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浅析纳米乳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陈勇

    目的:对纳米乳的相关研究成果及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总结,对未来进行展望.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法,通过对以往相关数据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总结,浅析纳米乳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结果:纳米乳是一种透明的液体,是由颗粒型的乳滴分散到另一种液体中形成的胶体分散系统,由水相、油相、乳化剂和助乳化剂构成.结论:纳米乳具有大规模生产的潜力,因为其特有的性质在临床上多作为一种良好的药物载体,起到促进疗效的作用,极具发展潜力.

  • 盐酸小檗碱纳米乳的制备及理化性质研究

    作者:孙红武;欧阳五庆

    目的 制备出盐酸小檗碱纳米乳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油相肉豆蔻酸异丙酯、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蓖麻油和助表面活性剂甘油,利用伪三元相图制备出盐酸小檗碱纳米乳.用13 000 rpm.30 min离心稳定性和粒径为纳米乳的评价指标,采用HPLc测定纳米乳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同时对纳米乳的黏度、电导率、折光率、Zeta电位、粒径的基本理化性质和高湿(92.5%)、高温(40℃,60℃)、25℃及强光(4 500±500 lx)的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 制备出的盐酸小檗碱纳米乳为澄清透明的液体,透射电镜下观察为球状液滴,平均粒径为56.8 nm;离心稳定,在上述高湿、高温、强光条件下考察10 d,其含量和粒径均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 盐酸小檗碱纳米乳是一种质量稳定的良好药物传递系统.

  • 龙胆苦苷纳米乳处方优化及其质量评价

    作者:夏鹏飞;马肖;吴国泰;李阳;樊秦;赵磊

    目的 筛选处方并制备龙胆苦苷纳米乳,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根据龙胆苦苷的基本性质,基于单因素试验和伪三元相图法选择纳米乳处方,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考察,采用 HPLC 对其含量进行评价.结果 筛选得到龙胆苦苷纳米乳制剂处方为:龙胆苦苷∶乙酸乙酯∶聚氧乙烯醚(35)蓖麻油∶无水乙醇∶水=1.77∶7.66∶5.94∶11.91∶72.71;测得龙胆苦苷纳米乳平均粒径为23.08 nm;建立了HPLC测定龙胆苦苷纳米乳中龙胆苦苷含量的方法,专属性良好,线性范围为0.004 28~0.214 mg/mL;在不同温度、光照和湿度条件下含量无明显变化,稳定性良好.结论 本研究筛选的龙胆苦苷纳米乳制备工艺简单,为提高龙胆苦苷口服生物利用度提供了依据.

  • 人参皂苷纳米乳的制备及其免疫佐剂效应研究

    作者:曹发昊;欧阳五庆;王艳萍

    目的:筛选佳处方制备O/W人参皂苷纳米乳,考察其免疫佐剂效应.方法:根据纳米乳区和人参皂苷的溶解性,筛选人参皂苷纳米乳的处方;测定制剂的形态、粒径分布、pH、黏度及稳定性;以OVA为模式抗原,测定人参皂苷纳米乳免疫小鼠后血清OVA诱导特异性抗体水平.结果:筛选出Cremophor RH 40/甘油/IPM/水(K_m=1:1)制备20 g·L~(-1)人参皂苷纳米乳,为淡黄色透明液体,透射电镜下呈圆球形,平均粒径为72.2 nm,pH6.02,黏度4.20 s,理化性质较稳定;人参皂苷纳米乳和抗原同时免疫小鼠后,未见任何不良反应,GS-NE组IgG,IgG1和IgG2a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OVA组和GS组;GS-NE组的IgG和IgG1抗体水平与铝佐剂组无显著性差异,但GS-NE组IgG2a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铝佐剂组.结论:人参皂苷纳米乳稳定性很好,能增强机体对抗原的抗体产生能力,同时增强Th1和Th2免疫应答反应,具有开发佐剂的应用价值.

  • 苦参总碱纳米乳的理化性质及其体外透皮实验研究

    作者:冯艾灵;王英姿;张胜海;孙秀玉;段飞鹏;李彩霞

    该实验主要考察苦参总碱纳米乳的理化性质、稳定性及体外透皮特性.制备苦参总碱纳米乳,采用HPLC测定纳米乳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分别采用透射电镜和激光粒度仪观察纳米乳的形态和测定粒径,并对苦参总碱纳米乳在低温(4℃)、常温(25℃)以及高温(60℃)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考察.后采用Franz扩散池对纳米乳的体外透皮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该实验制备的苦参总碱纳米乳外观圆整、均匀,平均粒径为(15.55±2.24)nm,粒径分布值0.161;在4,25,60℃条件下放置15d,其外观、粒径及含量未发生明显变化;苦参总碱纳米乳的稳态渗透速率.J为4.5641 μg·cm-2 ·h-1;24h的累积渗透量为110.7 μg· cm-2,是水溶液24 h累积渗透量(59.41 μg· cm-2)的1.86倍.实验表明苦参总碱纳米乳具有良好的透皮效果,可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一种新剂型.

  • 恶性疟疾疫苗M.RCAg-1与候选佐剂纳米乳配伍的免疫原性研究

    作者:杨丽雪;邓唯唯;高宇辉;王恒

    为了评价纳米乳作为佐剂对恶性疟疾人工重组蛋白疫苗M.RCAg-1免疫原性的影响,将纳米乳佐剂与M.RCAg-1相配伍,于第0、14、28 d肌肉注射免疫小鼠,抗原量为20 μg/只.第3次免疫后10 d,眼球取血并取脾细胞.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水平、抗体亚类及其对抗原单表位的识别,用间接免疫荧光反应(IFA)检测抗体对恶性疟原虫天然蛋白的识别,用ELISPOT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免疫应答水平.结果显示疫苗佐剂组小鼠血清中抗M.RCAg-1的抗体水平可达1:108;疫苗佐剂组产生的特异性IgG抗体以IgG1为主;疫苗佐剂组抗体对抗原单表位和天然虫体的识别效果显著.各表位和蛋白诱发免疫小鼠分泌IFN-γ的特异性淋巴细胞克隆数高于分泌IL-4的特异性淋巴细胞克隆数.结果提示纳米乳作为恶性疟疾疫苗M.RCAg-1的佐剂,能够显著提高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水平.

  • 035 水/油纳米乳质粒DNA的局部转染

    作者:

    关键词: 纳米乳 质粒 局部
  • 川陈皮素纳米乳的理化性质及其在小鼠体内的分布

    作者:姚静;周建平;平其能

    本文制备了川陈皮素纳米乳(NOB-NE),考察了纳米乳载药前后的理化特性、稳定性及其在小鼠体内的分布情况.制得的川陈皮素纳米乳的粒径、表观黏度和pH值分别为(15.5±2.9)nm,(3.10±0.33)mPa·s,6.56±0.05,且稳定性好.小鼠各组织中川陈皮素的浓度采用HPLC法进行测定.纳米乳静脉注射给药后,脑和肾中药物浓度增加为显著(P<0.01),同时靶向效率增大.结果显示,制得的NOB-NE质量稳定,且可改变药物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增强了药物的脑和肾靶向性.

  • 促进雷洛昔芬口服吸收的纳米乳处方设计、吸收机制及生物利用度研究

    作者:黄传利;吴永秋;黄蓓;杨健峰;万君晗;张彩凤;龙晓英

    系统进行口服纳米乳(nanoemulsions,NE)处方设计,并研究其对雷洛昔芬(raloxifene,RAL)口服吸收的影响及吸收机制.考察RAL水溶解度及NE各种辅料成分中的饱和溶解度、油水分配系数[oil-waterpartition coefficient,P(O/W)],并通过乳化能力确定NE的乳化剂与油的佳配伍;由伪三元相图确定NE各成分比例,并由载药量确定终RAL-NE处方;通过测定NE粒径、zeta电位、形态和RAL-NE在模拟胃肠液中的稳定性及包封率等评价其质量.采用MDCK细胞模型对RAL-NE体外跨膜转运及机制进行研究;后测定RAL-NE的大鼠口服生物利用度.根据其溶解度及P(O/W),RAL可归为BCSII,RAL-NE佳处方为亚油酸(LOA)∶棕榈酸异丙酯(IPP)∶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RH40)∶乙醇=1.67∶3.33∶3∶2,预纳米乳的载药量为15 mg·g-1;RAL-NE包封率为(79.4±0.4)%,在模拟胃肠液中的粒径、zeta电位及药物含量基本保持不变;RAL在MDCK细胞水平的转运机制为网格蛋白介导内吞;RAL-NE相对于RAL混悬剂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为171.9%,吸收显著提高(P<0.05).体内外研究证明,经过系统研究的RAL-NE佳处方能显著提高RAL的口服吸收.本文为口服NE研究与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 氟比洛芬酯眼用纳米乳-离子敏感型原位凝胶的研究

    作者:沈锦秋;甘勇;甘莉;朱春柳;朱家壁

    设计新型纳米乳-离子敏感型原位凝胶(nanoemulsion-in situ gel,NE-ISG),以氟比洛芬酯(flurbiprofen axetil,FBA)为模型药物,研究药物在家兔眼部的房水药动学特征,并对其流变学特征、微观形态、角膜损伤效果和角膜滞留特性等进行了评价.采用剪切均质工艺制备氟比洛芬酯纳米乳(flurbiprofen axetil nanoemulsion,FBA/NE),与离子敏感型凝胶材料(结冷胶)混合后制得氟比洛芬酯纳米乳-原位凝胶(flurbiprofen axetil nanoemulsion-in situ gel,FBA/NE-ISG).流变学结果显示,FBA/NE-ISG发生胶凝后,黏度和弹性模量分别增加2Pa·s和5 Pa,胶凝能力强.透射电镜结果表明,FBA/NE-ISG中乳滴粒度分布均匀,胶凝前后无明显变化.角膜损伤评价显示,FBA/NE-ISG无角膜刺激性.角膜滞留特性评价结果显示,NE-ISG角膜滞留时间显著延长,NE-ISG和溶液组的消除速率常数分别为0.008 5 min~(-1)和0.105 2 min~(-1).房水药动学结果显示,FBA/NE-ISG组AUC_(0→12h)(126.8 μg·min·mL~(-1))和MRT(12.3 h)分别是氟比洛芬钠滴眼液组(flurbiprofen sodium eye drop,FB-Na)的2.9倍和2.7倍,眼部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FBA/NE-ISG能够显著延长药物的眼表滞留时间,发挥缓释作用,提高药物的眼部生物利用度,并有效降低原形药物氟比洛芬(flurbiprofen,FB)的眼部刺激性.

  • 维生素E纳米乳在体肠灌流的吸收特性研究

    作者:龚银华;顾宝晨

    目的:首先建立维生素E(vitamin E)测定方法学,再对维生素E纳米乳大鼠的肠吸收特性进行了考察.方法:以市售软胶囊为参比制剂,进行大鼠在体肠单向灌流实验,同时应用重量法校正灌流液体积,分别考察2种制剂在不同肠段的吸收参数,获得维生素E在大鼠肠道内的吸收情况.结果:随着维生素E浓度的增大,吸收参数Ka和Papp略有下降,灌流液中的药物浓度对肠吸收无显著影响.实验发现,十二指肠对该制剂的吸收高于其他肠段,且纳米乳中药物的吸收优于软胶囊中药物吸收.结论:该纳米乳可以提高维生素E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 呋喃二烯纳米乳冻干工艺的研究

    作者:黄娴;谭定渊;蔡春燕;王东凯

    目的:研制呋喃二烯冻干纳米乳剂,提高呋喃二烯纳米乳的稳定性.方法:采用冷冻干燥法将呋喃二烯纳米乳冷冻,以冻干乳的外观、复溶情况和粒径等为考察指标优化呋喃二烯纳米乳冻干保护剂和冻干工艺.结果:采用10%的蔗糖作为冻干保护剂所研制的呋喃二烯冻干纳米乳冻干复溶后粒径为(166.3±7.9)nm,多分散系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为0.163;而呋喃二烯纳米乳冻干前平均粒径为(164.9±3.3) nm,多分散系数(PDI)为0.157.并且冻干乳外观雪白、平滑、饱满,复溶速度快,20℃放置粒径及主药含量稳定.结论:该工艺制备的呋喃二烯冻干纳米乳稳定性明显优于其乳剂.

  • 雷洛昔芬纳米乳的大鼠口服吸收和小鼠组织分布研究

    作者:张颖峰;郑玉蓉;刘昌顺;卢耀文;杨升云;李丽;黄传利;龙晓英

    目的:研究灌胃(ig)给予雷洛昔芬(raloxifene,RAL)混悬剂(suspensions)和纳米乳(nanoemul-sion,NE)后,大、小鼠口服吸收及小鼠组织分布特性.方法:大鼠静脉注射(iv)RAL溶液(10 mg·kg-1),大、小鼠ig给予RAL混悬剂和纳米乳(60 mg·kg-1),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取得大、小鼠血样及小鼠组织样品,HPLC法测定生物样品中RAL浓度,比较混悬剂和纳米乳ig给药后的口服吸收参数和组织分布特点.结果:口服吸收研究中,与混悬剂组相比,雷洛昔芬纳米乳(RAL-NE)在大、小鼠体内的AUC和Cmax均增大;小鼠组织分布研究中,2种制剂中的RAL在肺中的药物分布较高;脾的AUC和Cmax提高为明显,而肝的AUC和Cmax2种制剂相比几乎没有差别.结论:与混悬剂相比,RAL-NE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RAL的生物利用度;RAL制成纳米乳后体内靶向性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对脾具有明显的靶向性.

  • 原花青素纳米乳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

    作者:安红丽;欧阳五庆;申进宝;王俊;董红斌

    目的:研制原花青素纳米乳制剂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伪三元相图法进行处方筛选,并考察纳米乳的理化性质、稳定性及安全性.结果:制备的原花青素纳米乳,在透射电镜下观察为球状液滴,平均粒径为40 nm,影响因素实验表明该纳米乳制剂稳定,并对完整皮肤无毒性和刺激性.结论:原花青素纳米乳制备简单,性质稳定,有望成为原花青素新制剂.

  • 几种纳米载体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许莉莉;张俊伟;王杏林

    纳米载体是近年来药剂学的研究热点领域之一,本文对固体脂质纳米粒、多聚体纳米粒、聚合物胶束、纳米乳及树枝状大分子等几种纳米载体及其在近几年的应用进展进行了详细的概述,重点对纳米载体在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缓控释药物、靶向性给药、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基因治疗等方面的应用及前景等进行了综述.

  • 高压微射流法在纳米药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宋爽;郭静;陈曦;徐恩宇;姜俊峰;靳奇峰;李浩莹

    利用高压微射流法改性药物已成为热点.高压微射流技术具有安全无污染、处理时间短、操作简单并且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的优势,能够制备粒径小且粒度分布均匀的药物,从而提高药物药理药效和使用性能.本文将高压微射流法与其他纳米制备方法进行比较,概述了高压微射流装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及其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在纳米混悬剂和纳米乳制备中的应用.

  • 天然维生素E纳米乳的制备及其性质考察

    作者:樊丽雅;郑春丽;朱家壁

    目的:制备天然维生素E纳米乳并对其性质进行考察.方法: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天然维生素E纳米乳的制备工艺和佳处方,并通过形态、粒径、Zeta电位、pH值的测定研究其性质.结果:天然维生素E纳米乳的佳处方为注射用油5g,蛋黄卵磷脂1.5 g,F68 4 g,油酸0.25 g.所制备的乳剂外观呈乳白略带黄色,有蓝色乳光,平均粒径为87.7 am,PI为0.287,Zeta电位为-23.5 mV,pH值为6.79.结论:本实验制备的天然维生素E纳米乳符合注射用制剂的要求.

  • 雷洛昔芬纳米乳的处方设计

    作者:吴永秋;杨健峰;黄传利;万君晗;黄蓓;张彩凤;龙晓英

    目的 研究雷洛昔芬纳米乳的处方设计.方法 考察雷洛昔芬在纳米乳辅料中的溶解度;在此基础上,通过乳化能力筛选出适合的乳化剂与油;助乳化剂与油、乳化剂三者之间的组合及佳比例由伪三元相图确定;通过载药量考察雷洛昔芬对纳米乳处方的影响;采用壳聚糖、羧化壳聚糖调节纳米乳Zeta电位;通过测定粒径评价载药纳米乳在不同稀释倍数及不同pH缓冲盐中的稳定性.结果 雷洛昔芬纳米乳佳处方为亚油酸(LOA)-棕榈酸异丙酯(IPP)-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RH40)-乙醇(0.167 g:0.333 g:0.3 g:0.2 g),载药量为15 mg;壳聚糖及羧化壳聚糖可分别使纳米乳的Zeta电位从原来的-0.95 mV变为20 mV及-13 mV左右;不同pH及稀释倍数对3种纳米乳的稳定性影响不大.结论 通过系统研究,获得了Zeta电位分别为正值、负值及接近零的3个雷洛昔芬纳米乳处方,为后期雷洛昔芬纳米乳吸收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溴吡斯的明磷脂复合物纳米乳的制备及体内外评价

    作者:陈学梁;袁誉铭;张永红;孙全;张景勍

    目的 制备溴吡斯的明磷脂复合物纳米乳(PPNE),并初步对其进行体内外评价.方法 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溴吡斯的明磷脂复合物,采用伪三元相图法制备磷脂复合物纳米乳,考察其形态、粒径和Zeta电位、体外释放行为以及口服生物利用度.结果 制得的磷脂复合物纳米乳在电镜下为类圆形,粒径为26.16 nm,Zeta电位为-3.88 mV,磷脂复合物纳米乳体外释放行为与溴吡斯的明相近,磷脂复合物纳米乳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为溴吡斯的明的208.1%.结论 本实验成功制备了溴吡斯的明磷脂复合物纳米乳,方法简便,具有可重复性,为溴吡斯的明制剂学研究提供了参考.

  • 不同粒径葛根素纳米乳动物体内吸收和分布研究

    作者:吴鸿飞;周安;鲁传华;闵智伟

    目的 研究葛根素纳米乳( Pue NE)粒径因素对生物利用度、组织分布的影响.方法大鼠灌胃5种不同粒径的PueNE,采用HPLC测定血浆药物浓度,得出大鼠体内的药物血浆浓度-时间曲线,得出药动学参数.小鼠灌胃3种不同粒径的Pue NE,测定各组织不同时间的药物量,以药动学参数和靶向参数为靶向评价指标.结果 由主要药动学参数可知,粒径为(10.3±1.7)、(24.8±2.3)、(38.7±3.0)、(54.6±6.0)、(98.4±9.8)nm的Pue NE,AUC的值分别为(16.79±3.67)、(20.20 ±4.23)、(30.16±5.78)、(36.77±3.98)、(32.69±4.04) μg·h·mL-1.与对照组比较,NE体系具有肺和肾靶向特性及滞留特性,AUC分别约提高5~6倍,MRT分别约延长2~3倍.结论在一定粒径范围内(10~60 nm),Pue NE的生物利用度(BA)与其粒径的大小成正比;其具有良好的肺、肾靶向性.

113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