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Bone and Joint Surgery 중국골여관절외과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影响因子: 0.9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1316/R
  • 国内刊号: 翁习生 郝晓健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东单三条9号
  • 曾用名: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 创刊时间: 200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合并帕金森病严重骨关节炎患者的并发症特点和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蔡思逸;朱威;翁习生;林进;金今;邱贵兴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应用于伴有帕金森病(PD)的膝关节骨关节炎(OA)患者的研究报告相对较少,尤其缺乏亚洲人群的临床结果。
      目的:探讨TKA治疗伴有PD的严重膝关节OA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和中、长期临床效果。
      方法:检索北京协和医院骨科的连续性TKA病例数据库,1995年2月至2014年11月行TKA治疗伴有PD的OA患者10例(13膝),男3例,女7例;年龄63~81岁,平均71.7岁。PD病情Webster评分平均为10.5(7~14)分,4例病情较轻,6例病情中等。KSS临床评分平均为39.77(21~67)分,其中KSS活动度评分平均为19.77(16~22)分,KSS疼痛相关评分平均为15.38(0~30)分;KSS功能评分平均为28.85(15~45)分。
      结果:8例(80%)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其中有症状的静脉血栓形成5例(下肢肌间血栓2例,深静脉血栓1例及肺栓塞2例),谵妄2例,肺部感染1例,张力性水泡1例,伤口渗液1例。1例患者术后16年(本研究1年前)罹患肺小细胞癌死亡而失随访,其余9例(12膝)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1~104个月,平均39.7个月,均无翻修。末次随访PD病情Webster评分平均为9.67(8~13)分,9例患者病情均维持原分级。末次随访KSS临床评分平均为93.92(86~98)分(P=0.002),其中KSS活动度评分平均为22.25(20~23)分(P=0.015),KSS疼痛相关评分平均为47.08(40~50)分(P=0.002);KSS功能评分平均为52.5(30~65)分(P=0.003)。膝关节的功能情况明显改善,相对于KSS疼痛相关评分提高幅度, KSS功能评分及KSS活动度评分提高幅度略低。
      结论:对于合并PD的OA患者,在PD控制良好的基础上,TKA有较好的中、长期疗效,相对于膝关节活动范围的改善和行为功能的提高,疼痛缓解方面的效果更为显著。此外,按照目前的诊疗规范,行TKA治疗的合并PD的OA患者围手术期容易出现相关并发症,应予以高度重视。

  •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初期治疗失败病例的中期随访结果

    作者:蒋毅;张亮;周一新

    背景:髋臼骨折常见于高能量的暴力损伤,即使经过初期有效治疗仍可能在后期出现髋关节骨关节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以及坐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而需要进一步治疗。
      目的:回顾性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髋臼骨折初期治疗失败病例的中期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
      方法:1998年9月至2011年8月行THA治疗髋臼骨折初期治疗失败患者108例(110髋),其中96例(98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6~146个月,平均54.2个月。比较其中51例既往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和47例既往采用保守治疗患者所行THA的疗效差异。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进行临床评价,依据术后X线片进行影像学分析。
      结果:髋关节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46.3分(14~78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平均91.4分(56~100分)(P<0.001)。并发症包括术中股骨矩骨折4例、脱位1例、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4例、假体周围感染2例及BrookerⅢ级异位骨化3例。仅有1例患者因全骨水泥型假体无菌性松动行翻修术。
      结论:采用THA治疗髋臼骨折初期治疗失败病例的中期临床和影像学结果较为满意,具有较高的假体生存率和患者满意度,但在技术上存在诸多难点,围手术期管理和手术细节等方面需要特别注意。

  • 不同影像学及症状学诊断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中长期随访研究

    作者:韩骁;田伟;刘波;何达;吕艳伟;阎凯;王含;范明星

    背景: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CADR)的设计理念是保留手术节段活动,大程度减少颈椎术后的生物力学环境改变。目前,CADR广泛应用于临床上已超过10年,但对于不同影像学及症状学诊断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CADR术后的长期效果尚无一致的结论。
      目的:探究不同影像学诊断(退行性颈椎管狭窄及颈椎间盘突出)及症状学诊断(脊髓型及神经根型)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CADR术后长期随访的临床效果,试图通过术前因素分析指导CADR的适应证选择。
      方法:回顾性研究2004年3月至2007年4月行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的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65例,共置换椎间盘74个。男44例,女21例;手术时年龄25~70岁,平均(44.9±8.0)岁;随访时间为56.8~108.0个月,平均(78.8±12.1)个月。根据术前CT及MRI将患者的影像学诊断分为两组: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症组36例及颈椎间盘突出症组29例。根据术前症状及查体将患者的症状学诊断分为三组:脊髓型组49例、神经型组14例及交感型组2例。临床效果评价指标包括JOA评分、JOA改善率和NDI指数,影像学评价指标包括手术节段术前及随访的活动度(ROM)。
      结果: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症组末次随访置换节段ROM为9.3°±4.0°,颈椎间盘突出症组为10.7°±4.0°,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颈椎间盘突出症组的JOA改善率为88.9%,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症组为73.9%,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型与神经根型患者的JOA改善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不同影像学诊断及症状学诊断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CADR术后长期随访的临床疗效和手术节段ROM均保持良好。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是CADR的佳适应证,脊髓型患者及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症患者是CADR的相对适应证。

  • 55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合并外踝撕脱骨折的手术治疗分析

    作者:谢兴;胡跃林;焦晨;江东;陈临新;梅宇;郭秦炜

    背景:踝关节外踝韧带损伤是高发的踝关节损伤,目前针对外踝韧带损伤方面的研究较多,而对于外踝韧带损伤合并撕脱骨折的报道较少。
      目的:评价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合并外踝撕脱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
      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55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合并外踝撕脱骨折患者接受了改良Brostr?m法外踝韧带修复和撕脱骨块切除术。术前行X线片检查及MRI,术前及术后6个月随访时进行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
      结果:55例患者中51例于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发现外踝撕脱骨折,其余4例通过MRI确诊。术前AOFAS评分为(54.62±10.31)分,术后6个月随访AOFAS评分平均为(87.70±3.22)分,与术前相比明显提高(P<0.05)。
      结论:外踝撕脱骨折可以通过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及MRI准确诊断。外踝韧带损伤伴外踝撕脱骨折应尽早进行治疗以防止慢性不稳发生。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合并外踝撕脱骨折患者采用改良Brostr?m法修复外踝韧带并切除撕脱骨块可得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 静脉联合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减少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作者:岳辰;谢锦伟;蔡东峰;杨静;周宗科;沈彬;康鹏德;裴福兴

    背景:静脉和局部氨甲环酸(TXA)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应用安全有效,已被大多数骨科医师所肯定,但目前静脉联合局部TXA于THA中的应用效果尚不明确。
      目的:探讨静脉联合局部应用氨甲环酸(TXA)减少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围术期失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2013年9月至2014年11月行THA患者731例,按TXA的不同用法分为3组:静脉TXA组238例,于手术切皮前完成静脉单次15 mg/kg TXA;局部TXA组136例,于术中3个时点使用总量3 g的TXA;静脉联合局部TXA组357例,于术前使用15 mg/kg TXA,并于术中3个时点使用总量1.5 g的TXA。主要观察指标为总失血量、输血率、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及肺栓塞(PE)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为术后引流量、血红蛋白(Hb)下降大值及伤口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静脉联合局部TXA组平均总失血量(819.82±202.82)ml,输血率为1.4%,术后引流量(181.20±37.62)ml,Hb下降大值(2.95±0.78)g/dl,均明显低于静脉TXA组和局部TXA组,而DVT及症状性PE的发生风险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静脉TXA组的总失血量、输血率均略低于局部TXA组,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①静脉15 mg/kg TXA、局部3 g TXA及静脉15 mg/kg联合局部1.5 g TXA均可有效减少THA失血量和输血率,不增加DVT的发生风险;②静脉15 mg/kg联合局部1.5 g TXA的效果明显优于静脉15 mg/kg TXA或局部3 g TXA,推荐使用;③静脉15 mg/kg TXA的效果略优于局部3 g TXA。

  • 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监测标准化方案在1543例脊柱畸形矫形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庄乾宇;王树杰;仉建国;赵宏;王以朋;田野;赵宇;李书纲;于斌;邱贵兴;沈建雄

    背景: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脊柱畸形手术,但由于既往各研究所采用的报警标准和处理措施各不相同,可比性较差,假阳性率偏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MEP监测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目的:建立经颅电刺激MEP监测标准化方案,并评估其在脊柱畸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按MEP监测标准化方案进行术中MEP监测的1543例脊柱畸形患者,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诊断、手术时间、术中MEP监测情况、相关处理措施及术后神经功能状态;并对MEP监测的假阳性率、假阴性率、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计值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543例脊柱畸形患者中共85例(5.5%)发生术中MEP信号明显变化,其中MEP信号改变与高危手术操作(椎弓根螺钉置入、截骨、矫形等)同步出现且存在合理相关性,符合术中阳性报警标准的41例,包括真阳性28例、假阳性5例、无法确定8例。MEP监测用于术中脊髓损伤监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9.6%;总体假阳性率为0.33%(5/1502);MEP监测对于术后新发神经功能障碍的阳性预计值为84.4%。
      结论:MEP监测标准化方案中的报警标准及相关处理规范可以为MEP术中监测提供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脊柱畸形的术中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制动方法对初发肩关节脱位术后脱位复发率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的荟萃分析

    作者:马驰原;刘安;严世贵

    背景:肩关节脱位损伤是常见的肩关节损伤,其中以肩关节前脱位为主。初发肩关节脱位保守治疗中,手法复位后选择外旋位制动还是内旋位制动一直存有争议。
      目的:用荟萃分析的方法比较初次肩关节脱位后外旋制动和内旋制动对脱位复发率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电子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集直接对比初次肩关节脱位后肩关节外旋和内旋制动术后脱位复发率和患者生活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RCT)。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分析和资料提取后使用STATA 1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结果:纳入RCT研究7篇,患者663例,外旋制动组338例,内旋制动组325例。数据分析显示,外旋制动组与内旋制动组相比,所有年龄组别中的脱位复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总体组别(RR=0.65,95%CI 0.41~1.03, P=0.067),30岁以下组别(RR=0.70,95%CI 0.38~1.29, P=0.250),30岁以上组别(RR=0.86,95%CI 0.38~1.97, P=0.722)。4篇RCT比较了两种制动方式术后的患者生活质量,其中只有1篇RCT显示两种制动方式术后外旋制动组生活质量更优且有统计学差异,其他3篇RCT均表明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根据本研究的结果,与内旋制动相比,外旋制动在降低初次肩关节脱位术后的脱位复发率和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方面均无明显优势。

  • 骨盆转移瘤外科治疗的方法及疗效分析

    作者:郭卫;姬涛;杨毅;王冀川

    背景:目前对于骨盆转移癌的治疗尚无统一的认识,是否需要进行外科干预亦存在争议。
      目的:回顾总结骨盆转移瘤,特别是髋臼周围转移瘤的治疗经验。
      方法:2000年7月至2014年7月共收治228例骨盆转移瘤患者,其中男124例,女104例;年龄20~82岁,平均(53.7±13.2)岁。163例术前有明确恶性肿瘤原发灶,23例术前活检证实转移瘤,其余42例术后病理证实为转移瘤。行髂骨翼整块切除、钉棒系统内固定重建39例,重建髋关节162例(包括骨水泥型全髋置换27例,带翼网杯全髋置换45例,斯氏针骨水泥髋臼成型全髋置换术21例,可调试半骨盆假体置换69例),单纯肿瘤局部切除18例,因肿瘤巨大及严重疼痛行半盆截肢9例。
      结果:所有患者均平稳度过围手术期。228例中57例失随访,17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3.0±8.5)个月。术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髋部或腿部疼痛,多数负重时疼痛明显加重,术前疼痛评分4~9分,平均(7.2±2.8)分;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缓解和行走能力恢复,术后疼痛评分0~5分,平均(3.5±1.6)分。涉及髋臼周围转移癌的120例髋关节功能重建的MSTS93功能评分12~26分,平均(18.3±4.9)分;非髋臼区的51例为19~30分,平均(23.5±9.2)分。HarringtonⅢ型髋臼周围转移癌中,采用斯氏针骨水泥髋臼成型+全髋置换术的18例患者的MSTS93功能评分13~23分,平均(17.6±4.2)分;采用可调式半骨盆置换重建髋关节功能的60例患者的MSTS93功能评分12~25分,平均(18.9±3.9)分。21例(12.3%)患者出现局部复发。
      结论:对于骨盆转移癌导致严重疼痛和行走困难的患者,外科治疗可以缓解症状。肿瘤切除方式以病灶内手术为主,对于单发的、预后较好的骨转移病灶,可行整块切除术。对于HarringtonⅢ型髋臼转移癌患者,从功能恢复上来讲,采用斯氏针骨水泥髋臼成型术不如可调式半骨盆置换术。

  • 选择性胸弯融合治疗右肩高的Lenke 2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后肩关节平衡的分析

    作者:蒋军;邱勇;钱邦平;王斌;俞杨;朱泽章

    背景:关于右肩高的Lenke 2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是否需要融合上胸弯恢复双肩平衡,目前尚无定论。目的:评估右肩高的Lenke 2型AIS患者选择性融合胸弯后的肩关节平衡恢复情况,并分析其与术后肩关节失平衡相关的影响因素。
      方法:研究对象为2006年4月至2008年9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8例右肩高的Lenke 2型AIS患者。所有患者上端固定至T3或以下水平(部分固定或不固定上胸弯)。计算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双肩失平衡,即肩关节影像学高度(RSH)>1 cm的发生率。分析术后RSH与术前影像学指标,包括T1倾斜角、锁骨角、术前RSH、上胸弯Cobb角以及屈曲位Cobb角、主胸弯Cobb角以及屈曲位Cobb角的相关关系。同时分析手术前后RSH的变化与上胸弯、主胸弯Cobb角的变化及矫正率的相关性。
      结果: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双肩失衡平的发生率分别为11.1%和16.7%。相关分析显示术前的影像学指标与术后RSH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主胸弯的变化及矫正率与RSH的变化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5)。
      结论:Lenke 2型AIS患者并不是融合上胸弯的绝对指征。选择性融合胸弯时,主胸弯的过度矫正是导致术后肩关节失平衡的危险因素。

  • 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术后完全负重练习开始时间与足部功能关系

    作者:付尧;王金成;贾云龙;张汉阳;钟专;陈高扬;刘贺;常非

    背景: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肢完全负重功能练习的开始时间尚存争议。
      目的:探讨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肢完全负重功能练习的开始时间与足部功能的关系。
      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29例36足,按完全负重练习的开始时间分为:A组16例17足,术后6~8周开始部分负重功能锻炼,3个月内开始完全负重锻炼,平均完全负重时间2.8个月;B组13例19足,因个人因素(复合伤、工伤、心理因素等),术后开始完全负重时间大于3个月,平均完全负重时间5.5个月。
      结果:随访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A组平均为(91.4±3.4)分,B组平均为(86.3±4.5)分,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切口愈合不良3足,经换药2周愈合;B组切口愈合不良1足,经换药2周愈合,骨髓炎1足,经抗生素骨水泥填充治疗后治愈,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A组平均B?hler角29.5°±3.3°,平均Gissan角130.1°±5.4°,骨折均已愈合;B组平均B?hler角31.1°±2.1°,平均Gissan角131.5°±3.9°,骨折均已愈合。两组统计学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术后3个月内开始完全负重锻炼患者的足部功能明显优于开始完全负重时间大于3个月的患者。

  • 黄韧带骨化病因研究进展

    作者:续开亮;赵宇

    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ligament flavum, OLF)是引起脊髓压迫症的重要原因之一[1,2]。OLF引起脊髓病的常见症状为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和感觉障碍,可有疼痛、麻木、跛行,甚至可出现大小便障碍等截瘫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了解OLF病因可为其相关脊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 单髁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运动学研究现状

    作者:马路遥;郭万首;程立明

    当前对于严重的膝骨关节炎患者而言,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已成为一种标准的手术治疗方式。但是近些年来,单髁关节置换(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UKA)治疗单间室退行性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的效果较前明显提高,内侧活动平台型设计假体(牛津膝,OUKA)的20年生存率可达到91%[1]。目前选择UKA还是TKA治疗单间室OA尚存争议[2]。尽管多数TKA可以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但是研究表明TKA术后的运动学与正常健康膝关节不同,并且与假体设计及手术技术有关[3],目前尚无一种TKA假体能够完全再现正常的膝关节运动学[4]。相比于TKA,UKA只改变膝关节的单个间室,而髌股关节及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PCL)等结构均得到保留,因此理论上认为UKA术后的运动学更接近于正常[5,6]。

  • 股骨头坏死再生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汪亮;刘耀升;刘蜀彬

    股骨头坏死(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ON-FH)是以股骨头血供严重减少和骨内压增高为病理特征的疾病。创伤和非创伤等原因均可以通过损害股骨头内血液循环的途径导致ONFH,但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股骨头缺血可引起骨髓细胞和骨细胞的死亡,终导致坏死区塌陷[1]。ONFH是一种常发生于中青年患者的致残性疾病,晚期可引起髋关节骨关节炎。以细胞、生物材料支架和生物活性因子为代表的再生医学是目前ONFH有前景的治疗方法之一,已被证明可以改善临床疗效。ONFH早期的股骨头软骨下骨板结构完整,可以通过保留股骨头的手术治疗,如髓芯减压术可以降低骨内压、诱导骨重建。浓缩骨髓源性细胞通过体外扩增的间充质干细胞以及成骨或成血管源性生长因子(或两者兼有)在促进骨再生方面具有巨大的潜能。ONFH进展期伴有软骨下骨板塌陷者则需要行软骨下骨重建术以获得保留关节功能的效果。与膝关节类似的顺行骨软骨重建手术技术如骨软骨移植术(镶嵌式成形术)、基于基质自体软骨细胞植入或仅使用无细胞基质移植,被认为可以保留关节功能、降低髋关节置换的需要。ARCOⅠ期和Ⅱ期ONFH由于软骨下骨板结构稳定,髓芯减压、带血管或不带血管蒂骨移植术以及股骨近端截骨术等关节保留技术仍然效果良好;而随着病情进展,ARCOⅢ期和Ⅳ期ONFH的软骨下骨板塌陷,长期随访多数病例需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

  • 肉桂鞣质B-1对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的调节作用及对血清氧葡萄糖缺乏/复氧诱导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作者:崔国峰;武军龙;毕郑刚;李福春

    背景:中枢神经系统中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重要的保护作用。据报道,一些抗氧化剂可以保护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星形胶质细胞功能障碍。肉桂鞣质B-1(Cinnamtannin B-1)是一种天然存在的A型原花青素,具有抗氧化作用。
      目的:研究肉桂鞣质B-1对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作用。
      方法:星形胶质细胞血清氧葡萄糖缺乏(OGSD)8 h后用或不用肉桂鞣质B-1进行复氧(R)。
      结果:肉桂鞣质B-1对OGSD/R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同时具有促进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的作用,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抑制剂逆转这种作用。
      结论:肉桂鞣质B-1通过ERK信号通路促进星形胶质细胞增殖,保护OGSD/R诱导的细胞凋亡。在中枢神经系统,肉桂鞣质B-1作为一种抗氧化剂对星形胶质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第十八届全国足踝外科学术会议通知

    作者:

    关键词: 足踝 外科学术
  • 《世界复合医学》征稿通知

    作者:《世界复合医学》编辑部

    关键词: 医学 征稿
  • 第五届国际骨肉瘤保肢治疗新进展高级研讨会

    作者:

    骨肉瘤是危害人类健康,尤其是青少年健康的严重疾病。虽然发病率不高,但死亡率高,社会危害大。如何更好地治疗骨肉瘤一直是骨科医师面临的重大挑战。近些年来,新的治疗方法不断出现,患者的肢体功能及生存率均有明显提高。但不同地区间诊治水平与治疗理念仍有差异。为了进一步规范骨肉瘤的治疗,提高诊疗水平,为国内外学者提供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在前四届会议的基础上,拟定于2015年8月7~8日在上海举行第五届国际骨肉瘤保肢治疗新进展高级研讨会。

  • 《足踝外科学》第二版出版信息

    作者:

    由王正义主编,俞光荣、唐康来、徐向阳、张建中、姜保国为副主编的《足踝外科学》第二版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对第一版做了全面系统地修改,使我国足踝外科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诊疗方法、手术操作与国际接轨,较第一版还增加了运动损伤性疾病、神经肌肉疾病等四个章节的内容,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国外足踝外科现代先进的诊疗技术与方法。

  • 2015年外固定与肢体重建骨干医师系列培训班通知

    作者:

  • 第二届足踝创伤后遗症国家级学习班通知

    作者:

  • 髋、膝关节置换术抗纤溶药序贯抗凝血药平衡

    作者:裴福兴

    髋、膝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常伴随大量失血及高输血率,文献报道THA、TKA围手术期总失血量多在1000 ml以上,输血率为30%~60%[1]。大量失血会增加手术风险,输血也会增加免疫反应、疾病传播的风险,同时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2]。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 TXA)是一种纤溶酶抑制剂,可有效减少THA、TKA围手术期的失血量、降低输血率,已被大多数研究及骨科医师所肯定。但TXA不同使用方案的效果存在明显差异,给临床工作中安全合理地应用TXA造成困难。THA、TKA患者是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 embolism, VTE)的高发人群,应用抗凝血药物能有效降低其发生风险,但不恰当的使用可能加重术后出血。TXA的抗纤溶作用可能加重VTE风险,因此使用TXA后如何及时、有序地序贯使用抗凝血药预防VTE,从而达到抗纤溶和抗凝血的平衡,即在不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的基础上大限度减少出血、降低输血率已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

  • 创伤骨科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作者:唐佩福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道路交通伤、高处坠落伤等高能量、高暴力损伤日益增多,严重威胁各行业工作者的生命安全。与此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截至2012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达1.94亿),以高龄、多病、全身耐受差为特点的低暴力骨折亦逐年增多。由工业化和老龄化带来的创伤疾病谱改变,不仅冲击了医疗卫生资源原有的配置和服务方向,也给我国的创伤骨科医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严峻挑战。而近30年来,随着医学科学技术整体的进步,现代创伤骨科学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1]。特别是损伤控制骨科(damage control orthopedics, DCO)、微创骨科、计算机辅助骨科、加速康复外科等新理念的提出与引入,使得创伤骨科学发生了巨大的革新和进展。本文就国际创伤骨科领域临床新进展及发展趋势作归总分析,旨在跟踪学科前沿,不断汲取国际先进的创伤骨科治疗理念和先进技术,以期提升我国创伤骨科的救治水平。

  • 经跗骨窦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舌型跟骨骨折

    作者:孙伟;黄国伟;韦山;孙惠清

    背景:跟骨骨折是常见的跗骨骨折,采用跗骨窦切口入路,使用多种内固定器械材料进行跟骨骨折的治疗是目前的临床研究热点。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切口空心螺钉固定治疗舌型跟骨骨折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3年1月采用经跗骨窦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22例25足舌型跟骨骨折病例,对术前、术后跟骨B?hler角进行统计学比较,采用Maryland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5~19个月,平均10.5个月。患者术后B?hler角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根据Maryland后足功能评分标准,优(90~100分)11例13足,良(75~89分)8例9足,可(50~74分)3例3足。所有病例伤口均愈合良好,无一例发生腓肠神经损伤。
      结论:经跗骨窦切口空心螺钉固定治疗舌型跟骨骨折是一种有效的的治疗方法,且其创伤小,效果好,并发症少。

  • 布氏菌性脊柱炎的微创手术治疗

    作者:段力军;武永刚;阿尔宾;张伟;刘继军

    背景:布氏菌是引起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布病)的病原体,临床上以骨关节受累为多见,包括布氏菌性脊柱炎和骶髂关节炎等。目前,布氏菌性脊柱炎在鉴别诊断和治疗等方面仍存在困难。
      目的:探讨布氏菌性脊柱炎的微创手术方法及其治疗效果。
      方法:2011年10月至2014年2月,根据病史、临床表现、血清学检查初步诊断为布氏菌性脊柱炎,进一步行脊柱X线片、CT检查及MRI,发现脊柱椎旁脓肿形成,进行性脊髓、神经根性压迫症状等手术指证患者19例,其中18例行“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经椎弓根穿刺微创手术联合药物冲洗化疗;另1例患者术前MRI示椎间盘坏死致神经根受压,行经椎弓根药物灌洗结合开放手术治疗。
      结果:19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5~24个月,平均10.8个月。所有患者全身情况良好,局部症状消失,复查红细胞沉降率(ESR)均正常。经皮经椎弓根穿刺手术治疗的18例患者复查CT示骨愈合良好,无复发;经椎弓根药物灌洗结合开放手术治疗的1例患者复查CT示骨愈合良好,腰部疼痛症状明显改善。均未发生与穿刺置管相关的并发症,未发生继发感染或形成窦道。
      结论:对常规药物治疗后胸腰段和(或)腰部疼痛无明显好转的布氏菌性脊柱炎患者,行“C”型臂X线机引导经皮经椎弓根穿刺手术联合药液冲洗化疗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布氏杆菌病致椎间盘坏死致神经根受压患者应首选开放手术。

  • 股骨头坏死临床诊疗规范

    作者:李子荣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ONFH)又称缺血性股骨头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AVN),系骨科常见且难治性疾病。由于非创伤性ONFH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因此从源头上防治此病尚不可能,但目前国内外专家对诊疗主要方面存在共识[1-3],国内发表的专家建议(2007)[4]和专家共识(2012)[5]对ONFH规范化的诊疗起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规范ONFH的诊疗技术,提高疗效,合理使用医疗资源,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召集国内骨坏死研究及诊疗专家进行讨论,制订了《股骨头坏死临床诊疗规范》,供临床医师参考。

  •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发刊词

    作者:邱贵兴

    2015年新春来临,万象更新,《中国骨与关节外科》杂志在各级领导以及业内专家学者的关心下,正式更名为《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原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不变)。本刊由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以CN 10-1316/R,ISSN 2095-9958,邮发代号82-735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