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中国体外循环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중국체외순환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影响因子: 0.54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1403
  • 国内刊号: 11-4941/R
  • 发行周期: 季刊
  • 邮发: 北京市复兴路28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龙村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体外循环中肝素涂层管道对凝血系统的影响

    作者:别云;张冬梅

    目的 探讨常规剂量肝素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下使用肝素涂层管道(HCC)对血小板计数(PLC)、抗凝血酶Ⅲ(AT-Ⅲ)和血浆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的影响.方法 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HCC组(n=8)和对照组(UCC,n=15).分别在ECC前、ECC 60min、肝素中和后30 min、60min及术后1 d测定血小板计数(PLC)、AT-Ⅲ、GMP-140的浓度及术后1 d出血量.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两组转流后微栓过滤网上沉积物的附着情况.结果 对照组PLC在转流中、术后1d显著低于HC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浆GMP-140浓度在ECC60min、中和后30min、60min显著高于HCC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术后1 d的浓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AT-Ⅲ值无显著性差异;HCC组动脉过滤网表面光洁,网眼边缘清晰,偶见白细胞和血小板附着;对照组动脉过滤网表面可见纤维蛋白沉积,网眼边缘模糊,有大量白细胞及少数活化血小板粘附.结论 HCC在ECC中对血小板具有保护作用,较好地改善ECC装置的血液相容性.

  • 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搭桥过程中心肌损伤的比较

    作者:张海涛;胡盛寿;刘楠;孙寒松;杨九光;龙村

    目的 通过对低温体外循环(on-pump)和常温非体外循环(off-pump)冠脉搭桥术中及术后心脏损伤临床指标和生化标志物的前瞻性比较,观察两种不同搭桥方法的心脏损伤程度.方法 符合条件的冠脉搭桥患者分为on-pump、off-pump组,就心脏损伤生化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磷酸激酶MB(CK-MB),在术前、术毕、术毕4 h、手术开始24h进行比较,同时在术后24h内就临床指标(血流动力学、心律失常、ICU的滞留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 临床指标两组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生化标志物cTnI、CK-MB比较:on-pump组在术毕比off-pump组明显升高,并持续到手术开始后的24h.结论 就敏感的生化标志物cTnI、CK-MB观察,on-pump组的心肌损伤较off-pump组明显,但其早期的临床表现并无显著的差异,说明其损伤仅仅限于生化层面.

  • 异丙酚对体外循环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许艳荣;徐凯智;卢家凯;卿恩明

    目的 研究临床剂量异丙酚对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氧自由基所致的肺损伤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择期30例首次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异丙酚组(P组),每组15例.于ECC前(T1)、腔静脉开放5 min(T2)、30 min(T3)、60min(T4)时测定桡动脉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浓度,计算胸肺顺应性(Cs)和动态肺顺应性(Cd),呼吸指数(RI).结果 C组Cs、Cd在T2,T3,T4较T1及同时间点的P组明显下降(P<0.05),C组RI在T2,T3较T1及同时间点的P组明显升高(P<0.05),T4与T1无明显差异但仍高于P组.C组SODT2,T3,T4显著低于P组(P<0.06),MDA显著高于P组(P<0.05).T2,T3,T4两组MDA显著高于T1(P<0.05),但是P组升高的程度不如C组.结论 临床剂量的异丙酚可能通过减少ECC氧自由基产生,增加机体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从而减轻ECC所致的肺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 体外循环对抗心磷脂抗体的影响

    作者:张学俊;张洪全;蔡兴志;马增山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对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y ACL-Ab)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选择6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直视手术,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手术前、后血清ACL-Ab并进行比较.结果 体外循环手术后血清ACL-Ab水平升高,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体外循环前、后检测ACL-Ab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红细胞生成素在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及量效关系

    作者:李勇;张希

    目的 探讨红细胞生成素在瓣膜置换术中应用的功效并寻找较佳量效关系.方法 瓣膜置换手术45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采用短周期治疗方案,低剂量组给药剂量300IU/kg.高剂量组600 IU/kg,对照组不给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结果 (1)治疗组Hb、Ret值在治疗后持续显著高于对照组.高、低剂量组间Hb值在手术5天后差异无显著性.(2)治疗组输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出血量相似,高、低剂量组间输血量差异无显著性.手术2天后,治疗组无输血,对照组手术2天后输血率40%.结论 (1)本研究的短周期方案主要通过纠正体外循环手术后迟发性贫血来实现节血目的.(2)低剂量组的费用效能比较佳.

  • 左心辅助泵在心脏术后严重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王维俊;池浩;周嘉;葛云霞;冯缘;陈长志;薛松

    目的 总结在心脏术后发生严重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左心辅助泵(LVAD)的经验.方法 收集8例心脏术后发生严重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左心辅助泵(转子泵和离心泵各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患者中6例脱机,3例存活出院,脱机率和出院率分别为75%和37.5%.辅助流量27~67(43)ml/(min·kg),出院患者平均辅助流量为55 ml/(min·kg).辅助时间2.5~50(28)h.主要并发症为出血、多脏器功能衰竭(MOF)、肾功能衰竭、室性心律失常、感染等.死亡原因为MOF、肾功能衰竭、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出血.结论 离心泵和转子泵用于术后短期辅助中均取得满意结果,及时进行有效的左心辅助并积极防治并发症是成功进行左心辅助的关键.

  • 深低温体外循环温度管理

    作者:陈彧;刘锋;江朝光;万彩虹;杨璟;何美玲;张慧萍;董培青

    目的 探讨深低温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温度管理策略.方法 选取15例夹层动脉瘤患者在深低温停循环下行主动脉弓部手术,ECC复温过程中采用平衡变温方法进行温度管理,用pH稳态管理酸碱平衡,合理应用药物.结果 动脉血气指标PaCO2及pH值等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全组无神经系统等重要脏器并发症,无术后明显体温降低.结论 深低温下采用pH稳态血气管理、平衡复温、合理应用药物等综合措施,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 体外循环中运用贺斯和佳乐施对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钱金兰;李欣;郭震;徐凌峰

    目的 探讨6%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和4%琥珀明胶用于体外循环预充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瓣膜替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贺斯组和佳乐施组,分别在术后6 h、12 h、18 h取动脉血测定血气,计算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记录术后呼吸机应用时间.结果 比较两组呼吸机应用时间、术后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体外循环中按本文方法应用贺斯和佳乐施对肺功能无明显影响.

  • 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麻醉方法及术后恢复的对比研究

    作者:周琪;王刚;高长青;陈婷婷;李佳春

    目的 比较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麻醉方法及术后恢复情况.方法 131例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随机分为体外循环组(on-pump组,n=45)和非体外循环组(off-pump组,n=86),比较两组的麻醉药用量,术中失血及补液,麻醉恢复,术后并发症以及心肌酶变化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资料相似.off-pump组麻醉时间较on-pump组短[(244±47)min Vs (312±59)min](P<0.05).on-pump组术中出血量、自体血回输量、红细胞、血浆及血小板用量均多于off-pump组(P<0.05).两组患者血管吻合支数[off-pump组(2.7±0.6)Vs on-pump组(2.9±0.7)]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围术期均无死亡.与on-pump组相比,off-pump组术后苏醒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气管导管拔出时间及I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off-pump组术后肾、肺及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on-pump组(P<0.05).两组CK-MB术后均升高,on-pump组明显高于off-pump组(P<0.05).结论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满意,OP-CAB手术对麻醉要求更高.与传统CABG手术相比,OPCAB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更快.

  • 34例主动脉瘤的体外循环转流体会

    作者:木拉提;刁新民;霍强;艾斯卡尔;阿不拉江

    目的 结合34例主动脉瘤及夹层动脉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探讨此病的手术技术及体外灌注方法.方法 2001年至2005年间手术治疗主动脉瘤34例,其中马方综合征20例,夹层动脉瘤DeBakeyⅠ型2例,DeBakeyⅡ型2例,动脉硬化性主动脉瘤4例,动脉硬化性主动脉瘤合并夹层DeBakey Ⅲ型1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合并升主动脉扩张5例.行Bentall手术20例,Wheat手术4例,Bentall手术同期行半弓置换1例,升主动脉全弓置换及降主动脉内支架置入1例,David手术1例,Cabrol手术1例,升主动脉部分纵行切除加折叠缝合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手术5例,行腹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1例.采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32例,深低温停循环(DHCA)和上腔静脉逆灌(RCP)2例.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和住院死亡.1例术后发生低心排.结论 采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和体外循环技术治疗主动脉瘤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 深低温停循环下行巨大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作者:李佳春;骆荩;王加利;丁振元;江朝光

    目的 探讨和总结体外循环并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DHCA)技术用于巨大颅内基底动脉瘤行夹闭术的应用价值和经验.方法 回顾1999~2005年间6例(男性5例,女性1例)患者,年龄13~48(28.33±13.22)岁.在ECC深低温和/或停循环、股动、静脉插管、不开胸、未阻断心脏下行巨大颅内基底动脉瘤夹闭术.ECC均采用膜式氧合器、通过股动脉插管(16Fr-18Fr)、长的股静脉插管(尖端至右房26Fr~28Fr)建立体外循环,血流和体表(水毯)降温.DHCA4例,低温低流量灌注(Deep hypothermic low flow,DHLF)2例.结果 6例ECC时间97~161(130±27.24)min,4例DHCA时间20~48(30.25±12.76)min.2例DHLF分别为23min和53 min.降温时间35~55(39.6±9.63)mim,降温速度鼻咽温0.30℃/min和肛温0.32℃/min.复温时间51~83(73.8±13.14)min,复温速度鼻咽温0.18℃/min和肛温0.2℃/min.DH-CA时鼻咽温17.5~23.8(20.05±2.16)℃和肛温16.5~22.8(19.32±2.49)℃.尿量400~1200(833.33±338.62)ml,3例应用超滤450~900(666.67±225.46)ml,稀释度19~33.8(24.13±5.91)%.3例非ECC因素死亡.结论 DHCA技术有助于完成难以用常规方法完成的颅内巨大基底动脉瘤夹闭术.

  • 深低温区域性脑灌注在婴幼儿主动脉缩窄Ⅰ期矫治术中的应用

    作者:刘晋萍;李春华;李波;冯正义;郎亚军;龙村

    目的 探讨在婴幼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行Ⅰ期矫治术中,应用深低温停循环+区域性脑灌注的体外循环管理方法对患儿机体重要脏器的保护作用.方法 2005年5月~2006年5月,采用深低温下半身停循环+区域性脑灌注体外循环管理方法,对11例主动脉缩窄伴室间隔缺损患儿行胸骨正中切口Ⅰ期矫治术.患儿月龄3~34个月;体重3.8~13(6.58±2.15)kg.鼻咽温度降至18℃~20℃;直肠温度降至19℃~22℃.区域性脑灌注流量15~20 ml/(kg·min).结果 本组11例患儿无一例死亡.患儿未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和肾功能衰竭.术中停循环行区域性脑灌注时间18~55(32.5±16.4)min.ICU中气管插管时间38~96(54.7±12.6)h.ICU中停留时间45~112(67.9±28.4)h.结论 在婴幼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行Ⅰ期矫治术中,采用深低温停循环+区域性脑灌注的体外循环管理方法对机体重要脏器的保护作用是安全有效的.

  • 体外循环前并行阶段心室颤动的原因及对策

    作者:孟凡浩;张凤英

    目的 分析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前并行阶段心室颤动(室颤)的可能原因.方法 回顾既往5年病例,按病种、病情、施行手术等进行总结.结果 1256例中前并行阶段发生室颤5例(3.98‰),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3.88‰,风湿性心脏病2.06‰,冠心病7.84‰,各病种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血压骤降、心功能低下、酸中毒、高钾血症及低温是前并行阶段发生室颤的主要原因,应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体外循环管理水平,降低室颤的发生率.

  • 供心冷缺血保存时间较长的体外循环管理

    作者:姜相伟;张载高;贝亚军;解水本;贾群;薛志强;赵哲;李寒

    目的 总结3例较长时间供心缺血[367~542(465)min]的原位心脏移植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 1例二次手术者采用股动脉、股静脉及上腔静脉插管,另2例采用升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采用中度低温(鼻咽温28.1℃~29℃),轻-中度血液稀释(血红蛋白82~119g/L),50~83 ml/(kg·min)的流量进行体外循环灌注;供心保护方法:经主动脉根部灌注冷心脏停搏液,快速取下心脏,再灌注冷UW液,并放置于UW液中低温保存.结果 3例均顺利脱离体外循环机,术后康复出院.结论 合理的灌注技术及良好的心肌保护,可使供心冷保存时间较长的原位心脏移植获得成功.

  • 不同肺保护剂对兔体外循环手术肺保护的比较

    作者:王建明;王明海;陶曙光;韩建刚;杨仕海

    目的 比较不同的肺保护剂在兔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中的肺保护作用.方法 将15只新西兰纯种大白兔(体重约2 kg)随机分成三组,即沐舒坦(30 mg/kg)组(组Ⅰ,n=5),抑肽酶(10万KIU/kg)组(组Ⅱ;n=5)和乌斯他丁(1万U/kg)组(组Ⅲ,n=5).在开胸后和ECC停机30 min后取兔肺组织,在光镜、电镜下观察肺组织术前、术后病理变化,并比较三组间的不同;同时将肺组织制成匀浆、并于ECC前、停机、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和停机后30 min抽取兔血清测量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和丙二醛(MDA)的浓度变化.结果 三组光镜下观察均可发现ECC后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出血;肺间质及肺泡腔内炎性细胞侵润.组Ⅲ上述改变明显少于其他二组;电镜观察发现可见肺泡Ⅱ型细胞微绒毛大部分消失;板层样小体呈空泡样变.组Ⅰ和组Ⅱ上述改变明显;术后肺组织匀浆中TNF-α含量组Ⅲ明显低于组Ⅰ和组Ⅱ;兔血清中TNF-α和IL-8停机后30 min时组Ⅲ明显低于组Ⅰ和组Ⅱ.无论是肺组织匀浆还是血清中,MDA在三组间术前、后无明显差异.结论 乌斯他丁较沐舒坦和抑肽酶能更好地抑制炎性因子的产生.

  • 选择性脑灌注对深低温停循环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作者:高国栋;李明;龙村;田良鑫;郑军;孙立忠

    目的 观察选择性脑灌注(SCP)对深低温停循环(DHCA)兔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EAA)含量的影响.方法 健康大耳白兔16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8只:对照组(DHCA组):DHCA 60min;实验组(SCP组):DHCA 60min+经右锁骨下动脉顺行性选择性脑灌注.每组均经体外循环降温至鼻咽温18℃,停循环,实验组停循环期间经右锁骨下动脉SCP.DHCA 60min,复温,停机,取脑组织.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检测脑皮质中的谷氨酸(Glu)和天冬氨酸(Asp)的含量.结果 实验组脑组织Glu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137.3±23.6)vs(87.0±15.9)μg/100mg(P<0.01).结论 选择性脑灌注可抑制EAA的释放,可能是其脑保护机制之一.

  • 依达拉奉对离体兔肺脏保存效果的实验研究

    作者:周庆玲;孙强;徐长宪;孙金辉;孟国伟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离体兔肺脏保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健康大白兔12只,按照随机原则,分为LPD组(n=6)和E组(n=6).LPD组用低钾右旋糖酐(LPD)液行肺灌洗及肺保存,E组用含依达拉奉20 mg/L的LPD液行肺灌洗及肺保存.实验结束时取肺静脉血标本作血气分析及制备血清测定丙二醛(MDA)含量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取肺组织标本测干/湿重及送病理.结果 两组肺静脉血PaO2、PaCO2、血浆丙二醛(MDA)含量及SOD活性、肺组织干/湿重比(D/W)均无显著差异(P>0.05).肺组织病理结果显示两组均有肺组织毛细血管轻度充血,肺泡结构尚可,肺泡间质少量粒细胞浸润,肺泡腔内轻度渗出及少量红细胞.结论 在离体冷保存6 h再灌注的兔肺模型,依达拉奉未显示出明显优于低钾右旋糖酐液(LPD)的保护效果.

  • 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手术的动物实验

    作者:解水本;张载高;姜相伟;胡尔滨;赵哲

    目的 熟悉全胸腔镜下体外循环的建立和房间隔缺损的修补过程.方法 10条狗,股动、静脉插管,胸腔镜下完成上、下腔静脉套带阻断、灌注针的插入以及人为房间隔缺损的修补.结果 通过练习熟悉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过程及相互间的配合.结论 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难点在于体外循环的建立,动物实验为向临床过渡打下基础.

  • 体外循环在胸外科的应用进展

    作者:张鲁英;姜冠华

    自1965年Neniilewe[1]报道体外循环(CPB)在胸外科的应用以来,不少学者在这方面作了大量工作,相继有一些病例报告,使过去单纯胸外科无法切除的部分肺癌、食道癌和气管肿瘤的手术切除得以实现,扩大了手术范围.另外,CPB在胸外科的气管肿瘤切除、术中大出血、呼吸窒息等急救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CPB在胸外科的应用进展介绍如下.

  • 体外循环技术在难治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胡义杰;范士志

    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技术自其诞生主要应用于心脏直视手术以及大血管的手术,但随着人们对肿瘤认识的加深、手术适应证的扩展以及各种医用生物材料的进步,ECC技术作为辅助循环的手段开始应用于一些难治性肿瘤的外科治疗及作为一种综合性治疗的方法,并取得较好的效果,现综述如下.

  • 胰岛素抵抗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作者:周黎瑾;肖明第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高脂肪饮食习惯的形成,人群中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病率在过去十年有明显的增加.由于认识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冠心病的死亡率正逐年下降,但是冠心病若合并其他代谢障碍,如糖尿病,则死亡率有所上升[1].现在,越来越多的冠心病患者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或者高脂血症.许多研究认为,这些疾病有一个共同的缺陷-胰岛素抵抗.本文就胰岛素抵抗发生的可能机制以及胰岛素抵抗和冠心病之间的关系作一简要综述.

  • 低体重新生儿行大动脉置换手术的心肺转流报告

    作者:朱德明;王伟;徐志伟;陈玲

    1 临床资料与方法患者,男,胎龄32周+2天,为双胎之弟,因母亲心律失常行剖宫产,出生体重1730 g.生后第二天发现口唇青紫,于生后第六天入院,入院时体重1525 g.查体见口周发绀,全身皮肤中度黄染,经皮氧饱和度91%.心率157次/分,心律齐,心前区闻及Ⅲ/Ⅵ级收缩期杂音.心脏彩超:右心室双出口(DORV),肺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VSD),房间隔缺损(ASD),动脉导管未闭(PDA);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56g/L,红细胞压积(Hct)0.447,总胆红素明显升高142.2 μmol/L,直接胆红素13.3μmol/L.入院后有肺部感染征象,且头颅超声显示脑室内出血,给予抗感染及支持治疗,病情稳定后于出生第28天进行手术矫治,手术当日体重1790g.

    关键词: 新生儿 体外循环
中国体外循环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2016 01 02 03 04
2015 01 02 03 04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