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Bone and Joint Surgery 중국골여관절외과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影响因子: 0.9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1316/R
  • 国内刊号: 翁习生 郝晓健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东单三条9号
  • 曾用名: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 创刊时间: 200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保留半月板的胫骨近端骨巨细胞瘤切除及膝关节重建长期随访

    作者:李建民;杨志平;李昕;丰荣杰;李振峰

    目的 探讨保留半月板、自体髂骨板重建胫骨平台的膝关节重建术对偏一侧髁的胫骨近端骨巨细胞瘤的治疗价值.方法 本组8例胫骨近端骨巨细胞瘤患者.病变累及胫骨近端外髁6例,内髁2例.在保留正常的半月板及膝关节韧带结构的基础上,整块切除肿瘤、自体髂骨板重建胫骨平台、腓骨支撑植骨以及内固定来恢复膝关节的正常结构.结果 8例随访120~153个月,除1例因适应证选择不当再次局部复发而行人工假体置换术外,其余均无局部复发.远期随访平均骨愈合时间为6个月,无骨不愈合发生,重建的胫骨平台无塌陷.采用Enneking功能评估系统对患者综合评分,其功能恢复率为95%.结论 该手术能够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和恢复膝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达到肿瘤彻底切除与更好功能重建的双重目的 ,可作为胫骨近端肿瘤切除后膝关节重建的新术式.

  • 自体腓骨近端移植重建桡骨远端肿瘤切除后的缺损

    作者:王涛;郝林;牛晓辉

    目的 通过对桡骨远端切除、功能重建后的腕关节功能的评价,寻求更好的重建方式和重建材料.方法 本组病例17例,平均年龄31.9岁(13~54岁).病理学分类骨巨细胞瘤16例、恶性肿瘤1例(Ⅱb期骨肉瘤),其中合并病理骨折4例;外科边界为广泛切除5例,边缘切除8例,囊内切除3例.重建方法 均为自体对侧腓骨近端移植.术后功能评价包括:腕关节活动度和前臂旋转、MSTS评分和DASH评分.结果 本组病例随访平均63个月(9~135月),复发2例,手术并发症3例.本组骨愈合病例13例,平均愈合时间13.8个月(6~22月).下尺桡关节分离现象较多见(10/15).功能评定中腕关节总活动度平均为57.67°,前臂旋转总活动度平均为68.33°,MSTS评分平均为86.89%,DASH评分平均为13.11.优势侧组和非优势侧组各项功能评定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本组选取自体腓骨近端重建,避免了异体骨和人工关节的高并发症,虽然腕关节总活动度损失较大,但前臂旋转功能尚佳,且术后功能评分良好,对优势侧和非优势侧同样适用.

  • 肱骨骨肉瘤的治疗结果评价

    作者:郭卫;姬涛;杨毅

    目的 回顾以往行肱骨上段肿瘤切除、人工假体置换手术的病例,评价术后功能及并发症.方法 36例肱骨骨肉瘤病例实施保肢治疗,其中33例患者接受关节内肿瘤切除(Malawer Ⅰ型)、人工假体置换手术;3例患者接受关节外肿瘤切除(Malawer Ⅴ型)、人工假体置换手术.结果 36例患者术后的中位随访期限为3年半(1~9年).并发症:2例非骨水泥固定的患者于术后2~3年出现了假体的松动、旋转,由于功能尚可而没有进行翻修手术;1名患者于假体柄部出现骨折,经外固定后愈合.肿瘤的局部控制:4例(10.8%)在术后半年~2年内因局部复发而接受肩胛带离断手术,1例术后1年发生骨转移,6例出现肺转移.7例(19.4%)出现转移的患者中6例死亡,1例带瘤生存.33例实施关节内肿瘤切除(Malawer Ⅰ型)、人工假体置换手术的患者,术后3个月后肩外展30°~60°,MSTS功能评分平均约23分.3例肱骨近端肿瘤关节外切除(Malawer Ⅴ型)、人工假体置换手术的患者,术后MSTS功能评分平均在20分左右.结论 肱骨近端肿瘤切除后人工假体置换可以保留完好的肘关节和手部的功能,并发症较少.肱骨近端高度恶性肿瘤行关节内肿瘤切除后局部复发率并没有明显增高,提示对多数肱骨近端恶性肿瘤可以进行关节内切除.

    关键词: 肩胛带 肿瘤 保肢
  • 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的背部皮肤病变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于斌;王以朋;邱贵兴;仉建国;沈建雄;翁习生;赵宇;李其一;杨新宇;赵丽娟

    目的 分析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背部中线处皮肤病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初次诊治、存在背部中线处皮肤病变的先天性脊柱侧凸,除外脊髓脊膜膨出患者.结果 在1990年~2005年诊治的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中,63例患者存在背部中线处皮肤病变,具体表现为背部异常毛发32例,皮肤色素斑22例,背部软组织包块3例,背部皮肤凹陷1例,色素斑和异常毛发3例,异常毛发和皮下结节2例.13例(20.6%)患者同时存在椎管内异常,包括脊髓纵裂10例,脊髓空洞症2例,脂肪瘤1例.13例患者中,先天性脊柱侧凸类型表现为形成障碍3例,分节障碍2例,混合型8例,84.6%(11/13)为多发椎体畸形.此13例患者的皮肤异常具体表现为多毛7例,色素斑3例,背部肿物2例,皮肤凹陷1例,不同皮肤异常类型之间椎管内异常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同期诊治无背部皮肤病变的先天性脊柱侧凸294.例,11例(3.7%)存在椎管内异常,其发生率同存在皮肤病变的患者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背部中线处皮肤病变可能是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尤其是合并多发椎体畸形者合并椎管内异常的一个标志.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作者:梁锦前;沈建雄;邱贵兴;王以朋;仉建国;赵宏;刘正

    目的 总结AIS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特点.探讨其影响因紊.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05年7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04例主弯为胸弯的患者经全脊柱X线片、CT三维重建以及术中确诊的AIS患者的术前心脏彩色超声资料,其中男性21名,女性83例,年龄10~20岁,平均14.63岁.根据顶椎旋转度、侧弯方向、冠状面角、矢状面角以及侧弯分型分组,对反映AIS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左侧弯患者与右侧弯患者之间舒张末期左室内径(45.36±3.23 vs 42.02±3.74)、收缩末期左室内径(29.21±3.12 vs 26.49±2.85)以及主肺动脉径(19.71±1.49 vs 18.67±1.80)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冠状面角<45.组与冠状面角>80°组患者之间的右室内径(17.34±3.71 vs 20.55±4.74)以及冠状面角介于45.一80.组患者与冠状面角>80.组患者之间的收缩末期左室内径(26.42±3.22 vs 28.73±4.03)存在显著差异(P<0.05);矢状面角<20°组与矢状面角>40°组患者之间的舒张末期左房内径(27.00±3.47 vs 30.30±3.81)以及矢状面角<20°组患者与其他两组患者之间的主动脉根径(23.89±2.06 vs 25.70±2.60,25.85±2.11)存在显著差异(P<0.05);冠状面角>80°组患者与其他两组患者之间的左室射血分数(62.62±5.79 vs 66.30±4.05,67.96±5.12)以及冠状面角>80°组患者与冠状面角介于45°~80°组患者之间的左室短轴缩短率(33.82±4.17 vs 37.67±4.08)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顶椎旋转度、侧弯方向、矢状面角以及侧弯分型不同的患者之间,心脏射血分数及左室短轴缩短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虽然AIS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参数整体处于正常范围,但侧弯方向、冠状面角以及矢状面角仍然对AIS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

  • 肿瘤型人工关节的设计及应用

    作者:姬涛;郭卫

    近年来,随着骨肿瘤治疗观念的更新,保肢治疗已取代截肢手术.保肢治疗重建的方法 很多,各有优缺点,对于四肢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重建,肿瘤型人工关节是目前使用多的重建方法 ,较其他重建方法 相比,人工假体重建具有能够早期负重行走以及有着更为满意的术后功能等优势,但如感染、松动、折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仍然较高.随着肿瘤型人工关节设计的不断改进,折断和松动的发生率均有所下降,但感染率并没有显著降低.本文就近代肿瘤型人工关节的设计演变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 脊柱外科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系统及其国内外发展现状

    作者:李书纲;郑浩峻;林信海;盛林

    计算机辅助手术,也称为计算机导航手术,利用卫星导航原理,通过各种方法 获得图像信息,结合立体定位系统.对人体肌肉骨骼解剖结构进行显示和定位,从而在骨科手术过程中实现无框架立体定位.根据导航的技术原理,导航系统主要包括基于术前CT扫描的三维导航和基于术中C型臂X线荧光透视的二维导航.另外,将术前CT和术中X线或B超进行配准也是研究热点.国内导航研究相对较晚、水平较低.目前,CT导航和X光透视导航是两种主要的脊柱外科手术导航技术,但各自都存在一定的不足.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有效手段和重要保障.但以目前导航技术的现状来看,还需要继续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

  • 胫骨上段缺损的功能重建

    作者:刘巍峰;牛晓辉

    胫骨上段是骨原发恶性肿瘤第二多见的解剖部位,骨肿瘤外科手术后造成节段缺损且合并伸膝装置损伤是其治疗的难点.目的 综合比较胫骨上段缺损和伸膝装置重建的方法 ,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 根据多中心临床研究和文献资料回顾,胫骨上段缺损重建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同种异体骨大段移植;同种异体骨+人工假体复合物;自体灭活骨+人工假体复合物;人工假体内植物;带血管蒂的自体腓骨+同种异体骨移植;伸膝装置重建包括:宿主髌腱缝合附着于异体骨肌腱;宿主髌腱缝合附着于异体骨孔;宿主髌腱缝合附着于假体预制隧道;宿主髌腱缝合附着于假体外周Mesh;宿主髌腱与人工材料缝合重建;自体组织移植重建伸膝装置等.结论 胫骨上段缺损的重建方法 较多,报道效果不一.感染是假体重建的主要并发症;异体骨移植、异体骨+假体复合物重建还存在不愈合、骨吸收和异体骨骨折的风险;随着假体设计逐渐完善及工艺的不断改进,人工假体内植物重建胫骨上段缺损的运用日趋广泛.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病因学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作者:王海;邱贵兴;吴志宏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严重危害着青少年的健康,但是关于它的确切病因仍不清楚.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国内外众多学者采用分子遗传学手段对遗传因素在AIS发病中的作用做了大量研究,本文就此进行综述,希望为下一步研究提供资料.

  • 构建大段可控微结构组织工程骨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林;王臻;李祥;李涤尘;桑宏勋;郭征

    目的 应用仿生设计和光固化快速成型间接构造方法 构建大段可控微结构组织工程骨,观察其与成骨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基于对密质骨哈佛系统的简单仿生,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设计具有微丝架结构的圆柱形支架模型.建模后输入光固化快速成型机,制成树脂模具,充填磷酸钙骨水泥(CPC),800℃下加min熔去模具,制成CPC支架.将兔颅骨成骨细胞与支架复合培养3、7、14d后,于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扫描电镜下观察细胞在支架表面及微孔道内部的黏附、生长和增殖情况.结果 支架CAD模型为直径16 mm,长10 mm的圆柱体,内部由5层微丝网平行叠加形成相互连通的三维网架,微丝直径分别为200μm和500μm.制成支架的大体形态及内部三维微结构与设计模型一致,所构成的微孔道孔径范围260~580μm.CLSM下观察:特异性荧光探针标记显示细胞骨架成网状贯穿整个细胞和细胞突起;SEM下观察:培养3d时支架表面有梭型细胞铺展生长,有多个突起,大小10~30μm;7d后细胞在支架表面基本汇合,并向微孔内爬行生长;14d后大量细胞爬行人微孔内.结论 基于哈佛系统简单仿生设计和快速成型技术制备的大段组织工程骨,实现了微结构的完全精确调控,其微孔利于成骨细胞进入,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为大段组织工程骨的仿生制造提供了实验依据.

  • 血浆膜微粒与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翁习生;邱贵兴;高增鑫;吴志宏;崔巍;林进;金今;王炜

    目的 探讨循环中细胞膜微粒(micropaticles,MPs)的改变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相关性.方法 采集27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及24例年龄、性别、种族匹配的健康志愿者的新鲜血;离心分离出乏血小板血浆;应用鼠抗人单克隆抗体CD31、CD42b、CD45、CD54、CD62E、CD105标定;流式细胞仪测定膜微粒的数量.结果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组CD31+MPs、CD45+MPs、CD31+CD42b+MPs、CD31+CD45+MPs、CD31-CD45+MPs较正常健康组明显减少,P值分别为0.009、0.021、0.000、0.009、0.007;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组CD51+MPs、CD42b+MPs、CD54+MPs、CD62E+MPs、CD105+MPs、CD31+CD105+MPs、CD31+CD42b-MPs、CD31+CD45-MPs、CD31+CD105-MPs、CD31-CD105+MPs、CD54+CD62E+MPs、CD54+CD62E-MPs、CD54-CD62E+MPs与正常组无显著变化.结论 血浆中血小板、白细胞来源的膜微粒明显减少可能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相关.

  • 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误诊分析

    作者:孟国林;王臻;郭征;惠延平

    目的 探讨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特点.方法 结合文献回顾,对2例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过程进行分析.结果 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是多见于青壮年、发病迅速的恶性骨肿瘤,影像学上表现为广泛溶骨性破坏,组织学上显示为动脉瘤样扩张的含血腔隙,而瘤细胞的异型性及较多的核分裂像是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区别于动脉瘤样骨囊肿的特征性病理组织学特征.电镜检查与免疫组织学检查起重要补充作用.结论 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别是组织病理学检查是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避免误诊的关键.

  • 腰椎棘突间内固定的应用进展

    作者:费琦;邱贵兴;王以朋

    本文回顾了一种腰椎动态稳定系统--"棘突间内固定"的新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历史、理论基础、分类和各种内固定物的适应证,并通过回顾国外相关的生物力学研究结果 和初步的临床应用报道,对该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提出展望并评价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旨在为国内进一步开展腰椎棘突间内固定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思路和依据.

  • 髁钢板与逆行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比较

    作者:刘长松;吴鹏;张晓丽;贾金生

    目的 比较逆行髓内钉和髁钢板两种手术方法 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用逆行髓内钉和髁支撑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共37例,对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骨折愈合时间和患肢功能进行对比.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骨性愈合,随访12~22个月,平均16个月.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和骨折愈合时间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肢体功能的优良率逆行髓内钉组高于髁钢板组.结论 与髁支撑钢板比较,逆行髓内钉在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方面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少.骨折愈合快,具有明显优势.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