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Bone and Joint Surgery 중국골여관절외과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影响因子: 0.9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1316/R
  • 国内刊号: 翁习生 郝晓健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东单三条9号
  • 曾用名: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 创刊时间: 200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不同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效及对距下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作者:戴鹏;孙劲;黄晖;付纳新;刘鹏宇;叶俊刚

    背景:跟骨是骨折常见部位,解剖学结构复杂,复位难度较大。手术是关节内骨折治疗的主要策略,既可恢复骨折部位形态,又可达到关节面重建的效果。目前选择何种入路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尚存在争议。目的:探讨不同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在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治疗中的效果及其对距下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1年2月至2013年9月接受跗骨窦间隙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26例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治疗情况(观察组),收集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及VAS评分),测量术前、术后3个月的跟骨长、宽、高度及B?hler和Gissane角,采用Maryland评分及AOFAS评分评价术后6个月的恢复情况, Morrey法评价术后6个月的距下关节活动度并记录末次随访的并发症情况。选取同期的28例接受“L”形外侧扩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的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及术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跟骨长、宽、高度及B?hler和Gissane角均优于术前,但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Maryland评分和AOF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距下关节的重度受限率及评分均较低,而轻度受限率较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跗骨窦间隙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的效果较好,促进术后恢复并减少对距下关节功能的影响。

  • 7例足踝部骨样骨瘤的诊断与治疗分析

    作者:洪源;徐向阳

    背景:骨样骨瘤是于1935年由Jaffe首次报道的一种良性成骨性疾患,具有界限清晰的局限性病灶。常见的部位为股骨、胫骨等长干骨,而足踝部的骨样骨瘤较为少见。目的:研究足踝部骨样骨瘤的临床特点以及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足踝中心确诊的7例足踝部骨样骨瘤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2例,平均发病年龄21.5岁。受累部位:距骨5例,跟骨2例。发病至确诊时间平均为16个月(8~25个月),症状为疼痛,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可缓解。2例发病之前有相关部位的外伤史。3例曾于我院或外院诊断为其他疾病,并行相关手术治疗。1例外院确诊骨样骨瘤,手术切除后1年复发。所有患者均接受肿瘤刮除+植骨治疗。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4个月(2~24个月),患者疼痛症状均消失,未见病灶复发,无植骨反应,无病理性骨折。结论:足踝部骨样骨瘤发病少见,其临床表现容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所以,需要密切结合患病部位的临床表现、完善的影像学检查和准确的组织活检做出明确诊断,并给以相应治疗。

  • 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葛晨;徐向阳;王亚梓;刘津浩;朱渊

    背景:跟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复杂的足部骨折,多由高处坠落引起。移位及复杂的跟骨骨折仍需依靠手术治疗。但是术后伤口感染、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高,使得手术方式及入路仍存争议。本文就传统撬拨复位技术、经典外侧延长切口以及外侧小切口做一对比研究。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在跟骨关节内骨折治疗中的手术效果和优缺点。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2月至2010年9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获得随访患者173例(195足)。其中采用撬拨复位技术44例,6例为双侧;标准外侧“L”形切口61例,9例为双侧;外侧小切口68例,7例为双侧。均为新鲜跟骨闭合性骨折,Sanders分型:Ⅱ型95例,Ⅲ型78例。患者年龄22~62岁,平均43岁。比较三组治疗期间的各项参数指标。结果:所有入组患者随访12~70个月,平均39个月。末次随访时,“L”形切口组和小切口组的B?hler角和Gissane角显著大于撬拨组(Q<0.05),而“L”形切口组与小切口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Q>0.05)。撬拨组伤口未出现感染,“L”形切口组和小切口组的伤口感染率分别为22.86%和5.33%。撬拨组、“L”形切口组和小切口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37±8.18)min、(83±12.83)min、(61±9.97)min,组间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撬拨组与小切口组的住院时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分别为(7.36±0.61)d和(10.87±2.72)d,而“L”形切口组相对较长[(17.60±4.56)d],与前两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内固定材料费用上,三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撬拨组(1780.32±40.21)元,“L”形切口组(33060.49±72.73)元,小切口组(21451.83±745.91)元。撬拨组、“L”形切口组和小切口组受伤至手术的时间分别为(103.68±6.20)h、(257.73±11.80)h、(176.40±9.19)h,组间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末次随访时撬拨组的AOFAS评分显著低于另两组(Q<0.05),但“L”形切口组与小切口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Q>0.05)。三组的SF36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再次手术发生率分别为撬拨组12.00%,“L”形切口组15.71%,小切口组2.67%,三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骨折块较完整、单纯跟距关节面塌陷骨折,撬拨复位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无伤口愈合问题,存在部分复位丢失,发生距下关节炎后常需行距下关节融合。“L”形切口与小切口疗效相当,但小切口直接暴露距下关节面,便于复位;内固定物少;医源性软组织损伤小。小切口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方法;术后并发症及再次手术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种方法。

  • 采用KobeGurd系统行跖腱膜部分切断术治疗顽固性跟痛症的疗效

    作者:陈兆军;王庆甫;马显志;王正义;徐凡平

    背景:跟痛症是足踝外科的常见病,目前临床主要通过保守方法治疗。但对于保守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的病例,手术治疗也许是一种不错的选择。目的:观察足跟内侧小切口KobeGurd系统跖腱膜部分切断术治疗顽固性跟痛症后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探讨利用该方法治疗顽固性跟痛症的可能性。方法:2008年8月至2011年3月采用小切口KobyGard系统进行足跟内侧跖腱膜部分切断术治疗顽固性跟痛症患者68例,其中资料完整的56例(84足),男24例(32足)、女32例(52足),体重80 kg以上者46例。年龄28~72岁,平均47.6岁。病史均1年以上,长者3.6年,平均1.8年。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观察包括疼痛强度(VAS评分系统)、行走距离、站立时间、跟骨筋膜压痛及踝关节、距下关节的活动度等的临床疼痛指数变化,并进行后足疗效评定。结果:本组患者随访时间11~36个月,平均17个月。所有患者跟骨处疼痛完全消失,行走步态恢复正常。疼痛指数:术前平均为8.8,术后4周、8周、4个月、8个月分别为4.89、2.98、1.46和0。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后足百分评分法对本组患者进行评定,优66足(78.6%),良16足(19.1%),可2足(2.3%)。未出现跟骨骨折、足弓塌陷等并发症。结论:运用小切口KobeGurd系统跖腱膜部分切断术治疗顽固性跟痛症疗效满意,可作为临床治疗顽固性足跟痛的一种选择。

  • 成人跟距联合术后功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郭常军;徐向阳

    背景:成人跟距联合手术治疗方案临床报道较少,术后的功能评估尚不明确。目的:探讨影响成人跟距联合术后功能的相关因素,从而决定更好的手术方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且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24例行跟距联合术的患者资料,男13例,女11例;年龄19~53岁,平均31.5岁。根据术前症状及影像学检查决定手术方案。记录患者年龄、跟距联合分型、跗骨联合的大小、有无距下骨关节炎、后足的外翻角度。应用美国足踝医师协会踝-后足评分表(AOFAS-AH)和踝关节Karlsson-Peterson评分对患者术后的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并对上述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4例患者获得平均19.5个月的随访(4~33个月)。单纯联合切除术19例,其中4例进行三角韧带修补,1例行外侧韧带重建,1例行跟骨截骨内移术。距下关节融合术5例,其中3例患者仍有疼痛症状。术后的AOFAS评分和Karlsson-Peterson评分均明显改善。经Logistic回归分析,距下关节骨关节炎是术后踝关节功能的影响因素,而跟距联合分型、跗骨联合的大小和后足的外翻角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距下关节骨关节炎影响跟距联合患者术后的踝关节功能评分,即使行距下关节融合术,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

  • MRI与术中外旋应力试验在旋后-外旋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作者:王旭;张超;尹建文;王晨;黄加张;马昕

    背景:旋后-外旋骨折占所有踝关节骨折的40%~75%。其治疗方式的选择主要依赖对内侧结构损伤程度的判断,特别是内侧三角韧带是否有损伤。循证医学的资料表明,术前MR扫描与术中外旋应力试验是判断三角韧带损伤的方法。那么,术前MR扫描是否可以替代术中应力试验,明确三角韧带损伤的情况并指导踝骨折采用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本文试图通过手术验证两者的敏感性是否一致。目的:探讨MRI与术中外旋应力试验在判断踝关节旋后-外旋型损伤程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共计30例,术前常规行X线、MR扫描,记录踝关节内侧三角韧带损伤情况。麻醉后行踝关节外旋应力位摄片,依据踝关节内侧间隙是否正常判定三角韧带损伤情况。再比较外旋应力试验与MR结果。结果:MR扫描对三角韧带损伤情况判定,等同于术中外旋应力试验。结论:MRI对于判断三角韧带是否损伤有一定价值,可以指导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不同程度损伤的鉴别与治疗方法的选择。

  • 第1、2跖骨间双Endobutton带袢接骨板结合(趾)囊炎切除手术治疗扇形足

    作者:田竞;杨超;解冰;周大鹏

    背景:对于扇形足的有效治疗方法目前仍存在争议,常用的截骨手术损伤大、并发症多、疗效不确定。目的:尝试采用双Endobutton带袢接骨板结合软组织手术纠正扇形足,并评价其初期治疗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对6例(8足)扇形足患者采用第1、2跖骨间双Endobutton带袢接骨板结合软组织手术,即第1、2跖骨头双Endobutton带袢接骨板固定、囊与趾囊切除、增生骨赘切除和第1、5跖趾关节囊紧缩联合应用于纠正扇形足畸形,评价患足手术前后影像学改变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评分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0个月,平均(17.7±4.8)个月。手术前后外翻角(27.0°±5.1° vs 15.9°±4.2°, P<0.05)、第1、2跖骨间角(16.3°±3.2° vs 8.3°±1.9°,P<0.05)和第1、5跖骨头间距[(9.0±1.0)cm vs(8.0±1.0)cm,P<0.05]改善明显,术后AOFAS评分较术前提高了55.5%[(50.1±8.7)分vs(77.9±7.3)分,P<0.05]。结论:第1、2跖骨间双Endobutton带袢接骨板结合(趾)囊炎切除手术可以有效纠正扇形足畸形,手术创伤小、术后可早期负重、患足疼痛改善明显、功能提高显著,但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 Haglund病的手术治疗体会

    作者:曾林如;汤样华;徐灿达;俞光荣

    背景:目前在Haglund病的治疗中,手术治疗指征及方法尚存在争议。目的:探讨应用带线锚钉重建跟腱止点治疗Haglund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月至2013年11月我院收治Haglund病患者15例,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37~58岁,平均42.5岁。采用锚钉重建跟腱止点。术后进行临床及影像学随访,采用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足踝部功能评估。结果: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皮肤坏死和切口周围麻木。术后随访6~22个月,平均15.8个月,末次随访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为71~93分(平均83.6分)。其中优10足,良3足,可2足,优良率为86.7%。X线检查未见跟腱周围新生骨增生,MR提示跟腱愈合良好。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采用锚钉重建跟腱止点治疗Haglund病,手术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并发症少。但远期临床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关键词: Haglund病 手术 锚钉
  • 足外侧柱延长术联合内侧软组织重建术治疗成人ⅡB期获得性扁平足

    作者:胡牧;徐向阳;李星辰;郭常军

    背景:成人Ⅱ期获得性扁平足的治疗在临床上是难点。由于Ⅱ期获得性扁平足分型复杂,临床上应根据不同分型制定手术方案。目的:探讨足外侧柱延长术联合内侧软组织重建术治疗成人ⅡB期获得性扁平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2年3月采用足外侧柱延长术联合内侧软组织重建术治疗的23例ⅡB期获得性扁平足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2例,女11例;年龄19~72岁,平均52.6岁;左足12例,右足11例。致畸原因:胫后肌腱功能进行性不良。其中14例行趾长屈肌腱转位加强术,6例行三角韧带修补术,3例行跟舟韧带修补术。外侧柱延长时,7例应用Evans截骨延长法,3例应用Hintermann截骨延长法,9例应用跟骨“Z”型截骨延长法,4例应用跟骰关节撑开融合延长法。术后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足评分标准对手术前后足部功能进行评估。结果:19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56个月,平均26.5个月。末次随访时AOFAS踝与足评分为70~100分,其中优6例,良11例,可2例,优良率为89%(17/19)。所有患者前足外展畸形、足弓高度均得到良好恢复,能穿普通鞋,可正常行走,术后X线片测量扁平足特征角度明显改善(P<0.01)。弓高平均增加约11 mm,侧位距跟角减少约18°,前后位距跟角减少约12°,侧位第1跖距角减少约15°,跟骨倾斜角增加约11°,距舟覆盖角减少约7°。18例患者畸形纠正满意。1例患者术后5个月因跟骰关节炎而发生足外侧疼痛。未发生伤口感染、骨不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ⅡB期伴有前足外展畸形的成人获得性扁平足,跟骨截骨外侧柱延长术联合足内侧软组织修复重建术的临床效果良好。

  • 踝关节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关节镜下手术治疗

    作者:蒋逸秋;吴卫东;杨晓斐;李杨;丁朋;石晶;桂鉴超

    背景:踝关节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治疗一直是令关节科医生困扰的难题,传统的开放手术虽然可以比较彻底的切除病变组织,但同时也有着许多缺点:创伤较大,并发症较多,有的患者恢复期较长,无法进行早期功能锻炼。随着关节镜技术的发展,我们尝试利用关节镜手术治疗该病。目的:探讨应用关节镜技术治疗踝关节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科应用关节镜技术治疗踝关节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17例。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19~52岁,平均32.6岁;左侧11例,右侧6例。术前、术后踝关节功能应用AOFAS评分进行统计,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4~28个月的随访,未见复发病例,1例患者疼痛症状缓解不佳。6例主诉剧烈活动后有踝关节疼痛不适感,平时无不适。10例完全正常。所有患者均在术后1~2年行MR检查,仅1例在检查中见踝关节腔有少量积液,未见结节样绒毛增生病灶。术前,术后3、6、12个月的AOFAS评分分别为51.9±9.6、78.2±5.6、81.8±6.3、82.6±6.9,手术前、后评分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踝关节镜下全关节滑膜切除术是治疗踝关节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首选治疗方法。具有治疗彻底,创伤小的优点,但需要有较好的关节镜下技术,尤其是后踝关节镜手术技术。

  • X线投射角度对踝关节影像学评估的影响

    作者:张超;王旭;马昕;黄加张;张益钧;王晨;许鉴;陈立

    背景:临床手术中通常用X线来确认踝关节骨折治疗时的解剖复位。但由于踝关节的各参数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摄片时足的旋转角度无法准确控制。目前,对于投射角度对踝关节评估的研究较少。目的:本研究通过不同旋转角度对踝关节进行透视,评估相关参数对下胫腓联合及三角韧带损伤诊断的可靠性。方法:取8具新鲜下肢尸体标本,分别在正常情况以及建立腓骨短缩和(或)三角韧带损伤模型后,“C”型臂X线机以5°为间隔,从-30°至30°逐一测量内踝间隙、胫距上间隙、胫腓间隙及胫腓重叠的距离。结果:正常情况下,内踝间隙平均为(2.58±0.59)mm,胫距上间隙为(2.89±0.56)mm,胫腓间隙为(3.03±0.72)mm,胫腓重叠为(4.25±3.14)mm。建立腓骨短缩和(或)三角韧带损伤模型后,内踝间隙及胫腓间隙变大,而胫距上间隙及胫腓重叠变小。所有参数值均随X线投射角度的改变而发生相应变化。结论:胫腓间隙受透照角度的影响较小,是判断下胫腓联合损伤较为可靠的影像学参数。内踝间隙始终小于胫距上间隙,一旦内踝间隙超过胫距上间隙,则应怀疑三角韧带损伤,或存在外踝短缩畸形的可能。胫腓重叠不会出现负值,如果出现负值,意味着下胫腓联合存在损伤。

  • 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合并患肢短缩的足踝部畸形

    作者:王成伟;帕尔哈提;王雪;李璐兵;郭鹏超;刘利兵;秦泗河

    背景:传统的足踝部畸形的矫正需要通过手术来完成,术后需要“静态”的维持。Ilizarov技术遵循的“张力-应力法则”和“牵拉组织再生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矫形模式。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治疗合并患肢短缩的足踝部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8月至2012年10月采用Ilizarov技术治疗的17例下肢及足踝部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20~37岁,平均27.5岁。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导致患肢短缩合并足踝负重位外翻畸形患者5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合并患肢短缩7例,高弓足合并患肢短缩3例,跟腱挛缩、仰趾畸形合并患肢短缩2例。所有患者在有限手术重建足踝部软组织平衡或者截骨矫正畸形后安装Ilizarov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同时做胫骨的延长。结果:17例患者佩戴Ilizarov支架的时间是16~44周,足踝部矫形支架在3~6个月矫形满意、骨融合确实后单独拆除,骨延长支架根据需要继续佩戴。所有患者都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8个月,患肢延长2~6 cm,延长段骨矿化满意,足踝部矫形满意。足踝功能参照AOFAS评分:术前(43±5.1)分,术后(76±7.2)分。结论:对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合并下肢短缩的足踝部畸形的矫治,Ilizarov技术灵活的器械组合可同时完成多方向的畸形矫正,在矫正畸形的同时实施骨延长术。

  • 踝关节骨折术后腓肠肌挛缩型马蹄足的手术治疗

    作者:李兵;杨云峰;任昊旸;陈凯;于涛;朱辉;张明珠;赵有光;俞光荣

    背景:足踝部创伤可导致患者较长时间的踝部制动及术后软组织粘连,易造成腓肠肌挛缩,从而诱发创伤后马蹄足。若不及时进行合理有效的治疗,容易引发跖腱膜炎、外翻、获得性平足症、前跖痛等并发症。目的:探讨腓肠肌腱膜切断松解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术后腓肠肌挛缩型马蹄足的效果。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通过腓肠肌腱膜切断松解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术后腓肠肌挛缩患者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24~55岁,平均44.3岁。术前对所有患者伸膝及屈膝90°时的踝关节背屈角度进行测量,确诊为踝关节骨折术后腓肠肌挛缩。采用改良的Strayer手术对腓肠肌松解。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估患足功能。术后再次对伸膝及屈膝90°时的踝关节背屈角度进行测量并与术前比较。结果:2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7个月。所有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无腓肠神经损伤,无明显疼痛不适。伸膝状态下踝关节背屈角度由术前的0.9°±3.4°恢复到术后的13.6°±2.4°(P<0.01)。术后AOFAS踝-后足评分为(80.9±5.7)分,与术前(57.6±6.4)分,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踝关节骨折后并发的腓肠肌型马蹄足,腓肠肌腱松解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可获得满意疗效。

  • 应用T型接骨板治疗以内踝后丘为主的pilon骨折

    作者:王秀会;王喆

    背景:在踝关节pilon骨折中,波及踝内后丘骨折块的较多见,而且骨块极不稳定。以往使用非手术石膏固定或者空心钉固定的病例易发生后期移位。目的:探讨T型接骨板在治疗以内后踝骨折为主要损伤的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T型锁定接骨板治疗合并内踝后丘及后踝损伤的pilon骨折17例,男8例,女9例,年龄28~67岁,平均52.3岁。11例伤后6 h内手术,6例伤后4 d手术,采用踝关节后侧双入路。术后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评估踝关节功能。结果:1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4个月。切口均正常愈合,X线下骨折愈合开始时间6~10周,平均7周。术后1年AOFAS踝-后足评分平均92.6分。结论:对主要以内后踝损伤的pilon骨折,使用T型接骨板固定可以有效防止内踝后丘骨折固定的再移位,起到应力遮挡的作用,减少创伤性关节炎,可早期锻炼,是治疗合并内踝后丘及后踝损伤的踝关节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 距舟楔关节融合治疗Müller-Weiss病的疗效分析

    作者:余伟林;施忠民

    背景:Müller-Weiss病是一种临床少见且原因不明的足部疾病。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行手术治疗,治疗的目的是减轻患者症状,纠正患足畸形。目的:评估距舟楔关节融合治疗Müller-Weiss病的效果。方法:2008年5月至2012年4月,采用距舟楔关节融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Müller-Weiss病患者28例,男2例,女26例;年龄44~65岁,平均55.3岁。根据Maceira分期:Ⅲ期8例,Ⅳ期9例,Ⅴ期11例。早期使用空心拉力螺钉加骑缝钉行距舟楔关节融合10例;后期采用空心拉力螺钉加“X”形锁定接骨板融合18例。比较患者末次随访与术前的美国足踝医师协会(AOFAS)中足评分与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结果:术后26位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6.2个月。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皮肤坏死及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患者症状及行走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所有患足都获得牢固融合,融合时间12~16周,平均13.4周。术前AOFAS中足评分为(42.6±13.4)分,末次随访时为(88.0±12.0)分(P<0.05)。术前VAS为(6.2±2.4)分,末次随访时为(0.6±0.4)分(P<0.05)。结论:对于中末期Müller-Weiss病的治疗,距舟楔关节融合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 En-block切除术联合结构性植骨治疗第1跖趾关节痛风性关节炎

    作者:宋国勋;高鹏;余伟林;顾文奇;施忠民

    背景:痛风性关节炎常累及第1跖趾关节关节,伴有肿痛、畸形及关节僵硬,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的:探讨采用En-block切除术结合结构性植骨关节融合治疗第1跖趾关节痛风性关节炎的手术技术及疗效。方法: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共收治8例第1跖趾关节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男7例,女1例,年龄25~68岁,平均47.6岁。所有患者均采用En-block病灶切除结合结构性植骨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术后定期复查,摄片明确愈合情况,并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前足评分及疼痛直观模拟量表(VAS)评价治疗效果,记录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未见伤口感染、皮肤坏死等软组织并发症。术后7例患者获得12~24个月随访,平均18个月。影像学检查明确术后平均10周融合端骨性愈合。AOFAS评分从术前平均(44.4±10.5)分提高至术后(80.0±10.8)分,而VAS评分从术前平均(7.0±2.0)分降至术后(1.1±0.9)分,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随访期间未见骨不连、畸形愈合及固定失效等并发症。结论:En-block切除结合结构性植骨融合治疗第1跖趾关节痛风性关节炎具有症状缓解明显、融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势,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 长屈肌腱转位手术治疗老年跟腱断裂的疗效分析

    作者:朱尧卿;徐向阳;朱渊

    背景:慢性跟腱疾病发展到后期往往需要行肌腱转位治疗,长屈肌腱转位手术是常用的治疗方式。但老年患者的功能恢复、生活方式有别于其他人群。目的:探讨长屈肌腱转位手术治疗老年人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行长屈肌腱转位手术的老年患者的病例资料(>60岁)。共14例(16足),男女各7例,年龄60~83岁,平均67.1岁。2例女性患者为双侧跟腱断裂同时行手术修补,均采用单切口长屈肌腱转位替代跟腱疗法。分别评估患者术前与术后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AOFAS-AH),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趾-跖趾-趾间关节评分(AOFAS-MTPIP),视觉模拟法(VAS)疼痛评分,跟腱断裂评分(ATRS)及手术相关并发症情况。后进行统计学比较,评价患者足踝部功能恢复情况及患者满意情况。结果:14例患者术后获得21~67个月随访。AOFAS-AH评分从术前(68.2±6.2)分提高到术后的(93.2±5.3)分;AOFAS-MTPIP评分术前为(94.2±2.9)分,术后为(95.1±3.2)分;VAS评分术前(5.1±1.4)分,术后为(1.0±0.7)分;ARTS评分从术前(52.7±9.3)分提高到术后(86.3±10.3)分。16足术后均未出现伤口感染等手术并发症,也未在围手术期出现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其他并发症。结论:长屈肌腱转位手术在老年人中的应用不但具有很好的手术疗效,并且安全性较高。

  • 单纯楔骨损伤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于涛(综述);俞光荣(审校)

    楔骨共3块,既参与形成足横弓,又参与支撑足内侧纵弓,在力的传导中起关键作用,是中足重要的骨性结构,也是维持足正常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单纯楔骨损伤非常少见,容易漏诊,处理不当会对足部功能产生严重影响。现就楔骨损伤的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Lisfranc损伤的诊疗进展

    作者:郑一飞;张洪涛

    Lisfranc损伤即跖跗关节损伤。法国人Jaqcues Lisfranc(1790-1847)为一位在骑马时受伤,前足发生坏疽的士兵做截肢手术时发现,通过这个关节可以不需要截断骨骼,因此,跖跗关节的损伤就被称为Lisfranc损伤,约占全身骨折损伤的0.2%[1]。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车祸伤、高出坠落伤、各类运动损伤等的不断增加,Lisfranc损伤的发生率有增高趋势。但由于跖跗关节解剖结构的复杂性,以及易与一般的前足扭伤相混淆,甚至被其他严重的合并损伤所掩盖,因此容易误诊,误诊率高达20%[2,3]。而漏诊或治疗不当则会导致足部慢性疼痛、创伤性关节炎、足部畸形,甚至残疾的不良转归。目前Lisfranc损伤的诊断治疗仍是具有较大争议的热点,本文对近几年Lisfranc损伤的诊治进展做一综述,旨在充分认识对这一损伤早期诊断的重要性,以及总结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合理的手术及非手术治疗的处理方法。

  • 应用SPECT-CT指导痛性Ⅱ型副舟骨的手术治疗

    作者:王书亮;李淑媛;任玲;王显军;张建中

    副舟骨是较为常见的足部副骨,是由足舟骨之外的骨化中心成骨后未能与舟骨相融合而行成。其位于足舟骨结节内侧,表现为舟骨结节处的膨隆。大多数情况下,副舟骨没有症状,通常在行其他目的的足部影像学检查时得以发现,发生率占X线检查的4%~14%[1,2]。
      根据X线检查的形态学表现,副舟骨可以分为3型[3,4]。I型副舟骨:呈卵圆形或圆形,形态非常规则,大小2~6 mm,与足舟骨之间无接触。此型副舟骨包埋于胫后肌腱远端之内,一般不产生症状。约占所有副舟骨的30%;Ⅱ型副舟骨:为常见,占所有副舟骨的50%~60%,与足舟骨之间以1~2 mm的纤维软骨结合相连接;Ⅲ型副舟骨:三种副舟骨中少见的类型,占10%~20%,副舟骨已与舟骨相融合,表现为增大的舟骨结节。

  • 带骨性止点的同种异体跟腱肌腱移植术1例报道

    作者:苗旭东;师永祥;吴永平

    陈旧性跟腱断裂的修复比较困难,尤其对于缺损大于5 cm的MyersonⅣ处理起来更加困难,常用自体或人工韧带修复可以获得比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对于一些拒绝自体肌腱移植患者,有时同种异体跟腱移植也是一个选择[1-3]。近我们对一位男性老年患者,采用带骨性止点同种异体跟腱肌腱移植术进行治疗,获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

  •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编委换届改选工作会议暨第三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纪要

    作者:《中国骨与关节外科》编辑部

    由《中国骨与关节外科》编辑部及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共同主办的《中国骨与关节外科》编委换届改选工作会议暨第三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于2014年7月5日在杭州召开。会议由《中国骨与关节外科》主编、中国工程院邱贵兴院士主持。共有106名编委参加本次会议。浙江省医学会秘书长骆华伟到会并致辞。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期刊中心主任刘小培参会并代表出版社对本刊所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对进一步加强杂志的规范化建设和扩大杂志影响力等问题提出了宝贵意见。

  • 第三期骨干医师培训班通知--骨不连、骨缺损专题

    作者:

    由中国骨科医师分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工作委员会与国家康复医院矫形外科联合主办的“第三期骨干医师培训班--骨不连、骨缺损专题”定于2014年10月31日~11月7日在国家康复医院矫形外科示教厅举行,本届学习班将重点传授各种原因引起的骨不连、骨缺损致肢体畸形、残缺的高级课程。授课方式包括理论讲解、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参与门诊诊疗、观摩手术、模拟操作。培训结束前秦泗河教授主持对学员测评,合格后颁发由王岩会长和秦泗河主任签名的“2014年中国骨科医师分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工作委员会第三期骨干医师培训班--骨不连、骨缺损专题培训证书”,并将学员测评结果纳入“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工作委员会”档案。

  • 第八届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国际论坛纪要

    作者:秦泗河;葛建忠

    2013年12月21日-22日,由《中国矫形外科杂志》、《中国骨与关节外科》主办,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承办的“第八届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国际论坛暨Ilizarov技术应用研究学会(ASAMI China)成立10周年庆典”在京召开。大会邀请了意大利、美国、日本、韩国及国内的外固定与肢体重建专家做专题报告。
      秦泗河回顾了Ilizarov技术引入中国22年、ASAMI China成立10周年该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及进展。与会代表普遍感觉到中国在此领域与内固定、人工关节等的普及、发展相差甚远,应尽快在各省建立医疗中心与医师培训基地。秦泗河第二个演讲题目“下肢重建外科概论”,论述了中国化的Ilizarov技术与秦泗河的矫形外科技术体系交融,提出骨科自然重建理念,在实施3万多例矫形手术的基础上,初步创立了“下肢重建外科”--具有秦泗河矫形外科风格的新学派。300多位国内外代表参观了秦泗河的矫形外科病房--80张病床的快乐矫形骨科,接受来自全国各类四肢畸形、残缺患者,已经救治30多例濒临截肢的下肢残缺畸形,其医患关系和谐、外固定技术的巧妙应用、奇特疗效,给参观者留下难忘印象。此次会议丰富多彩,特点突出。

  • 中华医学会第十届骨科学分会足踝外科学组委员名单

    作者:

  • 多模式联合镇痛在外翻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作者:师英梅;梁静娟;马昕;姜建元

    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在外翻矫形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3月至2012年1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外翻行跖骨远端截骨手术患者60例,男10例,女50例,均行单足手术,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在围手术期接受多模式疼痛控制。B组仅常规术后3 d口服塞来昔布200 mg,每日2次,持续3 d。对两组患者术后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中的静息痛、运动疼痛评分进行比较。结果:A组患者术后24 h、48 h的静息疼痛评分及术后24 h、48 h运动疼痛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外翻矫形围手术期应用多模式镇痛方法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对手术的满意率。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