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中国体外循环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중국체외순환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影响因子: 0.54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1403
  • 国内刊号: 11-4941/R
  • 发行周期: 季刊
  • 邮发: 北京市复兴路28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龙村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离心泵和滚压泵对S100β蛋白释放的影响

    作者:訾捷;郭兰敏;范全心;邹承伟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手术后S100β蛋白血浆浓度的变化,比较离心泵和滚压泵对S100β释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例行双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ECC使用离心泵组(CP组,n=9)和使用滚压泵组(RP组,n=11),分别在ECC开始前、ECC结束时和ECC结束后4 h、12 h抽血检测S100β蛋白血浆浓度.结果 ECC开始前两组血浆中均未检测到S100β,两组均是在ECC结束时S100β血浆浓度高,此后逐渐下降.两组相比较,ECC结束时无显著差异,而在ECC结束后4 h和12 h两组有显著性差别,滚压泵组比离心泵组释放S100β多.结论 ECC使应用离心泵时术后早期释放的S100β比滚压泵的少,提示在时间较长的ECC中应用离心泵可能有利于减轻ECC对脑组织的损伤.

  • 膜式氧合器及动脉滤器祛泡功能的探讨

    作者:罗智超;黄焕雷

    目的 评价Affinity、Edwards和Terumo三种膜式氧合器祛泡能力,并探讨使用膜式氧合器时动脉滤器使用的必要性.方法 使用18例心脏手术后体外循环装置,分别为Affinity、Edwards和Terumo SX18三种成人膜式氧合器各6例,并均使用Terumo动脉滤器,在同等的检测条件下用注射器在膜式氧合器前的管路中注入30 ml空气,使用CMD-20超声波微气栓检测仪检测空气通过膜式氧合器后及动脉滤器后产生的微气栓数量.结果 在膜式氧合器及动脉滤器后血流中测得微气栓平均数量分别为:Affinity(155.9±15.2)个和(69.869.8±6.7)个;Edwards(336.0±14.7)个和(135.3±6.1)个;Terumo(114.6±12.1)个和(52.8±5.5)个.结论 不同的膜式氧合器有不同的祛泡能力;使用动脉滤器可显著降低体外循环产生微气栓的风险.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出入液量的对比分析

    作者:任崇雷;高长青;肖苍松

    目的 分析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术式出入液量的变化,总结术后处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并比较解放军总医院2005年6月至2005年10月连续44例OPCAB及17例CCABG手术临床资料,以同期28例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下成人心脏手术作对照,重点统计手术后出入液量的变化.结果 OPCAB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CCABG组,与ECC组相当;术后引流液量与CCABG无明显差别;OPCAB组术后输血率明显少于CCABG组.OPCAB组术中入液量明显少于CCABG组及ECC组,而术后当天及第一天入液量均多于CCABG组及ECC组.OPCAB组术中、术后当天出液量明显少于CCABG组及ECC组,而术后第1、2、3天出液量与CCABG组相当,而多于ECC组.各组手术均无死亡病例,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OPCABG与CCABG相比,减少了术中出血,降低了术后输血率,从而避免了异体输血的风险;同时术后不需要刻意利尿及补液,在出入液量管理方面有着不同于CCABG的特点.

  • 婴幼儿体外循环围术期胶体渗透压的变化

    作者:张玮玮;薛玉良

    目的 探讨10 kg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围术期胶体渗透压(COP)的变化规律以及与肺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 20例体重小于10 kg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ECC含血浆预充;测定围术期各个时点的COP值,动脉血气分析观察ECC前后肺换气功能的呼吸指数(RI)、氧合指数(OI)的变化,并通过肺容量-压力曲线观察ECC前后达因(Cdyn)、曲线(Raw)、峰值(Peak)的变化.结果 血浆COP在ECC中10 min[(16.25±2.12)mmHg]和30 min[(16.72±1.47)mmHg]时较麻醉诱导后[(23.73±2.94)mmHg]有明显下降(P<0.05),而超滤后COP[(28.41±4.12)mmHg]迅速上升,较诱导后有明显的差异(P<0.05),并持续到ECC后5 h仍未下降;RI值在ECC后1 h(6.78±2.20)较ECC前(3.55±1.82)有明显的上升(P<0.05);OI值(336.91±62.53)较ECC前(436.59±75.32)有明显的下降(P<0.05);但ECC中COP的下降率与RI的上升率(r2=0.0169,P>0.05)和OI的下降率(r2=O.1225,P>0.05)之间无直线相关;ECC前后Cdyn,Raw,Peak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幼儿对ECC手术耐受差,血浆预充可以维持ECC中COP不低于16 mmHg,通过改良超滤可以进一步减轻水肿并在转后一定时间仍维持较高的渗透压,而且本实验证明血浆COP轻度降低(不低于16 mmHg)不是术后肺功能的改变的主要原因.

  • 婴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作者:乔彬;王同建;张锋泉;宁岩松;吴莉莉;朱萌

    目的 总结婴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一期根治手术的效果.方法 2001年1月至2005年6月,手术治疗婴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204例,男136例,女68例.年龄23h~12m(5.3±3.8)m.新生儿58例,1~3m 54例,3~6m 45例;体重1.5~13.5(6.2±2.2)kg,小于3 kg 10例,3.1~4 kg 23例,4.1~5 kg 32例,5.1~10 kg 134例,大于10 kg 5例.其中:法洛四联症(TOF)107例,合并肺动脉闭锁(PA)15例;大动脉转位(TGA)38例;完全性房室隔缺损(TECD)21例;主动脉弓中断(IAA)16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12例;永存动脉干(PTA)10例.全组均一期根治,急诊手术67例,择期手术137例.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完成,中度低温(26℃~28℃)110例,深低温(16℃~18℃)停循环67例,深低温低流量[50ml/(kg·min)]27例.结果 本组早期(术后30 d)死亡15例(7.3%).死亡原因:1例TGA主动脉吻合口出血,另1例右冠状动脉损伤,余均为严重低心排和/或肾功能衰竭.术后主要并发症:低心排和/或肾功能不全、低钙血症、低氧血症、肺不张、感染.189例存活者随访2~72个月:死亡1例,为心内型TAPVC患儿,术后1年因呼吸道感染在其他医院治疗过程中死亡,死因不详;右心功能不全1例,为Ⅰ型PTA患儿,出院后6m出现肝大、腹水,对症治疗一周后症状明显改善;余患儿心功能Ⅰ级168例、Ⅱ级19例.结论 婴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特别是呼吸循环不稳定和/或重度低氧血症者,一经确诊应及时手术.术前不利因素的积极纠治和精心的手术设计,为手术成功提供了有力保障.

  • 安置永久起搏器患者心脏手术中的麻醉管理

    作者:王刚;周琪;陈婷婷;高长青;李佳春

    目的 对安置起搏器的患者在心脏手术中的风险因素和处理进行探讨.方法 近两年有7例安置起搏器的患者接受心脏手术和麻醉.起搏器类型包括6例DDD和1例AAI.所患心脏疾病:6例为冠心病和病窦综合症;1例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麻醉诱导采用芬太尼、咪唑安定和维库溴胺.术中均使用单极电烙.结果 7例患者均未对起搏器使用磁铁.术中虽然将电烙输出能量降低,并应用短脉冲放电,但电烙仍成为对起搏器的大干扰.1例患者术后起搏器失灵,考虑是起搏器导线移位所致.手术过程顺利,所有患者术毕均安置心外膜临时起搏器.结论 详细了解手术中起搏器易损因素和相关并发症的知识,并采取正确的管理措施对保证安置起搏器患者在心脏手术中的安全有重要意义.

  • 原位心脏移植治疗终末期心脏病33例

    作者:易定华;俞世强;王红兵;刘维永;张近宝;刘金成;程亮;崔勤

    目的 分析总结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治疗终末期心脏病改善早期存活率的经验.方法 2000年1月至2006年4月共开展33例原位心脏移植术,男性29例,女性4例,年龄13~58(38.62±8.93)岁,体重3 1~86(58.2±10.4)kg.扩张性心肌病23例(其中合并升主动脉瘤1例),冠心病5例,瓣膜病1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克山病3例.其中1例曾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伴肝肾功能不全6例,左心室射血分数18.2~26.4(21.6±4.2)%.供心热缺血时间为2~7 min,冷缺血时间为85~137(112±16)min.33例患者全部进行标准Stanford原位心脏移植术,2003年以前17例于术后即开始应用免疫抑制剂,2003年后16例采用改良的免疫抑制剂应用方法,即于手术前后应用达利珠单抗,于手术后5~6 d才开始应用FKS06,维持血浓度谷值为15 ng/L.结果 2003年前早期死亡3例,2例分别于术后14 d和38 d死于霉菌感染,1例于术后31 d死于精神抑郁和多脏器衰竭.2003年后16例术后无手术并发症、排斥反应及死亡.1年存活率90.9%.结论 终末期心脏病行原位心脏移植的临床疗效良好,免疫抑制剂应用的改良方法可减少手术后早期免疫抑制剂用量,减少感染机会,提高早期存活率.

  • 右心室双出口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李伯君;高长青;盛炜;朱朗标;李功宋;余翼飞;王冬青

    目的 回顾性分析47例右心室双出口(double outlet right ventricle,DORV)病例的病理解剖特点及其手术方式,探讨DORV的个案化手术设计治疗.方法 自1997年1月至2006年1月对47例DORV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男性31例,女性16例;年龄2~26(13.6±12.1)岁.诊断为单纯DORV者36例,DORV合并镜面右位心、内脏转位5例,1例合并下腔静脉闭锁、左上腔静脉畸形引流及无顶冠状静脉窦畸形,2例Taussing-Bing心脏畸形,2例伴有完全型房室隔缺损(其中1例伴有大血管转位),46例患者均伴有肺动脉狭窄(PS),临床表现为紫绀和杵状指.另外1例17岁男性患者术前仅由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右位心、室间隔缺损(VSD),无紫绀,术中探查为DORV且无PS,肺动脉压不高.手术方式:(1)心内隧道修补VSD、心外补片加宽流出道和肺动脉36例;(2)内管道连接VSD与主动脉,同时作补片加宽右室流出道或切断(开)肺动脉,封闭其近端、远端与右室切口之间用外管道连接(Rastelli手术)8例;(3)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2例;(4)Glenn(格林)手术1例.结果 平均带气管导管时间(30.6±18.40)h,平均住ICU时间(2.8±1.5)d,平均住院日(25.4±18.0)d.术后出现并发症6例,其中二次插管1例,胸水2例,腹水2例,气胸1例,低心排1例.手术后早期死亡3例,死亡率6.4%.远期随访28例,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无残余梗阻和残余分流.结论 明确DORV病理解剖关系,根据不同病变采取不同手术方式予以矫治,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保证.

  • 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2100例临床分析

    作者:肖颖彬;陈林;王学锋;钟前进;陈劲进;陈柏成

    目的 探讨完善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技术,报告2100例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改良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技术,建立同期左心房左心室引流和综合序贯排气技术,改善手术野显露,完善术中排气.应用该技术实施心脏手术2100例,男981例,女1119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病1442例,心脏瓣膜病658例.结果 全组手术死亡率为1.67%(35/2100),其中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死亡率1.87%(27/1442),心脏瓣膜病手术死亡率为1.22%(8/658).全组无体循环气栓和永久性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结论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技术安全可行,可有效减轻低温和缺血再灌注对心肺等脏器的损伤作用,有利于避免术中心脏传导阻滞的发生.

  • 大鼠体外循环模型的建立

    作者:黑飞龙;高国栋;周荣华;龙村;温复兴;关彬;史世勇

    目的 建立大鼠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动物模型,为心血管外科ECC术后重要器官损伤,尤其是脑损伤的研究提供简单可靠、经济的实验平台.方法 选用雄性SD大鼠,经右颈静脉、股静脉插管引流,股动脉插管灌注建立ECC.ECC 1 h,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气、电解质的变化.结果 ECC中动物血流动力学稳定,血气结果满意,完全符合满意ECC标准.停机后心血管和呼吸功能恢复顺利.结论 利用特制动物实验膜肺,建立经右颈静脉、股静脉插管引流,股动脉插管灌注的大鼠体外循环模型,具有安全、稳定、简单、实用的特点,是进行与体外循环有关脏器损伤,尤其是脑损伤研究可靠的实验平台.

  • 离体鼠心低温器官保存液保存后超微结构的分析

    作者:刘凯;龙村;关彬;黑飞龙

    目的 评价阜外改良心肌保存液(fuwai modified solution,FWM),HTK液(histidine-tryptophan-ketoglurate solution)和UW液(university of wisconsin solution)对离体鼠心的保存效果.方法 2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四组(Control组、FWM组、HTK组和UW组),每组5只.Control组切取鼠心后立即移至Langendorff装置灌注1h,其它三组分别用不同的保存液4℃下保存6 h,然后将离体鼠心移至Langendorff装置复灌1 h,测定复灌1h后的心肌含水量变化,并用透射电镜观察复灌1 h后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UW组心肌含水量高于Control、FWM和HTK组,而Control,FWM和HTK三组相比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电镜结果显示,Control组和FWM组心肌超微结构基本正常,HTK组出现心肌超微结构改变,而UW组心肌超微结构改变严重.结论 FWM液的心肌保存效果优于HTK和UW液.

  • 不同浓度硫化氢托马斯液心脏保存效果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亮;张近宝;白崇峰;李彤;顾春虎

    目的 探讨含有各种浓度硫化氢(H2S)的HST(H2S St.Thomas Ⅱ solutions)液对大鼠离体心脏的保存作用.方法 将32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4组,分别用托马斯(St.Thomas Ⅱ solutions,STH)液(Ⅰ组)、含4×10-2mmol/L NaHS的HST液(Ⅱ组)、含4×10-1mmol/L NaHS的HST液(Ⅲ组)和含4mmol/L NaHS的HST液(Ⅳ组)对心脏进行保存.采用Langendorff心脏灌注和工作模型装置进行心脏功能测定,比较6 h后心功能恢复率以及能量变化、心肌含水量,观察心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心脏保存6 h后,Ⅳ组左心室功能损伤严重,Ⅱ、Ⅲ组左心室功能损伤较轻,其中Ⅲ组轻.Ⅲ组冠状动脉流量(CF)恢复率较Ⅰ、Ⅳ组好;Ⅰ组心肌中ATP、乳酸(LD)、糖原含量及心肌含水量与其它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Ⅳ组心脏复跳时间较Ⅰ组为长;心肌超微结构Ⅲ组损伤轻;Ⅲ组心肌保存良好.结论 HST保存液对大鼠心脏的保存在6 h内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效果优于STH液;含4×10-1mmol/L NaHS的HST液保存效果较好,而高浓度H2S对心肌有损害作用.

  •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的新进展

    作者:王辉山

    近10年来,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有了新的进展,主要表现在:手术时期小龄化,大部分矫治手术在新生儿和小婴儿时进行;遗留成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手术方法创新和改进以及晚期手术后并发症的处理等.

  • 热休克蛋白70心肌保护研究进展

    作者:生伟;池一凡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是所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高温或应激情况下由热休克基因编码产生的一组序列高度保守的细胞蛋白,又称应激蛋白.

  • 胸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进展

    作者:景华

    胸主动脉瘤是一类病情相当凶险,死亡率很高的疾病.其发病率为5.9个/(10万人·年)[1].随着人类寿命延长和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中国体外循环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2016 01 02 03 04
2015 01 02 03 04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