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中国体外循环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중국체외순환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影响因子: 0.54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1403
  • 国内刊号: 11-4941/R
  • 发行周期: 季刊
  • 邮发: 北京市复兴路28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龙村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儿童心肺转流中不同预充基础液的应用比较

    作者:王伟;朱德明;张蔚;傅惟定;陈虹;黄惠民

    目的比较不同预充基础液勃脉力-A和乳酸林格氏液在小儿心脏病手术中的使用结果.方法选取①5kg以下行深低温停循环(DHCA)病例,②10 kg以下常规心肺转流(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病例,③20 kg~40 kg常温CPB病例各20例.将这三类病例都随机分为乳酸林格氏液组和勃脉力-A组,每组10例,分别使用不同预充基础液.检测预充液和CPB过程中乳酸、葡萄糖和钾离子浓度.结果预充液中,三类患者两组间乳酸浓度都有非常显著差异,此后逐渐趋向减少.葡萄糖和钾离子浓度在同类患者两组间都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婴幼儿CPB采用勃脉力-A优于乳酸林格氏液,可以显著降低CPB过程中的乳酸浓度.

    关键词: 心肺转流 预充液
  •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低氧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李欣;王华;郭震;朱金洪

    目的进行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发生术后低氧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2004年1月至4月在上海市胸科医院接受ECC心脏直视手术的成人患者中,选取住院号末位数为偶数的患者资料作为统计资料,将术前、术中、术后多种因素与术后1 h、6 h、12 h、24 h患者的氧合指数之间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ECC心脏直视手术后低氧的相关危险因素有高龄、术前心功能差、肾功能不全、肺动脉压力高、ECC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长、术后需要应用米力农和较大量多巴胺维持等;而性别、肥胖度、左室射血分数、ECC灌注流量、血液稀释度、ECC液体出入量与术后低氧并没有确定的相关关系.结论ECC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发生术后低氧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为了避免出现较严重的术后并发症,预防措施应涵盖术前、术中、术后的各个阶段.

  • 腺苷含血停搏液在心内直视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李芝;邵永丰;梁永年;张憬;朱锦富;秦建伟

    目的观察心脏含血停搏液加入外源性腺苷在心内直视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38例心内直视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腺苷组在含血心脏停搏液中加入外源性腺苷(剂量337μmol),对照组单用含血心脏停搏液,分别经主动脉根部或切开主动脉经冠状动脉窦直接灌注,两组分别于心肺转流前、主动脉开放后2 h、6 h、16 h,采集患者桡动脉血,测血清心肌酶(CK-MB)、肌钙蛋白Ⅰ(cTn-Ⅰ);观察心脏停跳及复跳情况、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术后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腺苷组诱导停搏时间较对照组短,术后多巴胺用量少,两组术后CK-MB、cTn-Ⅰ均较术前显著升高,实验组术后2 h的CK-MB、开放后cTn-Ⅰ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外源性腺苷加入心脏停搏液中能显著提高心肌保护效果.

  • 心肌肌钙蛋白Ⅰ对心内直视手术心肌损伤的判定价值

    作者:郭训;刘琴湘;岑欢;邵兵;胡宁东;周海波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对心内直视手术心肌损伤的判定价值.方法40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冷晶体停跳液组(A组),温血停跳液组(B组)每组20例,分别于围术期多时点采取中心静脉血,测定血清cTnI、CK及CK-MB的水平.结果术前两组的cTnl、CK及CK-MB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开放主动脉后l h至术后24 h达峰值,其后缓慢下降.术后24 h、48 h温血停跳液组cTnI水平明显低于冷晶体停跳液组(P<0.05),CK-MB在开放主动脉后1 b温血停跳液组低于冷晶体停跳液组.cTnl峰值浓度与主动脉阻断时间呈直线正相关.结论cTnl判定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心肌损伤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明显优于CK、CK-MB,对围术期心肌缺血损伤的诊断、预后及心肌保护效果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中补钾的临床经验

    作者:骆荩;李佳春;丁振元;王加利

    目的回顾性总结先天性心脏病心肺转流(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中氯化钾(KCl)的补充方法、剂量、时机及相关因素.方法2003年12月至2005年5月期间,186例各类先天性心脏病CPB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术前及CPB停机时的血钾进行比较.结果术前血钾(4.10±0.28)mmol/L和CPB停机时血钾(4.44±0.35)mmol/L均在正常生理值(3.5~5.5)mmol/L内,二者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于先天性心脏病CPB中血钾水平维持可根据尿量及进入循环的停跳液量,按(32±14.4)mg/kg给予补充是安全可靠的.

  • 白细胞过滤对肺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作者:章晓华;张希;肖学钧;吴若彬;郑少忆;熊卫萍;王文贤;陈萍;罗智超

    目的探讨心肺再灌注早期循环血白细胞过滤对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心瓣膜置换术患者的肺保护作用.方法52例心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EG)和对照组(CG).实验组在动脉旁路上并行安装白细胞滤器(Pall LG-6),白细胞滤器开放时间在心肺再灌注前5 min~10 min至ECC结束;对照组仅用ECC常规动脉滤器.观察术中及术后循环血白细胞计数、再灌注肺内白细胞隔离、ECC前后肺动脉压改变、机械辅助通气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①在心肺再灌注前,白细胞过滤可显著降低循环血中的白细胞计数;②再灌注15 min时白细胞过滤对肺内白细胞隔离的影响并不明显;③白细胞过滤可缓和ECC后肺动脉压力的上升;④白细胞过滤可显著降低术后呼吸指数(RI)和提高机械通气氧合指数(OI).结论再灌注前及再灌注早期循环血白细胞过滤可明显改善心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肺功能.

  • 改良超滤对瓣膜置换围术期心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宿华伟;王连才;王军;邵文玉;金芳;陈佳一

    目的通过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在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各时段炎性因子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观察,探讨超滤技术对其的影响.方法选取拟行双瓣膜置换术(DVR)的3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Ⅰ组为超滤组(MUF),Ⅱ组为对照组.分别在ECC前(T1)、主动脉阻断后30 min(T2)、ECC结束时即刻或MUF开始即刻(T3)、ECC结束后15 min或MUF结束即刻(T4)、ECC结束后30 min(T5)、ECC结束后2 h(T6)、ECC结束后8 h(T7)、ECC结束后24h(T8)取血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内皮素(ET)-1的浓度,并在相应时间点监测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血浆中IL-6、IL-8、ET-1的含量在ECC开始后迅速升高,MUF组与对照组之间IL-6、IL-8、ET-1的血浆含量在ECC后各时间点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5);MUF组超滤前后CO、CI、MAP、LVSWI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对照组停ECC时与ECC结束后15 min相比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意义.MUF组超滤后与对照组停ECC 15 min时相比CI、LVSWI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MUF组ECC后各时间点肺功能损伤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MUF可迅速滤出体内多余水分,浓缩血液,并可滤出炎性介质等有害物质,减轻手术及ECC引起的炎性反应,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减少了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发生.

  • 婴幼儿心脏手术围体外循环期间胶体渗透压的变化

    作者:赵举;龙村;李桂芬;冯正义;杨九光;梁凤玲

    目的探讨婴幼儿心脏手术围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期血浆胶体渗透压(COP)的变化特点及ECC期间不同干预措施对COP的影响.方法30例在ECC下行心脏直视手术的婴幼儿,体重小于10 kg,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10)、常规超滤组(CUF组,n=10)、改良超滤组(MUF组,n=10),观察不同时点(预充液、手术前、ECC前、ECC中、ECC后、ICU 2 h、ICU 24 h)的血浆COP,寻找ECC期间COP的变化趋势,评价不同超滤方法对围体外循环期间COP的影响.结果ECC预充液COP显著低于患儿术前水平(P<0.01);由于ECC预充成分的影响ECC开始后COP明显下降(P<0.05);ECC后COP恢复至ECC前水平(P>0.05);ICU 2 h和24 h患儿COP维持正常生理偏高水平.CUF组在ECC期间COP略高于C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MUF组COP在ECC后均显著优于C组和CUF组(P<0.05).结论ECC术中血浆COP明显下降.CUF可以提高ECC期间的COP,但效果不够理想;MUF是提高术后COP的有效手段.

  • 超滤在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易定武;周新民;胡建国;刘峰;刘少琼;赵平

    目的探讨超滤在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4年1月~1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共行心脏瓣膜置换术500例,对其中123例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在ECC中应用超滤脱水技术.超滤是在ECC开始平稳后或机体复温后进行.结果全组病例超滤时间为35~195(46±52)min,滤出液量800~10000(2300±824)ml.所有病例停ECC时红细胞压积得到提高,关胸时术野渗血减少,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减少,恢复平稳.结论ECC中应用超滤方法可迅速排除体内过多的水分和中小分子炎性介质等有害成分,能迅速浓缩血液,减轻患者术后各脏器水肿,减少术后各脏器并发症,有利于心、肺功能恢复,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 体外循环温度对炎性介质的影响

    作者:朱德明;王伟;李怀远;黄惠民;沈立松

    目的本研究探讨小儿心脏畸形矫治手术中常温和浅低温心肺转流(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对部分炎性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室间隔缺损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人,分别为常温CPB(35℃)组和浅低温CPB(32℃)组.在CPB开始前,CPB结束时和术后20 h抽取动脉血液标本测量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1(IL-1).结果TNF-α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无明显变化,组间没有显著差异,IL-1在CPB结束前后无明显变化,术后20 h有显著上升,其中常温组较浅低温组略高,但是组间差异仍不明显(P>0.05).结论常温CPB在简单病例手术时对机体炎性反应的影响并不显著.

  • 零平衡超滤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郑民;张卫;郭震;李欣;叶伟

    目的评估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中采用零平衡超滤对成人心脏瓣膜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2004年5月至2005年2月,二尖瓣置换术或二尖瓣与主动脉瓣联合置换术的患者40例,每组20例;对照组不做任何形式的超滤;试验组ECC中行零平衡超滤,超滤量约60ml/kg,平均3 417 ml/人.分别在诱导后、ECC结束后2 h、24 h和48 h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在术前、诱导后、ECC结束后2 h、12 h、24 h和48 h监测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监测术前、诱导后、ECC结束后2 h、12 h、24 h、48 h的肺动脉压力;记录术后呼吸支持时间.结果两组均无死亡,对照组二次ECC 1例;试验组的术后呼吸支持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TNF-α浓度在诱导后、ECC结束后48 h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在ECC结束后2 h,试验组要低于对照组(P<0.05);ECC结束后24h,试验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在ECC结束后2 h,试验组要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肺动脉压力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ECC中采用零平衡超滤对心脏瓣膜病患者ECC术后的肺功能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 小儿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体会

    作者:王振喜;夏建海;张儒仿;钱龙宝

    目的总结64例小儿常温或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心肺转流(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管理经验.方法对2003年3月~2005年3月的64例小儿常温或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体重、病种)及CPB情况(CPB设备、预充液组成、CPB时间、CPB的管理等)做一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患儿心脏手术操作完毕均可顺利脱机,不需作辅助循环,CPB时间14~56(27.8±10.6)min明显短于同期常规手术组.术后无任何并发症.结论该方法对心脏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但更适合于时间短、畸形简单的先心病矫治.

  •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心脏手术150例出血问题及处理体会

    作者:刘南生;崔玉清;李瑞海;林杰;董威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心脏围手术期出血问题的处理.方法北京武警总队第二医院自2004年2月到10月间,对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150例施行各类心脏手术,面临出血问题采取术前纠正肝功能,适当补入凝血物质,术中给予抑肽酶行血小板保护,并且手术谨慎操作,术后如出血量大充分给予止血药物,血液制品,尽量避免二次开胸止血.结果98例出血量不多,43例术后出血量较大,但处理得当,避免二次开胸止血,仅9例患者因出血量过多二次开胸止血,其中一例并发脑干死亡而死亡.结论只要围手术期做好对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治疗,就能有效的减少心脏手术的出血并发症,有效降低二次开胸率.

  • 不同血浆代用品对红细胞聚集性的影响

    作者:于坤;胡强;王红月;龙村

    目的比较不同血浆代用品对红细胞聚集性的影响.方法分别从20个单位的红细胞悬液中各取血40ml,平均分为四份,每份10ml,分别加入等容积的乳酸钠林格注射液(L组)、4%人血白蛋白(A组)、4%琥珀酰明胶注射液(G组)和6%羟乙基淀粉200/0.5注射液(H组)中.混匀后测各组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浓度和血气,于室温下用魏氏法测10 min、20 min、30 min、60min血沉值,余血离心后取上清测血浆粘度和血浆胶体渗透压.结果G组和H组各时点血沉值均高于L组和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G组和H组比较,G组各时点血沉比H组快,差异有显著性(P<0.01).形态学变化可见G组和H组红细胞聚集明显.结论4%琥珀酰明胶注射液和6%羟乙基淀粉200/0.5注射液均促进红细胞聚集,又以4%琥珀酰明胶更为显著.

  • 蛋白激酶C在心肌缺血预处理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何斌;王志农;王军;徐志云;黄盛东;曾志勇;张波;张宝仁

    目的观察猫心肺转流(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中应用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多粘菌素B(PolyB)及PKC激动剂-佛波酯(PMA)对缺血再灌注(IR)心肌组织中PKC激活程度的影响及其与心肌组织内Ca2+含量变化的关系,评价PKC在缺血预处理(IPC)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120只健康家猫随机分为对照组、IR组、IPC组、Poly B组和PMA组;建立CPB模型.应用底物蛋白磷酸化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别测定CPB中主动脉阻断(ACC)及再灌注期间心肌组织中胞膜和胞浆中PKC活性以及心肌组织中Ca2+含量的变化.结果IR组ACC60min后心肌组织胞膜和胞浆中PKC活性均明显降低(P<0.01),并于再灌注期间进一步下降,同时伴有心肌组织中Ca2+含量迅速升高;ACC后各时间点PKC活性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IPC组于ACC及再灌注后胞浆PKC活性较CPB前显著下降(P<0.01),但胞膜PKC活性却显著升高(P<0.01),而且均明显高于IR组(P<0.01);其心肌组织Ca2+含量在ACC 60 min以及再灌注期间虽较对照组有所升高(P<0.05),但明显低于IR组(P<0.01);Poly B组心肌组织胞膜和胞浆中PKC活性的变化趋势与IR组相似,再灌注期间其Ca2+含量虽较IPC组有升高趋势,但仍明显低于IR组(P<0.05);PMA组PKC活性以及Ca2+含量变化趋势与IPC组 相近.结论PKC的激活参与介导了猫IPC的心肌保护作用;PKC抑制剂Poly B不能完全阻断IPC的效应,而PKC激动剂PMA可部分模拟IPC的作用.

  • 用大鼠原代心肌细胞构建工程化心肌组织的研究

    作者:常海霞;郑强荪;刘兴光

    目的探索用大鼠原代心肌细胞构建工程化心肌组织的方法.方法用胶原、Matrigel、2倍DMEM分别与含0.04%EDTA的0.25%胰酶制备的乳鼠原代心肌细胞(实验组)和0.1%胰酶制备的原代心肌细胞(对照组)混合,注入环形槽内形成心肌条带,一周后行力学拉伸继续培养一周.常规HE染色等对组织工程化心肌组织,即心肌条带进行评价.结果心肌条带出现自发性跳动,HE染色显示与正常成年大鼠心肌组织类似,电镜结果显示条带中的心肌细胞含有丰富的肌原纤维,肌小节结构和Z带清晰可见.用含0.04%EDTA的0.25%胰酶制备的原代乳鼠心肌细胞构建的心肌条带,拉伸后第4天形成一致性跳动.免疫组化检测提示肌钙蛋白阳性细胞数多于对照组.电镜观察显示,条带的心肌细胞中肌原纤维较对照组明显增多.结论这一方法可构建工程化心肌组织,心肌细胞制备方法的改进以及液态Ⅰ型胶原浓度的精确测定,可显著提高构建心肌条带的成功率及条带的生理功能,使其更接近正常心肌组织.

  • 不同预充液对处于机械应力下的红细胞的保护作用

    作者:胡强;于坤;张燕婉;王红月;龙村

    目的比较红细胞处于不同预充液中,受到相同程度机械应力作用时的溶血情况.方法10个单位浓缩红细胞(200ml),每袋均分为4份,各50ml,分别加入50ml乳酸钠林格氏液(L组)、5%人血白蛋白(A组)、4%琥珀酰明胶注射液(G组)和6%羟乙基淀粉注射液(H组).混匀后,将其预充于以滚压泵驱动的循环装置上,以1 L/min的流量室温下循环4 h.分别于循环开始时、1 h、2 h、3 h、4 h取血标本2ml,离心后取上清液,测定游离血红蛋白(Free Hb)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于循环开始和结束时取血标本测定血气、血红蛋白浓度和乳酸脱氢酶(LDH).红细胞形态学变化采用伊红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结果4组游离血红蛋白和乳酸脱氢酶水平循环后各时点均较基础值有不同程度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循环后各时点A组和G组游离血红蛋白和乳酸脱氢酶水平均较其他两组低,4 h差异有显著性(p<0.05).红细胞形态在A组和G组维持较好.结论受到机械应力时,人血白蛋白和琥珀酰明胶对红细胞的保护作用较好.

  • 白细胞滤器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郭珊;王中

    心脏手术已成为普遍开展的医疗技术,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使心脏手术得以安全实施,但ECC所引起的炎性反应一直困扰着临床医师,这种反应可导致主要器官损伤,严重者可影响心脏手术效果,造成心脏术后并发症和死亡.在ECC诱发的炎性反应中,激活的白细胞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白细胞激活是造成ECC损伤的原因之一,因而在ECC中使用白细胞滤器可能会减轻炎性反应所造成的机体损伤,改善术后临床转归[1-2].近年来,ECC期间白细胞滤除得到普遍重视,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

  • 炎性反应与急性肺损伤的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蔡华荣;向小勇

    严重创伤、感染、中毒、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等常可以引起急性肺损伤(acutelung injury,ALI).研究认为,ALI的实质是一个炎性反应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的综合征.各种原因导致的多种炎性细胞激活,引发体内过度或失控性炎性反应,称为全身性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多种炎性细胞的激活和一系列炎性介质的释放,造成机体的损伤,同时激活更多的炎性细胞,释放更多的炎性介质或细胞因子,使机体损害信号进一步放大和加强,形成炎症瀑布效应,其中容易受到损伤的就是肺脏.SIRS现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了解SIRS和ALI的关系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回顾文献,对几种重要的炎性细胞和炎性因子与ALI的关系作一综述.

  • 体外循环上下半身分别灌注主动脉弓缩窄矫治术

    作者:乔建民;高立兵;王委三

    主动脉缩窄是一种较少见的先天性血管畸形,占先天性心脏病的5%~7%,临床发病率约为先天性心脏病的7%~14%,缩窄多位于主动脉峡部,其范围可位于主动脉弓至降主动脉,也可以累及左锁骨下动脉,缩窄程度不一,窄处直径1 mm~2mm,可合并多种心脏血管畸形,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广泛的侧支循环.现介绍如下:

  • 血停搏液-体外循环超滤装置的一体化改良设计

    作者:范全心;李德才;王安彪;刘维;茅金宝

    一般体外循环管路连接中,血停搏液变温系统(BCD)和血液超滤系统是两个互相独立的系统.这不但使得管路复杂重复,而且不能发挥装置的全部潜在功能.传统的体外循环超滤器的连接方法如图1所示.超滤器的入端与动脉微栓过滤器的顶端连接,其出端则与氧合器回收口或上腔静脉引流管连接.此法的优点是连接简便,缺点是无法准确控制通过血液超滤器的血流量.有时为了增加滤出率,在微栓过滤器的出口端加一个可调节的阻闭器,以增加微栓过滤器内的压力.

中国体外循环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2016 01 02 03 04
2015 01 02 03 04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