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Bone and Joint Surgery 중국골여관절외과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影响因子: 0.9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1316/R
  • 国内刊号: 翁习生 郝晓健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东单三条9号
  • 曾用名: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 创刊时间: 200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肺癌伴脊柱转移癌的外科治疗疗效分析

    作者:韦学昌;刘晓锋;叶青;刘频

    背景:肺癌是临床上脊柱转移癌常见来源,虽然手术在治疗脊柱转移癌时效果肯定,但对上述肿瘤来源的脊柱转移癌缺乏特异性指导意义.目的:评估肺癌伴脊柱转移癌患者生存情况并分析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 1年12月至2014年12月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肺癌伴脊柱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对肺癌脊柱转移癌患者进行生存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Frankel分级、EORTCQLQ-C30评分对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疼痛情况、脊髓损伤情况、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二便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本组肺癌伴脊柱转移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9个月,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34.7%、18.8%、14.1%.患者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EORTCQLQ-C30评分、二便障碍发生率均低于术前[(3.44±1.15)分vs (9.23±0.56)分,(50.26±12.58)分vs(86.42±6.94)分,35.4%(17/48)vs 60.4% (29/48)],Frankel分级优于术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361,P<0.001;t=17.437,P<0.001;x2=6.010,P=0.014;μ=8.121,P=0.017).术后共5例(10.4%)患者出现并发症,经治疗后症状均缓解.结论:手术治疗肺癌伴脊柱转移癌患者的疗效显著,在治疗肺癌脊柱转移时值得临床合理选择应用.

  • 关节镜下治疗肩袖钙化性肌腱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陈康;陆伟;朱伟民;欧阳侃;彭亮权;柳海峰;李皓;冯文哲;李瑛;许鉴;钟名金

    背景:钙化性肌腱炎是导致肩节疼痛的常见疾病之一,易造成活动受限,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治疗肩袖钙化性肌腱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0月行关节镜手术治疗的43例肩袖钙化性肌腱炎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8例,女25例;年龄40~78岁,平均(56±7.2)岁;右肩27例,左肩16例;钙化灶位于肩袖表面19例,冈上肌腱内13例,冈上、冈下肌腱交界7例,冈下肌腱内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美国肩与肘协会(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ASES)评分及X线、CT检查进行评估.结果:43例患者随访时间16~44个月,平均(22.3±6.9)个月.所有患者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前、术后(2周、4周、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ASE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患者术后X线、CT检查提示仍残留部分钙化灶,但患者症状消失、功能良好.钙化灶分别于术后4、10个月消失.结论:关节镜下治疗肩袖钙化性肌腱炎,术后可取得满意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 3D打印及术前数字化设计辅助椎弓根置钉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

    作者:史玉林;王炳武;刘伟强;于明东;张晓霞;潘洪发;李志卫;李曰众

    背景:临床中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准确置入有一定难度.目前,辅助寰枢椎椎弓根钉置钉的方法众多,但大多存在设计、操作使用繁琐复杂等问题.目的:总结分析3D打印及术前数字化设计辅助椎弓根置钉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2014年8至2017年12月使用术前数字化设计及3D打印技术辅助置钉治疗的14例寰枢椎不稳患者,男8例,女6例,年龄26~67岁,平均(47.3±13.8)岁.陈旧性骨折5例,齿状突畸形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术前将患者的寰枢椎CT数据导入Mimics17.0软件,生成三维模型,数字化设计椎弓根螺钉的佳钉道并生成相应文件,测量记录进钉点的位置及钉道的内倾角、头倾角数据.通过3D打印机打印实物模型.在实物模型上模拟置钉.术中根据术前设计完成螺钉通道,攻丝后置入螺钉.术后行CT扫描比较手术前后内倾角、头倾角变化,并进行螺钉位置分级,评价螺钉准确性.随访确定患者恢复情况.结果:1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10~200 min,平均(146±34) min;术中出血量150~300 ml,平均(213±45)ml;透视5~11次,平均(7.4±1.5)次;术后拔管前引流总量90~200 ml,平均(140±34)ml.共置入56枚螺钉.螺钉准确性:0级占94.6% (53/56),I级占5.4%(3/56),Ⅱ、Ⅲ级为0.手术前后螺钉内倾角和头倾角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8~36个月,平均(18.6±8.1)个月.无椎动脉、神经损伤及感染等出现.至末次随访均植骨融合,VAS评分从术前(3.9±11)分(3~6分)降至(0.9±0.6)分(0~2分),9例术前脊髓功能Frankel D级患者均恢复至E级.结论:通过3D打印及术前数字化设计辅助寰枢椎不稳治疗,方法简便,可充分了解局部情况,指导手术,提高置钉准确性.

  • SuperPATH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早期疗效评价

    作者:顾三军;王建兵;徐可林;刘浩

    背景: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均很高.随着微创理念及快速康复理念的发展,SuperPATH入路的髋关节置换术逐渐用于该病的治疗.目的:探讨SuperPATH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采用SuperPATH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50例GardenⅡ、Ⅲ、Ⅳ型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同期行外侧Hardinge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性股骨颈骨折48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术后Harris功能评分及VA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6~18个月,平均10.5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5.17,P=0.264).SuperPATH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perPATH组术后1、6个月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uperPATH组术后1d、1周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4、6周VAS评分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SuperPATH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下床时间短,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 SuperPATH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67例观察

    作者:李荣群;吴铭洲;周家旺;周军;朱锋;张连方;徐耀增

    背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一直以来都是骨科医师关注的热点,伴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进步,SuperPATH技术逐步进入了广大骨外科医师的视野.目的:探讨SuperPATH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7年9月采用SuperPATH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7例(76髋)患者,手术均由同一组医生完成.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术后输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估假体位置和髋臼外展角,采用VAS评分及髋关节HHS评分评定患者的髋关节功能.结果:术后6~23个月,平均(9.1±8.4)月.手术切口平均长度(7.6±0.7)cm.58例单侧THA平均手术时间为(122.9±35.4)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68±258)ml,术中平均输血(268±230)ml,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平均差值(28.7±11.5)g/L,术后平均输血(135±229)ml,术中透视(6±2)次.9例双侧THA平均手术时间为(262.2±32.9)min,术中平均出血量(917±571)ml,术中平均输血量(744±259)ml,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平均差值(32.6±12.8)g/L;术后平均输血量(372±385)ml;术中透视(13±3)次.67例患者髋臼外展角平均46.7.±0.6°,前倾角17.8.±1.1°.术前HHS评分为(40.0±25.4)分;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为(71.7±13.6)分、(84.1±6.5)分、(92.1±5.3)分、(94.2±4.2)分.术前VAS评分(8.0±1.4)分;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为(2.2±1.0)分、(1.0±0.9)分、(0.5±0.7)分、(0.3±0.6)分.单侧THA患者术后住院天数平均(9±5)d,双侧THA患者平均(12±4)d.所有患者均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坐骨神经损伤麻痹等相关并发症.结论:SuperPATH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手术切口短、对周围软组织损伤小、学习曲线短、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术后快速康复等优点.

  • α-防御素对假体周围关节感染的诊断价值:meta分析

    作者:彭永刚;任姜栋;张坤;杨文鹏;姜任东;张晓岗

    背景:目前α-防御素对假体周围关节感染的诊断价值不确定.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α-防御素对假体周围关节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手工检索相关期刊及学位论文,检索年限均从建库至2017年10月,无语言限制.采用Meta-Disc 1.4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合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和诊断比值比.结果:纳入6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共604例患者.α-防御素在诊断假体周围关节感染的合并敏感性为0.96(95%CI:0.92~0.99),合并特异性为0.97(95%CI:0.95~0.98),合并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23.56(95%CI:14.58~38.08)和0.05(95%CI:0.02~0.12),SROC下面积为0.9908,Q值为0.9603,诊断比值比为552.65(95%CI:166.27~1836.93).结论:在诊断假体周围关节感染中,α-防御素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诊断假体周围关节感染的一种辅助手段.

  • 颈椎前路椎体致压物复合体前移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技巧及临床分析

    作者:孟亚轲;孙荣鑫;王顺民;郭永飞;史建刚;孙璟川;王元;徐锡明;杨海松;孔庆捷

    背景: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方案选择存在着一定的争议.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体致压物复合体前移融合术(anterior controllable antedisplacement and fusion,ACA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技术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我科2017年6月至2017年8月应用ACA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43~73岁,平均58.5岁.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价手术前后脊髓功能;同时进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价.测量手术前后颈椎曲度、术前责任节段Polvo比值,颈椎矢状位MRI上测量手术前后责任节段纤维性椎管的矢状径,颈椎横断面CT测量手术前后责任节段骨性椎管矢状径及术后椎体后缘开槽宽度.结果:本组患者术后随访3~5个月,平均3.3个月;1例术后出现吞咽不适感,2例术后早期出现单侧上肢无力.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及NDI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术后早期颈椎曲度、术后颈椎的纤维性椎管及骨性椎管的矢状径较术前明显增大(P<0.01).结论:颈椎前路椎体致压物复合体前移融合术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之一,尤其是合并颈椎管狭窄的患者,具有独特的优势.

  • 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发生脑梗死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

    作者:孙博;王静悦;李冀;蒋雨宸;李彬

    背景:目前,高龄患者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发生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尚不明确.目的:分析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12月至2018年2月在河北省唐山市第二医院接受髋关节置换的围手术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1:2比例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临床资料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收集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组68例,对照组136例.病例组:男36例,女32例,年龄61~83岁,平均(70.4±11.0)岁;对照组:男76例,女60例,年龄60~85岁,平均(72.3±10.6)岁.单因素分析:两组在高血压病、房颤、既往卒中史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术中低血压、术后感染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性别、糖尿病、白细胞计数、全身麻醉、手术持续时间、术后血容量不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调整了年龄、性别因素后,术中低血压(OR=3.303,95%CI:1.548~7.047,P=0.002)、高血压病(OR=2.409,95%CI:1.143~5.079,P=0.021)与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脑梗死的发生有关.结论:高血压病史和术中低血压是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术中发生低血压与围手术期脑梗死的发生关系为密切.

  • 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不同治疗方法

    作者:冯庆虎;王友良

    背景: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方式多样,但关于优手术方案的选择仍无统一意见.目的:比较顺向长髓内钉和逆向髓内钉联合空心钉在治疗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中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本研究纳入2010年6月至2014年12月因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来我院行手术治疗的63例患者.根据内固定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单枚髓内钉组(30例)和联合内固定组(33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股骨干AO分型、股骨颈Garden分型、合并伤、受伤至手术时间;术中情况: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Garden指数;术后疗效和并发症:术后负重开始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术后膝前痛发生率、其他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相近,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枚髓内钉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显著小于联合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枚髓内钉组术后开始负重时间、术后膝前痛发生率、Harris评分优良率和骨折愈合时间均与联合内固定组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随访结束,除外术后膝前痛,其他并发症:单枚髓内钉组9例(30.0%),联合内固定组1例(3.3%);单枚髓内钉组显著高于联合内固定组(P<0.05).单枚髓内钉组的7例(77.8%)其他并发症发生在股骨颈不稳定骨折患者中.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对于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均有效,但当有股骨颈移位时,更推荐联合内固定治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经皮椎弓根钉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系统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单辉强;李翀;尹毅;黄伟;邬亚明;金晔

    背景:经皮椎弓根钉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系统均已广泛应用于胸腰椎骨折的治疗,且都符合微创手术的理念,但两种手术方式的优劣还不明确.目的:探讨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系统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72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系统41例(椎旁肌组),经皮椎弓根螺钉31例(经皮组).比较2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天数,测量后凸Cobb角矫正率、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椎体复位后再丢失高度值,评估术后1周及6个月腰背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术后6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椎旁肌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椎体复位后再丢失高度值显著低于经皮组(P<0.05),而经皮组术中及术后出血量、住院天数、后凸Cobb角矫正率、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术后1周VAS评分显著低于椎旁肌组(P<0.05).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后6个月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比较,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经皮椎弓根螺钉手术创伤更小、恢复更快,但相对于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系统需要更长的手术时间和更多的X线辐射,椎体复位效果和椎体高度维持也稍逊,同时手术操作要求相对更高.

  • 维生素D缺乏的女性髋部骨折患者股骨颈骨密度与甲状旁腺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高飞;周新立

    背景:髋部骨折患者多伴有维生素D缺乏,而维生素D缺乏将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发生,出现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过度分泌、加剧维生素D缺乏症患者的骨质流失.目的:探讨合并有维生素D缺乏症的女性髋部骨折患者的股骨颈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与PTH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2例血清25-羟维生素D<12 ng/ml的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根据血清PTH水平将患者分为研究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TH>75 pg/ml,59例,占36.4%)和对照组(PTH≤75 pg/ml,103例,占63.6%),通过多元线性回归、二兀Logistic回归分析等评估PTH升高与股骨颈BMD降低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股骨颈BMD的T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2.88±0.54 vs-2.65±±0.63,P=0.020).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存在与BMD的T值呈明显负相关(B=-0.28,P=0.001),在经过年龄、BMI、血清磷酸盐、总钙离子、镁离子、25-羟维生素D水平和肾小球滤过率等多重因素校正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存在与股骨颈BMD的T值低于-2.5具有显著的相关性(OR=1.814,95%CI:1.113~2.954,P=0.017).结论:在伴有维生素D缺乏症的女性髋部骨折患者中,血清PTH水平的升高与股骨颈BMD呈显著负相关.因此,监测血清PTH的水平能够间接反映骨密度情况,从而早期干预骨折发生风险.

  • 外翻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研究

    作者:于乐;杨坤

    背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VN)和内固定失败(fixation failure,FF)是外翻性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且发生率较高.目的:探讨外翻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在螺钉内固定治疗后发生AVN和FF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4例外翻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1年内发生AVN和FF定义为手术治疗失败,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与手术治疗失败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术后1年内16例(10.4%)手术治疗失败,其中AVN 11例(7.2%),FF 5例(3.2%).外翻倾斜角>15.(OR=2.895,95%CI:1.161~7.233,P=0.024)、后倾斜角>15° (OR=3.570,95%CI:1.319~9.343,P=0.013)和下方螺钉滑动距离增加(OR=1.216,95%CI:1.014~1.568,P=0.036)是手术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外翻倾斜角>15.且后倾斜角>15.患者出现手术失败的风险显著高于外翻倾斜角≤15.且后倾斜角≤15°的患者(OR=17.135,95%CI:6.246~47.006,P<0.001).结论:股骨颈的畸形程度是外翻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在接受螺钉内固定治疗后发生AVN和FF的重要危险因素.外翻倾斜角和后倾斜角均>15.的患者发生手术治疗失败的风险较高,可考虑对这类患者直接行髋关节置换手术.

  • 指动脉背侧穿支推进皮瓣修复手指背侧缺损

    作者:许明;张建超;邹艳;钟贤;钱源源;李东;戴平

    背景:手指背侧缺损为手外伤中较常见损伤之一,修复方法较多,但均存在不足.目的:探讨指动脉背侧穿支推进皮瓣修复手指背侧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应用指动脉背侧穿支推进皮瓣修复手指背侧缺损的13例患者,缺损面积:0.8 cm×1.2 cm至1.0 cm×1.5 cm.切取皮瓣面积:0.9 cm× 1.3 cm至1.1 cm×1.6 cm.结果:13例13指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6.3个月.患指皮瓣血液循环良好,两点辨别觉8~12 mm,指间关节主、被动活动正常.结论:指动脉背侧穿支推进皮瓣修复手指背侧缺损手术操作简单、风险小,且感觉、外观恢复良好,效果满意.

  • 经改良肩后方入路治疗肩胛骨骨折

    作者:刘凤祥;唐坚;龚伟华;俞超;孙月华;朱振安

    背景:肩胛骨骨折多见于高能量损伤.由于肩胛骨位置深在,周围有丰富肌肉、血管、神经等软组织包绕,手术显露、复位及内固定较为棘手.目的:探讨经改良肩后方入路治疗肩胛骨骨折的疗效.方法:2011年12月至2017年6月,采用改良肩后方入路治疗肩胛骨骨折患者24例,男21例,女3例,年龄20~78岁,平均46.7岁.按照Hardegger肩胛骨骨折分型,肩胛颈累及肩胛冈或肩胛骨体部骨折17例,肩盂骨折7例.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采用Neer评分评定肩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良好骨折复位及内固定.术后随访8个月至5年,平均30.6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6~20周,平均10.8周;术后合并切口浅表感染2例,经口服抗生素切口愈合;无深部感染、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内固定物失效及骨折不愈合.Neer肩关节功能评定:优17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7.5%(21/24).结论:经改良肩后方入路允许同时显露肩胛骨腋缘、肩胛颈、肩盂关节面、肩胛冈及肩胛骨脊柱缘,骨折显露充分、安全,复位、内固定方便,创伤小,患者功能恢复满意,治疗复杂肩胛骨骨折效果良好.

  •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破骨细胞靶向治疗进展

    作者:张坛;钱宇

    骨质疏松症是以全身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现已知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年龄、内分泌、遗传因素等.骨质疏松症主要发病机制是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活性及分化失衡所导致的骨代谢失衡.目前对骨质疏松症的靶向治疗研究领域涉及激素靶向、药物靶向、分子靶向治疗等.但当前靶向治疗方法尚未完全成熟,所导致的临床不良反应限制其应用进展,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本文主要对骨质疏松症与激素调节、骨基质代谢、破骨细胞的关系以及目前骨质疏松症的靶向治疗进展作一综述,为进一步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思路与方法.

  • 双动杯髋关节在临床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曾飞;周春奎;黄华健;赖钟鸣;李松建;陈昌盛

    双动杯髋关节是由法国Bousquet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设计的一款具有双关节面的仿生假体.它结合了低摩擦原则和大头原则的设计理念,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大量的前瞻性和回顾性研究显示,双动杯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率低、关节活动度好、远期生存率高,对于关节力学失衡、关节翻修或其他关节不稳的患者是一个良好的选择.然而,因双动杯髋关节特殊的结构设计,其存在假体颈/内衬缘撞击、内衬锁定缘磨损、假体内脱位等特异性并发症.新一代双动杯髋关节假体进行了股骨颈的凹陷设计和高抛光处理,使用高交联聚乙烯内衬,减少了假体撞击和内衬缘磨损的发生,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不同MRI成像技术在膝骨关节炎软骨损伤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马扬程;许建中;陆世涛;李峰

    膝骨关节炎是一种老年退行性疾病,主要累及关节软骨.除了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等晚期治疗方式,膝骨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及预防也逐渐为人们所重视.磁共振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有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度,可收集关节软骨的形态学及生物化学信息,较好地对膝骨关节炎进行早期诊断.本文就MRI在膝骨关节炎中软骨的形态学及病理生理学两方面成像表现进行综述,探讨近年来MRI在诊断软骨损伤中的技术进展及缺陷.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