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药学 > 中国药理学通报杂志

中国药理学通报

中国药理学通报杂志

Chinese Pharmacological Bulletin 중국약리학통보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药理学会
  • 影响因子: 1.5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978
  • 国内刊号: 34-108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5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药理学通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魏伟 李俊
  • 类 别: 药学
期刊荣誉:
  • 药物代谢酶的个体发育及表观遗传调控

    作者:何航;阚全程;张莉蓉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药物代谢酶(drug metabolizing en-zyme,DME)的表达发生明显变化,根据个体发育特点分为3类:第一类酶在妊娠前3个月胎儿表达水平高,至妊娠末仍然保持高水平或略微下降,出生后1~2年表达水平则明显降低。第二类酶在妊娠期表达水平稳定,出生后仅发生微小变化。第三类酶在胎儿体内不表达或表达水平较低,出生后1~2年则明显升高。表观遗传调控是不涉及 DNA 序列改变的基因组修饰,主要包括 DNA 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及非编码 RNAs 调控。在肝脏发育过程中,表观遗传机制对 DME发育表达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该综述全面回顾 DME 发育表达模式,揭示药物代谢与处置的潜在表观遗传调控机制,以明显提高儿童患者药物处置的预测能力,促进儿童患者合理、安全、有效用药。

  • 肝窦内皮细胞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

    作者:张晨曦;卞勉励;陈星燃;赵士峰;金欢欢;陈琴;张峰;郑仕中

    肝窦内皮细胞(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 LSECs)作为肝脏中比例高的非实质细胞,其窗孔结构和高内吞清除能力在肝脏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LSECs 主要通过发挥抗炎、内吞、分泌促血管生成信号分子和维持 HSCs 表型等作用,参与调控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酒精性脂肪肝(al-coholic fatty liver,AFL)、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再生、肝纤维化等肝脏病理过程。该文就LSECs 正常生理功能及其在各种病理状态下发挥的不同作用作一综述,旨在通过靶向 LSECs 为治疗肝脏疾病提供新的观点。

  • 薯蓣皂苷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

    作者:王淑荣;凌霜;张庆光;许锦文

    薯蓣皂苷是薯蓣科植物中的主要成分。传统中医学认为,薯蓣具有祛痰、消食利水、舒筋活血、截疟等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薯蓣皂苷有众多药理学作用,特别在抗肿瘤作用方面研究甚多。许多研究也显示薯蓣皂苷具有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症状和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减少心脑肾的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血糖、抑制肝脏纤维化、改善更年期的骨质疏松、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和溃疡性结肠炎病症、拮抗病菌和病毒活性。该文就薯蓣皂苷的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综述近年的研究报道。

  • 调节性坏死:认识和防治损伤相关性疾病的新途径

    作者:王诗婧;彭军

    坏死也受到信号通路严密调控,称为调节性坏死,包括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铁坏死(ferroptosis)、parthanatos和亲环素 D(CypD)依赖的坏死等,它们与损伤相关性疾病如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阐明各种调节性坏死的信号传导途径和调控机制,对于寻找损伤相关性疾病的防治药物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深远意义。

  • 纳米药物免疫调节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汪雪峰;Liang Tang;王钧;舒扬;汪毅

    近年来研究发现,纳米粒子技术平台为复杂的、难治性的自身免疫或炎症性疾病的治疗带来一场新的技术革命,纳米粒子结合特异的自身抗原能重建多种自身免疫病模型的外周免疫耐受,减少免疫病理损伤。该文从纳米粒子的理化特征、给药途径以及诱导或重建免疫耐受的作用与机制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自身免疫或炎症性疾病纳米药物免疫调节治疗的研究进展和趋势,为寻求新的治疗方法治疗炎症相关疾病提供理论基础。

  • 醋制降低京大戟对正常小鼠胃肠道氧化损伤的初步研究

    作者:曹雨诞;张楷承;张丽;丁安伟

    京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 Radix)为大戟科(Euphor-biaceace)植物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 Rupr.)的干燥根[1],性苦、寒,有毒,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近年研究发现京大戟具有双重生理活性,既具有泻下、抗肿瘤、抗病毒、抗白血病等药理活性,同时对皮肤、口腔及胃肠道黏膜有强烈的刺激性,以及细胞毒作用[2-6],所以中医临床多用醋制降低其毒性和刺激性。本课题组前期已证实醋制能降低京大戟的肝毒性[7-8]和肠细胞毒性[9],而对于京大戟胃肠道整体毒性研究却鲜有报道。因此,本研究拟从整体动物初步探讨醋制降低京大戟胃肠道毒性可能的作用机制,为研究京大戟醋制减毒的作用机制提供一定的依据。

  • 参麦注射液主要成分与卒中关联的网络药理作用机制和实验验证

    作者:吕燕妮;付龙生;周健;潘晓林;陈璿瑛;万青

    参麦注射液是传统中药红参与麦冬的复方制剂,具有益气固脱、养阴生津、生脉等功效。除对心脏和免疫功能疾病的防治外,对缺血性卒中也有明显疗效,其可协同降压药、溶栓药等西药,改善脑缺血预后。两味主药中,红参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脂质过氧化和清除自由基,麦冬亦可通过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增强免疫力和耐缺氧能力。然而,由于化学成分的复杂性和功能主治的多样性,其与缺血性卒中关联的作用机制仍不明确,仍停留在整体动物指标,缺乏深入的分子生物学水平,尤其缺乏分子信号通路水平研究,其更能有效地作为生物标记物反映药理效应和作用机制的变化。本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1-2]与实验验证等方法,挖掘参麦注射液中主要成分与缺血性卒中间的关联,阐释其与临床疗效相关的分子机制,有利于加强中药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沟通,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 灯盏花素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OGD 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作者:李钊飞;曹小雨;陈琼芳;王钢;杨秀芬

    灯盏花素(breviscapine,Bre)是从短亭飞蓬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保护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调节血管内皮功能、减轻炎性反应等作用[1]。本实验通过分离培养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建立氧糖剥夺(OGD)BMECs 模型,研究 Bre 对 BMECs 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相关研究尚未见报道。

  • 以 GLP-1受体为靶点的药物筛选模型的建立及功能鉴定

    作者:黎思彤;郑雪萍;杨学敏;聂涛;陈健文;刘培庆;李民

    目的:以 GLP-1受体为靶点,建立 GLP-1类似物活性检测的细胞模型,为 GLP-1类似物以及 GLP-1受体激动剂的药物筛选提供一种简单可靠的评价方法。方法首先将人源 GLP-1受体基因插入 pEGFP-N3,构建真核表达载体 pEG-FP-GLP-1 R,并转染至 HEK293A 细胞中,经 G418压力筛选后获得稳定表达 GLP-1 R-GFP 的293A 细胞株,然后通过GFP 荧光信号和 Western blot 检测 GLP-1 R-GFP 融合蛋白在该细胞中的表达与分布;后利用 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刺激细胞,均相时间分辨荧光法检测细胞内 cAMP 含量变化。结果成功构建了 GLP-1 R-GFP-293A 稳转细胞株,GLP-1 R-GFP 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膜表面,该细胞对 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具有高灵敏度和产生 cAMP 的特异性反应。结论利用所构建的细胞模型,可对小分子和 GLP-1类似物进行体外活性分析,为筛选 GLP-1受体激动剂奠定了模型基础。

  • 人寡肽转运体1转染 MDCK 细胞与转染 HeLa 细胞的比较研究

    作者:罗敏;傅晓钟;肖涛;张文政;李静;陈雅;刘亭

    目的:筛选出更适宜的转染受体细胞,提高构建人寡肽转运体1(human peptide transporter 1,hPepT1)高表达细胞系的效率。方法利用 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试剂将pcDNA3.1(+)-hPepT1质粒分别转染进 MDCK 细胞与 HeLa细胞,并进行单克隆细胞的挑选和扩大培养。通过 qRT-PCR与 Western blot 技术来检测两种受体细胞中 hPepT1 mRNA与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 /MS)对两种单克隆转染细胞的 hPepT1典型底物甘氨酰肌氨酸(Glysar)摄取能力进行考察。结果MDCK 细胞与 HeLa 细胞转染后,hPepT1 mRNA 与蛋白表达水平以及Glysar 的摄取能力均明显高于其野生型细胞(P <0.05);虽然 Glysar 在 HeLa 细胞中的摄取量高于 MDCK 细胞,但 MD-CK-hPepT1细胞中 hPepT1 mRNA 与蛋白表达水平以及Glysar 的摄取能力却高于 HeLa-hPepT1细胞。结论在hPepT1稳定高表达转染细胞模型的构建中,为提高 hPepT1的转染效率,从而获得更高效的转染细胞模型,以 MDCK 细胞作为转染的受体细胞可能是更为适宜的选择。

  • EZH2抑制剂 GSK126对 Neuro-2a 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作者:林伟仁;朱锋;应荣彪;陈亚天;曾玲晖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是常见的儿童恶性肿瘤,在手术、放化疗及介入等多种手段综合治疗下,总体疗效仍然极差。近年来研究发现,果蝇 zeste 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EZH2)能抑制相关抑癌基因,明显增加神经母细胞瘤发生、发展的风险[1]。GSK126是一种新型的选择性 EZH2抑制剂[2-3],其在实体瘤方面的药效探究目前相对较少。本文将对 GSK126在神经母细胞瘤Neuro-2a 细胞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作初步探讨。

  • 黄精多糖通过 TLR4-MyD88-NF-κB通路抑制缺氧/复氧 H9c2心肌细胞炎性因子释放

    作者:雷升萍;王靓;龙子江;施慧;高华武;朱永恒;李丽

    目的:探讨黄精多糖(Polygonatum sibiricum polysac-charides,PSP)对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诱导H9c2心肌细胞 Toll 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κB,NF-κB)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体外培养 H9c2心肌细胞并随机分组:正常对照组(C组)、模型组(H/R 组)、黄精多糖组(PSP 组)、TLR4抑制剂(TAK-242组)和 PSP +TAK-242组。C 组细胞用正常培养液常规培养27 h;H/R 组细胞进行缺氧21 h/复氧6 h 处理;TAK-242组、PSP 组和 PSP +TAK-242组的细胞在缺氧培养21 h 前分别加入含 TAK-242、PSP 和 PSP +TAK-242的培养基培养12 h,在常规条件下复氧6 h。PSP 和 TAK-242的终浓度分别是1.5 g·L -1和1μmol·L -1。处理结束后,采用MTT 法检测细胞活力,ELISA 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和白介素(interleukin, IL)-1β含量,Western blot 检测 NF-κB 和 inhibitor κBα(IκBα)的蛋白表达,荧光定量 PCR 法检测 H9c2心肌细胞中 TLR4、MyD88的 mRNA 表达。结果与 H/R 组比较,PSP组、TAK-242组和 PSP +TAK-242组均能明显提高 H/R 损伤后心肌细胞的存活率,减轻其炎性因子渗出,明显下调 NF-κB 的表达,抑制 H/R 诱导的 IκBα蛋白的降解,降低 TLR4和 MyD88基因的表达。结论PSP 保护 H9c2心肌细胞 H/R 损伤的机制可能与抑制 TLR4-MyD88-NF-κB 信号通路有关。

  • 黄芪甲苷与人参皂苷 Rg1配伍抗 PC12细胞氧糖剥夺/复糖复氧后自噬性损伤相互作用的研究

    作者:丁煌;李静娴;唐标;刘晓丹;李玲;唐映红;邓常清;黄小平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和人参皂苷 Rg1配伍对 PC12细胞氧糖剥夺后再复糖复氧(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诱导的细胞自噬性损伤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方法以 PC12细胞建立 OGD/R 自噬性损伤模型,分别设立黄芪甲苷和人参皂苷 Rg1不同剂量,药物干预细胞后,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自噬体评价药物对细胞自噬性损伤的作用,并计算药物的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以黄芪甲苷和人参皂苷 Rg1的 IC50为1个剂量单位,按 Isobologram 法分别设立黄芪甲苷与人参皂苷 Rg1不同比例(1∶2、1∶1、2∶1)的配伍,研究药物对细胞自噬的影响,计算各比例配伍的 IC50,采用 Isobologram 及95%可信区间和相互作用指数γ分析黄芪甲苷与人参皂苷Rg1配伍抑制自噬的相互作用性质。在此基础上,以黄芪甲苷与人参皂苷 Rg1的 IC50剂量进行1∶1配伍,以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漏出率、自噬体数量及 p62蛋白表达评价药物配伍对细胞损伤和细胞自噬的影响。结果黄芪甲苷与人参皂苷 Rg1抑制自噬的 IC50及其95%可信区间分别为(27.22±0.614)mg·L -1[25.96, ;29.03]、(13.68±1.334)mg·L -1[10.27,16.95]。黄芪甲苷与人参皂苷 Rg1在1∶1配伍时呈现协同增效作用,而黄芪甲苷与人参皂苷 Rg1在1∶2和2∶1配伍时,呈拮抗作用。以黄芪甲苷和人参皂苷 Rg1的 IC50剂量进行1∶1配伍验证,结果显示单用黄芪甲苷和人参皂苷 Rg1以及配伍均能增强细胞存活率,减轻 LDH 漏出,减少自噬体数量和 LC3-Ⅱ蛋白数量,增加 p62蛋白表达,且配伍组效应强于黄芪甲苷与人参皂苷 Rg1单用组。析因设计实验分析表明,以黄芪甲苷和人参皂苷 Rg1的 IC50剂量进行1∶1配伍时,对细胞存活、LDH 漏出及自噬体形成均存在交互作用。结论在缺糖缺氧2h 再复糖复氧24 h,细胞出现过度自噬和细胞损伤,黄芪甲苷和人参皂苷 Rg1以 IC50剂量进行1∶1配伍时,对细胞自噬性损伤具有协同抑制作用。

  • 溴吡斯的明新型纳米乳体外释放和大鼠在体胃肠吸收

    作者:袁誉铭;陈学梁;陈静;李娜;张景

    目的:制备油包水型溴吡斯的明新型纳米乳(novel pyridostigmine bromide nanoemulsion,PPNE),研究其体外释放规律及各胃肠段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选用3种不同浓度 pH 6.8、pH 7.4、pH 7.8的 PBS 以及 pH 1.2的 HCl 作为释药介质,测定并绘制其体外释药曲线;并采用在体单向肠灌流实验模型,比较溴吡斯的明(pyridostigmine bromide, PB)和 PPNE 在胃肠道的吸收行为。结果在4种释放介质中,PB 释放速率较快,而 PPNE 释放速率相对减缓;PPNE 的吸收速率常数(Ka )和表观渗透系数(Papp )较 PB 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段中均增加。经 t 检验,PB 和 PPNE 在4个肠段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PNE 可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明显提高其药物在体肠段的吸收;体外释放中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 鞘氨醇激酶1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作者:杜春阳;肖夏;王鑫贵;符姣;冯益平;胡凤丽;陈恩立;任韫卓

    目的:观察鞘氨醇激酶1(SphK1)在单侧输尿管结扎导致的小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CD-1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假手术加药物干预组(Sham +PF-543)、单侧输尿管结扎组(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和输尿管结扎加药物干预组(UUO +PF-543)。分别于手术后1、3、7、14 d 取材,采用 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 SphK1、纤维化相关指标 mature TGF-β1、FN 和 Col Ⅰ及自噬相关因子 LC3、Beclin1、Atg5和 Atg12的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 SphK1、FN 和 ColⅠ的肾组织定位表达情况;Masson 染色光镜下观察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病变面积,电镜下观察肾小管细胞内自噬体形成情况。结果与 Sham 组相比,UUO 组小鼠肾组织 SphK1及自噬相关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呈现时间依赖性;单侧输尿管结扎导致肾小管细胞内自噬体增多;纤维化相关因子的表达明显升高并伴随肾间质纤维化的病变面积增加;与 UUO 组相比,PF-543干预明显降低肾组织 SphK1及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同时肾小管细胞内自噬体形成减少;但 PF-543干预导致 UUO 肾组织纤维化相关因子的表达进一步升高,间质纤维化的病变进一步加重。结论SphK1在肾间质纤维化过程中发挥肾保护作用,这一作用可能主要是通过诱导自噬实现的。

  • 茶多酚对高尿酸血症小鼠尿酸产生与排泄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作者:陈刚;谭明亮

    目的:观察茶多酚(green tea polyphenols,GTP)对氧嗪酸钾(PO)诱导的高尿酸血症(HUA)小鼠血尿酸水平的影响,并从调节尿酸产生和排泄途径探讨其药理机制。方法每天分别灌胃给予 PO(250 mg·kg -1)和 GTP(150、300、600 mg·kg -1),连续7 d。磷钨酸法检测小鼠血尿酸水平,比色法和 Western blot 法分别检测肝脏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与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肾脏中尿酸盐转运子1(URAT1)、有机阴离子转运子(OAT)1和3的表达。结果GTP 明显降低了氧嗪酸钾诱导的 HUA 小鼠血尿酸水平(P <0.05或 P <0.01);同时,GTP 明显降低了 HUA 小鼠肝脏 XOD 的活性和表达(P <0.05或 P <0.01);此外,GTP 还明显降低了 HUA 小鼠肾脏 URAT1的表达,增强了 OAT1和OAT3的表达(P <0.05或 P <0.01)。结论GTP 对 PO 诱导的 HUA 小鼠血尿酸水平有明显降低作用,其机制与减少尿酸产生和增加尿酸排泄密切相关。

  • 脂肪酸参与糖尿病状态下肝细胞上 CYP1A2功能与表达的上调

    作者:胡楠;蒋艳;韩睿;钱卿;邹素兰

    目的:糖尿病上调肝脏 CYP1 A2的功能与表达,但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拟从脂肪酸角度,通过体外研究初步探索糖尿病上调肝脏 CYP1 A2功能与表达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测定 CYP1 A2底物非那西丁代谢水平考察肝细胞HepG2和 Fa2N-4细胞上 CYP1 A2的酶活性,通过荧光实时定量 PCR 方法检测细胞上 CYP1 A2 mRNA 表达水平。分别用糖尿病大鼠(Ⅰ型和Ⅱ型)和正常大鼠血清培养 HepG2细胞48 h,考察细胞上 CYP1 A2的功能。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饱和脂肪酸(软脂酸和硬脂酸)和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和亚油酸)培养 HepG2和 Fa2N-4细胞48 h,测定细胞上CYP1 A2的功能与表达。结果Ⅰ型和Ⅱ型糖尿病大鼠血清培养的 HepG2细胞上 CYP1 A2酶活性明显增高。高浓度的脂肪酸均可增加2种细胞上 CYP1 A2功能与表达。结论糖尿病状态下脂肪酸浓度的异常变化可能是影响肝脏CYP1 A2功能与表达上调的原因之一,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糖尿病状态下肝脏 CYP1 A2改变机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 腹腔注射5-HT2A 受体拮抗剂MDL11939对小鼠急性及慢性疼痛的影响

    作者:黄思婷;姬宁宁;杜雷;章功良;张咏梅

    目的:探讨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2A受体拮抗剂 MDL11939在急性乙酸内脏痛、急性切口痛和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ve injury,CCI)模型中发挥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用♂昆明小鼠,建立急性乙酸内脏痛、急性切口痛和 CCI 神经病理性痛模型,通过腹腔注射给药,观察乙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变化、切口痛和CCI 痛患侧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 TWL)变化。结果在小鼠急性乙酸内脏痛模型中,与溶剂对照组相比,MDL11939(0.25、0.5、1.0 mg·kg -1,i.p.)呈剂量依赖性地减轻乙酸内脏痛,扭体反应次数明显减少。在急性切口痛和 CCI 模型中,与模型组和自身给药前相比, MDL11939(0.5 mg·kg -1,i.p.)可以明显提高小鼠患侧的热缩足阈值,减轻疼痛。结论MDL11939通过腹腔系统性给药可以有效地减轻急性乙酸内脏痛、急性切口痛和 CCI 慢性神经病理性痛。

  • Lin28B/let-7d 环路调控成纤维细胞功能参与肺纤维化发生

    作者:梁海海;李天宇;解岩;单宏丽

    目的:研究 Lin28B/let-7d 环路诱导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及分子机制,为临床肺纤维化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方法气管注射博来霉素(bleomycin,BLM)造成小鼠肺纤维化模型;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及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诱导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纤维性变;qRT-PCR 检测组织及细胞中 Lin28B、collagen 1α1、collagen 3α1变化;Western blot 检测 Lin28B 蛋白表达;MTT、Edu 染色和免疫荧光实验分别检测细胞活力、增殖及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的转变。结果Lin28B在肺纤维化小鼠和细胞中表达明显升高。Lin28B 可诱导MRC-5细胞胶原合成增加,而过表达 let-7d 则减轻 Lin28B的这一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Lin28B 可诱导成纤维细胞增殖,并促进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变,这一作用是通过抑制 let-7d 来实现的。结论Lin-28B 通过抑制 let-7d进而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分化,终增加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诱发肺纤维化的发生,Lin28B 可能作为肺纤维化的治疗新靶点。

  • 复方总黄酮对 ApoE 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作者:祝晓庆;杨洁;邵娟;刘超;吴基良

    目的:探讨复方总黄酮对 ApoE 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作用。方法15只7周龄的♂C57BL/6小鼠普通饮食为正常对照组;75只7周龄的♂ ApoE 基因敲除小鼠高脂饮食,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低剂量复方总黄酮组、中剂量复方总黄酮组、大剂量复方总黄酮组。灌胃16周造模完成后,采集血清,分离胸主动脉。HE 染色检查胸主动脉斑块,检测血脂4项(TC、TG、LDL-C、HDL-C)和血清 SOD;ELISA 检测 IL-1β、NF-κB 值。结果模型组胸主动脉斑块明显,复方总黄酮组斑块均不同程度变小。复方总黄酮组的 TC、TG、LDL-C、IL-1β、NF-κB 明显降低,HDL-C、SOD 含量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复方总黄酮对小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降脂抗炎作用有关。

  • 阿司匹林诱导EB病毒转化的人B淋巴细胞凋亡

    作者:陶玉芬;刘波;李超;李昕潼;刘建生;杨昭庆;刘红旗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诱导 EB 病毒转化的人 B 淋巴细胞凋亡及其机制。方法EB 病毒转化的人 B 淋巴细胞经一定浓度的阿司匹林处理后,首先通过 MTT 法分析细胞的增殖情况;然后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PI 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分析以及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方法对细胞凋亡进行评价;后,通过免疫印记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mTOR 信号通路和 PU.1-Bim 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阿司匹林能抑制 EB 病毒转化的人 B 淋巴细胞增殖。形态学和超微结构观察发现,阿司匹林处理的细胞固缩变小、数目减少、细胞核畸形、染色质边缘化和细胞质空泡化。阿司匹林处理导致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和细胞 DNA 的弥散现象。免疫印迹分析显示,阿司匹林处理抑制了细胞的mTOR 信号和转录因子 PU.1的表达水平,激活了细胞凋亡相关蛋白 caspase-3、PARP 和 Bim。结论阿司匹林可能通过抑制 EB 病毒转化的人 B 淋巴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表现一定的抗淋巴瘤效应,mTOR 信号途径和 PU.1-Bim 轴可能参与了阿司匹林抗肿瘤作用机制。

  • 异甘草酸镁对小鼠放射性肺纤维化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作者:张攀;刘涛;王芳芹;阳群芳;陈晓红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magnesium isoglycyrrhizinate, MgIG)对小鼠放射性肺纤维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50只♀ 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 组)、辐照组(RT 组)、异甘草酸镁组(MgIG 组)、异甘草酸镁治疗组(RT+MgIG 组)和地塞米松治疗组(RT +DXM组),每组10只。除 Control 组和 MgIG 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给予15Gy 60 Co γ射线全胸单次照射。各组小鼠于辐照前2 h 及辐照后每日给药:MgIG 组和 RT +MgIG 组腹腔注射 MgIG(100 mg· kg -1);Control 组和 RT 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0 mL · kg -1);RT +DXM组腹腔注射 DXM(0.5 mg·kg -1)。辐照后12周取材,行 HE 染色及 Masson 染色观察小鼠肺泡炎和肺纤维程度,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Ⅰ型胶原(Collagen Ⅰ)、Ⅲ型胶原(Collagen Ⅲ)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表达。结果RT 组小鼠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及 CollagenⅠ、Collagen Ⅲ、TGF-β1、p-Smad2、p-Smad3蛋白表达较 Con-trol 组明显增强(P <0.05),而 RT +MgIG 组与 RT +DXM组肺泡炎、肺纤维化程度及蛋白表达相较于 RT 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可有效改善小鼠放射性肺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调控 TGF-β信号通路有关。

  • 薄荷酮对内毒素致炎症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王凤;温桃群;徐锋;桑文涛;陈仁;曾南

    目的:观察薄荷酮对内毒素(LPS)致炎症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与 NLRP3炎症小体激活相关的调控作用机制。方法♂ C57BL/6J 小鼠按体质量分层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地塞米松组(5 mg·kg -1)、薄荷酮0.25 g·kg -1及0.5 g·kg -1剂量组。除地塞米松组实验当日腹腔注射给药1次外,其余各组小鼠连续灌胃给药5 d,每天1次。各组小鼠末次给药30 min 后,除空白组小鼠外,其余各组小鼠腹腔注射 LPS(15 mg·kg -1,10 mL·kg -1)制备炎症反应模型,造模12 h 后,小鼠取血分离血清,采用ELISA 及液相蛋白芯片技术测定炎症因子 IL-18、IL-1β、IL-5、TNF-α、IFN-γ、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β(MIP-1β)的水平;取小鼠全血进行白细胞(WBC)计数;剖取肺组织计算肺脏指数,并测定肺组织中 NO 含量,进行肺组织病理组织学检查;RT-PCR 法检测肺组织中 NLRP3、caspase-1及 IFN-αmRNA 表达;免疫组化法观察肺组织中cathepsin B、P2X7R 蛋白表达。结果0.5 g·kg -1薄荷酮明显降低内毒素致炎症模型小鼠血清 IL-18、IL-1β、IL-5、TNF-α、IFN-γ、G-CSF、GM-CSF、MIP-1β的水平(P <0.05或 P <0.01),下调模型小鼠肺组织 NLRP3、IFN-αmRNA 表达及cathepsin-B、P2X7R 蛋白表达(P <0.05或 P <0.01),明显降低模型小鼠肺组织中 NO 的含量(P <0.05);0.25 g·kg -1薄荷酮明显降低模型小鼠血清中 IL-1β、IL-5、TNF-α、MIP-1β含量(P <0.05),下调肺组织中 P2X7R 蛋白表达及 NO 水平(P <0.05或 P <0.01);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0.5、0.25 g· kg -1薄荷酮能明显减少肺组织切片中嗜中性粒细胞数量(P<0.01),减轻肺泡膈的增厚;薄荷酮对模型小鼠全血白细胞计数与肺指数的升高表现出降低趋势。结论薄荷酮对内毒素致炎症模型小鼠有保护作用,能抑制血清多种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而减轻肺部炎性损伤,该作用可能与干扰 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有关。

  • TGF-β3与熊果酸抑制人结肠癌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

    作者:邵英;王东旭;陈前昭;曾于桦;周林云;周益;任文艳;何百成

    目的:研究 TGF-β3与熊果酸(ursolic acid,UA)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作用的关系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结晶紫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分析不同浓度 UA 对 HCT116细胞增殖的作用。利用 Western blot 和流式细胞术等方法分析 UA 对 HCT116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 RT-PCR 和(或) Western blot 实验分析 UA 在 HCT116细 胞 中 对 TGF-β3、Smad2/3和β-catenin 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的影响。采用 TGF-β3重组腺病毒和特异性抑制剂以及萤光素酶报告质粒分析TGF-β3介导 UA 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可能分子机制。结果UA 能明显抑制 HCT116细胞增殖,诱导 G1期阻滞,并促进其凋亡。UA 能明显降低 TGF-β3的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UA 对 Smad2/3的总蛋白水平无明显影响,但能明显降低 Smad2/3的磷酸化水平;外源性过表达 TGF-β3可部分逆转 UA 对 HCT11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TGF-β3特异性抑制剂则增强 UA 对 HCT11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UA 降低β-catenin 蛋白水平,并明显抑制 Wnt/β-catenin 信号转导;外源性过表达 TGF-β3促进β-catenin 蛋白表达,并部分逆转UA 对β-catenin 蛋白表达的抑制效应;TGF-β3特异性抑制剂增强 UA 对β-catenin 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结论UA 能抑制结肠癌细胞 HCT116增殖并诱导凋亡,其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 TGF-β3表达,进而抑制 Wnt/β-catenin 信号转导。

  • LC-MS/MS 法研究 Cocktail 探针药物咖啡因、右美沙芬、奥美拉唑、咪达唑仑及其代谢产物在大鼠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

    作者:徐利云;候丛颂;杨志宏;孙晓波

    目的:建立灵敏、快速、稳定的测定大鼠血浆中CYP450探针药物/代谢产物,咖啡因/副黄嘌呤、奥美拉唑/5-羟基奥美拉唑、右美沙芬/右啡烷、咪达唑仑/1′-羟基咪达唑仑的 LC-MS /MS 方法,并用于其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100μL 血浆样品加入内标地西泮及乙酸铵溶液,乙酸乙酯进行液液萃取,离心取上清挥干复溶,LC-MS /MS 检测。选用 Agilent Eclipse Plus-C18色谱柱(50 mm ×2.1 mm,3.5μm),乙腈和0.01%甲酸(1 mmol·L -1甲酸铵)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 -1,进样量10μL。采用电喷雾电离源(ESI),扫描方式为多反应正离子监测模式(MRM+),咖啡因 m/z:195.0/138.1;副黄嘌呤 m/z:181.1/124.1;奥美拉唑 m/z:346.1/198.1;5-羟基奥美拉唑m/z:362.1/214.1;右美沙芬 m/z:272.2/147.1;右啡烷 m/z:258.1/157.1;咪达唑仑 m/z:326.1/291.1;1′-羟基咪达唑仑m/z:342.1/324.1;内标地西泮 m/z:285.1/154.0。结果咖啡因、副黄嘌呤、奥美拉唑、5-羟基奥美拉唑、右美沙芬、右啡烷、咪达唑仑和1′-羟基咪达唑仑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95~2000、0.98~250、0.48~2000、0.98~250、0.98~2000、0.48~125、1.95~2000和1.95~250μg·L -1。RSD <15%且无基质效应。结论该方法快速、灵敏、重现性好,可用于血浆中上述探针药物/代谢产物浓度的测定,便于深入进行代谢酶 CYP1 A2、CYP2C19、CYP2D6和 CYP3A4的代谢相关研究。

  • 烟酸通过下调 PCSK9的表达促进 HepG2细胞摄取 LDL-C

    作者:欧露;麻燕妮;张彩平;刘英;张敏;丁新新;段理人;龙石银;田英

    目的:探讨烟酸对 HepG2细胞摄取及代谢 LDL-C 的影响,寻找烟酸改善血脂异常,减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相关分子机制,为其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采用油红 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质蓄积;酶法检测细胞内胆固醇含量;荧光流式检测细胞表面 LDLR 丰度分布;qPCR 及 Western blot检测 LDLR、SREBP2以及 PCSK9的 mRNA 及蛋白含量变化。结果经烟酸处理的 HepG2细胞,油红 O 阳性细胞数及细胞内红染脂滴增多,细胞内 TC、FC 水平明显增高(P <0.05);LDLR mRNA 含量无差异(P >0.05),而细胞膜表面LDLR 分布丰度及细胞内 LDLR 的含量明显增加(P <0.05);烟酸对 SREBP2的表达无影响,却能明显下调 PCSK9的表达。结论烟酸可能通过下调 PCSK9的表达,减少 PC-SK9成熟体蛋白含量,使得 LDLR 降解减少,进而增加 LDLR含量,促进 HepG2细胞摄取 LDL-C。

  • 刺槐素对乳腺癌 T47D 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司玲玲;马俊;任欢欢;任博雪;李德芳;郑秋生

    目的:研究刺槐素对乳腺癌 T47D 细胞增殖的影响,探究刺槐素雌激素样作用的主要介导受体。方法磺酰罗丹明 B(SRB)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qPCR 检测雌激素受体-α(ERα)、雌激素受体-β(ERβ)、细胞增殖抗原标记物(Ki67)mRNA 表达,Western blot 法检测 ERα、ERβ蛋白表达。结果刺槐素浓度为0.001~10μmol·L -1,能促进 T47D 细胞增殖,使 S 和 G2/M期的细胞比例明显增加,增殖指数升高,同时增加 Ki67 mR-NA 的表达,此作用可被雌激素受体拮抗剂 ICI 182.780所拮抗。刺槐素及17β-雌二醇(E2)均可上调 ERα和 ERβ的表达,刺槐素联合 ERα受体拮抗剂(MPP)可逆转刺槐素的促增殖作用,使 S 和 G2/M期的细胞比例明显降低,减少 Ki67 mRNA 的表达;但刺槐素联合 ERβ受体拮抗剂(PHTPP)处理虽可抑制细胞增殖效应,使 S 和 G2/M期的细胞比例降低,减少 Ki67 mRNA 的表达,但作用不明显。结论刺槐素具有雌激素样作用,在0.001~10μmol·L -1浓度范围内,可通过调节 ERα受体表达来促进 T47D 细胞的增殖。

  • 布比卡因对人肺上皮细胞短路电流影响的研究

    作者:崔湧;姜学东;于同;丁炎;聂宏光

    目的:布比卡因是长效酰胺类局麻药,本研究旨在观察布比卡因对人肺上皮细胞短路电流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应用尤斯灌流室装置测定 H441单层细胞的短路电流。由总电流减去阿米洛利抑制后的电流算得阿米洛利敏感性电流,以用药前 H441单层细胞的阿米洛利敏感性电流初始值为100%对照。用100μmol·L -1布比卡因处理 H441细胞,在0、15、30、60 min 4个时间点提取蛋白用于Western blot,研究布比卡因对 ERK1/2蛋白磷酸化的影响。结果布比卡因能够剂量依赖性抑制 H441单层细胞的短路电流,此电流可被阿米洛利抑制;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布比卡因能够促进 ERK1/2蛋白磷酸化。结论布比卡因通过抑制人肺上皮细胞阿米洛利敏感性电流而降低肺泡上皮离子转运,其机制可能与其促进 ERK1/2蛋白磷酸化有关。临床上对伴有肺部疾患的病人应用布比卡因时应考虑其可能对肺泡上皮液体清除的影响。

  •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SHP-2在Ⅰ型代谢型谷氨酸受体诱发痛觉超敏中的作用

    作者:薛曼;杨云惠;索占伟;杨娴;胡晓东

    目的:探讨Ⅰ型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s)的痛觉调制作用与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SHP-2(Src homology-2 do-main-containing phosphatase-2)的关系。方法以免疫共沉淀法,研究小鼠脊髓背角 SHP-2与Ⅰ型 mGluRs 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测定缩足阈值,观察 SHP-2抑制剂 NSC-87877或SHP-2的无活性突变体 SHP-2(C459S)对Ⅰ型 mGluRs 激动剂 DHPG (50 nmol)诱发的痛觉超敏的影响。结果抗mGluR5的特异性抗体,能够从脊髓背角中免疫共沉淀 SHP-2,而抗 mGluR1的特异性抗体则无法沉淀出 SHP-2;以 NSC-87877(6 nmol)或 SHP-2(C459S)抑制 SHP-2的活性,可有效缓解 DHPG 诱发的痛觉超敏。结论SHP-2与 mGluR5存在分子间的相互结合,SHP-2的激活可能参与Ⅰ型 mGluRs 的痛觉调制过程。

  • 硫化氢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神经元放电的影响

    作者:刘红霞;于腊梅;黄瑾;张立霞;岳真;李庆忠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大鼠行为学改变及脑内胱硫醚-β-合成酶(cysta-thionine-β-synthase,CBS)/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 S)水平的变化,并研究外源性补充 H2 S 对大鼠行为学影响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连续单一应激方案制备创伤后应激障碍动物模型,用 Morris 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Western blot 技术和亚甲基蓝法检测海马脑区 CBS /H2 S体系含量,用多管微电极在体细胞外电生理记录海马神经元放电情况。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TSD 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增加(P <0.01),在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和通过原平台位置次数明显减少(P <0.01);海马脑区的CBS /H2 S 体系含量明显降低(P <0.01,P <0.05)。②与PTSD 组比较,PTSD +硫氢化钠(sodium hydrosulfide,NaHS)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减小(P <0.01),在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和通过原平台位置次数明显增加(P <0.01)。③微量压力注射 L-半胱氨酸(L-cysteine)使海马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明显升高(P <0.01)。结论PTSD 大鼠通过抑制海马脑区 CBS /H2 S 体系导致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降低。H2 S改善 PTSD 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机制可能与其增加海马神经元放电频率和兴奋性有关。

  • 《2016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出炉,《中国药理学通报》2项第一、2项第二

    作者:黄河胜

    2016年10月,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在北京发布《2016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国药理学通报》核心影响因子0992(2/44),总被引频次3345(2/44),综合评价总分7189(1/44),基金论文比098(1/44),2项指标列我国药学类期刊第1名。

    关键词:
中国药理学通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