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虎杖提取物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研究

    作者:唐娟娟

    目的:研究虎杖提取物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坐骨神经缩狭模型(chronic construction injury, CCI)组。CCI术后14 d,应用Von Frey法测定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 MWT),观察口服不同剂量的虎杖提取物对CCI大鼠机械性痛觉超敏的影响。并考察不同剂量虎杖提取物对CCI大鼠脊髓p-ERK、p-P38水平及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结果虎杖提取物可明显升高CCI大鼠术侧的MWT值(P<0.05),而对正常大鼠的MWT值没有显著影响(P>0.05)。同时虎杖提取物可显著抑制CCI模型大鼠脊髓ERK和p38的磷酸化,并显著抑制IBA-1表达增加。结论虎杖提取物对CCI诱导的机械性痛觉超敏具有显著性的抑制作用,且镇痛作用维持时间长于吗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脊髓水平ERK和p38的磷酸化,及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而实现。

  • 原花青素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研究

    作者:邓雪婷;邓蕾;张明乾;韩园;刘文涛;张广钦

    目的 利用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CCI)模型,研究原花青素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作用.方法 应用热板法观察原花青素对正常小鼠基础痛阈的影响.应用Hargreaves法观察不同剂量原花青素腹腔注射对CCI大鼠热痛觉过敏的影响.结果 原花青素对正常小鼠基础痛阈无显著性影响(P>0.05);原花青素腹腔注射可显著抑制CCI导致的大鼠热痛觉过敏(P<0.05).结论 原花青素显著抑制CCI所导致的热痛觉过敏,且镇痛作用维持时间长于吗啡.

  • 黄芩苷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机械性痛觉超敏的影响

    作者:冀洁;宋华园;戴文玲;周丹丽;韩园;刘文涛

    目的 研究黄芩苷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Control 组和Model 组,分别于术前 1 d 和术后 3、7、10、14 d 应用von Frey 法测定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CCI术后14 d,椎管内给予不同剂量的黄芩苷,观察不同剂量的黄芪苷对CCI 大鼠机械性痛觉超敏的影响.结果 黄芩苷可明显升高CCI大鼠术侧的MWT 值(P<0.05),而对正常大鼠的MWT 值没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 黄芩苷对CCI 诱导的机械性痛觉超敏具有显著性的抑制作用,且镇痛作用维持时间长于吗啡.

  • 冰冻机采血小板临床应用效果的观察

    作者:黄彦;尹崇清;梁芬

    目的:探讨冰冻机采血小板临床输注的效果.方法:将有血小板输血指征的病人分血液病组(实验组)和非血液病组(对照组),分别观察输注冰冻血小板前后血小板数(PLT)、校正血小板增高指数(CCI)及出血症状的控制.结果:两组患者在输注冰冻血小板后PLT均明显增高,输注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CCI>10的比率非血液病组显著高于血液病组;输注冰冻血小板后有效控制出血症状的比率为93.8%.结论:冰冻血小板具有新鲜血小板同样效果的良好的止血功能.

    关键词: 冰冻血小板 CCI 疗效
  • GLT-1激动剂头孢曲松钠对慢性神经病理性痛的影响

    作者:卢丽莉;杨倩;仇艳玲;易力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钠(Ceftriaxone,Cef)对慢性神经病理性痛过敏及GLT-1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Sham组、CCI 14 d组、Cef预防组、 Cef治疗组,后2组设腹腔注射NS组为对照,在不同时间点测定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另设CCI 1 d、4 d、7 d组。应用免疫组化观察不同时间点脊髓后角GLT-1表达的变化。结果CCI诱导大鼠产生了热痛敏,腹腔注射NS对CCI诱导的热痛敏无影响。 Cef预防组大鼠CCI侧后肢热缩足反射潜伏期于CCI后第5天、第7天明显延长( P <0°.05);Cef 治疗组大鼠CCI侧后肢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在术后第11天、第14天明显延长( P <0.05)。免疫组化检测发现,Cef预防组和Cef治疗组分别抑制和逆转了GLT-1在CCI后期表达的降低。结论 Cef可通过上调GLT-1的表达对慢性神经病理性痛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

  • 头孢曲松钠抗慢性神经病理性痛的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卢丽莉;杨倩;仇艳玲

    目的:观察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头孢曲松钠( Ceftriaxone,Cef)对慢性神经病理性痛过敏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Sham组、CCI(坐骨神经结扎)组、Cef预防组、Cef治疗组,后2组设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组作为对照,每组10只。于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第9天、第11天和第14天测定热缩足潜伏期和机械缩足反射阈值。结果 CCI诱导大鼠产生了热和机械性痛敏,Cef预防组大鼠CCI侧后肢热缩足反射潜伏期于CCI后第5天、第7天,机械缩足反射阈值于术后第7天同NS对照组以及CCI组相比明显延长( P <0.05);Cef 治疗组大鼠CCI侧后肢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在术后第11天、第14天,机械缩足反射阈值于术后第14天同NS 对照组以及CCI组相比明显延长( P <0.05)。结论 Cef对慢性神经病理性痛起到了预防和治疗作用。

  • 单双侧取穴电针对CCI模型大鼠镇痛效果及脊髓背角P2X3受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金金;屠文展;蒋松鹤;余清;楼新法

    目的:观察单侧、双侧取穴电针对坐骨神经慢性挤压伤模型大鼠痛阈和脊髓背角中P2X3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测定造模后第15天及第5天大鼠足底热痛阈,比较各组间电针治疗后与电针治疗前痛阈的差值;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脊髓背角中P2X3受体的表达.结果:①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电针治疗组大鼠痛阈差值均显著升高(P< 0.01);双侧取穴电针组分别与健侧取穴电针组及患侧取穴电针组比较,痛阈差值均有显著升高(P<0.01);健侧取穴电针组与患侧取穴电针组之间痛阈差值没有显著差异(P>0.05).②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电针治疗组大鼠脊髓背角中P2X3受体表达均有不同程度减少(P<0.01);各电针治疗组之间比较,大鼠脊髓背角中P2X3受体表达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电针可能通过抑制大鼠脊髓背角中P2X3受体的表达,产生镇痛作用;电针治疗坐骨神经慢性挤压伤引起的疼痛时,双侧取穴较单侧取穴镇痛效果更明显.

    关键词: 电针 CCI P2X3受体 痛阈
  • 环孢素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痛行为的影响

    作者:全莉;庞文丽;韩振锋

    目的:观察CCI模型大鼠在免疫抑制剂环孢素(CsA)作用下热痛敏与触诱发痛敏值的变化,研究神经损伤后使用免疫抑制剂环孢素能否减轻大鼠的行为学反应.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CsA组和生理盐水组(NS组),每组12只,建立CCI大鼠模型,分别在CCI术前和术后3,7,10,14,21,28d测量CsA组与NS组大鼠热刺激-缩足时间和触诱发痛针刺缩足强度的大小.结果:NS组和CsA组术后3d神经损伤侧热刺激-缩足时间和触诱发痛针刺-缩足强度大小术后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CsA组神经损伤侧热刺激-缩足时间到第10d恢复至术前,触诱发痛针刺-缩足强度大小变化不明显.结论:免疫抑制剂CsA能减轻CCI大鼠的热痛敏,但与触诱发痛敏无关.

  • 血小板抗体筛选及血小板交叉配型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

    作者:王艳春;韦庆文;肖庆

    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筛选及血小板交叉配型在临床的应用及其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血提供参考。方法:选择384例临床输注血小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输注血小板,研究组患者输注前检测血小板抗体,抗体阴性患者给予常规输注血小板,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给予血小板交叉配型后输注血小板,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输注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输注有效率为91.4%,研究组输注有效率为95.5%,两组患者输注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输注后1 h及24 h CCI为9.6±1.8和7.2±1.6,对照组输注后1 h及24 h CCI为8.9±1.9和6.1±1.4,研究组输注后1 h及24 h CCI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小板输注前常规进行血小板抗体筛选,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进行交叉配型能够改善血小板输注效果。

  • 拨法对CCI大鼠脊髓中IL-6及SOCS3的影响

    作者:马驰;姚斌彬;于天源;陶艳红;鲁梦倩;贾文端;张林峰;郭鑫

    目的 从炎症反应的角度探索拨法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影响.方法 采用推拿手法模拟仪定性、定量模拟拨法,对CCI大鼠进行干预,通过光热耐痛阈观察大鼠行为学的改善情况,通过免疫组化观察大鼠脊髓中IL-6及SOCS3表达的变化.结果 造模7d后,模型组大鼠光热耐痛阈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模型组大鼠脊髓中IL-6及SOCS3的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拨法组用拨法治疗20次后,大鼠光热耐痛阈结果与同期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且逐渐趋向于正常水平,大鼠脊髓中IL-6的表达较同期模型组有显著降低(P<0.01),脊髓中SOCS3的表达较同期模型组有显著性升高(P<0.01).结论 拨法可一定程度上改善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痛觉和温度觉,同时可抑制大鼠体内促炎症因子的表达.

  • 芍药甘草汤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大鼠痛阈和脊髓SIRT1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娟;马千;吕晨;赵莉;谢晓燕;郭小文

    [目的]观察芍药甘草汤(shaoyao-gancao decoction,SGD)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大鼠机械痛敏和热痛敏的影响,并研究SGD对CCI大鼠脊髓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 homolog 1, SIRT1)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组)、CCI组、SGD组、SGD+SIRT1-siRNA(small-interfering RNA,siRNA)和SGD+MM-siRNA(阴性对照)组,SGD组大鼠在CCI模型建立前6h开始灌胃给予40g·kg-1 SGD,1次/d,连续4d,而Sham组和CCI组大鼠则灌胃给予同体积的0.9%生理盐水;SGD+SIRT1-siRNA组大鼠除灌胃给予40g·kg-1 SGD,还鞘内给予10μL(2.5μg)的SIRT1-siRNA,SGD+MM-siRNA组则给予同剂量的MM-siRNA。各组分别在术前和术后第1、3、5、7d测定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 TWL),手术结束后提取大鼠脊髓测定SIRT1和Ac-NF-κB/NF-κB的蛋白表达。[结果]和Sham组相比,CCI组术后MWT及TWL均下降(P<0.05), SGD组与CCI组相比,MWT和TWL在术后1、3和7d均明显增加(P<0.05)。和Sham组相比,CCI组SIRT1和Ac-NF-κB/NF-κB表达降低(P<0.01),和CCI组比较,SGD+SIRT1-siRNA组SIRT1和Ac-NF-κB/NF-κB表达增加(P<0.01),而鞘内预先给予SIRT1 siRNA组则可逆转SGM的作用(P<0.05,P<0.01)。[结论] SGD能抑制CCI大鼠的机械痛敏和热痛敏,其作用可能和增加脊髓SIRT1的表达有关。

  • 阿霉素减轻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大鼠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及其机制

    作者:何林峰;王可欣;雷蕾;张永健;苏素文

    目的 观察阿霉素(DOX)对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CCI)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并从形态学及组织凋亡蛋白的角度对其机制进行分析.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CCI模型组(Model)、假手术+阿霉素5 mg·kg-1组(Sham+DOX)、CCI模型+阿霉素5 mg·kg-1组(Model+DOX).造模成功后,各组采用尾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Sham组和Model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检测各组大鼠机械痛阈值和热痛阈值.在行为学检测结束后,即手术后d 15取大鼠右侧L4-5 DRG,观察DRG细胞形态、超微结构及DOX的分布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DRG组织中Bax、Bcl-2、PKCɑ、PKCδ及PKCε的蛋白表达.结果 静脉注射DOX可在DRG组织检测到其自发荧光表达.与Sham组相比,Sham+DOX组痛阈值在整个观察期未见差别,而Model组在术后d 7痛阈值明显降低.与Model组相比,Model+DOX组的痛阈值在给药后明显回升,并表现出DRG细胞明显损伤,Bax/Bcl-2升高以及PKCδ、PKCε的蛋白表达量降低等现象.结论 DOX静脉注射可以到达并蓄积于DRG组织,明显减轻CCI大鼠的疼痛反应,这一作用与其降低PKCδ和PKCε的蛋白表达,诱导DRG的凋亡有关.

  • 腹腔注射5-HT2A 受体拮抗剂MDL11939对小鼠急性及慢性疼痛的影响

    作者:黄思婷;姬宁宁;杜雷;章功良;张咏梅

    目的:探讨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2A受体拮抗剂 MDL11939在急性乙酸内脏痛、急性切口痛和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ve injury,CCI)模型中发挥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用♂昆明小鼠,建立急性乙酸内脏痛、急性切口痛和 CCI 神经病理性痛模型,通过腹腔注射给药,观察乙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变化、切口痛和CCI 痛患侧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 TWL)变化。结果在小鼠急性乙酸内脏痛模型中,与溶剂对照组相比,MDL11939(0.25、0.5、1.0 mg·kg -1,i.p.)呈剂量依赖性地减轻乙酸内脏痛,扭体反应次数明显减少。在急性切口痛和 CCI 模型中,与模型组和自身给药前相比, MDL11939(0.5 mg·kg -1,i.p.)可以明显提高小鼠患侧的热缩足阈值,减轻疼痛。结论MDL11939通过腹腔系统性给药可以有效地减轻急性乙酸内脏痛、急性切口痛和 CCI 慢性神经病理性痛。

  • LPS对CCI大鼠触诱发痛和热痛敏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仰斌;张志花;李启华;陈学洪;严宜明;吕军华

    目的:研究免疫激动剂脂多糖(LPS)对大鼠神经性慢性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方法:1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LPS组和生理盐水(NS)组,每组8只.结扎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建立坐骨神经压榨性损伤(CCI)模型,建模术后第3天,LPS组大鼠腹腔注射LPS(1 mg/kg),NS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均1次/d,连续给药4周.在CCI术前(当天)和术后3、7、10、14、21、28天测量2组大鼠手术侧(右侧)及对侧触诱发痛针剌-缩足强度和热刺激-缩足时间.结果:成功建立CCI大鼠模型.2组在术后3天手术侧针刺-缩足强度和热刺激-缩足时间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或缩短(P均<0.05).LPS组大鼠手术侧热刺激-缩足时间在术后7、10、14、28天持续下降,且明显低于NS组.结论:LPS能增强CCI大鼠的热痛敏,可能是刺激了CCI大鼠持续产生免疫应激状态,导致大鼠热高敏,但其与触诱发痛敏无关.

  • CsA对CCI大鼠触诱发痛和热痛敏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仰斌;周建荣;张志花;李启华;陈学洪;严宜明;吕军华

    目的:研究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CsA)对大鼠神经性慢性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方法:1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CsA组和生理盐水(NS)组,每组8只.结扎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建立坐骨神经压榨性损伤(CCI)模型,建模术后第3天,CsA组大鼠腹腔注射CsA(6 mg/kg),NS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均1次/d,连续给药4周.在CCI术前(当天)和术后3、7、10、14、21、28天测量2组大鼠手术侧(右侧)及对侧触诱发痛针刺-缩足强度和热刺激-缩足时间.结果:成功建立CCI大鼠模型.2组在术后3天手术侧针刺-缩足强度和热刺激-缩足时间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或缩短(P均<0.05).CsA组手术侧热刺激-缩足时间到10天后逐渐增加,28天基本恢复,但针刺-缩足强度变化不明显.结论:CsA能影响CCI大鼠的热痛敏,对大鼠神经性慢性病理性疼痛有一定程度的干预作用,与触诱发痛敏无关.

  • 122例单采血小板输注的临床观察

    作者:龚永启;王奕锐;胡悦;王文兰

    目的:对122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输注1单位单采血小板效果的实验室观察.方法:按血小板输血史将患者分为3组.A组(首次输血者,41例);B组(重复输血者,69例);C组(频繁输血者,12例).血小板输注1 h和24 h后,比较患者校正血小板计数增加值(CCI)和血小板回收率(PPR).结果:A组、B组、C组间CCI、PP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减少症组血小板输注无效率低于血液病组.结论:单采血小板输注是临床控制出血重要方法,尤其对首次输血者及一般重复输血者(2~10次)有效,可起到更好的预防及治疗效果;频繁输血者(≥11次)输注血小板后疗效较低,可能与患者输血前血小板基数较低及频繁输血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有关,未来的研究需要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以更好地把握此类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

  • 拨法对坐骨神经慢性压榨性损伤模型大鼠感觉功能的影响

    作者:罗晔;秦佳欣;姚斌彬;车蕊

    目的:探讨拔法对坐骨神经慢性压榨性损伤(CCI)模型大鼠感觉功能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拨法组,每组12只,采用CCI制作实验性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拨法组大鼠进行推拿拨法治疗,其余组不做处理.造模后7d和28 d对所有大鼠进行光热耐痛阈实验,神经电生理检测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和感觉传导速度(SCV),取材做坐骨神经HE染色.结果:造模后7d,拔法组的光热耐痛阈数值和坐骨神经MCV、SCV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d后,拔法组的光热耐痛阈数值和坐骨神经MCV、SCV均高于模型组(P<0.05),且逐渐接近正常组水平.结论:拨法可明显促进CCI模型大鼠坐骨神经感觉功能的恢复,加快神经传导速度,升高光热耐痛阈值,缓解痛觉功能障碍.

  • 配型血小板的疗效及临床应用

    作者:林静霞;郑淑慧;任俊;高旖鑫;罗宏山;周振海

    目的 通过评价分析患者输注配型血小板的疗效,以进一步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患者输注配型血小板及随机血小板的治疗前后数据,配对比较分析患者输注配型血小板及随机血小板的治疗效果.结果 2016年全院患者输注血小板共5 874 U,申请输注配型血小板202人次,45例患者成功配型并多次输注配型血小板,输注前配型血小板组和随机血小板组两组血小板计数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而输注后两组血小板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配型血小板组和随机血小板组的24 h CC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配型血小板后患者血小板计数升高较明显,出血情况明显改善.结论 输注配型血小板对于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疗效显著,提倡需多次输注血小板患者检测血小板抗体及输注配型血小板,提升输注血小板治疗效果.

  • 红细胞和血小板临床输注有效性分析

    作者:吴新忠;王美兰;李冉

    目的:通过收集临床输血病例进行输血的有效性分析,为临床科学、有效的榆血提供指导.方法:调查626例输注红细胞成分和112例输注浓缩血小板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分别计算输血后血红蛋白升高值、校正血小板计数增加值(CCI)、实际血小板回收率(PPR),评价输血是否有效.结果:红细胞输血的精确和粗略两种评价方法统计的有效率分别为70.0%和73.2%,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各科均存在无效输血现象,以外科组患者多,输血有效率分别为53.3%和52.0%.血液病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无效率明显高于非血液病患者,一次输注血小板的CCI和PPR高,频繁输血者低.结论:红细胞两种评价方法均有效.红细胞和血小板输注无效主要与术后失血、多次输血的同种免疫、破坏加速等因素有关,因此,尽量减少输血次数,控制感染和发热,开展血小板组织配型,可以提高红细胞和血小板输注治疗的有效性.

  • 冰冻单采血小板与新鲜单采血小板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作者:杨丽云;吴承高;刘威;李松;杨鹃;邹娟;乐爱平

    目的 通过冰冻单采血小板与新鲜单采血小板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的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探讨冰冻单采血小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医院临床用血全程闭环智能路径管理与评价信息系统检索2014年8月-2016年12月血小板输注病例资料2 035例,并筛选出456例纳入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根据输注血小板种类分为冰冻单采血小板组(A组,n=199)和新鲜单采血小板组(B组,n=257).通过对比分析两组病例基本资料、有效性指标及安全性指标,评价冰冻单采血小板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1)A、B两组病例分别占43.6% (199/456)、56.4%(257/456);A、B组间性别、年龄和内科、外科病例构成比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2)199例A组病例共输注冰冻单采血小板2 275U,其中121例内科病例输注量占60.9%(1 385/2 275),78例外科病例输注量占39.1%8(890/2275);疾病分布中血液系统疾病输注量占49.2%(1 120/2 275),妇产科疾病输注量占10.6%(240/2 275),肿瘤放化疗疾病输注量占6.2%(140/2 275);ABO血型分布构成比分别为0型25.9%、A型22.9%、B型20.7%、AB型30.5%;3)A、B两组病例输血前、后Plt计数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输血前和输后24 h Plt计数、差值、24 h CCI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4)A、B两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分别为76.9%、76.7%,组间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内科及外科病例疗效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外科病例有效率(84.6%)高于B组外科病例(75.3%);B组内科与外科病例间疗效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内科与外科病例间疗效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外科病例血小板输注无效率(15.4%)明显低于内科病例(28.1%);5)A、B两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5%、4.7%,输血死亡率均为0,组间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冰冻单采血小板在临床治疗中与新鲜单采血小板具有同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广泛用于临床,特别是在外科止血疗效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对反复输注或血小板输注无效病例应优先使用新鲜单采血小板.

2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