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冰冻单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治疗四肢大血管破裂出血临床观察

    作者:杨斌

    目的 探讨冰冻单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治疗四肢大血管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36例休克指数均≥1.5的四肢大血管破裂出血,使用冰冻单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治疗,并与36例休克指数均≥1.5的四肢大血管破裂出血,单纯使用冰冻单采血小板治疗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3小时,凝血时间、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3小时观察组患者PT、TT以及APTT时间均基本恢复正常,而对照组基本处于延长,观察组以上3个指标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小时两组患者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四肢大血管出血患者,使用冷冻单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输注后,具有更好的改善患者凝血时间的效果,值得临床重视.

  • 单采血小板制品临床疗效分析与预约模式建立

    作者:赵冬梅;杨金本;曾凤芹;计静文;杨莹;李梅;付恒;李红丽

    目的 研究不同单采血小板制品的临床用量和疗效,评价向临床提供单采血小板制品预约模式的适宜性.方法 分析临床使用冰冻单采血小板与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用量及疗效,探讨向临床提供冰冻单采血小板改为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的做法.结果 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疗效要明显优于冰冻单采血小板(P<0.05),支持了建立临床使用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与即约即采预约机制.结论 取消冰冻单采血小板,实行并满足临床使用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与即约即采预约机制,是保障临床使用单采血小板制品和疗效的佳模式.

  • 冰冻单采血小板复融后出现絮状物的原因分析

    作者:谭延伟;宋俊荣;王毅;张亚平;贾桂丛

    冰冻单采血小板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和升高血小板功效,不良反应少,可以治疗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障碍的各种疾病和外科手术等,但冰冻单采血小板的制备要求高、操作严格,同时复融时可能会出现絮状物而报废,出现絮状物的原因有纤维蛋白析出和血小板损伤,这两个因素相互影响[1].本文通过对冰冻单采血小板的复融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可能出现絮状物的原因及相应的解决方法,从而减少冰冻单采血小板的报废.

  • 联合应用冰冻单采血小板与冷沉淀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作者:叶有玩;何春辉;廖长征;尹学念;胡劲辉

    目的 研究冰冻单采血小板与冷沉淀联合应用(冰冻联合组)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效果.方法 将41例DIC患者随机分成两组:24例为冰冻联合组,17例为联合应用新鲜单采血小板和冷沉淀(新鲜联合组).测定两组患者输前1 h和输后2 h指标:①凝血酶时间(TT);②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③凝血酶原时间(PT);④纤维蛋白原(Fbg);⑤血小板(PLT);⑥统计比较两组输后24 h内续用悬浮红细胞量.结果 冰冻联合组与新鲜联合组输后2 h比较:TT、PT、APTT及Fb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T显著减少(P<0.05),24 h内人均续用红细胞量显著减少(P<0.05).结论 冰冻单采血小板和冷沉淀联合应用治疗DIC具有更佳的止血疗效.

  • 冰冻单采血小板在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中的疗效

    作者:李善清;叶有玩;杨兵

    目的 研究冰冻单采血小板在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疗效.方法 将48例DIC患者随机分成两组:26例输注冰冻单采血小板,22例输注新鲜单采血小板.测定两组患者输前1h和输后2h指标:①凝血酶时间(TT);②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③凝血酶原时间(PT);④纤维蛋白原(Fbg);⑤血小板(PLT).结果 输注冰冻单采血小板组与输注新鲜单采血小板组输后2h比较:TT、PT、APTT及Fb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T显著减少(P<0.05).结论 冰冻单采血小板在治疗DIC时具有较佳的止血疗效.

  • 东莞市单采血小板报废原因分析

    作者:莫海英;雷扬;苏婉兰;叶柱江

    目的 了解单采血小板的报废原因,探讨减少报废的措施和方法,避免血液资源的浪费.方法 对东莞市中心血站2010至2012年单采血小板报废作统计分析.结果 2010至2012年东莞市中心血站共采集单采血小板9542治疗量,报废50治疗量,平均报废率为0.52%.报废原因由高到低依次为细菌污染、ALT偏高、检测阳性、过期、破损、凝块、脂肪血.结论 单采血小板报废的首要原因是细菌污染;过期、破损和脂肪血是可有效控制的关键.完善血站的管理,加强人员技术培训,建立一支固定的低危的无偿献血者队伍,能有效减少单采血小板的报废.

  • 急性白血病患者输注冰冻单采血小板的临床研究

    作者:邓安彦;斯思;周守容;游春丽;吴春磊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输注冰冻单采血小板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100例,A组输注单采血小板,B组输注冰冻单采血小板,24 h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小板校正增加指数(CCI)和血小板回收率(PPR),并观察止血效果。结果 B组CCI、PPR明显低于A组,止血效果好于A组(P<0.05)。结论冰冻单采血小板的止血效果好,能够有效减轻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出血症状。

  • 冰冻单采血小板与新鲜单采血小板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作者:杨丽云;吴承高;刘威;李松;杨鹃;邹娟;乐爱平

    目的 通过冰冻单采血小板与新鲜单采血小板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的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探讨冰冻单采血小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医院临床用血全程闭环智能路径管理与评价信息系统检索2014年8月-2016年12月血小板输注病例资料2 035例,并筛选出456例纳入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根据输注血小板种类分为冰冻单采血小板组(A组,n=199)和新鲜单采血小板组(B组,n=257).通过对比分析两组病例基本资料、有效性指标及安全性指标,评价冰冻单采血小板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1)A、B两组病例分别占43.6% (199/456)、56.4%(257/456);A、B组间性别、年龄和内科、外科病例构成比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2)199例A组病例共输注冰冻单采血小板2 275U,其中121例内科病例输注量占60.9%(1 385/2 275),78例外科病例输注量占39.1%8(890/2275);疾病分布中血液系统疾病输注量占49.2%(1 120/2 275),妇产科疾病输注量占10.6%(240/2 275),肿瘤放化疗疾病输注量占6.2%(140/2 275);ABO血型分布构成比分别为0型25.9%、A型22.9%、B型20.7%、AB型30.5%;3)A、B两组病例输血前、后Plt计数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输血前和输后24 h Plt计数、差值、24 h CCI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4)A、B两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分别为76.9%、76.7%,组间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内科及外科病例疗效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外科病例有效率(84.6%)高于B组外科病例(75.3%);B组内科与外科病例间疗效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内科与外科病例间疗效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外科病例血小板输注无效率(15.4%)明显低于内科病例(28.1%);5)A、B两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5%、4.7%,输血死亡率均为0,组间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冰冻单采血小板在临床治疗中与新鲜单采血小板具有同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广泛用于临床,特别是在外科止血疗效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对反复输注或血小板输注无效病例应优先使用新鲜单采血小板.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