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生物安全洁净室

    作者:许钟麟

    1.生物学危险人类自从发现微生物以来,被微生物感染的病例屡有报导,而就此丧生的也大有人在,就是知名的细菌学家也难例外.而从重组DNA工程诞生以来,这一生物学危险更加扩大了.所谓DNA工程,就是用一种酶作"刀子",把甲种生物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切割下片段,"安装"到载体(如细菌的粒或噬菌体即细菌病毒)上再带到乙种生物的细胞中去,这样产生的乙种生物的细胞就具有甲种生物的遗传信息,改变了其遗传结构,造出了生物新类型.所以,DNA重组工程不仅存在操作过程中各种病毒微生物逃逸的问题,还存在可能具有未知毒性的微生物新种的散播这样极其严重的危险.

  • 基于SSR标记的党参属部分药用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评价

    作者:曹玲亚;谷聪;孙海峰;吉姣姣;高建平

    目的:采用简单重复序列(SSR)标记技术对来自中国6个省市的党参属4种药用植物进行分析,为党参核心种质资源构建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积累资料.方法:利用10对SSR分子标记引物对党参的遗传多样性和分化程度进行分析,并对党参属的3种药用植物(党参、素花党参、川党参)居群进行聚类分析和遗传结构评价.结果:党参10对SSR引物各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Na)和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L)分别为4.1和100%;观察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平均杂合度(Ha),Shannon's信息指数(I)的平均值分别为0.431 9,0.486 2,0.410 3,0.853 7.党参居群水平上的Na,I,He和Ho分别为1.9 ~3.2,0.44~0.90,0.28 ~0.57和0.27 ~0.61;其中甘肃陇西德兴家种居群遗传多样性丰富.遗传相似度的聚类分析将供试党参、素花党参、川党参和秦岭党参共38个居群划分为3类,秦岭党参居群单独为一类(类群Ⅰ),川党参居群和素花党参居群为第二类(类群Ⅱ),党参居群为第三类(类群Ⅲ).党参、素花党参、川党参的遗传结构分析分为2个基因池,过渡类型少.结论:党参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这一特性与其迁地引种的历史以及自身生物学特性相关;党参居群间存在较高程度的遗传分化,这可能源于自然地理隔离以及近期人类活动引起的生态环境片段化.本文为党参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 珍稀濒危药用植物金铁锁研究进展

    作者:屈燕;虞泓;周湘玲

    金铁锁属石竹科金铁锁属,为单属单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由于其根部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遭到制药企业大规模采挖,目前野生居群呈间断分布,居群大小和数量逐年减少,濒危程度日趋严重.文章总结综述近年来金铁锁在分类与系统学地位、生态地理分布与生活史、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胚胎与繁殖生物学、遗传多样性 与遗传结构方面的新研究进展,为更全面地探讨金铁锁的濒危机制、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以及规模化的GAP种植提供参考.

  • 地黄不同品种遗传关系的RAPD分析

    作者:吴志刚;王敏;黄璐琦;刘红彦;王飞;袁庆军

    目的:揭示地黄不同品种的亲缘关系和遗传特点.方法:采用RAPD技术和群体遗传学的分析方法,对地黄16个栽培品种、2个野生居群共54个个体进行了亲缘关系、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邻接法构建的多数一致树将54个地黄样品划分为3个明显的类群;Popgene和AMOVA分析均显示地黄品种间的遗传分化大于品种内;类群II所包含的各品种未表现出明显的遗传分化.结论:长期的无性繁殖为地黄积累了一定的遗传分化,野生地黄与栽培品之间遗传距离较大,但在主要栽培品种中遗传分化不明显,显示遗传背景较为单一.野生地黄作为地黄的育种资源应给予充分重视和研究.

  • 羌活不同地理种群ITS序列变异及系统发生分析

    作者:杨路存;刘何春;周学丽;徐文华;周国英

    利用核糖体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对我国羌活31个野生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经PCR扩增测序,获得长度为634 ~635 bp的ITS核苷酸序列,其平均G+C量(57.8%)显著高于A+T量.在羌活31个居群402条序列中共检测到31个变异位点,多态位点比例为4.88%,其中,简约信息位点为12个,共有31种单倍型.AMOVA分析结果显示:羌活大部分的遗传变异发生在居群间(57%).以宽叶羌活为外群构建的NJ树显示:31个单倍型并没有按地理分布形成明显的族群,各地理单元中的单倍型相互混杂,没有明显的地理分化模式.

  • 黄花蒿品种(品系)群体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的SCoT分析

    作者:陈大霞;崔广林;张雪;李隆云

    利用SCoT分子标记分析国内外8个黄花蒿品种(品系)群体的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运用POPGENE软件计算相关遗传参数,UPGMA方法聚类生成树状图.结果表明:20条引物共检测到145个扩增位点,其中多态位点122个;物种水平上,PPB=84.1%,H=0.217 3和Hsp=0.341 9,表明8个黄花蒿品种(品系)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在群体水平上,各遗传参数的平均值为PPB=41.9%,H=0.121 5,Hpop=0.186 8,表明遗传多样性较低;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计算的遗传分化系数(Gst=0.441 0)说明大部分遗传变异存在于品种(品系)内;品种(品系)间存在基因流障碍(Nm=0.633 9);品种(品系)间的Nei's遗传一致度(I)为0.755 1~0.985 7;8个品种(品系)聚为2个大类,具有相同或相似遗传背景的品种(品系)具有聚为一类的倾向.研究结果显示,在黄花蒿品种选育中应加强育成品种的交流、增加优异基因的相互渗透,从而拓宽黄花蒿的遗传基础.

  • 濒危药用植物桃儿七野生居群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的SCoT分析

    作者:陈大霞;赵纪峰;刘翔;王昌华;张植伟;秦松云;钟国跃

    目的:揭示珍稀濒危药用植物桃儿七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及居群遗传结构特点.方法:采用新型分子标记SCoT对来源于我国的6个桃儿七野生居群共45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态性检测.运用POPGENE软件计算相关遗传参数,UPGMA方法聚类,结合MEGA5软件生成树状图.结果:筛选出的27条引物,共检测到350个位点,其中284个为多态位点,平均每条引物扩增所得多态条带为10.52条.物种水平上,桃儿七6个野生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PPB 79.27%,Ne 1.332 7,H 0.210 9,Hspp0.328 6.在居群水平上,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PPB 10.48%(4.00%~23.71%),Ne 1.0487(1.020 7~1.1037),H 0.029 7(0.012 9 ~0.063 1),Hpop0.046 2(0.019 9 ~0.098 6).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计算的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0.841 1与Shannon's居群分化系数(Hsp-Hpop)/H.p=0.849 4基本一致,均说明大部分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间.基因流Nm=0.094 4,表明桃儿七居群间基因交流处于低等水平.Nei's遗传一致度(I)范围为0.570 8~0.978 7.聚类分析将供试居群分为2类,相同地理来源或相似生境的材料具有聚为一类的倾向.结论:供试野生桃儿七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为有效保护和改良种质资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 从遗传药理学的近期发展谈中药证治药动学前景

    作者:毕晶珠;蒋文跃;黄熙

    1892年加拿大著名医学教育家William Osler曾感叹:由于个体之间的差异使得医学与其说是科学,不如说是艺术.或许遗传药理学近年的迅速发展会使医学有望真正成为科学.遗传药理学(Pharmacogenetics)正是研究机体遗传变异如何影响患者药物反应[药代(动)、药效和毒副反应性等]差异的学科,并针对患者的遗传结构差异设计佳药物治疗.

  • I类整合子与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性研究

    作者:陈婉花;伍严安;胡辛兰;吴长生;李宁

    大肠埃希菌是引起人类感染常见的肠杆菌科细菌[1].细菌耐药性通常由获得耐药基因引起,在抗生素选择性压力下,耐药基因的水平传播使耐药菌株广泛流行,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整合子是含有位点特异重组系统和基因盒的遗传结构[2].

  • 急性肺损伤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作者:宋振举;童朝阳;白春学

    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危重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流行病学研究发现ALI/ARDS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存在明显的种族差异,非洲裔和西班牙裔美国人ALI/ARDS病死率远远高于白种人群,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病死率也高达52.0%~70.4%.临床研究也发现尽管脓毒症、肺部感染、误吸、外科术后及多发伤是ALI/ARDS发病的高危因素,但仅部分患者进展至ALI/ARDS,且预后也存在个体差异.目前研究证实ALI/ARDS的发病和预后的种族和个体差异与人群遗传结构有关.

  • 人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作者:董海荣;艳青;赵静;尹利达;苏秀兰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us,SLE)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在于自身抗体的产生,异常的免疫系统功能和一些器官的损伤。SLE一般多发于女性,患病者中女性与男性比例为9∶,1发病高峰年龄为20~40岁[1]。SLE的发病率和全球患病率存在明显的差距[2]。在不同的种族和地理人群中,SLE的发病率也是不同的。非洲血统的美国人SLE的发病率是欧洲血统人群的4倍。种族和遗传异质性可能是SLE临床表现复杂的重要原因。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可以准确定位易感基因,为多基因遗传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更好的工具。而从遗传结构及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方面来阐述SLE的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仍是今后研究的热点。

  • 预防糖尿病应制定阶梯计划

    作者:

    近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出现显著变化,不仅总热量摄入增多,其中含糖饮料、脂肪、红肉及细粮的比例也显著增多,与此同时,随着各种代步工具的普及,运动量却减少了.有研究显示,2010年进行日常锻炼的中国成人比例还不到12%,1991-1997年间购买汽车的中国男性比没有购车者多增加了1.8公斤体重.作为内因,遗传背景也在糖尿病大流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遗传结构的差异表明,与欧裔人群相比,不同遗传变异组合可能是中国人群发生2型糖尿病重要的风险因素.

  • 青海产不同海拔唐古特大黄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作者:吴艳;格日力;魏全嘉;屠鹏飞;王戌梅;李晓波

    目的 探讨海拔高度对唐古特大黄遗传多样性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其品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分子标记技术,从97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14个多态性引物用于不同海拔唐古特大黄样品的总DNA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扩增结果 ,GIS凝胶图像处理系统统计电泳结果 ,POPGENE 32分析遗传多样性,MVSP构建UPGMA聚类树.结果 从14个ISSR引物中共扩增出213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208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97.7%,观测等位基因数(Na)1.976 5,有效等位基因数(Ne)1.533 5,Nei'S基因多样性(He)32.0%,Shannon'S指数(Ⅰ)0.487 5.大黄样品个体平均多态位点数随海拔的升高而上升.UPGMA聚类分析结果 将所有大黄样品分为3类:海拔3 000 m以下的样品聚为一类;海拔3 000 m以上的样品也聚为一类;海拔3 000 m的样品单独聚为一类.结论 唐古特大黄的遗传多样性随海拔升高而上升.在进行青海省不同海拔唐古特大黄的化学成分分析时,可将3 000 m海拔作为研究其化学成分差异的参照分界线,为进一步评价其品质提供参考依据.

  • 豚鼠个体及品系间多态性微卫星位点筛选

    作者:卫振;洪胜辉;刘迪文

    目的 筛选豚鼠多态性微卫星标记,为鉴定豚鼠遗传结构及基因定位提供基础信息.方法 从国外网站筛查得豚鼠基因组DNA资料,选择AC、GT为核心的微卫星序列,根据其旁侧序列用软件设计400对引物.经过二轮PCR及电泳等实验,以电泳条带作为遗传标记,通过豚鼠微卫星结构的评价筛选出多态性引物.结果第一步用5个品系豚鼠的10份DNA样本进行PCR,从400对引物中筛选出约110对具有多态性的豚鼠引物,其产物电泳条带数为1~3条.第二步用5个品系豚鼠的60份DNA样本进行PCR,从上述110对引物中筛选出51对电泳条带分辨率高的多态性引物,其中10余对引物在品系间呈标记一致或多数一致的差异.结论 筛选出的51对引物在个体及品系间呈多态性,未见其他报道,可用于常规检测研究,部分可能用于豚鼠性状基因定位.

  • 微卫星技术在NIH小鼠群体遗传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作者:郭羽;王洪;魏杰;王锡岩;李晓晖;闵凡贵;岳秉飞

    目的 应用微卫星DNA技术对A单位NIH小鼠和B单位NIH小鼠的遗传结构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利用30个微卫星位点对2个NIH小鼠种群进行PCR扩增和STR扫描,借助统计软件Popgene 1.32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 A单位NIH群体获得74个等位基因型,平均杂合度为0.3108,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2637;B单位NIH群体获得76个等位基因型,平均杂合度为0.3257,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2777.群体间比较显示,群体间分化系数为0.3932,遗传一致性指数0.3971,遗传距离为0.9235,群体差异显著.结论 两个NIH小鼠群体间存在严重的遗传分化,形成了两个不同的封闭群群体.

  • 微卫星标记在布氏田鼠封闭群遗传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张曼;施海霞;宋铭晶

    目的:使用微卫星标记分析连续三代布氏田鼠封闭群遗传结构的稳定性。方法使用高盐沉淀法从鼠尾中提取布氏田鼠基因组DNA,将筛选出7对微卫星引物并用荧光标记( Fam),然后对布氏田鼠封闭群连续三代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测序仪检测PCR产物,整理原始数据并对布氏田鼠基因组DNA进行微卫星分析。结果由平均有效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的分析得出该布氏田鼠种群传代过程中保持着较高而且稳定的杂合度。结论该实验结果说明本实验室布氏田鼠封闭群的遗传结构比较稳定。

  • 绞股蓝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研究

    作者:张笑;郑骑坚;李忠虎;赵桂仿

    目的 研究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n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为绞股蓝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6对SSR引物对绞股蓝28个自然居群426份个体进行研究,计算遗传参数,分析遗传多样性,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绞股蓝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平均多态性位点比率(PPL)为58.33%,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e)平均为0.18,Shannon指数(I)在0.02~0.50.AMOVA揭示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间(居群间变异78.86%,居群内变异21.14%),居群遗传分化(FsT=0.673)明显,基因流水平(Nm=0.142)较低.聚类分析表明不同倍性的居群间遗传关系较为明显.结论 绞股蓝自然居群遗传多样性较低,群体遗传结构清晰;建议对绞股蓝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的居群进行原地保护,同时对一些包含特有基因型的居群进行原地和迁地重点保护.

  • 羌活不同地理种群cpDNA trnT-trnL多态性分析

    作者:杨路存;刘何春;周学丽;徐文华;周国英

    目的 对245份不同产地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样品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叶绿体cpDNAtrnT-trnL直接测序的方法和邻接法(NJ)对245份羌活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 物种水平上单倍型多样性(Hd)指数为0.873,核苷酸多样性(Pi)指数为0.004 07;种群水平上Hd介于0~0.900,Pi指数介于0~0.0544,与同属的宽叶羌活Notopterygium franchetii相比,遗传多样性水平居中;分子方差分析表明,羌活大部分遗传变异(77.55%)发生在居群间,居群间的基因流(Nm=0.145)较低,群体间变异是羌活的主要变异来源;NJ树表明,受试的31个野生种群可分为2大类群.结论 羌活的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水平,居群间遗传分化较大.

  • 五维视角看健康(2)

    作者:岳文吉

    从遗传因素看健康从遗传因素看健康,是认识健康的一个重要视角.遗传是生物界存在的普遍现象,是各种生物世代得以种族延续的基本条件.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即生物可以从周围环境中获取营养物质,并将这些营养物质改造成为自身可以利用的各种物质及能量,以维持、壮大并延续生命.独特的新陈代谢方式,取决于生物独特的遗传结构.

  • 神经系统疾病基因治疗研究现状

    作者:叶静;刘协和

    基因治疗是将外源基因导入人体细胞,使其在体内表达,产生有治疗意义的生物蛋白或关闭、抑制异常表达的基因,从而达到治疗某种疾病的目的.按技术在遗传信息的中心法则的靶向环节来分类,基因治疗可通过以下几方面技术来实现:①基因转移技术: 用人工合成基因和基因转移等技术,将一种生物的基因片段转移到另一种生物的活细胞中,插入或整合在其DNA中,从而改变其遗传结构和某些特性.

38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