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前臂远段掌侧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21例临床观察

    作者:耿成龙;林志雄;王万珍;庄海东

    手外伤伴皮肤软组织缺损临床比较常见,对于合并有肌腱损伤、骨质外露者,以往临床多应用手指局部皮瓣、顺行或逆行动脉岛状皮瓣、邻指或腹部皮瓣、游离足趾皮瓣进行修复,对患指或手部损伤较大,还可能影响手指外形或功能恢复.游离的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能够克服上述缺点,既能覆盖缺损创面,又桥接缺损血管.本研究采用前臂远段掌侧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21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周围神经损伤治疗进展

    作者:王琛;陈允震

    周围神经是指脊髓经椎间孔传出的分布至躯干及四肢的由运动、交感、感觉三种纤维组成的混合神经。周围神经损伤是指上述神经因某些因素的损伤及缺血再灌注损伤造成神经传导功能障碍、神经轴索中断或神经断裂,导致躯干和四肢感觉、运动及交感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临床病症〔1、2〕,可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力。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及治疗做了大量实验及临床研究,现综述如下。1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包括神经松解、缝合、转移移植术及修复术。神经缝合术是治疗神经轴索中断、神经断裂的有效方法,包括端端缝合、端侧缝合。周围神经断裂后,断端缝合处张力大小是影响神经修复的重要因素。王军义等〔3〕用周围神经断裂减张缝合术(包括外膜-外膜法、神经瘤外膜-外膜法、外膜-组织床法)治疗断裂神经96例(103条),优良率达84.4%。1990年,Klin等〔4、5〕提出用CO2激光点式缝合断裂神经,认为通过激光的作用重建外膜及束膜连续性,终达到神经纤维解剖及功能恢复,激光缝合与缝线缝合相比的优点是无异物、不易形成神经瘤,同时神经功能恢复快。早在40年代,Yong和Medavar等就采用纤维蛋白原凝集法粘合神经,但由于粘合力不强,效果不理想未被广泛采用。国内顾玉东〔6〕等用凝胶粘合技术修复大鼠左侧坐骨神经,结果表明,凝胶粘合瞬间神经对位获得改善,术后8周粘合组神经纤维较缝合组平直,缝合口远端纤维较缝合组密,缝合口神经纤维通过率及远端轴突截面积均与缝合组有显著性差异。近年来,Viterobo等〔7〕将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将其远端缝合到同侧正常胫神经的侧方,或将一段移植神经用端侧缝合方式桥接于胫神经侧方和腓神经远端之间;结果显示,从胫神经发出的侧芽能通过缝合处长入远端腓神经内。充分说明通过端侧缝合,从正常神经主干能发出侧芽,使失神经支配的远端神经获得神经支配。董震〔8〕等用大鼠右侧腓总神经做神经修复模型进行端侧缝合,结果表明,周围神经可通过端侧缝合而再生,以束、外膜开窗及45°角的缝合方法为佳。周围神经断裂可用上述多种方法修复,但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仍是一难题。采用自体神经移植效果较好,但其来源受限,并发症多。异体神经移植的实验及临床效果报道不很一致。Bain〔9〕用灵长动物行异体神经移植,同时口服免疫抑制剂环孢霉素A25mg/(kg*d),术后1年组织学检查见异体神经内神经纤维生长良好。陈书连等〔10〕用大鼠左侧颈外静脉内外翻转后,修复右侧坐骨神经10mm缺损,结果翻转组较常规组的再生纤维数目、髓鞘厚度、纤维直径以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提高,他们认为这是由于静脉外膜及其上的神经纤维内置入腔能更有效地发挥引导神经再生的作用。Masaki等〔11〕将小鼠坐骨神经邻近一小动脉通过硅胶管的纵向缺口置入管内,发现神经再生良好,再生的神经内有新血管生成,且再生的轴突密度高。有人设计了硅胶管内纵行置入数条细线,以引导轴突再生,获得成功,但再生的神经位于管内,易出现神经纤维化、慢性神经卡压,需二次手术取出导管。近国外有人设计出由两层不同材料组成的神经导管,内层是具有渗透性的生物薄膜,外层是多孔的可吸收材料支持层。此导管能对神经再生起良好的支持、趋化作用,有利于营养物质的交换,保持类似神经外膜的性能〔12〕。此外,复合桥接体的发展为周围神经再生开辟了一个新天地。理想的桥接体应符合以下条件:①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接触引导神经再生;②具有适合于连接损伤神经两断端的大小和长度;③桥接体内含各种再生需要素,含有能产生趋向引导及提供轴突生长基质的物质;④良好血运;⑤保护再生轴突,避免瘢痕组织侵扰。邵景范、罗永湘〔13〕报道了白芨胶载体神经生长因子(NFG)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再生促进作用,其解释为NFG注入硅胶管内,在水溶液中活性易丧失,小量NFG还能从桥接管两端的微小间隙漏出。而白芨胶组NFG可逐渐吸收而持续缓慢释放,在较长时间内发挥NFG的生物学作用。白芨胶还能作为一种基质成分使神经再生过程基质桥形成提前,间接促进细胞移行和神经再生。

  • 特殊类型肢(指)体及组织器官创伤的再植与再造修复

    作者:周明武;程正祥;宋力;王瑞金;关晓峰;王飞云;朱杰;宋鹏;卢留斌;杨瑞甫

    目的 探讨特殊类型肢(指)体及组织器官创伤再植与再造修复方法.方法 对合并复合组织缺损的肢(指)体严重创伤、手部多指多平面毁损性离断伤、复合组织离断伤、特殊器官离断伤、创伤后拇手指或复合组织缺损伤等,利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静脉动脉化再植与再造、寄养再植与再造、废弃指节段桥接再植、足趾复合组织移植手指再造、原位再植等多种方法修复,共167例.结果 上肢功能恢复优良率87%;睾丸再植成功2例;外耳离断原位再植13例,失败1例,寄养再植1例,成活但没能回植;鼻再植成功1例,失败1例.结论 采取上述多种方法修复,能大程度地恢复肢(指)体及组织器官外形和功能,降低其残缺率.

  • 6例拇指旋转撕脱性断指再植的术后护理

    作者:谢凤梅;郇秋霞

    拇指旋转撕脱性断指再植,因血管、神经、肌腱损伤严重,往往缺乏可吻合的血管,是临床中难度较大的断指再植,术后护理也有一定的难度.我们1996年1月~2003年6月救治拇指旋转性撕脱伤6例,采用指掌侧固有动脉逆行桥接于拇指桡侧动脉后再植获得成功,现将术后护理报告如下:

  • 壳聚糖导管桥接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新进展

    作者:陈琳;张玉琪;敖强;左焕琮

    周围神经缺损是临床常见的致残性疾病,虽然科技和手术技术的发展使疗效获得进步,但对于长距离组织缺损,治疗仍面临很大困难.多种材料制造的神经导管的使用均可以提高修复再生的长度,其中壳聚糖是一种可降解材料,生物相容性优良,已经较多用于导管支架的制备,而联合使用各种可促神经再生的物质,进一步提高了效果.本文就壳聚糖基导管桥接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新研究进展作一简述.

  • 大隐静脉桥接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锡阳;李康华;龚家琳;邓晨生;龙文荣

    目的:总结大隐静脉桥接修复上肢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采用大隐静脉桥接方法治疗上肢神经损伤,正中神经23条,尺神经5条、桡神经10条,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1~6年的随访观察,优良率为81.2%。结论:大隐静脉桥接法是修复上肢神经损伤的一种方法,可以避免神经瘤的产生。

  • 坐骨神经桥接颈7神经根二期移位重建截瘫下肢功能的应用解剖

    作者:张发惠;郑和平;陈秀清;王树锋

    目的:为带血供的坐骨神经桥接颈7神经根二期移位重建截瘫下肢功能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3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坐骨神经营养血管的来源、分布和吻合;坐骨神经与自身躯干长度比例;选择性臀下动脉墨汁注射.结果:坐骨神经臀段营养血管来自臀下动脉,由前内侧进入,外径(1.5±0.7)mm(0.6~3.8 mm);股后段来自股深动脉穿支,由前外侧进入;小腿段胫神经来自胫后动脉分支.上述节段血管在神经干表面分出升支和降支,彼此吻合,形成一个纵贯神经全长和供血丰富纵向的吻合血管链.自梨状肌下缘至内外踝连线,神经长(79.3±3.6)cm(70.0~86.0 cm),梨状肌下缘至锁骨上缘中点距离为(60.6±3.1)cm(51.0~66.0 cm).选择性臀下动脉墨汁注射显示胫神经远端有墨染.结论:臀下动脉坐骨神经营养支是带血供坐骨神经移位桥接重要的供血途经.

  • 不同延迟时间后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对CGRP表达的影响

    作者:许愿忠;王瑞;张建伟;郑林丰;曾志成

    目的:观察大鼠坐骨神经缺损不同延迟时间后修复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切断分别预变性0、3、7、14和21 d后(n=6)以左侧自体新鲜神经桥接,神经再生6周后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GRP在脊髓和背根节(DRG)的表达变化.结果:术侧DRG CGRP表达均明显增强,其中21 d组明显强于0 d组(P<0.05);术侧脊髓后角CGRP免疫阳性面积明显增大,21 d组明显大于0 d组(P<0.05),其CGRP表达在0 d、3 d和21 d组均强于对侧(P<0.05),而3 d和21 d组又明显强于0 d组(P<0.05);3d组脊髓前角的CGRP表达在明显强于0 d组和对侧(P<0.05).结论:预变性处理可以影响CGRP的表达从而影响神经再生过程.

  • 骨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抗骨桥接素自身抗体

    作者:

  • 应用颈横动脉转位腋动脉治疗锁骨下动脉挫裂伤

    作者:陆剑锋;刘宗宝;黄建平;朱晓波;陆飞伟;王涛

    目的 探讨颈横动脉转位腋动脉治疗锁骨下动脉挫裂伴臂丛损伤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技巧与临床疗效. 方法 2007年6月至2014年8月,采用大隐静脉移植、颈横动脉转位腋动脉的手术方法治疗锁骨下动脉挫裂伴臂丛损伤3例,同期行臂丛探查修复术(吻合或转位),其中伴锁骨骨折的2例同时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术后通过临床随访、B超和DSA检查,观察患肢的血供变化以及移植血管的通畅情况. 结果 围手术期患者无死亡.随访2~5年,尺、桡动脉搏动恢复,远端肢体血运良好,锁骨骨折复查X线片;术后3个月内都达临床愈合,患肢肩关节能外展,肘关节能伸屈,2例腕关节、手指能伸屈. 结论 采用大隐静脉移植,颈横动脉转位腋动脉这种术式治疗锁骨下动脉挫裂,手术相对简单、安全性高,术后明显改善肢体血液循环,促进患肢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小腿内侧游离皮瓣桥接修复离断肢体合并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作者:南利民;胡溱;赵立宗;苏博义;乔栓杰;贾孟轩;陆向阳;申明亮;宁秦武;贺王峰

    在肢体离断再植的临床治疗中,经常因压砸、捻挫及撕脱等造成的合并有血管及大面积皮肤缺损的病例,单纯行血管移植,不能获得手术成功,在治疗中非常的棘手.

  • 血管长段桥接腓骨骨皮瓣移植修复小腿复合组织缺损一例

    作者:刘敏;崔忠宁

    患者男,40岁.因煤炭砸伤致左股骨断闭合性骨折,左胫腓骨严重开放粉碎性骨折7 h,于1999年12月2日人院.先后施行左胫腓骨清创复位单臂外固定架固定,左股骨切开复位髓内固定等手术.入院后3个月,股骨愈合良好,但左小腿皮肤坏死及胫骨中上段骨缺损9 cm,胫前软组织缺损12 cm×6cm,胫骨两断端骨外露.左下肢动脉造影示:胫后动脉通畅,胫前动脉和腓动脉充盈缺损.

  • 应用胫后游离皮瓣桥接修复腕部组织缺损九例

    作者:孙有树;吕捐献;张卫东

  • 静脉皮瓣桥接在复杂断指再植中的应用

    作者:谢延;贺利军

  • 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及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0例

    作者:明立功;明立德;明新杰;明新广

    自1993年以来,应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及踝部严重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20例,全部成活,效果良好.体会:该皮瓣供区隐蔽,厚度适中,切取面大,有感觉神经,血管恒定,管径粗大且蒂长.血管吻合时应用移植静脉或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桥接,可改善因吻合皮瓣血管而失去一条主要血管而造成的患肢远端血供差的问题,提高了皮瓣的成活率.吻接股外侧皮神经,利于感觉运动恢复,提高了皮瓣的质量,是修复小腿及足踝部严重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 新药临床研究中的"桥接"试验

    作者:桑国卫

    关键词: 新药 临床研究 桥接
  • 前臂屈肌群远侧肌腹损伤的修复与重建

    作者:陈秋生;余斌;杨建成;陈霞;江浩;张雪萍

    将损伤致远侧失神经支配的肌组织切除,切取髂胫束条桥接远端肌腱和近端肌组织,术后即刻行手指、腕关节被动伸屈功能锻炼,在被动屈指屈腕同时做主动屈腕屈指肌的收缩锻炼。应用该方法对9例前臂屈肌群远侧肌腹损伤患者进行修复与重建,随访6例,取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 联合桥接修复犬喉返神经缺损

    作者:柴丽萍;苏振忠;文卫平;雷文斌;冼志雄;罗广裕

    [目的] 探讨联合桥接修复喉返神经的可行性及特点. [方法] 选用健康成年杂种犬6只,切断左喉返神经1 cm,取同侧离体1.2 cm长胸锁乳突肌制成管形桥接,将神经两断端置入桥接内,显微缝合肌膜及神经鞘膜,外包裹静脉封闭.术后分别于1、3、6个月观察声带活动度、喉内肌肌电图及桥接与喉内肌的组织学改变. [结果] ①声带活动度:术后1月声带固定,术后3个月声带轻微活动,6个月声带内收良好,外展较差.②肌电图:喉内肌未记录到纤颤电位,环杓侧肌、环杓后肌及甲杓肌的波幅分别恢复到对侧的82%、60%及54%.③组织学:再生神经自近心端通过桥接长入远端同源神经;环杓侧肌无明显萎缩,环杓后肌轻度萎缩,横纹和纵纹结构保存且清晰;声带萎缩不明显.[结论] 联合桥接有助于喉返神经再生和喉功能恢复,是临床值得探索的方法之一.

  • 联合桥接修复喉返神经缺损肌电图的观察

    作者:柴丽萍;苏振忠;冼志雄;文卫平;罗广裕

    [目的]观察联合桥接修复喉返神经缺损的肌电图,了解喉内肌神经再支配的情况.[方法]选用健康成年杂种犬6只,切断左喉返神经1 cm,取同侧游离胸锁乳突肌制成桥接,将神经断端分别置入桥接内,显微缝合肌膜及神经鞘膜,外包静脉封闭.术时及术后6个月行肌电图检查.[结果]术时实验侧喉内肌记录到纤颤电位,术后6个月喉内肌未测出纤颤电位,环杓侧肌、环杓后肌、甲杓肌的波幅分别达正常的82%、60%、54%.[结论]联合桥接修复喉返神经可使喉内肌获得神经再支配.

  • 达比加群酯在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围术期应用进展

    作者:魏永燕;汤日波

    血栓栓塞是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近年来的研究显示不中断华法林较传统停用华法林并低分子肝素桥接治疗显著降低围术期血栓栓塞事件且不增加出血风险。不中断华法林成为目前指南所推荐的房颤导管消融围术期的抗凝策略[1]。达比加群酯是首个被批准用于房颤抗凝的新型抗凝药,随着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达比加群酯在房颤导管消融围术期应用成为临床医生密切关注的问题,在此进行综述。

104 条记录 4/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