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Bone and Joint Surgery 중국골여관절외과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影响因子: 0.9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1316/R
  • 国内刊号: 翁习生 郝晓健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东单三条9号
  • 曾用名: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 创刊时间: 200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治疗现状

    作者:赵玉娟;仉建国

    先天性脊柱侧后凸是由脊柱的结构发育异常所导致的一种常见的脊柱畸形.该类型发现早,畸形重,对心肺的发育及功能影响大,矫形困难,并发症多,近十年来其治疗有较大进展.

  • 脊柱手术中关于运动传导束的术中神经电生理学监测

    作者:蔡思逸;李书纲;邱贵兴

    20世纪70年代,Nash和Engler先后报道将体感诱发诱发电位监测(SEPs)应用于脊柱侧弯矫形手术中.随着SEPs在脊柱手术中的广泛开展,脊柱手术的安全性大幅提高[1,2].

  • 中国北方人群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腰椎退变性椎间盘疾病关联研究

    作者:于斌;吴志宏;邱贵兴;王以朋;翁习生;周熹;仉建国;赵宇;李书纲

    背景:退变性椎间盘疾病(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DDD)的发生由机体内在基因和外在环境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可能同腰椎DDD的发生存在相关性.目的:探讨VDR基因多态性与腰椎DDD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MRI确诊腰椎间盘退变患者118例为病例组,无腰椎间盘退变者112例为对照.应用VeraCode GoldenGate Genotyping Assay SNPs检测系统检测VDR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信息,分析两组VDR基因多态性的差异.结果:筛查VDR基因16个位点,rs2239179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存在差异(P=0.046),经Permutation校正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99),其他各位点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VDR基因各位点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中,未发现VDR基因各位点符合Codominant、Dominant、Recessive、Overdominant或Log-additive遗传模型.在VDR基因的各单倍体型中,病例组和对照组间的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VDR基因多态性与腰椎DDD的发生可能无关.

  • 重组腺病毒介导外源性SOX9在正常关节软骨细胞中诱导软骨基质合成的体外表达

    作者:刘渤;雷霞;何通川;胡侦明;蒋电明

    背景:关节软骨损害是临床一种常见的损伤,软骨形成转录因子SOX9是一种调控Ⅱ型胶原合成的关键因子.目的:观察以表达外源性SOX9的腺病毒体外成功感染关节软骨细胞后对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Aggrecan)合成的影响,探讨软骨损伤后修复软骨缺损的基因治疗方法.方法:体外构建腺病毒载体AdSOX9和AdGFP,成功感染培养的人关节软骨细胞,分别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了病毒感染前后SOX9、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基因mRNA的表达,同时以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病毒感染前后关节软骨细胞中Ⅱ型胶原的表达.结果:应用AdEasy腺病毒构建专利技术体外成功构建了能高效表达外源性SOX9的腺病毒AdSOX9和只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腺病毒AdGFP;以腺病毒AdSOX9和AdGFP体外成功感染人关节软骨细胞后48 h,未感染对照组和AdGFP感染组,均检测到了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的表达;而AdSOX9感染组的细胞中,检测到了SOX9基因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与未感染对照组和AdGFP感染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的表达也较未感染对照组和AdGFP感染组明显增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以外源性SOX9为目的基因的腺病毒介导基因治疗方法,在促进关节软骨细胞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合成方而得出了初步满意的结果,SOX9可能是关节软骨缺损基因治疗研究领域一个新的理想靶点,值得继续深入研究.

  • 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后骨不愈合原因分析

    作者:刘子章;张光明;戈涛;杨运发;王建炜

    背景:作为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一种选择,髓内钉并没有降低骨折不愈合的风险.现有临床资料的研究有助于推测其发生的原因.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后骨不愈合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的52例肱骨干骨折患者.观察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分析术后骨折不愈合的原因,探讨防治方法.运用Rodriquez-Merchan评分评价功能恢复情况.结果:52例患者获得平均15个月(12~20个月)随访.47例患者骨折愈合(其中延迟愈合5例),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1个月.5例患者骨折不愈合,均为肱骨干中下段骨折,4例二次手术治疗,1例保守治疗.Rodriquez-Merchan评分:优33例,良12例,中2例,差5例,优良率86.6%.结论:交锁髓内钉固定肱骨干骨折术后发生的骨折不愈合,与损伤情况、手术操作、感染的控制、患者术后配合情况等多种因素相关.

  • Akin截骨术在拇外翻手术应用的探讨

    作者:黄加张;马昕;王旭;张超;顾湘杰;姜建元;桂鉴超

    背景:Akin截骨术能够纠正拇外翻手术中残留拇趾畸形但也存在并发症,总结探讨在拇外翻手术时联合应用Akin截骨治疗拇外翻的临床疗效并探讨使用指征.方法:总结分析2006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拇外翻手术时联合应用Akin截骨术48足,软组织手术加Akin截骨术6足,chevon截骨术加Akin截骨术29足,跖骨基底截骨加Akin截骨术8足,第一跖楔关节融合加Akin截骨术5足.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5年,平均30.3个月,未见拇外翻复发病例.术前拇外翻角为37.2°±8.9°,IMA为16.5°±6.7°;术后拇外翻角为13°±6.8°,IMA为8.9°±4.5°.术前AOFAS评分为(43±10.5)分,术后为(84±7.8)分,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拇外翻手术时,根据趾骨畸形情况联合应用Akin截骨术可以降低拇外翻手术复发率,临床效果确切,但需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 髓内钉与干骺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投弹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田竞;李秀岩;周大鹏;赵勇;于海龙;项良碧

    背景:投弹骨折是部队新训期间常见的训练伤之一,手术治疗可以达到早期功能锻炼的目的,本文对应用髓内钉和锁定加压钢板的疗效进行了比较.目的:比较闭合复位、AO非扩髓肱骨髓内钉系统(UHN)经皮置钉固定与切开复位于骺端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肱骨投弹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32例肱骨干中下段投弹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UHN组(15例)均采用闭合复位、顺行经皮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技术、LCP组(17例)均采用后路切开复位、干骺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通过手术时间、失血量、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切口并发症、周围神经损伤和肩肘关节Rodriguez-Merehan评分评定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47(31±12.5)个月.UHN组与LCP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及切口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周围神经损伤、肩肘关节功能评分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UHN与干骺端LCP治疗肱骨投弹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疗效.髓内钉具有创伤小、切口并发症少的优势,但平均愈合时间及手术时间相对较长.

  • 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手术疗效分析

    作者:何崇军;宋建勇;周亚民;舍金贵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02~2010年4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经全面了解其全身情况,可以耐受手术的情况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11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31例,男19例,女23例,平均年龄70.6岁,对患者术前状况、骨折分型、合并症、手术类型选择等进行总结评价.结果:术后11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Harris评分79.45~94.07分,31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Harris评分83.32~96.50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例,人工髋关节手术有85%以上的患者恢复了日常生活,治疗效果满意,可以较快速地重建髋关节功能,是目前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比较理想而可靠的方法.

  • 髂骨瓣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

    作者:付新生;蒋攀峰

    目的:观察髂骨瓣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18髋)ARCO分期为Ⅰ、Ⅱ期的股骨头坏死患者,术前进行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集、分离,术中将骨髓干细胞和健康松质骨混合后,植入股骨头坏死区,并进行带血管蒂髂骨瓣转移,改善股骨头血供.结果:15例患者均获2年随访,行Harris评分及X线复查.18例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58.72±3.88)分升至(85.39±7.15)分,优良率83.4%,手术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093,P<0.01);X线结果显示,1例ⅡC期1髋患者在术后2年股骨头进展为Ⅲ期塌陷,余17髋术后股骨头病变无进展,坏死骨被新生骨替代或大部分替代.结论:髂骨瓣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还需要大样本临床试验及长期随访以进一步验证.

  • 腰椎微创减压、融合与经皮内固定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作者:周跃

    手术的微创化、功能化和智能化是现代外科技术的标志,也是未来外科技术的发展方向.微创脊柱外科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of spine,MISS)是将传统脊柱手术与微创技术完美结合,以期达到减少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减轻患者术后的伤痛不适,缩短卧床和住院时间,加速患者术后功能的康复,并努力保持脊柱正常解剖结构的完整性.

  • 成人股骨头坏死诊疗标准专家共识(2012年版)

    作者: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显微修复学组及中国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骨缺损及骨坏死学组

    背景: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又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VNFH)是骨科常见病.2006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和《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组织国内骨坏死专家拟订了《股骨头坏死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建议》,一定程度上规范了股骨头坏死诊断、治疗及评定方法.2012年3月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显微修复学组及中国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骨缺损及骨坏死学组组织相关专业专家对《股骨头坏死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建议》进行了讨论、修改和补充,推出《成人股骨头坏死诊疗标准专家共识(2012年版)》.

  • 微创经皮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张文志;尚希福;段丽群;许翔;胡业丰;贺瑞;李旭

    背景:随着微创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逐步被广泛应用于脊柱骨折的治疗.目的:本文旨在比较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收治无神经系统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86例,其中46例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40例采用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中期随访的影像学指标、腰背疼痛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2个月(18~44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微创组与传统组比较,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但在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前与术后影像学比较,矢状位后凸Cobb角、矢状位指数、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微创组术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矢状面指数的改善程度与开放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期随访期间两组矫正度丢失无统计学差异(P>0.05).微创组术后疼痛缓解更明显,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但术后1年随访时两组趋于一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安全可靠、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中期随访对伤椎畸形的矫正和内固定效果与传统开放手术相当.

  • 经皮附加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

    作者:张文捷;张亮;赵春明;张威;黄爱兵

    背景:随着新型内固定器械的出现及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微创脊柱外科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脊柱创伤的治疗.目的:探讨经皮附加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28例无神经功能损害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附加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分别给予Sextant或Viper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微创组)[共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38.5±7.2)岁]和传统切开内固定组(开放组)[共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41.3±9.1)岁],比较围手术期参数、影像学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疗效情况(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5个月,平均(12.5±5.4)个月.微创组较开放组不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术后伤口引流量显著减少,而且肌酸激酶升高程度明显减低,术后腰背部疼痛明显减轻,术后功能恢复明显(P<0.05).所有患者术后Cobb角和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均有显著恢复(P<0.05),但两组手术前后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椎弓根钉置人准确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经皮附加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对伤椎畸形矫正程度与传统开放手术相当,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较好选择.

  • 微创腰椎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的并发症分析:131例病例回顾和文献复习

    作者:吴文坚;梁裕;张兴凯;曹鹏;陈新用;郑涛

    背景:微创腰椎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MIS-TLIF)被广泛应用于腰椎退变的手术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微创手术可能增加并发症的风险.目的:总结MIS-TLIF的发生,并探讨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相关对策.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间行MIS-TLIF手术的连续131例病例进行回顾分析.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并在术前、术后3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以VAS评分评估患者手术前后腰痛的程度,以Oswestry伤残指数和JOA评分评估患者的功能.结果:平均随访8.3个月;所有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46.4±36.9)min,平均术中出血(176.7±86.1)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4.4±1.6)d;患者术后3个月及后随访时腰痛及功能状况均较术前有明显的改善;16人次(12.2%)出现并发症:伤口局部血肿l例(0.8%);硬膜撕裂6例(4.6%);椎弓根螺钉位置欠佳6枚(1.0%);1 例不明原因足下垂(0.8%);1例79岁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0.8%);l例76岁患者术后出现尿潴留(0.8%).结论:微创腰椎经椎间孔椎体问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安全、可靠,并发症的发生主要与MIS-TLIF的手术特点、学习曲线及患者的选择有关,应重视MIS-TLIF手术技术的培训,严格掌握适应证,以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只要进行严格的筛选和术前准备,老年患者也可进行微创手术的治疗.

  • 改良直视下小切口微创手术与椎间盘镜及传统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作者:李书纲;张恒岩;仉建国;田野;沈建雄;赵宏

    背景:近年来微创手术用于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已得到了较广泛的发展,但目前采用的多数微创手术方法由于其设备昂贵、学习周期长,基层医院难以开展.本研究采用改良的直视下小切口微创髓核摘除术,为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目的:比较改良的直视下小切口微创手术、椎间盘镜下及传统椎板切除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43例,分为3组,分别接受改良的直视下小切口微创髓核摘除术(47例)、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44例)及传统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52例),并对各组的治疗情况和近期疗效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直视下小切口微创手术组425 d,椎间盘镜手术组533 d,传统手术组797 d,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关于下腰痛的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3组患者治疗后优良率分别为:97.9%、95.5%、96.2%,治疗后平均改善率分别为:92.2%、87.6%、90.1%,组间比较无显著性筹异(P>0.05),但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等方面,直视下小切口微创手术较传统手术显现了明显的优势,手术时间也较椎间盘镜组明显缩短,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的直视下小切口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肯定,创伤小,对脊柱正常结构的破坏轻微,患者恢复快,满意度高,而且学习曲线短、无需借助专用通道及光源等特殊手术器械,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术式.

  • 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微创前路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作者:李立钧;杨明杰;潘杰;祝建光;亓东铎;谭军

    背景:治疗不稳定的胸腰椎骨折,单纯后路复位固定常不足以维持前柱稳定性,导致后凸畸形矫正丢失或者内固定失效.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结合前路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性.方法: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Viper系统结合小切口前路椎体内植骨治疗无神经功能损害A型胸腰椎骨折14例,随访观察伤椎的椎体前缘高度、矢状位后凸角变化等影像像学指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14个月,临床疗效判定优良,x线显示,骨折均获得愈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折断失效.影像学测量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术前71.7%±7.5%,术后即刻94.7%±3.5%,末次随访时88.7%±4.2%.后凸Cobb角术前为19.6°±3.4°,术后5.0°±2.7°,末次随访时9.9°±2.6°.结论:经皮椎弓根内固定联合微创前路椎体内植骨作为微创的手术方式可以有效地应用于胸腰椎骨折治疗,取得满意的早期疗效.

  • 单侧椎弓根螺钉结合对侧关节突螺钉固定应用于Wiltse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的早期疗效观察

    作者:余可谊;John Hsiang;贺永雄

    背景:目前,多数腰椎微创融合手术多需双侧的旁正中切口以完成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和后路固定.本研究介绍了一种新的术式,相比以往的方法更加简单、创伤更小,同时固定强度满意.目的:介绍一种用于微创腰椎经椎间孔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的新的后路内固定技术,并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0年10月,采用单节段的腰椎管减压+TLIF,同时辅以同侧的椎弓根螺钉固定+对侧的关节突螺钉固定的40例患者.男20例,女20例,年龄27~82岁,平均57.5岁.手术节段:L4-523例,L5-S114例,L3-43例.总结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手术时间97~167 min,平均124 min.术中出血100~200 ml,平均140 ml,无输血.术后住院时间3d,平均l~6d.2例患者术后在关节突螺钉侧出现小腿疼痛,行翻修手术取出关节突螺钉,其中1例术后症状缓解,另1例无缓解.无伤口感染和脑脊液漏发生.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时间均超过10个月,期间融合节段无脊柱不稳发生.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辅以对侧关节突螺钉可以用于单节段Wiltse入路的微创腰椎TLIF术,其固定强度满意.与传统的双侧旁正中入路相比,该技术可避免双侧切口的显露和剥离,减少组织损伤,同时具有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的优点,但该技术在置人关节突螺钉时需要警惕神经根损伤的风险.

  • 显微内镜辅助经皮微创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

    作者:戎利民;刘斌;谢沛根;冯丰;杨补;刘小明;陈瑞强;何磊;李宁;杨阳

    背景:传统开放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问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由于剥离肌肉广泛及长时间牵拉,可导致部分患者持续性腰背痛.随着脊柱微创技术的发展,采用微创手段实施TLIF技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小切口经扩张通道系统的微创TLIF仍不可避免存在肌肉剥离,需探索更加微创的手术方式.目的:探讨显微内镜辅助经皮微刨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9月至2011年7月,72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接受了单节段TLIF手术,腰椎失稳症36例,腰椎管狭窄症25例,复发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1例.采用VIPER经皮椎弓根螺钉系统结合椎间盘镜下TLIF手术32例(微创组),传统开放TLIF手术40例(开放组),对两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并发症、术中射线暴露指标等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9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微创组术中出血量、伤口引流量、住院天数、术后应用镇痛药剂量均明显低于开放组(P<0.01);微创组术中射线暴露时间及剂量高于开放组(P<0.01);微创组术后疼痛(VAS评分)及ODI功能指数较开放组明显降低(P<0.01).微创组出现术中减压错误1例,置钉位置错误1例,导针穿透椎体前壁1例,硬膜撕裂1例;开放组出现术中硬膜撕裂3例,术后伤口浅表感染1例.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神经损伤并发症.结论:显微内镜辅助经皮微创TLIF较传统开放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是治疗腰椎失稳症值得推荐的微创手术方式.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