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

实验与检验医学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

Experimental and Laboratory Medicine 실험여검험의학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江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江西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1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4-1129
  • 国内刊号: 36-1298/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4-94
  • 曾用名: 江西医学检验杂志
  • 创刊时间: 198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验与检验医学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江西
  • 主编: 李利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偏头痛的五羟色胺1A受体(5-HTR1A)基因-1018C/G启动子区多态性位点分析

    作者:许贤平;易飞

    目的 探讨五羟色胺1A受体(5-HTR1A)基因-1018C/G启动子区多态性与偏头痛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技术在156例偏头痛患者及138例健康对照中对该单核苷酸位点进行分析.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在此位点基因型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两组间对比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偏头痛的基因多态性位点并非其遗传的主要危险因素.

  • 人脑型肌酸激酶SNP突变体二体解离与活性关系的研究

    作者:董桂香;王爱国;王雷鸣

    目的 探讨人脑型肌酸激酶SNP(单核苷酸多态性)突变体二体解离与活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12月医院采集有人脑部组织的患者50例,采用pH-比色法测定标本组织中肌酸激酶的活性,并对肌酸激酶的底物进行反应动力学试验,分析人脑型肌酸激酶SNP突变体二体解离与活性的关系.结果 人脑型肌酸激酶SNP突变体二体解离体对于酶的抑制反应是不可逆的反应.产物浓度的对数与时间的变化为线性关系.通过曲线的斜率与抑制剂的浓度结果显示:A值与SNP突变体二体解离存在正相关关系;H26Y、P36T和T59I氨基酸更加容易发生解离,二体的解离与酶功能丧失成正相关性.由于空间排阻效应影响二体形成蛋白质的折叠途径,导致SNP突变及动力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 人脑型肌酸激酶SNP突变体二聚体解离与活性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用于一些疾病诊断中效果理想,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

  • 全自动毛细管电泳仪在异常血红蛋白筛查中的应用

    作者:许伟华;刘冬霞;龙辉;胡新年;汤美芬

    目的 探讨全自动毛细管血红蛋白电泳仪在异常血红蛋白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全自动毛细管血红蛋白电泳仪对我院12257位受检者进行血红蛋白电泳分析,收集异常血红蛋白标本,进行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验证.结果 在检测的12257份标本中,共发现异常血红蛋白232例,包括血红蛋白H 64例、血红蛋白Bart's 42例、血红蛋白CS 60例、血红蛋白E 52例、血红蛋白K 25例、血红蛋白Q 8例、血红蛋白G 1例、血红蛋白J 2例、血红蛋白F异常增高(>10%)31例,异常血红蛋白发生率1.89%.研究发现部分异常血红蛋白合并α地中海贫血或β地中海贫血,这些异常血红蛋白需进一步进行基因测序.结论 毛细管血红蛋白电泳在各种常见的异常血红蛋白检出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儿童乳牙根尖周炎感染的根管菌丛分析的实验研究

    作者:彭源;孙琦

    目的 探讨儿童乳牙根尖周炎感染的根管菌丛构成情况,从而为临床相关防治实践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8月我院口腔科初诊为乳牙根尖周炎患者4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症状轻重,将其分成急性炎症组和慢性炎症组,分别为16例和27例.对两组儿童乳牙根尖周炎感染的根管菌丛进行分析.结果 ⑴急性炎症组和慢性炎症组患者的需氧菌、厌氧菌、混合感染患者检出分别为2例、14例、14例和5例、26例和26例,患者各种菌检出率组间比较,差异不大,且无统计学意义;⑵两组患者共计检出410株,急性炎症组和慢性炎症组患者的专性厌氧菌菌属和兼性厌氧菌菌属分别为135株、12株和200株、63株,检出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⑶急性炎症组和慢性炎症组患者检出的类杆菌、梭杆菌、韦永氏菌、消化链球菌、真细菌分别为42株、20株、10株、53株、8株和40株、9株、24株、97株、17株.类杆菌和梭杆菌检出率组间比较急性炎症组高于慢性炎症组,且差异显著;⑷急性炎症组检出的链球菌和放线菌分别为10株、2株,慢性炎症组检出的链球菌、放线菌、乳杆菌和未定菌分别为41株、9株、3株和10株.检出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乳牙根尖周炎感染患儿致病菌以厌氧菌为主,急性炎症患者的类杆菌和梭杆菌检出率较高,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临床实际中应根据根管菌丛分析结果有针对性的实施诊治,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

  • VEGFR-1、VEGFR-2和HGF表达情况与乙肝发病相关性及作用机制分析

    作者:刘圆方;樊宏伟;高改云;倪猛;李静

    目的 探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VEGFR-1)、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2(VEGFR-2)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达情况与乙肝发病相关性分析及作用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6年8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乙肝(CHB)患者80例,另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22例.分析所有患者VEGFR-1、VEGFR-2和HGF表达情况.结果 五组VEGFR-1、VEGFR-2及HGF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7.50、6.75、27.84,P<0.01);高病毒载量组的VEGFR-1、VEGFR-2及HGF水平均高于低病毒载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14、10.98、2.72,P<0.01);经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分析发现,VEGFR-1、VEGFR-2及HGF与ALT、AST及Tbil均呈正相关关系(r=0.29、0.52、0.37、0.48、0.59、0.70、0.53、0.55、0.33,P<0.05);VEGFR-1与VEGFR-2及HGF呈正相关关系(r=0.53、0.68,P<0.05);VEGFR-2与HGF呈正相关关系(r=0.47,P<0.01).结论 VEGFR-1、VEGFR-2和HGF与乙肝发病密切相关.

  • 东莞地区831例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华仙丽;李敬河;梁爱芬;雷亚丽;隋洪

    目的 研究东莞地区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突变类型,为该病的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本院实验室检测的831例地中海贫血基因型结果进行分析,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采用跨越断裂点的PCR技术(gap-PCR),非缺失型α和β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采用PCR结合反向斑点杂交技术(RDB)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在进行地贫基因检查的831例受检人群中,检出α珠蛋白基因异常的有412例,检出β珠蛋白基因突变者共243例,检出αβ复合型地贫者30例.结论 广东省东莞地区是各省人口聚集地,地中海贫血发生率较高,研究东莞地区地中海贫血的发生率、基因突变类型和构成比,为遗传咨询和婚育指导提供了有价值的基础资料.

  • 优化冰冻血小板制备条件的初步研究

    作者:孙瑜;翁美芝;熊莉;徐翠玲;付文霞;袁虾;樊立荣;吴红;李国良

    目的 探讨佳的冰冻血小板制备条件.方法 分组使用两种浓度(75%或100%)的冰冻血小板保护剂二甲基亚砜(DMSO),根据质量体积比加入需冰冻的血小板中,使之终浓度为5%,采用不同解冻方法复苏血小板,对比组间差异.结果DMSO的浓度、注入速度和操作状况对血小板质量均有一定影响;各种制备条件所得的结果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MSO原液与75%DMSO制备的冰冻血小板复融后絮状物的出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75%的DMSO更适合制备冰冻血小板.

  • 慢阻肺患者HDAC2、IL-8、TNF-α水平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作者:马原;田玉恒

    目的 观察慢阻肺患者HDAC2、IL-8、TNF-α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阻肺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观察两组研究对象外周单核细胞HDAC2 mRNA表达情况,比较两组研究对象IL-8、TNF-α等炎症因子、血气和肺功能指标的差异,分析慢阻肺患者外周单核细胞HDAC2 mRNA表达与IL-8、TNF-α水平、血气、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慢阻肺患者的外周单核细胞HDAC2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t=4.863,P<0.001),IL-8、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t=-225.888、-67.620,P<0.001);慢阻肺患者FVC、FEV1/FVC、MMEF和PEF水平低于对照组(t=12.106、29.139、35.426、33.291,P<0.001);慢阻肺患者pH和PaO2低于对照组(t=2.971、9.120,P<0.05),PaCO2高于对照组(t=-27.752,P<0.001);慢阻肺患者外周单核细胞HDAC2 mRNA相对表达量与IL-8、TNF-α、PaCO2负相关,与pH、PaO2、FVC、FEV1/FVC、MMEF和PEF正相关(P<0.05).结论 慢阻肺患者外周单核细胞HDAC2 mRNA相对表达量较低,且与外周血炎症因子、肺功能指标和血气指标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监测的重要指标.

  • HBV患者血清miRNA-122、IL-12、IL-4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王艳瑛;鲁晓娟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4(IL-4)及miRNA-122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医院确诊的HBV感染患者126例(HBV组),其中慢性HBV携带者3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3例,另外选取健康体检对象4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时间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检测血清IL-12、IL-4及miRNA-122水平,并分析与HBV感染患者HBeAg、HBV-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关系.结果 慢性HBV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IL-12、miRNA-12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慢性HBV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与对照组的血清IL-4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HBV携带者的血清IL-12、miRNA-122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P<0.05);慢性HBV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HBeAg、HBV-DNA水平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eAg、ALT水平显著的高于慢性HBV携带者、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P<0.05).结论 HBV感染患者的miRNA-122、IL-12水平较健康人群显著增高,并且与患者肝功能、病毒复制、传染性具有一定的关系.

  •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

    作者:黄欣;邓峥;何祖光

    目的 了解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在我院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化,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对2014年1月-2016年12月间临床送检各类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离,采用珠海生产的鉴定和药敏复合板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分离出各种病原菌2548株,分离大肠埃希菌482株,分离率18.9%,肺炎克雷伯菌240株,分离率9.4%.其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比率为64.7%,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比率为32.5%.大肠埃希菌主要分离于泌尿外科、普外科的尿液标本中,肺炎克雷伯菌主要分离于重症监护室、呼吸内科的痰液标本中.3年间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呈逐年上升,肺炎克雷伯菌2014年-2015年耐药性呈上升趋势,2015年-2016年耐药性呈下降趋势.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噻肟耐药率高均大于70%,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耐药率低均小于17%.肺炎克雷伯对哌拉西林、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噻肟耐药率均小于70%,明显低于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耐药率明显高于大肠埃希菌.结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布、耐药性、耐药性变化均明显不同,应加强医院感染监测.

  • 冠心病患者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尿酸的临床意义

    作者:薛瑞璐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患者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5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8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61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60例非CHD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空腹采集所有研究对象静脉血,检测其血清HCY及UA.结果 ①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AMI组、UAP组、SAP组、对照组血清HCY、U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AMI组血清HCY高、UAP组次之、SAP组再次之、对照组低,各组之间血清HCY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UAP组、SAP组血清U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UAP组、SAP组血清UA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HCY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UA是CHD的非独立相关因素(P>0.05).结论 与血清UA相比,血清HCY与CHD发生发展、病变严重度的关系更为密切.

  •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对诊断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谢爱香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lacitonin,PCT)检测在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 单纯心力衰竭患者、 单纯肺部感染患者各80例为研究对象,以同期来我院行健康体检的正常健康志愿者80例为对照组,应用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检测各组PCT值,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心衰合并肺部感染组PCT值明显高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心衰组PC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单纯肺部感染组PCT值明显高于单纯心衰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计算,心衰合并肺部感染组第5百分位数(P5)值为0.03ng/ml,0.14ng/ml为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PCT佳诊断界值.结论 血清PCT检测对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本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防范措施

    作者:耿素亚;李国锋

    目的 分析标本溶血现象对临床常用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探讨预防溶血的有效措施.方法 选取来本院上岗前体检的健康患者50例,每例采血5ml,平均注入2个试管,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检测两组标本7项临床常用的生化指标:ALT、AST、ALP、GLU、TC、TG、LDH.实验组人为使其溶血,对照组常规处理,两组标本均测量5次,取平均值进行计算比较.结果 ALT、AST、ALP、LDH、GLU两组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TC、TG两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溶血标本对部分生化指标的结果产生影响,为提高生化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在临床检验过程中要采取正确的防范措施控制好血液标本,尽量避免人为造成的溶血现象发生.

  • 甲状腺功能检测在HBV感染妊娠早期妇女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林炳柱

    目的 探讨在妊娠早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孕妇实施甲状腺功能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6年2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云浮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就诊的妊娠妇女纳入本组研究,其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妇女374例,为观察组,未感染HBV的正常孕妇102名,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孕妇采集静脉血,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进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激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激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检测.结果 观察组TSH降低总体发生率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SH升高总体发生率和正常对照组比较稍微较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妊娠期亚临床甲减患者数量51例,临床甲减患者数量2例;正常对照组中,妊娠期亚临床甲减患者数量19例,临床甲减患者数量1例(P>0.05).观察组中,妊娠期亚临床甲亢患者数量9例,临床甲亢患者数量8例;正常对照组中,亚临床或临床甲亢患者均未出现.观察组T3、T4和FT3水平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FT4、TSH水平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感染孕妇在妊娠早期TSH水平发生异常,其罹患亚临床或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几率更大,甲状腺功能检查有助于妊娠早期甲状腺疾病的筛查,以便进行早期治疗,改善不良妊娠结局.

  • 血清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新生儿感染性黄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邹新妍;张丽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新生儿感染性黄疸中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100例感染性黄疸新生患儿(感染组)、85例非感染性黄疸患儿(非感染组)及85例正常健康新生儿(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各组血清PCT和hs-CRP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感染组血清PCT和hs-CRP水平较非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和hs-CRP水平与新生儿感染性黄疸的严重程度相关,重度患儿血清PCT和hs-CRP水平高,其次是中度组和轻度组,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儿治疗后血清PCT和hs-CRP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对感染性黄疸患儿的阳性检测率为85%,hs-CRP为74%,两者联合检测阳性率较单项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和hs-CRP可作为新生儿感染性黄疸早期诊断的可靠指标,联合动态监测PCT与CRP对早期诊断、治疗、病情发展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临床意义.

  • 女性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的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作者:白志敏;陈晓婷

    目的 了解泉州地区女性生殖道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和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Mh)的检出率和耐药情况.方法 运用选择性固相-液相培养基一步法检测4426份女性生殖道宫颈分泌物标本中的Uu和Mh的阳性率,并同时做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统计出Uu和Mh对常见的12种抗生素的敏感率和耐药率.结果 支原体阳性2223例,总阳性率为50.2%.其中Uu检出1874例,占42.3%,Mh检出46例,占1.0%,Uu和Mh合并感染303例,占6.8%.药物敏感性试验显示:Uu和Mh对交沙霉素、美满霉素和强力霉素有较高的敏感率,均>90%.结论 监测支原体的耐药性对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美满霉素、强力霉素和交沙霉素可作为治疗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

  • CDT、CDT/TRF比值在酒精性肝病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唐吉斌;黄毓玲;张盛;焦瑞宝;周萍;崇慧峰

    目的 探讨糖缺失性转铁蛋白(CDT)、CDT/转铁蛋白(TRF)比值在酒精性肝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36例酒精性肝病患者(A组)、33例非饮酒病毒性肝炎患者(B组)、22例嗜酒无肝脏疾病志愿者(C组)、33例健康体检者(D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所有研究对象CDT、TRF、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等肝功能指标,并计算CDT/TRF比值.结果 ①4组研究对象CDT、CDT/TRF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TRF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CDT、CDT/TRF显著高于A组、B组、D组(P<0.05),A组CDT、CDT/TRF显著高于B组、D组(P<0.05),B组CDT/TRF显著高于D组(P<0.05),B组、D组之间CD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4组研究对象ALT、AST、GGT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ALT、AST、GGT显著高于A组、C组、D组(P<0.05),A组ALT、AST、GGT显著高于C组、D组(P<0.05),C组与D组之间ALT、AST、GG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T、CDT/TRF比值是酒精性肝脏疾病较为理想的辅助诊断指标,同时对确定嗜酒人员也具有重要意义.

  • 三种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低值标本的比较分析

    作者:覃涛;杨昌伟;宋芳

    目的 探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CMI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对梅毒螺旋体抗体低值标本检测的相关性分析及应用价值,为临床对梅毒的诊治提供更加准确的实验室依据.方法 采用CMIA法及ELISA法对患者血清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收集低值血清标本(S/CO值1~8)525例,再用TPPA法进行检测.根据S/CO值将标本分为3组:A组(s/co1.00~2.99);B组(s/co3~5.99);C组(S/CO 6.00~8.00),比较各组CMIA法、ELISA法与TPPA法的符合率.结果 A~C组CMIA法与TPPA符合率分别为30.3%、68.6%、96.6%,ELISA法与TPPA法符合率分别为10.6%、31.9%、72.6%.两种方法的符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CMIA及ELISA方法检测梅毒抗体测定值(S/CO)低值样本时,尤其是CMIA法测定值(S/CO)为1~5.99的样本,ELISA法测定值(S/CO)为1~7.99的样本,应与TPPA方法联合检测复检验证尤为必要,以减少假阳性,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且两种方法与TPPA法比较,CMIA法符合率高于ELISA法.

  • 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INS及Cp水平在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马芳芳;杨飞丹;申姗姗

    目的 探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胰岛素(INS)及C肽(Cp)水平在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3月2型糖尿病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空腹血糖水平(FPG)分组:A组26例,B组43例,C组57例,另选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41例设为对照组,均检测血糖及以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P、INS水平,比较4组进食后0h、0.5h、1h、2h、3h血糖及血清CP、INS水平.结果 A组、B组、C组进食后0h、0.5h、1h、2h、3h血糖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进食后0.5h、1h、2h血清CP水平低于对照组,B组、C组进食后0h、3h血清C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进食后0.5h、1h、2h血清INS水平低于对照组,C组进食后0h血清INS水平高于对照组,B组、C组进食后3h血清INS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P、INS水平,可有效评估其胰岛β细胞功能损害程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血液细菌培养联合血清PCT水平检测对菌血症患者阳性检出率的影响

    作者:钟显英

    目的 探讨血液细菌培养联合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检测对菌血症患者阳性检出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我院80例菌血症患者,分别做血液细菌培养、血清PCT检测,比较单纯血液细菌培养、血清PCT检测并评价血液细菌培养联合血清PCT检测对菌血症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利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患者高热期、发热后24h、48h、72h时的血清PCT阳性率.结果 与单纯血液细菌培养相比,联合检测菌血症具有更高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细菌培养报阳率相比,患者高热期、发热后24h、48h、72h时血清PCT阳性率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发热后24h、48h相比,患者发热后72h血清PCT阳性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细菌培养联合血清PCT检测菌血症,不仅能够明显提高菌血症患者阳性检出率,缩短诊断时间,而且动态检测还能有效评估患者的病情进展及预后.

  •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单核细胞计数水平与急性脑出血患者不良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万辉

    目的 探讨早期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以及单核细胞计数水平在早期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特点及其与患者不良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4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分析,根据患者预后的不同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常规血液检测指标以及入院6h后的CT影像学评价的脑血肿扩大情况,对具有明显差异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危险因素并发情况与预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与预后良好组患者相比,预后不良组患者入院时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单核细胞水平明显增高(P<0.05),T1、T2时的血肿体积以及血肿扩大患者明显增加(P<0.05);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单核细胞水平以及是否伴有血肿扩大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血糖异常+糖化血红蛋白异常+单核细胞异常+血肿扩大患者预后不良的发生率为81.82%,与糖化血红蛋白异常+血肿扩大和单核细胞异常+血肿扩大相比,其在预后不良发生率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单核细胞计数以及脑血肿扩大情况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且其风险会随着危险因素的增加而增加.

  • 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抗体在临床筛查试验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黎翠翠;谭俊青;李蔼文;沈素晶;邓超

    目的 探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LI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在临床筛查试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4471例临床血清样本,其中男2421例,女2050例,采用CLIA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S/CO为1~10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进行复检,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试验(TRUST)检测梅毒非特异性抗体.结果 4471例患者中,确诊梅毒患者46例,检出率为1.03%,TP-CLIA阳性131例(2.93%),TRUST阳性51例(1.14%);各年龄段患者血清梅毒抗体(TP-CLIA法)假阳性率随年龄的增高有升高的趋势,65岁以上患者假阳率高,三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CLIA检测梅毒抗体的复检率为1.43%(64/4471),同TPPA比较,复检样本中S/CO为1~5组阳性符合率为42.86%,S/CO为5~10组阳性符合率为100%,两组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LIA法可作为临床梅毒螺旋体筛查的可靠方法,对于梅毒抗体S/CO低值样本,尤其是S/CO为1~5的样本,需进行复检,排除假阳性,提高检测的准确性,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小板活化、血流变与甲襞微循环的变化研究

    作者:牛国浩;高立伟;钱俊甫;卢书信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血小板活化、血流变与甲襞微循环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1月本院诊治的7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同龄的75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检测与比较两组的血小板活化、血流变与甲襞微循环指标,比较观察组中肿瘤国际分期标准(TNM分期)Ⅰ期、Ⅱ期、Ⅲ期及Ⅳ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小板活化、血流变与甲襞微循环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血小板活化、血流变与甲襞微循环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TNM分期较高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血小板活化、血流变与甲襞微循环指标高于TNM分期较低的患者(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小板活化、血流变与甲襞微循环明显差于健康人员,且不同分期肝癌患者的表达差异较大.

  • 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分析

    作者:李成富;李素幸;张海业

    目的 探讨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尿路感染患者1200例,对患者的中段尿进行细菌培养并分析其病原菌分布以及耐药性.结果 分离培养出1253株尿路感染菌,其中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占比84.4%;革兰阳性球菌占比14%,真菌占比1.6%;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大肠埃希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等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等药物的耐药率高,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等药物的耐药率低,;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率分布方面,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粪肠球菌等对青霉素、四环素以及克林霉素等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对万古霉素以及替加环素的耐药率较低.结论 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呈现出多样性,同时对常用抗菌药物存在一定的耐药性,需要及时进行细菌以及药敏试验,为合理用药提供指导.

  • 冠心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脂联素、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及胆红素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

    作者:刘军利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脂联素(APN)、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胆红素(TBIL)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295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其中合并冠心病组患者158例,又分为单支血管病变组患者56例,双支血管病变组患者62例,多支血管病变组患者40例;轻度狭窄组55例,中度狭窄组56例,重度狭窄组32例,极重度狭窄组15例,和对照组患者137例.Cys C采用免疫增强比浊法检测,TBIL采用重氮盐法检测,APN、OX-LD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Cys C、APN、OX-LDL和TBIL水平分别为(1.72±0.68)mg/L、(15.48±5.16)mg/L、(36.53±7.26)mg/L和(10.23±1.05)μmol/L;其中血清Cys C、OX-LD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APN、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血管病变支数增加,血清Cys C、OX-LDL水平不断升高(P<0.05),血清APN、TBIL水平不断下降(P<0.05).随着血管狭窄程度增加,血清Cys C、OX-LDL水平不断升高(P<0.05),血清APN、TBIL水平不断下降(P<0.05).结论 血清Cys C、APN、OX-LDL和TBIL水平在冠心病患者中发生明显变化,可用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判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血清IL-23、IL-17、Hcy、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早期诊断价值

    作者:刘明军;王升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D-二聚体(D-Dimer,D-D)水平的变化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拟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组.采用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对UC的疾病活动度评估.按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活动期组(n=60,重度20例、中度20例及轻度20例)和缓解期组(n=30),另选取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清IL-23、IL-17、Hcy、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并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法分析血清IL-23、IL-17、Hcy、D-二聚体水平与DA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患者血清IL-23、IL-17、Hcy、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活动期组患者血清IL-23、IL-17、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缓解期(P<0.05);而活动期组患者血清Hcy水平与缓解期患者Hcy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患者血清IL-23、IL-17、D-二聚体水平随着病情的程度越严重呈上升趋势(P<0.05);血清IL-23、IL-17、D-二聚体水平与DAI呈正相关关系(r=0.456,P<0.05);而血清Hcy水平与DAI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血清IL-23、IL-17、D-二聚体水平与UC疾病活动度密切相关,均可反映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情变化,可作为对患者炎症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进行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

  • 白头翁汤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作者:杨玉红

    目的 探究白头翁汤对结肠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确诊为结肠炎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白头翁汤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及血清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0.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09%(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1β、IL-17、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而观察组患者血清IL-1β、IL-17、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的(P<0.05).结论 采用白头翁汤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体内炎症反应,有利于患者结肠黏膜修复,疗效确切.

  • 拉氧头孢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体外敏感性分析

    作者:周国强;朱振武;欧阳清;黄燕敏;丘丽慧;潘俊均

    目的 了解拉氧头孢对本地区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体外抗菌敏感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拉氧头孢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对临床分离出是390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进行低抑菌浓度(MIC)和K-B纸片法测定,根据CLSI(2014版)标准进行药敏结果判读.结果 拉氧头孢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非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的敏感率分别为96.7%和96.4%;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非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肺炎克雷伯菌的敏感率分别为95%和97.3%.结论 拉氧头孢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均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敏感性.

  • 四项尿微量蛋白定量检测诊断糖尿病肾病早期的临床研究

    作者:唐家玉;庞土凤;陈康荣;黄宙品;赖石凤

    目的 研究分析收集的尿液样品中微量清蛋白(mA1b)、免疫球蛋白G(IgG)、α1-微球蛋白(α1-MG)及转铁蛋白(TRF)四项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可行性.方法 根据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相关研究,选取本院入院治疗患者113例,参考病史并依照尿蛋白检查数据,将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62例)和糖尿病肾病组(51例),联合正常组(45例)分别同时进行以上四项检查,并对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各项尿微量蛋白含量检测结果中,糖尿病肾病组较单纯糖尿病组,单纯糖尿病组较正常组,均有明显升高(P<0.05),采用四项全检测的阳性检出率也明显高于其他单项或部分检查项的阳性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项尿微量蛋白定量检测诊断糖尿病肾病早期敏感性为96.08%(49/51)、特异性为93.46%(100/107)、阳性预测值为87.5%(49/56),阴性预测值为98.04%(100/102),诊断符合率为94.30%(149/158).结论 本研究选取的四项尿微量蛋白含量检查均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有一定作用,而四项全检查能够显著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对于未患病、却有此趋向的患者也有一定的指标指示,在医学诊断方面有一定的可行性,可列入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常规检测项目中.

  • 医院感染主要革兰阴性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监测

    作者:陈玲;刘剑荣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主要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846株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PAE),鲍曼不动杆菌(ABA),大肠埃希菌(ECO),肺炎克雷伯菌(KPN)的非重复计数株的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846株主要革兰阴性杆菌中PAE、ABA、ECO、KPN比率分别是31.6%、9.9%、40%、18.4%.PAE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低14.2%,ABA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低26.2%、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ECO和KPN比率分别为59.2%、31.4%,产ESBLs菌株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结论 定期对细菌耐药性进行监测,有助于了解细菌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 HISCL-5000高敏发光酶免疫分析仪性能评价及定量检测感染性标志物临床应用

    作者:王晓萌;辛颖;张乐;颜艳;胡静仪;张飚

    目的 评价HISCL-5000高敏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仪检测感染性标志物的性能,并对其检测的临床感染性标志物的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应用HISCL-5000分析仪进行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HCV-Ab,TP-Ab检测,对仪器检测性能进行评价,并分析了HISCL-5000检测的11785例临床标本结果.结果 HISCL-5000分析仪检测所有项目携带污染率均为0%.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HCV-Ab和TP-Ab高浓度批内精密度CV%分别1.46%,1.52%,1.23%,0.05%,2.07%,1.71%,1.37%,低浓度批内精密度CV%分别0.94%,1.86%,2.10%,1.60%,2.36%,1.83%,1.20%.高浓度和低浓度样本日间精密度CV%分别HBsAg 2.39%、1.92%,HBsAb 3.15%、4.00%,HBeAg 2.87%、3.29%,HCV-Ab 2.76%、3.07%,TP-Ab 9.87%、5.95%;高浓度HBcAb 3.68%,低浓度HBeAb 1.48%.HBsAg和HBsAb线性验证R2均大于0.99,检测下限分别为0.0071IU/ml和0.306mIU/ml.11785例临床标本,HBsAg阳性331例,阳性率2.81%,HCV-Ab阳性88例,阳性率0.75%,TP-Ab阳性147例,阳性率1.25%.结论 HISCl-5000分析系统检测限低,线性范围宽和检测速度快,能满足临床对感染性标志物定量的需求.

  • HIV/AIDS合并菌阴肺结核患者T-SPOT.TB与结核抗体的诊断价值比较

    作者:曾江;肖南昌;彭海英

    目的 通过比较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方法与血清结核抗体测定在HIV/AIDS合并菌阴肺结核患者的检测结果,找到一种更为有效的结核诊断方法,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作用.方法 收集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在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诊断为HIV/AIDS合并菌阴肺结核患者,分别进行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与血清结核抗体测定.结果 在87例艾滋病合并菌阴肺结核患者中,T-SPOT.TB检测和结核抗体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85.1%和7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0,P>0.05).2种方法联合检测阳性率提高到97.7%,与两种方法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50例健康体检者中,T-SPOT.TB检测和结核抗体检测的特异性分别为92%和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7,P<0.05).2种方法联合检测的特异性为68%.结论 T-SPOT.TB和结核抗体联合检测的阳性率高于单项检测方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使用单一方法检测HIV/AIDS合并菌阴肺结核患者时,T-SPOT.TB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高于结核抗体检测.

  • 血清LDH、β2-MG、SF水平联合检测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艳梅;陈荣华;范玮

    目的 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铁蛋白(SF)水平联合检测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预后评估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7月我院76例MDS患者设为观察组,并根据IPSS评分分级标准分为低危组(n=19)、中危-Ⅰ组(n=24)、中危-Ⅱ组(n=20)、高危组(n=13)4个亚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4例设为对照组.均于入院第2d清晨或体检当日抽取受检者空腹静脉血3ml,离心后检测血清LDH、β2-MG、SF水平.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及观察组各亚组间血清LDH、β2-MG、SF水平.结果 观察组血清LDH、β2-MG、SF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个亚组间血清LDH、β2-MG、SF水平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IPSS评分等级增加,血清LDH、β2-MG、SF水平呈逐渐上升趋势,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DS患者血清LDH、β2-MG、SF呈较高表达水平,联合检测有助于临床对患者预后作出正确判断与评估,进而为治疗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 Xpert MTB/RIF检测结核杆菌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用药影响

    作者:李静;黄国楼

    目的 探讨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技术(Xpert MTB/RIF)对肺结核患者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用药影响.方法 收集我所2014年1月-2017年6月肺结核患者痰标本1200例进行药敏试验;诊断为耐多药肺结核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Xpert MTB/RIF组和比例法组,每组50例,Xpert MTB/RIF组患者根据Xpert MTB/RIF药敏试验结果指导用药,比例法组患者根据比例法药敏试验结果指导用药.收集药敏试验结果和抗结核治疗疗效.结果 比例法检出利福平耐药410例,耐药率34.2%,Xpert MTB/RIF法检出利福平耐药422例,耐药率35.2%;Xpert MTB/RIF法检测利福平耐药的灵敏度、 特异度、 阳性预测值、 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410/410)、98.5(778/790)、97.2%(410/422)、100.0%(778/778),Kappa值为0.978.比例法耐药410例患者中377例异烟肼耐药,筛查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的灵敏度、 特异度、 阳性预测值、 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377/377)、96.0%(790/823)、92.0%(377/410)、100.0%(790/790),Kappa值为0.938.Xpert MTB/RIF组和比例法组治疗3个月和治疗6个月痰菌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时,肺部空洞治疗有效率和病灶吸收好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pert MTB/RIF法检测快速,能够准确检测利福平的耐药性,可作为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的快速筛查手段,用于指导肺结核的治疗.

  • 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干扰素-γ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欧阳博慧;谢晴晴;王林春;孙一帆

    目的 探讨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干扰素γ(IFN-γ)水平差异.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用ELISA方法进行血清中IFN-γ浓度测定.结果 对照组、肝炎、肝硬化、肝癌血清中IFN-γ浓度分别为132.40±17.95pg/ml,89.91±12.76pg/ml,70.33±11.31pg/ml,62.92±11.38pg/ml.四组血清中IFN-γ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606,P<0.001).两两比较结果表明,HCC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110,P=0.000),LC组和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29.638,P=0.012),其它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FN-γ血清学水平在不同的肝病中呈现不同程度的表达,因此,IFN-γ可能是一个有价值的肝病诊疗检测指标.

  • 细胞形态学联合血液指标鉴别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巨幼细胞性贫血

    作者:陈蓉艳;李佐勇;秦雪君;赖雯斓;林青

    目的 根据2016年WHO分型新标准,从临床特点、 常用的血液指标以及细胞形态学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巨幼细胞性贫血(MA)进行分析及鉴别.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6例MDS和28例MA患者的血常规数据、血清铁蛋白(SF)、乳酸脱氢酶(LDH)、维生素B12(B12)检测结果,用独立t检验比较两组之间有无统计学差异.对26例MDS及15例MA患者的骨髓及血细胞形态进行分析,用χ2检验比较两组之间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MDS组和MA组的RBC、MCV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而Hb、RDW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意义;MDS组和MA组的LDH、B12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而SF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意义.在外周血细胞形态中MDS组和MA组的原始细胞、巨红细胞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在骨髓细胞形态中MDS组和MA组的原始细胞(≥5%)、核浆发育不平衡、(类)巨幼变幼红细胞、环形铁粒幼细胞、小巨核细胞、单圆核巨核细胞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MDS组和MA组在骨髓细胞形态三系病态造血比例超出10%上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联合外周血及骨髓细胞形态学、血液指标,有利于鉴别MDS和MA.

  • 金黄色葡萄球菌原发血流感染血细胞反应与预后关系探讨

    作者:林时荣;罗东;刘涛;陈小文;宋秋月;陈开森

    目的 探讨原发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血细胞反应,为更好地发挥血细胞抗感染作用提供证据.方法 收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1月-2014年12月原发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个人及医疗处理信息和血细胞反应指标.采用χ2检验及二元线性Logistic回归预测各种因素与预后关系.结果 共发现189例原发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病例,其中33例因血流感染死亡.多因素分析表明,患者年龄大于65岁、MRSA感染、机械通气、中性粒细胞降低、中性粒细胞升高、血小板降低是住院期间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中性粒细胞升高与血流感染死亡呈负相关.结论 原发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患者如果出现血细胞降低等异常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调整血细胞反应值,改善患者预后.

  • 四引物法快速检测白细胞介素1A基因3'UTR插入/缺失多态性

    作者:贾二娟;吴梦怡;柴丽娜;余乐涵;万福生;朱伟锋

    目的 建立四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聚合酶链反应(tetra-primer 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T-ARMS-PCR)检测白细胞介素1A基因3'UTR插入/缺失多态性的方法.方法 使用试剂盒提取100例志愿者血样的基因组DNA,设计四引物检测白细胞介素1A基因3'UTR插入/缺失多态性的引物,对PCR的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优化后对100例样本分型.DNA测序验证四引物法的准确性.结果 100例样本中Del/Del基因型39例,Ins/Ins基因型10例,Ins/Del基因型51例.DNA测序与四引物法的分型结果完全一致.结论 四引物法可以实现白细胞介素1A基因3'UTR插入/缺失多态性的快速、简便、低成本检测.

  • 探讨严重畸形精子症患者助孕方式的选择

    作者:苏占营;吴成亮;辜敏;巢时斌;张琴

    目的 探讨严重畸形精子症患者选择合理受精助孕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7年5月3年来在我中心接受试管婴儿手术的39对夫妇助孕结局,其男性患者均为严重畸形精子症患者,女性患者为年龄在25岁-37岁单纯因输卵管因素导致不孕不育患者,其中21对夫妇(总共23治疗周期:其中2对夫妇治疗2周期)采用常规体外受精技术(A:常规受精组),12对(12周期)采用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B:单精组),6对(6周期)采取补救单精子技术(C:补救组)助孕.结果 A:常规受精组、B:单精组、C:补救组,三组2pn受精率、2pn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分别为73.75%、75.54%、72.46%;96.05%、94.29%、94.00%;48.82%、51.52%、44.68%;(P>0.05).其中常规组临床妊娠12例,单精组妊娠5例(1例中期流产),补救组临床妊娠3例.结论 单纯男性严重畸形精子症患者不是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ICSI)绝对适应症,谨慎运用此技术不会造成受精率降低或失败.

  • 利用环介导恒温扩增16S rRNA对无乳链球菌快速鉴定的新方法

    作者:肖伟强;潘军;姚新伟;常彦敏;孙明月;许青霞;周丽莉

    目的 建立用环介导恒温扩增16S rRNA对无乳链球菌鉴定的方法.方法 52株无乳链球菌和131株非无乳链球菌为研究对象,在无乳链球菌16S rRNA处设计4条特异性引物,对环介导恒温扩增的条件优化后,验证其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 52株无乳链球菌均能有效检出,没有任何非无乳链球菌的检出;环介导恒温扩增的低检出限为40CFU/ml,比普通的PCR高出100倍.结论 环介导恒温扩增16S rRNA,能方便、敏感、特异地完成对无乳链球菌的快速鉴定,适于基层机构使用.

  • SNCA基因多态性与PD患者发病和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田小军;郝洁;邢红霞;赵建华;郭双喜;苏洲;杜佳;王玉梅

    目的 探讨ɑ-突触核蛋白(SNCA)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PD)发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确诊的80例PD患者(PD组),同时选取80例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健康对象作为对照组,收治时间2014年1月-2017年1月,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SNCA基因rs356200位点的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分析不同基因型别患者之间的临床特征差异.结果 PD组的SNCA基因rs356200位点等位基因A所占比例67.50%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的56.25%(P<0.05);PD组的SNCA基因rs356200位点A/A基因型所占比例36.25%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的18.75%(P<0.05);SNCA基因rs356200位点A/A、A/G、G/G基因型三组PD患者的患者的年龄、性别、首发症状类型、UPDRS评分、PDQ39评分、MMSE评分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NCA基因rs356200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可能与PD发病有关,但是与患者临床特征无显著性相关.

  • 合肥地区2818例婴幼儿腹泻病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的结果分析

    作者:屠昌明;田园

    目的 了解合肥地区婴幼儿腹泻病轮状病毒感染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解放军第105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2818例婴幼儿腹泻新鲜粪便标本,采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标本中的轮状病毒抗原,并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2818例标本中371例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总阳性率为13.17%.不同性别婴幼儿的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6月龄-2岁的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率在所有年龄段中高,1月至3月,10月至12月是本地区轮状病毒感染高峰期,病毒检出率占全年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014年78.62%,2015年81.89%,2016年90.91%.结论 轮状病毒是合肥地区导致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体;6月龄-2岁的儿童是轮状病毒的易感人群;每年的1-3月及10-12月是疾病的高发季节.流行高峰期应尽早对腹泻患儿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积极预防和治疗.

  • HIV抗体ELISA和胶体硒联合检测与免疫印迹试验的结果对比分析

    作者:杨育红;陈杰毅;占凌云

    目的 了解不同的检测方法之间的相关性,以提高对HIV感染诊断和感染风险的评估.方法 对本实验室收到的2011年1月-2016年10月HIV抗体筛查阳性样品进行复核检测,阳性进行确证,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3258例复核阳性样品,ELISA阳性3159例,胶体硒阳性3058例,与WB确证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0.6%和93.6%.ELISA和胶体硒双阳样品2959例,与WB阳性符合率96.7%,不确定2.7%,阴性0.6%;单阳样品299例,经确证,未出现WB阳性,不确定42.5%,阴性57.5%.从不确定带型分析,双阳样品多出现env带,提示这类样品阳性可能性大,单阳样品则多以单一条带p24、gp160、P17为主.结论 ELISA和胶体硒的筛查结果以及WB条带类型对HIV感染的诊断和感染风险的评估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双阳样品不管WB结果是不确定或阴性,均应重点追踪.

  • 赣州市豆芽中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残留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赵海玲;邱宏萌;何娟;朱丰秀

    目的 调查分析赣州市售豆芽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残留情况.方法 2014年和2016年从赣州市18个县市区采集168份豆芽样本,使用乙腈提取,经MCS固相萃取柱净化,衍生,复溶后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豆芽的中4-氯苯氧乙酸、2,4-D、β-萘乙酸、吲哚乙酸和吲哚丁酸.结果 168份豆芽样本中4-氯苯氧乙酸和吲哚乙酸的检出率均较高,101份样本检出4-氯苯氧乙酸,占样本总数的60.1%,68份样本检出吲哚乙酸,占样本总数的40.5%.有36份豆芽样本同时检出4-氯苯氧乙酸和吲哚乙酸,占样本总数的21.4%.其他生长调节剂均未检出.结论 市售豆芽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滥用依然存在,有必要持续监测豆芽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残留.

  • 改进血脂检验报告单对门诊患者调脂治疗知识掌握以及遵医行为的影响

    作者:郭燕冰;龚艳霞

    目的 改进血脂检验报告单对门诊患者调脂治疗知识掌握以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0-12月(A组,改进前,712例)与2017年1-3月(B组,改进后,733例)在调脂治疗相关科室门诊就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改进前,血脂检验报告单仅仅报告结果.改进后,在检验报告单背面补充血脂水平分层标准,血脂异常危险分层方案,血脂异常患者需要进行调脂治疗的TC、LDL-C值以及调脂治疗的目标值.比较两组调脂治疗知识掌握以及遵医行为.结果 B组认为报告单有用的比例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达标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了解危险分层标准比例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对不同危险分层不同调脂治疗目标的掌握情况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同危险分层者对自身危险分层与实际危险分层判断的一致性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低危、中危者服用调脂药物的比例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总的服用调脂药物的比例也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依从性优于A组(P<0.05).结论 改进血脂检验报告单后门诊就诊患者调脂治疗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得到改善,治疗依从性、治疗达标率得到提高.

  • 血涂片法复核在血小板计数减少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良;杨斌

    目的 探讨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减少血涂片法复核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EDTA-K2)抗凝静脉血标本,在Sysmex XN1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减少的标本共计147例,同时制作血涂片并瑞氏染色,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间接计数血小板,将其结果与血液分析仪上测出的血小板数和手工法计数进行比较.结果 血小板极低组,血涂片法与血液分析仪及手工计数进行比较,P值<0.01;血涂较低组,血涂片法分别与血液分析仪法及手工法比较,P值>0.05;血小板低组,血涂片法分别与血液分析仪法及手工法比较,P值>0.05.结论 对血小板极低的标本,血涂片法间接计数血小板更加直观、准确,同时可以观察血小板大小和形态,可对血液分析仪结果复核,特别是血小板极低标本,其价值和意义更大.

  • CLSI EP9-A3在两种不同方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结果比对及偏倚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胡军红;谢建红;邓灼斌;黄燕莉;曹证福;毛文杰

    目的 应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EP9-A3文件,对科室两种检测系统不同方法学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结果进行比对和偏倚评估.方法 根据CLSI EP9-A3文件要求,用普门(Pumen)H9高效液相色谱(HPLC)仪器和配套试剂组成的检测系统作为参比系统,美康免疫比浊法试剂及日立7600生化分析仪组成的检测系统作为待评系统,收集的40例在测量线性范围内的HbA1c全血标本分别用这2套检测系统测定,对其检测结果通过分析散点图和用广义极端学生化偏差(extreme studentized deviate,ESD)进行离群值检验,选取适合的回归模型拟合其回归方程,并计算其在相应医学决定水平处的偏移,以其偏移在95%的可信区间(CI)范围内和比例偏移小于1/2允许总误差(TEa)为可接受标准.结果 通过分析散点图及离群值检测(ESD法)发现检测40份HbA1c样本,其结果间的相关性较好,也没有离群值点.根据差值偏差图、百分比差值偏差图、差值排序偏差图和百分比差值排序偏差图等特征选取了普通线性回归(OLR)分析模型进行拟合,其回归方程为Y=1.0084X+0.0018.将10%和16%这两个HbA1c的医学决定水平值分别代入回归方程中,普门(X)和美康(Y)比对,其偏移值分别为0.086%和0.136%,均在其医学决定水平处偏移的95%的CI范围内,其比例偏移分别为0.85%、0.84%,均小于±4%的可接受标准.结论 普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与美康免疫比浊法这2种不同方法测定HbA1c的结果具有可比性.

  • 5832例患者输血及术前四项感染性指标的结果分析

    作者:李涛;郎梅春;黄莎莎;徐漫

    目的 对输血前或手术前的患者进行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了解患者住院前传染疾病感染情况,避免和预防患者医院内感染,降低医护人员感染,减少医疗纠纷.方法 对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5832例本院住院的病人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梅毒抗体(抗-TP)、艾滋病抗体(抗-HIV)四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832例患者四项感染性指标阳性率分别为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16.05%,丙肝抗体(抗-HCV)阳性率1.33%,梅毒抗体(抗-TP)阳性率1.75%,艾滋抗体(抗-HIV)阳性率0.14%;男性与女性HBsAg、抗-HCV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抗-HIV、抗-TP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血前及术前对患者进行感染性指标检测,可以了解患者的感染情况,有利于医护人员和患者采取预防措施,同时为医疗纠纷提供证据.

    关键词: HBsAg 抗-HIV 抗-TP 抗-HCV
  • 云浮某三甲医院洗涤红细胞的临床应用分析

    作者:陈浩峰;叶伙梅;廖银梅

    目的 通过对云浮某三甲医院近3年洗涤红细胞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洗涤红细胞.方法 调查统计云浮某三甲医院2014年-2016年间洗涤红细胞和悬浮红细胞每年的使用量、增长率;调查统计其使用洗涤红细胞病种的例数,使用量以及占比.结果 洗涤红细胞使用量逐年增长,2015年、2016年增长率分别为53.5%、5.9%;该院肾病、肝病、溶贫、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例数、使用量占比逐年下降,地中海贫血、肿瘤患者的例数、使用量占比逐年上升.结论 该院洗涤红细胞的使用由少数疾病转向多病种的使用,逐年趋于合理,但仍要一些改进,建议推广洗涤红细胞的合理使用以及加快滤白红细胞技术的应用相结合,给临床合理选择相应的血液成分.

  • 血液病毒核酸集中化检测的实践和体会

    作者:石庆秋;罗必泰;谢家日;林丹英

    目的 对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南宁中心血站实行血液核酸集中化检测数据进行分析,探讨集中化检测对降低区域范围感染性输血风险的意义.方法 采用罗氏或科华血液核酸筛查系统对ELISA三项(HBsAg、抗-HCV、HIV抗原-抗体)无反应性血液标本进行核酸检测.结果 174127例核酸集中化检测标本有263例拆分结果为阳性,且均为HBV DNA阳性,阳性率为1.51‰.3家委托血站送检标本与南宁中心血站标本核酸检测阳性率非常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核酸集中化检测降低了血液检测成本,提高了区域内的血液检测质量,保障了临床用血的安全.

  • 南昌地区近5年血液检测阳性率下降原因分析

    作者:李玉;熊丽红

    目的 对比连续五年血液检测总阳性率下降数据及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健康人群所占总献血人群比例,分析相关原因,为降低血液报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ELISA方法及酶活性速率法对2012年-2016.5期间无偿血液标本进行检测,依据唐山软件系统对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不合格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2016.5无偿献血检测总阳性率逐年下降,分别为4.13%,3.76%,3.17%,2.42%和1.80%(2016年1-5月),其中以ALT、HBV、HIV检测阳性比例持续下降明显,不合格比例为ALT>HBsAg>抗-HIV;无偿献血人群职业分类中,学生群体献血比例逐年提高;无偿献血年龄分类数据显示,18-25岁献血比例逐年提升,35-45岁献血比例逐年下降.结论 普及经血传播疾病知识和血液常识,按规定注射相关疫苗,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杜绝危险性行为,严格做好献血前体检征询及乙肝、ALT初筛工作,建立固定无偿献血队伍,对降低无偿献血检测总阳性率有重要意义.

  • 上饶地区开展血液核酸筛查应用情况

    作者:邱筱椿;王玲玲

    目的 分析上饶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情况,探讨血站开展核酸检测的有效性.方法 ELISA检测采用双试剂检测,剔除阳性标本后进行血站核酸检测,核酸检测采用6人份混样检测,混样检测阳性标本进行单人份拆分检测.结果 血站核酸检测无偿献者标本54049例,阳性139例,均为HBV DNA阳性,阳性率0.26%.结论 血站核酸的开展能有效提高输血安全,保障临床用血安全.特别是在HBV相对的高流行区,能有效的筛查出ELISA检测HBsAg阴性的HBV隐匿性感染、感染窗口期标本,有效降低输血残余风险.

  • 输血依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溶血性输血反应一例

    作者:吴杰敏;洪智海;詹克勤

    1 临床资料患者,男,69岁,主因胸闷,气促伴双下肢浮肿一周于2016年12月1日入院.入院查体:T36.0℃,P70 次/分,R20 次/分, BP100/60mmHg,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 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心肺腹无异常,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浮肿明显. 既往难治性贫血伴环形铁幼粒细胞增多 (MDS-RAS)2年、2型糖尿病史11年,在上海及我院有住院输血史.

  • 病毒持续性感染诱导肿瘤发生的机制

    作者:陈潇凡;周瑞;胡玉倩

    致瘤病毒是引发人类癌症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其致癌机制较为复杂,常见的致瘤病毒有EBV、hHPVs、HBV、HCV、HTLV-1和KSHV等.在感染病毒患者中,仅有少数患者在初次感染后发展为癌症患者,这可归因于病毒致癌的多步骤性和宿主基因的多变性.在这里,本文主要关注病毒诱导表达的癌症标记物以探讨病毒致癌机制,并揭示其致癌过程中病毒、宿主和环境三大关键因素的内在联系.

  • 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骨髓细胞形态教学效果的影响

    作者:曹越

    骨髓细胞形态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血液系统以及血液系统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但该项临床实用技能的掌握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们通过对提高骨髓形态识别效果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来帮助医学检验学生在短时间内更加快速掌握骨髓细胞形态,为临床培养出更多实用性的医学检验人才.

实验与检验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