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特别健康杂志

特别健康

特别健康杂志

Special Health 가정보건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主办单位: 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 影响因子: 0.00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2095-6851
  • 国内刊号: 42-185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167
  • 曾用名: 家庭保健
  • 创刊时间: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特别健康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胡其山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孩子发烧用药三原则

    作者:谢哲;张丹娜

    孩子发烧怎么办,医生建议38.5℃以下进行物理降温,而超过38.5℃则要使用退烧药了.临床上发现不少家长对于如何使用紧急退烧药存在误区,广东省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陈永新为家长提出三个原则——原则1:不要退烧了就擅自停药孩子发高烧,大部分家长会先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医生在给孩子开好药后都会嘱咐一句:如果发热超过38.5℃,可以给孩子吃紧急退烧药.但孩子服用紧急退烧药几小时后,又发高烧时,家长就会担心是不是药的效果不好,孩子又烧起来了,要不要再去看医生.

  • 跟慢性病拼时间

    作者:王哲

    控制住就是胜利急性病发病急、病程短,比如传染病,得过之后就痊愈了,很多人因此有了免疫力,这辈子都不会得了.慢性病发展缓慢,病情迁延不愈,得了之后往往就不会好了.对慢性病,治疗的目的不是治愈,而是控制,好的结局是不复发.不管是几年还是几十年,只要控制住了,终没有死于慢性病,就是胜利.

  • 保健七不要

    作者:谢康优

    不口渴也要喝水身体摄水不足,不仅精神不爽,口干舌燥,浑身乏力,而且会影响到肝、肾功能,使体内代谢后的毒性物质积蓄,病魔乘虚而入 新的保健观认为,日常在渴感出现之前就应少量、多次补水,或定时补充水分如果及时喝点淡茶、果汁或牛奶,更有利于健康.

  • 健身跑步中的误区

    作者:尹树国

    在树林中晨跑.植物白天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同时排出氧气.但在晚上,它们却吸收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一大片树林在一夜之间能排出相当多的二氧化碳,加上树丛茂密,二氧化碳不易散发.所以,清晨时树林中的空气是一天当中差的,此时晨跑,对身体健康无疑是有害的.尤其是老年人,跑的时间长了,会发生胸闷气急、心率失常等情况.年轻人身体素质差的也会有头晕眼花、呼吸急促的症状.

  • 补肾分年龄

    作者:周迎春

    年过半百滋水涵木.50岁,肝气开始衰竭,此时要肝肾同补.可用首乌丸、枸杞煎、桑葚膏等补肝肾,能够养血生精、聪耳明目,耳聋眼花者特别适合.花甲之年水火互济.60岁,心气始衰.心属火,肾属水.正常情况下,水火互济,即肾水上济于心,防止心火伤了心阴,而心火下降于肾,不使肾水泛滥,抑制阳气.如果心火不能温煦肾水、肾水不能上济心火,就容易出现上热下寒的现象,即上面表现出心中烦热、口干舌燥,下肢却又表现出怕冷、酸软等.此外,水火不调的人还容易生病、显得衰老.因此,60岁要注重补肾养心.

  • 国医大师养生经

    作者:张其成

    近翻出2008年前后家父(首届国医大师李济仁)在我组织的企业家培训班上讲课的一点材料.岁月如梭,如今老人精神头仍然很足,坚持每周出诊.这里将这份材料发布(尽量保持口述原貌),希望对读者有用.我40岁时,身体大不如现在,颈椎病非常严重,手臂发麻.还有心血管毛病,至今也有几十年了.几十年以前的冠心病片子,跟现在的片子比,当然有变化,但大脑还是跟原来一样.按西医的说法,几十年前的片子显示那肯定不行了,结果我现在还很好.

  • 六颗花生米哲学

    作者:苏一仲

    台湾和泰汽车、味全企业的创办人黄烈火先生,晚年养生哲学,值得分享.黄老先生创业以来,拼命工作,在48岁那年罹患糖尿病.医师说这是没有特效药医治的文明病,必须长期控制血糖与饮食,才能与病魔和平相处.黄老先生开始自问:“人生,究竟要的是什么?”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相信赚钱有数,性命要顾.他决定从生活习惯开始改变,均衡饮食、适当运动、充足睡眠、规律生活、心情愉快.其中容易说却不容易做到的,是“吃”这件事.

  • 饮食不健康为何长寿

    作者:范志红

    长寿之乡和田地区,一个一百多岁的维族老人说起自己的饮食之道:早上一个馕,中午一个馕,晚上不吃馕.只吃玉米面的馕,晚上为什么不吃?是因为没有.老人说:“也想吃牛羊肉,可没有.”另一位95岁老人,在50岁之前没得过什么病,只是近几年偶尔感冒.她早晨喝茶、吃馕,中午吃拌面、汤饭和馍馍,晚上吃半个馕.

  • 单方验方

    作者:

    关键词:
  • 养生无须刻意

    作者:张献

    养生本来属于生活中的基本问题,是老百姓自己的财富,现在却被一些人给讲杂了、讲乱了、讲烦了,同一个问题出现了若干个答案.比如,有人说菠菜豆腐可以同煮,也有人说这样吃了会出问题,弄得人们都不会做饭了.现在,有五个养生问题需要澄清:偷梁换柱,把各种说法都塞入养生.真正对人体健康有利的养生理念,应该符合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并经过科学家们的提炼.可现在一些所谓的养生理论,很多是把过去文人著作中的一般说法或个例拿来,冠以养生的帽子,造成养生乱象.

  • 癌症为何能自愈

    作者:何裕民

    两类患者活得好我从医三十多年,见过不少癌症患者自愈的例子.山东的张翼是自愈的典型,他1998年5月确诊为晚期肠癌,全腹部转移.这个生性倔强的山东汉子,拒绝化疗放疗,甚至止痛药,全身心地投入“微刻”之中,在头发丝粗细的材料上全神贯注搞“微刻”,以转移注意力(因为腹部剧痛),没想到歪打正着,几年后腹部变软了,疙瘩(转移灶)消失了,晚期癌症康复了.

  • 耳朵不好易摔倒

    作者:金静

    在大多数人看来,耳朵是用来听声音的,其实它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维持平衡.这主要靠耳朵里面的前庭器官.比如我们坐在车上,即使闭上眼睛不看窗外,也能感觉到车是在加速、减速还是转弯,这就是前庭器官起了作用.耳朵可以说是人体平衡系统中重要的一个感受器官,只是耳朵的平衡功能往往被忽视.正因为如此,耳朵不好,也容易摔倒.

  • 乒乓乐

    作者:姜忠文

    2007年,我退休了.脱离了繁忙的工作,有了闲暇时间,一开始竟不知道如何打发了.老上网颈椎、眼睛受不了,扑克、麻将不爱玩,拿个小板凳到墙根底下晒太阳又没意思,干什么呢?有朋友推荐说打乒乓球不错,我决定试试看.通过打球,我感到乒乓球运动是一项适合老年人的运动,益处多多,其乐无穷.

  • 十姐弟863岁

    作者:鲍亚飞

    杭州桐庐仇岭坞村有户潘姓人家,十姐弟个个都健康长寿.大的姐姐今年98岁,小的弟弟今年74岁,十姐弟的年龄相加,得到一个让人惊叹的数字:863岁.我们试图找一点长寿的秘诀,他们的回答却让人有些失望,总共只有六个字:粮粗、多动、家和.吃饭要15张八仙桌仅仅是一家人吃饭,就需要一溜儿排开15张八仙桌.算下来,潘家已经是五世同堂.这样的场面会出现“三乱”:一是人口太多,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二是有些年老的得喊年轻人叔叔或伯伯;第三,同一个人往往有多重身份:又是舅舅又是叔叔,当然也可能既是舅爷又是爷爷.这一家人,把中国所有的家庭称谓给占全了.

  • 养气七诀

    作者:王元英

    元朝邹铉所撰《寿亲养老新书》中有一首《七齐诀》:“一者少言语养真气;二者戒色欲养精气;三者薄滋味养血气;四者咽津液养脏气;五者莫嗔怒养肝气;六者美饮食养胃气;七者少思虑养心气.”细读详品,耐人寻味,堪称防病保健、益寿延年的真理.少言语养真气.少言语是指说话要戒急戒快,戒喋喋不休.真气又叫“正气”,人体各种机能活动以及抗病能力都和真气相关,故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一个人若经常喋喋不休、大声叫喊,就必然要消耗肺气,影响呼吸器官的正常功能,致使体内正气不足.

  • 一本手册管好糖尿病

    作者:陈敏;陈舒

    51岁的李先生得了糖尿病,在药店随便买了点胰岛素自己注射.没想到,不到30天的时间,李先生的体重狂降50斤,并出现了头晕等现象.医生检查后发现,李先生血糖高达23.5毫摩尔/升,比正常人高出好几倍.李先生也很纳闷,自己平时注意控制血糖,按时注射胰岛素,饮食也控制得很好,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 李渔书房亦保健

    作者:刘绍义

    早知道古人的书房也有保健装置和设施,是在李渔的《闲情偶寄·居室部·书房壁》中.亏这位老夫子想得出来,他在自己的书房里竟然装上了小便器,这在我们今天的书房里也是很少见的.李渔的小便器很简单,他的描述是:“于书房之旁,穴墙为孔,嵌以小竹,使遗在内而流于外,秽气罔闻,有若未尝溺者,无论阴晴寒暑,可以不出户庭.此予自为计之者,而亦举以示人,其无隐讳可知也.”大意就是他在书房的侧墙上凿出一个小孔,小孔里插上一节竹子,要小便的时候,就尿在竹孔里,这样尿液就直接排到屋外,既免除了不洁的气味,又方便了主人.

  • 锻炼不必咬牙坚持

    作者:贾晓宏

    杨阿姨退休之后变成了“运动迷”,每天至少走8000步到10000步,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然而,她每次没走多久就觉得腿疼.女儿听说走路多了损伤关节,建议她多游泳,但杨阿姨决定“咬牙坚持,迎难而上”.坚持了三个多月,杨阿姨的膝盖疼得实在受不了了,不得不跟着女儿到医院检查.一做检查才发现,她膝盖的软骨层基本上磨没了.医生说:“您每天走路,这关节该有多疼啊.”由于膝盖软骨已经磨得差不多了,很难通过其他治疗手段改善症状,无奈之下,杨阿姨在半年内陆续接受了双膝关节置换手术.

  • 牙不好这样吃

    作者:毕良佳

    吃软不吃硬.营养丰富又不费牙口的食物是首选,比如可以每周喝两到三次鱼汤、排骨汤、肉汤.早餐喝软烂的鱼肉粥,既避免了咀嚼过硬的食物,又能保证营养摄取.肉类首选纤维短、鲜嫩易咀嚼的鱼肉,鸡肉、牛肉则要炖烂再吃同时也要保证维生素的摄入,注意食材中新鲜蔬菜的加入,比如菠菜面片汤、醋熘白菜等烹调方式上,蒸、煮、炖出来的菜肴往往更软烂水果以多汁的苹果、梨为佳.

  • 糖友第一针

    作者:唐佳璐;孙洁

    Davidson教授是美国糖尿病领域的顶级专家,也是美国临床内分泌专家协会的创办人.“中国和美国患者虽然存在着很多不同,但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抵触打胰岛素.”Davidson教授说.当医生建议你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时候,那是你的身体真的需要.而且,注射的第一针非常重要,它决定了病人是否能接受胰岛素.那么如何做到一针定乾坤呢?这个和糖尿病打了四十多年交道的老教授有妙招.

  • 我经历的白内障手术

    作者:时仲省

    我多年从事文字工作,因此视力欠佳,46岁就戴上了老花镜.度数一路飙升,到65岁时已达350度.谁知到了70岁时,偶尔看报纸,戴老花镜却有点模糊,而摘掉老花镜近距离看时却十分清晰.难道真的“返老还童”了吗?我暗自庆幸.直到这一年体检,眼科医生说:“您两眼都患有白内障,不过尚属初期.”我奇怪:“为何视力却有所提高?”医生解释:这是因为眼内的晶状体膨胀变凸,中央部分的屈光力增加,因此看近物时觉得清晰了.这是初发期白内障的表现之一.

  • 小招数更易坚持

    作者:任剑

    在谈到老年人应该如何养生保健时,我国著名肾脏病专家、全国名老中医邵朝弟认为,养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找一个简单的方式,让自己能够长期坚持下去很重要.比如在饮食上,邵教授就没有太多的顾忌,想吃什么就吃什么,酸甜苦辣咸,择其所欲.她认为口腹所想要,乃人体之所需,谷、果、畜、菜皆为食,不宜顾忌,应均有所摄入.但事有利弊,过则为害,宜掌握尺度,不能超量.

  • 75岁后的治疗选择

    作者:田吉顺

    我身边有一位老人,76岁,近发现患上了中晚期直肠癌,且有扩散转移.老人的家属分成两派,一派坚决要化疗,认为手术后化疗是目前治疗癌症有效的方法;另一派则要保守治疗,理由是老人年纪大了,身体承受不了化疗,想尝试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癌生存.而老人在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也不想化疗,想要保守治疗.

  • 宋美龄长寿早餐

    作者:刘立仁

    成功有很多种,长寿是难度系数高的一种.三皇五帝,名臣悍将,摆得平天下,却搞不定长生之术.在与时间的拉锯战中,活到106岁、跨越三个世纪的宋美龄是难得一见的大赢家.坚持吃健康的早餐,是宋美龄的成功经验之一.年轻时的早餐在台湾圆山饭店隐秘的档案室里,摆着一列列纤尘不染的公文档案.

  • 脾气古怪的百岁人

    作者:朱江;栾佳丽

    动不动就发火家住江苏扬州皮市街社区的王春云,今年102岁了.她爱吃荤菜,每天都不得闲,还上下四楼跑来跑去,菜场、超市天天去.“常见的长寿老人的养生方式,在她身上真是一点也看不到.”说起自己照顾了两年的百岁老人,居家养老服务员小姚也觉得不可思议,“除了‘巧聋’外,她身体状况比七八十岁的人还要好.”很多人说王老太是“巧聋”,这是因为随着年岁增长,王春云的耳朵越来越不好,现在基本听不见了,但有时候别人说话,王春云会突然搭腔.“她眼睛好着呢,也许是根据口型‘听’出来的.”

  • 毽子队里欢乐多

    作者:谷浴

    我细建毽子队已有七八年时间,大家在一起以强身健体为宗旨,努力学习踢毽技巧,每个毽友都逐渐练就了自己的“拿手戏”在群体踢毽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探索踢毽的有益方式,大限度地踢出技巧来,踢出情趣来,踢出快乐来,踢出友谊来,踢出健康来.这六种毽咱不踢尽量避免踢如下几种毽:一是技能失衡毽.同在一组踢毽的人员,踢毽水平应当差不多,不要出现技能水平悬殊的情况否则,会因个别成员中间环节传毽不畅,影响整体技能的发挥和毽友兴致,甚至踢不成毽.

  • 汇款前先打个电话

    作者:郑自华

    去年,女儿受所在单位委派,到美国的总公司去工作一段时间.我们做父母的,当然牵挂女儿一个人在美国的工作生活情况,一般利用周末时间,通过微信和女儿视频对话.前几天的一个晚上,女儿发微信,让我马上转500元给她.听到汇款,我精神高度紧张.虽说500元是一笔小钱,可是女儿从来没有通过发信息的形式向我要钱.这中间会不会有猫腻?由于时差原因,我们这里是晚上,美国那里是白天,我几次按下“视频聊天”的按钮,想确认一下是否属实,对方总是拒绝.我证实了自己的判断.

  • 阳台上种心情

    作者:杜洪涛

    每天早晨,我蹲在阳台上精心打理着一天天长大的蔬菜苗子,就有一种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感觉.我种菜实际上形式大于内容,主要不在吃喝,重点是收获乐趣.在我家的阳台上,我撒下了种类繁多的希望种子,它们都被安置在各自的“家”.我种植的蔬菜有空心菜、红苋菜、香菜、鸡毛菜、四季菜、大叶菠菜等.后来,又移植了西红柿、黄瓜、豆角.在阳台上种菜,成本远远要大于收成,但咱种的是一个心情.种蔬菜所用的是泡沫箱子,很好找,关键问题是挖回来的土和肥料,是我一袋又一袋和朋友从农村弄回来的.就这样慢慢地先后在阳台上整理出23个由泡沫箱和花盆组成的“菜地”,并坚持不用化肥和农药.

  • 净身出户的老太太

    作者:倪一宁

    住我们前楼的老太太离婚了.她少说也七十岁了,精瘦、苍白,夏天常穿一身水蓝色衣服,冬天罩着沉重的羽绒服,每走一步都是种较量——是人撑起衣服,还是衣服把人拖垮.她喜欢在阳台上放越剧选段听,边修剪花草边轻声跟唱.她养一种不知名的粉色小花,专在盛夏里开,开起来异常芬芳,是那种把夏日夜晚浓缩在其中的甜香.

  • 陪老伴看美女

    作者:韩石山

    男的身材高点,有一米七八吧;女的稍矮点,也就一米六的样子.不管紧走还是缓行,他们脸上都挂着平和的笑容,有时还互相调笑一句,或是就眼前看到的景象,说上一句别的什么.且听他们的一段对话.女的说:“你看见前面那个女的了吗,从后面看,我的腰有她那么粗吗?”男的说:“没有,你比她的细多了.”实际上,前面那位的腰身,跟身边的这位不相上下.

    关键词: 对话
  • 重走年轻路

    作者:贾泽宇

    他们一起坐上老余的越野车,从成都出发,开始“重走年轻路”的川藏环线穿越之旅.真正面对气势磅礴、苍劲雄浑的亚丁三神山,四个见多识广、叱咤风云的半百男人完完全全被这份自然的壮阔之力征服了.他们静默无言地立在那儿,犹如一列护卫神山的哨兵.他们缕缕斑白的鬓发,映照着神山顶峰的积雪.他们道道沟壑纵横的面庞,一如亚丁神山般粗犷.

  • 老有所养三境界

    作者:穆光宗

    老有所养的三重境界是老有所安、老有所足和老有所乐,这也可以看作当今之世的养老之道和养老之梦.首先,“安养”是指养老要追求老年人无论处在什么环境中,都能做到安居、安行、安食、安眠和安心.老有所安即内安其心和外安其身,是老有所养的基础.老有所安是老年需求中的低要求,也是养老管理中的高要求.从狭义来看,消除、预防和控制外部环境的风险因子不至于使它转化为养老风险,可称之为“安养”.

  • 五子登科

    作者:赵有伦

    一是健康要有“方子”.退休了,大家都把健康作为第一要务,日益注重身体锻炼和保健.可是,锻炼和看病吃药一定要有符合自己的“方子”.年纪越来越大,就不要去健身房玩器械了.服用保健品也要按照自己的身体特质来选择,万万不可病急乱投医.

  • 生活中的参考点

    作者:肯特·克罗克特;尹玉生

    我父亲因为喉癌接受了放射治疗.主要副作用是他的味觉被完全损坏,无法品出任何食物的味道.他失去味觉后,享受美味变成令人生厌的为了活着而必须履行的责任.医生告诉他,待放疗结束后,味觉会慢慢恢复,但没有人知道究竟何时能够恢复.数周过去了,数月过去了.在这些天里,每一次进餐,对我父亲而言都是一种痛苦而无奈的例行公事.在吃了长达一年的无滋无味的饭食后,一天晚上,父亲再次来到餐桌前,极不情愿地用刀叉将一片蔬菜送进嘴里.突然,他面露惊喜之色,兴奋地大声嚷道:“嗨,我尝到咸味了!我尝到咸味了!”父亲的味觉恢复了.这普通的晚餐,竟成了他一生中难忘、美味的一顿晚餐.

  • 退休族诸子百家

    作者:陆晓娅

    和20年前相比,现在的老年人显得更加年轻.更好的医疗卫生条件、更高的受教育水平、更丰富的信息刺激、更多样的生活方式,会让衰老和死亡来得更迟.想想韩愈“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这个变化真是令人感慨.当衰老和死亡不像过去那样来得那么快时,生命之河的下游就延长了.那么,如何在下游里行舟,也就有了更多的选择,更多的可能性.

  • 暮年牵手也精彩

    作者:阿凤

    四十多年前,许宝衡的前夫意外死亡,留下两个不到十岁的孩子.当时祁连景离婚已经三年多了,他跟前妻有两个孩子,其间也有人给他介绍对象,他都没有相中,直到见到许宝衡,他才重新燃起对家庭生活的渴望.两人结婚16年后的一天,灾难降临,体贴懂事的大儿子工作不久,不幸遭遇车祸身亡.悲痛的氛围笼罩了这个重新建立起来的家庭.有一次,许宝衡所在单位要进行舞蹈培训,祁连景觉得,这是一次改变家庭气氛的机会,就劝妻子去学.

  • 隔代教育的角色扮演

    作者:周一海

    虎妈猫爸,是中式教育里常出现的人物性格,近期热播的电视剧《虎妈猫爸》就引起了很多家庭的共鸣.剧中所反映的隔代教育问题,以及出现的狐狸奶奶、狮子姥爷等性格角色,同样发人深省——祖带孙,容易产生溺爱,使不少孩子从小养成“王子病”“公主病”.那么,祖带孙应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式?老人在隔代教育里适合扮演怎样的角色?是百依百顺的羊奶奶,还是非常严厉的虎爷爷?让我们听听老人们对此的看法.

  • 我来到世上的意义

    作者:李光耀

    人活着很好,但是终有一死.我已经89岁了,必须直面这个话题.不久前,我提前做了一份医疗指示,意思就是如果我有一天陷入那种必须靠插管维持生命而又不可能再恢复健康的情况,那么我就授权医生为我拔管,不再继续维持我的生命,让我能死得利索点儿.

  • 七旬前卫活法

    作者:红树

    且住且游韩士贵今年76岁,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他57岁退休后,创办了一家开关柜厂,又建起了一支电器安装队.64岁时,他把企业交给儿子,彻底退休养老.东北的冬天非常寒冷,韩士贵想,既然决定养老了,何不找个好地方养着呢?那一年的10月末,韩士贵带着老伴石淑芝来到三亚,租了一套民房,住了下来.韩士贵和老伴每天早晨起来就去海边散步、游泳,快到中午时再到菜市场买些海鲜、青菜拎回家,煎炒煮炖,然后美美地开饭.饭后小睡一会儿,起来之后沿着玉带一样的三亚河散步,看雪白的白鹭和成群的水鸟在河床上觅食.

  • 丁聪太太的基志铭

    作者:陈四益

    待人以宽丁聪太太沈峻去世了,悄然无声的.这是她的风格,她的为人.他人需要帮忙的时候,她慷慨承担,而她自己却无论怎样也不肯麻烦他人.我知道她去世的消息,已是五天以后,遗体已经火化,想后再见一面也不能了.有一件事很能代表丁太太的为人.那时丁先生尚在世,但已坐上轮椅.年届八旬的丁太太经常要骑车到医院拿药,再赶回家照顾丁先生.

  • 网上“棋”乐融融

    作者:唐博文

    年过半百迷上围棋,实在是一件辛苦的事情.第一,棋艺难以提高.年纪大了,厚厚的一本定式记不住一两个.第二,找不到下棋的人.本来,单位下围棋的人就不多,下来下去就那么几个人.加之我棋艺又不精,那几个棋友都不愿和我下.第三,于心不忍.好不容易有人和我下棋,我当然不愿轻易收兵,在别人家里一下就下到半夜一两点,性格再好的人时间久了也会不胜其烦.

  • 解纠纷悟道

    作者:李仲文;张晋

    山东青岛伊春路社区的18位老人建了间调解室,三年里调和两千多起家庭、邻里矛盾.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领悟到不少家庭、邻里相处之道.孤独的人易闹纠纷78岁的卞寿华是调解室的发起人.在他看来,孤独的长者易闹纠纷.有位独居老太太,与邻里相处很不融洽,常起摩擦.70岁的调解员车传庆通过多次与她聊天发现,她没亲人陪伴,很寂寞,也不愿向他人打开心扉,因此遇到小利益受损就很敏感.如今,逢年过节车传庆都会带人去看望她,送慰问品、拉家常,渐渐地,老人家心情舒畅了,邻里关系也好了,现在邻居还常上门帮她做家务.

  • 五朵金花搭伙十年

    作者:李仲文

    2015年6月8日,五位老伙伴庆祝搭伙10年.白天一起过,晚上五个家.天津和平区新兴南里社区张韵琴、孙桂兰、国瑾如、鲁云生、乔秀英五位长者组建的“养老互助组”刚满10周年.这些年来,这五位平均年龄八十多岁的女士搭伴生活,相处融洽,相约慢慢变老.

  • 父母不做宅老

    作者:温迎春

    老爸老妈自从退休后,一天到晚也不闲着,简直比上班还要忙.他们每年都要做一次长途旅行,国内著名的景点几乎都去过了,明年还准备跨出国门,去国外看一看.不旅游的时候,他们也不喜欢老老实实在家待着,不是去超市公园闲逛,就是去参加老年活动会.

  • 老王环保顺口溜

    作者:蒋海涛;程庄臣

    绿树掩映的亳州市古井镇王楼村,在轻盈的鸟鸣声中映衬出别样的静谧温馨,76岁的王兴业正在村里捡拾着村民丢弃的生活垃圾.自打干起了村里的保洁员后,王兴业每天早晨五点多钟便起床,拉着垃圾收集车挨家挨户清运村里的垃圾.工作之余,他总爱说上一段顺口溜,让村民们乐一乐,在让大家高兴的同时,表达着自己对这份工作的热爱.

  • 合伙订报合伙读

    作者:吴敏

    那天,我去看望姨妈,在她家客厅的一角,发现了许多报刊.走近翻看,有日报、法制报,还有老年、健康、花卉类的杂志,一共十多份.我好奇地问姨妈:“您一个人订阅这么多报刊,是要开图书馆啊?”姨妈笑了:“这些报纸杂志不是我一个人订的,是我和那些订报‘合伙人’一起订的.”订报“合伙人”?有合伙办学、合伙做生意、合伙去度假旅游的,但合伙订报,我还是第一次听说.

  • 吹箫制箫乐享雅趣

    作者:丛俊儒

    在器乐爱好者中,喜欢演奏的要远多于制作的.演奏水平高的未必能做,但是制作必须要有一定的演奏基础.“无论是演奏还是制作,我的本意还是让生活充实快乐.从这个角度来说,已经达到了效果.”78岁的聂海说.退休之后,聂海先后做了几十把箫.初,他本打算学习箫的演奏,吹奏水平“挺一般”.但在制箫技术上,他却有不少新想法.他经过反复试验做成的短箫,更便于携带;他做的“拐杖箫”,除演奏之外,还能充当拐杖.

  • 漫谈中国菜

    作者:王贞虎

    中国饮食三体系中国饮食的源流据早年美食专家分类,约分三大体系:山东、江苏、广东.按河流来说又可分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中国河流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这一文化也延伸到了饮食演变中.清代重视河治,为了防范黄河泛滥,特设了一位一品大员河道总督.但黄河不一定每年泛滥,河道人员有时闲居无聊,自然就有空研究饮食,河道总督署设在山东济宁,因此山东菜就蔚为北方菜的主流.河道总督有一个分支机构设在河南,这些人员平日也研究吃,所以山东、河南菜就变成黄河流域的主流了.

  • 红烧肉增香解腻育招

    作者:文怡

    红烧肉是很多人心中美味的家常菜,然而,真正能把这道菜做好吃的人并不多.请看看我是如何做这道家常菜的吧.五花肉洗净后切成三厘米见方的块儿,大蒜去皮切薄片.把切好的肉放入冷水锅中,大火烧开后继续煮两分钟捞出,用温水冲掉肉表面的浮沫,沥干水.

  • 我为金日成做菜

    作者:吴正格

    纸包飞龙1982年,金日成来中国访问.举行国宴的前几天,人民大会堂餐厅处的领导照例同老厨师们一起拟定菜单,我也有幸参加了.当时有一种食材是榛鸡,俗称飞龙鸟,是东北地区珍贵野禽.当大家讨论到飞龙鸟可做什么新鲜菜时,我说:“飞龙鸟基本都是瘦肉,脂肪很少,以往都习惯做烤或香酥的,这样经过高温处理,食之发柴而不鲜嫩.

  • 神农架榨广椒

    作者:古清生

    榨广椒这道菜,属于神农架菜大系中的基本菜.深入到神农架,实在难见桌上没有榨广椒的,只是他们也将榨广椒写成“炸广椒”,而外人也习惯朝着“炸”方面去想,因为它确实要“炸”.神农架的好事者,常为这个“榨”字争吵不休.由于掺和了方言,外人进去,也难以明辨.我在此以榨广椒为题,考虑的是榨,因为榨有挤压之义,而榨广椒的制作方法便含有挤压的工序.

  • 畅快锅巴

    作者:徐永清

    如今的锅巴也能叫锅巴?要么是浸泡后的大米,要么是掺杂着许多调料的米粉,油煎或烘烤出来的,完全不是那回事!正宗的锅巴,是用土灶、大锅、柴火烧饭时的副产品.过去没有煤气,蜂窝煤只是城里人家的专利.乡村人家全用土灶,很多会过日子的城里人家也有土灶.当家过日子,讲究节俭.常言道:“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一世穷.”日子穷不怕,关键要算计.这个“算计”就是要有计划,要会合理安排生活.

  • 食之是非

    作者:汪朗

    世上许多事情,难有“是非”可言,比如饮食.尽管中国古人说过“口之于味,有同嗜焉”之类的大话,但现实中,南人与北人,中国人与洋人,所嗜之味往往毫不相干.有时候,此“非”恰为彼“是”,很难达成一致.爱恨折耳根中国南方的田间地头长着一种草,大名蕺菜,俗称鱼腥草,别名折耳根.说起来,这蕺菜也是大有名头.当年越王勾践吃了败仗,被迫到吴王夫差宫中打工.为早日脱离苦海,勾践使出绝顶功夫,在夫差生病时主动申请尝其粪便,以确定病情,好让大王早日康复.

  • 蒸鱼三诀窍

    作者:嫣然

    粤人会蒸鱼 无论是平民的草鱼,中产的鲈鱼、鳜鱼,或者豪奢的东星斑、老鼠斑,就那么随随便便一蒸,加点豉油,一箸下去,骨肉分离,入口清甜,全无腥味而且粤人懂吃鱼,据说行家连鱼是现杀的还是逝世了有些时辰都分得出.喜欢肥腴的,挑鱼腹下手;中意弹牙的,朝鱼脊招呼.当然,好吃的,是鱼面颊那一小块.

  • 腌制荤材好方法

    作者:迟火

    荤肉食材在加工之前,腌制一下才能入味.下面介绍几种荤材的腌制技巧.牛排:牛排在煎以前用可乐泡一下,煎后非常嫩.炒的可以用淀粉拌一下.炒牛肉片:炒前先用啤酒将面粉调稀,淋在牛肉片上,拌匀后腌30分钟.啤酒中的酶能使蛋白质分解,增加牛肉的鲜嫩程度.

  • 小吃油条

    作者:二毛

    油条是少有的能打遍南北的民间美食,千百年来深受中国人喜爱.现代营养学把油条列为垃圾食品,让很多人望而却步,我觉得不妥.油条与其他美食一样,谁都不能天天吃.我基本上是每周吃一次油条解馋,而且一定要配豆浆,加上大头菜一起吃.我的吃法是,第一根一口油条一口豆浆,第二根则泡进豆浆中,完美收藏,而且豆浆里要稍微放一点糖,一来可以压豆浆的豆腥味道,另外可以让油条在豆浆中更香.

  • 烹饪用酒各法

    作者:胡卓

    制作菜肴,有时需要加少许酒.酒的作用,一是能增加菜肴的香气,二是能使咸甜各味充分渗透进菜肴之中,三是能除去肉类的腥膻味,并有一定的防腐作用.但是烹饪用酒要用得恰当,不然的话,一菜当前,唯觉酒气攻鼻,就大煞风景了.那么,烹调用酒,如何才算恰到好处呢?用厨师的行话来说,烹饪用的酒统称“料酒”.这些料酒包括绍酒、玫瑰露酒(或米酒)和汾酒,色酒及药酒不宜.严格来说,制作不同的菜肴,应使用不同的料酒.当然,家庭中烹饪,使用一般的米酒也就可以了.

  • 台南绿豆汤

    作者:刘克襄

    一般人喝绿豆汤,往往只重口感,很少注意色泽的差别.我则误以为绿豆汤愈浓稠愈好.我喝绿豆汤的品位有所开窍,应在台湾南部当兵服役时.那时弟弟在成大就读,有一天趁休假时去探视.未遇,走出校门,天气闷热难当,看到一绿豆汤店面,客人特别多,因而顺势走了进去.当时在嘈杂而拥挤的人潮里,只想快点喝完走人.可才啜饮,顿时心凉脾开,暑意全消.意外的,喝到了有生以来优质的绿豆汤.

  • 虾爆鳝面

    作者:屠菊红

    从小就爱吃面的我,速度飞快,肚量又大,号称“面王”.每用海碗,直吃两三碗,再鼓腹而行,闲步小庭中,清风徐徐来,真的好快活.几十年前,在一家名为“松鹤楼”的老饭馆中,尝过一大碗“虾爆鳝面”.此面以虾仁与爆鳝片作浇头,虾仁鲜嫩,鳝鱼香脆,面条柔滑,印象鲜明,至今难忘.

  • 口感之谜

    作者:高成鸢

    洋人很纳闷:木耳、粉条之类啥味也没有,中国人为什么嗜好?其实好的是它们的“口感”.这个词儿本来没有,或许是从现代衣料商的“手感”衍生的.口感的本质,林语堂独有见地,定义为“进食时口腔内各部位对食物触觉的总和”,把口感归于“触觉”.大美食家梁实秋所见略同,他谈到海参,说:“这道菜的妙处不在味道,而是对我们触觉的满足.我们品尝美味有时兼顾到触觉.”

  • 今昔草袋饭

    作者:赖晨

    闽粤赣边区,地处亚热带,四季分明,水源充沛,无霜期长,是典型的稻作文化区,层层叠叠的梯田高耸入云.生活在这里的客家人以米饭为主食,一日三餐都备有干饭.客家人制作的米饭有几种,普遍的是笊篱饭,快捷的是焖饭,方便、乡土气息浓郁的是草袋饭.草袋饭也叫席袋饭、草包饭、香草饭,即用席草编成细密、柔软的袋状饭包,装米,扎紧口,入锅焖熟即可.它是劳苦大众发明的一种快餐,以前的客家地区没有铝、塑料、不锈钢饭盒,出门干活,只好就地取材,用席草袋盛米做饭,用竹子做碗筷.

  • 老雄鸭招人爱

    作者:钟洁玲

    禽畜之中,雄性的肉质比不上雌性,老的比不上小的,就像母鸡比公鸡好吃,小鸡比老鸡好吃,小母鸡比什么鸡都好吃.为什么呢?清代美食家李渔在《闲情偶寄》里说道:那是因为雄性的精气全跑到雌性身上了!雄性动物情窦一开,就追逐雌性,把自己的精气泄到雌性身上,失去精气的肉体就逐渐松弛老化,失去鲜美之味.而雌性恰恰相反,它吸纳了雄性的精气,滋养自己,肉质反而甜美.所以老饕们宁吃雌不吃雄,要吃雄的,也是吃嫩不吃老.因为嫩的时候,它的精气还没有外泄多少,肉质相对要好得多.

  • 浓味大肠煲

    作者:李大伟

    大肠的口味肥腴浓郁,若加些蒜末下沸油锅,掂锅一个鲤鱼翻身,满屋喷香.可惜香气过浓,有些熏人,有洁癖者忙掩鼻急摇手作秀道:“臭!”真是一疵掩大德.大肠美味在肥,肥则香,香而糯,糯得有嚼头.大肠也如长江,分上游、中游、下游.紧邻胃部的上游丰沛,内壁肥厚.将大肠里面翻出,用面粉反复揉搓,面粉去秽但不伤物.然后浸入一锅冷水,炖至半熟,捞出,这样油脂不溢,切成“愁肠万段”依然很饱满.所有异味全落在那锅汤水中,泼去,这是去异味.

  • 一粒米中藏世界

    作者:王元涛

    在以移民为主的深圳,提到各地不同的饮食,会有朋友笼统地说:你们北方人全是吃面的.他错了.真正的北方,山海关之外的东北,分明是吃米的.东北向来以优质大米自豪,其功劳主要归于黑土地.千年沼泽,水草枯了又荣,荣了又枯,层层堆积,化为腐殖质淤泥,其肥沃程度,常用“能攥出油”来形容.这种土地出产的稻米,想想就知道该有多好吃.而且,东北稻米一年只产一季,这本是苦寒气候的短处,却反倒造就了丰厚的营养与饱满的口感.而江南稻米一年两到三季,土地恐怕早已被累得暗自呻吟了.

  • 马拉松老太

    作者:梁玉

    人在92岁时会是什么样子?或许还可以自己买菜做饭,或许还行动自如,但到了这个年纪还能跑完马拉松的癌症病人,就凤毛麟角了,而来自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老奶奶哈利特·汤普森做到了.2014年6月,身患皮肤癌的哈利特经历了9次放射治疗后,腿上缠着厚厚的绷带参加了在圣地亚哥举行的马拉松赛,并用7小时7分42秒跑完全程,还创造了赛会年长参赛者和90~94岁年龄组的佳成绩两项纪录.用哈利特的话来说,如果不是当初坚持参加长跑,饱受病魔折磨的自己可能不会有战胜疾病的勇气和毅力,更不可能获得九旬高寿.

  • 廉政公署像便利店

    作者:杨恒均

    在香港散步,路过繁华街道时,瞥见一排杂货铺、便利店之间有一个冷清的门面,上面赫然写着“廉政公署”.两边的商铺人来人往,这里却门可罗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经济起飞,但伴随而来的是猖獗的贪污腐败.老百姓不乐意,逼迫当局反贪,于是港英当局决定设立廉政公署.

  • 回报慈善捐款人

    作者:付体昌

    我到美国参加一场展销会,顺便拜访了正在新奥尔良大学做访问学者的大学老师丁老师.丁老师来美国已经两年了,很喜欢当地的生活.快到中午,丁老师带我到一家餐厅,请我吃正宗的“新奥尔良烤鸡”.那家餐厅距离学校不远,我们步行过去.刚出校门,就听见街心公园鼓乐喧天,很多人朝那边走去.丁老师说那是志愿者协会在搞募捐,“嘀嗒嗒”的喇叭声是他们的标志性声音.

  • 加拿大没有老女人

    作者:宇秀

    我的朋友英丽,35岁了还单身,又不幸生了场大病,弄得牙齿掉光,头发脱落.她很清楚,像自己这种状况,在中国八成是要将单身进行到底了.不过,幸好西方男人在婚姻上不像中国男人那么在意年龄、容貌等外部条件.不久,英丽就在太平洋的另一边找到了一个将她视若珍宝的男人.坦诚的英丽并未因为隔着一道大洋而隐瞒些什么.男人笑笑,不紧不慢地把她带到温哥华海边,让大海见证他们的婚姻.做了加拿大新娘的英丽像小女孩一样被老公呵护着,去哪里老公都要开车护驾.英丽不仅在爱人眼里是年轻的,在她周围的加拿大人眼里也是年轻的.

  • 有心人的匿名信

    作者:卡琳·斯塔夫斯基

    在德国,器官受捐者不能认识捐赠者家属,但是他们可以互相匿名通信.很多人在多年之后,才有勇气拿起笔,向为自己奉献了无价珍宝的那家人表达感激之情.今年54岁的一位银行职员在40岁时因为突发心肌梗塞差点丧命,他需要一颗新心脏.2007年夏,电话终于打来:他获得了一颗捐赠的心脏.手术一年后,他寄出了这封信.

  • 辞世前演讲

    作者:兰迪·鲍许;杰弗里·让斯罗;邹慧玲;张林

    在美国一些高校里,“后的演讲”是资深教授退休前的后一课.然而,对于卡耐基·梅隆大学的兰迪·鲍许教授来说,这次演讲却真是他生命中后的演讲.那时他已患上胰腺癌,只剩下3~6个月的生命了.在这场演讲之后的第十个月——比医生预言的又多出四五个月,兰迪去世,终年47岁.这场演讲,后来被放到互联网上,成为热点,发布一个月内点击率超过一百万次.

  • 希腊逝者入土难安

    作者:周奕肖

    从雅典出发,在空中飞行了五百多公里之后,乔治·瓦拉西斯将父亲的遗骨埋葬在希腊西部伊奥尼亚海科孚岛的一个私人墓地中,终于让父亲有了一个永久安息之所.此前,因三年租约到期,他父亲的遗骨不得不从雅典郊区的墓地中挖出.类似的故事在希腊并不鲜见.希腊土地紧缺,不仅住房紧张,很多地方墓地同样紧俏.若要购买一块永久墓地,需花费1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70万元),这对普通希腊人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

  • 阳光下的新西兰

    作者:宿亮

    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有什么本事?你做了哪些事情?你尽职吗?在新西兰,媒体和公众时时向政府官员质询这样的问题今年4月,新西兰议会休会,议长与四名不同党派的议员组成代表团,前往欧洲多个国家访问,预算13.8万新西兰元(1新西兰元约合人民币4.3元),其中经济舱旅费9.7万新西兰元,包括四名议员配偶的旅费一时间,媒体哗然,议长连忙出来表态:“我出访时自己给老婆掏钱.”

  • 新纳粹在这儿灰溜溜

    作者:雷克

    我家小镇巴特嫩多夫(Bad Nenndorf),位于德国北部,离“会展城”汉诺威不远.德国地名如果带Bad(英语Bath),说明这个地方有温泉之类的东西.巴特嫩多夫当然也不例外,只可惜不是那种好玩的给年轻人泡的温泉,而是给老人养病的疗养地.巴特嫩多夫不大,人口一万,几乎谁都互相认识,镇长是当地足球队的教练.当我在外地的时候,跟别人说起我的家乡,他们一般没听说,所以我只能说:汉诺威往西30公里,那就是我的家乡.

  • 口技盛宴

    作者:聂鑫森

    口戏饱腹这所“五七干校”,全称叫“反修防修五七干校”,地处湘潭市远郊的茅山冲1969年冬,本市文艺界各个行当的人物,当然是多多少少有些“问题”的人物,都被遣送到这里来了.我当时40岁,正是大量消耗能量的年纪,饥饿的煎熬让我度日如年.我和曲艺团的口技演员乐众住上下铺,他上铺我下铺.

  • 自考过五关

    作者:王存良

    1984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决定从1985年起,在全区实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我除了上班外,全力以赴地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1985年5月,自治区举行了第一次自学考试,全区报考人数25939人,实际参加考试人数17070人.我报考了《哲学》和《政治经济学》,这两门课我有一定基础,顺利过关.据统计,这次考试,《政治经济学》全区合格率为33.5%(60分以上为合格),《哲学》合格率仅为9.8%,其难度可想而知.此后,有不少人打了退堂鼓.到当年11月第二次自学考试时,全区考生锐减到10507人,次年又下降到9000多人.我厂第一次考试时有五人参加,到第二次考试时只剩我一人.

  • 抓住后一次机会

    作者:何申

    1972年回天津过年,正月初三接到公社秘书电报:“正月初八到县体检,勿迟.”我欣喜若狂——这是推荐我上大学.天气预报说要下雪,我还是立马就动身往公社赶.恶劣天气导致路上险情不断,好不容易初七赶到了.转天体检,几百人里,就我一个知青.填表后回村里下地干活,默默等待.春去夏来,音信全无.那天,队长派我给猪打预防针,打到村边一家,见远处公社文教助理骑车路过,实在忍不住,追上去询问,他说:“你怎么还傻老婆等汉子?人家春天就入学了.”

  • 脸盆煮饺子

    作者:肖复兴

    1971年,我被临时调到建三江管理局宣传队创作节目.春节前,宣传队放假,队里的知青都早早回各自的生产队里去了,我却因一点事情耽误了.那是我来北大荒的第三个年头,前两个春节都是在二队过的.大年三十的晚上,我们十几个要好的知青,都是到好友赵温家聚会,拥挤在热烘烘的炕头上.

  • 父亲的木犁

    作者:田夫

    父亲没拜过师,之所以做了木匠,是因为父亲的三叔是木匠.父亲没少帮三叔拉过“下锯”,没少挨三叔的训.父亲压根就没想过学木匠活,可后来三叔突然死了,丢下了一大堆木匠工具.父亲想,这些工具没人用太可惜了,就试着先“砸巴”自己的,后来就给人家去“砸巴”了.父亲天资聪颖,很快就崭露头角.父亲后来能盖房,盖得一手好房,尤其是插柁布檩拿手.后来父亲老得抡不动斧子了,还有人找上门来:“老田木匠,你去给看看,年轻人摆弄那檩子咱不放心呢.”

  • 普京父母二战往事

    作者:普京

    父亲主动要求上前线战争爆发的时候,我父亲在一家军工厂上班,无需服兵役,但他写了入党和上前线的申请书.他被派往仅有28人的苏联内务人民委员别动队.队伍被投送到德军后方完成炸桥和破坏铁路等行动,他们几乎立刻就中了埋伏.有人出卖了他们.父亲活了下来,他在沼泽地里躲了几小时,用芦苇来呼吸.父亲还讲过,在沼泽地里,他听到了德国士兵从旁走过的脚步声,而狼狗在不断狂吠.

  • 差半分“榜样”

    作者:卢兆盛

    1979年我第一次参加高考,当时估计可能会上中专分数线.半个多月后成绩出来了,总分246分,果然估得比较准,上了中专线(240分).如果不出意外,那么要不了多久,我就会跳出农门,吃上“国家粮”,就算不一定能当上国家干部,但做个小学教师也能端上很不错的“铁饭碗”了!父母马上为我筹备上学的费用及行头.

  • 母亲似熔炉

    作者:王蕾

    母亲12岁时被作为童养媳送到父亲家,还没等混个脸儿熟,15岁的父亲就跟着部队走了.这一走,就是11年.家里就剩下三口人:祖母、母亲、比母亲小两岁的小叔叔.祖母是小脚,性子懦弱,成天就在屋里转.12岁的母亲很快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她学会了打柴、挖菜、种地,在那动荡的年月,想尽一切办法填饱家人的肚皮.孤儿寡母的,难免会有人欺负,在长期的恐惧和抗争中,母亲渐渐变得泼辣刚强,她从不主动惹人,可谁也别想拿她当软柿子捏.

  • 北京初遇马拉松

    作者:王韦燃

    1981年,北京马拉松举办的时候,很多人都非常吃惊.对于当时的世界来说,尽管中国宣布改革开放已经三年多了,但北京依旧是一个神秘的城市,在这里举办环城马拉松比赛,无疑是超出西方人想象的事.对于国人而言,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与世界体育运动相隔离,人们对马拉松的了解并不多.

  • 一捆贰角纸币

    作者:梅承鼎

    1992年夏天的一个上午,我夫人的表叔突然来我们家求助,说是表婶患阑尾炎住院,下午就要动手术,手术费还有200元缺口,希望我们帮个忙夫人和我商量,我说:“这还用问,救命要紧”当时我一个月的工资也就两百多元,200元不是个小数目.表叔接过钱,感激地说:“我跑了几家亲戚都没借到.我知道,他们怕我穷,还不起”说罢,又加上一句:“你们放心,年前我把两头猪卖了,一定还你们 ”表叔家在农村,日子过得紧巴我说:“表叔,您不用客气,别急着还.”

  • 知青病号饭

    作者:张文彦

    “病号饭”是我们知青食堂高伙食待遇.患病的知青凭着卫生所刘大夫开的诊断书,再到食堂管理员老陈那里去签个字,就可以享受到这“美味佳肴”了.病号饭是两餐,上午是面条荷包蛋,下午是两个带肉的炒菜和一碗汤,有时也根据病号提出的要求做一些合他们口味的饭菜.

  • 消逝的电报

    作者:张锡范

    1963年,我在呼和浩特第一师范学校上中师二年级.一天,一个男生收到他父亲拍来的电报——“母病故速回”,他当下涕泪交流.我们安慰他说:“也许是你奶奶去世了.”他说:“那我爹为啥不说是‘奶奶病故’呢?”过了一会儿,我们悄悄在电报上的“病故”二字之间加上了一个和电文一个颜色的逗号,成了“母病,故速回”,并告诉他说:“你刚才没看清楚,‘病’字后面还有个逗号呢.”但是他一眼就识破了.他请假回家,发现果真是奶奶去世了,只怨父亲太糊涂,没说清楚.

  • 40年前柴油机手

    作者:石厚

    1966年春天,我们那里准备培训一批柴油机手.消息传开,村里的小伙子都想去参加培训.我没抱多大希望,就没去报名.临近培训的前几天,队委会选中了我去培训,这真是“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谁知到八犋牛排灌站报到时,我却遇到麻烦.负责报名的干部不同意我培训,原因是我身体瘦弱,摇不动机器.我据理力争,说我是生产队选拔、公社批准的,谁也没权力不让我培训.主持培训的周岱老师看我学习态度很坚决,说服了那位干部,同意我报名参加培训.

  • 我的木工小史

    作者:谢其章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上世纪70年代初,京城兴起自制家具热,我当时虽然在农村插队,但回京探亲时也自发卷入了这股热潮,一发而不可收,竟然把这个爱好坚持了20年.我开始学做家具,热情万丈,没有人教,没有木料,走的是“以旧翻新”之路,就是将家里的旧柜子、旧板凳拆了重新做.当时是没有整根的木头供你使用的,就算有点木料,也不能让我这样的生手拿来练手.因为缺材少料,我甚至把院里的“公民守则”木框背面的三合板卸下来当抽屉板用了.等我用上整张三合板时,已经是80年代了.

  • 开会选爹

    作者:赵玉亭

    老杨原是乡政府职工,退休后在家觉得很不顺心,连自己的退休金都被管得死死的,日子过得那叫一百个不舒坦.因为两个已成家的儿子都怕老婆,丧失财政大权.一天,老杨找到族长,邀请族长晚饭后到他家开个会.晚上7点,族长准时到达,只见老杨坐在炕上一个劲儿地抽烟,屋里只有儿子和儿媳.族长问:“还有谁来参加?”“人齐了,现在开会!”还没等族长坐稳,老杨就宣布会议开始.

  • 父债子还

    作者:王恩亮

    表哥的女儿叫小丽,蛮横刁钻,在家经常惹事端,搞得表哥很是头疼.表哥在单位是普通职员,跟年龄相仿的老黄坐对面.老黄是个刺头儿,经常无端找表哥的茬儿,时常弄得他不愉快.前不久,表哥的同事老邹也不知是出于什么目的,竟然要撮合一桩几乎不可能的婚事.

  • 御医药方惹祸

    作者:裴文兵

    御医显身手明朝嘉靖年间,江南泾县有一位富商名叫马得福.这天,他正在家中算账,忽然听说他的表弟从京城回来了.马得福的表弟姓董,是皇宫里的御医.听说董御医回乡了,马得福放下活计,立即赶到董家拜见表弟.天色渐晚,董家摆了一桌宴席,款待马得福.第二天起床,马得福感到头昏眼花,接着就剧烈地咳嗽起来.原来,他昨晚喝多了酒,浑身燥热,回家的路上敞开衣襟,被冷风一吹,染上了风寒.

  • 相亲总拿爹说事

    作者:王静者

    李小乐是个大龄青年,他在征婚网站上注册了自己的信息,然后满心期待着浪漫降临.还别说,很快浪漫就来了.这天,李小乐接到一个女人的电话,双方约好时间地点就见面了.一番自我介绍后,李小乐问:“你觉得我怎么样?”女人笑了起来,说:“很不错.不过我有个疑问,你爸多大了?”

  • 吴佩孚测字

    作者:闫成军

    吴佩孚,字子玉,直系军阀,曾被封为孚威将军,曹锟贿选任总统后,他出任直鲁豫三省巡阅使,不可一世.1924年10月,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囚禁了曹锟.吴佩孚从天津逃到豫北鸡公山避难.吴是清末秀才,对《周易》颇有研究,自诩为卜卦测字的行家.于百无聊赖之时,为自己测字,得“吴子玉”三字,即他的名字,他非常高兴,认为“吴”字从“口”从“天”,又住在鸡公山,有雄鸡一鸣天下之兆,“子”字和“玉”字,也有“生之以男,载弄之璋”之意,皆吉兆也.不久,冯玉祥的国民军被奉系军阀张作霖击败,吴佩孚东山再起,担任了自封的十四省联军总司令.

  • 曲奇饼魔术

    作者:蓝桥

    一个英格兰人和一个苏格兰人去一家点心店.进门后,英格兰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了三块曲奇饼塞进口袋里,烘焙师没有发现.英格兰人对苏格兰人说:“你看到我有多聪明了吧?你永远没法超越我的!”苏格兰人回答道:“你瞧着吧,苏格兰人总是比英格兰人精明.”说完,他就对烘焙师说:“请给我拿一块曲奇饼,我可以为你表演一个魔术.”

  • 曲线救国另解

    作者:张润华

    一次低年级的历史兴趣班测试中,有一道关于“曲线救国”的名词解释题.一名学生的答案让我哭笑不得,他写道:“曲线,比喻身材好、有线条的女子.曲线救国,是指一个国家利用这类美女拯救自己的特别行动.”我忍不住把这个学生叫来,问他为什么这样回答.“难道不是吗?”这孩子一脸天真,非常认真地说,“比如四大美人,王昭君和亲塞外,貂蝉离间吕布与董卓,不都是这些国家实施的曲线救国行动吗?”

  • 不寿得寿

    作者:夏衍

    静下来想想,我这样一个出身贫寒、经历坎坷的人,居然能活到92岁,实在有点奇怪.过了80岁,经常有人问我有什么养生之道.我不仅不懂得养生,而且还有一些不好的习惯.我性急,图快,走路快,下笔快,吃饭更快,简直是狼吞虎咽,因此,得了胃病——十二指肠溃疡.医生治好了我的病,但没有治好我的习惯.

  • 帮点小忙

    作者:石立山

    编辑同志,您好!我是新订《特别健康》杂志的读者,我认为杂志内容很贴近老年人,趣味性浓,真实性强.2015年第3期“乐活”栏目有一篇题为《吹拉弹唱兼发明》的文章,写的是广西柳州市七旬老人周安民的事迹,我看过后很受触动.我俩很相似,我没有搞过发明,但也曾经编歌、编剧,掌握几种乐器.

  • 知足常乐寿自长

    作者:熊东锋

    关键词:
  • 横渡长江

    作者:李汉生

    39年前的7月16日,我有幸参加了为纪念毛主席畅游长江10周年而举行的声势浩大的万人横渡长江活动.这次参加渡江的总共有106个方队,每个方队100人,共计10600人.我们属于后一个方队,被称为106方块.

    关键词: 长江 毛主席 活动
特别健康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13 14 15
2018 02 03 04 05 06 07 08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2 23 24
2008 01 02 03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23 24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8 09 10 12
2003 01 03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