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髓内固定与髓外固定手术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影响

    作者:贾文鹏

    目的 比较髓内固定与髓外固定手术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中对临床指标、髋关节功能、并发症产生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2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成甲组(60例,髓内固定手术治疗)与乙组(60例,髓外固定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的相关临床指标、术后半年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甲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乙组,且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乙组(P<0.05);术后半年,甲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乙组(P<0.05);甲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乙组(P<0.05).结论 相较于髓外固定手术,髓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可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升患者髋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

  • 股骨干骨折髓内与髓外固定方法的比较与疗效分析

    作者:廖玉长

    目的:对股骨干骨折髓内与髓外固定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治疗的145例股骨干骨折患者,分为两组:A组与B组,A组96例患者使用钢板螺丝钉内固定,B组49例患者使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需要对患者进行6~12个月的随访,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145例股骨干骨折患者中,A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是85.4%,B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是93.8%,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内固定方法在股骨干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比髓外固定好,不仅大大提高了股骨干骨折患者的治疗优良率,而且还有效降低了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了患者所承受的痛苦。

  • 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外固定系统与髓内固定系统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作者:杨建义;李王庄;太祖华;马文可

    目的 探讨采用髓外固定系统与髓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00例,均为我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随机按A组和B组划分,A组采用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锁定板即髓外固定系统治疗,B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PFNA)即髓内固定系统治疗,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在平均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骨折术后愈合时间上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Harris评分A组优良率为92%,B组为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术后无并发症发生,B组深静脉血栓、褥疮、尿路感染、髋内翻各1例,并发症率为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髓内固定系统和髓外固定系统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中均有疗效,但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髓外固定系统更占优势,临床需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骨折类型、病人身体状况手术耐受与否、病人经济状况等选择手术方式,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髓外及髓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136例临床观察

    作者:陈昉;甘球恩

    目的:探讨髓外固定与髓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36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上患者随机分配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股骨近端锁定钢板髓外固定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髓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疗效优良率为94.1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2.3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转子下骨折选择髓内固定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愈合时间较短,值得临床推广.

  • 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外内固定治疗进展

    作者:魏建仝;张钟;苏秦柳晔;王勇平

    股骨粗隆间骨折(IFF)占髋部骨折的近一半,多见于老年患者。IFF的治疗方式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回顾髓外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相关文献并分析各种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优势、手术难度及并发症。总结髓外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进展。

  • 髓外固定系统与髓内固定系统用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

    作者:董丰乐;冯卫华

    目的 对髓外固定系统与髓内固定系统应用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86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髓外固定组与髓内固定组,髓外固定组患者予以动力髋螺钉固定方法治疗,髓内固定组患者予以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方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 髓内固定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分别为60.81 ± 18.32分钟与113.28 ±16.47ml,明显低于髓外固定组患者;髓内固定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5.35%,明显高于髓外固定组患者,以上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髓外固定系统相比,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实行髓内固定系统治疗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且疗效果佳.

  • 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手术治疗

    作者:万玉春;毛家明;刘建新;胡庆华

    目的 探讨股骨转子周围各型骨折手术方法的选择与临床运用.方法 对119例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根据改良Tronzo-Evans分型,结合骨折粉碎程度及骨折线的位置,分别选用髓外固定治疗57例,髓内固定治疗46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16例.结果 随访7~36个月,平均18个月,全部骨性愈合.根据Parker髋部骨折疗效标准:优71例,良37例,可11例,总优良率90.7%.结论 髓外固定适用于稳定的Ⅰ型、Ⅱ型股骨转子周围骨折,其手术操作相对简单;髓内固定适用于不稳定Ⅲ型、Ⅳ型骨折,其技术要求相对较高;人工股骨头置换适用于高龄不稳定骨折,其能明显减少卧床时间.

  • 髓内及髓外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

    作者:闫志勇;阚金庆;李林;杨玉宝

    目的 比较髓内及髓外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探讨优势治疗方法.方法 24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Gamma钉内固定85例,DHS内固定82例,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PFP)内固定79例.结果 Gamma钉和DHS及LPFP组的平均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优良率分别为150 ml、60 min、3.6%、96.4%和260 ml、100 min、13.7%、86.3%及220 ml、90 min、5.7%、94.2%.结论 Gamma钉较DHS和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在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 髓内、外内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对比研究

    作者:李兴艳;张津明;鲍远;叶亚平;胡伟华;印卫锋;郭风劲;陈安民

    目的 比较髓内、外内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自2012-09-2015-01诊治的107例高龄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髓内固定(PFNA组)、髓外固定(PF-LCP组)和人工关节置换(BHR组),比较3组出血量、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切口大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患肢完全负重时间、卧床和住院时间、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 3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所有患者均获随访3~36个月,平均12个月.BHR组与另外2组比较,手术时间短、切口大、出血多、透视少、卧床和住院时间短、术后负重时间早、髋关节功能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个月3组均获得良好的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可获得良好的关节功能,患肢完全负重早,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

  • 髓内、外内固定方式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失血量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王飞;茆文龙;李力毅;舒忠军;李颖

    目的 分析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运用髓内髓外固定方式治疗时的失血量差异并探讨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1-01-2015-01诊治的157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分析2组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的差异,以及年龄、性别和体重指数对2种术式中隐性失血量的影响.建立隐性失血量与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之间的线性方程式.结果 PFNA组显性出血量(140.3±31.6)ml,隐性出血量(409.7±191.3)ml,总出血量(550.0±192.5)ml,DHS组显性出血量(174.3±39.0)ml,隐性出血量(295.o±134.3)ml,总出血量(469.3±144.1)ml,2组显性失血量(t=6.01,P<0.001)、隐性失血量(t=-4.33,P<0.001)、总失血量(t=-2.96,P=0.03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FNA组中高龄组与超高龄组中隐性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F=0.97,P=0.326)与BMI (F =0.00,P=0.976)对2组的隐性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方案、术后3dHb及隐性出血量三者之间呈线性关系.结论 髓内固定方式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隐性出血量显著大于髓外固定方式,但显性出血量相反;年龄是影响隐性出血量的因素;隐性失血量与术后血红蛋白水平呈负相关.

  • 不同内固定方式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全身情况的影响

    作者:王晓伟;孙天胜;刘智;张建政

    目的 探讨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及InterTan内固定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全身情况 的影响.方法 笔者自2012-01-2013-12共诊治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189例,根据内固定方式分为DHS、PFNA、In-terTan 3组,分别比较3组术中情况(麻醉方式、手术时间、失血量)、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氧分压(PO2)、并发症、死亡率等.结果 3组麻醉方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InterTan组显性、隐性失血量及输血量均较DHS组和PFNA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前白细胞计数差异不明显,术后均有不同程度升高,InterTan组术后1、3、5d白细胞计数水平较其他2组明显升高,术后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前血红蛋白水平差异不明显,术后均有不同程度下降,3组术后1、3d血红蛋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前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术后1、3、5 d InterTan组下降明显,其次为PFNA组,DHS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谷丙转氨酶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HS组住院期间并发症6例,PFNA组8例,InterTan组14例,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髓内及髓外固定均可对机体产生一定影响,髓内固定中的InterTan对失血量、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PO2影响大,但3种内固定方式对于总体结局(死亡及并发症)的影响差异不大.

  • 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治疗的比较分析

    作者:王志祥

    目的:比较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治疗.方法:选取2016年5月22日-2017年5月22日期间我院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100例患者(实施信封随机分组模式),对照组的50例患者进行髓外固定治疗,观察组的50例患者进行髓内固定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285.96±12.35)ml、手术时间(81.25±3.62)分钟、骨折愈合时间(12.69±1.42)周、引流量(102.56±12.02)ml、并发症发生率4.00%,均优于对照组,同时各时间段的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髓内固定患者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中效果显著.

  • 髋部骨折面临的问题与思考

    作者:张长青;贾伟涛

    Hip fracture is a severe injury commonly seen among middle aged and elderly individuals. The incidence of hip fracture keeps increasing as a result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ging of the social population. Reasonable treatment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are needed in orthopedics due to the particular hip anatomy, the complex biomechanical environment, the poor physical functions in the elderly coupled with the severe complications which can compromise the life if treated improperly. However, it is still in dispute on the current emergency treatment, therapy options,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 an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onsequently,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grasp the principles of treatment comprehensively concerning different ages and various fracture types, to integrate all kinds of disciplines, to establish fast passage for patients' access to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to standardize an efficient treatment system, to comply with surgical indications strictly, to restore the original anatomical morphology, to choose internal fixation devices properly, and to utilize relative surgical techniques accuratel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reatment quality efficiently and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 rapidly.

  • 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优化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跃辉;邹士平;王爱国;程慧;司文腾;陈宾

    目的 评估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优化治疗方案的临床意义.方法 自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对67例高龄转子间骨折实施优化性治疗方案.术前通过优化性治疗方案的评估,对患者的一般情况、骨质疏松程度,骨折的分型特点来进行综合评估,并根据优化方案决定采取髓内固定、髓外固定或关节置换方案进行治疗.其中髓外固定组37例,髓内固定组17例,关节置换组13例.比较各组之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下地时间,随访时通过Harris评分、疼痛程度、X线检查结果和术后并发症进行各组之间的综合评估.结果 髓内固定组患者术中的平均出血量少(P<0.05),关节置换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短、下床活动早(P<0.05).本组患者随访3~36个月,平均16个月.其中手术时间和下床时间上关节置换组显著低于髓外固定和髓内固定组(P<0.05).术中出血髓内固定组显著低于髓外固定组和关节置换组(P<0.05),住院时间上髓外固定组显著长于髓内固定组和关节置换组(P<0.05).结论 内固定及关节置换在治疗不同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中表现出不同的优势,优化性治疗的评估方案为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提供了便利,临床中优化性治疗方案提供的评估结果能为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可以在临床中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 髓外固定与髓内固定系统应用于临床分组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对比分析与评价

    作者:蒙向铖;覃小武;韦东;李林峰

    目的:研究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髓外固定与髓内固定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与评价。方法将7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36例,A组患者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髓外系统内固定(股骨近端锁定板)治疗, B组患者行闭合复位或切开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髓内系统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并发症率(8.33%)明显低于A组(19.44%),组间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髓外固定与髓内固定系统均有较好疗效,但髓内固定系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偏低,在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以获得佳疗效。

  • 股骨干骨折行髓内外固定方案的临床效果对比

    作者:武博;朱宏刚

    目的:对比股骨干骨折行髓内外固定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09年4月—2014年4月该院诊治的股骨干骨折100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行髓外固定治疗,研究组50例患者行髓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相关有效性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优良率92.00%高于对照组78.00%,且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6.00%低于对照组22.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各项治疗相关有效性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干骨折行髓内固定治疗较髓外固定治疗效果更佳,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 股骨近端合并小粗隆骨折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崔永胜;周劲松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剧,股骨骨折的日趋增多,逐渐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股骨近端骨折和粗隆骨骨折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股骨骨折病症之一.因此治疗股骨骨折提高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突显得颇为重要.该研究在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基础上,主要针对股骨近端骨折和粗隆骨骨折的具体情况人手,对相应治疗方法的优缺点进行综述.

  • 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与动力髁螺钉治疗老年人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比较

    作者:吴望晟;刘剑;朱显科;刘圣凯;常祺;黄昌林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及动力髁螺钉(DCS)治疗老年人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6月入住解放军第一五零中心医院并以PFNA及DCS治疗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术后随访时间至少1年,共有66例人组,其中32例给予PFNA治疗,34例给予DCS治疗.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合并症、AO分型、受伤至住院及受伤至手术时间、麻醉方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部分负重时间、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1年内死亡率、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合并症、AO分型、受伤至住院时间、受伤至手术时间、麻醉方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1年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FNA组平均手术时间[(90.76±14.53)min]短于DCS组[(115.67±27.43)min],术中失血量[(239.78±170.54)mL]少于DCS组[(426.96±172.51)mL],部分负重时间PFNA组[(11.96±2.86)d]短于DCS组[(14.68±3.18)d],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Harris髋关节评分中功能、畸形、活动度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在疼痛评分PFNA组[(38.38±8.78)分]优于DCS组[(32.29±10.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由于小切口、失血量少、生物力学固定等优势,PFNA是治疗老年人不稳定粗隆间骨折较好的选择.

  • PFNA髓内固定与DHS髓外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

    作者:张中

    目的 比较用PFNA髓内固定与DHS髓外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PFNA髓内固定(31例)和DHS髓外固定(23例)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54例均获随访,时间8~14个月.与DHS组相比,PFN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不连及延迟愈合发生率明显较低,而骨关节Harris评分明显较高,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PFNA髓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DHS髓外固定法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可获得良好的髋关节功能,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佳固定方法 ,可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不同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

    作者:赵刚

    目的 对比不同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以随机法分组(每组60例):治疗组行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固定手术,对照组行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外固定手术,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25.00%(P<0.05);2组手术操作、骨折愈合、住院、术中出血量等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固定(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显著.

55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