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颈椎后路经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颈椎术后神经根型颈椎病1例报道

    作者:王伟恒;孟庆溪;席焱海;余将明;叶晓健

    颈椎术后邻椎病(adjacent segment disease,ASD)是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远期常见并发症,是由众多因素导致的融合部位相邻节段退变而致新的神经压迫症状[1].不同文献报道ASD发生率差距较大(2.4%~30.3%),严重影响术后效果,且常规ASD翻修手术风险大、难度高、患者接受度低,一直是困扰脊柱外科医师的难题之一[1-3].近年来,随着脊柱微创内镜的迅速发展,颈椎后路经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pos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PEPCD)因创伤小、操作精确、效果可靠等优点成为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一种较好选择[4,5].

  • 颈椎前路融合与非融合手术混合应用有必要吗?

    作者:田伟

    随着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CADR)临床应用的增加,如何评价其作用以及如何看待传统的颈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成为当前的焦点。对二者的对比研究较很多,结论莫衷一是。争论的焦点即是邻近椎间关节退变和邻椎病(ASD)的问题。CADR 能否有效预防邻椎病?由于有自然病史的掺杂,以及判断 ASD 的标准不同,结论自然很难一致。

  • 胸腰椎骨折稳定性的影像学评价和临床疗效

    作者:张卫超;胡劲松;曹来震

    目的:评价伤椎固定和传统四钉固定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骨折复位和临床疗效.方法:9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伤椎固定,45例)和B组(传统四钉固定,53例),比较两组椎上位椎间盘退变情况,伤椎楔变角度、伤椎高度以及术后下腰痛的JOA评分.结果:两组椎间盘退变等级、伤椎高度、伤椎楔变角度、术后下腰痛JOA评分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伤椎固定比传统四钉固定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骨折复位满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

  • 脊柱神经高张力与椎间盘退变相关性分析

    作者:孔庆捷;徐锡明;孙璟川;王元;史国栋;郭永飞;扬海松;杨勇;史建刚

    目的 探索腰椎间盘退变与神经高张力之间的相关性及自缢性椎间盘退变的新型发病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脊柱外科因腰椎管狭窄症收治的100例患者的腰椎MRI资料,根据术前腰椎MRI马尾神经沉降征及术中探测神经张力结果将其分为试验组(50例,神经高张力组)、对照组(50例,神经张力正常组),用Pfirrmann分级对每例患者腰椎节段(L3/4~ L5/S1)的椎间盘退变程度进行分级,分析神经高张力与腰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并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腰椎间盘退变的严重程度.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Pfirrmann分级L3/4为(4.74±1.6)级,L4/5为(5.32±1.33)级,L5/S1为(5.54±1.13)级;对照组Pfirrmann分级L3/4为(3.5±1.16)级,L4/5为(4.12±0.9)级,L5/S1为(4.1±0.97)级.试验组的椎间盘退变严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L3/4、L4/5、L5/S1的腰椎间盘退变与神经高张力之间均存在相关性,且相关性趋势为L5/S1>L4/5>L3/4.结论 腰椎间盘退变与神级高张力存在相关性,初步提出自缢性椎间盘退变的新型发病机制,即腰椎间盘退变是为了缓解神经受到的轴向牵拉损伤而自发的代偿性保护机制.

  •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邻椎病

    作者:

    邻椎病是椎体融合术后的一种并发症.笔者从1999年至今,采用中医方法治疗邻椎病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腰椎人工髓核植入对上位邻近节段椎体椎间盘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徐红伟;何晓君;龚遂良

    目的 探讨腰椎人工髓核植入对邻近节段腰椎稳定性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 新鲜小牛腰椎脊柱标本8具,分别制备成正常组、腰椎髓核摘除组、人工髓核植入组模型,自体对照,分别记录髓核摘除后、人工髓核植入与正常组对腰椎邻近节段的应变及应力改变,以此评估其对腰椎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影响. 结果 单纯髓核摘除术后病变节段上方相邻节段椎体的应变明显下降(P<0.05);人工髓核植入后其相应部位的应变与正常相比仅有数值上的增加,无统计学意义(P>0.05);髓核摘除后上位节段邻椎的椎体、椎间盘的应力均有增加,髓核植入后其应力基本恢复正常. 结论 人工髓核植入能有效维持上位相邻腰椎椎间盘、椎体的正常应力以及应变水平,维持脊柱正常的生物力学,延缓上位邻近椎体、椎间盘的退变.

  • Coflex椎体棘突间弹性固定系统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陈黎倩

    腰椎管狭窄症保守治疗无效时,常需行椎管减压术,但传统单纯减压术可能导致腰椎不稳,而减压加融合内固定术不但导致腰椎活动节段丢失,更使融合椎体相邻节段应力增加,进而导致"邻椎病"的发生.由此脊柱活动节段的保留技术即非融合技术受到学者们的青睐,并逐步成为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现代模式的经典方案[1].本次研究采用Coflex系统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9例,随访半年,效果满意,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报道如下.

  • 经皮全脊柱内镜技术在腰椎融合术后邻椎病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蒋定元;唐国军;曹奇

    随着腰椎内固定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腰椎融合术后邻椎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传统的开放翻修手术存在创伤大、术中失血多、术后恢复慢等缺点.近年来随着经皮全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发展与成熟,其在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椎病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本文就经皮全脊柱内镜技术在腰椎融合术后邻椎病中的应用的适应症、禁忌症、手术入路、临床疗效、优缺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基于脊柱-骨盆矢状面的测量对于腰椎融合术后邻椎病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邓乐章;许勇;周益

    目的 分析脊柱-骨盆矢状面的测量对腰椎融合术后邻椎病(adjacent segment disease,ASD)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7年10月在本院脊柱中心接受经椎间孔入路椎间植骨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病人资料,随访过程结束后将终纳入研究病人分成ASD组及非ASD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病人术前脊柱-骨盆矢状面影像学参数与腰椎融合术后ASD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纳入210病人终190例完成随访(90.48%),其中ASD组30例(15.8%),非ASD组160例(84.2%),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PT值,术中邻近节段的干扰是腰椎融合术后发生ASD的危险因素.结论 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对于脊柱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PT值、术中邻近节段的干扰是腰椎融合术后发生ASD的危险因素.

  • 人工椎间盘置换联合前路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作者:戎鑫;刘浩

    在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方面,传统的融合手术虽然能够有效的缓解症状,但术后可能会出现邻近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增大,邻椎病患病率增加等问题[1].有研究表明[2,3],融合术后相邻节段椎间盘内压(intradiscal pressure,IDP)显著增加可能是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交加速的一个原因.双节段或多节段融合与单节段融合相比,对相邻节段ROM、IDP影响更大,更有可能导致邻椎病的发生[4,5].

  • 独活寄生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预后的影响

    作者:田琨

    目的 观察独活寄生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08例行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与治疗组58例.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独活寄生汤,每日1剂,共治疗12周.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腰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估各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以有症状的邻椎病发生为终点,评估其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生存率.结果 10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18 ~27个月,末次随访时治疗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中9例患者出现有症状的邻椎病,其24个月生存率为69.8%,而治疗组出现了4例有症状的邻椎病,其24个月生存率为84%,Log Rank法检验结果表明治疗组患者的生存状况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独活寄生汤能有效地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恢复并在一定程度上延缓邻椎病的发生.

  • 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用于腰椎多节段退行性疾病的2年随访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王利元;张承旻;罗磊;赵晨;侯天勇;罗飞;代飞;何清义;周强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评估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与融合术在腰椎多节段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对腰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行多节段Dynesys动态固定及融合术的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Dynesys动态固定组24例,融合组27例.应用腰椎疼痛视觉模拟指数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椎功能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临床疗效;对比分析两种术式术前及术后6、12、24个月腰椎整体活动度、手术节段活动度、邻近第一椎间活动度、邻近第一椎间高度、邻椎病(adjacent segment disease,ASD)的发生率,评估两种术式对腰椎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 51例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平均随访26.2(23~31)个月.两组病例VAS评分及ODI评分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相比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ynesys动态固定组术后较融合组保留了更多的腰椎整体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ynesys动态固定组术后保留了部分手术节段的活动度,融合组因融合而丢失活动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4个月两组病例邻近上一椎间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邻近上一椎间高度组间及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ASD方面,融合组3例出现邻近节段不稳,但无明显临床症状,未行临床干预.结论 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治疗腰椎多节段退行性疾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同时保留了更多的活动度,减缓ASD的发生,可以作为一种较好的手术治疗选择.

  • 颈椎手术后的邻椎退变研究进展

    作者:樊守刚;孔清泉

    颈椎病发的病率越来越高,针对保守治疗不能缓解症状颈椎病采取手术治疗,传统的手术方式主要是颈椎前路及后路的切开减压,钉棒系统固定,椎间融合术. 该术式早在1958 年由Smith和Robinson提出,传统上被认为是解决保守治疗无效的颈椎病的金标准[1-2] ,然而,自腰椎融合术发现脊柱融合手术术后固定的相邻节段会加速退变(邻椎病, 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的现象以来,颈椎融合术同样被报道越来越多的邻椎退变相关的并发症,并逐步被重视,也有研究认为邻椎退变是影响颈椎融合术术后疗效、预后以及是否需要再次临床手术的主要因素.

  •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背部邻椎病疗效观察

    作者:高肖波;周立飞;刘振东

    邻椎病(adjacent segment disense ASD)是椎体融合术后的邻近节段的退行性改变,如果保守治疗无法控制症状,往往需要再次手术扩大融合范围[1].笔者于2000年6月~2007年3月,用中西医结合方法保守治疗邻椎病40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