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沙星:“带刺”的抗菌“明星”

    作者:吴志;罗金财

    郑女士听到的传闻是否真实?这"带刺"的抗菌"明星",能不能继续用呢?如果能用,又如何拔掉附着其上的"刺"呢?跨越四代,叫好又叫座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眼科中心主任、主任医师陈梅珠介绍,左氧氟沙星是一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常用于治疗呼吸道及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氟喹诺酮类和喹诺酮类,是一类的药物,前者只是在药物的分子结构上均有氟原子,增加了其抗菌谱和抗菌力.喹诺酮类是一类较新的合成抗菌药,抗菌谱广,活性强,组织渗透性好,不易产生耐药性,对静止期和生长繁殖期细菌均有明显作用.它以细菌的脱氧核糖核酸(DNA)为靶,妨碍DNA回旋酶,进一步造成细菌DNA的不可逆损害,达到抗菌效果.该类药物与许多抗菌药物间无交叉耐药性,是理想的抗菌药.

  • PCR-ELISA微孔板杂交技术检测结核杆菌DNA

    作者:向延根;石国民

    目的采用PCR-ELISA微孔板杂交技术检测结核杆菌DNA.方法采用PCR技术扩增结核杆菌DNA,并将扩增产物加入预先包被结核杆菌探针的微孔板,再加入结核杆菌显色探针,同时进行微孔板核酸夹心杂交ELISA显色.共检测肺部疾病患者痰标本510例.结果该法的灵敏度为59.3%,特异性为95.0%;阳性预测值为96.3%,阴性预测值为51.4%.结论 PCR-ELISA微孔板杂交技术可快速、准确地检测结核杆菌DNA,是结核病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可靠实验室方法.

  • 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HBV-DNA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晓清;赵永生;邱元华;欧阳青

    资料与方法2007年1月~2008年12月门诊与住院病人及外单位送来的血清4384份.其中门诊病人血清2255份,住院病人血清1968份,外单位送来的血清161份.试剂基因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阴性对照及阳性标准品系列均来源于试剂盒,室内质控品购自江西省临检中心.

  • 脱氧核糖核酸:过去、现在和将来DNA双螺旋结构发现50周年庆典Web资源巡礼

    作者:中国数字化虚拟人课题组

    1953年4月Watson等人发现DNA双螺旋结构是人类揭示生命奥秘的划时代事件.1962年获得诺贝尔奖.今年是这个伟大发现的50周年,世界各地将以不同方式进行庆祝.回顾50年来科学界对生命奥秘探索的成就,展望今后50年可能的发展.本文对双螺旋结构发现50周年庆典的Web资源作了评述.

  • 生物安全洁净室

    作者:许钟麟

    1.生物学危险人类自从发现微生物以来,被微生物感染的病例屡有报导,而就此丧生的也大有人在,就是知名的细菌学家也难例外.而从重组DNA工程诞生以来,这一生物学危险更加扩大了.所谓DNA工程,就是用一种酶作"刀子",把甲种生物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切割下片段,"安装"到载体(如细菌的粒或噬菌体即细菌病毒)上再带到乙种生物的细胞中去,这样产生的乙种生物的细胞就具有甲种生物的遗传信息,改变了其遗传结构,造出了生物新类型.所以,DNA重组工程不仅存在操作过程中各种病毒微生物逃逸的问题,还存在可能具有未知毒性的微生物新种的散播这样极其严重的危险.

  • DNA在生物传感器金电极上的固定化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高志贤;周焕英;何永红

    核酸是重要的生命物质,其保存和传递生物遗传信息的独特方式,即特定的碱基序列和碱基配对的原则,是体外研究核酸功能和核酸检测方法的基础.用脱氧核糖核酸(DNA)作为识别元件构建的DNA生物传感器,在核酸检测中可以排除对标记的需要,同时具有快速、灵敏度高、实时测定的优势[1],适合发展成为一种定量测定的自动装置.

  • 升麻提取物 SMT 体内抗 HBV 药效学作用研究

    作者:刘方舟;时宇静;高英杰;郭姗姗;田红娇;钟菊迎;金亚宏;潘昕;崔晓兰

    目的:评价升麻提取物 SMT 抗乙肝作用。方法采用乙型肝炎病毒(HBV)转基因小鼠模型,将小鼠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SMT1(75%乙醇提取物)组、SMT2(总皂苷)组及 SMT3(总有机酸)组,各组分别给予不同的药物进行体内药效学实验。对各组 HBV 转基因小鼠血清中通过对人乙型肝炎 E 抗原(HBeAg)、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及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 - DNA)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对于小鼠血清中的 HBsAg 含量,SMT1组和 SMT3组均有所降低,且 SMT1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对于小鼠血清中的 HBeAg,各 SMT组含量均有明显降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于小鼠血清中的 HBV -DNA 含量,SMT1组和 SMT2组均有所降低,SMT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升麻提取物 SMT1、SMT2、SMT3均具有明显抗 HBV 活性及肝保护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取、分离研究,对新药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 无名异冲剂在骨折愈合中对DNA和BMP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献祥;余希杰;许书亮

    目的探讨无名异冲剂治疗骨折的作用机理.方法新西兰家兔55只造成双侧桡骨3mm缺损的骨折后随机分为用药组和对照组,于术后1、2、3、4、5周取骨痂制成石蜡切片,以Feulgen反应和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显示DNA和BMP,进行图像定量分析.结果在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中骨折修复细胞DNA指数和骨痂局部BMP含量的总体变化趋势两组相同;用药组第1、2周骨痂DNA指数和BMP含量明显高于同期的对照组(P<0.01);用药组BMP高峰出现在第2周,对照组出现在第3周.结论无名剂冲剂能促进骨折修复细胞的增殖,增加成骨细胞的活性,诱导BMP合成,加速骨折愈合.

  • 平衡针对家兔肩周炎的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作者:袁红;陈榕;黄大鹏;王颖;王文远

    目的:探讨平衡针对肩关节周围炎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30只雄性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平衡针组,每组10只.持续机械劳损加冰敷建立肩周炎模型,平衡针组针刺“肩痛穴”,空白组与模型组不予干预.观察家兔关节活动、病变肩关节周围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血浆和肩关节周围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5-羟色胺(5-HT)及冈上肌腱中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含量.结果:平衡针组血浆中5-HT[(18.16±4.44) ng/mL]较模型组[(23.28±5.89)ng/mL]明显降低(P<0.05),IL-1β无明显差异(P>0.05);患侧肩关节组织IL-1β、5-HT和冈上肌腱DNA平衡针组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P<0.05).结论:平衡针通过减少病变肩关节组织中致痛因子、炎性因子及DNA的表达,从而减轻肩周炎模型兔的局部病变组织的机化和粘连,有效地改善肩周炎所导致的局部和全身的病理状态.

  • 解毒复肝灵抑制乙肝病毒母婴宫内传播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家祥;郭晓华;张燕;王宜芳

    乙肝病毒(HBV)的母婴宫内传播,目前尚无特殊的治疗方法.自2000年4月-2002年4月,笔者给予HBV携带的孕前女性口服中药解毒复肝灵片,通过降低血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含量,以减少HBV母婴宫内传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中医阴阳理论用于基因组研究的可行性探讨

    作者:张洪钧;彭莉

    生物的遗传物质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RNA/DNA)由核苷酸组成.不同的核苷酸按所含碱基的不同分为4种,这些碱基为腺嘌呤(adenine,A)、鸟嘌呤(guanine,G)、胞嘧啶(cytosine,C)和胸腺嘧啶(thymine,T,为DNA特有)或尿嘧啶(uracil,U,为RNA特有).通常人们用碱基名称来区别核苷酸种类.

  • 一种基于反相微乳液的数字PCR微滴的制备方法

    作者:童石渊;冯继宏;白桦娟

    目的 提出一种新型的微滴生成方式——油包水(W/O)包裹技术,为数字PCR实验过程中微滴的制备提供一种更便捷的方式.方法 通过配制一定比例的特定油相以及包含模板DNA等反应物的特定水相,在不同条件下形成W/O微滴,并进行PCR反应.结果 所形成的微滴粒径大小均匀,并且在进行PCR反应过程中热力学性能保持不变,微滴不会因温度升降而破裂,适合于数字PCR中微滴的制备.结论 生成的微滴可以有效地使模板DNA进行扩增反应.

  • 基因变异导致腰部疾病

    作者:群芳

    在脱氧核糖核酸(DNA)导致的疾病名单上,如今又可以加上背部疼痛这一条了.一项新的研究显示,一个与脊椎中软骨形成有关的基因所产生的变异可能会引发腰椎间盘疾病.

  • 检测炭疽杆菌30分钟即可检出

    作者:

    美国一家生物技术公司日前宣布已开发出用DNA(脱氧核糖核酸)检测炭疽芽胞的新技术,利用该技术在30分钟内就能检测出信件、大楼或人身上是否存在炭疽芽胞.目前,调查人员使用快速"现场检测法"来探测炭疽杆菌感染.但这些测试并不很准确,还需进一步检测验证,这需要6小时到2天的时间.美国梅约公司科学家发明的DNA测试包则可在不到1小时内就可能得出结果,从而减少了被检测者的优虑.据悉,这种测试包使用4个DNA探针来鉴别炭疽杆菌的遗传物质,而非通常使用的一个DNA探针.用人类血液样本所做的实验室检测表明,梅约公司测试包的结果非常准确.但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研究员指出,梅约公司的DNA检测包仍需与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自己的遗传物质检测手段对比,以确保其结果的准确性.炭疽杆菌检测现在面临两个主要问题:①如何快速确定某人是接触了炭疽芽胞还是其他无害细菌;②如何快速诊断出有可能致命的吸入性炭疽感染以挽救病人的生命.梅约公司的DNA检测有助于解决第一个问题,华盛顿附近的沃尔特*里德陆军医学中心正致力于解决第二个问题.这一医学中心将从6日开始招募500人测试一种新技术,目的是用该技术帮助医生在感染了炭疽芽胞的病人病情恶化之前作出诊断.该陆军医学中心的技术以一种用放射性物质做标记的单克隆抗体为核心,单克隆抗体专门挑出血液中与细菌作斗争的嗜中性粒细胞,并使嗜中性粒细胞在特殊的γ射线相机下发光.由于嗜中性粒细胞聚集在细菌感染部位,因此凭借中性粒细胞的聚集程度,医生可以确定炭疽杆菌是否开始感染病人肺部组织,而不必像其他手段那样需等到炭疽杆菌导致肺部淋巴结肿大才能发现.摘自<医学经济报>

  • 聚合酶链反应改良技术及其用途

    作者:董莹

       80年代中期出现了一种新技术,称为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tion,PCR),其基本原理是在目的基因的两端人工合成两段寡核苷酸引物,在提取于水生嗜热菌中的DNA聚合酶TaqI作用下,以溶液中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以待测的目的基因为模板,在人工控制的变性温度、复性温度及延伸温度条件下,于短期内完成目的基因的体外扩增。PCR技术诞生之初基本的用途之一是基因诊断。近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分子遗传学的进步,针对PCR系统中模板取材、引物设计的改良及PCR产物的不同运用,PCR技术及其用途被多层面、全方位地发展了,从而也显示了PCR技术在生命科学不同领域中运用的强大功能。本文首先就普通PCR技术在各环节的革新方式作一简介,再例举不同PCR改良技术在各研究领域的运用。1 针对PCR技术各环节的革新措施1.1 引物的改良 引物的设计和选择是PCR技术的重要部分,直接关系到PC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通常需要了解基因背景信息而设计合成引物。随着所合成引物可裁信息量的增加,引物的职能也在不断增加,除了引导脱氧核糖核酸按模板限定聚合外,还可制造出特定的结构以便PCR产物进一步用于基因片段克隆及或基因突变位点的鉴定。如对裂殖子表面蛋白1的17区基因片段(MSP1-17)的PCR扩增,其引物设计时,在正向引物上设计有SalⅠ限制性内切酶位点及起始码,反向引物上设计有BamHⅠ限制性内切酶位点及终止码,由这对引物引导合成的DNA片段属于MSP-17基因,经SalⅠ和BamHⅠ双酶切后的回收片段能与被同样双限制性内切酶切的puc18质粒载体重组[1]。此处的引物的所含的4个功能序列为终得到MSP1-17基因片段的克隆提供了便利。又如,对恶性疟原虫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基因进行多态研究时,所用PCR引物F/3′末端以个别碱基替换的机制生成了DraⅠ限制性内切酶位点,通过相应限制性内切酶切后能灵敏地检测出该164号密码子为编码异亮氨基酸多态[2]。又如,为了能直接从PCR扩增产物的指纹图鉴定恶性疟原虫多药抗性基因(Pfmdr1)片段的多态性,使DCW3引物3′末端的碱基以替换方式产生TAT序列,带该3′末端序列的引物只能扩增可与该引物产生全面互补、且含酪氨酸编码序列多态的Pmdr1基因,从而对PCR产物的电泳分析就能鉴别酪氨酸编码的存在[3]。另外,在PCR引物末端带上某种配体,以便PCR通过配体结合机制与别的系统联结,如扩增恶性疟原虫SSUrRNA基因序列中疟原虫种特异保守序列的引物5′末端结合有生物素,带有生物素的PCR产物与包被在聚乙氯烯板上的亲和素结合,结合体可在荧光素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介导下与ELISA系统相接[4]。这种对引物的改良所建立的有PCR参予的系统其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一般PCR。

  • 235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浆游离DNA FLT3-ITD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钟凌;孟文彤;郑沁;周健;贾永前

    本研究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外周血血浆游离DNA FLT3内部串联重复序列(internal tandem duplication,ITD)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提取235例AML患者血浆游离DNA并以PCR扩增看家基因globin作为判定标准,通过PcR方法检测FLT3-ITD,并与骨髓或外周血白血病细胞DNA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35例AML患者中,190例患者血浆游离DNA扩增出globin基因.188例初诊、复发或难治患者中,血浆游离DNA发生FLT3-ITD突变35例(19%,35/188),与病人白血病细胞DNA检测结果完全一致.47例临床缓解患者中,有2例血浆游离DNA扩增出globin基因并检出FLT3-ITD突变,而其细胞来源DNA均为阴性.2例患者均早期复发.与FLT3-野生型(wt)相比,FLT3-ITD突变患者白细胞计数、CD7、CD56表达等明显升高,CR率降低.结论:AML患者血浆中可以检测出白血病细胞特异性的血浆游离DNA,与直接检测白血病细胞结果一致.时骨髓缓解期病人残留白血病(MRD)的检测,血浆游离DNA具有更高的敏感性.FLT3-ITD的检测对AML患者的预后及疗效判断有重要意义.

  • 以天青A染料显示DNA的染色方法

    作者:周建云;何松;于兰;郭燕

    对肿瘤细胞核中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含量进行测定,根据其倍体及细胞周期情况对肿瘤细胞的良恶性、恶性程度以及预后加以判断,称为DNA定量分析.能进行这种测定的主要有流式细胞仪和图像细胞仪两种.图像细胞仪分析由于具有直观、标本适用性广等特点深受广大病理工作者的青睐.DNA图像细胞分析首先必须进行DNA染色,传统的染色方法是Feulgen法,所用染料为碱性品红.我们采用天青A作为染料,替代碱性品红,取得了良好的DNA染色效果.

  • 鸭乙型肝炎病毒cccDNA Taq Man荧光定量PCR的建立

    作者:付美丽;林青;刘小朋;施水兰;陈少华;郑丽雅;林福海;李东良;陈紫榕

    目的 建立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cccDNA 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 用pUCm-T载体和PCR纯化产物连接,转染TOP10菌,筛选阳性菌落,提取质粒,制作外标准品;在DHBV基因组负链两侧设计一对引物,并在引物问设计和荧光标记一段TaqMan探针,严格优化反应物的组成和扩增条件,建立了DHBV cccDNA 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 低可检出104拷贝/ml;批内误差为0.2%~3.14%,批问误差为2.22%~4.43%;在105~102拷贝/ml之间与Ct值具有很好的线性[Ct=-2.8361ln(χ)+41.45,r=-0.9985].结论 该法是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较为简便的DHBV cccDNA定量检测技术.

  • 超声辐照纳米聚合物体外控释 DNA 效果的研究

    作者:张海;李莹;李富荣;许琴

    目的 利用自制携抗体结合前列腺癌细胞,探讨超声辐照PLGA纳米粒(PLGA-NPs)体外控释脱氧核糖核酸(DNA),靶向抑癌作用.方法 通过溶剂蒸干法制备携有前列腺癌雄激素受体抗体的PLGA纳米粒(NPs-PLGA-GFP-AR),包裹有绿色荧光蛋白(GFP)作为标志;加入前列腺癌PC4 2细胞培养2h后,以脉冲波(pulsed wave,PW)、连续波(continuous wave,CW)超声条件进行体外辐照对比,共聚焦荧光显微镜下观测细胞转染效果.结果 NPs摄入未增加,声辐照后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急剧明显增加;无超声辐照的癌细胞中5d后始见绿色荧光,超声辐照3d即可见绿色荧光;196 h后肿瘤细胞凋亡.PW1、2、3(Duty Factor,DF为10%、20%、30%,0.05~0.15 W/cm2))组与无超声比较转染率差异显著(P<0.05),10%、20%、30%组间转染率无显著差异(P>0.05);连续波超声辐照CW1、2、3(DF为10、20、30%,声强为0.1~0.25 W/cm2)与无超声组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但癌细胞脱壁、死亡率高.结论 超声辐照对NPs有体外促降解及靶向控释DNA作用.

  • 肝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化的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曾欢玲;陈晓明

    介入治疗是肝细胞肝癌(HCC)重要的治疗方法,其中以TACE常用.TACE作为一种局部化疗方法,对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基因(HBV-DNA)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对肝癌TACE后HBV-DNA变化的机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446 条记录 1/23 页 « 12345678...22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