横纵比是否≥1等均是对结节良恶性病变进行鉴别的理想筛查指标.

  • 对超声体检人群实施全程护理的效果研究

    作者:陈梦兰

    目的:研究在超声体检人群中推行全程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从2016年6月-2017年6月到我院接受超声体检的人群中选取200例进行观察研究,按体检时间分为两组(100例/组),Ⅰ组按常规标准进行护理,Ⅱ组接受全程护理干预,对比评估两组的受检时间、体检效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Ⅰ组相比,Ⅱ组的受检时间显著缩短,体检效率、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超声体检人群中推行全程护理,能够进一步优化体检效果、提升受检者的满意度,值得推荐.

  • 急性阑尾炎诊断中超声检查的应用及鉴别意义分析

    作者:吴强

    目的:分析急性阑尾炎诊断中超声检查的应用及鉴别意义.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0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病理将200例患者分成3组,其中65例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设为A组,65例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设为B组,70例为急性坏疽性阑尾炎设为C组,记录3组患者基础资料和超声检查应用结果.结果:临床诊断20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其中有197例临床表现出右下腹压痛,有175例临床表现出右下腹反跳痛,170例临床表现出中性粒细胞比例高于70%,有92例患者表现出体温升高,183例临床表现出白细胞计数高于10.0×109/L,有178例患者临床表现出超声见靶环征,有179例患者表现出盲端指状低回声肿块.对比3组患者的转移性右下腹痛和右下腹压痛、厌食、呕吐及反跳痛等症状对比无差异(P>0.05);B组、C组体温高于A组,中性粒细胞比例也比A组高,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超声检查结果显示,C组检查靶环征明显比A组、B组低,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B组检查阑尾周围积液明显多于A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对比3组阑尾管积液扩张和盲端指状包块、不规则包块、管腔内强回声等无差异(P>0.05).结论:超声诊断发现,有靶环征出现时大多为单纯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超声检查发现阑尾周围有积液时大多为化脓性阑尾炎.

  • 腹部超声在小儿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杨芳娟

    目的:研究腹部超声在小儿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7年4月我院急性阑尾炎患儿128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均行临床症状及体征检查、腹部超声检查.比较腹部超声与临床症状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阳性检出率、漏诊率.结果:腹部超声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阳性检出率97.66%(125/128)高于临床症状诊断85.94%(110/128),漏诊率2.34%(3/128)低于临床症状诊断14.06% (18/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超声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能有效提高阳性检出率,降低漏诊率,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 经颅多普勒超声与颈部血管超声在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作者:刘伟;杨惠咏;薛海英;张志明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颈部血管超声(CUS)诊断脑梗死的价值.方法:116例脑梗死患者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n=64)与非老年组(n=54),分别采用TCD与CUS进行检查,对比两组患者脑血管狭窄、斑块形成率以及总体异常率.结果:两组患者TCD检查颅内血管狭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斑块形成率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0.01);CUS检查中,老年组颈部血管狭窄率以及斑块形成率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0.01).老年组单纯TCD检查异常率为95.3%,单纯CUS检查异常率为93.8%,两种联合检查异常率为100.0%,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的48.1%、5.6%和59.3% (P <0.01).单纯TCD检查、单纯CUS检查以及两种检查联合应用在老年组的异常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非老年组中,单纯TCD检查与联合应用检查的异常率均显著高于单纯CUS检查(P<0.01).结论:TCD、CUS检查可全面反映脑梗死患者颅外与颅内血管异常,对血管壁病变、斑块的情况、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均可给予完整的检查,而联合应用两种方法则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

  • TVCDS联合阴道镜诊断早期宫颈癌与癌前病变的应用价值

    作者:魏文利

    目的:分析TVCDS联合阴道镜诊断早期宫颈癌与癌前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前来我院就诊的96例疑似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组织所有患者行TVCDS(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阴道镜检查,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TVCDS联合阴道镜检查其诊断价值.结果:病理检查确诊早期宫颈癌(ICC)42例,癌前病变(CIN)40例,TVCDS联合阴道镜诊断其检查符合率优于单纯应用TVCDS或阴道镜,联合诊断检查结果较之TVCDS,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宫颈癌、癌前病变及宫颈炎患者TVCDS表现不尽相同,各项指标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VCDS联合阴道镜诊断早期宫颈癌与癌前病变准确性较高,能弥补单一检查方法的局限性,同时医者可通过TVCDS观察患者血流情况及宫颈内部结构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超声判断子宫内膜厚度在绝经后子宫内膜癌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继

    目的:探讨超声判断子宫内膜厚度在绝经后子宫内膜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42例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观察A组,41例绝经后子宫内膜炎患者作为观察B组,40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作为观察C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2例作为对照组,均采用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对比各组子宫内膜厚度并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相关性,统计超声检测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知,各组子宫内膜厚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观察A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观察B组、观察C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可知,子宫内膜厚度与子宫内膜癌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超声检测诊断敏感度为90.47%(38/42),特异度为95.12%(117/123),准确度为93.93%(155/165).结论:子宫内膜厚度是检测绝经后子宫内膜癌重要指标,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厚度预估子宫内膜癌敏感度、准确度较高,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良恶性骨肿瘤中的诊断及鉴别价值研究

    作者:刘艳艳;翟玉霞;杨忠现;朱春苗

    目的:在本研究中,拟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良恶性骨肿瘤中的诊断及鉴别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44例良性骨肿瘤患者与36例恶性骨肿瘤患者的骨质、骨膜及周围软组织病变情况,观察肿瘤的二维声像图特征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超声诊断恶性骨肿瘤符合率91.6%,准确率96.2%.其中良性组血流分级0~Ⅰ级比例明显高于恶性组,良性组血流分级Ⅱ~Ⅲ级比例显著低于恶性组(P<0.05),良性组骨皮质连续性优于恶性组(P<0.05),良性组周围软组织无浸润的情况多于恶性组(P<0.05).良性组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值较恶性组高,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和舒张末期流速(end diastolic veloeity,EDV)在良性组中的水平明显低于恶性组(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为临床骨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能清晰反映肿瘤组织的声像图特征、血流动力学及周围软组织浸润情况.

  • 高低频超声联合使用在诊断阑尾炎及分型中的价值分析

    作者:王琼芳;罗丹;蒋梅红

    目的:分析高低频超声联合使用在诊断阑尾炎及分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阑采用高低频超声联合诊断的53例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并将其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53例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证实,其中单纯阑尾炎12例、化脓性阑尾炎22例、坏疽性阑尾炎10例、阑尾周围脓肿8例以及盆腔炎性包块1例.高低频超声联合诊断结果中,单纯阑尾炎检出10例,诊断符合率为83.33%(10/12);化脓性阑尾炎检出21例,诊断符合率为95.45%(21/22);坏疽性阑尾炎检出10例,诊断符合率为100.00%(10/10);阑尾周围脓肿检出8例,诊断符合率为100.00%(8/8);盆腔炎性包块检出1例,诊断符合率为100.00%(1/1);总检出50例,总诊断符合率为94.34%(50/53).结论:采用高低频超声联合诊断阑尾炎,与术后病理分型的诊断符合率较高,可有效判断病理分型,提高阑尾炎的临床诊断准确率,可作为临床医师重要的参考依据之一,值得推广应用.

  • 1例马德龙病的报道

    作者:朱丽;段庆红

    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8岁,因“颈部包块无痛性增大1年”入院.既往:17岁开始饮白酒(40°)约400 ml/天.入院后查体:颈部皮肤完整,可见分布于颈部多发软组织肿块,可动,边界清.神经系统检查正常.实验室检查:血生化检查显示:总胆固醇:6.32 mmol/L(3.24~5.7),低密度脂蛋白:3.73 mmol/L(2.08~3.12).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糖耐量试验正常.肝功能、甲状腺功能全项正常.影像学检查及病理结果见图1.治疗:全身麻醉下行颈部包块探查切除+颈阔肌皮瓣成形术.

    关键词:
现代医用影像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