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剖宫产术中保温对中央型前置胎盘患者的影响

    作者:周鸿志;陈正琼;周正容;李瑗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有效保温对中央型前置胎盘患者在失血量、切口感染率、血氧饱和度、子宫切除率、全麻术后复苏时间的影响。方法中央型前置胎盘施行剖宫产病人60例患者,按手术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术中不采用任何保温装置,实验组术中采用充气升温毯作保温处理。观察记录患者术中失血量、切口感染率、血氧饱和度、子宫切除率、患者全麻苏醒时间、血氧饱和度。结果两组相比,实验组失血量明显减少(P<0.05)、子宫切除率(P<0.05)、切口感染率明显降低(P<0.05)、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5),麻醉复苏时间缩短(P<0.05)。结论对中央型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术中采用充气升温毯可以有效维持患者正常体温,减少失血量,降低子宫切除率及切口感染率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减少麻醉复苏时间。

  • 产后出血的预防

    作者:徐琪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产后出血包括胎儿娩出后至胎盘娩出前,胎盘娩出至产后2小时,产后2小时至24小时3个时期,多发生在前两期.在产科领域中,产后出血仍是常见、复杂,乃至危及产妇生命的严重并发症.我院通过孕期、产时、产后对产后出血预测评分筛查出高危人群并进行预防,使其发生率明显下降,近三年来未发生因产后出血死亡的孕产妇

  • 宫外孕268例的观察及护理

    作者:李英

    宫外孕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尤其是破裂者及早诊断、及时手术是成功地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我院1998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宫外孕268例,经积极的护理配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宫外孕 失血量 护理
  • 失血性休克复苏的争议——是充分-限制性液体复苏还是复温-低温复苏

    作者:江学成

    目前在失血性休克复苏方面存在两个争议问题——是充分-限制性液体复苏还是复温-低温复苏。临床医生面对失血性休克患者时,是采用快速输液还是限制输液?是采用复温还是降温?现将这两方面的一些新知识介绍如下。1 充分和限制性液体复苏  对于失血性休克,传统观念和临床措施是努力尽早、尽快地充分进行液体复苏,恢复有效血容量和使血压恢复至正常水平,以保证脏器和组织的灌注,阻止休克的进一步发展。这被称为充分液体复苏或积极液体复苏。然而,1992年以来,Copone、Stern和Bickell等〔1-3〕经过动物和临床研究观察到,在活动性出血控制前积极地进行液体复苏会增加出血量,使并发症和病死率增加。因此提出限制性液体复苏(limited resuscitation)的概念,即在活动性出血控制前应限制液体复苏。他们认为,在有活动性出血存在的情况下:①开放的血管口的出血量与主动脉根部和此部位的压力差明显相关;②在血压恢复后,小血管内已形成的栓塞被冲掉,使已停止的出血重新开始;③随着血压的回升,保护性血管痉挛解除,使血管扩张;④输入的液体降低了血液的黏稠度,增加了出血量。出血发生后,尤其是休克期,骨骼肌、皮肤和内脏血管代偿性收缩,能够维持重要脏器的临界灌注压。然而液体输入量到底是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是越早越好,还是越晚越好?1.1 关于液体输入量:1997年,Sakies等〔4〕在绵羊未控制的肺血管出血模型中,立即以乳酸林格氏液(30 ml/kg)在10分钟内将血压恢复至正常水平,如果血压不能恢复正常,重复此方案;另一组不输液。结果:①出血量:立即复苏组(3 494±1 525) ml;不复苏组(1 594±689) ml。②复苏20分钟内出血速度:立即复苏组(90±33) ml/min;不复苏组(46±22) ml/min。③出血自行停止时间:立即复苏组(48±11)分钟;不复苏组(29±9)分钟。这表明,出血后立即将血压恢复至正常是不利的。Bourguignon等〔5〕的研究显示,对脑损伤伴出血的猪,即使不输入液体也能够充分维持脑压自身调节及脑血流动力学和局部脑氧的供应;相反,早期液体复苏甚至可使这些参数变差。但是,临床上不能受此误导,不管患者的情况如何,一味强调不输液将是危险的,甚至是错误的。  1998年,一项更深入的研究显示,对甲氧氟烷麻醉的大鼠开腹行两侧髂静脉放血,维持平均动脉压(MAP)在5.3 kPa(1 kPa=7.5 mmHg)持续45分钟,60分钟时分别输入乳酸林格氏液0、10、30 ml。结果:输液10 ml或30 ml动物的心排血量和MAP都高于不输液动物;输液容量由10 ml增加至30 ml,血流动力学和局部灌注参数无明显改善。Smail认为,在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时以采用中等量较合适〔6〕。Riddez等〔7〕报告,在主动脉撕裂(5 mm,10分钟)的出血模型猪中,分别输注出血量的0、1、2、3倍乳酸林格氏液。结果:远端主动脉流量分别为基础值的39%、41%、56%和56%,液体复苏动物心排血量明显增加,但MAP、氧耗、pH和碱缺无改善,仅输注2倍和3倍量组有再出血发生,但输注1倍和2倍量组存活率高。因此,他们也推荐以中等量液体复苏为好。还有人认为适当地用些高渗溶液更有利。1.2 关于输液速度:除液体量以外,还有人对液体复苏的速度进行了研究,并认为缓慢输液有利于改善预后。Leppanlemt等〔8〕报告,用针刺破大鼠下段主动脉,MAP低于2.7 kPa,然后以1.5 ml/min或3.0 ml/min速度输注乳酸林格氏液,总量60 ml/kg。结果1.5 ml/min输液组动物失血量显著少于3.0 ml/min组,死亡率也显著低于3.0 ml/min组。  Soucy等〔9〕对输液量和速度进行综合考虑,将切尾出血的鼠分为5组:不输液组;中量(80 ml/kg)-慢速(0.82 ml/min,即3.3 ml*kg-1*min-1)组;中量-快速(4.4 ml/min,即17.8 ml*kg-1*min-1)组;大量(283 ml/kg)-慢速组和大量-快速组。结果显示:中量-快速组3小时存活率高,大量-慢速组和不输液组低。第1小时存活率:不输液组66.7%,输液组85.7%~100.0%;第2小时2个快速输液组无动物死亡,2个慢速组和不输液组均有动物死亡。将2个中等量输液组进行比较,快速输液组存活率为60.0%,慢速组为33.3%。在大量输液组,快速输液组存活率28.6%,慢速输液组为12.5%。2个大量输液组的失血量高。这些结果与Leppanlemt报告截然不同。因此,他认为液体复苏的容量影响预后,快速输液可改善预后。  Burris等〔10〕以MAP作为复苏的指标,以2 ml*kg-1*min-1速度输液,将MAP维持在5.3、10.7和13.3 kPa。结果:所有的液体复苏动物存活率都有所改善,不输液组动物4小时全部死亡;72小时存活率:5.3 kPa组为30.0%,10.7 kPa组为82.0%,13.3 kPa组为33.0%;再失血量:5.3 kPa组为(2.22±0.29)ml/kg,10.7 kPa组为(3.01±0.34)ml/kg,13.3 kPa组为(5.12±0.83)ml/kg。  评价和应用这些结果时需慎重。①虽然争议尚未结束,有一点似乎已获共识,即失血性休克动物和人不接受液体复苏会增加死亡率和并发症。②对控制性液体复苏的研究,大多采用Wiggers休克模型,维持MAP在5.5 kPa。由于临床上出血量、出血速度不一,因而休克的程度也不同,许多病例保证不了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的灌注。因此,无论是输液量和输液速度都不能千篇一律。③在失血性休克期间,机体通过自身调整,如骨骼肌、胃肠道等血管收缩和体液转移等方式进行代偿,然而代偿是有限的,甚至是有代价的。有人认为有效的代偿是1小时〔11〕,称为“金小时”,而大血管或心脏等破裂甚至当场死亡。因此,对所谓的延迟性复苏要分别对待。

  • 急诊胃镜诊治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体会

    作者:聂山文;路小燕

    上消化道大出血是指在短期内失血量超过1 000 mL或循环血容量的20%[1],临床主要表现为大量呕血和(或)黑粪,常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病情危急、凶险,病死率高达8.0%~13.7%[2],在短时间内作出病因及出血部位判断并及时处理是该病急救成功的关键[3].

  • 中西医结合治疗痔术后大出血13例

    作者:郭树田

    继发性大出血,约占痔疮手术的0.6%~1.5%,因其发病急、失血量大,危及生命,在临床上属于急危重症.自1994年6月~1998年6月,我们共收治13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 控制全膝关节置换术失血量216例临床研究

    作者:张铁;贺永雄;东家茂

    近年来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对于终末期膝关节疾病患者的诊治疗效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但膝关节置换术失血量较大,常常需要输注异体血,如何减少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降低异体血输血率是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本研究尝试术前使用氨甲环酸,术后常压引流方式与持续负压引流装置+自体血回输相比较,意在探讨何种处理方式术后出血量少,及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 妇产科急性大出血行双子宫动脉栓塞术止血效果及术后恢复分析

    作者:张娜

    目的:观察妇产科急性大出血行双子宫动脉栓塞术对止血效果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搜集在我院妇产科进行治疗的急性大出血患者60例,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28,行子宫动脉结扎术)和观察组(n=32,行双子宫动脉栓塞术).对比分析2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45.32±5.71)min、术后出血量(958.37±127.74)ml、阴道出血时间(9.37±1.74)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68.47±6.25)min、(1402.45±138.35)ml、(15.45±2.35)d,组间各指标差异明显(t1=-14.991;t2=-12.924;t3=-8.982,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86%,(X2=5.454,P<0.05).观察组DSQL总评分(55.34±2.3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1.91±1.88)分,(t=-11.842,P<0.05).结论:妇产科急性大出血行双子宫动脉栓塞术可有效减少患者失血量,快速达到止血目的,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确保其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开展应用.

  • 医用生物蛋白胶在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作者:宋伟庆;周保军;闫庆辉;蔡建辉;王凤安;张玉印;蒋贻康

    在胃癌根治手术过程中,由于需要清除多组淋巴结及实施"网膜囊外剥离",组织创面大,造成术中、术后失血量较多,对患者术后尽快康复有较大影响.随着止血技术的完善和高频电刀的使用,因手术失血较前有较大程度的减少.为进一步减少手术失血量,促进创面愈合,使患者尽快康复,我科在胃癌根治手术过程中使用医用生物蛋白胶(FG),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观察.

  • 高龄初产妇新式剖宫产围手术期的护理

    作者:罗艳平;周艾琳;范敏

    新式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 失血量少, 术后排气快, 进食早, 可减少腹胀的发生, 能更好地促进母乳喂养, 更适合高龄初产妇.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总失血量与手术显性出血量的关系

    作者:黄涛;刘世清;廖琦;陈子健;张春;熊梦龙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围手术期总失血量与手术显性出血量间的关系,以全面评价手术损伤.方法 收集我院骨外科2008年1月-2011年12月行PFNA内固定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58例,分析围手术期失血量与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手术时间、手术显性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Hb)变化值、手术前后红细胞压积(HCT)变化值的相关性.结果 Spearman相关性检验显示围手术期总失血量与身高、体重、手术时间、手术显性失血量、手术前后Hb变化值及手术前后HCT变化值均呈正相关(P均<0.05);以这6项指标行逐步多元线性同归分析,得出以手术时间(T)、手术显性失血量(S)、手术前后Hb变化值(HbC)及手术前后HCT变化值(HCTC)构建的佳回归方程:围手术期总失血量=0.38 ×T +0.42 ×S +0.67×HbC +0.79×HCTC +643.21.结论 不宜单独以手术显性失血量反映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总失血量,应将手术时间及手术前后Hb、HCT变化值一同纳入手术损伤评价体系.

  • 多发伤的临床特点及急救护理观察要点

    作者:赵丽平

    多发伤是指同一机械外力作用下,人体相继或同时遭受两处或两处以上的解剖部位或脏器的创伤[1],伤情重,失血量大[2].多发伤急救以维持生命,大限度减轻创伤和防止并发症为目的.抢救多发伤急救时细致周密的护理观察和迅速有效的救护措施是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了解多发伤病人各部位、各器官损伤的临床特点,熟练掌握各种损伤的急救措施,严密细致的观察生命体征及其意识变化对多发伤病人的早发现、早治疗,争取抢救时机十分重要.多发伤涉及多个专科,如何提高多发伤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减少早期死亡率是急诊医学面临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

  • 浮膝损伤患者的护理体会

    作者:朱亚芳

    浮膝损伤是指由高能量暴力导致的同侧肢体的股骨和胫骨同时发生骨折,使膝关节与股骨和胫骨的连续性中断,从而失去稳定性.浮膝损伤较为严重,失血量较大,早期可伴有休克及脂肪栓塞等并发症,因此对浮膝损伤应采取特别的处理,以减轻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与伤肢残废的发生率.我科自2003年5月~2007年5月收治38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护理进展

    作者:何炎贞

    胎儿娩出后,2 h内失血量超过400 ml,或24 h内失血量超过500 ml,称为产后出血[1].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我国居首位.要保障孕产妇的生命安全,必须重视孕期保健,严格管理三个产程,加强产时、产后的观察护理,及时有效地处理宫缩乏力,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减少对孕产妇的损害,提高产科质量.

  • 羟乙基淀粉法测定全髋置换术老年患者围术期血容量的评价

    作者:张晖;王爱忠;江伟;金慧萍

    全髋置换术以老年人居多,手术创伤大、失血量多、合并症及并发症多,围术期低血容量或高血容量,均能增加其死亡率.临床上估计血容量的指标[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CVP)和尿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循环血容量,但都为定性指标.本研究拟比较羟乙基淀粉法与常规血液动力学指标测定全髋置换术老年患者围术期血容量的变化,探讨羟乙基淀粉法测定全髋置换术老年患者围术期血容量的敏感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抑肽酶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作者:许幸;吴新民

    抑肽酶(aprotinin)是数十年前就用于治疗胰腺炎的老药,1986年经英国国家心肺研究所(National Heart and Lung Institute)的心外科医师研究证实,抑肽酶为非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可抑制Ⅻ因子的激活,抑制纤溶,保护血小板Ⅱa/Ⅲb蛋白,手术开始缓慢给予200万KIU抑肽酶后,每小时给予50万KIU,体外循环预充液中加入200万KIU,可使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的失血量减少46%左右.

  • 股骨颈骨折的移位程度及手术方式对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

    作者:赵泽

    目的:观察股骨颈骨折的移位程度及手术方式对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14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Garden分型及手术方式将36例Ⅰ-Ⅱ型且行空心螺钉固定患者设为Ⅰ-ⅡA组,14例Ⅰ-Ⅱ型且行半髋关节置换患者设为Ⅰ-ⅡB组;17例Ⅲ-Ⅳ型且行空心螺钉固定患者设为Ⅲ-Ⅳ型A组;73例Ⅲ-Ⅳ型且行半髋关节置换患者设为Ⅲ-ⅣB组,比较各组围术期失血量。结果Ⅲ-Ⅳ型术前隐性失血量高于Ⅰ-Ⅱ型患者(P<0.05);Ⅰ-ⅡA组和Ⅲ-ⅣA组围术期各项失血量均少于Ⅰ-ⅡB组和Ⅲ-ⅣB组(P<0.05),且Ⅰ-ⅡA组与Ⅲ-ⅣA组及Ⅰ-ⅡB组与Ⅲ-Ⅳ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移位程度与术前失血量呈正相关,不同手术方式围术期失血量具有较大差异,行关节置换患者失血量明显增加。

  • 创伤及围手术期患者失血量的评估方法

    作者:周佳

    失血量是指循环血容量的丢失量,包括血液中血浆和血细胞(主要是红细胞)的丢失,循环血容量丢失过多过快,机体得不到有效代偿和及时的体液补充,就可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既往健康的患者接受外科手术而大量失血,未能及时有效地补充血容量,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对于存在心肺脑疾病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更为明显,因此快速准确地评估失血量,对指导早期液体复苏,合理输血,维持有效循环容量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失血量 评估 创伤
  • 宫外孕失血量的估计

    作者:杨怀琨

    宫外孕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失血及血容量不足,因此可导致休克指数(shook index,SI)、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改变.若能认识并掌握其规律性,将有助于宫外孕患者的诊断与治疗.2000年1月~2005年10月,我们对149例宫外孕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关键词: 宫外孕 失血量 估计
  • 氨甲环酸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局部应用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振伟;黄德刚;汪跃凤;张井泉

    ①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局部关节腔内注射对于减少术后出血量及输血量的疗效.②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5月因重度骨关节炎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2例,女58例,年龄51~70岁,病程3~13年,平均7年.手术均采用髌旁内侧入路.按照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术中缝合切口后在关节腔内注射50mL氨甲环酸注射液处理;对照组仅注入关节腔内50mL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输血量、输血人数及术后第一天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等指标.③结果 观察组术后可见出血量、总出血量、输血量、输血人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血红蛋白值和红细胞压积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④结论 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可明显降低患者失血量及输血量,提高了手术安全性.

584 条记录 8/30 页 « 12...567891011...293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