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Bone and Joint Surgery 중국골여관절외과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影响因子: 0.9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1316/R
  • 国内刊号: 翁习生 郝晓健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东单三条9号
  • 曾用名: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 创刊时间: 200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高选择血管造影拟定股骨颈骨折分型标准的初步探讨

    作者:刘洋;游浩;李明辉;陈方舟;袁希;蔡林

    目的 采用高选择血管造影拟定股骨颈骨折分型标准.方法 2004年3月至2008年6月,采用高选择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技术对70例不同年龄组单侧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数字减影,男32例,女38例;年龄26~44岁15例,45~55岁11例,56~70岁44例,平均年龄62岁;左侧40例,右侧30例;摔伤34例,高处坠落及交通伤36例.读取DSA显示越过股骨颈骨折线支持带动脉的数目,根据DSA结果拟定骨折分型标准.结果 DSA I型:造影显示越过骨折线3~6支支持带血管影.DSA Ⅱ型:造影显示越过骨折线1~2支支持带血管影.DSA Ⅲ型:造影显示无支持带血管影越过骨折线.结论 DSA对股骨颈骨折分型、治疗及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微创小切口和常规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比较

    作者:谭仁林;王照卿;韩琦

    目的 比较微创小切口和常规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6月至2008年6月,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98例患者.其中48例行单侧后路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男26例,女22例;年龄45~85岁,平均66.8岁;股骨颈骨折19例,股骨头坏死19例,骨关节炎10例.另50例接受常规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男23例,女27例;年龄46~86岁,平均66.6岁;股骨颈骨折15例,股骨头坏死17例,骨关节炎8例,髋臼发育不良6例,类风湿关节炎4例.比较术中和术后各相关指标及并发症的发病率.结果 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5个月,平均8个月.微创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2d C反应蛋白水平、术后2d红细胞沉降率、术后2d后大腿周径增加值均明显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的术中失血量、输血量、术后4周Harri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微创组的皮肤损伤8例,常规组19例,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的异位骨化、深静脉血栓、血肿等术后并发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无一例发生神经损伤、血管损伤、脱位及感染.结论 微创小切口与常规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感染概率低、人工关节稳定性强、患者恢复时间短等优势,手术切实可行.

  • 胫骨远端后内侧解剖接骨板固定后踝治疗三踝骨折

    作者:洪加源;林达生;练克俭;丁真奇;翟文亮

    目的 探讨胫骨远端后内侧解剖接骨板固定后踝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2月至2009年1月采用胫骨远端后内侧解剖接骨板固定后踝治疗三踝骨折患者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3~58岁,平均41岁;左踝5例,右踝6例;开放骨折2例,闭合骨折9例.根据Lauge-Hansen分型均为旋前外旋型Ⅳ度,后踝骨折均超过关节面的25%.结果 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1~26个月,平均15.8个月.伤13均一期愈合,无一例发生感染.骨折愈合时间为10~15周,平均11.6周.术后采用AOFAS踝关节-后足评分标准,评分为83~100分,平均87.2分.结论 胫骨远端后内侧解剖接骨板固定后踝是治疗三踝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 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

    作者:杨成天;苏安平;徐德钢;钱文旭

    目的 探讨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椎间植骨融合前路内同定治疗脊柱椎体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椎间植骨侧前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21例,男7例,女14例;年龄8~71岁,平均45岁;胸椎结核5例,胸腰椎结核15例,腰骶椎结核1例.术前后凸Cobb角15°~45°,平均25°.根据术前、术后X线片分析植骨融合程度及脊神经功能改善状况.结果 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5个月.1例于术后7个月出现原部位复发,再次手术后失败;2例术后原位复发,再次手术后恢复自主功能;1例合并髋关节结核,关节置换术后未见复发;其余17例植骨融合良好,无复发.除1例失败病例外,其余患者均达到结核治愈标准,术后X线片示植骨全部骨性融合,融合时间3~6个月,平均5个月.结论 行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椎间植骨融合前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可有效矫正脊柱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获得良好的骨性融合.

  • 锁定接骨板结合人工骨植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作者:纪方;潘思华;刘欣伟;李明;许硕贵

    目的 探讨锁定接骨板内固定结合人工骨(由美国 WRIGHT 公司生产的MIIG115或X3)植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3月至2008年3月采取锁定接骨板内固定结合人工骨植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56例,男40例,女16例;年龄20~72岁,平均49.3岁.根据Schatzker分型:Ⅴ型32例,Ⅵ型24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42例,摔伤11例,重物压伤3例.其中开放性损伤6例,包括Gustilo Ⅰ度4例,Ⅱ度2例,合并半月板损伤3例,侧副韧带损伤7例,均未合并血管神经损伤,伤后至手术时间为5~21 d,平均7.9 d.术后根据骨折类型及手术固定情况,早期在连续被动运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MP)机上行膝关节功能锻炼或石膏外固定.结果 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6个月,平均14个月.56例均为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3~9个月,平均4.5个月.根据Lysholm功能评价标准,优45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为94.6%.结论 锁定接骨板内固定结合人工骨植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可提供持续而稳固的固定,有效防止骨折再移位及膝关节力线的改变,避免术后胫骨平台发生塌陷,临床疗效满意.

  • AO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31例

    作者:潘思华;刘欣伟;纪方;李明;许硕贵

    目的 探讨采用后路尺骨鹰嘴截骨人路,双AO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应用AO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31例,按AO/ASIF分类:C1型7例,C2型18例,C3型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AO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后尽早行肘关节的主动功能锻炼.结果 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36个月,平均14.8个月,骨折均愈合.根据Cassebaum评分系统,优9例,良17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3.9%.结论 采用后路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AO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疗效满意.

  • 骨巨细胞瘤的表达因子及相关性研究

    作者:罗斯敏;吴华丽;张恒;刘仁德

    目的 评价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和环氧化酶-2(cyelooxygenase-2,COX-2)在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探讨影响GCT预后的因素.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素蛋白-过氧化酶(streptavidin-peroxidase,S-P)染色法对39例GCT组织和4例正常骨组织的Survivin与COX-2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GCT Jaffe Ⅰ、Ⅱ、Ⅲ级中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2%、68.8%和83.3%,COX-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4%、81.3%和100.0%,正常对照组均未见Survivin 蛋白和COX-2蛋白表达.Survivin蛋白和COX-2蛋白的表达分别与Jaffe病理分级呈正相关,而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两种蛋白表达具有中度一致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瘤段截除植骨术明显降低GCT的复发率,Survivin蛋白和COX-2蛋白均不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urvivin蛋白和COX-2蛋白可能参与GCT的发生、发展,为GCT的预后判断及开发Survivin蛋白和COX-2蛋白为GCT的靶向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 扩大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黄韧带骨化型胸椎管狭窄症

    作者:赵宇;王以朋;邱贵兴;胡建华;沈建雄;常晓;李想;李晔;姜宇

    目的 探讨后路扩大全椎板切除减压并内固定术治疗黄韧带骨化型胸椎管狭窄症(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thoracic spinal stenosis,OLF-TSS)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2004年4月至2010年2月,采用后路扩大全椎板切除减压并内固定术治疗OLF-TSS患者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40~69岁,平均53岁;病程为40天~3年,平均10.4个月;病变节段为1~3个,平均1.75个.其中1例合并胸椎问盘突出.根据JOA评分标准,术前评分为2~10分,平均(6.75±2.73)分.结果 7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8个月,平均4.7个月.术中1例发生硬膜破裂,经修补愈合良好.术后3例出现神经功能下降,术前与术后2周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末次随访的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一例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 后路扩大全椎板切除减压并内固定术治疗OLF-TSS安全而有效.

  •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

    作者:谢孝枫;李家顺;王文晔

    目的 探讨应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08年1月应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股骨干骨折患者123例,男94例,女29例;年龄24~54岁,平均39岁;开放性骨折27例,闭合性骨折96例.根据AO分型:A型46例,B型38例,C型39例.结果 A型骨折手术时间45~62 min,平均53 min;B型骨折手术时间49~68 min,平均59 min;C型骨折手术时间48~82min,平均67 min.3例股骨近端内侧皮质粉碎骨折或骨折向内成角,其中1例髋内翻;4例骨折远端出现劈裂;1例膝关节外翻;5例术锁钉断裂或退出;1例主钉断裂;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牵拉伤.无一例出现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和感染并发症.其中11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0个月,平均16个月.A型和B型骨折78例中39例行静力改动力化锁钉,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6个月;另39例行持续静力化锁钉,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8个月.C型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2个月.无一例患者出现骨折不愈合.术后患者髋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8%.结论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是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 椎体切除截骨矫形术治疗胸腰段脊柱后凸的疗效观察

    作者:宋洁富;陈斌;荆志振

    目的 观察椎体切除截骨矫形术治疗胸腰段脊柱后凸的矫正效果.方法 2004年8月至2008年7月,采用后路椎体切除截骨矫形椎弓根钉棒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15例脊柱后凸患者,男10例,女5例;年龄12~62岁,平均32.3岁;后凸角度45°~110°,平均78.5°.病因:椎体肿瘤术后3例,先天性脊柱畸形5例,创伤后脊椎后凸4例,椎体结核术后3例.受累节段:均位于胸腰段,T113例,T12 5例,L1 5例,L2 2例.椎体切除:部分切除4例,单节段切除8例,2节段切除2例,4节段切除1例.术前,术后1周、3个月、1年摄全脊柱×线片,同时行MR及CT检查.结果 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0个月~3年,平均26个月.术后后凸角为0°~40°,平均20°,平均改善68.5°.术后患者腰痛均消失.脊髓功能:13例E级无明显变化,1例由Frankel C级恢复至D级,另1例由D级恢复至E级.8~12个月×线片示截骨融合,无一例出现钉棒松动、断裂、假关节形成及矫正度数丢失等.结论 椎体切除截骨矫形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有效手段,能达到矢状面和冠状面的同时矫正且矫形彻底.

  •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鐘阳;陈新;苏佳灿

    假体周围骨折是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严重并发症,是对骨科医师的挑战性难题.不同部位骨折的处理方法不同,临床上要结合患者的全身情况与骨折前的关节功能,提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才能促进骨折愈合,重建假体周围骨量和维持关节功能.近年来,随着内固定材料和外科技术的不断提高,全膝关节假体周围骨折的外科干预技术有了很大的进展.

  •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血友病性膝关节病变研究进展

    作者:俞楠泽;毛强;李陶冶;童培建

    血友病性膝关节病变是关节腔频繁出血,肿胀并伴有严重疼痛、功能障碍而逐渐形成的慢性关节挛缩、变形及炎性病变.随着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血友病性膝关节病变的广泛应用,其治疗方法和过程取得了长足发展.

  • 髋臼骨折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鲍哲明;蔡筑韵;石长贵;苏佳灿

    随着髋臼骨折手术治疗方法的广泛应用和开放复位内同定治疗方法的不断成熟,髋臼骨折的治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在手术技术不断提高的同时,相对于手术治疗的发展,对于髋臼骨折的危险因素的研究仍相对滞后,本文总结了近几年各国临床医师报道的髋臼骨折的危险因素,以提高人们对于髋臼骨折预防的意识,减少髋臼骨折的发病率.

    关键词: 髋臼 骨折 危险因素
  •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中上胸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永宝;李锋;廖鸿;南惠军;汤学兵

    目的 探讨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中上胸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07年6月采用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中上胸椎骨折患者66例,男43例,女23例;年龄23~68岁,平均42.6岁;压缩性骨折35例,骨折脱位19例,爆裂性骨折12例.骨折部位:T3 4例,T4 8例,T5 8例,T6 16例,T7 22例,T8 8例.其中采用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general spine system,GSS)固定43例,AO通用脊柱内固定系统(Univer salspine system,USS)固定23例.脊髓神经功能按美国脊柱脊髓损伤学会(ASIA)标准分级:B级8例,C级23例,D级19例,E级16例.结果 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20.3个月.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40%恢复至术后91%,螺钉位置不良6枚,术后无一例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加重,随访时无一例出现内固定松动及断裂,伤椎高度及脊柱生理曲度均无丢失.结论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中上胸椎骨折可获得满意的复位.根据术前脊柱正侧位X线片和CT片正确选择螺钉直径及进针点、角度、深度及方向,操作安全.疗效满意.

  •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与沈通氏线不连续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黄智;刘璋;林成业;张立;李玉香;高文;肖海松;王博;陆志锋

    目的 探讨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与X线片示沈通氏(Shenton)线不连续及临床特点的相关性,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2007年10月至2009年12月,筛查1180例婴幼儿的骨盆正位X线片所示沈通氏形态和髋关节临床表现,年龄为5个月~2岁,平均年龄1.1岁.结果 40例(3.4%)婴幼儿的X线片所示沈通氏线不连续,其中2例(2‰)确诊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均表现为左侧、单侧髋关节脱位;20例(1.6%)无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临床表现而骨盆正位X线片所示沈通氏线不连续,一侧髋关节沈通氏线不连续11例,两侧髋关节沈通氏线不连续9例,均未患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结论 仅以沈通氏线不连续诊断婴幼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不可靠.

  • 微创内固定系统与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对比研究

    作者:王琨;刘宏泽;杨文国;王志强;胡瑞峰;王伟;张广申;解云晶

    目的 对比研究生物学固定技术(biological osteosynthesis,BO)微创内固定系统(1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s,LISS)与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胫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5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胫骨近端骨折患者32例,男23例,女9例;年龄28~57岁,平均46岁;左侧17例,右侧15例;交通伤18例,高处坠落伤6例,跌伤8例;闭合性骨折27例,开放性骨折5例;新鲜骨折31例,陈旧骨折1例.骨折按AO/OTA分类:A型关节外骨折24例,C型关节内骨折8例.随机分为2组,各16例,分别进行LJSS治疗和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术前X线片示均为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胫骨近端骨折.将术中对骨缺损较大患者进行一期植骨,术后观察对伤口愈合情况、术后x线检查结果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23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12个月行X线检查示骨折对位对线佳,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5~8个月,平均6.4个月.按照Kolmert和Wulff的评价标准: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组,优10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86.5%;LISS 治疗组,优12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93.8%.结论 LISS具有微创、安全、简便、快速的特点,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切口愈合时间、长度、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恢复等方面均优于锁定加压接骨板.

  • 骨与关节损伤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作者:李明;马辉;苏佳灿

    我国创伤骨科事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现代细胞分子生物力学、现代计算技术、新材料以及各项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为创伤骨科开辟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努力加强创伤骨科的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迫在眉睫.各种关节内骨折容易导致关节畸形、僵硬与炎症,而解剖复位、可靠固定与早期活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但由于手术方法和固定器械不同,仍有部分关节内骨折患者出现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主要原因是手术干扰了生物的发展规律,违背骨的应力和生长关系.创伤骨科强调的理论是骨细胞对力学刺激的响应及其与生物材料间的相互作用,因此目前骨科界倡导将生物力学、技术和新材料融为一体,来指导骨折手术、骨再生和功能重建.

  • 黄芪注射液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细胞免疫调节作用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立利;贾连顺;苟三怀;袁文;陈德玉;倪斌;李莉

    目的 研究并探讨传统中药黄芪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为其在SCI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其中1组为正常对照组,另外3组为脊髓损伤组,采用改良Allen's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1)SCI未治疗组;(2)SCI注射生理盐水组(简称SCI+SAL组);(3)SCI注射黄芪注射液组(简称SCI+HQ组).正常对照组和SCI未治疗组未予以任何药物治疗,SCI+SAL组和SCI+HQ组分别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12 h、36 h、5~9 d注射生理盐水和黄芪注射液,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型CD4和CD8的表达水平.观察胸腺和脾脏的外观形态改变、重量变化及其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SCI+HQ组的大鼠伤后36 h外周血T淋巴细胞CIM值较12 h升高,至伤后第5天CD4值明显高于SCI未治疗组(P<0.01),与SCI+SAL组相比,虽无统计学差异,但有明显高于SCI+SAL组的趋势.伤后5~8 d继续采用黄芪注射液治疗,至伤后第9天,SCI+HQ组的CD4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停用黄芪注射液,至伤后第14天,SCI+HQ组的CD4值又逐渐恢复,与正常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SCI+HQ组的胸腺重量及其占体重的百分比均明显高于SCI+HQ组(P<0.01及P<0.05).结论 黄芪可促使脊髓损伤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CD4值明显升高,对细胞反应低下有显著提高作用,可作为一种免疫增强调节剂纠正免疫反应低下状态;而过大剂量的黄芪也可能是种免疫抑制剂,抑制大鼠的细胞免疫反应.

  • Paget病致胸椎管狭窄一例报告

    作者:李想;赵宇;王以朋;邱贵兴;常晓;姜宇

    Paget病又称畸形性骨炎、变形性骨炎,是一种骨代谢性疾病.其特征为骨吸收增加,随之代偿性新骨形成增加,骨转换、骨重建单位生成率增加,导致病变部位编织骨和板层骨镶嵌,终导致骨膨大、疏松、血管增多,容易发生畸形和骨折….该病在盎格鲁撒克逊人种中多见,亚洲、非洲等地区少见,国内仅见个案报告,且以累及骨盆、肢体为主,累及脊柱且行手术治疗病例鲜见报告.我科于2009年6月收治1例Paget病致胸椎管狭窄患者并行手术治疗,现报告该病例并就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