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Bone and Joint Surgery 중국골여관절외과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影响因子: 0.9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1316/R
  • 国内刊号: 翁习生 郝晓健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东单三条9号
  • 曾用名: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 创刊时间: 200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Schatzker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研究

    作者:潘月帆;黄俊文;黄安劲;胡曙荣;谢建鸿

    背景: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创伤较大,术后易出现感染、关节退变等并发症。关节镜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损伤小,有利于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Schatzker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方法及临床体会。方法:2011年8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27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Schatzker分类法:Ⅰ型12例、Ⅱ型8例、Ⅲ型5例、Ⅳ型2例。采用关节镜下闭合复位,取自体髂骨或同种异体骨植骨,经皮螺钉或接骨板内固定,同时处理半月板损伤,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一期复位、固定,合并交叉韧带断裂伤患者二期手术重建。麻醉过后即开始功能锻炼,术后2个月支具保护下逐渐负重训练。术后随访,进行HSS评分。结果:27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30个月,平均(15.5±5.1)个月;HSS评分:优23例,良4例。骨折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3.4±0.6)个月,关节功能恢复均良好。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复位植骨经皮内固定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肯定、可同时处理关节内合并伤等优点,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适用于Schatzker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但对手术技术要求较高。

  • 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操作相关并发症原因及应对策略

    作者:林三福;林拥华;巫海鹏;戴章生;林晓聪

    背景:PFNA内固定失效可见于诸多文献报道,但尚缺乏关于并发症原因、手术技巧及应对策略的系统性报道。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并发症原因、手术技巧及应对策略,旨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技术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应用PFNA闭合复位治疗12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例发生并发症,男9例,女4例;年龄45~82岁,平均(62.0±5.4)岁;根据AO/OTA分型:A1型4例,A2.1型1例,A3型8例;稳定性骨折5例(38.5%);不稳定性骨折8例(61.5%);均为新鲜骨折,排除病理性骨折。结果:128例中13例发生并发症,包括1例在术中损伤股深动脉,2例股骨近端爆裂骨折,1例股骨前壁穿破,2例螺旋刀片向内穿透股骨头,2例螺旋刀片向外侧切出,2例骨折不愈合,3例髋内翻畸形。结论: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失效的原因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骨折制定个性化手术治疗方案以及康复计划是预防内固定失效的关键。

  • 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合并Chiari畸形的截骨手术治疗及疗效观察

    作者:赵浩;马华松;陈志明;王晓平;吴继功;谭荣;陆明;赵福江

    背景: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合并Chiari畸形(Chiari malformation, CM)的手术治疗难度大,风险较高,目前国内相关临床研究较少。目的:探讨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合并CM的后路全脊椎截骨术(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 PVCR)治疗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7例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合并C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10例;年龄14~27岁,平均(19.7±7.3)岁。其中11例患者一期后颅窝减压术(posterior fossa decompression, PFD)术前存在神经损害症状。术前冠状位主弯Cobb角88°~135°,平均109.8°±21.6°;矢状位后凸Cobb角80°~128°,平均92.7°±11.9°。所有患者均已完成一期PFD,准备二期行PVCR,记录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时的影像学改变。结果:二期PVCR手术时间为286~570 min,平均(369.5±102.1) min;出血量为1700~4300 ml,平均(2195.8±1092.4)ml。二期PVCR后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39个月,平均(14.7±3.5)个月。随访期间无断钉断棒发生,术后未出现新的神经损害并发症。术后2周冠状位主弯Cobb角25°~70°,平均46.2°±10.7°,矫正率为(54.3±11.5)%;术后2周矢状面后凸Cobb角为38°~65°,平均45.7°±12.4°,矫正率为(52.6±12.8)%,与术前相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冠状位Cobb角为30°~82°,平均48.7°±11.3°,丢失率为(3.8±2.6)%;矢状位Cobb角为40°~75°,平均47.9°±13.2°,丢失率为(5.7±3.4)%,与术后2周相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合并CM患者,采用一期PFD、二期PVCR可获得满意的矫形效果,具有较高的手术安全性。

  • 全身麻醉下初次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恶心呕吐危险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蔡迎春;谢锦伟;马俊;裴福兴

    背景:髋、膝关节置换术(total hip/knee arthroplasty, THA/TKA)应用越来越广泛,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NV)为全身麻醉下THA、TKA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满意度和术后恢复。目的:调查全身麻醉下初次THA、TKA的PONV发生情况,回顾性分析PONV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探索其预防治疗的措施。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4年4月于全身麻醉下行初次THA、TKA患者422例,记录PONV发生率、发生时间、持续时间及患者住院时间,并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是否吸烟,以及围手术期镇静药物、激素、镇痛药物、镇痛泵等的使用情况,分析PONV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422例患者中THA 248例,TKA 174例。共206例(48.82%,206/422)发生PONV,其中85.9%(177/206)发生于术后6 h内,86.9%(179/206)持续时间不超过12 h。发生PONV患者的住院总时间平均为(12.7±4.2)d,多于未发生PONV患者的(10.8±3.5)d(P=0.003);发生PONV患者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7.0±3.0)d,多于未发生PONV患者的(6.2±2.6)d(P=0.016)。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是否吸烟、阿片类药物(哌替啶、曲马多等)、地西泮、激素、镇痛泵及静脉用NSAIDs与PONV的发生呈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女性(OR=2.549, P=0.001)、不吸烟(OR=2.015, P=0.011)、使用阿片类药物(OR=2.052, P=0.008)和镇痛泵(OR=2.122, P=0.017)为PONV的危险因素,而激素(OR=0.396, P=0.01)为保护因素。结论:全身麻醉下初次THA、TKA的PONV发生率较高,PONV延长住院时间,影响加速康复,使用阿片类药物和镇痛泵可增加PONV的发生风险,而使用激素有预防PONV的作用。

  •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伴尺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

    作者:赵王林;李智奎;包可;唐镇江;毕衡;顾海潮;黄信源;向俊宜

    背景:以往肘关节后脱位伴桡骨头及尺骨冠状突骨折(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手术治疗方法需要长期制动,常导致肘关节复发性不稳定、肘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导致肘关节严重功能障碍。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伴尺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方法与效果。方法: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云南省中医医院收治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伴尺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8例,男6例,女2例;年龄32~65岁,平均(34.5±8.6)岁。桡骨头骨折按John-ston-Mason分型均为Ⅳ型。冠突骨折按Regan-Morrey分型:Ⅰ型2例;Ⅱ型5例;Ⅲ型1例。8例均采取肘关节后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冠突、尺骨近端骨折行内固定;桡骨头骨折行内固定、金属桡骨头置换,修复内、外侧副韧带。术后石膏托维持肘关节屈曲90°,前臂中立位固定3周。随访记录病情主诉、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前臂旋转活动度、关节稳定性、X线片情况,采用MEPS评分评估肘关节功能。结果: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36个月,平均(19.9±2.1)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11~17周,平均(15.4±1.4)周。在末次随访时患侧肘关节均无明显疼痛及不稳,无浅表及深部组织感染发生,1例患者肘前出现少量异位骨化,不影响关节活动。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平均屈伸范围为124.32°±13.66°(76°~135°);前臂平均旋转范围为136.64°±16.47°(80°~150°)。肘关节MEPS评分68~94分,平均(88.34±5.20)分,优3例,良4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87.5%。结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合并尺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为高能量损伤,关节严重不稳定,应尽可能采取手术治疗,以重建肘关节及软组织的解剖结构、恢复关节稳定性。

  • 重建接骨板治疗肩胛骨颈部及体部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张军;陈晓;曹烈虎;翁蔚宗;周启荣;汪琳;苏佳灿

    背景:肩胛骨骨折发生率逐年增高,对于移位较大的肩胛骨骨折,保守治疗往往存在骨折畸形愈合、肩周疼痛等问题。目的:探讨重建接骨板固定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8月至2014年9月共收治肩胛骨骨折患者34例,男28例,女6例;年龄24~67岁,平均(36.4±5.4)岁。按肩胛骨骨折Hardegger分型:肩胛体骨折27处,肩胛颈骨折15处,肩峰骨折1处,肩胛冈骨折4处,盂缘骨折2处,喙突骨折1处,盂窝骨折1处。术前Constant肩关节评分为12.0~25.6分,平均(18.7±6.4)分。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11 d,平均(6.4±1.1)d。记录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末次随访Constant肩关节评分。结果:34例患者术后获11~17个月随访,平均(12.4±1.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7~12周,平均(8.0±0.7)周,无伤口感染及愈合不良,无内固定断裂、松动、骨折不愈合及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按照Constant肩关节评分标准评价患肩功能较术前显著改善,Constant评分为78.5~95.0分,平均(89.0±3.2)分(P<0.05)。结论:重建接骨板治疗肩胛骨颈部及体部骨折可以获得良好复位,术后近期期肩关节功能良好。

  • 肩峰下横切口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分析及手术技巧

    作者:张笑;张鹏举;谢冰;郭岩凤

    背景:临床多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的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但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恢复慢。近年来,应用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 MIPPO)治疗肱骨近端骨折逐渐被应用于临床。目的:总结和评价应用肩峰下横切口,经三角肌外侧入路MIPPO结合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usplate, 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和手术技巧。方法: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应用经三角肌外侧入路MIPPO技术治疗21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男8例,女13例;年龄28~79岁,平均(67.5±1.5)岁。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12例,三部分骨折5例,四部分骨折4例。结果:本组21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3个月,平均(9.6±2.3)个月。均达到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4~17周,平均愈合时间为(16.2±1.4)周。根据Neer评分,优17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为90.5%。VAS评分,优18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95.2%。结论:应用MIP-PO技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创伤小、血运破坏少、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率高、肩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在正确掌握手术技巧的前提下,MIPPO技术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较好方法。

  • 成人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术前影像学评估与联合手术

    作者:阮文辉;李宏波;谢鹏;旦峰;贺西京

    背景: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手术方式很多。单独每种手术方式都不能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需采用联合手术。但如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哪几种手术联合并做到手术的精细化仍有待临床研究。目的:探讨术前影像学评估及基于评估确定的联合手术方式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采用联合手术方案治疗的6例8膝成人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男2例2膝,女4例6膝;年龄19~35岁,平均26岁;病程2 d~23年,平均6年。术前均行髌骨脱位8大危险因素的评估:髌骨倾斜、胫骨结节外偏、高位髌骨、股骨前倾、胫骨外旋、膝外翻、股骨滑车发育异常及膝过伸。基于评估结果确定并实施外侧支持带松解、胫骨结节移位、股骨旋转截骨、胫骨旋转截骨、膝外翻截骨、股骨滑车截骨或膝过伸矫形术的联合手术方案。所有患者均行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a femoral ligament, MPFL)重建。比较术前、术后的Lysholm评分及Kujala评分。结果:髌骨倾斜角,术前平均为33.5°±12.7°(20.6°~60.7°),术后平均为10.5°±3.9°(4.6°~16.1°),较术前纠正23.0°±11.0°(10.2°~44.6°);胫骨结节-股骨滑车间距(tibial tubercle-trochlear groove distance, TT-TG值),术前平均为(20.4±6.1)mm(11.6 mm~30.2 mm),术后平均为(11.5±5.2)mm(3.9 mm~18.7 mm),较术前纠正(8.9±7.8)mm (8.8 mm~17.8 mm);Caton-Deschamps指数,术前平均为1.17±0.16(1.01~1.47),术后平均为1.09±0.08(1.02~1.18),较术前纠正0.08±0.15(0~0.33)。2例3膝采用外侧松解+MPFL重建术;2例3膝采用外侧松解+胫骨结节内移+MPFL重建术;2例2膝采用外侧松解+胫骨结节内移、下移+MPFL重建术。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0个月,平均9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膝关节屈伸活动良好,均无再脱位或半脱位,亦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Lysholm评分为(91.57±2.64)分,较术前(52.57±5.88)分有明显改善;Kujala评分为(90.57±3.74)分,较术前(59.86±6.47)分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对术前影像学资料进行详细评估,确定联合手术方案,并指导每种手术的精细化实施,可使复发性髌骨脱位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延长疗程利伐沙班预防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观察

    作者:赵辉;吴海山;吴宇黎;李晓华;钱齐荣;王波

    背景: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包括肺栓塞(PE)和深静脉血栓(DVT),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针对髋关节置换术后VTE预防的疗程存在争议,延长疗程有望获得更好的预防效果,但潜在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能增加。目的:观察延长疗程利伐沙班预防THA术后VTE的临床疗效,同时严格评估潜在不良事件,为延长疗程利伐沙班预防THA术后VTE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4月至2012年12月接受初次单侧THA患者876例。术前常规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评估VTE风险和出血风险。无出血高危因素患者接受常规预防VTE,术后8 h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4000 IU,此后每日1次,持续3 d;术后第4天改为口服利伐沙班10 mg,每日1次,持续至术后3周随访。出院前、术后3周及6周门诊随访时亦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评估双下肢DVT形成情况,并记录预防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及出血情况。结果:共127例患者在初次单侧THA术后进行延长疗程利伐沙班预防VTE,男51例,女76例;平均年龄(58.5±12.4)岁(44~76岁);总疗程平均为(33.0±3.2)d (29~35 d)。术后6周治疗期内经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确认的下肢DVT发生率为8.7%(11/127),治疗期间未发生PE或严重出血。结论:初次THA患者接受延长疗程的利伐沙班预防VET的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有症状和无症状VET的发生率,未明显增加出血事件风险,应成为初次THA术后VET高危患者的选择之一。

  • 股骨远端楔形截骨结合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膝外翻畸形

    作者:黄德勇;张亮;王达成;张纪;黄野;周一新

    背景:膝关节外翻是较为常见的膝关节周围畸形,临床治疗首选截骨矫形术。目的:探讨股骨远端楔形截骨结合锁定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LCP)固定治疗膝外翻畸形的手术技术和有效性。方法:2009年6月至2013年4月行股骨远端楔形截骨结合LCP固定矫正膝外翻畸形47例59膝,男9例11膝,女38例48膝;年龄17~60岁,平均(33.7±5.6)岁。术前9膝存在外侧间室骨关节炎表现,根据Ahlback外侧间室骨关节炎分级标准,6膝为Ⅰ度,3膝为Ⅱ度。手术前后常规拍摄双膝关节负重位正侧位X线片和下肢全长X线片,比较手术前后股骨角和股胫角的变化。临床随访观察截骨角度的变化和骨愈合情况,并对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膝外翻畸形得到矫正,股骨角由术前45°~78°,平均70.3°±7.3°,矫正至术后75°~90°,平均82.7°±3.7°,矫正8°~35°,平均12.4°±6.6°(P<0.05);股胫角由术前130°~169°,平均160.6°±9.1°,矫正至164°~178°,平均173.7°±2.4°,矫正7°~40°,平均13.1°±7.6°(P<0.05)。本组2例失随访,其余患者获得1.5~6年随访,平均(3.5±0.8)年。45例57膝末次随访时截骨愈合良好,截骨角度未发生丢失,2膝在术后6个月随访时存在延迟愈合。结论:使用股骨髁上楔形截骨术结合LCP固定治疗膝外翻畸形的手术方法方便快捷,固定效果可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膝外翻 截骨术
  • 单侧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THA术后下肢长度平衡方法的改良研究

    作者:顾建钦;高宗炎;郑稼;刘珂;金毅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是治疗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的首选方法,如何较好地平衡术后双侧下肢的长度仍有待研究。目的:探讨使用可调型增高鞋结合转子下截骨方法平衡单侧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THA术后下肢长度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行THA治疗10例单侧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均采用转子下截骨方法进行术中复位。男4例,女6例;年龄36~50岁,平均43.4岁。术前测量患肢较健侧短缩2.5~5.5 cm,平均3.3 cm。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31~55分,平均40.0分;术前VAS评分4~8分,平均6.0分。术前穿着可调型增高鞋行走1个月,结合测量站立位双下肢全长正位X线片,计算术中转子下截骨长度。术后3、6、12个月及以后每年1次门诊复查,X线片检查截骨愈合、假体松动及下沉等相关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髋关节Harris评分并记录腰骶部疼痛VAS评分。结果:全部患者随访1~2年,平均1.3年,术中转子下截骨长度2.0~3.5 cm,平均2.5 cm。末次随访时髋部疼痛均消失,跛行步态明显改善,腰骶部疼痛VAS评分0~2分,平均1.0分;髋关节Harris评分80~98分,平均91.9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无假体松动、下沉及术后感染病例。结论:THA治疗单侧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通过术前穿着可调型增高鞋结合X线片测量,指导THA术中转子下截骨长度,可以较好地平衡术后双下肢长度,有效改善跛行,缓解腰骶部疼痛,提高治疗满意度。

  • 骨髓炎骨缺损动物模型构建研究进展

    作者:袁承杰;翁蔚宗;周启荣;苏佳灿

    创伤性骨髓炎以及慢性难治性骨髓炎已经成为骨科常见疾病之一,该病治疗困难,病情迁延不愈,复发率和致残率高,同时创伤初期和慢性感染很可能导致骨缺损。近年来随着复合人工骨替代材料和生物载药系统的研究,感染性骨缺损的骨组织工程治疗方法不断深入,部分支架材料应用于临床实践。但新技术转化应用于临床实践需要进行临床前研究,如何更好地建立同质性动物模型对实验研究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优秀且标准的实验动物模型构建为研究者提供了控制各种影响因素的操作平台,有利于不同研究之间进行比较,继而为解决后续的临床实践应用提供第一手资料。本文主要对近年来骨髓炎骨缺损动物模型构建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骨髓炎 模型 动物 研究
  • 盘状半月板病因学研究现状与进展

    作者:陈峰;杨波

    盘状半月板是一种关节内的结构异常,容易产生症状和损伤。许多学者尝试通过各种方法去解释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并形成诸多假说。本文回顾其病因学研究的历史、现状,并进行展望。

  • 载药介孔生物玻璃治疗骨髓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子燕;何星

    介孔生物玻璃(mesoporous bioglass, MBG)具有高度有序的孔结构、均一的孔径分布、高的孔隙率和大的比表面积,可用于药物输送,其在体外与体内两方面都呈现出更高的成骨活性,有望成为新一代的药物输送和骨修复材料。本文介绍了MBG的制备方法以及通过不同方法在MBG中加入药物,以期同时治疗感染并修复骨缺损的现有研究,但研究仍处于实验室阶段,在药物缓释制备方法上还需进一步改良。本文就载药介孔生物玻璃治疗骨髓炎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与实验参考。

  • 白藜芦醇通过NF-κB信号通路抑制软骨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

    作者:袁昊;曾晖;肖德明;于斐;林健静

    背景:炎症因子如IL-1β、TNF-α等可通过一系列级联反应引起关节软骨破坏和炎症反应,在骨关节炎软骨病变中尤为重要。白藜芦醇(resveratrol, Res)具有抗炎、抗氧化等作用,研究Res对软骨细胞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可为其预防、治疗骨关节炎提供参考依据。目的:探讨Res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 LPS)诱导小鼠软骨细胞核因子-κB (nuclear factor-kappa B, NF-κB)活化及炎症因子基因表达的调节及其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小鼠膝关节软骨细胞,Ⅱ型胶原免疫荧光检测进行软骨细胞鉴定。根据加入不同培养物分为3组:LPS组(1μg/ml LPS);Res组(100μmol/L Res+1μg/ml LPS);空白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软骨细胞中NF-κB抑制蛋白α(inhibitor of NF-κB-α, I-κBα)的表达量,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观察NF-κB核转位情况,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IL-1β、TNF-αmRNA表达量。结果:荧光显微镜下可见软骨细胞核呈蓝色荧光,胞质呈红色荧光。ELISA检测:LPS组的I-κBα表达量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Res组明显高于LPS组(P<0.01)。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与空白对照组相比,LPS组中NF-κB发生明显的核转位,而Res组中NF-κB的核转位受到抑制。RT-PCR检测:LPS组中IL-1β和TNF-αmRNA的表达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明显上调,而Res组中IL-1β和TNF-αmRNA的表达量与LPS组相比明显下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Res可通过NF-κB信号通路影响软骨细胞IL-1β、TNF-αmRNA的表达,进而降低软骨细胞炎症反应,延缓关节软骨细胞退变。

  • 晚期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软骨下松质骨祖细胞的特性研究

    作者:蒋超;王以朋;邱贵兴;吴志宏;翁习生

    背景: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又名退行性骨关节病,对其治疗目前局限于早期的保守治疗和晚期的关节置换。晚期OA患者软骨下是否具有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决定了骨髓刺激技术可否用于晚期软骨缺损为主要表现的OA患者。但晚期OA患者软骨下松质骨是否具有MSCs仍不明确。目的:探讨晚期OA患者膝关节软骨下是否具有成软骨分化能力的松质骨祖细胞,为晚期膝OA患者软骨自身修复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5例因晚期膝OA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中标本,取其软骨下松质骨,经分离培养后得到贴壁细胞,传代培养后行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面抗原;成骨、成脂、成软骨分化后分别行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茜素红染色、油红O染色、阿利新蓝、Ⅱ型胶原和聚蛋白聚糖组织化学染色,Ⅰ型胶原、Ⅱ型胶原、聚蛋白聚糖及SOX-9基因表达水平实时聚合酶连反应(Real-Time PCR, RT-PCR)测定。结果:从晚期膝OA患者膝关节软骨下松质骨内获得的贴壁细胞的细胞表面抗原基本符合MSCs标准,且具有成骨、成脂、成软骨分化能力。结论:晚期OA患者软骨下存在具有干细胞性质、可进行体外成软骨分化的松质骨祖细胞。该发现可为“一步式——微骨折处理-成软骨诱导材料填充-软骨修复”治疗理念提供一定依据。

  • 书讯

    作者:

    《诊断学:问诊与查体(第七版)》
      首次中国引进的诊断学专著(与Elsevier出版集团合作)。作者马克·斯沃茨教授传授如何用人性化的问诊技巧提供好的医疗服务和关怀,适用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各专科的问诊及查体训练,全面涵盖各专科的解剖生理、症状、物理检查和相关疾病,有广度、有深度,兼具实用性。

  • 中国髋、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围术期贫血诊治专家共识

    作者:周宗科;翁习生;向兵;曲铁兵;张先龙;唐佩福;吴海山;朱振安;廖威明;钱齐荣;邵宗鸿;钱申贤;蒋青;牛挺;王坤正;王兆钺;邱贵兴;裴福兴

    髋、膝关节置换术(total hip/knee athroplasty, THA/TKA)患者中相当一部分存在术前贫血,加之手术创伤大、出血多,容易导致术后贫血或贫血加重,故术后异体输血率高。如果贫血得不到纠正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如增加感染风险、延缓术后康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致残率及死亡风险。通过查阅文献,基于国家卫生计生委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关节置换术安全性与效果评价》项目组数据库大样本数据分析,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经过全国专家组反复讨论,编辑整理完成本共识,供广大骨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参考应用。本共识主要内容包括:关节置换术围术期贫血发生的原因、诊断及分型和治疗,关节置换术围术期贫血的治疗主要包括治疗起始值、原发疾病的治疗、均衡膳食、促红细胞生成素及铁剂的补充原则及方法。

  • 中国髋、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围术期管理策略专家共识

    作者:周宗科;翁习生;曲铁兵;张先龙;严世贵;曹力;朱振安;廖威明;钱齐荣;杨柳;朱庆生;吴海山;史占军;黄伟;赵建宁;钱文伟;廖刃;刘斌;孙学礼;王坤正;邱贵兴;裴福兴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是采用有循证医学证据证明有效的围术期处理措施,降低手术创伤的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从而达到加速康复的目的。ERAS在髋、膝关节置换术(total hip/knee arthroplasty, THA/TKA)中的重点在于提高手术操作技术和优化围术期管理,包括减少创伤和出血、优化疼痛与睡眠管理、预防感染、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以及优化引流管、尿管和止血带的应用等。通过查阅文献,基于国家卫生计生委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关节置换术安全性与效果评价》项目组数据库大样本数据分析,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经过全国专家组反复讨论,编辑整理完成本共识,供广大骨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参考应用。本共识主要内容包括:患者教育、营养支持、麻醉管理、微创操作理念、围术期血液管理、预防感染、预防VTE、优化镇痛方案、睡眠管理、优化止血带应用、伤口管理、优化尿管应用、预防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NV)、功能锻炼、出院后管理和随访管理。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