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亲友互助献血与自愿无偿献血对患者的安全性分析

    作者:周月兰;姜莹;颜秀娟

    目的 比较分析亲友互助献血与自愿无偿献血的血液筛查结果差异以及对患者的安全性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月前来我站进行献血的亲友互助献血者7 991例为观察组,同时以同期自愿无偿献血者21 237例为对照组,测定两组献血对象的血液标本不合格率.结果 观察组的ALT、HBsAg、抗-HCV、HIV Ag-Ab、抗-TP以及NAT各项检测结果的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亲友互助献血对象的血液安全风险明显高于自愿无偿献血对象,血站应该加强对亲友互助献血对象各项血液指标的检测,全面落实开展核酸检测,确保血液的安全性以降低疾病经血液传播的风险.

  • 核酸与ELISA检测联合应用于血液筛查的效果

    作者:聂蒲芳

    目的 分析核酸与ELISA方法联合检测汉中地区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的结果,评估核酸检测技术(NAT)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方法 使用ELISA检测对2015年8月1日至2017年7月31日汉中地区无偿献血者的80869份标本进行检测,检测出的阴性标本用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进行核酸检测.结果 80869份血液标本中,1859份标本ELISA法检测结果为阳性,不合格率为2.30%;79010份标本ELISA法检测结果为阴性,对其进行核酸检测,有反应性的标本103份,其中,HBV-DNA阳性标本100份,阳性率为0.13%;检出HCV-RNA阳性标本3份,阳性率为0.004%;未检出HIV-RNA阳性标本.结论 NAT能在ELISA检测阴性的献血者标本中筛查到有反应性的标本,有效缩短血液病毒的"窗口期",进一步提高血液安全性.

  • BC-5500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评价

    作者:苏庆军;韩晔晖;陈建国;唐茂林

    目的 对迈瑞BC-55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进行评价.方法 应用BC-55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白细胞降低组、白细胞正常组及白细胞增高组各标本进行全血通道检测,并同时进行手工镜检.结果白细胞降低组、白细胞正常组及白细胞增高组白细胞分类结果中,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仪器法与手工镜检法相关性较好,而单核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两种方法 相关性较差.对某些白血病标本,仪器存在不分类现象.结论 迈瑞BC-55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能准确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而对单核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其分类结果可信度较低.该仪器作为血液筛查可基本满足临床需要,但对于异常标本,手工镜检则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 输血前血液筛查中新型 HBV 基因突变及抗原分析的研究

    作者:孙玲玲;孙伟峰;张震

    目的:分析研究输血前血液筛查中新型HBV基因突变及抗原特点,评价核酸检测技术(NAT)在输血前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血液中心采集的血液标本40421份,采血并进行ELISA、ALT、血型检测、NAT检查,ELISA采用双抗原夹心法检测抗原、抗体,NAT检查采用全自动生化检验,以病毒核酸提取试剂盒提取血清标本病毒DNA,进行PCR扩增、产物纯化,进行DNA测序、序列分析,对于ELISA (-),NAT(+)献血者进行跟随随访,分析乙肝表面抗原变化情况。结果:ELISA筛查HBsAg、抗-HCV、抗-HIV-1/2中有1项为反应性标本占96.99%,NAT检查阳性率7.92×10-4(31/40421),10例HBV/HCV/HIV阴性,HBV DNA反应性占70.00%,21例HBV DNA反应性标本,病毒含量11~84IU/ml,平均(15.5±2.3) IU/ml;随访12个月以上,25例随访1~5个月,HBsAg抗原转为阳性1例、HBV NAT检查转为阴性3例,维持原样21例,乙肝窗口期3例、隐匿性感染12例,对血样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查,其中HBsAg阳性1例、HBcAb阳性21例、HBsAb阳性13例、HBcAb单阳性6例,随访变为3、17、12、3例。结论:输血前血液筛查中新型HBV基因突变可能是致抗原阴性的重要原因,进行NAT检查有助于发现窗口期、隐匿性HBV感染。

  • 广州市区2009-2012年血液报废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作者:傅钰斌;林昌周;张伟东;赖玉珺;刘静静

    目的:提出血液报废的预防措施,降低血液报废率.方法:对广州市区(不含番禺、花都、从化、增城四区、市)(下同)2009-2012年在采集、检测、成分制备、储存供应过程中产生的报废血液进行分析,归类总结其中原因.结果:4年来血液检测不合格报废率为3.98%,血液采集、成分制备、储存供应过程中产生的报废血液报废率为2.44%.其中,以ALT和乳麇血为主要不合格报废项目,在检测法章血液传染病项目中,以HBsAg阳性高.结论:加强献血前宣传和对献血者进行严格的健康检查,不断改进检测模式,提高检测准确率,严格控制血液质量,保证临床用血安全.

  • 输血前血液筛查中的新型HBV基因突变及抗原检测

    作者:武津津

    目的 探讨输血前血液筛查中新型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突变及抗原情况.方法 对78份血液标本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乙酰基色氨酸检测(NAT)检测,对比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并对ELISA(-)、NAT(+)献血者展开随访,调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变化情况.结果 ELISA检测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抗原(Ab)、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Ab有1项为反应性标本共76份,经NAT检测仅5份为反应性标本;2例HBsAg、抗HCVAb、抗HIVAb均为阴性,3例HBVDNA反应性,病毒平均含量为(16.0±2.7) IU/ml,随访发现,ELISA检测HBsAg转为阳性及HBV NAT检测转阴各1例;乙型肝炎两对半检测中,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阳性1例,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阳性3例,随访复查变成HBsAg阳性1例,HBsAb阳性1例,HBcAb阳性2例.结论 输血前血液筛查中进行新型HBV基因突变及抗原检测,有利于发现隐匿性、窗口期HBV感染.

  • 科华核酸血液筛查系统的质量控制

    作者:赵宇;王艳

    目的 保障临床用血安全,提升血液检测水平.方法 对科华核酸血液筛查系统的质量控制关键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极大降低人为误差,节约检测成本,保证血液质量.结论 推行对科华核酸血液筛查系统进行质量控制,可使血液检测的管理先进化、经济化.

  • 血站血液筛查实验室消毒措施与人员防护对策

    作者:傅立强;桑列勇

    血液筛查实验室主要负责对采集来的血液进行经血传播传染病的筛查,包括转氨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肝病毒抗体、艾滋病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等项目的检测.

  • 无偿献血人群低水平乙肝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作者:叶贤林;柏景乔

    目的 调查献血者中乙肝低水平感染的血清学分布情况,为寻找佳筛查手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进口和国产ELISA试剂进行血液筛查,对筛查出HBsAg阳性的样本进行确证实验、HBsAg滴度分析及常规"两对半"检测.用标准质控品考评检出限并评估试剂的稳定性和灵敏度.结果 在10 003份血样中共检出HBsAg阳性样本57例,确证阳性54例,深圳市无偿献血人群HBsAg真阳性率为0.54%,其中国产试剂检出33例,占61.1%,滴度在0.5μg/L以下阳性标本23例,占42.6%.结论 有必要重视低水平乙肝感染献血人群,提高国产试剂的灵敏度,以降低经输血传播HBV的风险.

  • 血液筛查中常用的丙型肝炎病毒检测方法分析

    作者:谢玉娜

    目的:探讨血液筛查中常用的丙型肝炎病毒检测方法分析.方法:选择从2016年3月~2017年3月输血前或手术前需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患者11216例纳入本次研究工作,均使用胶体金法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诊断试剂盒及化学发光测定法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对检测结果为阳性及可疑的标本进行复检.结果:经胶体金法检测结果可知,检出阳性及可疑的标本223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验结果的阴性、可疑、阳性分别有27例、9例、187例;应用化学发光测定法阴性、可疑、阳性分别有21例、5例、197例;两组一致性强度较好(Kappa=0.728,U=16.21,P<0.01).检出56例可疑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验结果的阴性、可疑、阳性分别有5例、15例、36例;化学发光测定法阴性、可疑、阳性分别有6例、10例、40例;两组一致性强度中等(Kappa=0.496,U=6.78,P<0.05).检出167例阳性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验结果的阴性、可疑、阳性分别有6例、14例、147例;化学发光测定法阴性、可疑、阳性分别有5例、9例、146例;两组一致性强度较好(Kappa=0.704,U=11.57,P<0.01).结论:在临床血液筛查中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化学发光测定法等常用丙型肝炎病毒检测方法的可疑标本检测结果一致性中等,而阴性标本及阳性标本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好,临床可使用更特异、更敏感检测方法以验证其可疑结果.

  • 核酸检测技术在血液HCV筛查中的应用

    作者:唐九歌;马秀敏;丁剑冰;郭劲

    在我国,广泛采用酶联免疫技术检测抗-HCV以筛查血液HCV感染,但由于感染"窗口期"的存在,输血安全仍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应用核酸检测技术直接检测HCV-RNA能筛查出处于HCV感染"窗口期"的献血者.本文对核酸检测技术在血液HCV感染筛查中的应用作了综述.

  • 核酸扩增技术(NAT)在献血者血液初筛中的应用现状

    作者:蔡丽娜;陈宝安

    随着输血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输血传播疾病问题的研究也就越来越受到重视.直到20世纪90年代,针对输血传播疾病的初筛完全依赖于血清学试验,除了乙型肝炎病毒(HBV)可以使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检测以外,其他病毒的检测基本上都是检测抗体的方法.分子技术(如PCR)的出现,为提高献血者的血液初筛检出率,降低经血传播疾病这种风险提供了可能.本文对国内外核酸扩增技术在献血者血液初筛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回顾.

  • 化学发光法与电化学发光法筛查献血者梅毒抗体的检测性能评价

    作者:陈剑锋;李文超;常乐;曹丹;唐建华;肖晨;张传兴

    目的:评价化学发光法(CLIA)和电化学发光法(ECLIA)筛查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的性能.方法:利用卫生部临检中心提供的梅毒抗体血清盘,对比分析化学发光法、电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梅毒抗体的性能.结果:CLIA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期值均为100%,与1种ELISA相同,优于另一种ELISA;特异性为88.46%,正确率为97.02%,阳性预期值为96.13%,均高于2种ELISA.由于血清盘样本为热灭活样本,对ECLIA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的影响较大,结果未能评估出该试剂盒的真实性能(初步计算结果为4例假阴性,灵敏度为98.93%,阴性预期值为96.75%,;正确率为97.02%,特异性为91.54%,阳性预期值为97.10%).结论:CLIA对梅毒抗体的检测性能优于ELISA,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用于血站筛查梅毒抗体项目;而ECLIA方法在本次实验中未能评估出试剂盒的真实性能,需进一步研究.

  • 生物诊断技术分会血液筛查技术专业学组成立

    作者:

  • 建立我国HIV阳转血浆盘并评价HIV酶免血筛试剂窗口期

    作者:黄维金;宋爱京;许四宏;王佑春

    目的:建立我国HIV系列阳转血清盘并用其评价HIV酶免血筛诊断试剂的窗口期。方法收集HIV感染者的系列血清,利用Western blot确认试剂、HIV抗原定量检测试剂、核酸定量检测试剂等检测系列样品,RT-PCR的方法扩增HIV env序列并测序和分型,以确认HIV感染。对国内外5种第四代和14种第三代酶免HIV血液筛查诊断试剂的检测窗口期进行评价。结果共收集确认8套HIV感染者的阳转系列血浆,AE亚型6套,B亚型1套,未分型1套,共含有36份样品。用HIV系列阳转血清盘评价发现四代抗原抗体联合检测试剂较三代抗体检测试剂具有更早的窗口期检测能力,前者评分9.4分,后者3.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547,P<0.01);部分国产四代试剂质量已经达到进口试剂的水平;核酸试剂的窗口期检测能力高于酶免试剂,在3套血清盘中至少提高2周以上;确认试剂的灵敏度低于血筛试剂的灵敏度;4/5四代试剂在检测感染早期样品时会出现检测信号值/界值( S/CO)下降的情况,存在第二窗口期漏检风险。结论本研究建立了8套我国的HIV系列阳转血清盘,评价发现我国HIV血液筛查酶免诊断试剂窗口期检测能力存在差异。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吕传臣;马雪梅;曾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又称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免疫缺陷性疾病.2004年底,全球已有7 000万人感染HIV,其中3 000万人被艾滋病夺去生命.由于该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性疫苗,每天正以1.4万人受感染的速度扩大流行.据估计,我国HIV感染者已近100万,如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控制措施,到2010年我国HIV感染者将达1 000万,形势十分严峻[1,2].HIV流行给全球带来了越来越严重的负担,HIV感染的诊断是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敏感实用的检测方法对于监测、诊断或血液筛查,控制艾滋病的流行显得尤为重要.

  •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联合核酸检测在血液筛查中的价值

    作者:黄耀东;彭云娟;魏丽华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Ab)检测联合核酸检测在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血液筛查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1月—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进行HCV-Ab检测和核酸检测的3925份血液标本,统计单独HCV-Ab检测、单独核酸检测以及联合两种方法检测的阳性率的差别.结果 单独进行HCV-Ab检测结果显示阳性2例,不确定1例;单独进行核酸检测未见阳性结果;而HCV-Ab检测联合核酸检测的结果显示,3925份血液标本中有9份呈阳性,检出率为0.23%.可见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单独进行HCV-Ab检测和核酸检测的阳性检出率(P<0.05).结论 血液筛查中应用HCV-Ab检测与核酸检测联合的方式能够更加准确地诊断相关疾病,更好地保证血液安全.

  • 发育落后患儿遗传性代谢病血液筛查结果分析

    作者:曾凡勇;吴卫红;刘建军;张雁;席冰玉;李南玲

    目的:总结以发育落后为主要表现、疑有遗传性代谢病患儿的血液筛查结果。方法2010年3月~2013年10月采用串联质谱检查技术检测滤纸片中酰基肉碱和氨基酸等小分子代谢物含量,对相关疾病进行筛查。结果共筛查97例患儿,其中阳性3例(3.09%),可疑阳性55例(56.7%)。结论串联质谱检查是筛查发育落后患儿病因的一种有效措施。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献血者核酸筛查及降低输血传播乙型肝炎病毒效果分析

    作者:马艳华

    目的 了解本地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结果呈阴性献血者经核酸检测技术(NAT)复检情况及对降低输血传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效果.方法 应用两种不同厂家ELISA检测试剂对36 459例献血者标本进行HBsAg筛查,ELISA检测结果呈阴性标本应用上海浩源血液筛查系统行核酸检测,对NAT结果为阳性的标本行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 采用ELISA法检测36 459例标本中,HBsAg阳性112例;36 347例阴性样本经NAT检测,检出阳性39例,阳性检出率为0.11%;39例阳性患者中成功随访9例,其中乙型肝炎窗口期感染2例,隐匿性感染7例.结论 血站应用ELISA联合NAT开展血液筛查检测,能有效降低HBV经输血传播的风险,提高血液安全性.

  • 血液感染性疾病标志物筛检中应重视的若干问题

    作者:李金明

    血液筛查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受血者的安全.目前,国内采供血机构针对感染性疾病病原体筛检的标志物共有4种,即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抗体.主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方法模式有一步双抗体夹心法、间接法和一步或两步双抗原夹心法等.所使用的仪器设备主要有酶标仪、洗板机、全自动酶免疫分析系统和全自动加样系统等.尽管国内采供血机构的血液筛查检测质量在不断提高,但在不同层次的采供血机构,仍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时常困扰基层实验室工作人员的问题.

314 条记录 1/16 页 « 12345678...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