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氨甲环酸用于全膝关节置换降低失血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作者:曹万军;朱绍灵;刘显东;唐承杰;郑金文;陈星宇;刘颖;肖鹏

    背景:氨甲环酸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抗纤维蛋白溶解的药物,可以经静脉有效的控制全膝关节置换后失血。目的:观察氨甲环酸对初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置换后失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至2015年在四川省骨科医院下肢科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100例患者。以使用氨甲环酸与否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患者在全膝关节置换前10 min静脉注射氨甲环酸1 g,而对照组不给予氨甲环酸。结果与结论:试验组患者置换后围手术期总失血量、置换后24 h引流量、输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输血人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患者患者置换前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置换后血红蛋白水平均下降,且试验组患者置换后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置换后24 h,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置换后6 d,2组患者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未见深静脉血栓。提示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前静脉给予氨甲环酸能明显减少围手术期失血量及输血量,降低输血风险及输血费用,利于术后功能恢复,且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中是否应用气囊止血带止血:一项Meta分析

    作者:顾培伦;董金波;王维山;陈磊;于洪涛;李跃军;高鹏;王凯

    背景:气囊止血带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但同时会带来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目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中是否使用气囊止血带仍有争议.目的:评价气囊止血带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检索2017年7月以前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数据库中,检索词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气囊止血带",查找及筛选有关人工全膝关节置换中是否应用止血带技术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提取及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8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表明,使用气囊止血带可以减少人工膝关节置换中总出血量,可缩短手术时间,但是会增加术后疼痛及血栓发生率(P < 0.05).使用气囊止血带对术后7 d的HSS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无显著性影响(P > 0.05).结果说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中使用气囊止血带可减少总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对膝关节置换后7 d的膝关节功能无影响,但是会增加术后疼痛和血栓发生率.

  • 氨甲环酸及引流管在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的合理应用

    作者:张立清;魏开斌;朱本珂;王强;李纯璞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后失血量大是当前临床工作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氨甲环酸可采用多种给药方式减少术后失血,大多在术后放置引流管,而局部应用氨甲环酸术后不放置引流管的方式尚未有明确的评估.目的:观察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后失血量的影响,并探讨引流管的合理应用方式.方法:将90例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生理盐水50 mL关节腔注射,术后放置引流管,并夹闭4 h;B组氨甲环酸1.6 g溶于生理盐水50 mL后关节腔注射,术后放置引流管,并夹闭4 h;C组氨甲环酸1.6 g溶于生理盐水50 mL后关节腔注射,术后不放置引流管.记录置换术中出血量,置换后2 d内每天记录血红蛋白、引流量、输血量及输血例数,并计算总失血量与隐性失血量,统计置换后7 d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例数.对3组所有患者进行定期随访.结果与结论:①3组患者置换前资料、置换术中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术后总失血量、输血例数,B、C组明显少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C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B组引流量明显少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3组间隐性失血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3组患者均无深静脉血栓形成;⑥结果提示,局部应用氨甲环酸能明显减少全膝关节置换后引流量和总失血量,降低输血率,但对减少隐性失血量效果不明显,且不增加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概率;局部应用氨甲环酸术后可以不放置引流管,方法简单、安全、有效.

  • 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股骨头置换修复老年股骨颈骨折:18个月随访比较

    作者:孙辉;臧学慧;高立华;谭永滔

    背景: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关于选择全髋关节置换还是人工股骨头置换目前仍存在争议.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修复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后18个月的随访结果.方法:纳入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股骨颈骨折患者70例,男17例,女53例,年龄60-83岁,均为Garden Ⅲ型,Ⅳ型患者.根据置换方式分为两组,股骨头置换组39例,全髋关节置换组3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分型及合并疾病构成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X射线观察两组患者关节置换效果,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输血量、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置换后髋关节功能.结果与结论:经18个月随访,两组患者X射线显示股骨颈骨折均复位固定良好,假体位置良好.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输血量、失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股骨头置换组优于全髋关节置换组(P<0.05);全髋关节置换组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股骨头置换组(P<0.05).提示老年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后关节功能恢复较好,远期并发症较低,是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人工股骨头置换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及输血量少等优点,适合身体状况差、活动量小及受伤前患肢已有功能障碍的高龄患者.

  • 静脉与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中的比较

    作者:胡文浩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围术期失血是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的重要因素,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氨甲环酸可以有效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失血.目的:对比静脉与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对初次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方法:105例单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患者被随机分为3组,静脉应用氨甲环酸组于切开皮肤前及缝合皮肤后经静脉滴1.0 g 氨甲环酸;局部应用氨甲环酸组于缝合皮肤后经引流管向关节腔内注射2.0 g(溶于20 mL生理盐水)氨甲环酸,术后夹闭引流管4 h后打开;对照组不应用氨甲环酸.记录3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24,48 h血红蛋白水平、术后引流量、血栓发生率等.结果与结论:①静脉应用氨甲环酸组及局部应用氨甲环酸组的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静脉应用氨甲环酸可以更有效的减少患者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水平,而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则可以更有效的减少术后引流量;而静脉应用氨甲环酸组的总失血量(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低于局部应用氨甲环酸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②3组患者在术后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③结果证实,静脉与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中均能显著减少围手术期失血量,并不会增加术后血栓形成的风险.

  • 氨甲环酸两种不同用药方式对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前瞻性、开放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作者:侯振扬;孙义玲;庞涛;吕东;朱彪;李振;柴星宇;许正文;苏长征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中静脉应用和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能够明显减少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输血量以及输血率,但两种方法的差异尚不明确.目的:试验观察了氨甲环酸两种不同用药方式对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方法: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开放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在中国山东省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完成.纳入单侧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氨甲环酸静脉应用组30例,于置换开始时将15 mg/kg氨甲环酸稀释于100 mL生理盐水中静滴,缝合深筋膜后关节腔内注射生理盐水20 mL;氨甲环酸关节腔内注射组30例,置换开始时予100 mL生理盐水静滴,缝合深筋膜后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1.5 g与20 mL生理盐水混合液;对照组:置换开始时予100 mL生理盐水静滴,缝合深筋膜后关节腔内注射生理盐水20 mL.试验的主要观察指标为置换后1,3 d隐性失血量;试验的次要观察指标为术中、置换后1,3 d显性失血量、输血率和平均输血量;其他观察指标为以置换后3个月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评价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试验经中国山东省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15-026).研究符合世界医学会制定的《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参与者本人对治疗方案和过程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讨论:试验于2015年4月设计,2015年7月开始收集病例,2017年12月完成全部数据分析.试验旨在探讨氨甲环酸静脉应用和关节腔内注射对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以确定何种用药方式更加有效,进而为全髋关节置换提供更有效的氨甲环酸使用方式.

  • 内镜微波凝固治疗上消化道出血41例

    作者:姜永武;程力

    1 资料与方法对41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急诊行内镜下微波凝固止血治疗.41例中,男34例,女7例,年龄在21~66岁,平均40.5岁.临床表现:41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反酸、嗳气、腹胀、在内镜治疗前48小时内有呕血或黑便史.失血量约在500~1500ml,Hb:50~90 g/L,经内镜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4例,胃溃疡8例、胃癌2例、胃炎2例、胃息肉3例,贲门食管粘膜撕裂2例.

  • 金属植入物髓内外固定修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术期隐性失血量比较

    作者:李洪飞;李二虎;严锋合;赵鹏;马俊军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是指发生于髋关节囊线以外至小转子下方区域内的骨折,好发于老年患者,目前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主要治疗方式,包括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目的:比较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髓内外固定的隐性失血量,并探讨围手术期失血量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5岁以上资料齐全的29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男138例,女160例,其中采用髓内固定者153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81例,Gamma钉72例),髓外动力髋螺钉固定者145例.根据Gross方程计算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固定前隐性失血量、固定后隐性失血量、总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和总隐性失血量占比,比较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围手术期失血量情况,并分析性别、手术时间、受伤与手术时间间隔、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内科疾病等因素对以上指标的影响.结果与结论:Gamma钉组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的固定后隐性失血量、总隐性失血量、总隐性失血量占比均显著大于动力髋螺钉组(P< 0.05).Gamma钉组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的显性失血量显著小于动力髋螺钉组(P<0.05);3组固定前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受伤与手术的时间间隔<48 h组固定前隐性失血量明显低于>48 h组,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糖尿病组固定后隐性失血量和总隐性失血量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高血压组固定后隐性失血量和总隐性失血量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固定方式、受伤与手术的时间间隔、高血压和糖尿病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要高度重视其围手术期隐性失血.

  • 全膝关节置换围置换期氨甲环酸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鑫瑞;王涛;张志强

    背景:全膝关置换目前尚未找到有效且安全的减少置换后失血的方法,氨甲环酸是一种人工合成赖氨酸抗纤溶药物,能够可逆地阻断纤溶酶原与纤维蛋白的结合从而阻止血凝块的纤维蛋白的降解,有效减少置换后出血,但这一减少出血的过程有可能增加术后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风险。目前研究表明氨甲环酸在临床中佳使用方式还未明确,关于置换后血栓事件的发生风险仍存在很多疑虑。目的:对氨甲环酸在全膝关节置换中静脉、局部及口服3种使用方式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70年1月至2015年1月PubMed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数据库,在标题和摘要中检索,英文检索词“Tranexamic acid;oral;topical;intravenous infusion;blood loss;safety;Total knee arthroplasty”;中文检索词“氨甲环酸;口服;局部使用;静脉滴注;失血量;安全性;全膝关节置换”。排除Meta分析、综述及重复性文章。结果与结论:氨甲环酸在临床中的应用主要有静脉、局部、口服3种应用方式。在安全使用氨甲环酸的前提下不同的应用方式对患者出血量的控制不尽相同。相信随着氨甲环酸在全膝关节置换中及置换后的广泛应用,会有更加优化的使用方式,将全膝关节置换后失血量更好的控制。

  • 急性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用于颅内肿瘤切除术的护理30例

    作者:安虹;侯怡;向艳;张薏

    颅内肿瘤切除术出血量大,常需输注异体血,但输血存在诸多不良反应并可导致多种传染性疾病[1].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ANH)和控制性降压均可减少手术失血量和输血量 ,对于节约用血、防止输血相关疾病有很大意义.2003年7~12月,我科对30例颅内肿瘤切除术病人行ANH联合控制性降压,效果良好,现将有关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休克指数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栗玉容

    目的 探讨休克指数对估计急性失血患者的失血量及据此指导护理工作的应用价值.方法 监测198例急性出血性患者心率、收缩压及休克指数,并分析其与出血量的相关性,以此指导护理观察及救治.结果 休克指数较单一根据心率、收缩压指标评估各种急性出血性疾病出血量更为敏感和准确.结论 休克指数能更早、更准确地判断出血量,可作为临床护理观察的重要指标,对临床护理工作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 地塞米松辅助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初探

    作者:王立媛;李艳;王德智

    本文对 100例因胎儿偏大、臀位及骨盆等因素而行剖宫产术的足月产妇,在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后静推地塞米松及催产素,发现术后 2h内失血量较单用催产素明显减少.现报道如下.

  • 异位妊娠手术时的麻醉选择及管理

    作者:李树人

    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由于异位妊娠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与出血量差异较大,故麻醉选择与处理主要取决于失血量的多少.

  • 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的护理对策

    作者:张学军;曲冬颖;孙春燕;刘劲松;葛静;齐虹

    胎儿娩出后,2h内失血量超过400mL或24h内失血量超过500mL称为产后出血[1].产后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要保障孕产妇的生命安全,必须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2000-01-2006-07我院产科共住院产妇14294例,发生产后出血218例,产后出血发生率1.53%.本文产后出血量的测定均采用容积法和称重法.产后出血量500~999 mL共183例(占83.94%),1000~1499 mL 33例(占15.14%),≥1500mL 2例(占O.92%).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后218例均治愈出院.根据处理方法不同,将14294例分为两个时期进行分析:2000-01-2003-12共分娩6248例,发生产后出血134例,产后出血发生率2.14%,这一时期我们主要以严密观察产程进展、胎儿胎盘娩出后按摩子宫、立即给予缩宫素静滴,必要时麦角新碱肌注以加强子宫收缩,严密观察阴道流血量等护理措施预防及治疗产后出血.

  • 氨甲环酸止血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失血量影响

    作者:华政哲;张敬东;韩文峰;何勇;张攀;孙保飞

    目的 评价术中髋臼及股骨髓腔创面应用氨甲环酸止血同时在关闭切口后经引流管髋关节腔内单次灌注应用氨甲环酸止血和关闭切口后经引流管髋关节腔内单次灌注应用氨甲环酸止血对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研究分析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64例因股骨头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和B组. A组患者32例:关闭切口后,经引流管髋关节腔内单次灌注氨甲环酸2. 5 g(25 ml)止血. B组患者32例:术中髋臼及股骨髓腔创面分别应用0. 5 g(5 ml)氨甲环酸浸润,并用纱布填塞止血,同时在关闭切口后经引流管髋关节腔内单次灌注1. 5 g(15 ml)氨甲环酸止血. 两组患者均由同一术者、同一术式完成全髋关节置换.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血红蛋白变化和总失血量. 结果 术后24 h,A组患者血红蛋白为(10. 4 ±0. 8)g/L,B组(11. 6 ±0. 9)g/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术后48 h,A组血红蛋白为(9. 6 ±1. 0)g/L,B组(11. 1 ±0. 6)g/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A组术中失血量(220. 5 ± 15. 0) ml,B组(140. 9 ± 14. 7) m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术后48 h引流量为(360.5 ±21.0)ml,B组(350.9 ±20.7)m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失血量( 972. 0 ± 45. 8 ) ml, B 组( 760. 0 ± 43. 4 ) m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1 ). A 组手术时间为(47. 0 ± 8. 2) min, B组(48. 0 ± 8. 1) min,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假体周围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或其他并发症. 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及股骨髓腔创面应用氨甲环酸止血同时,在关闭切口后经引流管髋关节腔内局部灌注氨甲环酸止血,较关闭切口后经引流管髋关节腔内单次灌注氨甲环酸止血效果更好,并且不增加手术时间、假体周围感染及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 善宁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48例体会

    作者:刘强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胆疾病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上段的出血.若在数小时内失血量超过1000ml或循环血容量的20%则称之为上消化道大出血.其病因较多,临床上常见的是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和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及胃癌等.临床主要表现为呕血和(或)黑便及周围循环衰竭,是临床常见的急症.用药是否得当,处理是否及时、正确,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

  •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氨甲环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作者:张杭州;白希壮;梁庆威;雷则鸣

    目的 探讨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静脉使用氨甲环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于我科行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120例,分为氨甲环酸组(关闭切口前给予氨甲环酸10 mg/kg)和对照组(不给予氨甲环酸),每组60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术后血红蛋白水平、输血比例及输血量、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氨甲环酸组术后引流量[(237.53±45.19) mL]低于对照组[(401.37±73.72) mL],氨甲环酸组术后血红蛋白水平[(127.57±13.55) g/L]高于对照组[(111.4±14.32) g/L],对照组术后输血率[37%(22/60)]高于氨甲环酸组[8%(5/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内均未发生肺栓塞,2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无明显差异(1.67%vs 3.33%).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氨甲环酸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失血量,降低术后输血比例.

  • 不同护理干预疗法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肖百敏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R)术后早期不同护理干预疗法在减少出血和减轻疼痛方面的疗效。方法:将90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B两组分别在常规处置的基础上,对伤口采用单纯加压包扎或单纯冰袋冷敷;C组在加压包扎冰敷的基础上,定时夹闭伤口引流。三组分别观察并记录术后引流量及疼痛程度。结果:C组30例中,术后引流量及刀口疼痛程度均较A、B两组轻,疗效明显优于A、B组(P<0.01),患者总评较好。结论:THR术后早期行加压包扎冰敷并定时夹闭引流管能有效减少切口术后渗血,减轻疼痛及患肢肿胀程度,有利于患肢早期功能锻炼,并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失血性休克的诊治体会

    作者:王国治;孙多振;王之阳

    失血性休克多伴有严重创伤、脏器破裂等特点,一般伤势严重、复杂,失血量大,生理功能紊乱,伤情变化迅速,多因呼吸衰竭、循环衰竭、感染、多系统多脏器衰竭而死亡。因此,在急诊科早期采取迅速、准确、有效的急救措施是提高病人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挽救严重多发伤病人生命的关键[1]。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具有相应的急救知识和能力。在病人到达急救科时,先应把注意力集中到短时间可以致死的伤情上,其中合并失血性休克就是比较危险的一种情况。

  • 299例产后出血分析与干预

    作者:蒋撷芳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其预后随失血量、失血速度不同而异.短期内大量失血可迅速发生失血性休克,严重者危及产妇生命.

584 条记录 11/30 页 « 12...891011121314...293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