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红细胞压积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相关性分析

    作者:王慧;杨波;周三凤;石少波

    目的 探讨红细胞压积(HCT)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2年2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拟诊断冠心病的患者247例.统计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入院24h实验室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结果,并对每位患者冠脉造影结果进行Gensini评分.依据所有患者血清中HCT的水平分为正常组(HCT≤0.396)和升高组(HCT>0.396),并进行危险因素比较,分析HCT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与HCT正常组相比,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cTnI及U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4.04±8.93)岁比(60.56±10.64)岁,P=0.006;男性73例比103例,P=0.000;35例比65例,P=0.000;(39.77±39.75)mmol/L比(14.23±18.07)mmol/L,P =0.02;(320.74±108.23)mmol/L比(352.06±108.54)mmol/L,P=0.04].与无病变组相比,单支病变组、两支或左主干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HC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42±0.07比0.38±0.07,P=0.04;0.42±0.07比0.38±0.07,P=0.04;0.42±0.07比0.37±0.09,P=0.018).HCT与冠状动脉狭窄Gensini评分之间存在线性相关(r=0.73).结论 HCT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临床检测HCT对冠心病患者诊疗有参考价值.

  • POCT在急诊中的应用

    作者:王梦琴;赵斌

    1概述
      POCT(point of care testing)从英文字面意思来看,包含两方面含义:从空间上理解可翻译为“床旁检验”;从时间上理解可翻译为“即时检验”。美国国家临床生化科学院在其制定的“POCT循证文件”草案中,将POCT定义为“在接近患者治疗处,由未接受临床实验室学科训练的临床人员或者患者(自我检测)进行的临床检验。POCT是在传统、核心或中心实验室以外进行的一切检验”。POCT常用的分析技术为:①胶体金免疫标记技术。②免疫层析技术。③免疫斑点渗滤技术。④干化学技术。⑤生物和化学传感器技术。⑥生物芯片技术。POCT检测仪器体积小、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在临床疾病诊断中应用广泛。目前POCT涵盖的检测项目包括:尿液分析、血糖检测、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检测、凝血功能检测、血生化检测(包括酶和脂质)、药物滥用检测、妊娠试验、感染性疾病病原与炎症指标检测、心肌标记物检测、心功能标记物检测、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检测[1]。POCT大的优点是省去了标本的复杂预处理过程,能够在采样现场即刻进行分析,快速得到检验结果,因此适用于急诊科。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急诊科均面临患者过多、就诊等待时间过长、治疗延迟、危急重症患者无法及时给予足够的关注等问题,不仅增加了死亡率,也导致了医患矛盾,因此急诊拥挤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公共健康及安全的大事[2]。如何解决拥挤问题,加快急诊运行效率无疑是一个好办法,POCT多数在15分钟内即可得出结果,比中心实验室平均快46分钟[3],能够帮助医生快速诊断,病情分级,给予危急重症患者及时的处治,病情平稳患者延后处治,这样可以保证急诊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 定量毛细管速率法测定红细胞沉降率与红细胞压积相关性研究

    作者:陶树高;谭耀驱;陈珊茗

    目的 观察定量毛细管速率法测定的红细胞沉降率(ESR)与红细胞压积(HCT)的相关关系,以确定其是否需要在实验前对HCT进行处理,并确定其测定结果是否需要进行校正.方法 随机抽取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广州市胸科医院住院病人标本120例(男64例,女56例),健康体检者标本100例(男50例,女50例),均采用EDTA-K2抗凝,分别运用以定量毛细管速率法的Microtest 1自动血沉仪测定ESR,用KX-21血细胞分析仪测定HCT,对数据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Microtest 1自动血沉仪测得的健康体检男性组ESR与其HCT相关系数r=-0.257,P=0.073;女性组相关系数r=-0.209,P=0.146.病例男性组ESR与其HCT相关系数r=-0.122,P=0.376;女性组相关系数r=-0.139,P=0.342.结论 定量毛细管速率法测定的ESR与HCT间,无论是病例组还是健康组,均不存在直线相关关系.采用此法测定的ESR无需调整标本的HCT,测得的ESR也无需经HCT值校正.

  • 6个月~2岁贫血儿童四项血细胞分析参数变化的探讨

    作者:张晓宇;罗梅

    目的 探讨6个月~2岁贫血儿童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sysmex xs-8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120例血红蛋白<110g/l的6个月~2岁儿童(贫血组)的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并与100例血红蛋白>120g/l的6个月~2岁儿童(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贫血组的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个月~2岁贫血儿童红细胞、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存在明显异常,可根据以上指标进一步对儿童的营养进行评定.

  • 胎儿生长受限与脐血流及红细胞压积的关系分析

    作者:张金风;连文艳;吴钦兰

    目的:探讨胎儿生长受限和脐血流及红细胞压积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4年12月接诊的64例胎儿生长受限的孕妇,记为观察组,72例胎儿发育正常的孕妇,记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脐血流比值及孕妇红细胞压积,记录胎儿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脐血流异常率及各孕期脐血流比值平均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红细胞压积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等妊娠合并症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儿生长受限与脐血流及红细胞压积关系密切,脐血管阻力增加、孕妇血液浓缩会加剧胎儿生长受限,引起不良的妊娠结局。

  • 不同方法测定红细胞压积或血红蛋白的比较

    作者:李晓霞;张兰;刘进

    本研究主要探讨离心式血液成分比容测定装置(STS-6100)测定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结果的可靠性.

  • 100例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沛芳

    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8年6月~2011年6月,将笔者所在医院确诊的脑梗死患者100例纳入检测对象,设立为脑梗死组.另选择同期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入选对象分别采空腹静脉血,采用北京中科富邦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LG-R-80C型半自动血流变测试仪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包括全血高切浓度、全血低切浓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结果 脑梗死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全血高切浓度、全血低切浓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血液流变指标的检测在临床上对脑梗死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低温和血液稀释对挥发麻醉药血液溶解度的综合影响

    作者:周建新;刘永勤;刘进

    目的研究低温和血液稀释对挥发麻醉药的综合影响。方法 12名男性健康志愿者,每人抽取230 ml静脉血,并将其红细胞压积调整至40%。然后用生理盐水依次稀释到红细胞压积36%、32%、28%、24%和20%。用顶空二次平衡法测定地氟醚、七氟醚、异氟醚、安氟醚和氟烷在37℃、33℃、29℃、25℃、21℃和17℃条件下的血/气分配系数。结果 随温度下降,血/气分配系数的自然对数增大,称负直线相关(P<0.05)。随红细胞压积下降,血/气分配系数的自然对数减小,称直线相关(P<0.05)。低温和血液稀释对血/气分配系数的综合影响可用下列多元直线回归方程表示: 地氟醚: logeλB/G=-0.0302×T+0.0094×HCT+0.119 R2=0.973  七氟醚: logeλB/G=-0.0295×T+0.0092×HCT+0.306 R2=0.961  异氟醚: logeλB/G=-0.0382×T+0.0154×HCT+1.120 R2=0.997  安氟醚: logeλB/G=-0.0408×T+0.0198×HCT+1.408 R2=0.982  氟烷: logeλB/G=-0.0417×T+0.0218×HCT+1.649 R2=0.994 方程中:(B/G 为血/气分配系数;T为温度(℃);HCT为红细胞压积(%)。结论 低温使挥发麻醉药的血液溶解度增大,而晶体液稀释使其减小。应用上述多元回归方程,可预测温度自37℃到17℃,红细胞压积自40%到20%任一交叉点的麻醉药血液溶解度。

  • 促红细胞生成素防治极低出生体重儿贫血16例

    作者:王广方;杨爱琳;黄凤玲;李玉华

    3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8例),均于出生第4天起口服葡萄糖酸亚铁糖浆(按元素铁9 mg·kg-1·d-1计算)、维生素C 0.2 g/d、维生素E 15 mg/d.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每周600 IU/kg, 分3次皮下注射,疗程6周.结果示治疗组治疗后网织红细胞计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两组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均于出生后逐渐下降,但治疗组下降缓慢,在治疗后第1、3、5、7周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疗程结束后存在贫血者4例(25.0%),明显低于对照组13例(72.2%),P<0.01;治疗组输血2例,而对照组输血11例.提示rh-EPO加铁剂能有效防治极低出生体重儿贫血.

  • 1例巨大血管瘤切除的麻醉处理

    作者:赵熙;张亚军;贾乃光

    患者男性,36岁.2001年5月于全麻下行左侧头面部蔓状血管瘤切除术.血管造影显示此病变与颅内血管交通.术前肌注杜冷丁50 mg,东莨菪碱0.3 mg.进入手术室后监测心电图、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局麻下行桡动脉穿刺、连续监测动脉血压,右颈内静脉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麻醉诱导予芬太尼0.2 mg、利多卡因60 mg、异丙酚150 mg、琥珀酰胆碱100 mg,经鼻插管、呼吸机控制呼吸.麻醉维持采用氧气-笑气-异氟醚吸入.手术分两步,首先结扎左颈外动脉和椎动脉分支,然后切除血管瘤.麻醉成功后即经中心静脉导管放血,同时经外周静脉补充乳酸林格氏液行等容血液稀释.血液稀释分2个阶段进行,患者术前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42%,放血1 200 ml、输液5 000 ml后达到HCT 35%的稀释水平,手术第一步在此稀释水平完成.手术继续失血以乳酸林格氏液补充,达到HCT 30%左右的稀释水平.手术主要出血阶段中,患者的HCT维持在30%~35%.主要出血阶段结束后开始回输自体血.控制性低血压采用连续输注0.01%硝普钠的方法.手术第一阶段,控制患者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在9.3 kPa左右(基础MAP 12.0 kPa).

  • 呕血病人的治疗原则

    作者:王文娟

    呕血,提示上消化道发生急性大量出血,如不迅速采取急救措施,可能危及病人生命.处理时首先要针对因失血造成的血容量不足,努力纠正血循环不稳定状态.如病人已出现休克征象,此时先不要急于做系列性检查,应立即建立充分畅通的静脉通道,快速输注平衡盐溶液或5%葡萄糖盐水,并做好输血的准备.如一时无血液供应,可考虑先采用冻干血浆或血浆代用品,避免依靠升压药物来维持血压.在输血输液的过程中,要加强病人的监护,特别是血压、脉率、尿量、红细胞压积、中心静脉压等,作为判断出血性休克程度的参数.

  • 通心络胶囊的临床应用

    作者:丁学霞;孙嘉阳;孙洪善

    通心络胶囊系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吴以岭教授发明的中药复方制剂, 由河北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出品,全方由人参、水蛭、全蝎、地鳖虫、蜈蚣、蝉蜕、赤芍药、冰片等中药组成.君药人参,使气旺血行,佐以虫类药(水蛭、蜈蚣、全蝎、土鳖虫、蝉蜕)搜络通瘀,配以赤芍活血散瘀,冰片芳香通窍,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活血、解痉通络、邪去正复之效.人参皂甙增强细胞反应性和脂质去氧化、增强心功能,水蛭提高血浆白蛋白、降血脂,减少纤维蛋白和血小板聚集率,土鳖虫降低红细胞压积率,缩短红细胞电泳时间.诸药合用有保护内皮细胞,增强纤溶活性,降低血黏度,促进侧支循环开放,维护血管通畅等作用.通心络胶囊现愈来愈广泛地被用于临床各科,笔者就近几年来通心络胶囊在临床的应用作一总结,为临床提供参考.

  • 外周血管疾病的超声研究进展

    作者:吴晓燕

    近年来广泛应用的高分辨力超声血管内皮功能检测技术为动脉硬化的早期发现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并有着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以下做详细介绍.1 B-Flow技术该技术以灰阶方式显示血流,其成像原理是利用减去提取法针对血流中散射源的幅度信息进行成像,用数字编码超声技术同时保证图像的高帧频和高分辨力,采用脉冲压缩方法(即编码激励)来实现信号增强.其亮度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①血流内部条件如红细胞压积、血流状态(层流或湍流);②血流速度等.

  • XS800i血球计数仪故障维修1例

    作者:林金南;谢国强;金伟

    1 故障现象HCT(红细胞压积)测试结果高(正常标本都在50%~60%)[1].空白测试,PLT(血小板)空白值在10~50.2 RBC/PLT检测原理在RBC/PLT(红细胞/血小板)检测器内[2-3],样品喷嘴定位在孔的前面且与中心对齐.将稀释后的样品由样品喷嘴推入锥形室以后,由前鞘流内的试剂包裹通过小孔的中心.通过小孔以后,经过稀释的样品由后鞘流中的试剂包裹送入捕集管中.

  • ABL800血气分析仪与BC58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HGB与HCT结果的比较研究

    作者:许玉珍;甘志忠

    目的:研究ABL800血气分析仪与BC5800血细胞分析仪测量血红蛋白(HGB)与红细胞压积(HCT)结果的差异.方法:对2016年7月17--21日的97例肝素抗凝动脉血与EDTA-3K抗凝静脉血标本及8月4-9日的63例肝素抗凝动脉血标本使用ABL800血气分析仪与BC5800血细胞分析仪分别同时测量HGB及HCT.结果:ABL800血气分析仪测定的HGB与HCT大部分高于BC5800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结论:ABL800血气分析仪检测HGB与HCT与传统方法明显不同,检测结果应以血细胞分析仪结果为准,血气分析仪结果作为参考.

  • 几项指标的检测对防治高血压病的意义

    作者:闫俊良

    探讨高血压病与几项血液检测指标的关系,为高血压病及其紧密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一种可靠、有效的防治方法.

  • 红花注射液对大鼠血栓形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作者:岳海涛;李金成;吕铭洋;吕文伟

    目的 研究红花注射液对大鼠血栓形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体外血栓形成法观察红花注射液对大鼠血栓长度和干质量、湿质量的影响;建立血瘀模型,观察红花注射液对血瘀大鼠血液黏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和凝血时间的影响.结果 红花注射液50.0、100.0 mg/kg可缩短体外血栓长度(P<0.05),降低体外血栓湿质量和干质量(P<0.05).红花注射液50.0、100.0 mg/kg可明显降低血瘀大鼠红细胞压积、血液黏度(P<0.05、0.01),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延长凝血时间(P<0.05、0.01).结论 红花注射液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其机制与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流变性有关.

  • 高通量透析可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

    作者:吴平勇;张庆红;张建鄂;李涛;张永;王顺华;李新华

    目的探讨高通量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55例患者随机分为高通量透析组(HPD组)与常规血液透析组(CHD组),HPD组患者使用聚砜膜F60高通量透析器,CHD组患者使用低通量F6透析器治疗,检测首次透析前后两组患者血尿素氮(BUN)、肌酐(Cr)、K+、Na+、Cl-、Ca2+、P3-、甲状旁腺素(PTH),以及透析前后血浆细胞因子(IL-1β、IL-6、IL-8、TNF-a)和透析开始20 min后透析废液中上述细胞因子含量,动态观察并记录患者主诉,动态检测透析前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透析治疗1年后,复测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生化指标.结果①HPD组对PTH、p3-清除高于CHD组(P<0.05),透析1年后,HPD组血浆PTH、p3-水平明显低于CHD组(P<0.05).②透析后即刻HPD组透析废液中细胞因子含量显著高于CHD组(P<0.05);透析治疗1年后HPD组血浆细胞因子水平呈下降趋势,但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透析后即刻,HPD组与CHD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水平与透析前比较均呈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透析1年后,HPD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水平较透析前水平变化差异显著(P<0.05),两组间比较显著升高(P<0.05).结论HPD可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肾性贫血,其机制与HPD能清除一些不易被CHD透析清除、且对红细胞生成和成熟有抑制作用的蛋白类大中分子物质,主要是PTH、精胺、聚胺、细胞因子等有关.

  • 生血素改善肾性贫血维持期用量探讨

    作者:付芳婷;白琳;张凌;卞维静

    目的:探讨维持期皮下注射生血素的小有效用量.方法:维持性透析患者20例,18例血液透析,2例腹膜透析、治疗前红细胞压积<28%,纠正期皮下注射生血素2 000 IU/次,每周3次,4周后红细胞压积上升小于2%,剂量增加20 IU/kg/W,直至红细胞压积达到30%.维持期皮下注射生血素2 000 IU/次,每周2次,根据红细胞压积情况调整用量,观察半年.结果:20例患者中14例用药6周后达标,3例12周达标,2例16周达标,1例无效(未在统计之中).用药后6周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网织红细胞(P<0.01),血小板(P<0.05)较用药前明显升高.血清总蛋白较用药前明显增加(P<0.05),肝、肾功,离子无明显变化,纠正期生血素大用量为(115.73±23.77)IU/kg/w,维持期小用量为(59.71±19.51)IU/kg/w.副作用除血压升高之外,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维持期小有效剂量约为大剂量的1/2,每周用6 000IU的患者维持期可用3 000 IU,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可维持在标准范围内.

  • 血浆粘度与血沉的临床相关性多元回归分析

    作者:吴杰;吴洪飞;李斌;戴燕芳;马文雄;许丽珍

    目的探讨血浆粘度与血沉的临床相关性.方法对630例无活动性炎症的中老年人作血流动力学检查及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沉K值与血浆粘度呈显著直线正相关(R2=0.290,P<0.001);两者的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均首先引入血浆纤维蛋白原为显著预报因子;其后血浆粘度依次引入甘油三酯与胆固醇,而血沉K值引入了胆固醇,但排除了甘油三酯(P<0.001).结论无活动性炎症的中老年人血浆粘度为血沉K值的正相关决定因素之一,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与胆固醇可能起着关联作用;两次临床检查均可能具有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危险潜在的监测作用.

598 条记录 8/30 页 « 12...567891011...293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