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O-arm导航辅助下后路半椎体切除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

    作者:王峰;杜伟;杨刚;王林峰;申勇;丁文元;孟宪中;张英泽

    目的:探讨术中O-arm导航辅助下后路半椎体切除治疗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14例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9例,年龄9~15岁。患者均为单发性完全分节半椎体畸形,其中半椎体位于T91例、T102例、T115例、T123例、L12例、L21例。患者术前均拍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 X 线片,测量冠状面及矢状面 Cobb 角。在O-arm导航辅助下植入椎弓根螺钉,术中O-arm导航3D重建半椎体畸形,明确半椎体切除范围,彻底切除半椎体畸形。术中经O-arm扫描、术后经CT扫描观察螺钉位置;分析手术前后Cobb角,评价脊柱侧凸、后凸矫正率。结果14例患者共置入椎弓根螺钉120枚,其中11例置入4对椎弓根螺钉,2例置入5对,1例置入6对;经术中O-arm扫描确认位置良好,术后CT扫描评估螺钉置入准确性:0级118枚(98.3%),1级2枚(1.7%)。本组病例手术时间平均为(195.4±17.4)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611.9±173.0)mL,术后随访3~15个月,平均9.6个月。术前侧凸Cobb角为62.8°±15.8°,术后为10.9°±5.3°,矫正率为83.34%±6.08%,末次随访时为12.1°±4.8°;术前后凸Cobb角为57.5°±15.5°,术后为17.0°±6.6°,矫正率为70.66%±6.79%,末次随访时为17.9°±7.0°。随访期间未见明显角度丢失。术后与末次随访时侧凸、后凸角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而术后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本组病例术后无神经并发症,未发生螺钉松动、脱出、折断等。结论在后路半椎体切除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手术中,O-arm导航能够指导椎弓根螺钉的准确置入和半椎体的精准切除,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

  • 后路半椎体切除治疗先天性半椎体畸形

    作者:王欢;方煌;刘丰;王铮强;李潇;方忠;熊伟;李锋

    目的:评估后路外科矫治先天性半椎体畸形的临床疗效,探讨后路手术矫治先天性半椎体畸形的策略、技术要点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单纯后路手术矫治的先天性半椎体脊柱畸形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37例,平均年龄9.5岁(2~43岁),均行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实施矫形和脊柱平衡重建。比较术前、术后、末次随访Cobb角、顶椎偏移、躯干偏移等指标。结果6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手术死亡或围术期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4~50个月,平均27个月。侧凸Cobb角由术前35.9°±6.0°,纠正至术后6.0°±1.6°,末次随访5.3°±1.5°,矫正率85.2%;后凸Cobb角同正常值的差距术前28.5°±9.3°,术后6.6°±1.4°,末次随访5.9°±1.4°,矫正率平均79.3%;术前顶椎偏移(31.4±6.3) mm,术后(6.2±1.4) mm,末次随访(5.7±1.5) mm;术前躯干偏移(17.8±2.1) mm,术后(5.5±1.3) mm,末次随访(4.6±1.0) mm;各观察项目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术后无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无假关节形成。1例发生椎弓根螺钉松动、移位。2例术前下肢不完全性瘫痪患者神经功能末次随访时已恢复正常,Frankel评级E级。结论后路半椎体切除矫治先天性脊柱畸形可直接去除致畸因素,手术时间短、创伤小、融合节段少,并可有效重建脊柱冠状面及矢状面平衡。

  • 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的疗效与并发症

    作者:王升儒;仉建国;李书纲;翁习生

    目的 评价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完全分节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女32例,男24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患者.所有病例均行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均应用椎弓根螺钉技术进行固定,随访24 ~58个月,平均32.9个月.术前、术后及随访时均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对冠状面和矢状面Cobb角、躯干偏移进行测量分析.同时复习病历,统计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120~365 min,平均210 min;术中出血量150 ~ 2100 ml,平均812ml;固定椎体节段2~11个,平均5个.冠状面节段性侧凸Cobb角术前平均42.4°,术后11.5°,末次随访14.1°,矫形率为72.9%;节段性后凸Cobb角术前平均42.0°,术后12.6°,末次随访14.5°,矫形率为70.0%;躯干偏移术前平均16.2 mm,术后14.8 mm,末次随访8.0mm.术前存在神经症状的2例患者均得到良好的缓解.1例出现伤口延迟愈合;2例手术后出现椎弓根螺钉切割;2例出现断棒;1例术后出现交界性后凸.结论 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固定可直接去除致畸因素,在冠状面和矢状面均可获得满意的矫形,同时可以获得脊髓的360°减压,可缩短时间、减少融合节段.但是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而言,内固定失败,主要是凸侧椎弓根骨折、螺钉的切割,需要引起充分的重视.

  • 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治疗脊柱上胸段侧后凸畸形

    作者:仉建国;孙武;邱贵兴;王升儒;赵玉娟;赵丽娟

    目的:观察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上胸段侧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12月~2010年2月我院共收治半椎体所致脊柱上胸段侧后凸畸形患者8例,男4例,女4例;年龄11~15岁,平均13岁.3例患者合并神经系统症状.均行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术前、术后和随访时拍摄站立位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冠状面与矢状面局部后凸Cobb角;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通过JOA评分评价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神经系统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50个月,平均22.8个月.手术时间150~420min,平均278min.术中出血量500~3500ml,平均1787ml.固定融合节段4~11节,平均8.5节.冠状面局部侧凸Cobb角由术前平均45.5°矫正至术后1周的14.4°;矢状面局部后凸Cobb角由术前平均47.9°矫正至术后1周的21.6°;3例合并神经系统损伤患者平均JOA评分由术前5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8分.1例连接器固定患者术后10个月随访时发现细棒断裂,翻修后随访24个月效果良好.结论:对于先天性脊柱上胸段畸形,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半椎体切除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

    作者:邹德威;吴继功;马华松;周雪峰;谭荣;刘玉曾;张乐乐;陈晓明;鲍磊;张强

    目的:探讨合并有半椎体畸形的脊柱侧后凸患者的手术矫正策略和方法,并对手术矫正效果进行评估.方法:2005年1月至2007年5月,共收治合并半椎体畸形的脊柱侧后凸患者25例,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龄12.2岁.侧凸Cobb角平均84.6°(28°~150°),后凸平均68°(47°~125°).切除的半椎体高T3,低S1.对合并有前凸、半椎体凸向腹侧的2例患者采用前路半椎体切除、椎体问植骨融合固定术;对于单纯的半椎体、代偿弯无结构性弯曲的9例患者行后路经椎弓根半椎体切除、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对于半椎体同时合并结构性代偿弯、Risser征大于Ⅱ级的11例患者行后路经椎弓根半椎体切除、长节段矫形代偿弯固定融合术;对于有半椎体畸形同时代偿弯为结构性弯曲、Risser征小于Ⅱ级未发育成熟的3例患儿行后路半椎体切除固定,在代偿弯性结构性弯则用带有可以调节的"生长阀"固定.结果:手术时间3.5~6.5h,平均4.5h;术中出血300~2100ml,平均850ml.术后出现单侧下肢麻木者1例,1周后完全缓解,无其他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侧凸平均38.3°(24°~58°),矫正率53.7%;术后后凸平均25.3°(13°~38°),矫正率61.5%.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未发现假关节形成,后凸和侧凸无明显丢失.结论:半椎体切除和采取个性化的手术方案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可以起到很好的矫正效果.虽然存在一定的神经损害的风险,但是术前充分的评估、缜密的手术设计和术中精确的操作可避免神经损害发生.

  • 后路半椎体切除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脊柱侧凸的疗效及其并发症

    作者:郭建伟;仉建国;王升儒;王海;张延斌;杨阳;杨新宇;赵丽娟

    目的:评估后路半椎体切除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半椎体所致婴幼儿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39例(男21例,女18例),年龄3.5±1.1岁(2~5岁),其中3例合并心脏畸形,1例合并脊髓拴系,1例合并脊髓空洞.均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总结患者临床资料及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并记录手术并发症及矫形效果.结果:手术时间189.9±56.8rmin,出血量306.6±152.3ml.手术切除单个半椎体35例,切除2个半椎体4例.融合节段数3.4±1.4个,其中2节段融合22例,占56.4%.术后随访时间5.9±2.6年(3~11年).术前冠状面节段性侧凸Cobb角39.3°±12.2°,术后即刻6.3°±7.2°,矫正率为(85.2±14.8)%,末次随访丢失3.2°±7.7°;术前节段性后凸角17.7°±17.0°,术后即刻2.9°±8.2°,矫形率为(87.0±69.0)%,末次随访丢失3.2°±11.4°;术后冠状面矫形节段头侧代偿弯及尾侧代偿弯自发矫正率(72.0±46.4)%和(81.8±34.5)%.手术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围手术期及随访过程中发生了3例并发症(7.7%),包括椎弓根骨折1例,断棒1例,畸形加重行翻修1例.另有2例患者随访过程中发现椎弓根拉长.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后路半椎体切除术对婴幼儿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早期手术可以达到短节段固定融合,但是内固定及与脊柱生长相关的并发症仍需临床医师重视.

  • 作者:

    关键词:
  • 前后路与后路半椎体切除术矫治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的疗效分析

    作者:孙武;仉建国;邱贵兴;王升儒;赵玉娟;赵丽娟

    目的 对比前后路与后路半椎体切除术治疗半椎体畸形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的疗效.方法 2000年8月至201 1年5月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治疗半椎体畸形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后凸44例,男21例,女23例;年龄2~17岁,平均年龄11.4岁.20例行前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后路矫形同定融合术;24例行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后路矫形固定融合术.所有病例术前、术后和随访时均拍摄站立位全脊柱X线片,测量冠状面和矢状面Cobb角及顶椎偏移;通过复习病例,记录相关并发症.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24~72个月,平均39.2个月.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侧凸、后凸度数、顶椎偏移及术后随访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固定节段、术后侧凸、后凸度数及顶椎偏移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凸侧Bending像度数前后路组高于后路组(P<0.05);手术时间前后路组大于后路组(P<0.05).并发症包括:前后路组术中加压时椎弓根切割1例,随访发现代偿弯加重1例、曲轴失衡2例;后路组术中加压时椎弓根切割1例,术后螺钉拔出需翻修延长内同定1例.结论 前后路与后路半椎体切除术在冠状面和矢状面均可获得相似的矫形效果.前后路半椎体切除术适用于畸形较僵硬的患者,对于骨龄小的患者,若阻滞范围不够,易发生曲轴失衡;后路半椎体切除术手术时间短、创伤小,但是应注意避免内同定相关并发症.

  • 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内固定与一期前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内固定治疗先天性半椎体畸形的疗效对比

    作者:张军华;李志琳;郭晓东;王世勇;窦强;杨成伟;张炼;屈涛

    目的:对比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与一期前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先天性半椎体畸形的疗效.方法:抽取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骨科中心脊柱外科46例住院手术治疗先天性半椎体畸形的患者,随机化分为2组,每组23例,分别行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和一期前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前和术后6个月侧凸cobb角、后凸cobb角及矫正率.结果:两组间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后凸cobb角及后凸矫正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在后凸畸形矫正方面优于一期前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且其手术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

  • 先天性脊柱侧弯采用单纯后路经椎弓根半椎体切除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韩书生

    目的:评价单纯后路经椎弓根半椎体切除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月35例接受经椎弓根半椎体切除治疗的先天性脊柱侧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术后、随访脊柱侧弯主弯和头尾侧代偿弯Cobb 角.结果:术前与术后,术前与末次随访Coob 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末次随访Coob 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内固定断裂、出现神经症状病例.结论:单纯后路经椎弓根半椎体切除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弯可有效地矫正畸形.

  • 年幼儿先天性脊柱侧凸Ⅰ期前后路半椎体切除术的护理

    作者:刘荫荣;刘士红;朱学梅

    2000年2月~2005年9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采用一期前后路切除半椎体,椎弓根钉棒系统节段性内固定治疗15例4岁以内患儿取得显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采用半椎体切除治疗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欧阳冰;王建儒;包杰;穆天旺;左文建

    我院60例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采用半椎体切除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前、后 Cobb角及矫形率变化等情况。结果经治疗后,在手术后即刻、手术后末次随访时,患者冠状面局部侧凸Cobb角、冠状面整体侧弯Cobb角、头侧代偿弯Cobb角、尾侧代偿弯Cobb角、顶椎偏移、躯干偏移、SVA、矢状面后凸Cobb角较手术前明显减少,经治疗后患者后、侧凸均明显好转且术后未发生明显并发症。应用后路半椎体切除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疗效显著且安全。

  • 单纯后路经椎弓根半椎体切除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弯

    作者:丁勇;刘殿鹏;孟宪志

    目的 评价单纯后路经椎弓根半椎体切除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弯(congenital spinal scoliosis,CSS)疗效.方法 回顾 性分析30例接受经椎弓根半椎体切除治疗的CSS患者,比较术前、术后、随访脊柱侧弯主弯、头尾侧代偿弯Cobb角.结果 术前冠状面主弯Cobb角平均45.52,术后Cobb角14.44,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后路经椎弓根半椎体切除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弯可有效地矫正畸形.

  • 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护理

    作者:刘荫荣;刘士红;朱学梅

    目的:总结15例年幼儿先天性脊柱侧凸Ⅰ期前后路半椎体切除术护理.方法:15例患者均进行CT及MRI检查,术前肺功能训练,术后轴向翻身技术及体位护理、病情观察、饮食指导、和功能锻炼等综合护理.结果:1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疗效显著,未出现严重护理并发症.结论:重视年幼儿先天性脊柱侧凸Ⅰ期前后路半椎体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每一项综合护理,是手术顺利及术后早日康复的重要保证.

  • 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固定治疗6岁以下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后凸

    作者:司泽兵;吴继功;马华松;陶有平;邵水霖;姬勇;高博;李海侠;张乐乐

    [目的]观察6岁以下儿童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固定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 2014年12月接受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固定的脊柱侧后凸患儿31例.其中男15例,女16例;年龄1岁11个月~5岁5个月,平均3岁9个月.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影像学的改变.通过文献复习,从而评价手术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手术时间133 ~288 min,平均手术时间157 min.出血量50 ~ 600 ml,平均324.5 ml.术后2周冠状面及矢状面主弯Cobb角分别为2°~25°及13°~20°,平均矫形率分别为67.8%、50.1%,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 ~48个月,平均23个月.末次随访冠状面及矢状面主弯Cobb角,与术后2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恢复良好,无其他神经系统并发症及感染,内固定无断钉及松动,矫正度无显著丢失.[结论]先天性脊柱侧后凸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是控制畸形进展的有效方式.尽可能早地选择手术,可获得冠状面和矢状面良好的矫正效果、低神经损伤风险,可避免手术节段延长.

  • 后路半椎体切除器械矫正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

    作者:詹世强;王义生;马元琛;柯雨洪;林秉涛

    [目的]探讨后路半椎体切除、器械矫正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7月~2006年12月,后路半椎体切除、器械矫正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39例,男22例,女17例;平均年龄8.3岁(3~15岁).完全分节性半椎体30例,部分分节性半椎体9例.内固定器械包括ISOLA 16例、CD-Horizon 10例、MOSS-Miami 10例、TSRH 3例.术前后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片,观察手术前后侧凸的矫正率及躯干平衡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4.5年,平均2.8年,术前冠状面Cobb's角平均48°,术后13°,末次随访平均13.2°,平均矫正率70.2%.矢状面Cobb's角术前平均39°,术后12.1°,末次随访12.7°,平均矫正率68.7%.所有患儿植骨融合牢固,躯干平衡良好.无神经系统并发症,无植入物折断及松动、无感染等并发症,1例出现曲轴现象.[结论]后路半椎体切除、器械矫正内固定对先天性脊柱侧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矫治方法.先天性脊柱侧凸应提倡早期手术矫治.

  • 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融合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弯

    作者:许伟华;杨述华;杜靖远

    [目的] 探讨单纯经后方人路半椎体切除后,行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矫形固定对先天性脊柱侧弯的疗效.[方法] 2l例先天性半椎体畸形的患儿,单纯经后方入路切除半椎体,并一期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矫形固定和脊柱植骨融合术,比较术前、术后和后一次随访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测量并记录脊柱侧弯及后凸的Cobb's角.[结果] 本组病例脊柱畸形明显改善,冠状面,半椎体节段侧弯术前平均41.5°,术后15.1°,矫正率63.6%;后一次随访时平均14.70,矫正64.6%;冠状面主侧弯术前平均46.9°,术后18.4°,矫正60.8%;后一次随访时平均17.5.,矫正62.7%;矢状面,半椎体节段术前有15.4°后凸畸形,术后恢复至正常生理曲度范围.手术后头侧和尾侧代偿弯也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单纯后方入路切除半椎体后行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矫形内固定术,可满意地矫正先天性脊柱侧弯,在骨骼成熟之前进行治疗可有效地预防继发性的脊柱改变.

  • 后路半椎体切除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后凸

    作者:陈君生;朱大成;刘学义;高建伟;梁兴平

    目的 评价后路半椎体切除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 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或椎体截骨经椎弓根内同定术治疗3例患者,术后支具固定6~12个月,通过对比术前术后X线片评估患者躯干平衡和失代偿情况.结果 术前后凸Cobb角平均102°术后为21°,3个月后为23°,所有患者外形正常,躯干平衡良好,来发现失代偿现象.结论 对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进行后路半椎体切除或截骨椎弓根钉棒矫形可矫正和控制冠状而和矢状面畸形.

  • 儿童腰骶部半椎体早期后路切除治疗

    作者:韦良魁;刘沛;刘福云;胡伟明;夏冰;牛学强;李新伟

    目的 探讨儿童腰骶部半椎体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0月至2014年7月我院诊治的18例腰骶部半椎体的患儿的临床资料.通过对其手术前后影像学检查、查体及病历资料分析,评估其发病特点、手术方式、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侧弯后凸Cobb角变化和躯干偏移改善情况.结果 本研究18例患儿手术时平均年龄5.1岁,8例患儿合并其他部位1~3个半椎体,14例合并脊髓拴系综合征等脊髓畸形.所有患儿均行一期经后路切除半椎体,4例无内固定,14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平均随访63个月.术前半椎体节段Cobb角平均25.9°,术后平均11.3°,末次随访时平均10.4°,术后平均即刻矫正率为56.4%,末次随访时平均侧弯矫正率为59.8%.手术前近端代偿弯Cobb角平均20.8°,术后平均12.6°,末次随访平均12.0°,术后平均即刻矫正率为40.0%,末次随访时平均为43.3%.矢状面无后凸畸形,躯干偏移较前改善.术后1例因凸侧髂骨钉断钉导致侧弯矫正失败,2例术后出现短暂神经功能障碍,随访时1例较前好转,1例完全恢复,其余无椎弓根钉切割、断钉棒、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儿童腰骶部半椎体容易合并脊髓畸形,早期行脊髓畸形手术同时可以后路切除半椎体不用内固定.早期后路腰骶部半椎体切除使用内固定能有效治疗脊柱畸形,避免局部严重畸形和防止继发代偿畸形,避免出现长节段的固定融合.

  • 幼儿先天性脊柱侧弯半椎体切除术后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彭虹菊;杨明珠;秦柳花;霍丽涛;赵凤娜;李慧

    目的 探讨并总结幼儿先天性脊柱侧弯半椎体切除术后的观察要点与护理经验.方法 对先天性脊柱侧弯半椎体切除的患儿术后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包括舒适的体位、严密观察各系统的并发症及健康指导等.结果 此类患儿术后无并发症发生,顺利出院.结论 患儿术后需认真做好各项护理措施,积极预防并发症,能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提高整体护理满意度.

28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