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nCD64对化疗后血液肿瘤患者细菌感染的诊断意义

    作者:史晋叔;张娟;吴琼;李剑

    目的:探讨化疗后的血液肿瘤患者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CD64(neutrophil CD64,nCD64)平均荧光强度对细菌感染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研究对象外周血nCD64平均荧光强度,并测定部分研究对象的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值作为对照;通过连续动态监测部分血液肿瘤患者外周血nCD64平均荧光强度,分析其与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结果:nCD64的表达不受中性粒细胞数量的影响(P>0.01),感染组、动态监测组nCD64平均荧光强度及PCT、CRP值均明显高于未感染组(P <0.01);nCD64平均荧光强度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及特异性高于PCT及CRP.结论:nCD64平均荧光强度可作为化疗后血液肿瘤患者细菌感染的诊断指标,并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细菌感染.

  • 血液肿瘤患者合并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CD64的变化

    作者:戴昕;李建平;李文倩;冯建明

    目的:探究血液肿瘤患者合并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的变化.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就诊收治的血液肿瘤患者97例,作为此次临床研究的对象.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以及微生物血培养检测结果,将患者分成血液肿瘤感染组(50例)和血液肿瘤非感染组(47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指数、血清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计数(NC)和降钙素原(PCT)水平.感染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再次检测CD64、CRP、PCT以及NC水平.结果:未接受治疗时,感染组患者CD64指数明显高于非感染组,CRP、PCT和NC水平也高于非感染组;对感染组进行针对性的抗细菌感染治疗后,感染组CD64指数、CRP、PCT和NC水平均有所下降.结论:血液肿瘤患者合并细菌感染时CD64指数明显升高,治疗后有所降低,此结果肯定了CD64在诊断血液肿瘤患者细菌感染方面的价值.

  • 抗耐药菌药物研究进展

    作者:朱俊泰;刘宗英;李卓荣

    抗生素的发现被认为是现代医学重要的突破之一。但是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一些菌株如革兰阳性菌中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革兰阴性菌中的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开始出现多药耐药性(MDR),甚至极高耐药性(XDR)和完全耐药性(TDR),给临床治疗造成严重困难[1-3]。我们对细菌感染的治疗选择范围也越来越小,临床医生甚至需要使用那些毒性比较大、临床数据不完善的老药,比如多黏菌素[4]。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4月发布报告称,抗生素耐药性细菌正蔓延至全球各地,全世界正进入一个后抗生素时代,如不采取措施,目前可治愈的感染性疾病和小的创伤将来可能会导致死亡[5]。因此,研究并发现新的抗耐药菌药物已经势在必行。

  • 细菌感染引起大鼠气道上皮细胞损伤及其机制探讨

    作者:熊密;许浒;车东媛

    目的探讨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导致气道,尤其是小气道上皮细胞的损伤及其发生机制.方法应用多次经鼻腔注入肺炎克雷伯杆菌液的呼吸道感染方法诱发大鼠气道炎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动物模型,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光镜动态观察大鼠气道的损伤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小气道上皮细胞肌动蛋白、肿瘤坏死因子(TNF)-αfos及Jun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变化,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肺组织中TNF-α含量.结果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组第1周,气管上皮细胞纤毛粘连、倒伏,部分脱落,小气道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破坏,间隙增宽;第2周细胞内微丝排列呈束状.第2、4周,各级支气管上皮细胞损伤加重,慢性炎症明显,细支气管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形成肺气肿.与对照组相比,TNF-α mRNA表达在第2、4周显著增高(P<0.01),第4周时,其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1),小气道上皮细胞fos蛋白及其mRNA水平从第1周起显著增高(P<0.01).肺组织中TNF-α含量第1周起显著增高(P<0.01),并持续至第8周.结论肺炎克雷伯杆菌吸入可诱发大鼠气道炎症和肺气肿,早期气道上皮细胞损伤表现为纤毛粘连、倒伏、脱落,细胞间隙增宽,有利于细菌侵袭,其原因可能与细胞内微丝排列改变有关.小气道上皮细胞和肺组织内TNF-α水平升高并与气道上皮细胞损伤程度平行,在此损伤中起重要作用,而其中气道上皮细胞fos和Jun蛋白表达增高正向调节TNF-α蛋白表达可能起一定作用.

  • 吞噬感染与非感染凋亡粒细胞对人巨噬细胞的活化具有不同影响

    作者:龙敏;冯永红;龙北国;付涌水;郑利民

    目的探讨感染与非感染诱导的凋亡中性粒细胞对人巨噬细胞(MΦ)活性的影响. 方法用大肠杆菌(E.coli)或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感染中性粒细胞,或经紫外线照射,以诱导其凋亡,观察吞噬这些凋亡细胞对人MΦ活性的影响. 结果吞噬照射诱导的凋亡粒细胞通过降低TNF-α和增加TGF-β来抑制MΦ活性.与此相反,吞噬感染所致的凋亡细胞可明显增加MΦ的TNF-α产量并上调CD64(FcγRⅠ)的表达. 结论粒细胞凋亡是调控免疫和炎症反应的一个重要机制.在炎症早期,粒细胞凋亡多由病原感染所致,吞噬这些细胞可激活MΦ而有助于控制病原;一旦病原被清除,在感染灶的多余粒细胞发生凋亡,吞噬这些非感染凋亡细胞可抑制MΦ活性,从而有助于炎症的消退并减少组织损伤.

  • 肺炎支原体快速液体培养法的评价和存在的问题

    作者:赵汉青;闫超;孙红妹;冯燕玲;薛冠华;李少丽

    肺炎支原体( Mycoplasma pneumoniae, Mp)是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临床症状可从轻微的咽炎、支气管炎到重症肺炎,严重感染可导致死亡[1]。北京地区2007年及2012年均出现Mp地区性流行[2-3]。 Mp感染患者的早期临床表现很难与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相区分,从而延误治疗,导致重症肺炎和肺外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快速准确的实验室诊断极为重要。

  • 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的免疫原性及免疫保护性

    作者:廖立新;曹郁生;李国辉;陈燕;张万山;熊勇华;姚闽

    铜绿假单胞菌亦称绿脓杆菌,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占院内感染的15%以上,并还有上升趋势,这与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耐药率增高有关[1].在国内外烧伤中心对革兰阴性细菌感染的临床调查表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占首位(约50%)[2].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艰难梭菌感染研究新进展

    作者:赵子君;涂三芳;黄鑫;李玉华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技术可治愈多种恶性及非恶性血液病。随着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骨髓库的扩大,移植患者长期生存率不断提高。由于ALLO-HSCT术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尚未完全重建及免疫抑制剂的长期使用,患者易发生细菌、病毒和真菌等的感染。细菌感染中以艰难梭菌的感染(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较为多见。目前,对移植后患者发生艰难梭菌感染的研究和认识并不全面。本文回顾近几年的研究,并主要对CDI的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案进行分析探讨,以加深人们对艰难梭菌感染的认识,利于及早识别和确诊,以免病情加重和延误。

  • 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胡燕燕;张嵘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沙纳霉素基础上研发出来的一类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的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1-2],对质粒介导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 )、染色体及质粒介导的头孢菌素酶( AmpC酶)均具有高度稳定性,已经成为治疗严重细菌感染主要的抗菌药物之一。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通过抑制胞壁黏肽合成酶,即青霉素结合蛋白( PBPs ),从而阻碍细胞壁黏肽合成,使细菌胞壁缺损,菌体膨胀致使细菌胞质渗透压改变和细胞溶解而杀灭细菌[3],其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4]。随着该类抗生素的的广泛使用,临床上不断出现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和医院内感染控制带来了极大困难。

  • NODs蛋白及其与TLRs相互调控在机体抗病原真菌感染中的作用

    作者:饶振华;谢小梅

    宿主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主要包括Toll样受体(TLRs)和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 NODs)两大类受体[1],其中TLRs是胞膜模式识别受体,NODs是近年来新发现的胞质模式识别受体.目前,已有大量关于TLRs与NODs在细菌感染免疫应答中作用的研究,但NODs蛋白在真菌感染中作用的研究报道屈指可数,且NODs与TLRs在抗病原真菌感染中相互调控关系的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主要对NODs蛋白信号通路,NODs与TLRs相互调控关系,NODs蛋白在抗病原真菌感染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等温核酸扩增技术检测KPC耐药方法的建立及初步评价

    作者:蔡挺;贺尔娜;张顺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治疗重症感染有效的抗生素之一。近10年来,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细菌在世界各地的不断暴发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产碳青霉烯酶是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其中报道较多的是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 Klebsiella pneumoniae carbapenema-ses,KPC)。而且携带KPC的细菌感染与高死亡率呈正相关。因此及时、准确、快速地检出产KPC酶细菌对预防、控制耐药菌株流行具有重要意义。碳青霉烯酶表型检测方法均较费时;PCR扩增是常见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检测时间大大缩短,但对模板DNA质量、仪器设备和场所要求较高。等温核酸扩增技术( nucleic acid sequence-based amplifica-tion,NASBA)具有快速、灵敏、特异的优点。本研究以RNA为靶序列,建立了 NASBA 快速检测细菌KPC耐药的方法。

  • 人防御素-α克隆表达纯化及生物活性初步检测

    作者:张剑;傅海燕;杨瑞静;蒲勤;王孝功;路凡;赵忠良

    防御素(Defensin)是一类阳离子大环形多肽,在人体多种器官和组织广泛存在,起着重要的屏障防御作用,对G+/-菌、真菌及病毒都有杀灭作用.临床观察表明,测定血浆及各种体液中防御素的改变有助于某些炎症性疾患的诊断,如脓毒症、细菌感染及早产等.此外,提纯或重组防御素作为"超级抗生素"来取代传统的抗生素已成为药学界的研究热点.本研究拟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人防御素-α,建立稳定表达的工程菌和纯化、复性技术途径,获得活性蛋白,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材料.

  • 血清白三烯B4和降钙素原在儿童肺炎病原诊断和危重度判定中的意义

    作者:张少雨;吕良;刘秀兰;桑艳锋;张冬梅;刘咏梅

    目的 通过检测肺炎患儿血清白三烯B4(leukotriene B4,LTB4)、 降钙素原(procalcition,PCT)浓度,并进行病原学检测,探讨LTB4、PCT在病原学鉴别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在承德市中心医院诊断为肺炎的105例患儿,按病原学或血清免疫学检查分为3组:细菌性肺炎组51例,病毒性肺炎组33例,肺炎支原体肺炎组21例,另选5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患儿血清LTB4和PCT等指标水平.计量数据正态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Mean±SD)描述,采用one-way ANOVA检验进行多组间比较,偏态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多组变量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肺炎组血清LTB4水平(pg/mL)(细菌性、病毒性、支原体肺炎组分别为167.3±17.87、158.53±15.74、163.87±19.85)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86.45±13.66,P<0.01),但不同病原体肺炎组之间血清LTB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组患儿血清PCT水平(ng/mL)(细菌性、病毒性、支原体肺炎组分别为1.19±0.54、0.14±0.09、0.21±0.13)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0.04±0.03,P<0.01);细菌性肺炎组血清PCT水平高于病毒性及支原性肺炎组(P<0.01);但病毒性与支原体肺炎组比较,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血清LTB4水平与体温、住院天数、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940、0.924、0.945、0.993(均P<0.01),采用等级相关分析计算spearman相关系数显示血清LTB4水平与小儿危重病评分之间存在负相关(r=-0.954,P<0.01).血清PCT浓度同样与体温、住院天数、WBC计数、中性粒细胞分数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978、0.961、0.939、0.978(均P<0.01).PCT水平与小儿危重病评分(PCIS)之间呈负相关(r=-0.972,P<0.01).重症肺炎PCT、LTB4、CRP、WBC水平均高于普通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行重症肺炎不同评分组间对比,组间在血清LTB4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23,P<0.01),血清PC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24,P<0.01),而在CRP、WB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测定肺炎患儿血清白三烯B4水平有助于多种类型肺炎严重度的评估,血清PCT水平变化有助于小儿细菌性肺炎的早期诊断和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

  • 小儿细菌感染时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其结合蛋白的影响

    作者:常久利;程玉先;杨立亭;李堂

    目的探讨小儿细菌感染时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和免疫放射法检测血中的IGF-1和IGBP-3.感染组患儿发病极期30例、恢复期10例,正常对照组30例.用酶联免疫法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果 (1)在感染极期,血清IGF-1(45.0±14.8)μg/ml及IGFBP-3(1285.9±608.0)μg/ml水平明显降低,较感染恢复期(P<0.05)和正常对照组(P<0.001),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在感染恢复期,血清IGF-1及IGFBP-3水平已近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且二者的改变存在明显正相关.(2)在感染极期,血TNF-α(32.9±6.6)pg/ml水平明显升高,较感染恢复期(P<0.001)和正常对照组(P<0.001),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在感染恢复期血TNF-α水平已近正常,较对照组(P=0.278),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无论在感染极期,还是在感染恢复期,血IGF-1、IGFBP-3与TNF-α水平均无相关性.结论 (1)小儿细菌感染发病极期,血清IGF-1、IGFBP-3水平显著降低,恢复期恢复正常,二者的改变具有相关性.(2)血清TNF-α浓度在感染极期升高,恢复期降至正常,但未发现与IGF-1、IGFBP-3水平的相关性.

  • 降钙素原对重症患者细菌感染预后的预测价值

    作者:崔晓莉;王忠勇;赵宏胜;张彬;王林华;陆洋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重症患者细菌感染性疾病预后评估和病情严重程度判断的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方法进行研究,选取2012年2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收住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符合入选条件的116例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色谱法检测入院后24 h内的血清PCT水平,记录患者24 h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根据28 d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36例)和存活组(80例),用成组t检验或秩和检验比较两组间PCT、APACHEⅡ评分的差异,采用Spearman's相关检验分析血清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估PCT单独应用及联合PCT和APACHEⅡ评分预测28 d生存情况的效能.用U检验对PCT和APACHEⅡ评分预测28 d生存情况的效能进行比较.结果 死亡组PCT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5.38 (2.08,25) vs.0.23 (1.00,2.12)] (Z=5.598,P<0.001),死亡组APACHEⅡ评分亦显著高于存活组(24.32±6.72) vs.(16.05±7.24),t=6.148,P<0.01.PCT与APACHEⅡ评分存在显著正相关(r=0.388,P<0.001),PCT和APACHEⅡ评分预测重症患者细菌感染性疾病28 d生存情况的AUC分别为0.804和0.792,PCT的AUC值高于APACHEⅡ评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2073,P=0.802).联合PCT和APACHEⅡ评分预测28 d生存情况的AUC较单一指标高,为0.817,敏感度90.7%,特异度75.2%,均优于单一指标的预测效能.结论 血清PCT能反映重症患者细菌感染性疾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是预测28 d生存情况的有效指标,联合PCT检测和APACHEⅡ评分可提高预测效能.

  • C反应蛋白在预测细菌感染中的作用

    作者:单小鸥;何时军;钱彩;王传夏;周爱华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预测细菌感染的作用. 方法 回顾性调查344例感染患儿C反应蛋白、外周静脉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GRA)百分比,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评价C反应蛋白、外周静脉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预测细菌感染的诊断能力,并计算C反应蛋白佳临界值及其他几个临界值的敏感性、特异性. 结果 C反应蛋白、外周静脉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7(标准误0.025,95%可信区间0.718~0.817)、0.670(标准误0.029,95%可信区间0.613~0.726)、0.564(标准误0.031,95%可信区间0.503~0.625).C反应蛋白佳临界值为13 mg/L,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61%和84%;以C反应蛋白≥8 mg/L为临界值时,敏感性、特异性均为70%;以C反应蛋白≥40mg/L为临界值时,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37%和94%. 结论 C反应蛋白虽然与细菌感染有关,但预测细菌感染的价值有限.

  • DNA芯片快速检测急症感染细菌

    作者:曹慧敏;刘勇;赵建龙;曹同瓦

    细菌性感染对重症监护中心(ICU)的患者常造成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DNA芯片技术,研制出可用于常见细菌感染的DNA检测芯片,能够一次性检测出标本中的多种细菌感染,它具有检测时间短(4~6 h)、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并可重复使用的特点.

  • 降钙素原在急诊抗感染中的诊断意义

    作者:张涛;周虹;王用金;曹守冬;张剑梅

    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降钙素(calcitonin,CT)的激素原,正常情况下甲状腺C细胞少量分泌PCT,健康人体含量小于0.05 ng/mL,在细菌感染引起的促炎症反应刺激下PCT水平升高,脓毒血症休克患者体内可高达1000ng/mL[1].PCT作为目前一个理想的细菌感染标记物,在急诊诊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及严重程度、指导临床用药以及降低不合理抗生素处方等方面,有良好的指导应用前景[2-3].笔者检索了PUBMED关于降钙素原及细菌感染的相关文献,总结如下.

  • 重症监护室感染患儿CD64表达的临床研究

    作者:夏敏;戎群芳;张泓;刘家应;廖雪莲

    目的 评估CD64指数在重症监护室感染患儿中的临床意义和诊断价值.方法 本研究采用疾病/对照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0年3月重症监护室住院的发热患儿共60例人选疾病组.发热定义为体表温度≥38℃,其中明确或高度怀疑为细菌感染的28例,明确为病毒感染者32例,幼儿型风湿病、川崎病等非感染性患儿剔除本研究;对照组为外科患儿或健康体检儿童共50例.所有患儿均在入选后第1天进行CD64流式测定,疾病组患儿还同步进行血常规、血沉、降钙素原、血培养和痰培养等的检测.统计分析使用SAS 16.0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分类变量应用x2检验,连续变量比较使用配对单侧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中均以肺炎为常见,分别为57.1%和71.9%.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的CD64指数分别为(12.6±9.7)、(5.4±2.42)和(2.9±0.77),表明细菌组和病毒组相对于对照组而言,CD64指数均出现增高,而细菌组的增高明显高于病毒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1.002,P=0.004).结论 重症炼护室感染患儿中CD64的检测可有助于区分细菌和病毒感染,为临床用药治疗和判断停药时机提供可行的策略和重要依据.

  • 多中心血液科住院患者细菌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分析

    作者:赵凌;刘君廷;王晶石;王旖旎;张岩;魏淑凤;薛华华;赖斌;王昭

    目的 探讨北京和河北6家医院血液科住院患者细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分布的特点及其变化情况,指导临床医生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方法 对2008年6月至2011年5月北京和河北6家医院血液科住院患者送检标本分离得到的543株细菌培养阳性菌株鉴定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主要致病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6.76%)、肺炎克雷伯菌(14.36%)、肠球菌(11.79%)、大肠埃希菌(10.497%)、表皮葡萄球菌(6.45%),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呈逐年递增趋势.结论 北京和河北6家医院血液科3年住院患者细菌感染病原菌分布有所变迁,临床应及时掌握其动态变化,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预防和控制细菌所致感染.

3445 条记录 10/173 页 « 12...78910111213...17217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