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带器妊娠20例临床分析

    作者:蔡翻琴

    宫内节育器(IUD)是当前避孕节育措施应用广泛的方法之一,具有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等特点,尽管此法避孕的妊娠率不高,但实际发生的人数仍不容忽视.现将本院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20例带器妊娠原因分析如下,并提出尽量减少带器妊娠的预防措施.

  • 活性元宫环爱母环及吉妮环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观察

    作者:孙翠红

    我院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对放置宫内节育器(IUD)的妇女进行定期随访(术后1、3、6、12个月)统计脱落率、妊娠率、不良反应率及续用率,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 妊娠合并糖尿病30例临床分析

    作者:康俊萍;朱文丽

    糖尿病是既有遗传倾向又有内分泌改变的新陈代谢疾病,妊娠期由于代谢和内分泌的改变,有很强的致糖尿病倾向.因此,妊娠期的糖尿病包括原有糖尿病基础上合并妊娠和本次妊娠期发现的葡萄糖不耐受.糖尿病妇女在胰岛素发现前其生育率低,围产期病死率高,胰岛素应用于临床60余年来使糖尿病妇女妊娠率提高,产妇病死率降低,围产儿病死率明显下降,但仍高于总的围产儿病死率[1].因此,妊娠合并糖尿病越来越引产科临床的重视,处理不当,将会给母儿带来严重后果.

  • 输卵管妊娠保守手术联合术后通液、盆腔理疗后妊娠率的研究

    作者:席姣

    目的:分析输卵管妊娠保守手术后联合术后通液、盆腔理疗腹腔镜后的输卵管通畅率及再次妊娠率.方法:输卵管妊娠76例分为保守手术后联合术后通液、盆腔理疗组36例(实验组),单纯输卵管妊娠保守手术组40例(对照组).术后4个月行输卵管造影术观察输卵管通畅率,随访2年观察再次妊娠的结局.结果:两组术后患侧输卵管通畅率分别为86.1%和47.5%,输卵管粘连率分别为5.6%和25%;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侧输卵管完全梗阻率分别为8.3%和7.5%,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输卵管妊娠保守手术后联合术后通液、盆腔理疗对于提高妊娠率是一个有效的办法,使术后早期输卵管部分粘连和轻中度粘连得以分离,减低粘液栓、组织碎屑阻塞输卵管的可能,提高了输卵管通畅率和妊娠率.

  • 妇科检查在盆腔异常不孕症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欧丽娥

    目的:探究妇科检查在盆腔异常不孕症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00例患有盆腔异常不孕症的患者进行观察,利用妇科检查、输卵管通液与子宫输卵管造影等手段对患者进行确诊,在手术前后对患者的诊断率符合率与各种病变类型手术后1年的妊娠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各项指标在手术前后都相较符合.卵巢多囊样手术后发生妊娠的几率高达52.79%.在做完盆腔粘连中轻度粘连手术后,妊娠的发生率为74.5%.结论:在治疗盆腔病变不孕症时应先用传统法将病变患者筛查出来,如有异常再对患者采用腹腔镜进行治疗,此方法 具有疗效好,安全的特点.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应用黄体酮胶囊进行黄体支持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宁;郝翠芳;单英华;庄丽丽;曲庆兰

    目的 探讨在长方案控制性超排卵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阴道应用黄体酮胶囊进行黄体支持的可行性. 方法 对769个IVF-ET周期的临床资料及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黄体支持用药方案不同分为六组:A组,140周期,黄体酮胶囊;B组,53周期,黄体酮针剂;C组,228周期,黄体酮胶囊+移植后D5天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D组,85周期,黄体酮针剂+移植后D5天注射hCG;E组,161周期,黄体酮胶囊+移植后D7天注射hCG;F组,102周期,黄体酮针剂+移植后D7天注射hCG.所有黄体酮胶囊均采用阴道给药的方式. 结果 阴道应用黄体酮胶囊进行黄体支持组ET后D5天的血清孕酮水平低于肌注黄体酮进行黄体支持者,其中C组与D组相比,E组与F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1.96±36.11)nmol/L vs (83.34±23.30) nmol/L,P<0.01; (130.45±56.46) nmol/L vs (144.93±46.09)nmol/L,P<0.05].E组ET后D7天的血清孕酮水平显著低于F组[(59.66±29.01)nmol/L vs (80.01±24.28) nmol/L,P<0.01].阴道用黄体酮胶囊进行黄体支持组与肌注黄体酮组比较,阴道用药组临床妊娠率略高于肌注黄体酮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8.4% vs 53.3% P=0.21),前者的胚胎种植率显著高于后者(43.7% vs 33.8%,P<0.01),两组的流产率无统计学差异(2.9% vs 6.3%,P=0.11). 结论 长方案IVF-ET周期采用黄体酮胶囊阴道用药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黄体支持方案.

  • 晚卵泡期及胚胎移植日血清雌激素比值与体外受精结局的关系

    作者:孙莹璞;张轶乐;苏迎春;郭艺红;辛志敏;金海霞

    目的探讨控制性超促排卵(COH)周期中晚卵泡期及胚胎移植日雌激素比值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关系.方法180例不育症患者行COH,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及ET日测定血清雌激素水平,依其比值分为三组:组1:hCG日(雌二醇E2)/ET日E2<2.0;组2:比值介于2.0~4.0之间;组3:比值>4.0. 结果COH后共有58例妊娠(33.9%),妊娠组与非妊娠组及三组间比较,患者年龄、hCG日E2水平、获卵数、受精率、ET日E2水平均无显著差异,但当hCG日E2与ET日E2比值>4.0时,妊娠率显著降低. 结论在IVF周期中,hCG日至ET日E2值迅速下降幅度可预测妊娠结局,推测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可能损害子宫内膜的容受性;黄体期适当地补充雌激素将有利于妊娠结局.

  • 单卵患者体外受精与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授精方式的比较

    作者:马龙;蔡令波;冯婷;严正杰;刘嘉茵

    目的 探讨仅获得一枚卵子的患者行体外受精(IVF)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后受精率及妊娠率的差别. 方法 通过对本中心133个仅获得一枚卵的IVF治疗周期临床指标的分析,调查IVF与ICSI不同授精方式处理后受精率和妊娠率的差别. 结果 76个获得一枚卵IVF周期与57个获得一枚卵ICSI周期受精率和妊娠率均无统计学差异(73.7 % vs 82.5%,P>0.05;10.5% vs 14.0%,P>0.05);其中<38岁组受精率和妊娠率分别为(73.9 % vs 83.3%,13.0% vs 23.3% ),>38岁组受精率和妊娠率分别为(73.3 %vs 81.5%,6.7% vs 3.7% ),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对于仅获得一枚卵子进行IVF或ICSI授精方式,其受精率及妊娠率没有统计学差异.

  • 低剂量阿司匹林在辅助生育技术中的应用

    作者:丁卫;刘嘉茵;钱云;杨乃明;冒韵东

    目的探讨在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或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患者口服低剂量阿司匹林对治疗结果的影响. 方法 IVF或ICSI治疗的324个ET周期,分为是否服用阿司匹林两组,分别统计患者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时子宫内膜厚度及ET胚胎数,比较两组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两组在注射hCG日内膜平均厚度、ET中优质胚胎的比率及流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未服用阿司匹林组的ET胚胎数明显多于服用组(P<0.01),而前者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却明显低于后者(P<0.01). 结论低剂量阿司匹林在IVF-ET或ICSI的辅助生殖治疗中能有效地提高胚胎种植率,增加患者的临床妊娠率.

  • 双侧输卵管切除与双侧输卵管阻塞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影响的系统评价

    作者:陈力;李爱斌;曹景云;沈兰;牛婷

    目的 探讨双侧输卵管切除与阻塞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并评估其临床价值及前景,为因输卵管因素采用辅助生殖技术的患者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 全面检索VIP、CBM、万方数据库、CNKI、PubMed数据库、Ovid数据库,提取双侧输卵管切除与双侧输卵管阻塞对IVF-ET结局的影响随机对照试验及临床回顾性研究,提取数据资料,对所纳入文献进行系统评价,使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1个研究,合计共1 973例患者,其中有明确双侧输卵管切除手术史的有576例,经腹腔镜或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证实输卵管阻塞的有1 39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IVF-ET治疗中,两组所纳入患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输卵管切除组与输卵管阻塞组使用促性腺激素(Gn)用药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2.13,95%CI(-0.27,4.53),P=0.08];Gn用药时间,输卵管切除组较输卵管阻塞组用时长,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MD=0.19,95%CI(0.00,0.38),P<0.05];获卵数输卵管阻塞组比输卵管切除组多,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MD=-2.18,95%CI(-4.20,-0.17),P=0.03];但两组妊娠率无显著性差异(P=0.70). 结论 在采用同一种促排卵方案的情况下,输卵管切除患者在进行辅助生殖技术时使用Gn时间更长,但获卵数较少,而两组Gn用药量及单次临床妊娠率无显著差异,提示输卵管性不孕患者在行IVF-ET前行输卵管切除可能会引起卵巢低反应性.

  • 血清孕酮升高对卵巢不同反应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

    作者:徐蓓;李舟;章汉旺;朱桂金

    目的 探讨卵巢不同反应者人绒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血清孕酮水平与体外受精(IVF)结局之间的关系. 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11年9月11,055例IVF采卵周期和4,021例复苏周期,根据获卵数将卵巢反应性依次分为:卵巢高反应组(获卵数≥20;2,023例)、卵巢低反应组(获卵数≤4;827例)和中间反应组(5≤获卵数<20;8,205例).根据HCG日血孕酮水平分别比较不同卵巢反应组的新鲜周期和复苏周期的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及各临床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孕酮升高的临床因素,采用趋势分析评定各组血清孕酮的切点值. 结果 随着血清孕酮水平的升高,不同反应组其新鲜周期的胚胎着床率和妊娠率均明显下降(P<0.05).但受精率、卵裂率和复苏周期的妊娠率无明显差异(P>0.05).卵巢不同反应者其孕酮升高影响妊娠率的切点值不同:低、中和高反应者孕酮切点值依次为1.5、1.75和2.25 ng/ml. 结论 不论卵巢反应性如何,孕酮升高均影响新鲜周期的妊娠率.但随着卵巢反应性的增加,孕酮切点值也随之升高.孕酮升高不影响复苏周期的妊娠率,故可能并不是通过影响卵母细胞质量而负面影响新鲜周期妊娠率.

  •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高龄妇女不同超促排卵方案IVF-ET结局的影响

    作者:庄丽丽;郝翠芳;张宁;葛丽

    目的 观察高龄妇女(≥35岁)患者不同促排卵方案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周期中添加重组人生长激素(GH)辅助超排卵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 2年12月在我中心行微量长方案及长方案促排卵的IVF ET高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加用GH,对照组未用GH,两组患者启动剂量均为福特蒙300U,分析两组获卵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内膜厚度、HCG日内膜形态、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及妊娠率的差异. 结果 两种促排卵方案中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受精率均明显增高,有显著差异(P<0.05),妊娠率有增高趋势,但无显著差异,其中长方案促排卵研究组优质胚胎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微量长方案促排卵研究组优质胚胎率无此趋势,两种促排卵方案中研究组与对照组中获卵率、卵裂率、HCG日内膜厚度、HCG日内膜形态、优质胚胎率均无明显差异. 结论 对高龄患者行IVF-ET治疗中使用GH可以显著提高受精率,并有增加优质胚胎率及妊娠率的趋势;针对不同年龄或卵巢功能状态,个体化调整GH剂量可能更可行.

  • 选择性黄体期雌激素补充方案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结局的影响

    作者:张翠莲;谢娟珂;张少娣;乔玉环;王姣峰;王姣峰;王姣峰;王姣峰;张静

    目的 探讨黄体期添加小剂量雌激素的必要性及其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16个长方案控制性超促排卵(COH)IVF-ET周期的治疗结果,根据其黄体期支持用药情况分为两组:A组:97个周期,单用黄体酮(P)60 mg/d及口服地屈孕酮20 mg/d;B组:119个周期 ,对ET日血清雌二醇(E2)水平下降≥30%的89个周期,采用P 60 mg/d+戊酸雌二醇3 mg/d.结果 (1)216个治疗周期中,各组的取卵数目、受精率、卵裂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E2水平、优质胚胎数、内膜厚度和移植胚胎数目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A组ET日血清E2下降≥30%时,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下降差异有显著性 (P<0.05);B组E2下降≥40%时,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差异仍有显著性 (P<0.05);说明给予补充3 mg/d戊酸雌二醇,可改善E2下降30%~40%的患者,而下降≥40%的患者需更大剂量的雌激素补充.(3)两组整体相比, B组胚胎种植率明显高于A组(P<0.05),而妊娠率稍高于A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15).结论 (1)长方案COH、IVF-EF中,当移植日血清E2水平下降≥30%时,黄体期支持应给予雌激素补充以改善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2)雌激素补充的剂量要根据E2下降幅度而定,E2下降越大补充剂量也应越大.

  • 1,030个宫腔内人工授精周期的女方因素分析

    作者:许咏乐;张艳;李嵘;李建芬;孟庆霞;王玮;李红

    目的 探讨影响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妊娠率的女方因素. 方法 分析423对夫妇1,030个夫精IUI周期的临床资料.比较女性年龄、不育年限、不育类型、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与妊娠率的关系. 结果 (1)随着年龄的增加,妊娠率呈下降趋势.(2)不育年限6~9年组临床妊娠率低于≤2年组(P<0.05).(3)继发性不育的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原发性不育(P<0.01).(4)促排卵周期的临床妊娠率高于自然周期(P<0.05),排卵正常的患者促排卵周期与自然周期的临床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在夫精IUI中,女方的年龄、不育年限、不育类型均可影响妊娠率,促排卵治疗不能改善排卵正常患者的妊娠率,治疗时应综合考虑.

  • 显微穿刺时机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临床结局的影响

    作者:马龙;钱晓乔;蔡令波;冯婷;严正杰;印惠荣;董娟;刘嘉茵

    目的 探讨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周期不同的授精时间对妊娠率、种植率及流产率的影响.方法 将本中心2010年行ICSI治疗的342个周期分为三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后38~40 h行ICSI治疗的128个周期为A组,HCG后40~42 h行ICSI治疗的154个周期为B组,HCG后42~44 h行ICSI治疗的60个周期为C组,观察和比较三组的妊娠率、种植率以及流产率.结果 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在A组分别为42.2%、26.8%、9.3%;B组为41.6%、26.6%、9.4%;C组为25.0%、16.1%、20.0%.A组与B组的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的妊娠率、种植率均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C组的流产率高于A组和B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ICSI治疗周期不同的授精时间对妊娠率、种植率和流产率均有影响,HCG注射42~44 h授精的周期,妊娠率和种植率均显著低于HCG注射38~42 h授精的周期,且流产率有增加的趋势.

  • 低剂量阿司匹林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周期中的作用

    作者:梁琳琳;朱桂金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周期结局的影响. 方法 在本生殖中心IVF/ICSI周期中行常规长方案降调治疗患者共1,264个周期,采用前瞻性随机法,分为服用阿司匹林(实验组)684周期,未服用阿司匹林(对照组)580周期.实验组于前一周期黄体高峰期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动剂(GnRHa)时加服阿司匹林(75 mg/d),于移植后14 d查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升高即停药.比较两组子宫内膜厚度、超促排卵及妊娠结果. 结果 实验组子宫内膜厚度(11.26±2.39)mm高于对照组(9.94±2.28)mm(P<0.05),但无明显临床意义.前者临床妊娠率(41%)高于后者(37%),但无显著性差异.余各项指标两组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在超促排卵过程中,加服阿司匹林,对获卵数,胚胎质量等无显著影响.虽可增加子宫内膜厚度,但临床意义不大.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1807周期临床分析

    作者:朱桂金;靳镭;章汉旺;刘群;李舟;魏玉兰

    目的探讨影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成功率的临床因素. 方法回顾分析1999~2002年1 807个IVF-ET周期中,患者的年龄、病因、手术方式和获卵数对辅助生殖技术成功率的影响. 结果女性年龄是影响妊娠率的独立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获卵数、可移植的胚胎数、胚胎质量均下降,导致妊娠率降低和流产率升高;男性因素和附睾或睾丸穿刺(PESA/TESA)手术的妊娠率较高,原因不明不育症的妊娠率较低,但都可能与年龄的影响有关;获卵数>30个,即使患者年轻,妊娠率反而下降. 结论女性年龄是影响IVF-ET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中第3天移植胚胎细胞数与妊娠率的相关性

    作者:王贺;李蓉;郝桂琴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第3天移植的不同细胞数目的 胚胎,其妊娠率有无差别;并进一步分析哪些分裂阶段的胚胎不适合于体外培养后第3天移植.方法 以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在本中心接受IVF-ET治疗的788对夫妇,共792个周期为研究对象.ET后4周B超测到胎心搏动视为妊娠.将所有移植胚胎按细胞数目的不同分为4组:移植胚胎细胞数≤4(a组);移植胚胎细胞数为5~6(b组);移植胚胎细胞数为7~9(c组);移植胚胎细胞数≥10(d组).通过计数胎心数标定每一组胚胎的种植率,分析4组胚胎种植率有无差异.结果 c组胚胎其种植率(34.0%)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其中8细胞胚胎的种植率高(34.8%),其次是9细胞胚胎(34.3%)和7细胞胚胎(31.6%),再次是10细胞的胚胎(14.3%),后是5~6细胞胚胎(8.7%);在对所移植的胚胎全部种植或全部不种植的周期分析中,移植≤4细胞胚胎或移植≥11细胞胚胎发生种植的可能性为0.结论 在IVF-ET周期中第3天移植7~9细胞的胚胎其妊娠率显著高于移植其他细胞数的胚胎;选择胚胎时应首选8细胞的胚胎,然后是9、7、 10细胞的胚胎,后是5~6细胞胚胎;体外培养第3天≤4或≥11细胞胚胎不适合移植.

  • 人生长激素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体外受精超排卵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珍;安锦霞

    目的 探讨人生长激素(GH)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实施体外受精(IVF)超排卵中的作用.方法 2008年12月至2010年11月因PCOS排卵障碍而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患者121例,以是否使用GH分为两组:GH组48例,对照组73例.比较两组的促性腺激素(Gn)用量、获卵数、优胚率、种植率、冻胚率、妊娠率.结果 GH组和对照组的结果分别如下:Gn用量:(29.18±8.33)和(23.43±8.68)支;获卵数:(10.73±6.0)和(14.0±8.57)枚;优胚率:59.1%和33.33%;种植率:35.30%(36/102)和20.39%(31/152),冻胚率:87.5%(42/48)和58.9%(43/73);妊娠率:56.5%(26/46)和35.3%(24/68).Gn用量GH组略高于对照组,获卵数GH组略低于对照组.其余各项GH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OS患者在超排卵早期应用GH可明显提高优胚率、种植率、冻胚率和妊娠率.值得进一步研究及应用.

  • 玻璃化冻融胚胎保存时间对胚胎复苏结局的影响

    作者:赵庆红;杨菁;尹太郎;龙文;李凤和

    目的 探讨辅助生殖技术中影响玻璃化冻融胚胎保存时间对胚胎复苏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复苏后全部卵裂球存活的胚胎定义完全存活胚胎.对367个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学分析,根据冻融胚胎保存时间进行分组,分为<6、≥6~<12及≥12~19个月A、B、C 3组,比较各组的胚胎复苏率、完全存活胚胎率、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结果 三组患者的胚胎复苏率、完全胚胎存活率、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玻璃化FET周期,胚胎冷冻保存时间对解冻后胚胎质量及FET结局没有影响,因此可以灵活掌握FET时间.

1377 条记录 1/69 页 « 12345678...686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