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中国体外循环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중국체외순환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影响因子: 0.54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1403
  • 国内刊号: 11-4941/R
  • 发行周期: 季刊
  • 邮发: 北京市复兴路28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龙村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盐酸戊乙奎醚对围体外循环期患者血浆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D-乳酸浓度的影响

    作者:孙莹杰;张丽丽;宋丹丹;刁玉刚;张铁铮

    目的 探讨盐酸戊乙奎醚对围体外循环期患者血浆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和D-乳酸浓度的影响.方法 40例拟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盐酸戊乙奎醚(P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20例.P组体外循环前10 min颈内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 0.05 mg/kg,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体外循环前(T1 )、主动脉开放10 min(T2)、停体外循环即刻(T3)、术后2 h(T4)、术后6 h(T5)、术后18 h(T6) 采取中心静脉血标本,测定血浆I-FABP和血浆D-乳酸浓度.结果 T1时点两组患者血浆I-FABP 和D-乳酸浓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P组转流开始后及术后各时点血浆I-FABP浓度均降低,其中T2~T5时点与C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患者血浆D-乳酸浓度在转流后及术后各时点均较降低,其中T3、T4时点与C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先给予盐酸戊乙奎醚0.05 mg/kg可降低围体外循环期患者血浆I-FABP和D-乳酸浓度,对肠黏膜屏障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 不同胶体液预充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楠;王中;薛玉良

    目的 观察4%琥珀明胶(GEL)和6%羟乙基淀粉(130/0.4,HES)用于术中胶体补充和体外循环预充对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CABG手术患者44例,年龄42~85岁.随机分为明胶(G组)和羟乙基淀粉(V组)组,每组22例.4%琥珀明胶和6%羟乙基淀粉分别作为两组体外循环预充和麻醉诱导后单一类型胶体液补充.分别于患者麻醉诱导后(T0)、开胸后(T1)及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10 min(T2)取静脉血用Sonoclot凝血分析仪检测激活凝血时间(gbACT)、凝血速率(CR)、大凝血标记值(MCS) 和血小板功能(PF),同时检测3个时点的常规凝血指标,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和血小板计数(Plt),记录术后24 h胸引量.分析各项检验结果的意义及其与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的联系.对比分析使用不同胶体液对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 V组与G组相比在T2时间点APTT、gbACT、PF、MCS 检测结果有统计学差异,V组对术后APTT、gbACT的影响相对较强,但血小板功能检测结果V组优于G组.两组术后24小时胸引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4%琥珀明胶与6%羟乙基淀粉用于液体预充时对CABG术患者凝血的影响略有差别,但对术后出血量无明显影响.

  • 联合应用脑血流多普勒和近红外光谱测定技术监测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中大脑功能的意义

    作者:吉冰洋;段欣;缪娜;刘瑞芳;杨璟;于坤;龙村

    目的 联合应用脑血流多普勒(TCD)和近红外光谱(NIRS)测定技术监测全主动脉弓置换术中的大脑中动脉(MCA)血流流速和脑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为采取佳的神经系统保护措施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12例拟应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选择性脑灌注行全弓置换术的患者.于麻醉诱导后将TCD探头置于颞窗,将NIRS的探头置于患者的额头,并分别采集围术期、术中以及术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脑血流流速和脑血氧饱和度的指标.结果 全组患者无死亡和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术中平均动脉压与脑血氧饱和度(rO2)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而MCA的平均血流速(mVmca)与rO2明显相关;主泵流量与rO2明显相关.开始顺行性脑灌注(ASCP)后,mVmca、rO2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都明显低于ASCP开始前和恢复流量后,且ASCP的流量和mVmca和rO2明显正相关.当DHCA过程中ASCP的流量低于10 ml/kg体重时,TCD则探测不到MCA的血流信号,维持ASCP流量大于10 ml/kg体重可以维持一定的MCA脑血流流速和维持rO2>45%.在体外循环结束后,mVmca和rO2则恢复到体外循环前水平.结论 联合应用TCD和NIRS能有效的反应大脑在DHCA选择性脑灌注期间的血流和氧代谢的状态,对于DHCA选择性脑灌注过程中的大脑灌注流量的调整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

    作者:谷小卫;裴琳;董自超;浮志坤

    目的 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经验、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外科治疗26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资料.其中升主动脉与根部置换术(Bentall手术)9例(1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升主动脉置换术5例,升主动脉置换+全弓置换+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8例,升主动脉置换+半弓置换术4例.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3例,死亡原因分别为严重心律失常、多器官功能衰竭、脑死亡合并循环衰竭.术后发生呼吸功能不全2例,二次开胸止血3例,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延迟苏醒1例.随访18例患者,2例死亡,其余16例术后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外科治疗是降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病死率的关键,手术原则为切除内膜破口及易破裂的部分主动脉,修复剥离内膜,用人工血管移植、成形或置换,重建主动脉管道,并同期处理合并的心脏瓣膜、心肌缺血病变.根据夹层破口的位置、累及范围、主动脉瓣及根部增宽情况来选择相应的术式,可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手段,降低死亡率.

  • 主动脉Ⅱ型弓部杂交手术治疗升主动脉及弓降部病变

    作者:于坤;常谦;李景文;黑飞龙;吉冰洋;高国栋;龙村

    目的 总结单中心手术结合微创的杂交技术,同期治疗升主动脉及弓降部主动脉病变的体外循环经验.方法 对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我院高危主动脉夹层患者11例采用主动脉Ⅱ型弓部杂交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1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累及弓部且合并广泛主动脉扩张1例.其中胸降主动脉瘤累及半弓合并夹层1例,弓降主动脉瘤1例.行升主动脉及全主动脉弓人工血管术置换+主动脉至头臂血管搭桥+顺行腔内覆膜支架植入,弓部近端锚定区均为重建的近端锚定区.结果 全组患者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24±26)min,阻断时间(46±12)min,术中低鼻咽温度(27.9±1.4)℃.术后住院期间1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术中支架释放后造影发现少量内漏,1例延迟苏醒,治疗后恢复出院.1例发生淋巴漏导致心包填塞,开胸结扎后好转出院.结论 浅低温体外循环用于主动脉Ⅱ型弓部杂交手术治疗高危主动脉夹层病变这一新型杂交技术有利于减少外科创伤和深低温停循环等所带来损伤.

  • 体外循环肺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张仁腾;汪曾炜;王辉山;宋恒昌;李宁;石云

    目的 建立方便、合理的体外循环肺损伤动物模型,以促进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过程中肺保护的研究.方法 6 只健康家犬阻断左肺动脉及并行体外循环90 min,再灌注3 h.对比体外循环前后右肺功能、再灌注后左、右肺功能的变化比例,判断体外循环过程中不同因素对肺组织的损伤.结果 较之基础值,并行循环90 min后,右肺顺应性及氧合指数均明显下降,肺血管阻力明显升高.左肺再灌注3 h后,较之右肺,左肺顺应性、氧合指数及肺血管阻力的恶化程度均明显增加.结论 本实验所建立的动物模型,既能反映体外非生理循环所引起的肺损伤,也能反映缺血再灌注对肺组织的损伤,可明确体现体外循环是心脏手术过程中主要的肺损伤因素.相对临床实际情况,该模型减少了动物创伤,提高了动物的耐受性,有利于开展体外循环肺损伤或肺保护的研究.

  • 氯通道阻滞剂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致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

    作者:陈涛;雷兰萍;周和平;金振晓

    目的 本研究应用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动物模型,观察氯通道阻滞剂DIDS(4,4'-disothiocyanostibibene-2,2'-disulfonic acid)对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以及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明确DIDS心肌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75只大鼠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I/RI组,I/RI+ DIDS(14 mg/kg),I/RI+LY294002(PI3K-Akt特异性阻断剂),I/R+DIDS+LY294002组.TTC染色检测心肌梗死范围;TUNEL法测定细胞凋亡;Caspase-3试剂盒检测caspase-3活性;免疫印迹法检测p-Akt水平.结果 与I/R组比较DIDS可以减少心肌梗死范围(各组n=4,P<0.01),可以明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各组n=5,P<0.01),降低凋亡效应子caspase-3活性(各组n=5,P<0.01),提高I/RI心肌的p-Akt水平(各组n=5,P<0.01),LY294002可以部分阻断这些作用,LY294002自身并无减少心肌梗死范围的作用.结论 氯离子通道阻滞剂DIDS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部分是通过 PI3K/Akt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 反向钠钙交换体参与低钾加重的缺血再灌注后的心功能损伤

    作者:张学平;吕凤华;毕生辉;姚远;张永春;金振晓;周京军

    目的 观察低钾灌注液(含3.1 mmol/L K+的KH液)对缺血再灌注后对心功能的影响,并评价反向钠钙交换体在此效应中的作用.方法 离体灌流大鼠心脏接受1 h缺血/1 h再灌注处理,通过记录左心室发展压(LVD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的变化,评价不同处理对心脏功能的影响.结果 正常钾KH液(含5.9 mmol/L K+的KH液)灌注心脏在接受缺血再灌注处理后,LVDP恢复至缺血前(58.1±8.3)%,LVEDP升高至(23.2±1.7)mm Hg.与正常钾KH液灌注条件相比,低钾KH液灌注使得缺血再灌注处理后LVDP进一步降低(P<0.01),LVEDP进一步升高(P<0.01).10 μmol/L KB-R7943(反向钠钙交换体抑制剂) 改善低钾灌注液的作用显著大于正常钾KH液.结论 低钾KH液灌注加重缺血再灌注后的心功能损伤,其作用与激活反向钠钙交换体活性有关.

  • γ-分泌酶抑制剂对正常乳鼠心肌细胞的影响

    作者:杨阳;段维勋;周京军;毕生辉;杨建宝;冯建宇;侯晓薇;金振晓;易定华

    目的 探讨Notch信号特异性阻断剂γ-分泌酶抑制剂(DAPT)对正常乳鼠心肌细胞的影响.方法 SD乳鼠心肌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后,与不同浓度DAPT(10 μmol/L、5 μmol/L、2.5 μmol/L、1.25 μmol/L、0.625 μmol/L、0.3125 μmol/L、0.15625 μmol/L)孵育24 h,或者与DAPT(5 μmol/L)孵育不同时间(1 h、2 h、4 h、8 h、16 h、24 h、48 h),MTT法测定心肌细胞活力;Western Blotting方法测定心肌细胞Notch1受体胞内区(NICD)和Bcl-2 蛋白表达量.结果 DAPT显著抑制正常乳鼠心肌细胞的存活,同时浓度越高、时间越长,其抑制效果越明显;DAPT处理后心肌细胞NICD和Bcl-2 表达均降低.结论 DAPT可阻断Notch信号通路,抑制正常乳鼠心肌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 乌拉坦浓度依赖性增强康斯特保护液大鼠离体心脏保存效果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建宝;俞世强;周京军;毕生辉;金振晓;易定华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乌拉坦增强康斯特保护液(HTK)液对大鼠离体心脏保存效果,筛选佳的乌拉坦浓度.方法 36只SD大鼠心脏随机分为6组,分别用含有不同浓度乌拉坦的HTK液(mmol/L:0、10、20、40、80和160)灌注停搏并于4℃静止保存8 h.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系统和多导生理仪测定停搏前及保存后再灌注60 min的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发展压、心率、左心室内压、左室舒张末压、收缩和舒张变化率,比较心功能各指标恢复率,同时检测保存液中肌钙蛋白I(cTnI)含量.结果 20 mmol/L乌拉坦增强HTK液保存大鼠离体心脏的心功能恢复率较其它浓度组显著升高,80 mmol/L组左室舒张末压显著高于其他组,其它各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加入乌拉坦各组cTnI释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各浓度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20 mmol/L乌拉坦增强HTK液对大鼠离体心脏具有佳的保存效果.

  • 穿心莲内酯在减缓深静脉血栓形成中作用机制的研究

    作者:王玉玖;张刚;王岩;邹承伟;王安彪;王晶;耿建国;王尽淘;范全心

    目的 研究穿心莲内酯抑制NF-кB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深静脉血栓的小鼠动物模型,取血栓标本,测量裸栓长度并称重.检测E-selectin、VCAM-1和Fibrin的表达,白细胞浸润密度等指标.结果 应用穿心莲内酯处理的小鼠血栓E-selectin、VCAM-1、Fibrin的表达显著下降,白细胞浸润密度显著下降.结论 穿心莲内酯能抑制NF-кB信号通路,进而起到显著抑制深静脉血栓的作用.

  • 酸性液后处理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段欣;吉冰洋;于坤;黑飞龙;刘晋萍;龙村

    目的 通过心脏停搏液停搏的离体大鼠心脏模型,评价酸性缓冲液或者含有环孢素A(CsA)的酸性缓冲液是否具有心肌保护作用,其机制是否与抑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有关.方法 取SD大鼠心脏,建立离体Langendorff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对照组 (Con组):经历平衡期20 min,St.ThomasⅡ停搏液灌注后常温缺血30 min,KH缓冲液[pH:(7.4±0.5)]再灌注60 min.酸性后处理组(Low pH组):再灌注开始3 min给予酸性KH缓冲液灌注(pH:6.8).酸性缓冲液联合环孢素A后处理组(Low pH+CsA组):再灌注开始3 min给予含有0.2 μmol/L环孢素A 的酸性KH缓冲液灌注(pH:6.8).检测各组血流动力学指标,Western blot法检测胞浆细胞色素C含量和总蛋白Bcl-2/Bax含量,线粒体肿胀液检测线粒体对Ca2+的敏感度,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结果 与Con组相比,Low pH组和Low pH+CsA组在再灌注期间,左室发展压,等容收缩期左心室内压力上升的大速率,等容舒张期左心室压力下降的大速率以及心率明显优于Con组(P<0.05).Low pH组和Low pH+CsA组的胞浆细胞色素C释放较Con组明显减少(P<0.05),同时Bcl-2/Bax明显高于Con组;再灌注5 min线粒体肿胀率测定,两组线粒体对Ca2+诱导的通透性转换孔开放敏感度较Con组明显降低(P<0.05)、且心肌细胞凋亡数明显低于Con组(P<0.05).结论 酸性液后处理或联合环孢素A后处理能够减轻再灌注损伤引起的线粒体通透性增加,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改善心脏血流动力学功能.但添加环孢素A并不能增强其保护作用.酸性液后处理有可能作为一种新的心肌保护方法应用于心脏手术.

  • 气动左心辅助循环泵-罗叶泵内皮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晖;黄焕雷;肖学钧;林秋雄;成安衡

    目的 本实验对国产气动左心辅助循环泵-罗叶泵内表面进行内皮化的方法进行初步探讨,并对内皮化的黏附效率进行体外模拟测试.方法 将羊内皮细胞种植于罗叶泵泵体内,培养第4 d、10 d取样,样本用倒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模拟测试装置对内皮化的罗叶泵进行体外测试,在预定的时点(0.5 h、1 h、2 h、4 h、8 h、12 h、24 h)收集培养液计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羊主动脉内皮细胞在罗叶泵内生长良好,10 d后于泵体内表面形成单层内膜,体外测试细胞有脱落,测试 4 h细胞脱落(29.6±5.9)%,24 h细胞脱落(52.9±6.2)%.结论 体外培养下,内皮细胞在罗叶泵内表面形成完整单层内膜;在模拟体内环境测试下,内皮细胞脱落数量与时间正相关,细胞脱落速度早期快于后期.

  • 体外循环对大鼠血脑屏障及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曹惠鹃;孙莹杰;张铁铮;周锦;姚婧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CPB)对大鼠血脑屏障(BBB)功能及脑血管内皮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和体外循环组(C组).S组进行相应的麻醉和手术操作但不进行CPB,C组进行CPB 60 min并继续观察2 h.每组随机取6只测脑组织伊文思蓝(EB)含量,另6只做脑组织含水量测定、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ZO-1的表达以及大鼠BBB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 与S组比较,C组大鼠海马区脑组织EB含量和含水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比较,C组大鼠脑血管内皮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ZO-1表达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BBB基膜均匀一致,完整性良好,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完整;C组基底膜变厚,微血管腔狭窄,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不清楚.结论 CPB使大鼠BBB的结构发生变化、通透性增加,其机制可能与大鼠脑血管内皮紧密连接蛋白改变有关.

  • 乌司他丁对缺血再灌注肺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P-选择素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常忠路;康炳玲;陈庆伟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UTI)对在体缺血再灌注后肺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和P-选择素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兔18只随机分为3组:低钾右旋糖酐液(LPD)组、UTI组和对照组.建立兔在体肺缺血冷存再灌注模型,阻断左肺门后将左肺下叶在体冷存于10℃肺保存器内2 h,再灌注2 h.LPD组灌注LPD液,UTI组灌注含UTI的LPD液,对照组不灌注肺保护液.分别于左肺门阻断前、缺血2 h、再灌注2 h取左肺组织,以RT-PCR技术检测ICAM-1和P-选择素基因mRNA表达.结果 缺血2 h及再灌注2 h,UTI组ICAM-1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LPD组和对照组;再灌注2 h,LPD组和对照组P-选择素基因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缺血前和缺血2 h,UTI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 乌司他丁可抑制缺血冷存再灌注后肺组织ICAM-1和P-选择素基因mRNA表达上调,有利于肺保护.

  • 体外循环诱发急性心肌胰岛素抵抗的研究新进展

    作者:王新利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机体、组织、细胞或亚细胞的一种异常病理生理状态,是指胰岛素靶组织对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和利用作用的抵抗,需要超常量的胰岛素才能引起正常量反应的一种状态.IR是形成Ⅱ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机制.除糖尿病外,IR广泛存在于肥胖、冠心病、创伤、感染、恶病质及各种病理情况下所造成的应激反应过程中.Reaven在第48届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学术年会上指出,IR是人类疾病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并首次提出"x 综合征"这一概念[1].Thorell[2]指出IR就是一个外科性应激的标志.

  • 远端缺血预处理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小华

    远端缺血预处理(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RIPC),是一种能够调动机体内源性保护能力,对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器官保护方法.在致命性缺血发生前通过心脏本身的短暂缺血再灌注后,能够使缺血区心肌在急性致命性缺血时耐受再灌注损伤,减少心肌坏死,称为心肌的缺血预处理.短暂的一个器官和组织的缺血再灌注可以传递保护作用到远隔器官和组织称为RIPC.脑、肝、肠、肾、肺及骨骼肌都能诱导RIPC的心肌保护作用.本文对RIPC在心肌保护方面的潜在机制及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即早基因表达的研究进展

    作者:韦韦

    神经系统并发症是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心脏手术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外科治疗的成败,如何早期发现CPB引起的脑损伤,并准确判断其严重程度,目前还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就即早基因(immediate-early genes,IEGs)中的c-fos基因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探讨c-fos基因及其表达的蛋白用于体外循环围术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预测和诊断的可行性提供理论基础.

中国体外循环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2016 01 02 03 04
2015 01 02 03 04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