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三者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李冷媚

    目的 分析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0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细菌性感染60例(细菌组),病毒性感染40例(病毒组),选择同期行健康体检的50例正常人群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三组PCT、CRP及WBC水平,同时比较细菌组、病毒组PCT、CRP及WBC阳性率.结果 细菌组PCT、CRP及WBC水平与病毒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毒组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B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细菌组PCT、WBC阳性率分别为96.67%、91.67%,与病毒组的12.50%、2.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CRP阳性率(93.33% VS 87.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CRP及WBC对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高,可为感染性疾病(尤其是细菌感染)诊治提供重要依据.

  • 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联合检测对细菌感染的临床意义

    作者:廖贵莉;张月霞;许秀军

    目的 分析探讨细菌感染的判断中检测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的临床意义.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该院治疗的110例细菌感染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的1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研究对象的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比较其动态变化和阳性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观察组患者C反应蛋白(70.00%)和降钙素原(86.36%)检测结果的阳性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C反应蛋白(2.73%)和降钙素原(3.64%)检测结果的阳性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的检测能够有效判断细菌感染的程度,有助于对患者病情和治疗效果进行判断,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 加替沙星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临床评价

    作者:邵艳辉

    目的 探讨加替沙星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近3年来确诊的126例下呼吸道细菌感染患者采用加替沙星治疗,用法为0.4 g/d滴注,疗程7~14 d,对其临床效果、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 126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89.68%,细菌清除率为90.4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结论 加替沙星安全有效,是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理想用药.

  • 前降钙素和C反应蛋白对新生儿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苏绍斌

    目的 分析前降钙素(PCT)和C反应蛋白(CRP)对新生儿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受到细菌感染的新生儿设定为感染组,选择同期出生的正常新生儿40例设定为正常组,比较两组新生儿血清前降钙素与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正常组新生儿前降钙素为(1.6±0.06)μg/mL,C反应蛋白为(1.0±0.3)mg/L;感染组新生儿前降钙素为(31.3±21.1)μg/mL,C反应蛋白为(46.2±24.8) mg/L;感染组PCT和CRP明显高于正常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分析前降钙素和C反应蛋白可以检测出新生儿的细菌感染情况,作为检测的重要指标及早为新生儿开展治疗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胸腔闭式引流一次性水封瓶更换时间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清;朱解琳;蒋金芬;申小春;楼一玲;杜小君

    目的研究胸腔闭式引流一次性水封瓶更换时间与胸腔感染是否相关,以确定更换一次性水封瓶的时间.方法对196例行胸腔闭式引流且排除胸腔感染者,使用随机数字表分为4组,即每天更换水封瓶(A组)、每3d更换(B组)、每周更换(C组)、使用超过1周至拔管(D组),追踪监测一次性水封瓶内生理盐水和胸腔引流液,有细菌生长则对该病例停止实验,同时对此196例病人的胸腔积液或胸腔引流管前端2cm进行细菌培养,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一次性水封瓶生理盐水的细菌培养均为阴性,4组水封瓶中胸腔引流液的细菌培养结果阳性共13例,共检出细菌8种,各组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此196例病人的胸腔积液和胸腔引流管前端2cm进行细菌培养,194例无菌生长,2例细菌培养阳性.结论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对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较长的病人,每周更换1次水封瓶并不会增加胸腔内感染及水封瓶内细菌定植的机会.

  • 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术后早期应用胃肠外营养支持的概况

    作者:李亚洁;王秀岚

    造血干细胞移植广泛地应用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及部分实体瘤的治疗.接受大剂量化疗和(或)全身放疗(Total body irradiation,TBI)的预处理后,一系列继发于化疗、放疗、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的并发症相继出现,如恶心、呕吐、粘膜炎、食管炎、肠炎,以及真菌、病毒、细菌感染,胃肠、肝、肾毒性损害,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和其它问题,导致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求-耐受随这些副作用以及治疗的药物而改变.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合并混合感染致颌面间隙脓肿、上颌窦炎的护理

    作者:张娜;杨建新

    总结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合并混合感染致颌面间隙脓肿、上颌窦炎的护理.对患者行左内眦及颊部切开排脓,严密观察是否出现颅内、眶内和全身性感染并发症,控制局部感染病灶,给予营养支持,保持引流通畅,同时做好疼痛护理、关节护理、心理支持和出院指导.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痊愈出院.

  • 重症副肿瘤性天疱疮伴多种细菌感染患者PICC置管的护理

    作者:耿小凤;王波;王爱丽;丁保玲

    报告了对1例重症副肿瘤性天疱疮伴多种细菌感染患者进行PICC的护理,该患者未发生继发感染,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痊愈出院.认为密切观察病情、针对患者皮肤感染情况采取个性化护理、及时观察疗效等措施对患者的病情恢复十分重要.

  • 糖尿病足护理中几个关键问题的探讨

    作者:亓鲁光;王永山

    糖尿病足又称为糖尿病肢端坏疽,是糖尿病的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因末梢神经病变、下肢动脉供血不足、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临床主要表现为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和肢端坏疽等症状[1].

  • 脉冲液体封闭负压引流系统的研制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张治家;刘洁;田恒进;靖树林;王志勇;盛辉;李德保;沙震兴

    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是1993年由德国Fleischmann博士发明的,以医用泡沫合成材料包裹多侧孔引流管,再利用具有分子阀门功能的生物半透膜封闭引流区,使之与外界隔绝,接通高负压源,形成一个高效负压引流系统,可达到全创面引流,防止污染和感染,此外高负压状态,可消除组织水肿,改善局部血循环,刺激肉芽组织生长[1-2],在引出渗液的同时使引流腔壁内陷,材料逐渐退出后,腔壁紧密闭合,防止了残余积液及死腔的形成.与传统换药清创相比,达到全创面引流,防止污染和减少创面的细菌感染,消除组织水肿,使毛细血管腔显著扩张,密度加大,改善局部血循环,刺激肉芽组织生长,防止交叉感染,减轻患者痛苦及减少医护人员工作量.

  • 肠系膜脂膜炎患者超声表现

    作者:孙志英;贾化平;周环宇;周金莲;张宏文;倪晓霞;徐肖红;梁会泽;王晓丽

    肠系膜脂膜炎是一种临床少见的、肠系膜的非特异性炎症,国外报道不足500例,国内报道不足200例[1],主要病理改变为肠系膜脂肪组织变性、坏死、炎细胞浸润及纤维化.该病自然病程分别称为肠系膜脂膜炎、肠系膜脂肪营养不良、硬化性肠系膜炎、退缩性肠系膜炎及肠系膜Weber-Christian病[2-4],直到1965年Ogden等正式命名为"肠系膜脂膜炎"[5].该病的病因不十分明确,目前公认与细菌感染、腹部外伤、手术、血管损伤、过敏反应、自身免疫反应等多种因素有关[6],因其症状复杂多样常被误诊.本研究结合近20年相关文献,对我院和内蒙古通辽市医院收治的3例肠系膜脂膜炎患者的超声表现进行分析,旨在提高超声医师对肠系膜脂膜炎的认识,以提高其超声诊断准确率,减少漏、误诊的发生.

  • 临床分离洋葱伯克霍尔德菌鉴定方法的探讨

    作者:张军民;罗燕萍;赵莉萍;白丽彦;姚艺辉

    目的探讨建立简便、实用鉴定临床分离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方法.方法对临床分离的38株菌和5株标准菌株用表型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群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鉴定确认,再用由三糖铁琼脂、氧化酶试验、产黄色素、触酶试验、纸片扩散法抗生素谱组成的方法进行鉴定.结果 PCR扩增阳性菌在三糖铁琼脂上均不利用葡萄糖且氧化酶阳性、触酶延迟反应,抗生素谱中亚胺培南耐药、头孢呋辛、复方新诺明敏感或中度耐药.在PCR阴性组中仅1株临床菌触酶延迟反应,鉴定为伯克霍尔德菌属细菌.结论利用三糖铁琼脂、氧化酶试验、触酶试验、抗生素耐药谱可对洋葱伯克霍尔德菌鉴定到种水平.

  • 血清 PCT 在小儿活体肝移植术后早期细菌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刘景峰;刘培;支德源;段美丽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 PCT )对小儿活体肝移植术后早期细菌感染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接受肝移植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将患儿分为感染组(60例)和非感染组(100例),记录患儿原发疾病,入科后5 d(感染组记录至第9天) PCT水平、体温、白细胞计数、移植肝脏冷、热缺血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进行比较。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曲线)用于相关参数诊断价值评估。结果所有肝移植术后患儿血PCT水平均有升高,非感染组患儿PCT值在48~72 h内恢复至正常水平。感染组患儿PCT峰值[(4.62±1.39)ng/ml]明显高于非感染组[(0.85±0.19)ng/ml],t=26.56,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ROC曲线分析显示高水平的PCT峰值对细菌感染有显著性诊断价值( AUC=0.985)。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相比,移植肝脏的冷缺血时间[(109.92±19.22) min 和(108.04±13.20) min,t=1.05, P=0.29]、热缺血时间[(1.49±0.17)min 和(1.52±0.12)min,t=1.08,P=0.28]、手术时间[(8.01±0.77) h和(8.00±1.05) h,t=0.06,P=0.94]、手术后第1天白细胞数[(8.95±1.69)×109/L和(8.98±2.00)×109/L,t=-0.08,P=0.93]及体温[(37.5±0.7)℃和(37.5±0.8)℃,t=-0.05, P=0.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组患儿术中失血量明显多于非感染组[(650.87±90.36) ml 和(240.29±67.67) ml,t=32.33,P=0.00],住ICU 时间(天)明显延长[(11.01±1.81)d和(6.03±1.65)d,t=17.78,P=0.00]。结论降钙素原对接受活体肝移植的患儿术后早期细菌感染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7,40:46-49)

  • 肝素结合蛋白和正五聚蛋白3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任玮;姚宝珍;李艳

    目的 探讨肝素结合蛋白(HBP)和正五聚蛋白3(PTX3)对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11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新生儿科30例新生儿脓毒症(脓毒症组)、84例局部细菌感染新生儿(一般感染组)及50例单纯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对照组).一般感染组和脓毒症组的114例细菌感染新生儿中,有39例合并休克(休克组),75例未合并休克(非休克组).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和双位点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HBP和PTX3水平,并收集血清降钙素原(PCT)及全血白细胞(WBC)计数等实验室检查数据.非正态分布数据的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各指标诊断性能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各指标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结果 脓毒症组、一般感染组和对照组HBP值分别为(64.41±78.51)ng/ml、(47.16±50.59)ng/ml、(31.97±20.76)ng/ml,PTX3值分别为(2.23±1.44)ng/ml、(1.76±0.94)ng/ml、(1.26±0.66)ng/ml,PCT值分别为(31.92±36.65)ng/ml、(7.72±9.28)ng/ml、(1.87±5.02)ng/ml.脓毒症组PTX3、PCT水平显著高于一般感染组(Z=3.74,Z=5.01,P均<0.05);也显著高于对照组(Z=3.98,Z=5.20,P均<0.05).脓毒症组HBP水平高于一般感染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6,P>0.05);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7,P<0.05).休克组PTX3和PCT水平显著高于非休克组(Z=2.20,Z=3.70,P均<0.05);休克组HBP水平高于非休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7,P>0.05).HBP、PTX3、PCT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3、0.802、0.869;HBP、PTX3、PCT三者联合诊断优于单指标诊断,AUC大为0.910.PTX3与PCT呈正相关(r=0.242,P<0.05).结论 PTX3和PCT能有效辅助临床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联合PTX3、PCT和HBP诊断优于单指标诊断.

  • 肝素结合蛋白与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对呼吸道局部细菌感染诊断的应用价值

    作者:吴苑;喻丹;王海;费禹智;张雪芹;曹宇星;伍勇

    目的 探讨血液中肝素结合蛋白(HBP)、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白细胞(WBC)计数在呼吸道局部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模型,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3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收治的呼吸道细菌感染患者66例,呼吸道非细菌感染患者37例,同时选取同一时期健康体检者39名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采用双位点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荧光免疫法和免疫比浊法测定样品中HBP、PCT及CRP水平;采用血细胞分析仪和其配套试剂检测外周血WBC,统计分析各组4个指标的差异,正态分布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齐性的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不齐的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以分析HBP、PCT、CRP及WBC计数对呼吸道局部细菌感染诊断的价值.结果 呼吸道细菌局部感染组患者、非细菌感染组患者和健康对照组中HBP值分别为36.30 (7.78 ~ 89.36) ng/ml、5.57 (4.37~8.23) ng/ml、2.84 (1.53~6.51) ng/ml,PCT值分别为0.08 (0.04 ~0.83) ng/ml、0.09 (0.04~0.30) ng/ml、0.04(0.03~0.08)ng/ml,CRP值分别为56.20(19.33 ~76.23) mg/L、34.40 (2.15~83.95) mg/L、(2.20 ±-0.99)mg/L,WBC计数值分别为(10.59±4.58)×109个/L、8.40 (5.80~11.88) ×109个/L、(6.14±1.31)×109个/L.呼吸道细菌感染组患者血液HBP水平与非细菌感染组、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828,P<0.001;Z=-5.685,P<0.001).细菌感染组患者血液PCT、CRP及WBC计数水平与非细菌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45,P>0.05;F=0.100,P>0.05;F=2.417,P>0.05);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81,P<0.05;Z=-6.595,P<0.001;t=6.499,P<0.001).HBP、PCT、CRP及WBC计数诊断呼吸道局部细菌感染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0.69、0.95及0.85,HBP鉴别诊断细菌感染和非细菌感染曲线下面积为0.80.结论 HBP能够快速有效地辅助诊断呼吸道局部细菌感染,其鉴别诊断价值优于PCT、CRP、WBC计数等常用手段.

  • 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生物膜及ica操纵子检测

    作者:余方友;刘存丽;黄金伟;胡龙华;王薇薇;陈增强;陈占国;陈晓东;张雪青;朱涛;瞿涤

    近年来,随着多种插管、透析技术及生物材料的广泛应用,以及人口老龄化及免疫力低下人群增加,形成生物膜的细菌感染迅速增加.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临床上分离的常见细菌,可造成多种感染,既可引起社区感染又可造成医院感染,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 中性粒细胞体积与浆核复杂性在感染和应激性疾病中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金艳慧;王明山;杨丽红;谢耀盛;张卓;吴秀继

    目的 探讨急性细菌感染性疾病、心脑血管意外及大手术后等常见应激性疾病患者中性粒细胞体积、浆核复杂性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VCS技术,测定125例血培养阳性的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64例急发性心脑疾病患者、66例大手术后患者及69名健康对照者的WBC计数、中性粒细胞(NE)值和NE的体积(NEV)、电导率(NEC)、光散射性(NES),及各自的平均分布宽度(NEVSD、NECSD、NESSD),并采用ROC曲线分别评价各参数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急性细菌感染组NEV、NES、NEVSD分别为154.3±15.2、135.7±9.9、26.8±4.2,大手术后组分别为147.2±8.9、141.5±7.7、23.0±2.8,急发性心脑疾病组分别为144.9±5.2、146.0±5.0、19.6±1.6,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39.7±4.6、145.0±3.8、18.2±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7.650、38.122、54.604,P均<0. 05),以急性细菌感染组的上述各参数变化为显著.应激性疾病组(合并急发性心脑疾病组和大手术后组)的NEV、NES、NEVSD分别为146.5±9.5、144.3±9.4、21.3±3.3,与急性细菌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40、7.533、-8.999,P均<0.01).ROC曲线分析NEVSD、NEC、NES、NECSD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3、0.845、0.833、0.849,其中NEVSD的临界值(cut-off值)≥24.0时,其敏感度和特异度达83.3%和82.0%.结论 细菌感染性疾病和常见应激性疾病可使中性粒细胞体积、胞核大小及胞浆颗粒等发生明显变化,以细菌感染性疾病变化明显;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在预测细菌感染时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高于WBC计数和NE值,以NEVSD为显著.

  • 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在急性细菌感染筛查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王剑超;马春芳;吕国才;王寅;范丽萍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在诊断急性细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贝克曼-库尔特五分群(类)血细胞分析仪(LH750)分析112例血培养细菌阳性的急性细菌感染患者和70名成年健康对照者、45例非细菌感染WBC增高组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平均体积(MNV)、平均高频传导(MNC)、平均激光散射(MNS)参数,以及中性粒细胞的体积分布宽度(NDW),并与传统的WBC计数、WBC分类、细胞形态学、C反应蛋白(CRP)等感染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将血液细菌感染组根据WBC总数高低分成A、B、C 3组,A组:WBC<11.0×109/L;B组:11.0 ×109/L≤WBC<15.0×109/L;C组:WBC≥15.0×109/L;根据中性粒细胞(NE)值分为2组:NE<0.85组和NE≥0.85组.结果 急性细菌感染组的MNV、NDW分别为154.17±10.08、24.36±4.14,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42.09±4.13、19.04±1.97和非细菌感染WBC增高组的150.63±8.14、20.19±4.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0.738、28.190,P均<0.01).而急性细菌感染组的lVlNS为137.15±7.61,低于健康对照组的144.51±4.36和非细菌感染WBC增高组的142.45±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17,P<0.01).A组的MNV、NDW、MNS分别为148.09±5.76、22.39±1.97、140.07±6.11,B组为152.83±5.75、24.14±1.35、141.44±5.35,C组为164.28±6.49、29.42±5.93、134.27±9.61,与健康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4.720、31.642、7.931,P均<0.01);NE%<85%组的MNV、NDW、MNS分别为149.17±9.06、22.59±2.73、141.19±4.34,NE%≥85%组为159.03±10.23、27.64±4.51、135.62±8.9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3.970、51.309、19.792,P均<0.01).急性细菌感染组的MNV在临界值(cut-off值)为150时,敏感度为70%,特异度为90%.NDW与中性粒细胞核左移现象相关(r=0.33,P<0.01);当NDW的cut-off值为23时,敏感度为72%,特异度为100%.MNV与NDW的敏感度高于传统的WBC计数(WBC的cut-off值≥11.0×109/L时,敏感度为57%)、NE(NE的cut-off值≥0.85时,敏感度为44%)、中性粒细胞核左移(杆状核以上阶段>5%时,敏感度为66%)、CRP(cut-off值≥10 mg/L时,敏感度为65%)等感染指标.结论 中性粒细胞的MNV、NDW参数在急性细菌感染时能特异而灵敏地反映粒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是诊断细菌感染的一个客观而又快速经济的指标.

  • 白细胞VCS参数在血液细菌感染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郭希超;杨大干;俞研迎;陈瑜

    目的 研究白细胞VCS参数在血液细菌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Coulter LH 75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120例血液细菌感染患者、69例非感染性发热患者、67名健康对照者的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VCS参数,包括中性粒细胞平均体积(MNV)、中性粒细胞体积分布宽度(NDW)、中性粒细胞平均传导率(MNC)、中性粒细胞平均散射值(MNS);淋巴细胞平均体积(MLV)、淋巴细胞体积分布宽度(LDW)、淋巴细胞平均传导率(MLC)、淋巴细胞平均散射值(MLS).将血液细菌感染组根据白细胞总数分为WBC≤10×109/L组和>10×109/L组;根据中性粒细胞比例分为≥85%组和<85%组;根据细菌染色分为革兰阳性细菌感染组和革兰阴性细菌感染组.结果 血液细菌感染组的MNV、NDW、MNS、MLV、LDW、MLC、MLS分别为156 ±15、23.31±3.72、137±7、87±12、17.50±3.38、110±5、69±12;非感染性发热组分别为151±8、21.33 ±2.62、132±10、91±4、15.78±1.96、117±4、62±6;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45±5、18.43±0.93、143±4、84±2、13.30 ±0.76、108±1、62±2;上述各指标在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9.295、26.272、32.767、6.226、31.016、23.739、12.662,P<0.05或<0.01).WBC≤10×109/L组MNV和NDW分别为152±16、22.19±3.45,WBC>10×109/L组分别为159±12、25.29±3.43,与健康对照组比较,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1.575、40.856,P<0.01).中性粒细胞百分率≥85%组的MNV、NDW分别为159±12、24.88 ±3.74,中性粒细胞百分率<85%组分别为151±16、21.68±2.29,与健康对照组比较,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3.76、43.22,P<0.01).革兰阴性细菌感染组的MNV和NDW分别为157±15、24.25±3.39,革兰阳性细菌感染组分别为153 ±14、21.51±3.78,与健康对照组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8.74、37.47,P<0.01).在血液细菌感染诊断中,当NDW的临界值(cut-off值)取20.50时,敏感度为76.7%,特异度为98.3%.结论 VCS参数能反映血液细菌感染时白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其中NDW参数能更加灵敏、特异地反映血液细菌感染.

  • 异质性万古霉素中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临床细菌感染治疗的影响

    作者:王明贵

    以往认为细菌不易对万古霉素产生耐药,但近年来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地区报道了万古霉索的耐药性现象,其中异质性万古霉素中介金黄色葡萄球菌(hVISA)受到了关注,因其发生率上升而又不易被检测,影响了细菌感染的治疗.本期刊登了王辉教授课题组以可靠的检测方法 时分离自我国14个城市的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了hVISA检测,首次发现hVISA在我国的发生率高,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3445 条记录 13/173 页 « 12...10111213141516...17217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