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现代医用影像学杂志

现代医用影像学

现代医用影像学杂志

Modern Medical Imagelogy 현대의용영상학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陕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肿瘤医院 《现代医用影像学》杂志社
  • 影响因子: 0.73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6-7035
  • 国内刊号: 61-128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52-14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现代医用影像学》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窦克非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MRI在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探究

    作者:刘峰

    目的:研究探讨MRI诊断早期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临床表现,并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 1年7月到2016年7月收治的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25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分别接受X线、CT、MRI等影像学手段的检查,总结分析不同方法诊断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临床表现,并对其在骨髓异常、软组织病变等方面的诊断效果进行比较,计算各自的诊断准确率.结果:以患者的穿刺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依据,分别比较X线、CT、MRI的影像学诊断准确度,可见其分别为56.0%、68.0%和96.0%,其中,软组织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48.0%、60.0%和32.0%,骨髓异常的检出率分别为20.0%、32.0%和96.0%,无论是总的诊断准确率还是软组织、骨髓的异常检出率均有MRI显著高于CT和X线的情况,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RI应用于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早期诊断过程中,能够对患者的骨髓异常、软组织病变情况进行充分显示,诊断准确率高,与X线及CT诊断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为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丰富信息,是理想的诊断方法.

  • 高血压性脑出血行头部CT检查的临床价值

    作者:苏惠乾

    目的: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行头部CT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随机选取的8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研究时间为2012年7月至2016年8月.所有患者行头部CT检查,对患者的出血量、出血部位等情况进行观察和总结.结果:经头部CT检查,出血部位占比多的为基底节区,占比47.7%;出血部位占比少的为脑叶,占比5.8%.其中破入脑室占比33.7%、未破入脑室占比66.3%.出血量<20mL占比73.4%;20-50mL占比16.3%;>50mL占比10.5%.不同出血部位死亡率方面,脑干出血的患者死亡率高,占比71.4%;不同出血量的死亡率方面,出血量>50mL的患者死亡率高;破入脑室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未破入脑室的患者,占比58.6% (P <0.05).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行头部CT检查能够较好帮助医生掌握患者的出血量、出血部位,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进而针对性的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急性阑尾炎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

    作者:张健;郭新友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6年8月19例疑似急性阑尾炎并采用10层螺旋CT进行扫描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获取患者平扫、增强扫描及多平面重组技术(MRP)图像,总结分析CT表现,由2名高年资的放射科医师进行阅片、诊断,将平扫联合增强扫描与MRP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及保守治疗随访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9例患者中9例经手术确诊为急性阑尾炎,术前CT扫描确诊6例,1例漏诊;8例急性阑尾炎保守治疗病例中,6例效果显著;1例误诊为急性阑尾炎,1例未诊断;MRP诊断确诊13例,1例漏诊;2例非急性阑尾炎患者中,2例均未诊断为急性阑尾炎.MRP诊断的敏感度(91.6% vs 66.7%)、阴性预测值(85.7% vs 36.4%)及准确度(96.4% vs 67.9%)均显著高于扫描联合增强CT扫描,p <0.05.MRP诊断阑尾局部或全部管径增粗10例,阑尾结石2例,回盲部增厚6例、阑尾周围肿胀6例、阑尾穿孔2例.阑尾直径对急性阑尾炎诊断ROC的AUC(曲线下面积)为0.848,p=0.010,95%ci:0.698-0.999,以阑尾直径≥7.70mm作为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临界值,诊断的敏感度为63.6%,诊断的特异度为100%.结论:多层螺旋CT的MRP技术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均优于CT平扫联合增强扫描,符合阑尾炎临床症状的患者阑尾直径≥7.70mm应高度怀疑为急性阑尾炎.

  • 心脏彩超检查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成建华

    目的:探讨心脏彩超检查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5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X线检查,观察组实施心脏彩超检查.并以病理诊断结果为对照,比较两组诊断符合率,并分析彩超诊断图像.结果:观察组诊断符合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长轴切面表现为主动脉大部分起始于右心室,室间隔上部出现回声失落,右室增大;心底非标准切面可见肺动脉和主动脉右后左前排列,肺动脉较早分叉为左、右干.结论: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实施心脏彩超检查可提高诊断的清晰度,准确反映病变部位,提高诊断的符合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64层螺旋CT多向调整多平面重建在诊断隐匿性骨折中的价值

    作者:唐楠

    目的:探析隐匿性骨折采用64层螺旋CT多向调整多平面重建(MPR)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临床纳入100例疑似骨折的外伤患者,经数字化X线(DR)检查均表现为阴性;采用64层CT多向同性的容积扫描,依据骨结构和损伤的部位,调整MPR图像,显示目标骨的冠状面、矢状面及横断面;对于骨折不明确患者调整多角度的斜面MPR图像,关节邻近调整MPR图像垂直于关节面.分析多向调整的MPR图像显示骨折的临床价值.结果:64层螺旋CT多向调整多平面重建(MPR)检查后,共明确隐匿性骨折者42例;MPR图像(横断面)明确骨折者30例(71.4%),MPR图像(横断面结合矢状面、冠状面)明确骨折者34例(81.0%).结论:临床中疑似骨折且平片检查呈阴性时采用64层螺旋CT多向调整多平面重建(MPR)检查,可有效的明确诊断结果,提高临床对细微骨折的检出率,为后期的有效治疗提供依据,现已成为临床多层CT诊断隐匿性骨折的主要检查方法.

  •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及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技术对脑静脉血栓显像的对比分析

    作者:武永红

    目的:探究脑血栓患者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及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8月到2016年8月诊断为脑静脉血管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SWI组和MRV组,每组44例.SWI组给予患者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MRV组给予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检查,观察两组检测对脑静脉显像率结果.结果:对上矢状窦、双侧横窦及直窦检查发现SWI组和MRV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MRV组在对下矢状窦、双侧乙状窦检查中明显优于SWI组,对比显示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SWI组和MRV组比较大脑大静脉及大脑双侧静脉成像的显示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SWI组对基底双侧静脉、丘脑双侧纹状体静脉、透明隔双侧静脉、枕内侧双侧静脉、脉络膜上双侧静脉优于MRV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技术对脑静脉血栓显像明显,临床医生可根据成像技术特点对疾病进行有效判断.

    关键词: SWI MRV 脑静脉血栓 显像
  • MR扩散加权成像在肝硬化后肾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作者:陈国财;易海玲;刘强;孙占友

    目的:探讨慢性肾病患者利用MR扩散加权成像在肝硬化后肾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年3月~2016年5月就诊于我院的34例慢性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13例慢性肾病患者为肌酐正常组,21例慢性肾病患者为肌酐升高组;并选取同期的18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测量并记录各组的ADC值,并分析ADC值和血清肌酐水平与肌酐清除率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在不同b值(弥散敏感梯度系数)下的ADC值分别为(316.42±10.05)×10-5 mm2/s、(275.52 ±4.89)×10-5mm2/s.肌酐正常组在不同b值下的ADC值分别为(251.52 ±8.26)×10-5mm2/s、(217.44±21.85) ×10-5 mm2/s;肌酐升高组在不同b值下的ADC值分别为(280.87±5.22) ×10-5 mm2/s、(272.64±10.08)×10-5mm2/s;肌酐正常组、肌酐升高组患者在不同b值下的ADC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酐升高组患者平均的血清肌酐水平达(827.48±698.36) μmol/L,肌酐升高组患者ADC值和血清肌酐的水平呈负相关,在不同b值下的ADC值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酐升高组患者平均的肌酐清除率达(15.41±14.53) mL/min,肌酐升高组患者ADC值和肌酐清除率呈弱正相关,在不同b值下的ADC值比较差异均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扩散加权成像是一种对肾脏的扩散加权成像与测量ADC值的无创且具有潜力的肾功能评价手段.

  • 浅析胸部CT检查对乳腺癌的临床早期诊断价值

    作者:李仁和

    目的:观察分析胸部CT检查对乳腺癌的临床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总结其临床诊断价值.结果:早期乳腺癌的影像学表现为不规则肿块,或有明显钙化.病灶周围血流丰富,血流大小与患者年龄呈负相关.通过CT检查,发现导管内癌13例,浸润导管癌34例,单纯癌4例,小叶癌7例;检查出单侧54例,双侧16例;伴有腋窝淋巴转移28例,肺转移8例.TNM(肿瘤分期)分期:Ⅰ期47例,Ⅱa期23例.结论:CT检查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灵敏度,且具有无创特点,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早期乳腺癌 CT 诊断
  • CT用于周围型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与临床病理分型探究

    作者:袁建华;巫远胜;区煜

    目的:观察分析CT诊断在周围型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探讨CT诊断的临床病理分型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接受治疗的62例周围型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进行CT检查,且资料保存完整.结果:鳞癌符合率为66.67%,腺癌符合率为77.78%、未分化癌符合率为50.00%,误诊6例,其中3例误诊为结核.结论:对周围型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CT诊断具有早期检测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磁共振成像诊断与关节镜检查对比研究

    作者:欧阳红斌;李朝晖;赖永娥;蓝国波;陈林建;许健恩;黄锦炽

    目的:对比分析研究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磁共振成像诊断与关节镜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6年4月1日-2017年1月15日收治的60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MRI扫描及关节镜检查,观察MRI及关节镜检查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情况及诊断结果,比较两种检查技术的诊断准确性.结果:本组60例患者,经关节镜检查显示:98个正常,68个半月板撕裂;诊断阳性106例,阴性60例;经MRI检查显示:0级65个,Ⅰ级11个,Ⅱ级14个,Ⅲ级76个;诊断阳性101例,阴性65例.MRI诊断准确性95.18%与关节镜诊断准确性90.96%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检查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中的应用价值高,可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情况作出准确检查,与关节镜检查相比,其诊断结果清楚且确诊率较高,可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是一种理想的诊断方法.

  • 磁共振扩散加权与弥散张量成像原理分析及比较

    作者:张涛

    目的: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弥散张量成像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两者的成像原理存在一定差别,只有全面认识两种成像技术,才能更好为临床应用提供便利.与传统的T1、,T2等加权成像相比,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弥散张量成像原理更为复杂,涉及的指标参数也更多,因此,明确这两种成像方式的成像原理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对磁共振扩散加权与弥散张量成像的原理进行了分析对比,现阐述如下.

  • 高频超声在手部腱鞘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赵芝弘;翟玉霞;王吕浩;刘国瑞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手部腱鞘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2例手部腱鞘病变(腱鞘炎11例,腱鞘囊肿12例,腱鞘巨细胞瘤7例,腱鞘纤维瘤2例)的超声声像图表现,评价超声诊断的正确率.结果:32例手部肿块中,高频超声对12例腱鞘囊肿均能作出正确的诊断,7例腱鞘巨细胞瘤中5例诊断正确,11例腱鞘炎10例诊断正确,2例腱鞘纤维瘤均能作出实性肿块的诊断,但病理类型不能确定.结论:高频超声在手部腱鞘病变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多层螺旋CT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作用分析

    作者:李智锋;庞志英;冯社欢;李光明;赵仕懂;岳春胜;郑小平;贺旭东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40例经手术确诊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对患者多层螺旋CT检查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为单纯性阑尾炎12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6例,阑尾周围脓肿10例,2例未见明显异常,诊断准确率为95.0%.多层螺旋CT检查显示阑尾周围脓肿10例,阑尾周围炎35例,37例阑尾增粗,38例患者阑尾壁增厚,阑尾腔内积液18例,阑尾腔内积气7例,24例阑尾腔内发现阑尾结石.结论:急性阑尾炎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可清晰显示急性阑尾炎病变影像,诊断准确率较高,可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推广应用.

  • 试析胸腰椎骨折的CT诊断结果

    作者:魏杰辉

    目的:探讨CT诊断胸腰椎骨折价值.方法:选择66例从2014年5月~2016年8月于我院接受诊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本次实验标本,并在随机原则下将其平均分为一般组与特殊组.采用传统性诊断方法(X线平片)对一般组患者进行诊断,利用医学CT对特殊组患者进行病情诊断.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不同诊断方式下的病情诊断结果(临床分型及影像学特点).结果:经区别性诊断后,一般组患者爆裂型诊断准确率为73.68%(14/19),特殊组患者爆裂型诊断准确率为100.00%(20/20),后者明显高于前者,且其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亦在诊断后的影像学特点中存在统计学差异(后者大于前者,P<0.05).结论:在对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诊断时,较之X线平光,采用CT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的准确率更精准可靠,值得大力推广.

  • 定量CT技术定量诊断脂肪肝的临床应用探究

    作者:杜诗霖;徐凌燕;高鹏;刘庆生;董志辉

    目的:分析定量CT技术定量诊断脂肪肝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入选此研究中7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其人选时间为2015年3月-2016年6月,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随后进行肝脏CT平扫,对相关数据实行定量分析.结果:经诊断分析可知40例轻度脂肪肝患者中,30例患者肝血管出现埋没,2例患者血管正常,8例患者肝实质在肝血管密度之下,20例中度脂肪肝患者中,1例患者血管正常,4例患者肝血管出现埋没,15例患者肝实质在肝血管密度之下,10例重度脂肪肝患者中,肝实质低于肝血管现象较为显著.结论:诊断脂肪肝时如选择CT阈值实行定量分析,并无良好的准确性,而结合肝内血管相对密度法以及肝脾CT值比值两种方法,其诊断价值较高.

  • 组织多普勒联合心肌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卫颖;杨明环;徐英

    目的:观察组织多普勒联合心肌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诊断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7月医院收治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300例,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30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2组MYO、cTnl、CK-MB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hs-CRP水平;利用组织多普勒超声测定2组舒张晚期峰值速度、心肌舒张早期峰值速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MYO、cTnl、CK-MB、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峰速、Ve/Va比值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e峰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采用组织多普勒联合心肌酶诊断效果理想,能提高诊断准确率,值得推广应用.

  • 64层螺旋CT在腹部闭合性外伤所致肠及肠系膜损伤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焯洪;冯庆瑜;张业军;阮卫锋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腹部闭合性外伤致肠及肠系膜损伤的CT应用及诊断优势.方法:回顾分析我院32例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导致肠及肠系膜损伤的CT表现,分析其不同部位损伤的CT表现.结果:肠管外游离气体、肠系膜增厚与血肿、肠壁血肿、肠管连续性中断、腹腔内游离积液等是肠管及肠系膜损伤的主要CT征象,十二指肠、空回肠、结肠及肠系膜不同部位CT表现有所不同,应用不同窗宽技术对病变的检出具有重要意义.结论:CT扫描对闭合性腹部外伤所致肠及肠系膜损伤具有可靠的定位及诊断依据,对临床早诊治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 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CT和MRI诊断及病理基础分析

    作者:张金星;郑张军

    目的:探究针对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患者实施CT和MRI影像学检查诊断工作的临床结果,以及患者的病理学基础.方法:择取2014年11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患者4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针对全部患者均实施CT和MRI影像学临床检查,系统总结分析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表现特征和病理学基础.结果:全部患者肿瘤病理组织的直径大小介于3.00-8.00cm之间,平均直径为(5.2±0.1)cm.从肿瘤病理组织生长位置角度展开分析,涉及肝脏右叶肿瘤患者29例,肝脏左叶肿瘤患者13例,从肿瘤病理组织的表现类型划分角度展开分析,涉及肿块型肿瘤病理组织患者22例,浸润型肿瘤病理组织患者14例,管腔内生长型肿瘤病理组织患者5例,漏诊患者1例.在CT扫描检查和MRI影像学检查条件下,患者均显现出一定的影像学表现特征.结论:针对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患者应用CT和MRI影像学检查手段,能够实现对患者肝脏肿瘤病理组织基本临床表现特征的准确认识,优化患者临床诊断处置工作的准确性水平,为患者及时获取科学有效的治疗处置创造支持条件,促进我国肝脏肿瘤医学临床事业的顺畅有序发展,值得在临床实践过程好予以推广运用.

  • 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在胃肠道上皮内瘤变诊断及其与早期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李铭

    目的:研究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胃肠道上皮内瘤变及胃肠道早期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临床纳入我院2013年6月至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48例胃肠道上皮内瘤变患者作为瘤变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42例胃肠道早期癌以及4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癌变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认,三组对象均采用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观察三组对象的扫描情况.结果:胃部上皮内瘤变和早期癌患者增强期相动脉值、门静脉值以及平衡值均无差异,P >0.05;但均高于对照组,P<0.05.胃肠早期癌增强期相检出值明显大于胃肠上皮内瘤变,胃肠上皮内瘤变明显大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在胃肠道上皮内瘤变和胃肠道早期癌上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可有效区分瘤变和癌变组织,尤其对胃肠部病变效果更佳,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CT对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探析

    作者:景建超

    目的:探究CT应用于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2015年5月~ 2016年6月本院接收的60例疑是急性胰腺炎患者,均行CT诊断,并将CT诊断结果同临床病理确诊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0例患者均经临床病理确诊为急性胰腺炎,CT诊断为57例,其中34例急性出血型胰腺炎,26例急性水肿型胰腺炎;CT诊断出57例,其中33例急性出血型胰腺炎,24例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检出率为95.00%.结论:在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断中应用CT诊断检出率高,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关键词: CT 急性胰腺炎 诊断
  • MSCT薄层平扫及多平面重建联合IVP诊断输尿管阴性小结石的研究与分析

    作者:刘华敢;许翊晶;刘冬菊;刘朝晖;陈茵茵;甄惠文;梅志锋;伍少青;邓助朋

    目的:通过MSCT平扫重建后再行静脉肾盂造影(IVP)检查联合运用,探究单纯MSCT平扫与MSCT多平面重建(MPR)+ IVP联合检查对输尿管阴性小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68例临床B超可疑输尿管结石而腹平片(KUB)检查未见发现结石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分别进行MSCT平扫与MSCT多平面重建+IVP检查对比分析,观察两组患者的输尿管阴性结石的部位、数目等改变,统计MSCT平扫与MSCT多平面重建+IVP检查对输尿管阴性小结石的诊断率.结果:①以输尿管镜检查的结果作为确诊标准,两组患者的结石分布情况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位于输尿管上段较为显著,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位于输尿管中段及下段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对照组34例患者中,共检查出28个结石,其中有10个结石位于输尿管上段,有9个结石位于输尿管中段,有9个结石位于输尿管下段;研究组34例患者中,共检查出43个结石,其中有17个结石位于输尿管上段,有11个结石位于输尿管中段,有15个结石位于输尿管下段;且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被检出的结石数目显著增多,两者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对照组34例患者中,被确诊为输尿管阴性小结石的患者有27例,确诊率为79.41%,研究组34例患者中,被确诊为输尿管阴性小结石的患者有33例,确诊率为97.06%,两者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x2 =7.925,P=0.019).结论: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IVP检查对输尿管阴性小结石的诊断率高,给广大患者及医院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填补本地区的空白.

  • 核磁共振在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肖志成

    目的:探究分析核磁共振(MRI)在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CT常规诊断,观察组患者采用MRI诊断,观察两组诊断病灶数量.结果:80例患者中,在额叶、顶叶、内囊、丘脑、小脑、基底节、脑干等发病部位,CT检查发现143个病灶,MRI检查发现740个病灶,MRI检查发现的病灶数量显著多于CT(P <0.05);MRI检查直径<5mm病灶255个,>5mm病灶485个,小病灶和大病灶检出率分别为34.5%、61.9%;CT检查直径<5mm病灶3个,>5mm病灶140个,小病灶和大病灶检出率分别为2.1%、97.9%.MRI检查小病灶检出率显著高于CT(P <0.05),大病灶检出数量显著多于CT(P <0.05).结论:相对于CT诊断,MRI在腔隙性脑梗死诊断的应用效果更加显著,能够较为准确的诊断出脑梗死大小病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骨嗜酸性肉芽肿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学的对比研究

    作者:侯文忠;王琳琳;程敬亮;卢善明;于昭;邓君良

    目的:回顾分析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并将其诊断结果与终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不同影像学检查手段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经病理证实的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2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8例,女性5例,单发灶21例,多发灶2例,分析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及多种影像学(X线、CT、MRI)表现,并对不同病理分期患者的不同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经X线诊断可见病灶多呈圆形或类圆形,以骨溶骨型骨质破坏为主;经CT检查的7例患者均可在病灶处观察到略低密度或者稍高密度得肿块影,晚期可见骨质硬化;经MRI检查的9例患者,可见病灶处T1WI序列上呈低-中等信号,T2WI序列是呈混杂中等一高信号.观察不同病理学分期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可见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学分期有比较一致的对应关系,且病变同时具有肿瘤和炎症的特征.结论: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骨嗜酸性肉芽肿各有优缺点,影像学、病理学及临床相结合可提高骨嗜酸性肉芽肿诊断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

  •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

    作者:石俊英;史景璐;张斯佳

    目的:观察CT检查在腹部创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100例腹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手术结合病理学检查已经确诊.术前对患者先后进行腹部X线检查、CT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法对腹部创伤的检出情况.结果:CT检查准确检出97例,检出率为97.00%;腹部X线检查准确检出76例,检出率为76.00%,两种检测方法准确检出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腹部X线检查,CT检查对腹部创伤的检出率高,可以明确腹部创伤部位、性质,为下一步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诊断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螺旋CT用于急性右下腹疼痛诊断鉴别价值评价

    作者:张俊;南晓东;强孔俊;徐新峰

    目的:更进一步对在急性右下腹疼痛中应用螺旋CT诊断鉴别的临床价值进行探究.方法:择取过去两年(2014.5-2016.5)在我院接受检查的160例急性右下腹疼痛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根据对每位患者所采取检查方式的不同将所有受检人员均分至B超检查的对照组与应用螺旋CT检查的观察组.对对照、观察两组不同检查方式的鉴别价值进行评价.结果:采用螺旋CT检查诊断的观察组总检出率、准确率分别为100%、95%(76/80),而采用B超检查的对照组检出率、准确率分别为87.5%(70/80)、77.14%(54/70),二者诊断鉴别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右下腹疼痛患者采取螺旋CT诊断不仅检出率、准确率高,而且病理变化显示清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结节型神经纤维瘤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吴克钻;朱策均;杨世海;林晓扬;余诗园;张东玉

    目的:探讨结节型神经纤维瘤的超声特征及鉴别要点.材料与方法:对14例经病理证实的结节型神经纤维瘤患者共67个瘤体的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灰阶超声观察瘤体的位置、分布特征、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及与相邻组织关系,CDFI观察瘤体内部及周边血流分布.结果:结节型神经纤维瘤可分布于全身各处,多见于躯干及肢体,多数位于皮下软组织,呈椭圆形低回声实质肿块、边界清晰、形态规则,瘤体两端与神经相连,呈“鼠尾征”,瘤体内部或周边血流信号稀疏,呈点条状血流信号.结论:超声对结节型神经纤维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超声发现瘤体两端与神经相连的“鼠尾征”,仔细观察两者的连接方式,并结合临床,能与其他软组织肿物进行鉴别.

  • 胰腺腺泡细胞癌的CT、MRI影像特征

    作者:许壮勇;曾向廷;林黛英;杜光舟

    目的:探讨胰腺腺泡细胞癌(PACC)的CT、MRI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PACC的临床、CT、MRI及病理资料.结果:肿瘤位于胰腺钩突部1例,胰颈部1例,胰体尾部1,胰尾部2例,边界清楚、有假包膜2例,有不全包膜1例,不清楚2例,增强呈乏血供表现,动脉期和门静脉期肿瘤强化均低于周围胰腺,2例见坏死囊变,1例见囊变区出血,3例见周围组织侵犯,1例引起肝内外胆管扩张.结论:PACC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及MRI有助于PACC的诊断.

  • 颅内孤立性纤维瘤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表现

    作者:朱辉严;谌力群;许平;谢磊

    目的:通过探讨颅内孤立性纤维瘤(ISFT)的临床表现、病理学和影像学特征,提高对颅内孤立性纤维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并经病理确诊的6例颅内孤立性纤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资料及影像学特点.6例患者均行头颅MRI平扫及增强扫描,4例行头颅CT平扫,术后均行病理免疫组化检查.结果:临床表现为头痛5例,头痛伴视力下降2例,1例为体检发现,无自觉症状.右侧小脑天幕2例,右侧枕部1例,右侧顶部1例,左侧额部1例,右侧颞部1例;6例病灶均表现为实性肿物,大长径约2.3-6.7cm,平均约4.1cm.4例行CT检查平扫病灶呈等或稍高密度.6例行MRI检查病灶在T1WI序列上呈等信号2例,等高混杂信号4例,在T2WI序列呈等、低混杂信号4例,均匀性等信号2例,2例病灶相邻脑实质内伴有水肿,增强扫描6例病灶均有不同程度强化,4例T2WI序列低信号区明显强化,2例病灶伴有”脑膜尾征”;2例病灶内及边缘可见流空血管.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显示:Vimentin、CD99均为阳性;CD34(+)3例;S100(-)5例.结论:颅内孤立性纤维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肿瘤占位症状和颅内高压,颅内孤立性纤维瘤CT和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确诊仍需结合病理免疫组织学检查.

  • 多层螺旋CT诊断胰腺囊性肿瘤的效果及胰腺囊性肿瘤的CT表现分析

    作者:朱宏刚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诊断胰腺囊性肿瘤的效果,分析胰腺囊性肿瘤的CT表现.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6年7月于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6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资料分析,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观察并分析其CT图像.结果:本组46例胰腺囊性肿瘤中,浆液性囊腺瘤12例:中心可见星芒状钙化4例,增强后强化分隔;单房囊性病变8例,增强后无病变强化.黏液性囊腺瘤8例:单房囊性病变2例,多房囊性病变6例,增强后囊壁强化.囊腺癌8例:肿瘤均为分隔多房囊性病变,其中伴肝脏转移6例,周围血管入侵2例.实性假乳头状瘤9例:实性4例,囊性32例,实囊混合性2例,其中肿瘤钙化2例,增强后实性部分静脉期强化延时,囊性未强化.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5例:囊性病变同于扩张胰管,病灶显壁结节.胰腺囊性转移瘤2例,胰腺癌伴囊变4例.结论:多层螺旋CT用于诊断、鉴别胰腺囊性肿瘤的价值高,可清楚显示胰腺囊性肿瘤结构细节,为临床诊治提高可参考依据.

  • 78例创伤性膝关节积脂血症患者的CT表现

    作者:申前程;范後飞;黄宝庭;徐有学

    目的:分析研究创伤性膝关节积脂血症患者的CT诊断结果,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到2016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创伤性膝关节积脂血症患者78例作为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后行常规X线检查,并于损伤发生后的1-3d内对其实施CT检查,观察患者的X线及CT影像学表现,分析二者诊断结果的差异.结果:78例患者经X线检查后,均可在患侧膝关节处观察到不同程度的关节肿胀、关节内积液的情况,10例疑为创伤性膝关节积脂血症;其中57例有关节内骨折的情况.经CT扫描后,所有患者均可见髌上囊内存在中量或者大量的关节积液,其中68例患者的膝关节损伤处可观察到单液-液平面征,其余10例患者在损伤处可观察到双液-液平面征现象,上层均为低密度脂肪成分,患者均伴有关节内骨折,7例为隐匿性骨折.结论:CT诊断创伤性膝关节积脂血症时可以通过其特征性表现做出及时、准确的诊断,并能为关节内骨折的诊断提供可靠的间接征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CT联合肠道造影在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意义分析

    作者:庞瑞奕

    目的:探究分析胃肠道造影联合CT检查在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接诊的急腹症患者64例,并将平均分为实验组(n=32)和对照组(n=32),其中实验组32例选取胃肠道造影联合CT检查的方法进行临床判断,对照组则应用单用胃肠造影方法进行检查.检查结束后,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78.13%),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腹症临床诊断中应用胃肠造影联合CT检查能够有效诊断准确度,可在基层临床诊断中进行推广使用.

  • 牙齿口外计算机X线(CR)摄影技术的应用及分析

    作者:郭安民;张爱军

    目的:总结分析计算机X线(CR)摄影技术的应用及分析.方法:利用美国Kodak公司DirectViewCR850计算机X线摄影扫描系统与现有国产500mA X线机匹配使用,对120例病人进行两次摄影,即先进行CR摄影,待图像处理及读出后,再进行普通口内牙片摄影,进行分析对比.结果:120例被检者牙齿口外CR摄影在成像时间、曝光角度、图像质量控制及存储、曝光宽容度等方面均优于普通牙片,得到不同的中心线投射角度及X线曝光参数.结论:牙齿口外CR摄影准确地了解牙齿情况,成像速度快,被检查后约数秒钟即可看到结果;照射剂量减少,约为普通牙片的60%~70%,减少被检者暴露在X线中的时间;CR系统与原有X线机匹配及成像板(IP)可重复使用,减少反复投资,费用降低.该技术是牙齿口外数字化发展的方向,适合中小型综合医院应用.

  • 1.5T磁共振成像和16层螺旋CT在小细胞肝癌中的诊断价值对比

    作者:孟静

    目的:对比分析1.5T磁共振成像和16层螺旋CT在小细胞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72例患者为例,所有患者均同时行肝脏增强CT及MRI影像学检查,并经手术组织病理学确诊.对比两种检查方法下肝内与肝外病灶的检出率、不同大小病灶的确诊率及总诊断阳性率.结果:MRI对肝内病灶及肝外病灶的检出数及相应的检出率均高于CT,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3cm以下的病灶,MRI的检出率均高于CT,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3cm的病灶,两者检出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本组病例中CT共检出病灶128个(66.0%),MRI共检出病灶180个(9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共同诊断为阳性的病例为43例,CT诊断阳性而MRI诊断为阴性的病例为3例,CT诊断阴性而MRI诊断为阳性的病例为24例,两者共同诊断为阴性的病例为2例,配对卡方检验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RI能显著提高小肝癌病灶的检出率,增加对病变定性诊断的准确性,以为临床提供更多的依据.

  • X线胸片肺气肿征在支气管炎患儿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武永峰

    目的:分析X线胸片肺气肿征在支气管炎患儿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30例支气管炎患儿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非呼吸系统疾病患儿30例设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行X线胸片检查,依据诊断标准对两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28例(93.33%)支气管炎患儿胸片均显示不同程度的肺气肿,轻度肺气肿6例(20.00%),典型肺气肿22例(73.33%);对照组患儿X线胸片正常29例(96.67%),肋间肺膨出1例(3.33%).X线胸片肺气肿征对支气管炎患儿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分别为96.67%、93.33%、95.00%.结论:X线胸片肺气肿征有助于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观察CT和MRI用于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林纯均

    目的:探讨CT和MRI用于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68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参考对象,通过回顾分析法,将其分为2组,MRI组(34例)主要采用MRI诊断,CT组(34例)主要采用CT诊断,对比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MRI与CT诊断颅骨骨折、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的一致性较高;两种诊断方式在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颅骨骨折的诊断上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蛛网膜下出血的检出率显著高于MRI,MRI诊断脑深部挫伤以及脑叶挫裂伤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P <0.05);其中MRI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为91.65%,CT组诊断准确率为84.55(P <0.05);MRI组的漏诊率为8.35%;而CT组的漏诊率为15.4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诊断急性颅脑损伤的准确率高于CT诊断,值得临床推广.

  • 3.O T MR扩散张量成像在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覃达贤;朱刚明;王青云;胡芳辉;张丽萍

    目的:探讨3.0 T MR扩散张量成像在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3年1月开始,至2015年1月结束,一共80例颈椎病患者,采用MR诊断仪对患者进行检查,比较颈椎病患者、健康体检者不同颈髓水平ADC值、FA值、颈髓长轴、前后径、左右径.结果:(1)在健康体检者中,C2-3、C4-5、C6-7之间ADC值、FA值、颈髓长轴、前后径、左右径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髓长轴、前后径、左右径之间两两对比,颈髓长轴值高于前后径和左右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前后径和左右径之间对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和对照组对比,A组ADC、FA、a1颈髓长轴无明显差异(P>0.05);a2前后径、a3左右径明显更大(P<0.05).B组、C组、D组ADC值、FA值、颈髓长轴、前后径、左右径明显更大,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对颈椎病患者进行诊断,能够有效地显示颈椎压迫所致的脊髓微结构变化,具有较高的敏感性,3.0 TMR扩散张量成像在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弥补常规MRI难以定量分析颈椎微结构受压情况的缺点.

  • 优化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不孕症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李淑娟;张翠;张萍

    目的:探讨造影通液推注仪推注碘佛醇取代传统手工推注碘化油在数字胃肠机下用进行优化子宫输卵管造影(HSG)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造影通液推注仪推注碘佛醇对2800例不孕症患者进行优化HSG造影术.结果:2716例患者(97%)获得满意的实时图像;患者HSG术后恶心呕吐及下腹痛等不良反应较传统的手工推注法明显减少;能避免医务人员受射线辐射,同时减少患者辐射剂量.结论:优化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较传统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优势明显而且操作简单、安全可行、值得在临床推广.

  • 口服法低剂量MSCT肠道造影在小肠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李先明;白阿明;罗海波;周建辉;黄燕群

    目的:探讨口服法低剂量MSCT肠道造影在小肠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小肠疾病的患者口服造影剂后,行低剂量(30-80mA)及常规剂量(150-200mA)多层螺旋CT扫描,然后运用多平面重建(MPR)进行定位、定性诊断,并与临床诊断或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52例患者中有25例炎症、16例肿瘤,4例肠系膜肿瘤、7例其它病变.所有患者接受放射容积CT指数(CTDIw)约2.9-7.7mGy,平均约5.3mGy,明显少于25mGy,辐射剂量明显减少(p<0.05),有统计学意义,图像质量能够达到诊断标准.结论口服法低剂量MSCT肠道造影能清晰地显示小肠及周围结构,对明确病变部位及诊断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MSCT 重建 小肠疾病
  • MSCT薄层重建及MPR技术在锤砧关节脱位的诊断价值

    作者:罗家滨;梁远仲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薄层重建及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外伤性锤砧关节脱位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1月,头颅常规CT检查诊断单侧颞骨骨折或外伤性中耳腔积液患者52例,对原始图像行颞骨薄层重建,将重建数据传至GE AW4.4工作站,应用MPR图像后处理技术对双侧锤砧关节行轴位和冠状位重建分析.结果:32例颞骨骨合并锤砧关节脱位,头颅常规CT图像均被漏诊,其中12例锤砧关节半脱位,MPR轴位表现为关节间隙较对侧轻度增宽,清晰可见,冠状位呈“Y”字征;20例锤砧关节全脱位,MPR轴位和冠状位表现为锤砧关节间隙明显增宽,砧骨出现不同程度旋转和移位.结论:当颅脑外伤患者CT检查诊断颞骨骨折或外伤性中耳腔积液时,均应行颞骨CT薄层重建及MPR图像后处理分析了解锤砧关节有无脱位.

  • 经阴道与经腹部超声在妇产科急腹症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卫月;朱广源;王明蕊;梁艳艳;林景

    目的:分析经阴道与经腹部超声在妇产科急腹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所选108例妇产科急腹症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5月至2016年8月所收治,全部患者分别给予经阴道超声检查和经腹部超声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全部108例患者中,55例患者为异位妊娠,8例患者为卵巢肿瘤蒂扭转,13例患者为黄体囊肿破裂,15例患者为早孕先兆流产,10例患者为前置胎盘,7例患者为胎盘早剥;在诊断符合率方面,经阴道超声检查显著高于经腹部超声检查,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妇产科急腹症患者进行诊断时,和经腹部超声检查相比,经阴道超声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更高,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 联合应用高、低频超声在新生儿颅脑疾病中的诊断效果及对新生儿临床治疗影响

    作者:谢微;张源祥;邱银汝;方莉;罗以恒

    目的:探究联合应用高、低频超声在新生儿颅脑疾病中的诊断效果及对新生儿临床治疗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9月收治的74例高危新生儿临床资料,按照诊断方式的不同分成对照组(37例)与研究组(37例),对照组行MRI诊断,研究组行高、低频超声共同诊断,观察两组诊断特异性、准确性及敏感性及对不同类型颅脑疾病诊断结果.结果:经CT+病理检查确诊对照组37例新生儿具颅脑疾病者27例,正常者10例;研究组分别为28例,9例.研究组特异性及准确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诊断颅内出血及缺氧缺血性脑病阳性率较对照组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颅脑疾病采取高低频超声联合诊断能有效提高临床诊断效果,为新生儿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科学参考依据,具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 脑卒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高俊杰;陈湛愔

    目的:脑卒中(cerebral stroke)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快、致残率高、预后不佳的临床特点,目前已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现阶段,世界范围内已有多个国家在脑卒中的防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研究进展.我国人口基数大,为脑卒中的高发国家,脑卒中防治任务更加艰巨.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在脑卒中防治方面也得了较大进步.本研究从脑卒中流行病学、发病危险因素、发病机制、预防和临床治疗方面阐述取得的研究进展,旨在加强医疗领域和患者对脑卒中的正确认识,促进脑卒中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 肝硬化背景下肝癌病灶在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与MRI增强扫描的影像表现

    作者:姚斌

    目的:分析肝硬化背景下肝癌病灶在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与MRI增强扫描的影像表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有肝硬化病史背景的30例肝癌患者,共48个病灶,对比分析在CT平扫、增强后的表现以及MRI不同序列、Cd-DTPA增强后的信号特点.结果:48个病灶CT平扫时为低、等、高密度.T1加权像呈现为高、低、等信号,而T2加权、DWI像呈现为高信号为主.三期增强后大部分病灶呈现“快进快出”改变,即动脉期病灶强化明显,而门脉期、延迟期呈现为低密度(信号).结论:肝脏多排螺旋CT增强与MRI增强扫描对肝硬化背景下肝癌诊断都有各自的特征,结合CT及MRI增强扫描均对提高病灶提高病灶检出准确率上有显著作用.

  • 乳腺叶状肿瘤钼靶X线表现分析(附12例病例报告)

    作者:郭志锐;杨冠英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钼靶X线表现,对照病理结果,以期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叶状肿瘤的钼靶X线表现与病理结果.结果:乳腺叶状肿瘤患者12人,共有13个病灶,其中良性病灶9个,交界性病灶3个,恶性病灶1个.13个病灶中,直径范围约1 ~ 11.5cm;圆形、类圆形肿块10个,不规则形3个,其中10个肿块可见分叶征;高密度肿块7个,稍高密度肿块6个;肿块边缘清晰6个,边缘部分模糊7个;8个肿块边缘可见晕征;3个肿块周围可见结构扭曲;只有1个肿块内可见钙化.结论:良、恶性乳腺叶状肿瘤在肿块大小、形态、密度、边缘改变的钼靶X线表现上差异不明显,终诊断仍需依靠病理学检查.

  • 螺旋CT对食管癌周围侵犯及可切除性的评价

    作者:王达;孙亚军

    目的:探讨螺旋CT对食管癌周围侵犯的判断及可切除性的评价.方法:36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食管癌患者进行术前螺旋CT检查,重点分析增强螺旋CT表现.结果:36例螺旋CT检查均显示出食管癌的准确部位、厚度、实际长度、外侵程度、范围及其与邻近的结构关系,其中手术切除26例,未手术切除10例.结论:食管癌术前螺旋CT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判断食管癌外侵程度范围及手术可切除性提供重要的依据.

  • MRI对盘状半月板继发损伤的诊断

    作者:程晓阳;周旭峰;董志辉;高鹏;仲斌峰

    目的:探讨MRI对盘状半月板继发损伤的诊断价值,从而提高盘状半月板MRI诊断全面性和准确率.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4-2016年经关节镜或手术证实为盘状半月板的膝关节MRI影像表现,统计盘状半月板的各继发损伤类型的损伤率.结果:41例盘状半月板中16例继发半月板变性,5例继发半月板囊肿,23例继发撕裂,4例继发剥脱性骨软骨炎,41例均有关节腔积液.结论:充分认识盘状半月板常见及罕见合并损伤的MR表现,对临床进一步治疗策略的实施有重要意义.

  • 64层螺旋CT对布-力加综合征的诊断及临床意义

    作者:崔庆周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布-加综合征(BCS)的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抽取2013年11月~ 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47例BCS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检查.统计64层螺旋CT诊断结果,并分析患者肝脏异常情况及梗阻情况.结果:(1)64层螺旋CT诊断结果:本组47例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为BCS,64层螺旋CT检查共检测出BCS47例,诊断准确率为100.0% (47/47);(2)肝脏异常情况:肝脏异常变化包括14例体积缩小,33例肝脏肿大;47例密度不均匀降低;23例门脉期花斑状强化,10例动脉期周边部楔形及斑片强化;(2)梗阻情况分析:肝静脉开口处阻塞型5例,肝静脉广泛阻塞型7例,节段性阻塞型5例,混合性阻塞型22例,下腔静脉膜性阻塞型8例.结论:采用64层螺旋CT诊断布-加综合征具有较高准确率,可有效呈现肝脏侧支循环及形态学异常改变,对选取手术治疗或介入治疗具有指导价值.

  • 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功能对早期尘肺诊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柏林;纪祥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各种后处理功能对早期尘肺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72例早期尘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和X线胸片检查,观察其诊断结果.结果:72例早期尘肺病例多层螺旋CT发现圆形小阴影71例(98.6%),不规则小阴影69例(95.8%),而X线胸片发现圆形小阴影45例(62.5%)、不规则小阴影31(43.1),两者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X线胸片相比,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及后处理技术在观察病灶形态、分布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可全方位评价病灶的形态以及病灶范围,对早期尘肺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陈瑞芳;苏建平;欧婉燕

    目的:分析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的病例时间为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选择疑似子宫内膜癌病例进行研究,一共104例,使用GE LOGIQ9超声诊断仪观察子宫大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子宫内膜的厚度、内部回声、边缘是否规则、内膜与肌层的低回声晕是否连续、病灶与肌层的关系,测量病灶边缘距浆膜层的距离,观察病灶内血供情况,来判断病灶对肌层的浸润程度.结果:(1)子宫内膜癌一共104例病例,病理符合的有94例(90.38%),余10例误诊病例分别为子宫内膜增生过长5例(4.81%)、内膜息肉3例(2.88%)、不全流产1例(0.96%)、粘膜下肌瘤1例(0.96%).(2)无肌层浸润、浅肌层浸润和深肌层浸润三者之间血供情况差异显著,P <0.05.无肌层浸润时血流多为0级或Ⅰ级,以静脉血流为主;浅肌层浸润时血流多为Ⅰ级血流;深肌层浸润血供明显丰富,呈现为树枝状或网状彩色血流.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较高,能够有效地判断子宫内膜癌的病情,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 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与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肾动脉狭窄对比研究

    作者:张婷玉;宋振强;胡亚萍;黄晓莹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与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肾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接收50例疑似肾动脉狭窄患者,分别实施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及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两次检查间隔3d进行,经检查证实有25例肾动脉狭窄患者,对其实施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肾动脉狭窄诊断情况及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差异.结果: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测出60处狭窄,检出率为60.0%,其中Ⅰ级25例,Ⅱ级13例,Ⅲ级19例,ⅣV级3例;螺旋CT血管造影检测出57处狭窄,检出率为57.0%,其中Ⅰ级23例,Ⅱ级14例,Ⅲ级17例,ⅣV级3例;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诊断阴性预测值为98.0%,阳性预测值为91.8%,特异性为94.0%,敏感性为96.0%;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阴性预测值为96.7%,阳性预测值为93.4%,特异性为95.7%,敏感性为96.8%.结论: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与螺旋CT血管造影均可准确诊断肾动脉狭窄症状,且螺旋CT血管造影特异性及敏感性等略优于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但后者安全性较高.

  •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筛查疑似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健文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筛查疑似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结果:结论: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内科收治的疑似脑血管疾病(CVD)患者96例为观察对象,给予患者行MRA检查,同时给予CT血管成像(CTA)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观察MRA检出脑动脉瘤的情况,总结动静脉畸形检出部位,分析敏感性情况,并与其他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MRA检查显示脑动脉瘤情况与CTA、DSA检查结果基本一致,统计学分析,不具显著差异性(P>0.05);MRA检查动静脉畸形检出部位与CTA、DSA结果基本相符,无差异性,统计学无意义(P>0.05);MRA对脑动脉瘤及静脉畸形的敏感性、特异性与CTA、DSA比较,统计学无差异性(P>0.05).结论:MRA检查具无创性,无电离辐射,不采用造影剂,在筛查CVD中是首选方案,若需进一步确诊可采用联合方法进行诊断.

  • 多层螺旋CT应用在跟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作者:祖亮

    目的:探讨在诊断跟骨骨折时采用多层螺旋CT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10年7月~2016年11月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62例,均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探讨其临床价值.结果:经CT扫描后62例33.3%为左侧骨折,54.2%为右侧,12.5%为两侧;13.9%为关节外骨折,86.1%为关节内骨折,其中93.1%为Ⅱ~ ⅣV型.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跟骨骨折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16层螺旋CT后重建技术在诊断小肠肠梗阻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余伟

    目的:分析16层螺旋CT后重建技术在诊断小肠肠梗阻(SBO)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9月经手术证实的小肠肠梗阻患者52例.所有手术前均实施腹部X线片及16层螺旋CT检查,且CT检查后对图像数据实施薄层重建及多平面图像重建(MPR),统计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判定小肠肠梗阻存在情况、定位诊断情况,并诊断小肠肠梗阻病因.结果:16层螺旋CT检查后重建技术诊断为小肠肠梗阻准确率为100%(52/52),明显高于腹部X线平片诊断准确率69.23% (3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909,P<0.05);16层螺旋CT后重建技术定位准确率为96.15% (50/52),明显高于X线平片梗阻定位准确率44.23% (2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502,P<0.05);16层螺旋CT后重建技术诊断小肠肠梗阻病因准确率为92.31% (48/52).结论:16层螺旋CT后重建技术可较准确判定小肠肠梗阻分布位置、梗阻原因,具有较高临床诊断价值.

  • 弹性应变率比值法、改良5分法联合超声BI-RADS分级对乳腺实性病变良恶性的诊断价值

    作者:欧阳春荣;黄间娣;钟倩萍;朱杰梅;李辉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E)应变率比值法、改良5分法联合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级对乳腺实性病变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8例(202个乳腺肿块)乳腺肿块患者采用UE检查,测量病变组织与周围组织弹性应变率比值,并根据UE结果对超声BI-RADS分级进行校正,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构建ROC曲线.对比分析校正后BI-RADS分级法与BI-RADS分级法在诊断乳腺实性病变良恶性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202个病灶中,良性159个,恶性43个.校正后BI-RADS分级法对乳腺实性病变良恶性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BI-RADS分级法(P<0.05).校正后BI-RADS分级法构建的ROC曲线与BI-RADS分级法及改良5分法、应变率比值法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实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UE、BI-RADS分级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准确性,为临床进一步选择治疗方案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 联合应用M型与频谱及组织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心律失常

    作者:黎燕飞;刘冬菊;梁小玲;李艳坤;谭洁贞;徐超杰;陈子峰;伍慈妹

    目的:本次研究主要探析M型与频谱及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联合使用在诊断胎儿心律失常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以本院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所接收的108例诊断疑似胎儿心律失常的孕龄为16-40周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对这108例研究对象使用M型、频谱以及组织多普勒超声诊断来确诊是否存在胎儿心律失常的症状.结果:所有研究对象在经过三种方法检查之后,共有46例孕妇被确诊为存在胎儿心律失常症状,确诊率42.59%.其中共有38例为期前收缩、2例心动过速、5例心动过缓以及1例房室传导阻滞.这46例存在心律失常胎儿中有3例胎儿合并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结论:联合应用M型、频谱及组织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心律失常,通过M型、频谱多普勒、组织多普勒等技术进行检测,明确胎儿房室收缩与舒张的机械运动变化及其之间的关系来确定胎儿心律失常类型,以便于及早对存在心律失常的胎儿进行干预.

  • MRI与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诊断中的临床结果比较

    作者:夏耀峰

    目的:探讨MRI与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诊断中的临床结果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并确诊的18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经颅脑CT及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老年脑梗死的检出率差异,并分析其各自影像学表现;结果:MRI组对脑梗死检出率为94.1%显著高于CT组57.5%,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186例脑梗死患者中,24h内检出70例,24h ~ 72h内检出32例,而72h后检出84例,MRI组24h内、24h~72h对脑梗死的检出率分别为94.3%、93.8%高于CT组32.9%、37.5%,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MRI组72h后对脑梗死的检出率为94.0%稍高于CT组85.7%,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MRI组对病灶大小、病灶数量的显示优于CT组,同时起病至检查时间短于CT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RI较CT检查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检出率高,对早期脑梗死诊断高,病灶显示也较佳,值得临床选择.

  • 微波消融与手术再切除治疗复发性肝癌的临床对比

    作者:刘金伟

    目的:比较微波消融与手术再切除治疗复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复发性肝癌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A组给予微波消融治疗,B组给予手术再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肿瘤完全清除率、输血情况、住院时间及术后1、2、3、5年复发率和生存率.结果:A组治疗后肿瘤完全清除率为88.2%,B组为100%,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治疗过程中无输血,住院时间为(7.2±0.9)d;B组治疗过程中输血500-2000ml,平均(768±153)ml,住院时间为(22.3±1.8)d.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A组术后1、2、3、5年复发率为41.2%,67.6%,79.4%,85.3%,B组则分别为38.2%,61.8%,76.5%,82.3%,两组复发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A组术后1、2、3、5年生存率为79.4%,61.8%,44.1%,26.5%,B组则分别为82.4%,64.7%,47.1%,32.4%,两组生存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射频消融与手术再切除均是治疗复发性肝癌的重要方式,两者治疗效果相近,但微波消融创伤小,恢复快,重复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 16排螺旋CT与腹部X线平片诊断肠梗阻的临床对比

    作者:彭荣华;周兆丰;胡海箐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与腹部X线平片诊断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进行肠梗阻诊断的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38例(16排螺旋CT诊断)和对照组38例(腹部X线平片诊断),对比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肠梗阻检出率为97.34%,对照组的肠梗阻检出率为86.84%,两组在检出率方面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使用螺旋CT对肠梗阻进行检查的时候,其诊断率非常高,对于疑似病例可以进行精确地诊断,对肠梗阻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 感染性休克诊断与鉴别诊断探讨

    作者:梁一峰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的诊断与鉴别方法,评价不同诊断鉴别方法在感染性休克临床诊断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83例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发生感染性休克的39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组,将未发生感染性休克的4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HS-CRP)、降钙素原(PCT)检测,对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CT水平、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8.925、12.683,P均<0.05).结论:在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诊断上,可采用血清HS-CRP联合PCT检测法进行鉴别和诊断,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 三维适形放疗用于64例宫颈癌临床治疗的有效性探讨

    作者:陈育标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疗后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09.7-2016.8期间在我院采用常规治疗和三维适形放疗的32例宫颈癌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一时间在我院单独采用常规放疗的另32例宫颈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总并发症率、总死亡率分别为87.5%、15.625%、9.375%;对照组相应为78.125%、21.875%、18.7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宫颈癌患者能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治疗过程中并发症概率和治疗后死亡概率.

  • 数字化摄影(DR)和MSCT在足踝部骨折及关节脱位诊断中效果对比

    作者:阮胜;卢杰源;王任国;何志伟

    目的:比较数字化摄影(DR)与多层螺旋CT(MSCT)在足踝部骨折及关节脱位诊断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02月至2016年0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足踝部骨折及关节脱位患者60例,均采用DR与MSCT对60例患者进行检查,以手术确诊结果为依据,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60例患者中用MSCT检查足踝部骨折包括单发骨折和多发骨折,MSCT检查结果与60例患者的术后确诊结果完全一致,无漏诊误诊病例,检出率100%.在60例患者用DR检查足踝部骨折包括单发骨折和多发骨折,DR检查结果与60例患者的术后确诊结果有误差,有漏诊误诊病例(8例),检出率90%.比较对足踝部骨折检出率MSCT检出率明显高于DR检出率,差异明显(P<0.05).对关节脱位的检出率对比MSCT检出率明显高于DR检出率,差异明显(P<0.05).结论:足踝部骨折及关节脱位的诊断MSCT优于DR,两种检查都具有价值,必要时DR应首选两个部位进行检查,当DR检查结果不确定或与症状不符时应选择MSCT重新检查,可减少漏诊及误诊率.

  • MSCT和MRI对脊柱创伤的伤情评估的比较

    作者:林少波;陈盛亮

    目的:比较MSCT和MRI对脊柱创伤的评估.方法:收集65例脊柱创伤的MSCT和MRI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SCT对显示椎体及其附件骨折线和骨折片的移位较MRI清晰,MRI对显示脊柱骨组织水肿挫伤、韧带损伤、椎管内血肿及脊髓挫伤等明显优于MSCT.结论:MRI对脊柱的创伤评估方面明显优于MSCT,有利于治疗方法的选择和手术时机的掌握,提高脊柱脊髓创伤的诊断治疗水平.

    关键词: MSCT MRI 脊柱 损伤评估
  • Atlas钛缆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的应用研究

    作者:冷雪;邓文军;陈炜

    目的:探讨Atlas钛缆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0月住院的粉碎性髌骨骨折患者90例,采用数字随机法随机分3组治疗.其中Atlas钛缆内固定组(A组)30例,切开复位张力带钢丝内固定组(B组)30例,镍钛记忆合金聚髌器固定组(C组)30例.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这三组的内固定术所用时间、在手术中的出血量、膝关节在手术后第一次活动时间、住院总时间、住院总费用、手术并发症以及较远期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A组30例中29例获得随访,B组30例中28例获得随访,C组30例中2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15个月,平均(13.02 ±0.36)个月.Atlas钛缆内固定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P<0.05);术后开始伸屈膝关节锻炼时间早(P<0.05),但医疗费用较贵(P<0.05),约为1.32万元.本研究采用改良后的Bostman评估标准来比较三组手术后的远期疗效,结果显示A组(Atlas钛缆固定手术)的Bostman优良率为96.6%,结果显著比另外2组高,而且A组手术的并发症比另外2组少.结论:Atlas钛缆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具有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出血量和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恢复效果良好等优点,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 不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作者:陈振昌;孙付生;郑红伟

    目的:近年来不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由于钆对比剂广泛应用于全身血管成像时,它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出现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为了安全的考虑,飞利浦公司推出了不增强磁共振的血管成像软件包syngo NATIVE,用以满足患者的临床需求.syngo NATIE包括两种不同的技术:syng NATIVE TrueFISP和syngo NATIVE SPACE,我们把前者用于腹部动脉、特别是肾动脉成像,后者用于外周动脉血管的成像.现就这两种技术的方法,梯度回波序列、自选回拨序列及临床应用做一介绍.

  • 跟骨侧位X线片在跟骨骨折临床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杨万就;张萍妹;谭志红;梁土焕;黄荣胜

    目的:分析研究跟骨侧位X线片在跟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以及价值,为临床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所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资料50例开展回顾性分析,50例患者中全部接受X线片检查,其中右足30例,左足20例,50例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同期选取测量50例正常跟骨侧位X线片患者,其中右足29例,左足21例,50例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将两组患者的X线片中的跟骨交叉角以及Bohler角数值进行对比,将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正常情况之下,跟骨交叉角以及Bohler角不存在性别以及左右足显著差异,跟骨骨折患者的跟骨交叉角和Bohler角与正常组人员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跟骨骨折患者采取跟骨侧位X线片检查,测量患者的跟骨交叉角以及Bohler角,能够有效判断患者骨折严重程度,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 多层螺旋CT检查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周娟;王磊;赵斐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检查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周围型肺癌患者74例,均实施多层螺旋CT检查,将其检查结果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相比,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74例肺癌患者中腺癌占62.16%,鳞癌占28.38%,大细胞癌和小细胞癌占9.46%;各病理类型的病灶在各肺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织病理类型的病灶大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织病理类型中发现的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空洞形成、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胸腔积液、肺炎、肺不张的CT征象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周围型肺癌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能初步定性判断,可作为临床对周围型肺癌筛查的常用手段.

  • 宝石能谱CT对宫颈癌区域淋巴结定性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陈国庆;钟锦双;黄金华

    目的:对宝石能谱CT对宫颈癌区域淋巴结定性诊断中的价值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间经过宝石能谱CT检查发现存在宫颈癌区域淋巴结患者40例,将患者的PET-CT检查结果及穿刺活检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该病的诊断金标准,分析宝石能谱CT检查的准确性、特异性、敏感度、约登指数等指标.结果:将宝石能谱CT检查结果与金标准的诊断结果相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同时得出宝石能谱CT检查的灵敏度为92.5%,特异度为45.5%,约登指数为0.49.结论:将宝石能谱CT应用于宫颈癌区域淋巴结诊断工作中,具有较好的诊断准确性,并且灵敏度比较高,但是由于其特异性并不高,还不能将其单独作为宫颈癌区域淋巴结的定性诊断依据.

  • 多层螺旋CT对脊柱爆裂骨折的诊断

    作者:周才金;祝华强;方鸣;刘奕仕

    目的:通过总结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在脊柱爆裂骨折患者中的影像表现,提高对本病的CT诊断及报告描述水平.方法:回顾分析69例脊柱爆裂骨折患者的MSCT影像,应用多平面重组及不同窗宽窗位进行观察,结合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统计脊柱内的病变及其他组织病变.结果:69例共75个爆裂椎体,颈椎4(5.3%)个,胸椎10(13.3%)个,胸腰段52(69.3%)个,腰椎9(12%)个;CT影像能对每个椎体骨折部位、骨折线的走向、骨质碎裂分离程度、椎管受压程度、局部后凸Cobb角进行明确的描述.所有病例共显示椎管内明显血肿3例、椎间盘突出14例、远离伤椎的椎间盘突出7例、椎小关节间隙增宽7例、棘突间距增宽5例、棘上韧带增粗模糊18例,显示肋骨骨折12例、肺挫伤9例、血气胸5例、腹腔脏器损伤4例、腹膜后血肿3例.结论:MSCT通过不同算法重建及多平面重组结合,能够明确脊柱爆裂骨折患者中伤椎骨折的部位、形态、成角及椎管受压程度,能够准确的进行Denis分类,能够提示严重的后方韧带复合体及椎间盘损伤,并且能够诊断显示野内其他组织的病变,为临床的治疗提高可靠的依据.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肺咯血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海芬;熊雷;张良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肺咯血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多层螺旋CT对57例肺咯血介入治疗患者术前行CT血管造影检查,进行评估后行介入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能清晰显示供血动脉的起源、走行、分支等,与介入造影结果向比较敏感性与特异性均为100%.结论:CT血管造影能为肺咯血介入治疗提供有效影像学依据.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血管超声的价值分析

    作者:段新平

    目的:探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颈部血管超声(CVU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7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将其分成研究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正常者74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予以颈部血管超声诊断,观察两组检出血管狭窄、粥样硬化斑块及脑部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研究组血管中度及重度狭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混合斑与强回声斑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均较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脑部血流动力学各指标情况显著优于研究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VUS检测缺血性脑血管病能够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可靠参考依据,促进临床疗效及预后提高,具有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 宝石能谱CT在宫颈癌区域淋巴结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探析

    作者:向科;陈文晶;张泽卫;徐丽;范承林

    目的:探析宝石能谱CT在宫颈癌区域淋巴结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41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均采用宝石能谱CT检查,对影像学图像进行分析,对比患者已知宫颈癌病灶与区域肿大淋巴结的能谱分析,推测诊断增大淋巴结是否为转移性癌.本组患者均采用18F-FDG PET-CT检查或活检,并以此为诊断标准,计算宝石能谱CT诊断宫颈癌区域淋巴结定性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准确率.结果:本组患者采用宝石能谱CT检查诊断淋巴结转移情况,并与诊断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特异度、灵敏度以及准确率分别为90.63%、91.93%、91.71%.结论:宝石能谱CT在宫颈癌区域淋巴结定性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

  • CT引导立体定向脑内血肿穿刺碎吸合并尿激酶冲洗引流治疗原发性脑出血

    作者:江耿思;陈桂增;黄任娥;叶泽驹;邓海亮;罗成焕

    目的:探讨CT引导立体定向脑内血肿穿刺碎吸合并尿激酶冲洗引流治疗原发性脑出血的原因.方法:总结应用CT引导立体定向脑内血肿穿刺碎吸合并尿激酶冲洗引流治疗原发性脑出血患者46例,比较在不同手术时机的情况下病例进行血肿清除率及再出血的风险.结果:CT引导立体定向脑内血肿穿刺碎吸术穿刺的准确率达到82%,血肿清除率<12h为(50.4±20.3)%,≥12h而<24 h为(54.6±19.3)%,>48 h为(53.4±22.2)%,高于24 ~48 h的(40.5±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再出血的风险在不同手术时机术后并没有增加,应用尿激酶治疗后血肿清除率分别为<12h为(80.5±4.3)%,≥12h而<24 h为(75.4±6.9)%,24-48 h为(80.4±5.9)%,>48 h为(81.8±4.2)%,与单纯CT引导立体定向脑内血肿穿刺碎吸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立体定向脑内血肿穿刺碎吸合并尿激酶冲洗引流治疗原发性脑出血可以提高血肿清除率,再出血的风险并不会因为不同手术时机而增加.

  • 四维超声子宫输卵管造影在评估宫外孕保守治疗后输卵管通畅性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陈强

    目的:探讨四维超声子宫输卵管造影在评估宫外孕保守治疗后输卵管通畅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34例输卵管妊娠患者,均行宫外孕保守治疗,且均行四维超声子宫输卵管造影及宫腹腔镜下美兰通液(LC)检查,观察四维超声子宫输卵管造影及LC检查结果.结果:LC检测发现34例输卵管妊娠患者中阻塞10例,通而不畅11例,通畅13例;四维超声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发现阻塞11例,通而不畅10例,通畅13例,其中通畅符合率为92.31%(12/13),通而不畅符合率为90.00%(9/10),阻塞符合率为90.91%(10/11),灵敏度为100% (10/10),阳性预测值为90.91%(10/11),总符合率为91.18%(31/34).结论:四维超声子宫输卵管造影应用于宫外孕保守治疗后输卵管通畅性检查,诊断灵敏度高,符合率高.

  • 1.5T磁共振多b值DWI及其ADC值定量分析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作者:叶明伟;彭永军;杨小燕

    目的:探析1.5T磁共振多b值DWI及其ADC值定量分析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88例乳腺疾病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包括44例良性乳腺病变(良性病变组)、44例恶性乳腺病变(恶性病变组),另选择同期于我院接受妇科健康检查的44例乳腺健康人为对照组.参与此次研究的所有人员均接受MR扩散加权成像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对三组的临床诊断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不同b值下,恶性病变组患者的ADC值与良性病变组和对照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b=1000s/mm2时,良性病变组、恶性病变组患者ADC值的特异性高,可信区间准确.当b=600s/mm2时,良恶性乳腺疾病诊断的敏感性及准确性高(P<0.05).结论:1.5T磁共振多b值DWI及其ADC值定量分析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可提高临床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对乳腺疾病的病变性质进行诊断,值得在诊断医学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 多排螺旋CT对脂肪肝背景下肝脏结节性疾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楚建军

    目的:探究多排螺旋CT(MSCT)对脂肪肝背景下肝脏结节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86例脂肪肝并肝脏结节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照不同诊断方式分成对照组(43例)与研究组(43例),对照组行超声诊断,研究组行MSCT诊断,观察两组临床诊断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度,研究组不同大小结节诊断结果,两组不同类型疾病确诊情况.结果:研究组诊断准确度、特异度以及灵敏度均较对照组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节在3cm以上视为大结节,反之则为小结节,研究组诊出小结节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高于大结节,但二者诊断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所有类型疾病中局灶性脂肪缺失两组诊断率均为高,研究组局灶性结节增生确诊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肝背景下肝脏结节性疾病患者行MSCT能够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对临床后续治疗有重要价值,具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 CT、MRI急诊急性颅脑损伤临床价值对比分析

    作者:洪念全

    目的:探讨应用CT诊断、MRI诊断手段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2014年8月~2016年3月13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实验组、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6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CT诊断方法进行诊断;实验组患者应用MRI方法进行急性诊断,对比统计两组患者检查的阳性率、预后GOS评分和检出率.结果:MRI检查组患者异常部位阳性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显著提高,且实验组发现异常部位的概率、预后GO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结论:MRI诊断与CT诊断相比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具有更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 高频超声与常规超声在肝硬化及相关疾病诊断中应用比较

    作者:王孝力

    目的:对比高频超声与常规超声在肝硬化及相关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民权县人民医院超声科进行超声检测的肝硬化患者60例,先对所有患者实施常规超声检查,之后使用高频超声对经常规超声显示肝实质回声不均匀或肝脏浅表组织有可疑病变出现的患者进行检查,以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肝硬化相关疾病的应用价值.结果:60例肝硬化患者经常规扫查发现50例存在被膜下结节;而经穿刺活检病理确诊,其中11例为再生结节,16例血管瘤,23例为肝细胞肝癌;高频超声再生结节、血管瘤及肝细胞肝癌检出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频超声可提高早期诊断肝硬化相关疾病的正确性,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MR扩散加权成像在眼眶淋巴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李琳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眼眶淋巴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9月我院33例眼眶淋巴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取我院同期收治的34例非淋巴瘤良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均于入院后行常规MR平扫、MRI增强扫描、DWI扫描检查.对比两组DWI表现扩散系数(ADC)值,并分析DWI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ADC值[(441.12±128.25) ×106]mm2/s,对照组ADC值为[(953.35±224.63)×106]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WI诊断眼眶淋巴瘤敏感度为87.88%,特异度为91.19%,准确度为89.55%.结论:给予眼眶淋巴瘤DWI检查,有利于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漏诊等情况的发生.

  • DR与MSCT在急症外伤性肋骨骨折诊断应用的比较分析

    作者:李勇坚;曾毅骢;丘志华;李慧芬

    目的:比较DR胸片与多层螺旋CT(MSCT)在诊断急症外伤性肋骨骨折的应用价值及方法.方法:选取肋骨骨折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DR胸片及多层螺旋CT扫描,对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准确性及应用局限进行对比.结果:100例肋骨骨折患者138处骨折,CT扫描诊断检出率为93.5% (129/138),X线胸片检查诊断检出率为76.1% (105/138),两种检查方法诊断检出率有明显差异.结论:对于外伤肋骨患者,CT的敏感度及检出率明显高于DR胸片,DR及螺旋CT检出均具有明显的优缺点,临床上应结合患者情况,合理利用两种检查方法,才能提高检出率,避免漏诊.

  • Ⅰ型Madelung病颈部脂肪堆积模式探析

    作者:刘向华;黎艳;李玉民;黄志明

    目的:通过CT、MR成像分析Ⅰ型Madelung病颈部脂肪堆积模式.方法:回顾分析30例Ⅰ型Madelung病的CT和MRI表现.25例行CT平扫,5例同时行CT增强扫描;5例行MRI平扫,3例同时行MRI增强扫描.结果:30例Madelung病颈部脂肪堆积模式大致分4种.第1种型表现为颈部皮下和肌肉间隙弥漫性脂肪蓄积增厚,没有包膜,边界不清;其中左右对称(19例),左右不对称,左侧多于右侧(3例);第2种表现为颈前舌骨上、下区脂肪堆积明显多于颈部其它区域(5例);第3种表现为脂肪堆积主要位于项部(2例);第4种表现为脂肪堆积主要位于胸锁乳突肌下(1例).CT示颈部、项部层皮下及肌间隙脂肪增多,CT值为-65Hu左右;MRI呈典型的短T1、长T2脂肪信号,脂肪抑制序列上呈低信号,脂肪组织间有等信号纤维组织分隔.结论:CT、MRI成像发现Ⅰ型Madelung颈部脂肪堆积模式多样,并能准确显示堆积脂肪的分布、范围和颈部结构受累情况,为手术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脑损伤早产儿aEEG特点及与病程进展程度诊断的指导价值

    作者:万珍艳;庄桂英;张山丹

    目的:研究分析脑损伤早产儿aEEG特点及与病程进展程度诊断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40例脑损伤早产儿的病历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的40例无脑损伤早产儿的资料,作为对照组.患者均进行脑电图仪监测,对比分析两组早产儿的aEEG特点及与病程进展程度.结果:(1)两组早产儿aEEG的LB、Co和Cy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脑损伤早产儿aEEG中的Cy有着准确的预测率.结论:脑损伤早产儿aEEG早期周期性和脑损伤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早产儿脑损伤预测中有着较高的临床价值.

  • 肾脏病变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效果观察

    作者:韦人瑞;杨镇鹏;陈小颖

    目的:观察肾脏病变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效果.方法:观察对象为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肾脏病变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0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研究组30例,采用功能性磁共振检查,以实验室检查诊断为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诊出率90.0%高于对照组66.7%,以实验室检查结果为诊断金标准,研究出检查诊断的准确率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肾脏病变采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检查,效果显著,诊出率高,在临床诊断中具有应用的价值.

  • 婴幼儿颅脑320排容积CT低剂量扫描的应用

    作者:谢尚煌;许云龙;陈翠芬;高观鸿;胡卫东

    目的:探讨320排容积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婴幼儿颅脑检查中的辐射剂量以及图像质量.方法:对120例临床怀疑颅脑病变的0-6岁婴幼儿随机分为3组,常规组250mAs,低剂量①组110mAs及低剂量②组90mAs,分别行320排容积CT全脑扫描.对比3种剂量扫描的容积CT剂量加权指数(CT dose index volume,CT-DIv),全头颅扫描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及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E).采用模拟儿童头颅的水模扫描比较图像噪声,对比其CT值均数及标准差.由2名主治以上放射科医师独立对三组扫描图像进行质量评估.结果:1、低剂量①组和②组的有效剂量E分别为常规剂量的44%和36%.CTDIv和DLP分别较常规剂量组减少56%和64%.2、随着剂量降低,图像噪声增加.3、双盲阅片评分显示,低剂量组图像质量下降,但基本能满足影像诊断要求.结论:低剂量CT扫描图像质量随剂量降低而降低,但基本能满足诊断要求,可大幅减少婴幼儿颅脑检查的辐射,有显著临床意义.

  • 多层螺旋CT双低剂量扫描在肺动脉CTA的应用价值

    作者:卢璐;张岚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MSCT)双低剂量扫描在肺动脉CTA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70例行肺动脉CTA检查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照MSCT扫描管电压及剂量不同分成对照组(35例)与研究组(35例),对照组予以120kV管电压、370mgI/ml对比剂,研究组则予以管电压100kV、对比剂290mgI/ml,观察两组诊断结果、图像质量评分以及图像参数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诊断准确度均较高,二者数据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图像质量总评分为153分,与对照组135分比较显著高(P<0.05),研究组辐射剂量、SNR及CNR值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双低剂量MSCT扫描应用于肺动脉血栓诊断可有效提高图像质量,从而提高病情诊断准确率,还能有效减少由于使用对比剂引发的肾病情况,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医用红外热像仪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陈丁山;何六元;杨建安;刘明辉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医用红外热像仪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88例甲状腺疾病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医用红外热像仪的影像学检查结果,与生化及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医用红外热像仪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9.5%、71.6%,两者联合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90.9%,高于单项检查(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医用红外热像仪联合应用,可互为补充,提高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十六层螺旋CT肾动脉血管成像的应用研究

    作者:龙安军;陈树锋;谢绍洽;陈英全;张依云;项国靓

    目的:探析16层螺旋CT肾动脉血管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1月~2016年8月收治的60例接受16层螺旋CT肾动脉CTA检查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使用日立牌ECLOS型号的CT机进行扫描,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组分别采用小剂量同层动态测试法、100HU和150HU阈值智能追踪技术法扫描,并对60例患者的基本资料及16层螺旋CT肾动脉CTA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三种扫描方式都能较好地显示肾动脉主干及2~4级分支,其中以150HU阈值智能追踪技术法成像质量为优.诊断为单侧和/或双侧肾副动脉12例(占20%);检出肾门前肾动脉分支11例(占18.3%),其中肾动脉早发分支3例(占5%).在肾动脉病变检出中,诊断为肾动脉狭窄5例,肾癌伴肾动静脉瘘1例,均与临床相符.结论:在肾动脉病变的临床诊断上,16层螺旋CT肾动脉CTA的临床诊断效果较为理想,具有图像清晰度高,诊断安全、可靠等应用优势,现已成为诊断肾动脉病变常用方法,值得在肾动脉病变的临床诊断中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 1.5T磁共振MRCP诊断112例胆总管结石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郭敏娟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1.5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诊断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1-2016.10来院就诊胆总管结石患者112例,分别采用超声、MRCP进行检查,并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超声检查灵敏度为87.09%,特异性为84.21%,准确性为83.51%,MRCP检查分别为93.13%、90%、91.34%.B超检查明显低于MRCP检查,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5T磁共振MRCP检查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补充超声的不足,且无需介入检查,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螺旋CT及核磁共振检查在脊柱损伤康复恢复中的应用及评价

    作者:许新明

    目的:探讨螺旋CT及核磁共振检查对脊柱损伤康复恢复的评价作用.方法:纳入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 1月确诊为脊柱外伤的患者106例,术后半年对患者均进行了CT及MRI两种影像学检查,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别在术后康复期进行影像学资料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中脊柱的附件骨折、碎骨片移位、椎体骨折、脊髓损伤、椎管容积改变、脊柱曲度改变、韧带损伤、软组织损伤、椎间盘损伤、神经根损伤的情况.结果:两组脊柱损伤患者在韧带损伤、脊髓损伤、神经根损伤、软组织损伤康复恢复的检查方面MRI较CT结果敏感性和清晰性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在特殊部位的骨折、单纯无变形椎体裂纹骨折方面表现优秀,对显示椎弓骨折线、椎体及骨折片的移位要优于MRI.结论:CT及MRI两种影像学对脊柱外伤康复的恢复评价各有其优势,CT对骨折线的现象较为敏感,能全面贯彻患者韧带损伤情况,MRI对脊柱空间定位较为准确,对脊髓病变损伤情况显示更为精确,联合两种方法能够更有效的脊柱损伤康复恢复进行评价.

  • 钼靶X线、超声及MRI联合诊断早期乳腺癌的临床价值

    作者:梁敏群;卜庆丰;张杰;林建团;胡平

    目的:探讨钼靶X线、超声以及MRI三种不同诊断方法联用,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22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为分析对象,在术前均给予患者钼靶X线、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及乳腺MRI检查,将诊断内容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比较.结果:钼靶X线、彩色多普勒超声、乳腺MRI以及三者联用检查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符合率分别为82.73%、78.64%、90.00%、95.45%.结论:钼靶X线、超声以及MRI联合检查,在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中有较高应用价值,可以提高诊断率,值得各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移动式数字化X线摄影在输液港植入术中的应用

    作者:林启明;汪建华;区卓锋

    目的:探讨移动式数字化X线摄影在输液港植入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8月-2016年8月间收治的120例行多程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乱数表法均分为对照组(60例)和研究组(60例),两组患者均行输液港植入术,对照组由计算机X线摄影(CR)引导,研究组则由移动式数字化X线摄影(DR)引导,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及近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20例患者在两种不同X线摄影方式引导下输液港植入均成功,两组患者成功率均为100%,无差异;对照组患者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和13.3%,研究组分别为0.0%和3.3%,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x2=2.326,P>0.05),但对照组患者远期并发症要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475,P<0.05).结论:移动式数字化X线摄影引导下行输液港植入术能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远期并发症,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MRI在Wernicke脑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梁满球;徐文

    目的:探讨Wernicke脑病(Wernicke's encephalophy,WE)的MRI表现特点,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临床确诊WE的MRI影像学表现.结果:发生部位:9例病变累及双侧丘脑,5例病变累及乳头体,4例病变累及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2例病变累及第三脑室周围灰质,累及第四脑室周围灰质、壳核、小脑齿状核、小脑上蚓、延髓、四叠体各1例.MRI表现:13例病变于T1WI为稍低信号,T2WI表现为高信号,FLAIR序列呈高信号;6例急性期病变DWI图像呈高信号,ADC图为低信号.1例增强扫描病例示乳头体呈结节状强化,1例增强扫描病例示中脑导水管边缘线状强化.结论:Wemicke脑病具有特征性的MRI表现,是诊断本病的重要影像学方法.

  • 植入起搏器合并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诊断研究

    作者:唐玲

    目的:研究植入起搏器合并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诊断.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50例植入起搏器合并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同步12导心电图检查,由两名心电图诊断医师对其心电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起搏器植入后,在心室下传的情况下,不同分期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特征不会被掩盖掉;在心室起搏出现之后,心肌梗死部分Q波以及ST段T波变化会被掩盖掉,在辨别上具有较大的难度.结论:植入起搏器合并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特殊,诊断时要与患者的临床紧密联合,动态化检测患者心电图变化情况,在必要的情况下将起搏方式改变,以此来提高诊断准确性.

  • 个性化护理对卵巢囊肿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曹晓青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卵巢囊肿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结果:结论: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6月到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卵巢囊肿患者5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研究组行个性化护理.评价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术后恢复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卵巢囊肿腹腔镜手术患者中实施个性化护理可有效加速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

  • 苦参素胶囊治疗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肖苗苗

    目的:观察苦参素胶囊对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口服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治疗组32例口服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和苦参素胶囊,疗程12周.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ALT、AS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HBV-DNA含量明显下降(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苦参素胶囊可改善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抑制病毒复制.

  • 新型社区儿童保健服务模式的探索

    作者:林征华

    目的:对新型社区儿童保健服务模式进行探索.方法:在2012年6月至2016年9月之间参加我院新型儿童保健服务的5369名儿童中随机抽取1010名婴幼儿,对其进行保健前后评估,并从家长喂养技巧方面、日常照顾技巧方面、卫生常识方面、育儿知识掌握方面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保健之后,对各项育儿技巧有所掌握的家长人数对比保健之前有了明显增多,幼儿生长发育处于正常状态的例数和幼儿智能发展符合同龄标准的例数明显高于保健前,经计算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新型儿童保健服务的参与可对家长科学育儿的方法与技巧有明显提升,对儿童体能及职能发展也能产生明显促进,并可对幼儿健康方面潜在的问题有急事筛查,奠定社区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基础.

  • 超声测量妊娠中期宫颈管长度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红英

    目的:探讨妊娠20-24周超声测量宫颈管长度对妊娠分娩结局的影响,为预测早产发生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法:经阴道超声测量308例有早产高危因素的孕妇在孕20-24周宫颈管长度,并随访追踪妊娠结局.结果:足月产212例,早产96例,足月产组妊娠中期宫颈管长度明显大于早产组,宫颈管长度在(25.1±2.4)mm时发生早产几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6例发生早产病例中宫颈管长度越短,分娩孕周相对越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中期超声测量宫颈管长度可预测早产发生,可作为早产高危人群临床早期干预的重要指标之一,能提醒产科医生及时采取恰当的措施,从而避免或减少早产的发生.

  • 常规心电图ST-T段压低对老年2型糖尿病发生冠心病的预测价值分析

    作者:袁义燕

    目的:分析常规心电图ST-T段压低预测老年2型糖尿病发生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诊治的1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均行常规心电图检查,根据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分为两组,ST-段压低组(70例)、非ST-段压低组(30例),再行冠脉造影检查,比较两组冠心病发生情况.结果:经冠脉造影检查显示,ST-段压低组的冠心病阳性率91.43%,阴性率8.57%;非ST-段压低组的冠心病阳性率60.00%,阴性率40.00%;ST-段压低组冠心病阳性率高于非ST-段压低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统计分析,ST-段压低组的冠心病诊断敏感性为84.38%(54/64),特异性为66.67%(4/6),准确指数为82.86%(58/70).结论:常规心电图ST-T段压低预测老年2型糖尿病发生冠心病的价值高,可提高冠心病检出率,且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

  • 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高频浅表小器官联合腔内探头对肛周脓肿的诊断价值

    作者:郑旭辉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高频浅表小器官联合腔内探头对肛周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4年9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病理确诊的肛周脓肿患者64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 =32,单纯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予以诊断)和实验组(n=32,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高频浅表小器官联合腔内探头予以诊断),对两种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进行评比.结果:实验组肛周脓肿诊断准确率和肛瘘诊断准确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周脓肿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高频浅表小器官联合腔内探头诊断可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提供数据参考,具有积极的临床借鉴和推广价值.

  • 颅脑超声对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裘品丹;李志林;翁纽周

    目的:探讨颅脑超声在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03月~2017年03月我院超声科接受颅脑超声检查早产儿60例为观察组,于出生后10~12h内检测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和阻力指数(RI),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VS、V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RI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不同严重性早产儿MCA-Vs、MCA-RI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颅脑超声可为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检查提供参考借鉴,尽早发现异常,值得推广应用.

  • 超声血流监测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反复种植失败的临床观察

    作者:郭旭霞

    目的:研究分析超声血流监测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反复种植失败(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RIF)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因输卵管因素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RIF患者20例为反复失败组,同期经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首次即成功妊娠的产妇40例为首次成功组,经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首次妊娠失败的产妇40例为首次失败组.分别于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日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孕酮、雌二醇水平,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动脉搏动指数(uterine artery pulsatility index,UAPI)和子宫动脉阻力指数(uterine artery resistance index,UARI),组间比较其差异.结果:反复失败组UAPI为(3.3±0.6),UARI为(1.8±0.3),子宫内膜厚度为(8.7±1.0)mm;而首次成功组UAPI为(2.3±0.5),UARI为(1.7±0.1),子宫内膜厚度为(9.0± 1.1)mm;首次失败组UAPI为(2.4±0.6),UARI为(1.7±0.2),子宫内膜厚度为(8.9±0.9)mm.首次成功组UAPI低于反复失败组(P<0.05),但与首次失败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UARI、雌二醇及孕酮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产妇,在HCG日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UAPI有助于对子宫内膜容受性,进而可对种植成功率进行预测.

  • 中孕期胎儿颅脑畸形的超声诊断价值

    作者:李晓晖;杨柳

    目的:评价中孕期胎儿颅脑畸形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2014年1月~2016年5月,共对17142例孕妇开展孕中期胎儿颅脑畸形检查,超声诊断胎儿颅脑畸形61例,纳入病例组,选择同期孕周14~20周的胎儿40例,纳入对照组,对比M1血管段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41例联合MRI检查,与超声诊断一致率39.02%(16/41)例,改变诊断21.95% (9/41);56例获得随访,超声检查结果符合34.42%(21/61)、部分符合32.79%(20/61)、结果不符24.59%(15/61);病例组大脑中动脉未检出率50.82%(31/61)高于对照组未检出10.0%0(4/40),差异有统学意义(P<0.05);病例组PSV、RI、S/D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孕期开展颅脑超声可检出胎儿颅脑畸形,但检出符合率有待提高,大脑动脉血流动力学在颅脑畸形诊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经阴道二维与彩超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杨栋云

    目的:探讨经阴道二维与彩超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妇科2015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62例,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正常女性62例设为对照组,均行经阴道二维与彩超检查,比较两组检查指标.结果:观察组Vs为(0.39 ±0.10)m/s,Vd为(0.20 ±0.05) m/s,明显高于对照组,RI为(0.45 ±0.07),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二维彩超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临床效果优良,值得推广.

  • 胎儿泌尿系统异常的产前超声诊断探讨

    作者:郑燕燕;吴敏华;陈巧敏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在胎儿泌尿系统异常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行产前超声检查的5500例胎儿中诊断为泌尿系统异常的52例胎儿,对其超声图像特征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52例泌尿系统异常胎儿中肾积水31例,多囊性发育不良肾、输尿管末端囊肿及输尿管狭窄各3例,单侧肾缺如、单侧肾发育不良、重复肾、双肾实质回声增强及单发肾囊肿各2例,巨膀胱及婴儿型多囊肾各1例.其中合并其它系统畸形的有3例,合并羊水过少的有6例.10例孕妇引产,另外42例孕妇选择继续妊娠,除了在整个孕期都接受超声检查之外,胎儿出生之后也进行随访观察.胎儿出生后1年超声检查结果同产前超声诊断结果具有一致性.结论:产前超声检查在胎儿泌尿系统异常的诊断应用中具有重要价值.

  • 三维超声检测胎儿小脑蚓部发育的价值

    作者:叶绮婷;尹少燕;张彩华;陈海霞;梁劲松

    目的:探讨经腹三维超声第三平面成像方法检测胎儿小脑蚓部发育的价值.方法:对孕24-30周正常单胎胎儿小脑蚓部分别以二维及三维超声技术检测,在三维超声C平面采用小脑蚓部大切面分析正常胎儿小脑蚓部上下径与其周长的比值.结果:三维超声对小脑蚓部的显示率明显高于二维超声,小脑蚓部上下径与其外围周长的比值趋于恒定,为0.3 ±0.06.结论:经腹三维超声第三平面成像获得满意的小脑正中矢状切面图像,在不同孕周小脑蚓部上下径与其周长的比值趋于恒定,有助于鉴别小脑蚓部发育的情况.

  • 高频超声在眼外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付立红

    目的:探讨分析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高频超声)在眼外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眼外伤诊断手段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1月收住我院的眼外伤患者48例(50眼),所有患者均接受眼部高频超声及CT检查,分析高频超声检查结果,并将检查结果与眼部CT检查及手术结果进行对比,探讨高频超声对眼外伤的诊断价值.结果:50眼中,高频超声诊断为晶状体完全脱位4眼,眼眶骨折5眼,脉络膜脱离17眼,视网膜脱离22眼,玻璃体积血48眼.与CT及手术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眼外伤患者,采用高频超声可获得较为满意的诊断结果,为疾病诊治提供可靠参考.

  • 超声心动图动态监测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分析

    作者:郭韬;蔡艳;陈恩;王敬;陈文清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动态监测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在医院2015年8月到2016年6月期间诊治的肺动脉高压患者中抽取21例作研究对象,对其实施超声心动图动态监测,对比其治疗前、治疗后的右心室面积变化率、右心房横径、右心房长径、右心室横径、肺动脉收缩压,并对上述数据予以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的肺动脉高压水平、右心室面积变化率显著下降,且均低于治疗前,其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或P<0.01),而本组患者右心房横径、右心房长径、右心室横径治疗前后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动态监测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的临床价值显著,便于临床医师明确患者肺动脉收缩压、右心室结构以及右心室功能的变化幅度,从而评估肺动脉高压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决策,并准确判定其预后.

  • 超声引导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与临床优势探析

    作者:吴开明

    目的:研究并探讨超声引导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我院产科收治的400例早孕意外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随机序列法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20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无痛人工流产术,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实施无痛人工流产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术后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远远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疼痛评分远低于对照组(P<0.05),且其术后阴道流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下实施无痛人工流产术可有效终止早孕,减轻手术对患者机体的创伤,减少并发症,缓解术后疼痛,可被推广应用于临床.

  • 彩超对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分析

    作者:吴朱玲;聂茹;成艳玲;黎小兰

    目的:观察分析彩超对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诊治的乳腺肿瘤患者60例(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作为观察对象,所有观察对象均使用高频彩超检查,并将其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彩超检查中,良性肿瘤诊出率为86.67%、恶性肿瘤诊出率为80.00%;良、恶性肿瘤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1.11%、86.67%,总诊断符合率为90.00%,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良性、恶性乳腺肿瘤血流动力学各指标差异显著,P <0.05.结论:彩超检查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高,可有效检出肿瘤的良、恶性,且符合率较高,值得广泛推广.

  • 心电图监测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杨粉香

    目的:探究心电图监测在陈旧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于我院诊治的5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我院诊治的50例非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均行心电图监测,比较两组心电图监测的诊断效果及心电图状态.结果:观察组心电图监测的准确率76.00%、灵敏性81.08%、特异性53.33%均比对照组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图中缺血性T波比例10.00%比对照组低,坏死性Q波比例70.00%比对照组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3冠脉病变漏诊率55.56%均比单支、2支冠脉病变漏诊率8.33%、10.00%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监测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高,其诊断准确率、灵敏性及特异性均较高,心电图状态可为临床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提供参考依据,但受冠脉病变数影响,具一定漏诊率.

  • 超声心动图在右室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敏

    目的:右心功能、右心疾病预后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相关文献称,作为心血管手术患者术康复期的独立预测因子,右心功能的评价意义重大.患者手术前,我们不但要评估左心功能,右心功能,患者总体心泵功能也需进行全方位了解,对麻醉和手术进行适当评估,还可对心脏手术效果进行实时观察.所以,对于筛选高危患者、预测心脏手术预后和降低死亡率,右心功能的评价意义重大.2010年,美国超声心动图协会第一次颁布成人右心超声心动图诊断指南,能够帮助右心功能的准确评价.现对当今超声心动图在右心功能的评价进行总结.

  • 乳腺MRI检查对乳腺X线摄影中结构扭曲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春梅

    目的:在乳腺肿瘤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应用乳腺MRI检查诊断方法,同时探析其对乳腺X线摄影中结构扭曲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46例行乳腺MRI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给予所有患者乳腺X线摄影诊断检查,所有患者均诊断为结构扭曲患者,对比分析46例患者检查前后的阳性预测值以及诊断效能.结果:本次探究中,乳腺X线摄影中结构扭曲患者在进一步给予MRI检查后的阳性预测值得到了显著性提升,对比检查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肿瘤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应用乳腺MRI检查的应用价值较高,对于乳腺X线摄影表现是单纯结构扭曲的患者来说,可显著提升患者的阳性预测值,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 尿毒症患者复杂难建动静脉内瘘中应用高频血管彩超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洁;柳建华;杜微云

    目的:尿毒症患者复杂难建动静脉内瘘中应用高频血管彩超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文选取70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划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方式,研究组采用指导手术方式,两组全部开展高频血管彩超诊断过程,对比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大小、内瘘成熟发生情况等.结果:研究组的内瘘成熟发生率、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大小、一次手术成功率大小分别是88.57%(31/35)、(1.31-0.10)小时、(3.03±0.44)厘米、97.14%(34/35),各项指标大小明显由于对照组的内瘘成熟发生率、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大小、一次手术成功率各项指标大小,两组各项对应指标大小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高频血管彩超诊断方式后,可以有效提升内瘘成熟率,进一步降低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发生率.

  • 超声弹性成像对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探析

    作者:杨文涛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诊断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4年1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救治的宫颈癌前病变患者30例为对照组,以同期在我院接受救治的宫颈癌患者30例为观察组,患者均于术前给予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对比两组患者超声弹性检测结果差异并统计两组患者检出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结果内容上存在诸多不同,同时以患者弹性成像检查结果≥4级为标准并以此诊断为宫颈癌,则观察组患者检出率93.3%;同时以患者弹性成像检查结果≤3级为标准并以此诊断为宫颈癌前病变,则对照组患者检出率70.07%,两组患者弹性成像检查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诊断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整体检出率为81.7%(49/60).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对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均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且其对宫颈癌患者检出率更高,同时对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患者有着不同的检查内容,对提升临床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患者的辨别效果及诊断准确率均有良好效果.

  •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及灰阶超声检查在甲状腺占位性病变诊断的对比研究

    作者:林森

    目的:探究实时超声弹性成像与灰阶超声检查在甲状腺占位性病变诊断的临床.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2015年2月到2016年8月收治患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患者50例,均进行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灰机超声检查,对比两种检查的判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灰阶超声敏感性、特异性及阴性预测值均低于弹性超声,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灰阶阳性预测值与弹性超声对比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甲状腺结节疾病在判断良恶性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度,且在临床中的价值高于灰阶超声,值得临床医师推广应用.

  • 产前超声检测胎儿动脉导管逆向血流频谱提示右室梗阻性心脏病的分析评价

    作者:陈恩;蔡艳;郭韬;许怡韵

    目的:探析产前超声检测胎儿动脉导管逆向血流频谱与右室梗阻性心脏病的关系,为胎儿产前预后判断及对胎儿产后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 1年10月至2016年10月于我院接受产前超声检查发现胎儿心脏畸形且确诊为右室梗阻性心脏病63例,为此次研究的观察组,根据胎儿动脉导管血流频谱形态将其分为观察1组(正向灌注,n =30)和观察2组(逆向灌注,n=33),另从同期于我院接受产前超声检查的胎儿心脏检查正常63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照组.测定三组胎儿的动脉导管/降主动脉内径比值、肺动脉环径/主动脉瓣环径比值、McGoon比值(左、右肺动脉直径之和与膈平面降主动脉直径的比值),并对三组胎儿的上述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1组、观察2组的动脉导管/降主动脉比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1组和观察2组胎儿的肺动脉/主动脉瓣环径指数明显偏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观察1组相比,观察2组胎儿的McGoon比值明显偏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与对照组的Mc-Goon比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超声检测胎儿动脉导管逆向血流频谱,可对胎儿右室梗阻性心脏病的严重情况判断提供简便而准确的帮助,可提示胎儿肺血管及右心的发育情况较差,预后差.

  • 经阴道超声技术在早期宫外孕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作者:温伊莉

    目的:研究经阴道超声技术在早期宫外孕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8月57例宫外孕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阴道超声检查,将检查结果与腹部超声检查进行对比.结果:阴道超声对宫外孕检出率96.5%,比腹部超声70.2%高(P<0.05).阴道超声对直径<3cm的包块检出率28.1%,比腹部超声5.3%高(P<0.05).阴道超声对妊娠囊、卵黄囊、胚芽、胎心搏动检出率分别为73.7%、29.8%、40.3%、26.3%,均高于腹部超声15.8%、14.1%、14.1%、12.3% (P <0.05).结论:阴道超声技术在早期宫外孕中检出率较高,能够鉴别宫外孕类型及包块内部结构.

  • 高频彩超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应用与临床诊断分析

    作者:黄莉梅

    目的:分析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采用高频彩超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014年6月-2016年6月共160例女性患者因有乳腺肿块症状到本院就诊,所有患者经病理证实乳腺良性病变96例,恶性病变64例.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高频彩超检查,观察高频彩超检查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检出情况、图像特征、血流分布情况.结果:高频彩超检查乳腺良性病变90例,准确检出率为%,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恶性病变61例,准确检出率为%,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恶性病变超声图像显示有病灶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有微粒钙化、血流信号丰富,而乳腺良性病变的图像表现不明显,诊断难度高于恶性病变.结论:在乳腺病变中采用高频彩超检查可以直观察病灶形态、内部回声及彩流供应情况,准确判定良恶性病变,准确率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超声引导水压灌肠与X线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对比研究

    作者:张超群;王彦

    目的:对比超声引导水压灌肠与X线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68例急性肠套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的原则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X线空气灌肠治疗方案,而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水压灌肠,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实施超声引导水压灌肠方案治疗的观察组取得了更好的治疗效果,在复位成功率、治疗时间、患者恢复情况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和对照组相比都存在明显的差异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肠套叠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效果显著,并且治疗操作相对比较简单、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孕11~13+6周超声筛查胎儿结构畸形的临床价值探究

    作者:李绿娟

    目的:评价孕11~13 +6周超声筛查胎儿结构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产前检查的1200例孕妇纳入本次研究,均在孕11~13+6周采取超声筛查方法,进而评价超声筛查胎儿结构畸形的临床价值.结果:(1)本次纳入研究的1200例孕妇中,一共有胎儿1362例,经孕11~13+6周超声筛查结果显示:结构异常一共68例,所占比重为4.99.(2)经孕11~13+6周超声筛查的68例结构异常的胎儿,经中晚孕期超声补充诊断,有14例结构异常.(3)经孕11~13+6周超声筛查的68例结构异常的胎儿,死胎及终止妊娠60例、正常出生8例.结论:孕11~13+6周超声筛查胎儿结构畸形效果显著,能够为致死性胎儿畸形的孕妇提供早期终止妊娠的机会,进而使结构异常胎儿出生率降低;因此,孕11 ~13+6周超声筛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阴道B超与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对比分析

    作者:陈巧敏;伍秀芳

    目的:探讨阴道B超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90例拟诊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宫腔镜以及联合诊断,对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病理检测显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共有73例(81.11%);宫腔镜在子宫内膜息肉检测中的符合率为83.33%(75/90),敏感性为82.19% (60/73),特异性为88.24%(15/17),假阴性率为17.81%(13/73),假阳性率为11.76% (2/17),相比于病理结果二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联合诊断在子宫内膜息肉检测中的符合率为96.67%(87/90),敏感性为97.26%(71/73),特异性为94.12%(16/17),假阴性率为2.74%(2/73),假阳性率为5.88% (1/17).相比于病理结果二者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相比于宫腔镜诊断,联合诊断在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中准确率更高.

  • 颅脑超声诊断早产儿脑内损伤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黄慧婷

    目的:采用颅脑超声方法对早产儿脑内损伤进行诊断,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可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方法:我院在2013年10月到2016年10份间筛选出1735例早产儿进行颅脑超声诊断,同时对数据进行分析,对颅脑超声诊断中新生儿脑内损伤的影响因素作说明.结果:在被调查的早产儿中,脑损伤的发生率达到28.6%,其中脑室内出血作为早产儿发生脑损伤的主要类型之一.脑损伤早产儿组与无脑损伤早产儿组相比,各指标中出生体重和胎龄两项指标具有显著性,其他各指标在研究中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损伤早产儿在早期无明显症状表现,在出生后早期进行颅脑超声诊断,为保证早产儿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63例二尖瓣膜病手术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汤颖;刘彦君;任群

    目的:探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在二尖瓣膜病手术中的运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7月我院63例二尖瓣膜病患者,入院后先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初步制定手术方案,并于术中行TEE检查以明确或更改手术方案.结果:本组63例患者经术中TEE检查有20例更改手术方案为二尖瓣整形术,其余43例确定行二尖瓣置换术,以术中TEE及终术式选择为诊断标准100.00%,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准确率为6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TEE检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94%.结论:TEE可为二尖瓣膜病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客观依据,进而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 高频彩超结合弹性成像技术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昆

    目的:分析高频彩超结合弹性成像技术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9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肿物患者90例,共检出110例甲状腺结节,所有患者均采用高频彩超结合弹性成像技术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分析所有患者病理结果、高频彩超检查结果、弹性成像检查结果及高频彩超结合弹性成像检查结果.结果:110例甲状腺结节中,良性结节共65例,恶性结节共45例;高频彩超检查特异性为84.61%、准确性为87.27%、敏感性为91.11%;良性结节所反映例数高于恶性结节,差异显著(P<0.05);弹性成像检查特异性为83.08%、准确性为84.55%、敏感性为86.67%;高频超声联合弹性成像检测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特异性为93.85%、准确性为97.27%、敏感性为93.33%.结论:高频彩超结合弹性成像技术在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较好的反映结节的性质,为临床诊治提供了病情判断的基础,改善患者的预后,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 超声联合宫腔镜检查对不孕症的临床价值

    作者:范凤娟

    目的:目的:研究分析超声联合宫腔镜检查对不孕症的临床价值.方法: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选择本院接收的不孕症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超声、宫腔镜进行检查,分析检查结果,判断超声联合宫腔镜检查方式的诊断价值.结果:原发不孕组患者子宫内膜息肉检出率与继发不孕组存在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子宫病变检出情况,超声检查检出率与宫腔镜检查检出率存在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联合宫腔镜检查对不孕症的临床价值较高,能有效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值得推广应用.

现代医用影像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