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Bone and Joint Surgery 중국골여관절외과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影响因子: 0.9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1316/R
  • 国内刊号: 翁习生 郝晓健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东单三条9号
  • 曾用名: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 创刊时间: 200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峡部植骨修复运动节段固定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研究

    作者:张志成;李放;孙天胜;关凯;赵广民;单建林;任大江;文天林

    背景:峡部裂是青少年腰痛的常见原因,也是造成后期腰椎滑脱的危险因素.目的:研究峡部清理取髂骨植骨运动节段固定治疗青年腰椎峡部裂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采用峡部清理取髂骨植骨运动节段固定治疗青年腰椎峡部裂的患者128例,均为单节段双侧峡部裂患者.分析患者的年龄,峡部裂节段分布,疼痛程度,下肢根性症状.术前根据CT横扫将峡部裂分为Ⅰ型线型,Ⅱ型中间型;Ⅲ型硬化型.术后使用CT矢状位重建判断愈合情况,连续性的骨痂形成为峡部愈合的标准,记录愈合时间.愈合取出内固定后测量运动节段的活动度.分析手术并发症.结果:128例患者中97例获得随访,随访患者平均年龄(23.0±4.5)岁(17~36岁),均为男性.腰5峡部裂81例,腰4峡部裂13例,腰3峡部裂3例.术后6个月愈合41侧,双侧愈合17例;术后9个月愈合94侧,双侧愈合34例;术后12个月愈合159侧,双侧愈合72例,CT分型Ⅰ型患者均愈合.术后1年愈合率为81.9%.术后24个月愈合率92.3%,其中15侧未愈合.双侧未愈合6例,均为CT分类中的Ⅲ型.腰痛VAS评分由术前(7.2±2.1)分减轻为末次随访时的(1.3±0.4)分(P<0.05).腰椎JOA评分自术前的(21.0±3.2)恢复到末次随访时的(27.6±1.0)(P<0.05).术后1年取出内固定25例,运动节段平均活动度5.0°±2.7°.术后无脑脊液漏,无神经损伤,无术后感染并发症,切口延迟愈合3例.结论:峡部清理取髂骨植骨运动节段固定治疗青年腰椎峡部裂的融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能够保留固定节段部分活动度,是一种可靠的方法.

  • 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越雷;陈顺伦;孙浩林;邑晓东;卢海霖;李宏;于峥嵘;王宇;刘洪;李淳德

    背景:临床上常见颈椎病患者合并头晕、头痛、耳鸣、眼花等一类交感神经症状,目前关于合并交感神经症状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较少.目的:探究和评价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伴交感神经症状的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7年6月33例伴交感神经症状的颈椎病并接受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33例患者资料.采用改良20分评分法分别在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对交感神经症状进行评分,同时用JOA颈椎评分对脊髓功能进行评分,计算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对比术前的改善率及临床效果满意度.结果:随访时间为11~76个月,平均(26.2±15.8)个月.术前颈椎JOA评分为13.6±2.5,交感神经症状评分为6.8±4.6,术后1个月JOA评分为14.4±2.9,交感神经症状评分为4.1±3.8,末次随访JOA评分为15.7±6.5,交感神经症状评分为4.2±3.5,与术前比较,术后两次交感神经症状评分下降(P<0.05).9例患者术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颈肩痛;1例患者术后出现脑脊液漏和切口积液,术后给予患者腰大池引流后加压包扎加以抗生素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1例患者术后1Od出现心血管事件,介入治疗后好转.结论: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可以有效治疗伴交感神经症状的混合型颈椎病,其中交感神经症状可以得到明显缓解和维持.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分析

    作者:王飞;关凯;郭栋;孙天胜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已经成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常用治疗方式,但其疗效及邻近节段骨折风险仍存在争议.目的:比较PVP与保守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及邻近节段骨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2例>60岁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资料,其中80例采用PVP治疗,42例行保守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伤椎椎体高度恢复情况及邻近节段骨折发生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与保守治疗组比较,PVP组术后1周VAS评分明显降低(6.5±1.2 vs 3.4±1.1,P<0.05);PVP组术后3个月、6个月的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改善程度优于保守治疗组(P均< 0.05);PVP组术后有7例出现邻近椎体骨折,占8.75%,保守治疗组3例出现邻近椎体骨折,占7.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保守治疗比较,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够更快的缓解疼痛,更好的恢复伤椎高度,值得临床推广,关于其是否增加邻近椎体骨折风险需大量病例长期随访研究.

  • 非特异性和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患者脊柱力线特性研究

    作者:吴玉丽;张军卫;陈世铮;唐和虎;洪毅

    背景:文献表明脊柱力线与腰痛密切相关.目的:研究不同腰痛疾患的脊柱力线特征.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69例腰痛患者,其中非特异性腰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LBP)患者4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腰痛患者25例,同时招募24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脊柱形态测量仪(Spinalmouse(R))测量各组T1~S1相邻两脊椎的椎间角度,由此获得胸曲、腰曲、骶骨倾角的角度及所得各值在矢状面和冠状面动力位中的变化.然后将腰痛各组与对照组作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LBP组站立位脊柱各节段椎间的角度基本一致(P>0.05);矢状面动力位上胸椎活动度增加,腰椎、骨盆活动受限;冠状面动力位上胸椎、腰椎及骨盆均有不同程度活动度受限(P<0.05).与对照组比较,LDH组腰3/4前凸角度变小;矢状面动力位上胸椎活动度增加,腰椎活动度受限;冠状面动力位上,腰椎活动度受限(P<O.05).结论:NLBP患者脊柱力线较对照组无明显改变,但胸椎活动度在矢状面上增加、冠状面上减少,而腰椎、骨盆活动度各方向均受限.LDH患者脊柱力线特点是腰椎前凸角度有减小趋势,并伴有腰椎活动度受限.

  • 胫骨结节-后十字韧带距离定位髌股关节不稳患者胫骨结节位置的研究

    作者:郭瑞;刘烁;郭华;吴广巍;郭栋;李坤

    背景:在髌股关节不稳患者中,胫骨结节-滑车沟距离(TT-TG)是指导临床行胫骨结节内移术的标准.然而,TT-TG距离没有准确的描述胫骨结节外移的程度.目的:研究定位髌股关节不稳患者胫骨结节位置的新方法—胫骨结节-后十字韧带距离(TT-PCL)的应用价值,并比较其和TT-TG距离的优缺点.方法:应用CT及MRI分析20例髌股关节不稳患者和20例无脱位患者的TT-TG值及TT-PCL值.将TT-PCL距离定义为胫骨结节中点与后十字韧带内侧边界之间的距离.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TT-PCL距离的统计学差异.结果:TT-TG距离和TT-PCL距离对诊断髌股关节不稳具有重要意义.对照组TT-TG距离(13.025±4.084) mm和观察组TT-TG距离(18.405±2.786) 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66,P<0.001).对照组TT-PCL距离(17.965±3.727) mm和观察组TT-PCL距离(21.995±4.568) 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57,P< 0.001).结论:TT-TG距离和TT-PCL距离对诊断髌股关节不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MRI测量TT-PCL距离的方法,可用来评价胫骨结节相对外移程度,为临床上胫骨结节内移提供参考依据.

  • 下颈椎骨折手术入路选择策略及疗效分析

    作者:张阳;张志成;李放;李连华;张建政;刘智;孙天胜

    背景:下颈椎骨折手术入路选择目前存在争议.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的手术入路选择策略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手术治疗的59例下颈椎骨折患者,男38例,女21例;年龄28~76岁,平均45.3岁.AO分型为A3型骨折9例,B2型骨折29例,B3型骨折6例,C型骨折15例.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标准,A级5例,B级11例,C级20例,D级14例,E级9例.对于A3型和B3型骨折选择前路手术,B2型多选择后路手术,C型骨折选择前路/前后路联合手术.随访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影像学评价骨折愈合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5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5个月,平均16.3个月.24例选择前路手术,22例选择后路手术,13例选择前后路手术.57例患者均获得骨折/脱位复位,术后6个月复查骨折愈合,植骨融合良好,2例C型骨折行前路手术患者术后1个月内出现内固定失效,二次手术行前后路联合手术.5例ASIA分级A级患者神经功能均无恢复,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ASIA分级均提高1~2级.结论:下颈椎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应遵循在神经减压基础上,重建张力带与小关节稳定性的原则.对于A3型(单纯椎体骨折)和B3型(前方张力带损伤)骨折应采用前路手术,对于B2型(后方张力带损伤)骨折应首选后路手术,对于C型骨折应采用前路/前后路联合手术.

  • 关节镜治疗不同程度外侧型弹响髋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吴居泰;陈向阳;查国春;裴方;杨志;冯硕;吕泽祥;郭开今;陈宏亮

    背景:关节镜治疗外侧型弹响髋具有松解好、恢复快的优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不同程度的弹响髋患者,关节镜微创治疗效果是否有差异,尚不明确.目的:分析关节镜治疗不同程度外侧型弹响髋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科行关节镜治疗的48例外侧型弹响髋患者资料,根据患者髋关节屈曲90°时的内收角度分成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比较各组患者手术前后髋关节内收角度改善情况、优良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与术前比较,3组髋关节屈曲内收活动度均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随访12个月,3组患者的髋关节屈曲内收功能均得到改善.轻度组(100%)和中度组(91.3%)的优良率大于重度组(75.0%),中度组的患者满意率(95.7%)高,轻度组(94.1%)次之.结论:对于轻中度外侧型弹响髋患者,关节镜微创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挛缩松解彻底、患者满意度高的优点.

  • 网袋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姜树东;洪毅;张军卫;唐和虎;白金柱;李想;蔡亚飞

    背景:随着社会逐渐进入老龄化,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发病率越来越高.与传统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比较,网袋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报道较少,且缺乏二者之间的比较研究.目的:分析总结网袋球囊椎体成形术在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过程中的技术特点和早期临床效果,评估这种技术是否优于PVP.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网袋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16例,共17个椎体,平均年龄(74.7±7.7)岁,平均住院时间7.2 d.统计分析这种技术在椎体复高、疼痛缓解满意程度、住院时间、操作时间、并发症等方面数据,对照组为同期经PVP治疗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58例,62个椎体,平均年龄(75.1±1.0)岁,平均住院时间7.8 d.结果:采用网袋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术后3d腰痛VAS评分显著下降,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26.7%,操作时间平均每个椎体61min.PVP组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25.3%,操作时间平均每个椎体53 min.与PVP组比较,网袋球囊椎体成形术组操作时间较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数据没有显著差异.结论:网袋球囊椎体成形术作为新近出现的一种椎体成形技术,可以获得满意的早期临床疗效,但与传统PVP技术比较,各项临床疗效指标并没有取得显著优势.

  •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的回归分析

    作者:杨新明;贾永利

    背景:随着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发病率逐渐增高,经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需要采取手术干预的患者越来越多,如何有效地提高手术治愈率、防范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发生是成功的关键.目的: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以提高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9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术后复发患者与术后未复发的216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营养状况、病灶范围、手术清除病灶是否彻底、手术前后是否接受了正规化疗、手术后病灶部位是否严格制动、合并脊柱外布病情况、术前是否患有其他内科疾病、术后是否存在其他并发症与术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复发的相关强度,推测可能导致术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自身营养不良、病灶范围广、手术前及手术后不能坚持正规化疗、手术清除病灶不彻底、手术后病灶部位未严格制动与术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复发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改善营养状况、术前及术后正规化疗、术中清除彻底病灶、术后病灶部位严格制动是预防和减少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术后复发的关键.

  • 基因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联合自体骨椎间打压植骨在腰椎融合术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唐勇;叶记超;胡旭民;沈慧勇

    背景:使用基因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联合自体骨植入治疗骨缺损有较好疗效和安全性,而椎间植骨中rhBMP-2使用量与临床效果间的关系尚不明确.目的:评价rhBMP-2联合自体骨椎间打压植骨在腰椎融合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5年1月至2015年9月,因腰腿痛接受腰椎融合术的60例≤65岁患者,随机分为3组:单纯自体骨组、rhBMP-2(1 mg/椎间)联合自体骨组、rhBMP-2(2 mg/椎间)联合自体骨组;常规行椎板切除、神经根管扩大、后路椎间自体颗粒骨打压植骨加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融合节段为1~2个椎间隙;其中单纯自体骨组共26个椎间隙;rhBMP-2(1 mg/椎间)联合自体骨组共27个椎间隙;rhBMP-2(2 mg/椎间)联合自体骨组共26个椎间隙.临床疗效评价包含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影像学评价腰椎正侧位和动力位片;CT矢状位重建,观察上下终板间连续性骨小梁,横断面观察有无椎管游离骨粒、异位骨化.术后随访2年.结果:60例患者均完成随访,3组疾病组成、融合节段、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术后总引流量、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未出现深部感染;2例出现伤口浅表感染(单纯自体骨组和2 mg rhBMP-2联合自体骨组各1例).无内固定失败.未见椎管内游离骨粒脱出及异位骨化.术后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无统计学差异.3组末次随访融合率比较,仅2 mg rhBMP-2组与单纯自体骨组及1 mg rhBMP-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椎间融合使用自体骨联合2 mg rhBMP-2,可获得良好的融合效果,但远期效果仍需进一步研究.

  • 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复发性脱位的治疗方法研究

    作者:郑栋;王禹基;徐南伟;张云坤;贾晓钧;赵公吟

    背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目前广泛运用于临床治疗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或终末期髋关节疾病,而术后人工关节脱位仍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的:回顾性研究不同方法治疗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复发性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4年6月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7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早期脱位25例,14例转为复发性脱位,分析脱位的原因,采取不同治疗.7例采用假体翻修术称为翻修组;5例老年患者,不能耐受翻修手术,采用髋臼聚乙烯内衬加盖治疗,称为髋臼加盖组;2例未在我院治疗.结果:704例患者,术后随访3~8年,平均(5.5±1.7)年,初次脱位25例,发生率3.6%;复发性脱位14例,发生率2.0%,12例再次手术的患者获得随访.术后随访Harris评分均达到优良;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均优于术前(P<0.05).12例患者术后均无再脱位,无感染及松动,无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髋臼加盖组1例患者出现固定加盖衬垫的螺钉断裂.髋臼加盖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均优于翻修组(P<0.05).结论:髋臼聚乙烯衬垫加盖,可用于治疗高龄、活动量少、不存在明显假体位置错误、难以耐受翻修手术患者的复发性人工髋关节脱位,且疗效明显.

  • 成人肱骨远端骨折不愈合的治疗策略及效果分析

    作者:杨轶飞;张嘉

    成人肱骨远端骨折不愈合在临床上较常发生,包括患肢疼痛、关节不稳、无力及尺神经炎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对于肱骨远端骨折不愈合的治疗,仍然是临床医生的重要任务.目前治疗肱骨远端骨折不愈合的方案主要包括切开复位内固定及植骨技术,外固定架及骨搬运技术及肘关节置换.本文检索已发表关于成人肱骨远端骨折治疗文献,包括植骨术、骨搬运、外固定架技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关节融合及关节置换等治疗方法,旨在分析各种治疗方法取得的效果,确定不同类型肱骨远端骨折不愈合的治疗策略.

  • 膝前交叉韧带非圆形骨道重建技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梁祖儒;张新涛

    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要求尽可能接近原始前交叉韧带的解剖形态.形态学研究表明前交叉韧带为扁平带状结构.目前发现非圆形(椭圆形或矩形)骨道技术更能满足前交叉韧带为扁平带状结构解剖重建的要求.关于膝前交叉韧带非圆形骨道重建技术的研究逐渐增多.本文就非圆形骨道重建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骨形态生成蛋白2联合转化生长因子β3诱导髓核间充质干细胞向类髓核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程实;应金威;文天用;裴世深;苏凌浩;王德利;阮狄克

    背景:髓核间充质干细胞(nucleus pulposus mesenchymal stem cells,NPSCs)在椎间盘损伤退变修复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诱导髓核间充质干细胞向类髓核细胞分化是关键步骤.目的:探讨联合使用骨形态生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和转化生长因子β3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3,TGF-β3)诱导髓核间充质干细胞向类髓核细胞分化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取3月龄大鼠尾椎髓核组织,分离培养髓核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形态学观察、三系分化鉴定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干细胞表面抗原.将培养获得的NPSCs分为4组,对照组、20 ng/ml TGF-β3组、100 ng/mlBMP-2组和20 ng/ml TGF-β3+100 ng/ml BMP-2组,分别加入不同组合的细胞因子对NPSCs进行诱导培养.采用CCK-8增殖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因子毒性,在诱导第7天、第14天提取mRNA进行实时定量RT-PCR检测各组髓核特异基因Aggrecan、SOX-9、Collagen-2、Krt19的相对表达量;在诱导第14天进行阿利新蓝染色检测细胞外基质的表达量,对比各组染色强度来比较各组NPSCs分化程度.结果:成功从髓核组织分离NPSCs并进行鉴定.原代细胞培养11d后传至P3代,贴壁细胞呈纺锤长梭形,旋窝样生长.CCK-8实验结果显示,加入细胞因子组细胞增殖水平在培养3d后较对照组升高,但3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排除由细胞增殖导致的胞外基质增多.RT-PCR结果显示,在诱导第7天时加入细胞因子组髓核特异基因的表达较对照组均升高(P<0.05),在第14天时,20 ng/ml TGF-β3+ 100 ng/ml BMP-2组髓核特异基因的表达较20 ng/ml TGF-β3组和100 ng/ml BMP-2组升高(P< 0.05).阿利新蓝染色结果显示,20 ng/ml TGF-β3+100 ng/ml BMP-2组细胞外基质分泌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联合使用TGF-β3和BMP-2能够有效诱导NPSCs向类髓核细胞分化,可为下一步应用NPSCs治疗椎间盘退变打下基础.

  • 脊髓损伤急性期内源性酮体增加对脊髓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张丽河;洪毅;王方永;姜树东;李想;刘介生

    背景:生酮饮食(ketogenic diet,KD)是近年来脊髓损伤治疗研究的新领域,但其不同饮食配方对脊髓损伤治疗疗效尚不明确,需进一步观察研究.目的:研究急性期不同水平内源性酮体增加对脊髓损伤组织的保护作用及与运动恢复之间的关系.方法:36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A组大鼠进食标准饲料;B组大鼠和C组大鼠分别进食生酮率(ketone ratio,KR)为3.1∶1和6.1∶1的生酮饲料.造模前1周给予相应饮食疗法,保证3组大鼠等热量摄人.制造T10脊髓损伤钳夹模型后,继续相应饮食疗法.对造模后各组大鼠BBB评分进行比较;比较3组大鼠饮食干预前、饮食干预后第1、3、5、7、9周血清酮体和尿酮体水平;造模后第8周行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检测,评价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学变化;TUNEL法进行凋亡细胞染色,比较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神经丝蛋白(NF-200)阳性表达细胞数.结果:比较术后每周3组大鼠BBB评分发现组间运功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酮饮食干预后,各检测时间点3组大鼠血清酮体水平和尿酮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C组血清酮体水平和尿酮水平显著大于B组,B组显著大于A组.3组大鼠MEP振幅和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A组脊髓组织损伤及变性程度重;B组和C组的凋亡率显著低于A组(P<0.05);B组和C组的NF-200阳性细胞计数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饲料配方的KR越高,酮体升高效果越好;KD能减轻脊髓组织的病理损伤程度,增加脊髓组织保留,对脊髓损伤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KD干预不能有效改善重度胸段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未得出运动功能恢复与KR的确切关系.

  • 颈椎后路经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颈椎术后神经根型颈椎病1例报道

    作者:王伟恒;孟庆溪;席焱海;余将明;叶晓健

    颈椎术后邻椎病(adjacent segment disease,ASD)是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远期常见并发症,是由众多因素导致的融合部位相邻节段退变而致新的神经压迫症状[1].不同文献报道ASD发生率差距较大(2.4%~30.3%),严重影响术后效果,且常规ASD翻修手术风险大、难度高、患者接受度低,一直是困扰脊柱外科医师的难题之一[1-3].近年来,随着脊柱微创内镜的迅速发展,颈椎后路经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pos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PEPCD)因创伤小、操作精确、效果可靠等优点成为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一种较好选择[4,5].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