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与外周血碱性磷酸酶积分在细菌感染中应用探讨

    作者:陈自武

    目的 了解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外周血碱性磷酸酶积分(NAP)3个指标在感染病例中的数值变化,评价它们的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对我院已诊断为细菌感染的32个病例的3个指标同时测定,PCT用半定量胶体金方法测定,hs-CRP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外周血碱性磷酸酶积分(NAP)用染色法测定,并与其他非细菌感染的15个病例的3个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感染病例的3个指标与非感染病例的3个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以0.5 ng/ml为界限,PCT检测细菌感染的灵敏度为75%,特异性为80%:以10 mg/L为界限,hs-CRP的灵敏度为93.7%,特异性为53.3%;以120为界限,NAP的灵敏度为56.3%,特异性为86.6%.结论 3个指标均可作为细菌感染诊断指标,hs-CRP的灵敏度较高,而PCT和NAP的特异性更高.

  • 呼吸内科150例患者抗生素合理使用情况分析

    作者:王庆莲

    目的:分析评价呼吸内科患者抗生素合理使用情况。方法选取某医院150例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查看病历等方式,调查分析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结果150例呼吸内科患者全部采用抗生素治疗,抗生素使用率为100.00%。其中抗生素使用频度高的是头孢类,其次是大环内酯类。头孢类抗生素中以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和头孢他定使用频度高,且头孢曲松和头孢哌酮的药物利用指数( DUI)均超过1,存在不合理使用现象;抗生素联合应用频率略高。结论呼吸内科疾病患者存在抗生素药物使用不完全合理现象,建议临床呼吸内科医生调整患者抗生素的使用,加强合理用药,促进患者健康。

  • 血清降钙素原测定在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杜冀晖;苏卓娃;麦丽文;周蓓;李蓉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 在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法测定106例儿科感染性疾病患者血清PCT水平,并与C-反应蛋白(CRP) 及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比较,分析各指标在细菌及病毒感染中的差异.结果 以血清PCT≥0.5 ng/ml为阳性阈值,细菌感染组PCT阳性率为81.0%,病毒感染组为18.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CT对细菌感染诊断敏感性达80.9%,特异性为81.4%,阳性预测值86.4%、阴性预测值74.5%,敏感性明显优于CRP或WBC计数(P<0.01).结论 血清PCT可作为细菌感染的敏感、有效诊断指标,对鉴别儿科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刘世明;郭小龙;刘炎琴;侯艳峰

    细菌感染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广谱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广泛应用,使得细菌耐药现象也日趋严重,给临床抗生素的选用带来困难.药敏试验是临床进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但如何正确利用药敏试验,需要临床药师综合分析药敏报告,如重视抗菌药物的药代学和药效学、强调多学科的合作等[1].为了了解我院致病菌和对抗生素的药敏谱,现对我院2009~2010年临床送检细菌培养标本和药敏情况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

  • 前列腺炎患者病原菌检查及结果分析

    作者:阙钦中

    临床对前列腺炎患者的治疗,一直是个疑难而复杂的问题.前列腺外在包膜这一生理特殊性,阻碍了药物对其的充分渗透作用,致使治疗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前列腺炎属慢性病范畴,近年来社会上各种诊所对其治疗极不规范,即使正规医院也存在着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导致很多前列腺炎患者得不到合理科学的治疗.好的办法是对细菌感染的可能情况判断后,在未使用任何抗生素之前,提取标本,尽快细菌培养,找出病原菌及做药敏试验,对症下药.我试验室收集2003~2005年3年中的前列腺炎患者33例的标本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如下.

  • 肝硬化合并感染127例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春美;吴云海;魏倪

    肝硬化患者为各种肝病的终末阶段,由于枯否细胞功能减退,极易发生细菌感染,影响预后,甚至严重感染威胁患者生命.但是某些感染呈隐匿性,难以发现,影响救治.本文以127例肝硬化合并感染的患者作为样本,对肝硬化合并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

  • 细菌感染CRP、NAP、WBC、DC四项实验指标的比较观察

    作者:杨俊芳;刘贵健;张永宏;赵淑芳

    目的比较和评价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白细胞计数(WBC)及分类计数(DC)四项指标在细菌感染性疾病实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43例细菌感染病人进行CRP、NAP、WBC及DC四项指标测定,结果通过卡方检验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四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异常,以CRP增高程度为显著,百分异常率高.结论CRP检测是细胞感染快速、有效的实验诊断指标.

  • 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在呼吸系统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变化及临床应用

    作者:俞蕾;翁文浩;施惠兰;张蕾;汪嘉;李智

    目的 通过检测呼吸系统细菌感染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参数VCS的变化,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细胞体积、高频电流传导、激光散射(VCS)技术,测定50例健康者(对照组)和60例确诊细菌感染患者(感染组)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ercentage of neutrophil,NE%)、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及其各自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同时检测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感染组患者WBC、NE%、V、V-SD、C、CRP 检测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感染组2中WBC、NE%、V-SD、CRP检测水平均高于感染组1,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感染组患者C-SD、S、S-SD检测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判断WBC、NE%、CRP、V及V-SD的cutoff值分别为8.4× 109/L、70%、6.6 mg/L、144和20.45.其中NE%+CRP、WBC+CRP+V-SD、NE%+CRP+V-SD三种组合诊断细菌感染的灵敏度、特异性均高于80%.ROC曲线表明CRP、NE%诊断细菌感染效能优秀,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e,AUC)分别为0.89、0.87,V及V-SD一般,AUCROC分别为0.75、0.74,而WBC诊断效能差,AUCROC为0.67.结论 呼吸系统细菌感染患者的中性粒细胞体积参数V及V-SD变化较为灵敏,与WBC、NE%和CRP联合诊断时可明显提高灵敏度,同时WBC、NE%和CRP有较好特异性,可为临床判断呼吸系统细菌感染起到很好的提示作用.

  • 肾移植术后细菌感染的菌群分布及其药敏分析

    作者:王彤;梅亚宁;顾兵;陈友华;潘世杨

    目的 了解肾移植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治疗肾移植术后感染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220例肾移植患者术后送检的各类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细菌鉴定采用API鉴定系统,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采用WHONET5.4软件对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20例肾移植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为31.4%,病原菌分离部位主要以痰液、血液、尿液为主,占73.8%.共分离出病原菌84株,较常见的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4株(16.7%)、大肠埃希菌12株(14.3%)、表皮葡萄球菌12株(14.3%)、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10.7%)、肺炎克雷伯菌7株(8.3%)和白色假丝酵母5株(6.0%).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分别为50.0%和14.3%,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58.3%和33.3%.主要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敏感,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敏感.结论 感染是肾移植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应加强耐药监测,及早进行预防和治疗.

  • 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病原菌感染初期中的应用

    作者:孔丽蕊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在病原菌感染初期中的应用.方法 选用20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成都市郫县中医医院不同病原菌感染的患者66例,其中23例为革兰阳性菌感染(G+菌组),18例为革兰阴性菌感染(G-菌组),25例为真菌感染(真菌组);以本院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4组患者均检测血清PCT、hs-CRP水平,同时进行局部拭子以及外周血细菌和真菌培养.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两项指标单独及联合应用对3组患者感染初期的诊断价值.结果 感染初期,3组患者hs-CRP水平均有明显升高,且G-菌组高于G+菌组和真菌组(mg/L:102.32±9.15比72.36±1.11、49.85±1.26,均P<0.01);G+菌组和真菌组的PCT水平均明显低于G-菌组(μg/L:3.35±0.27、0.65±0.21比5.38±0.96),但G-菌组PCT水平高于正常参考范围(0~0.5μg/L),而真菌组处于正常值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G-、G+、真菌组3组患者hs-CRP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83.33%、91.30%、8.00%比3.33%,均P< 0.05);G-、G+菌组PCT阳性率(83.33%、91.30%)明显高于真菌组(8.00%)和对照组(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G-菌感染时,hs-CRP异常增高伴随大幅增加的PCT;G+菌感染时,hs-CRP异常增高,伴随较低幅度的PCT增加;真菌感染时,hs-CRP异常增高却不伴随PCT的增加.细菌感染组PCT、hs-CRP阳性率高于对照组;真菌组hs-CRP阳性率增高,PCT阳性率未见增高.如果二者联合检测,可为感染早期及时给予有效抗菌药物治疗提供重要的指导.

  • 降钙素原对新生儿败血症诊断的价值

    作者:朱红;高翔羽;黄祥磊;蒋冉;谭业颖

    新生儿败血症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引发新生儿死亡的疾病.如果严重的细菌感染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将会给新生儿带来极大的危害.全身性炎症有效的临床症状包括体温升高、心动过速检测指标如白细胞增多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升高等[1].由于上述的症状或实验室检查是非特异性的,且危重新生儿患者常常表现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又无明显感染迹象[1],因此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相当困难且容易误诊.

  • 中药对细菌抑菌作用的体外实验方法学研究

    作者:陶庆春

    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医疗手段和药物层出不穷.自青霉素发明以来感染性疾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是如今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致使多重耐药细菌出现.虽然抗生素在不断地更新换代,但还是不能完全控制由耐药性细菌所致的疾病.再者新一代抗生素价格昂贵,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中药在控制耐药性细菌感染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中药价格较低,毒副作用小,且很少有耐药现象出现.

  • 夫西地酸钠与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

    作者:张华静

    注射用夫西地酸钠为白色疏松块状物或粉末,溶剂为无色澄明液体,属抗生素类药物,适用于各种敏感细菌感染,尤其是对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治疗效果甚佳,因夫西地酸钠毒性极低,与临床使用的其他抗菌药物之间无交叉过敏性,适用于对青霉素或其他抗生素过敏的患者,目前,临床上使用广泛.

  • 中空式气管套管固定带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侯建红;宋娟

    神经外科昏迷患者因咳嗽反射弱,气道分泌物自行排出困难,为保持气道通畅需行气管切开。而现有的气管套管固定带基本由棉布带制成,绕颈部一圈松紧度为能伸进1~2指,将气管套管固定于颈部。由于棉布带非常容易被血液、痰液、汗液污染并变硬,易摩擦局部皮肤导致发红、甚至破损,分泌物留在局部不易清洁可致气道细菌感染,且棉布带弹性差,随着患者颜面颈部肿胀消退,气管套管固定逐渐变松,易导致意外脱管,护理人员频繁更换也刺激患者呛咳、易导致意外脱管,还增加了护士工作量。因此,我科护理人员自行设计制作一种中空式气管套管固定带应用于气管切开患者,使用方便、更换快捷、标识醒目,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细菌感染现状及预防护理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烨琳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COPD病程中,患者常因感染等因素诱发出现COPD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1].研究证明细菌感染是导致COPD急性发作使患者住院治疗的主要原因,故预防细菌感染是防止COPD病情恶化、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2].本文对细菌感染致急性加重COPD的现状及预防减少COPD细菌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综述.

  • 肾移植术后尿路感染的防护进展

    作者:李静

    尿路感染是移植受者常见的细菌感染,国外发病率为25%~88%,国内谢桐报道的发病率是38.7%,其中78%发生于移植后1个月[1].对肾移植术后尿路感染的因素分析有利于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可减少尿路感染,对提高肾移植患者的存活率及保护移植肾功能有重要意义.

  • 1例难以分期压疮伴有多重细菌感染患者的护理

    作者:沈晓霞;周昕;蒋琪霞

    患者男,89岁,因"反复发热伴有痰液量多3月余"于2011年9月27日入院,入院诊断为: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老年性阿尔茨海默病,前列腺增生,膀胱憩室,缺血性老血管病,老年性精神病,冠心病,高血压.入院全身评估:体温38.1℃,心率102次/min,律不齐,膀胱造瘘术后,胃造瘘术后,大便正常.血常规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生化全套示CRP升高,血糖升高,低蛋白血症.入院给予联合抗感染治疗,同时给予化痰止咳,并注意免疫增强及全身营养支持等治疗.入院后患者肺部感染控制良好,但骶尾部出现一压疮,局部评估:骶尾部面积为20 cm×25cm,紫色淤血,压疮分期为难以分期压疮.本患者经过92 d的治疗,压疮伤口终完全愈合.患者住院期间其他部位皮肤完好,1个月后随访,骶尾部皮肤完好.

  • 可疑放线菌性足菌肿超声表现1例

    作者:谢潇;刘艳萍;马一博

    患者男,42岁.两年前曾有左足底外伤史,足底感不适并渐形成肿块,未经治疗,近数月来肿块渐大.外院诊断为左足底"湿疣",经冷冻治疗无效来诊.查体见:左足底内侧自拇趾根部至足跟见大片暗红色肿块,边界不清,表面凹凸不平,并可见多枚暗紫红色结节,质硬,部分破溃.超声显示:左足底内侧见一巨大较低回声区域,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无包膜,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多条弯曲状低回声带,形似窦道,自病灶深部向表皮延伸形成破口,病灶侵及表皮、脂肪层及肌肉层,未侵及骨组织.肿块内部血流信号丰富,血流粗细不一(图1).频谱多普勒显示血流为低速高阻血流,RI:0.82.超声诊断为左足底肿块,考虑为软组织恶性肿瘤.临床考虑为卡波济氏肉瘤.实验室检查:HIV(-).对局部进行组织活检,病理显示:表皮增生,表皮中下部肉芽肿改变,可见一片聚集褐黄色颗粒状物,周围中性粒单核细胞,有些部位有多核巨细胞,有些部位以浆细胞为主,考虑为放线菌感染引起的足菌肿.讨论 放线菌广泛分布于各种生态环境中,在正常人体内寄生,一般不引起疾病,但是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或伴有细菌感染时便可引起发病.放线菌病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但主要侵犯颌颈部和胸腹部.

  • 提高糖尿足患的寿命:广华医院糖尿足患诊所的三年经验

    作者:王荣祥

    糖尿病患者源于下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或细菌感染等因素导致足部疼痛、足部深溃疡或肢端坏疽等病变,统称为糖尿病足(世界卫生组织定义).

  • 前降钙素对新生儿严重的细菌感染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健;陆俏群

    目的 评价血清前降钙素(PCT)检测在新生儿重症感染中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60例重症细菌感染新生儿和35例正常新生儿在入院时进行血清前降钙素的定量检测,同时测定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观察组治疗72 h后复查PCT、CRP.结果 60例患儿入院PCT>0.5 μg/L,阳性率100%,PCT>10 μg/L以上8例,血常规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不明显,而CRP在入院时20例(48.0%)异常.治疗后痊愈58例,PCT均降至正常.结论 PCT在重症细菌感染新生儿早期是优于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的细菌感染诊断指标.

3445 条记录 11/173 页 « 12...891011121314...17217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