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中国体外循环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중국체외순환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影响因子: 0.54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1403
  • 国内刊号: 11-4941/R
  • 发行周期: 季刊
  • 邮发: 北京市复兴路28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龙村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改良pH稳态血气管理+单/双侧选择性脑灌注在全主动脉弓替换术中的应用

    作者:杨九光;龙村;黄宇光;田良鑫;孙桂民;赵举;孙立忠

    目的观察深低温时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 2)与颈静脉球氧分压(PjvO 2)的相关性,评价Debakey I型主动脉夹层行全主动脉弓替换术中采用改良pH+α稳态血气管理体外循环方法的临床预后.方法 16例全主动脉弓替换术病人随机分为单侧或双侧顺行选择性脑灌注组,每组各8例.术中采用改良pH+α稳态血气管理,经氧合器及颈静脉球取血进行血气分析.所有病人均行术前术后认知功能测验等神经精神检查.结果深低温时,PaCO 2与PjvO 2呈正相关;两组各有1例出现短暂性神经功能异常,两组间认知功能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1.深低温时,PaCO 2与PjvO 2呈正相关;2.Debakey I型主动脉夹层全弓替换术中目前采用的改良pH+α稳态体外循环方法切实可行,临床预后满意.

  • 心脏手术不停搏与停搏对心肌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喆;肖颖彬;陈林;王学锋;钟前进;王惠春;刘梅;彭莉;胡卫

    目的探讨心脏不停搏和停搏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肿瘤坏死因子α -mRNA的表达的影响.方法 30例年龄5~10岁的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患儿,随机等分为两组.组1在中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搏下完成手术,组2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完成手术.在打开与关闭右心房时取心肌组织检测TNF- α mRNA表达.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1),CPB转流20min(T2),CPB结束时(T3),停机后6h、12h、24h(T4-6)抽血检测血浆TNF- α浓度.结果两组患者心肌TNF- α mRNA表达水平在关闭右房时均明显升高( P <0.05),且组1明显高于组2( P <0.05).组1血浆TNF- α浓度在T4~6时间点明显高于组2( P <0.05).结论心脏不停搏心内直视手术较传统心脏停搏手术方式能减少的TNF- α表达与释放,有利于小儿体外循环期的心肌保护.

  • 自体血回输技术在微创冠脉搭桥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杨璟;董培青;何美玲

    目的观察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中自体血回输技术对红细胞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随机将48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分为2组(自体血液回输组、对照组),对2组不同时间点的流变学特性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与术前相比,自体血液回输组洗涤前流变学特性明显升高,经过洗涤处理后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术前、术后3h的流变学参数无明显差异.结论输入洗涤后自体血液,对机体全身血液流变学特性无明显负面影响.

  • 体外循环手术血液综合再利用的回顾性研究

    作者:李少民;李二田;韩梅宁;裴斐;万俊哲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手术血液综合再利用是否可以减少库血的使用量以及是否造成肝、肾功能损害.方法回顾研究了150例血液综合再利用患者和150例对照患者的输血量、医疗费用以及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变化. 结果血液综合再利用患者输血量比对照组几乎少50%( P <0.01),特别是术前放血的患者;而两组的肾功能均正常,胆红素均较高,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05),而血液综合再利用组放血患者的血小板数量较高,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对于不同患者,采用不同的血液再利用方法,能够大大减少库血的用量,且不造成肝、肾功能的损害,同时可改善患者手术后的凝血状态,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

  • 体外循环致炎与抗炎反应免疫指标的动态观察

    作者:李建立;赵砚丽;景吉林;苏业璞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导致全身炎症反应时致炎因子与抗炎因子的变化规律以及与机体免疫功能的关系,为临床防治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心内直视手术患者30例,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人类白细胞表面抗原-DR(HLA-DR)的表达,ELISA法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白介素-10(IL-10)浓度.结果 CPB在导致炎症介质 TNF- α升高的同时抗炎介质IL-10也随之升高,二者峰值出现的时间有一定差异,二者峰值呈正相关(r=0.698, P <0.01),CPB导致单核细胞HLA-DR表达下降,其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与IL-10相反.单核细胞HLA-DR低值与CPB时间呈负相关( r =-0.489, P <0.05).结论 CPB导致炎症反应的同时抗炎反应也相继发生,炎症反应越强烈,抗炎反应也越强烈,机体免疫功能受损越为严重.CPB对机体的损伤是炎症反应与抗炎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拮抗致炎因子的同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维持致炎因子与抗炎因子平衡是治疗SIRS的新思路.

  • 自体输血对心脏直视手术早期的影响

    作者:李佳春;王加利;丁振元;骆荩

    目的对心脏直视手术中的自体输血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该方法对手术早期的影响.方法取700例冠状动脉搭桥和瓣膜置换手术患者,术中采用完全自体输血的400例为观察组(Ⅰ组),未使用血液回收而采用输血治疗的300例为对照组(Ⅱ组).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临床资料均衡,均无统计学差异( P >0.05).观察组Hb、Hct、Plt及Alb术后均显著降低( P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极显著减少( P <0.01), 术后用库血量显著性下降( P <0.01),组间术后Hct、Plt、引流量、呼吸机辅助时间等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采用自体输血技术结合其他的省血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术中失血量以及术后的输血量,虽然有轻度贫血及部分血浆成分丢失,但不影响术后的凝血状况和组织供氧.

  • 不同脑保护方法在胸主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利民;叶一舟;肖明第

    目的观察胸主动脉瘤手术中采用中度低温末选择性顺行脑灌注(ASCP)或停循环(CA)加头部冰帽的脑保护效果.方法 33例胸主动脉瘤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行Bentall`s术;血管置换或全弓+象鼻术.中度低温末ASCP的灌注流量为10~15ml/(kg·min),鼻咽温为23.1~25℃;停循环的鼻咽温为22.3~25℃加头部冰帽局部降温的脑保护方法.结果 10例停循环时间18~35min,23例ASCP时间15~48min.术后3~4hr初醒,8~12hr拔气管插管.无神经系统并发症,无肾功能不全及肺部并发症,1例因过敏造成剥脱性皮炎死亡,1例因抗凝出血于术后6个月死亡.结论本组胸主动脉瘤手术采用中度低温末ASCP或CA加头部冰帽的脑保护是安全有效的.

  • 胸主动脉瘤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作者:鲍玫;郭斌;李晓辉;李萍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胸主动脉瘤手术的体外循环方法.方法单纯升主动脉人造血管置换、升主动脉人造血管置换+主动脉瓣膜置换的病人采用股动脉--二极管插管,中低温、中等流量体外循环方法. Bentall手术+全弓置换手术的病人选择股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深低温停循环并上腔静脉逆行灌注的脑保护方法.1例选择股动脉及右房二极管插管,中低温选择性顺行脑灌注的脑保护方法.结果一例升主动脉人造血管置换+主动脉瓣膜置换的病人于术后9天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其余病人均顺利康复,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升主动脉近端胸主动脉瘤手术可采用常规体外循环方法,主动脉弓部手术采用两种方法均可获得良好的脑保护效果.

  • 全身麻醉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技术在主动脉弓替换和支架"象鼻"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古岩;李立环;刘晋萍;吉冰洋;刘志刚;常谦;孙立忠

    目的回顾性总结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行升主动脉及全弓替换+支架"象鼻"手术的麻醉、体外循环及脏器保护方法.方法 2003年4月至2004年1月,本院连续在全麻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下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实施升主动脉及全弓替换+支架"象鼻"手术40例.其中男35例,女5例,年龄28~78(53)岁.急诊手术23例,择期手术17例.结果全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66±38)min,心肌血运阻断时间(107±28)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30±15)min.死亡率:住院死亡2例(5%,2/40),其中1例术后2周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另1例术后2个月死于多发脑梗塞.并发症:术后突发截瘫1例(2.5%,1/40);血管吻合口出血二次开胸止血3例;乳糜胸3例,经治疗后治愈.全组38例出院病人随访4~36周,无晚期死亡或需要再次手术病例.结论升主动脉及全弓替换+支架"象鼻"手术中应用全身麻醉、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及多种脑保护、血液保护措施可成功保障手术安全,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

  • 大血管手术体外循环配合的体会(附137例)

    作者:江国健;阮秀璇;郑振雄;张和英;林榕;陈秋荣

    目的总结大血管手术的体外循环配合的体会.方法大血管手术137例,升主动脉瘤62例,采用浅一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主动脉或股动脉插管,使用高钾氧合血停搏液.胸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主动脉缩窄,胸腹主动脉瘤共69例,采用左心转流或股动一静脉转流.主动脉弓中断2例采用深低温停循环.其余病例采用体外循环辅助.其中1例胸降主动脉瘤和2例升主动脉瘤累及弓部行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结果 125例病人痊愈出院,12例病人因各种原因死亡.结论针对大血管手术的方式选择体外循环方法,以减少病人的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 顺-逆灌心肌保护在高危冠脉搭桥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牛兆倬;池一凡;侯文明;杨铁南;孙忠东

    目的总结我院开展的高危冠脉搭桥手术中采取顺-逆灌心肌保护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年龄大于70岁、冠脉病变3支以上急重症冠心病人26例,均在体外循环(ECC)下行冠脉搭桥手术(CABG)术,总结围手术期心梗、低心排、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心肌酶CK及肌钙蛋白I(cTnI)浓度变化.结果 1例合并室间隔穿孔手术后死于低心排,1例6个月后死于主动脉夹层破裂,手术后房性心律失常发生6例,无围手术期心梗发生,心肌酶指标5天内基本恢复正常.结论顺-逆灌心肌保护有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 心脏跳动下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体外循环管理

    作者:王伟宪;汪钢

    目的回顾性总结52例心脏不停搏下心外管道Fontan手术的体外循环特点.并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方法本组52例中,男性41例,女性11例,年龄3~23岁,其中心室双入口19例,三尖瓣闭锁20例,二尖瓣闭锁3例,其他复杂先天性心脏病10例.均在常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搏下施行心外管道Fontan手术,其中8例加用开窗术,6例先做了双向腔肺动脉分流术,术后2年行心外管道Fontan手术.术前血红蛋白平均195g /L .体外循环时间(121±8)min,肛温维持在32~34℃之间.结果术后早期和晚期各死亡1例,分别死于急性肝功能衰竭和反复肺部感染,50例心功能为Ⅰ级和Ⅱ级,动脉血氧饱合度92%~96%.结论心脏不停搏下心外管道Fontan手术的体外循环中将血红蛋白维持在80~90g /L ,除预充晶体外并加入胶体白蛋白和血浆及血浆代用品以保持一定的胶体渗透压.并且进行超滤减轻机体水负荷及减轻炎性介质对机体反应,改善心肺功能促进各脏器功能恢复的效果.

  •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备体外循环

    作者:王加利;李佳春;高长青;骆荩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术中的备体外循环.方法 2000年1月至2004年9月,603例计划实施OPCAB 手术患者,体外循环采用"干备"和"湿备" 2种方法.结果 603例患者中采用"湿备"23例,"干备" 580例.术前临时改为体外循环下手术者"湿备" 3 例,"干备" 19例,术中改为体外循环下手术"干备" 1例.23例体外循环下手术患者无死亡.结论 "备体外"是OPCAB手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选择合适的"备体外"方法,有助于提高OPCAB手术的安全性.

  • 小于10公斤婴幼儿体外循环管理总结

    作者:高立兵;陶曙光;乔建民

    目的对160例小于10公斤婴幼儿体外循环(CPB)下,先心病直视手术的临床工作进行总结.方法本组采用高灌注流量为主.129例为中度低温,12例复杂先心病应用深低温灌注技术,8例合并重度肺高压的婴幼儿利用氧合血持续肺灌注.32例应用常规超滤、平衡超滤或改良超滤,以减少组织细胞间隙水肿和炎性反应.本组采用全胶体、去白细胞库血及抑肽酶预充,转中红细胞压积(Hct)多在25%左右;术中持续进行各项监测.结果死亡14例,占总数的8.75%.并发症36例,包括心律失常、低氧血症、肾功能衰竭、肺不张、肺部感染等.结论 CPB中要有良好平稳的灌注技巧;保持内环境平衡和有效的循环灌注压力;婴幼儿CPB应以高流量灌注为主,复跳后要有足够的后辅助循环时间,合理、及时、可靠的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CPB预充应为全胶体并充分利尿,结合超滤技术以减少组织间隙水肿及炎性反应.采用有效的肺保护措施,包括去白细胞血液制品、药物保护、肺氧合血灌注保护、膜肺的应用等,可减轻全身炎性反应及灌注肺的发生.

  • 深低温停循环在主动脉手术中应用-30例报告

    作者:胡克俭;程玥;赵赟;庄杏妹;刘祖赟;王春生;赵强

    目的总结应用深低温停循环技术的主动脉手术30例,探讨深低温停循环中脑保护的方式.方法选取应用深低温停循环的主动脉手术患者30例,标准全身麻醉,降至鼻咽温12~13℃,直肠温17~18℃后,停止循环,恢复循环后,循序升温至鼻咽温37℃、直肠温35℃左右脱离体外循环.其中应用腋动脉顺灌10例,上腔静脉逆灌1例.结果停循环时间:8~86(47.6±25.8)min.自动复跳19例,复跳率63%.上腔静脉逆灌1例,时间为26min.腋动脉顺灌10例,时间为35~53(44.2±7.9)min.全部患者无手术死亡,7例患者出现较明显术后并发症,其中神经系统症状:3例,肾功能不全:1例,声音嘶哑:3例,其余患者均于术后24h内清醒.结论深低温停循环是大血管手术的重要辅助手段,其间脑保护方式多种多样各有利弊,其具体的选择和管理等问题尚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 尼可地尔对心肌功能的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何蕾;骆荩;马淑景;李佳春;江朝光

    目的研究尼可地尔对心肌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间生态离体兔心共生支持系统模型.16只心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只,分别采用尼可地尔停搏液或者高钾停搏液进行心肌保护.常温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比较平衡期和再灌注60min的左室收缩压、舒张压和组织含水率.结果缺血再灌注后高钾组收缩功能恢复率为(38.43±16.58)%,尼可地尔组为(40.38±18.10)%.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缺血后两组之间舒张功能的下降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尼可地尔作为停搏液的停搏因子对心脏功能的保护与高钾停搏液没有明显差异.

  • 体外循环早期小肠粘膜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作者:商宏伟;肖颖彬;刘梅;陈林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早期大鼠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规律及其意义.方法建立大鼠CPB模型.分别对CPB组、假手术组(sham operation, SH)和正常组(normal, N)大鼠于术后3h、6h、12h和24h取回肠末端粘膜进行光镜、电镜观察,并用TUNEL方法研究肠上皮细胞凋亡.结果 HE染色CPB组见较多的凋亡细胞分布于小肠黏膜上皮层;CPB后24h有少数的肠粘膜断裂;所有切片未见明显的炎症及坏死现象.电镜显示凋亡小体形成.TUNEL法见大量呈棕褐色的阳性细胞核,分布位置同HE染色.CPB后3h粘膜上皮细胞凋亡数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01),CPB后6h达到峰值.结论 CPB早期大鼠肠粘膜上皮细胞出现大量凋亡,这些变化可能是CPB后肠道细菌及内毒素易位的细胞学基础.

  • 猪供心不同时间热缺血移植后细胞凋亡的变化

    作者:孙忠东;池一凡;杨铁南;侯文明;牛兆倬

    目的研究供心常温不同时间热缺血后细胞凋亡的变化.方法利用猪原位心脏移植实施方法,18只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n=6)灌注低温保护液后切取供心,4℃保存4 h;热缺血1组(E1,n=6)常温阻断主动脉缺血5min后灌注低温保护液后切取供心;热缺血2组(E2,n=6)常温阻断主动脉缺血10min后,灌注低温保护液后切取供心.三组低温保存供心4h后分别行原位心脏移植.供心移植2 h后取左心室心肌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供心移植2h后,E1、E2组心肌细胞凋亡明显高于C组( P <0.01),E2组心肌细胞凋亡明显高于El组( P <0.01).结论供心热缺血时间的延长增加移植后的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

  • 血红素氧合酶的抗损伤机制

    作者:毕建立;江朝光;周乃康

    血红素氧合酶(heme oxygenase , HO)广泛存在于人类及哺乳动物的组织内,是生物体内催化血红素分解成胆绿素、一氧化碳(carbon monxide, CO)和铁离子过程中一种关键的限速酶[1]有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近年来发现它除了原有的降解血红素功能外,还在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尤其是它还具有组织器官的保护作用, 故已逐渐成为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2,3].许多病理情况下,如缺血再灌注时,产生大量的游离血红蛋白和血红素.当血红素与分子氧反应时,可催化产生具有细胞毒性的活性反应氧(ROS) ,从而引起DNA 损伤、脂质过氧化和蛋白质变性.而HO可降解血红素,产生细胞保护效应.本文对其抗损伤的可能机制综述如下:

  • 深低温体外循环技术对脑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薛磊;胡克俭

    随着心脏手术的普遍开展及手术成功率的提高,尤其深低温体外循环下主动脉弓手术及婴幼儿复杂先心手术成功率的不断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 血液代用品与体外循环

    作者:赵明霞;龙村

    自1901年维也纳大学Landsteiner首先发现人红细胞血型以来[1],输血的安全和有效性大大提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输血成为医疗的一部分,输血工作抢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血液的主要功能是将氧气运送至全身并释放到组织器官、而组织中的二氧化碳则扩散到血液,这主要是由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完成的.

  • 体外循环中血红蛋白尿的发生和防治

    作者:胡强;龙村

    随着心血管手术的普遍开展,体外循环技术也越来越多的被各级医院所应用.而血红蛋白尿作为目前体外循环技术的一个较常见的并发症,也为人们所重视.

  • 体外膜肺支持疗法在本世纪中国体外循环的机遇和挑战

    作者:龙村

    体外循环膜肺支持疗法(Extracorp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始于上世纪60年代,成熟于80年代.它主要对严重呼吸循环功能衰竭患者提供较长时间的生命支持,为心肺功能恢复创造条件.至2004年底的统计,全世界共有100多家医院开展此项工作(主要集中在西方发达国家),近2.9万人接受治疗,成功率为76%,治愈率为66%.ECMO是体外循环用于急救医学的重要进步,它使很多濒临死亡的患者得到救治,特别是新生儿的呼吸衰竭治疗,其成功率高达86%.ECMO的成功为体外循环(CPB)在临床广泛有效的应用展示了一个美好的前景.

  • 经上腔静脉逆行灌注脑保护1例

    作者:郭诗海;李艳青;任淑霞

    我院于2004年11月19日,为1例升主动脉瘤患者在全麻、深低温停循环、经上腔静脉逆行灌注下,行升主动脉及半弓置换术.现将体外循环(CPB)方法报告如下:

  • 新型管径控制钳的研究

    作者:贾在申;龚庆成;董培青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单位使用医用管钳控制静脉回流,这种控制钳只能完全打开、夹闭,不便于随意调节静脉引流管的口径,通常的方法是用医用管钳部分夹闭引流管来改变引流管的截面积以控制流量.这样其准确性受到限制,而且需要花费很多精力仔细观察静脉引流管的口径.在氧合器平面很低的情况下一旦动脉进气,这将是严重的医疗事故.国外使用的是静脉管径控制装置,这种装置价格昂贵且要加大预充量,许多外国灌注师基于上述缺点也未真正使用这种装置,而是采用与中国灌注师类似的方法.所以目前需研制一种新型、廉价的可随意精细调节引流管口径的管径控制钳.

  •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2005年会议消息

    作者:

  • 第43届AMSECT国际会议见闻

    作者:董培青

    第43 届美国体外循环国际会议于2005年3月3 日至6日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市(New Orleans,Louisiana)召开.AMSECT国际会议由美国体外循环学会举办,每年一次.会议期间,来自全美各州的灌注师聚集一堂进行了学术交流,与会者还有来自欧洲、南美、亚洲的体外循环界同行.北京安贞医院董培青、武汉亚心医院刘燕、广东省心血管病医院陈萍及现已在美的灌注师李庶等中国医生到会.

中国体外循环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2016 01 02 03 04
2015 01 02 03 04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