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肝动脉瘤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1例

    作者:谢潇;刘艳萍;张凌

    患者女,70岁.因右上腹痛急诊入院.当日于外院B超检查提示胰腺占位.超声检查:二维声像图显示右上腹(近胰头处)见3.21 cm×3.25 cm无回声区,内见1.92 cm×1.64 cm稍低回声团块,与胰腺分界清楚.

  • 肝动脉假性动脉瘤彩色多普勒超声、MR误诊一例

    作者:段红艳;罗葆明

    患者男,53岁,因反复右上腹疼痛伴皮肤及巩膜黄染2年,加重10 d来我院检查.门诊超声检查:肝切面形态大小正常,肝实质回声欠均匀,管道结构显示清晰,肝内未见明显团状回声或无回声区.胆囊不大,囊壁明显增厚,回声不规整,其内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强回声团,大的约20 mm×8 mm,后方有声影,改变体位移动不明显.肝内外胆管扩张,呈平行管征,胆总管扩张,内径约11 mm.肝门区见一混合回声区约21 mm×28 mm,边界清,形态规则.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示其内为漩涡状彩色血流信号(图1),动脉频谱,且与肝动脉相通,门静脉正常.因检查中患者否认外伤史及有关医疗操作史,故超声提示为肝动脉瘤,伴瘤内血栓形成.

  • 急诊介入栓塞治疗破裂性肝总动脉瘤一例

    作者:王利新;符伟国;郭大乔;陈斌;蒋俊豪;王玉琦

    患者男,37岁,因右上腹部疼痛2周于2006年9月2日入院.患者于2周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上腹部疼痛,疼痛呈钝性,程度较重.当地医院CT检查提示:肝动脉瘤,直径3 cm.入院查体:右上腹可触及一3 cm×2 cm大小搏动性肿块,质地硬,肿块对应位置腹壁压痛明显,无反跳痛.我院CT下的血管成像检查(CTA)提示肝总动脉瘤,直径3.2 cm(图1).常规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 腹主动脉腔内隔绝治疗腹腔动脉、肝动脉瘤合并肝内动静脉瘘一例

    作者:赵克强;张小明

    患者女,68岁,2年前因中上腹疼痛行腹部核磁示:腹腔动脉、肝动脉瘤样扩张,直径3 cm,未行治疗.2年来反复出现左心衰,1个月前因心衰再次入院,复查腹部CT示:腹腔动脉、肝动脉瘤,瘤径3.9 cm,动脉期肝静脉显影,肝内动静脉普遍扩张,提示同时存在肝内动静脉瘘(图1),2006年4月22日入我院治疗,既往:高血压病、支气管炎20年;慢性心衰3年;糖尿病5年.

  • 肝门区巨大肝动脉瘤一例

    作者:刘玉林;徐海波;许林锋;孔祥泉

      患者 男,59岁。右上腹隐痛1个月,餐后加剧。体检:腹软,剑突下偏右侧触及一质硬包块,压痛,活动度差,3年前曾作右半结肠结核切除术。  超声:肝左外叶、右后叶各见一均匀无回声暗区,右上腹另见一10.0 cm×9.2 cm无回声区,其内见2处强回声光团,约5 cm×3 cm,形态不规则;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CDFI)示其内为漩涡状彩色血流信号,动脉频谱。主动脉及门静 脉正常。  MRI : 肝左右叶各见一长T2信号囊肿,肝门区见一10.5 cm×10.5 cm球形占位,边缘光滑,T1WI 以低信号为主,T2WI 其内为混杂不均的涡流信号,其前后壁各见一5.0 cm×3.5 cm实质信号影向腔内突出,以宽基底附壁(图1);静脉推注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30 ml,行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 angiography, 3D-DCE-MRA), 动脉期示肝总动脉未显示,肝内动脉正常,门脉期示门静脉主干受压 (图2);延迟5 min,肝门区病灶内充填高信号对比剂,平扫所示附壁实质区为充盈缺损(图3)。诊断:(1)肝门区血管性病变,动脉瘤或血管瘤,伴附壁血栓形成;(2)肝左、右叶图1 平扫T1WI,肝门区病灶呈长T1信号,边缘清晰,后壁菜花样突出为附壁血栓,右后叶肝囊肿 图2 3D-DCE-MRA门脉期重建图像,门静脉主干中段受压,近段门静脉内径正常 图3 延迟期T1WI,瘤体内充填对比剂,瘤壁显示清晰,附壁血栓为低信号区 图4 腹腔干动脉造影,动脉瘤由肝总动脉供血,对比剂充填不均匀,胃左动脉侧支入肝内 图5,6 术后3D-DCE-MRA,动脉期肝总动脉未显示,肝内动脉正常;门脉期门脉主干及分支正常囊肿。  血管造影:腹腔干造影,肝总动脉增粗,近端见一直径约8.0 cm大小球形瘤体,由肝总动脉供血,对比剂进入瘤内呈涡流,内部充盈欠均匀,可见胃左动脉侧支入肝(图4);肠系膜上动脉造影示对比剂经胰十二指肠下动脉胰弓吻合支入肝。因瘤体近段肝总动脉较短,不宜栓塞。  手术所见:右上腹肝下见一10.0 cm×8.0 cm球形瘤体,触之有搏动,切开小网膜囊,丝线结扎肝总动脉,切开瘤体,吸出积血,可见块状血栓;病理结果为(肝总动脉)粥样硬化性真性动脉瘤。  术后20 d,复查MR平扫,示原肝门区瘤体消失,3D-DCE-MRA示肝动脉未显示,但肝内动脉血供丰富,门静脉主干及分支正常(图5,6)。  讨论 内脏动脉瘤少见,好发于脾动脉,其次为肝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等,肾动脉亦有较高发病率[1-3],而发生于肝总动脉如此巨大的动脉瘤实属罕见。肝动脉瘤可以是真性、假性或夹层动脉瘤。本例病检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真性动脉瘤,但其与3年前 手术是否有关尚不得知。肝动脉瘤在破裂之前可无症状,约1/3患者有腹痛、黄疸、胆道出血的典型症状,称之为Quink三联症,瘤体破裂死亡率高达35%[1,3],所以,破裂前的诊断尤为重要。典型的肝动脉瘤X线平片上可见弧条形的瘤壁钙化,上消化道钡餐见胃肠道受压改变,超声上表现为液性暗区,CDFI可显示其血流信号特征;CT平扫为圆形稍低密度区,CT值约30 HU,进一步诊断需要增强,瘤腔强化与主动脉一致,血栓表现为强化缺损区[1,3];本病的诊治,过去认为血管造影具优势,诊断同时可进行栓塞,对不能栓塞的病人亦可较好显示瘤体、载瘤动脉、动脉瘤周供血及肝侧支供血的情况,为手术方案提供依据[1-3]; MR 对血流敏感,较小病灶即呈流空影或涡流的不均匀信号影,较CT有明显优势,3D-DCE-MRA可清晰显示正常的肝动脉,动脉瘤时可因为载瘤动脉变细或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肝动脉显示率降低,但可显示肝内侧支供血动脉及瘤体与门脉的关系;文献中较少提及肝动脉瘤的MR表现,可能因为肝动脉瘤患者多以急腹症就诊,临床医师首选血管造影,而未作MR检查,本例以腹部包块首诊,MR表现典型。随着MR技术的发展,简便、无创的 MR平扫和3D-DCE-MRA有希望替代诊断性的血管造影,用于肝动脉瘤的诊断和术后疗效评估。

  • 肝动脉瘤的早期多普勒超声诊断

    作者:刘晓丹;谭盼;刘崇文;郑彦磊;袁野

    肝动脉瘤多为假性动脉瘤,由于动脉硬化、创伤或胆道感染所致。位于肝外的较多,呈囊状。患者多数因动脉瘤破裂出血而就诊。该病发病突然,凶险。患者入院后能够及时接受检查确诊,是挽救生命之关键。超声检查价格便宜,普遍率高,简便易行,无创伤痛苦,安全可靠,可短期反复动态观察病灶变化,获得更多的信息;肝动脉瘤的B超表现多为高回声,呈圆形、囊状,壁光滑边缘规则,回声较强;患者瘤体内无回声区域,为色彩填充血流,多呈波动状血流。

  • 肝动脉瘤的诊治体会--附5例报告

    作者:鲍鲁平;吴仕和;姜福亭

    肝动脉瘤是一种罕见的疾病,病因多为感染、创伤、先天性及动脉粥样硬化.肝动脉瘤分为肝内型和肝外型.本文报告5例,其中肝内型肝动脉瘤4例,肝外型肝动脉瘤1例.肝动脉瘤多无特殊临床症状和体征,容易误诊和漏诊,对于酷似胆系感染伴有胆道和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应高度怀疑本病,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可以帮助确诊.治疗肝外型肝动脉瘤可采取瘤体切除、结扎瘤体远近端动脉而无需血管重建.治疗肝内型肝动脉瘤首选肝内动脉栓塞.

  • 肝固有动脉瘤超声表现1例

    作者:张金堂;李星云;陶健

    患者女,82岁。因“甲型 H1N1病毒性流感”入院,住院期间出现右上腹持续性疼痛。查体:右上腹轻度压痛,肝区叩痛。床旁彩色超声提示:肝胆胰未见明显异常,肝门旁门静脉前方见一范围约28 m m ×22 m m囊状无回声区,形态欠规则,与一管状结构相连,追踪扫查,发现该管状结构通向肝门(图1),彩色多普勒显示无回声区内呈现红、蓝相间的血流信号,与一血管相连续,并通向肝门(图2),频谱多普勒显示为动脉血流频谱(图3)。腹主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走形及管径正常。超声印象:肝动脉瘤可疑,建议CT进一步检查。增强CT血管三维重建证实:肝固有动脉动脉瘤(图4)。

  • 3例肝动脉瘤破裂大出血病人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作者:王慧英;汪丽芳

    肝动脉瘤是一种少见的疾病,肝动脉瘤破裂大出血,常引起低血容量休克,如不及时抢救或抢救不当常危及生命,死亡率高达60%~70%[1].肝内动脉瘤破裂胆道大出血手术病死率高达35%~50%[2].因此,护理人员必须积极主动配合医生进行抢救.2006年我院收治肝内动脉瘤破裂大出血3例,采用肝动脉栓塞治疗,无一例死亡,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其抢救和护理介绍如下.

  • 巨大肝动脉瘤1例报告

    作者:邓庚国;陈颖华;马毅;廖冰;何晓顺

    肝动脉瘤破裂发生率高,瘤体破裂可造成低血容量性休克,危及病人生命.我院收治1例巨大肝动脉瘤病人,报告如下.1 病历简介病人男性,51岁.因体检发现上腹部肿物半个月余于2014-08-18入院.查体腹部平坦,剑突下可触及一圆形包块,大小约9cm×8cm,有搏动感,边界清楚,无压痛.有痛风及预激综合征病史数年.B超检查提示肝门部单个占位性病变,大小7.1 cm×6.4 cm,圆形、囊状混合回声,边界清楚,囊内可见范围约3.7 cm×3.0 cm高回声团,囊内部可见漩涡状血流信号;上腹部CT检查提示肝动脉局部膨大,肝门区见球形肿块影,大小约66 mm×71 mm,边缘光整,底部可见少许斑点状钙化影,增强扫描瘤灶显著动脉血管样强化,其内可见偏心性强化充盈缺损区,范围约30 mm×39 mm.门静脉主干及胰头部、肝脏受压,与肿块分界清.胃左动脉分支供应肝左叶(图1a,b,c);CT血管造影(CTA)提示动脉瘤开口距肝总动脉造影所示开口约3.5 cm.血流速度很快,血流量大,肝总动脉颈部的直径约6 mm(图1d).

  • 肝血管瘤肝动脉栓塞致胆汁性肝硬化1例

    作者:孙明;曲学延;曲殿奎;聂辉

    肝动脉栓塞是目前治疗肝癌的常用方法,但也可以造成胆道的严重并发症,这些并发症治疗十分困难,我们治疗1例肝血管瘤行肝动脉栓塞后出现胆汁性肝硬化的病人,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患者,女,61岁。1997年2月在外院查体发现肝右后叶下段有一个6cm×5cm大小的血管瘤。胆囊及脾脏未见异常。行经股动脉插管肝动脉栓塞术,注射鱼肝油酸钠及碘化油各10ml。术后出现上腹部持续性胀痛,伴有食欲不振及全身乏力,经对症治疗10d后,症状减轻,出院。1999年11月,患者再次出现黄疸上腹部胀痛,全身乏力,厌食,较以往重,再次来我院就诊。查B超和CT示:肝脏呈结节性肿大,各叶比例失调,肝门区结构紊乱。胆囊密度增高、萎缩。肝内胆管明显扩张,呈树枝状,宽1.60cm,以左肝管明显。大量腹水。2周后手术治疗。术中见肝脏显著增大,表面呈细颗粒状,深绿色,质坚硬,肝门处肝脏和周围组织坏死后形成广泛地纤维化。胆囊萎缩,其内有泥样黑褐色物质。行胆囊切除、肝左叶楔形切除左肝管空肠Roux-en-Y式吻合术。术后病理示:胆汁性肝硬化,胆囊慢性炎症,胆囊内容物为陈旧性血,及泥沙样结石。胆囊管闭塞。术后3周黄疸消退,恢复良好出院。随诊半年,未出现黄疸。精神状态良好,体重增加。

  • 钢圈加明胶海绵栓塞肝总动脉瘤1例报告

    作者:熊江;包俊敏;杨继金;赵珺;梅志军;景在平

    肝动脉瘤在人群中的发生率约0.4‰,居内脏动脉瘤的第二位,肝总动脉瘤约占肝动脉瘤的50%[1].我们用钢圈加明胶海绵栓塞囊状肝总动脉瘤1例,现报道如下.

  • 肝动脉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作者:刘金林;何韵彬;赖传善;金毕

    目的探讨肝动脉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对本组7例肝动脉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 结果除1例经健康普查无症状就诊外,本组其余病例的临床表现大都危急笃重,计急性剧烈腹痛4例次,瘤体破裂并出血3例次,腹痛不适,扪得腹部搏动性包块3例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本组基本的诊断手段,即使疑为瘤体破裂的病例也没有放弃床边B超检查.全部病例都手术治疗,没有发生肝脏的血供障碍,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所有病例都可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诊断,只要诊断、处理及时合理,对大多数肝动脉瘤而言,是可以争取到较好疗效的.

    关键词: 肝动脉瘤 诊断 治疗
  • 肝脓肿穿刺致肝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

    作者:董林森;岳淑玲;张希全;朱伟

    患者,男,80岁,回族。因上呼吸道感染、糖尿病、高血压、前列腺增生和脑萎缩入院检查。住院3d后,突然体温升高,伴畏寒、寒战,体温高达38.9℃,CT显示肝右叶脓肿,肝囊肿和肾囊肿。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行肝脓肿穿刺,抽出脓液48 ml,并奥硝唑冲洗,返回病房。穿刺后1 h开始出现面色发黄,观察生命体征显示:血压95/70 mmHg (1 mmHg=0.133 kPa),心率95次/min,血氧饱和度95%,肝区无叩击
      痛,腹部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3h后腹腔诊断性穿刺,抽出不凝血1 ml,血红蛋白从130 g/L下降到45 g/L。X线造影检查: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后,在局麻下采用Seldinger技术,从右股动脉插入4F导管鞘,继而将导管超选择性插入肝总动脉造影显示:肝右动脉有2条分支向异常染色血管畸形团供血,且染色明显,造影剂明显外溢,证实为肝动脉瘤破裂出血。故将SP微导管超选择性插入肝右动脉,从导管缓慢注入5、6 mm弹簧圈各4个栓塞。栓塞完毕后,造影显示栓塞效果满意,未见造影剂外溢,遂拔管加压包扎。手术操作顺利,术中患者未诉不适,手术历时1 h,患者安返病房。

  • 肝动脉瘤患者的增强扫描CT诊断研究

    作者:赵年

    目的 探讨CT增强扫描在肝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42例肝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1例.对照组给予CT平扫,观察组给予CT增强扫描,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断正确率.结果 对照组诊断正确率为52.4%,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0.5%,差异显著(x2=7.28,P<0.05).结论 CT增强扫描在肝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较高,可显著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避免漏诊、误诊的发生,具有增强信息的作用,可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值得推广.

  • 肝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作者:崔春吉

    肝动脉瘤是指肝脏动脉壁局部的异常扩张性病变.为一种罕见疾病,术前及生前的诊断较为困难,大多数肝动脉瘤患者因破裂出血而就医[1].现就肝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情况综述如下.

  • 自发性肝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1例

    作者:宁厚法;张凤莲;崔新江;邢辉

    患者 男,36岁,因上腹部疼痛不适,伴前胸部、右肩部疼痛、黑便到当地县医院就诊,诊为胆囊炎行胆囊切除术,术中发现胆囊出血,但未能确定出血部位.术后20 d患者上腹部不适症状仍有间断发作,伴有间断黑便,为行进一步诊治到本院就诊,门诊以胆道出血收住入院.

  • 肝动脉瘤7例的诊治

    作者:刘金林;何韵彬;赖传善;金毕

    腹主动脉在腹腔内分为壁支和脏支两大系,发生在脏支上的动脉瘤,如肝动脉瘤、脾动脉瘤、肠系膜动脉瘤等,都被称为内脏动脉瘤,同属周围动脉瘤.肝动脉瘤又被分为近胃十二指肠动脉型、远胃十二指肠动脉型和肝内型三类,现将本组1984年10月-2000年5月收治的7例肝动脉瘤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关键词: 肝动脉瘤 诊断 治疗
  • CT增强扫描在肝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探析

    作者:吴建华;郭飞

    目的:探析CT增强扫描在肝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46例肝动脉瘤患者,按照患者住院的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通过CT增强扫描,对照组通过CT平扫,对比两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1.30%、52.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瘤经CT增强扫描,诊断的正确率较高,且安全、可靠。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