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Bone and Joint Surgery 중국골여관절외과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影响因子: 0.9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1316/R
  • 国内刊号: 翁习生 郝晓健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东单三条9号
  • 曾用名: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 创刊时间: 200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瘦素与雌激素在骺板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王善金;李新锋;戴力扬

    瘦素和雌激素是青春期的重要激素,共同参与了长骨骺板的生长代谢.二者都能调控骺板软骨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及凋亡,其相应的受体在骺板的不同细胞层存在共表达现象.目前,国外对瘦素和雌激素在骺板内的作用机制研究日渐增多,对揭示青春期骨发育有重要的意义,但关于二者的相互作用关系仍未完全阐明.

  • 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治疗进展

    作者:董玉雷

    峡部裂型腰椎滑脱( isthmic spondylolisthesis)是骨科临床常见的疾病,近几年随着治疗理念与技术的进步,治疗方式逐渐多样化,如何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仍然存在一些争议,本文通过对各种治疗方式的适应证、优缺点及临床随访结果进行综述,并且包括了近年来微创治疗的进展,进一步探讨不同治疗方式的选择,提高峡部裂腰椎滑脱的治疗水平.

  • 马尾神经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永杰

    对椎间盘突出及腰椎管狭窄所致马尾神经综合征进行系统性总结,从而对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特别是对外科治疗及治疗后效果的各方争论进行综述.

  • 生物体液特异性代谢标志物应用于骨关节炎诊断的进展

    作者:孙剑;向川;王春芳;卫小春;侯志超

    骨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多发疾病,起病缓慢,病程长,如何早期诊断是治疗本病的关键.以往研究关注于寻找反映疾病变化的生物标志物,但由于个体间存在较大差异,至今尚未发现能用于诊断骨关节炎的特异蛋白或生物标志物.代谢组学是后基因时代的一门新兴学科,目前通过对骨关节炎患者尿液进行代谢组学研究,发现特异性生物学标志物,进而早期诊断骨关节炎已有报道.本文对代谢组学应用于骨关节炎诊断做一综述.

  • 阿仑膦酸钠对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大鼠股骨头骨组织MMP/TIMP系统的影响

    作者:王建忠;王春生;王坤正;周金秋

    目的 观察阿仑膦酸钠对长期应用皮质激素大鼠骨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MMP-9及其特异性抑制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 (TIMP-1)和TIMP-2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阿仑膦酸钠预防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健康SD大鼠3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激素组、阿仑膦酸钠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激素组和阿仑膦酸钠组肌内注射醋酸泼尼松龙12.5 mg/kg,每周2次,阿仑膦酸钠组同时给予阿仑膦酸钠5 mg/kg灌胃,每周1次;对照组只给予相同体积生理盐水肌注.4周后取左侧股骨头骨组织石蜡包埋,HE染色,鉴定骨质疏松和股骨头坏死情况;取右侧股骨头骨组织提取总R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MMP-2、MMP-9、TIMP-1和TIMP-2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MMP-2在激素组、阿仑膦酸钠组、对照组中的表达分别为0.15±0.04、0.13 ±0.07、0.09±0.03,MMP-9在三组中的表达分别为0.13±0.03,0.09±0.02和0.08±0.02;TIMP-1在三组中的表达分别为0.07±0.02,0.13±0.4和0.18±0.04;TIMP-2在三组中的表达分别为0.45±0.15,0.63±0.10和0.69±0.19.激素组与对照组比较,MMP-2、MMP-9 mRNA表达增高,TIMP-1、TIMP-2 mRNA 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仑膦酸钠组与对照组比较,仅MMP-2显著性差异.阿仑膦酸钠组与激素组比较,MMP-2、MMP-9 mRNA表达降低,TIMP-1、TIMP-2 mRNA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醋酸泼尼松龙上调大鼠骨组织中MMP-2、MMP-9 mRNA的表达,下调TIMP-1、TIMP-2水平,使MMPs/TIMPs比值升高.阿仑膦酸钠可以拮抗皮质激素对MMPs/TIMPs系统的调控.

  • CALM2基因多态性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遗传易感性的关联性研究

    作者:周熹;邱贵兴;吴志宏;原所茂;费琦;刘正

    目的 探讨钙调蛋白2基因(CALM2基因)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采集北京协和医院骨科确诊的汉族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107例,对照组107例,病例组按照PUMC分型进行分组.采外周血试剂盒提取DNA.根据国际人类基因组单倍体型图计划提供的基因型数据,选取CALM2基因的SNPs位点,应用VeraCode GoldenGate Genotyping Assay基因芯片进行SNPs基因型鉴定.用关联分析法探索CALM2基因与患者发病及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CALM2的rs10153674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差异(P =0.003),rs10153674位点等位基因G与AIS的易感性升高有关.结合PUMC分型,rs10153674和rs1027478基因型在PUMC I型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038,0.006),rs10153674基因型G/G、rs1027478基因型A/G与PUMC I型的发生有关.结论 CALM2基因遗传变异可能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发生相关,有可能是影响AIS易感性的重要因素.PUMC I型AIS的发生可能与rs10153674和rs1027478基因型多态性有关.

  • 大鼠终板软骨细胞体外自然退变过程中Asporin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凌挺;徐宏光;王弘;刘平;陈学武;杨晓明;张玙;李逸峰

    目的 通过大鼠终板软骨细胞体外自然传代的退变模型,探讨大鼠终板软骨细胞体外自然退变过程中Asporin基因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取大鼠腰椎终板软骨细胞,酶消化法及自然传代法分离培养大鼠终板软骨细胞,选取P1代及P5代,体外培养6d,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利用HE染色及甲苯胺蓝染色对软骨细胞进行观察及鉴定.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Ⅱ型胶原、蛋白多糖及Asporin基因变化.结果 随着细胞传至P5代,细胞形态上有梭形变趋势,Ⅱ型胶原( P5/P1=0.111767,P=0.009842)及蛋白多糖表达(P5/P1=0.328965,P=0.002371)明显下调,Asporin蛋白表达明显上调.结论 终板软骨细胞传至P5代,细胞发生自然退变,Asporin基因表达明显上调,提示Asporin基因表达与终板软骨的退变具有重要联系.

  • 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胸腰段结核僵硬性角状后凸畸形

    作者:曹奇;廖雄;杨铁军;唐国军;陈亮元;陈小明;唐晓军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PVCR)治疗胸腰段结核继发僵硬性角状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4年1月至2009年9月,12例胸腰段结核继发僵硬性角状后凸畸形患者接受手术,男4例、女8例,平均年龄42.4岁.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之后每隔1年分别测量脊柱后凸Cobb角,并行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5.5h,术中出血平均2410 ml;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发生.平均随访25.3个月,术前、术后测得后凸Cobb角分别为49.9°±12.5°、18.3°±3.4°,平均矫正31.7°±10.9°,矫正率为62.8%±5.8%.术前合并神经功能障碍5例,Frankel C级3例、D级2例,术后Frankel D级1例,神经功能改善率80%.围手术期发生脑脊液漏和切口感染各1例,发生率为16.7%;随访期发现内固定物松动1例,发生率为8.3%.术前VAS评分平均7.8分,术后平均2.9分,改善率62.3%.所有病例均未出现神经损伤并发症,植骨节段全部骨性融合.结论一期PVCR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胸腰段结核病灶清除、矫正僵硬性角状后凸畸形.

  • 围手术期个体化多模式镇痛的临床应用

    作者:翁文杰;陆曌;李剑;邱旭升;袁涛;徐志宏

    目的 评价围手术期个体化多模式镇痛的疗效.方法 将470例于我科实施手术的患者以严重疼痛、重度疼痛、中度疼痛及轻度疼痛划分为A、B、C、D四组,各组在围手术期使用不同的镇痛模式,于术后不同时间段(2h、24 h、48 h、4d、8d、12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结果 各组VAS评分低,疼痛程度弱.结论 围手术期采用个体化多模式镇痛能有效地减轻术后疼痛,有利于功能的康复.

  • 不同止血带使用方法对TKA围手术期失血量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曹学伟;杨伟毅;梁比记;李想

    目的 研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两种不同止血带使用方法对围手术失血总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60例60 ~75岁单侧TKA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A组(30例,术中采用截骨完成后使用止血带至手术结束)和B组(30例,术中采用全程在止血带下完成手术),所有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比较A、B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总失血量、显性出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比例、输血量及手术时间的差异.结果 A组在显性失血量、手术时间较B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围手术期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比例、输血量A组较B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TKA手术当中截骨完成后开始使用止血带的方法,是一种能够明显减少围手术期总失血量、降低输血比例及输血量的新手术方式,同时减少了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脊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生命质量量表的编制

    作者:徐宏光;贾瑞平;王弘;吴志宏;邱贵兴

    目的 编制适用于我国脊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生命质量量表(QLS-DSD).方法 采用议题小组和核心小组的程序化决策方式并借鉴国内外建立量表的经验制定量表,对296例脊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进行调查,采用离散趋势法、相关系数法、反应度分析、逐步回归法和因子分析法等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采用上述5种方法删除3个条目,终得到23个条目.结论 QLS-DSD准确反映脊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生命质量.

  • 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的疗效与并发症

    作者:王升儒;仉建国;李书纲;翁习生

    目的 评价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完全分节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女32例,男24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患者.所有病例均行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均应用椎弓根螺钉技术进行固定,随访24 ~58个月,平均32.9个月.术前、术后及随访时均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对冠状面和矢状面Cobb角、躯干偏移进行测量分析.同时复习病历,统计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120~365 min,平均210 min;术中出血量150 ~ 2100 ml,平均812ml;固定椎体节段2~11个,平均5个.冠状面节段性侧凸Cobb角术前平均42.4°,术后11.5°,末次随访14.1°,矫形率为72.9%;节段性后凸Cobb角术前平均42.0°,术后12.6°,末次随访14.5°,矫形率为70.0%;躯干偏移术前平均16.2 mm,术后14.8 mm,末次随访8.0mm.术前存在神经症状的2例患者均得到良好的缓解.1例出现伤口延迟愈合;2例手术后出现椎弓根螺钉切割;2例出现断棒;1例术后出现交界性后凸.结论 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固定可直接去除致畸因素,在冠状面和矢状面均可获得满意的矫形,同时可以获得脊髓的360°减压,可缩短时间、减少融合节段.但是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而言,内固定失败,主要是凸侧椎弓根骨折、螺钉的切割,需要引起充分的重视.

  • AO接骨板与Sanatmetal髓内钉固定治疗尺桡骨单节段双骨折的比较

    作者:曲宪芳;赵宇;刘书茂;刘长松;贾金生;管波清

    目的 比较加压接骨板与髓内钉固定对闭合性尺桡骨干单节段双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30例闭合性尺桡骨干单节段双骨折分别采用AO接骨板与Sanatmetal髓内钉手术内固定治疗.其中18例行AO接骨板内固定;12例行Sanatmetal髓内钉内固定.骨折分型均为AO:A3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前臂旋转功能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髓内钉组在手术时间与出血量上明显少于接骨板螺钉组,两者有明显差异;而在骨折愈合时间,前臂旋转功能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髓内钉在治疗成人尺桡骨单节段双骨折中,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二期取出方便等优点.但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治疗效果更多取决于术者的经验和骨折类型.

  • 两种评估方法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比较研究

    作者:刘晖;张育民;姚建锋;秦四清;马建兵;许鹏

    目的 分析、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后Harris和Charnley评分标准.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3例(45髋);男22例(22髋),女21例(23髋);年龄29 ~ 72岁,平均(52.7±14.1)岁.分别使用Harris[1]和Charnley[2]评分标准进行术后评估并分析、比较.所得数据输入SPSS11.0统计软件包,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两种评估方法均无差出现.Harris和Charnley评分为优者分别为33例(73.33%)和26例(6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8.915,P<0.05);评分为良者分别为10例(22.22%)和12例(24.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2.642,P>0.05);评分为中者分别为2例(4.45%)和3例(7.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68,P>0.05).术后12个月所有患者两种评估方法均无差出现.Harris和Charnley评分为优者分别为35例(77.78%)和31例(75.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58,P>0.05);评分为良者分别为9例(20.00%)和9例(21.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27,P>0.05);评分为中者分别为1例(2.22%)和1例(2.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713,P>0.01).结论 两种方法在评估结果上基本一致,但也表现出各自特点,Charnley评分确实方便简单,能大致反映具体情况,等差的评分易于记忆使用.Harris评分中得分的不等差,反映所评项目的轻重差异,表达更清楚,但必须使用图表记录.

  •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聚维酮碘灌洗治疗慢性骨髓炎

    作者:余世明;张阳春;胡俊勇;刘建华;李占春;盛璞义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聚维酮碘灌洗对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我科自2005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共收治78例慢性骨髓炎患者,男64例,女14例,平均年龄38.4±13.8岁,慢性骨髓炎病史2~158个月,平均17.3±12.8个月.常规予以抗生素治疗,行病灶清除术,必要者予以植骨后,均采用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聚维酮碘灌洗治疗,进而植皮、直接缝合或皮瓣转移修复创面,观察和分析疗效.结果 除1例未愈外,其他患者均顺利治愈.VSD联合聚维酮碘灌洗平均为17.5±2.1d,术后2周,血WBC、ESR及CRP较术前明显降低,平均住院时间28.9±5.5 d,治疗过程中无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经植皮及植骨等相关处理后,创面愈合良好,无新增死骨、死腔及包壳,骨愈合良好,骨愈合的时间4.5~10个月,平均6.4±1.8个月,平均随访32.6±8.7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 VSD联合聚维酮碘灌洗对慢性骨髓炎患者疗效显著,简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