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对K562细胞的DNA损伤修复功能的影响

    作者:史梦;冯文莉;黄世峰;曾建明;王小中;温健萍;张文萍;陶昆;陈新敏;曹唯希;黄宗干

    目的 建立人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细胞系K562细胞在伊马替尼(Imatinib mesylate)处理前、后的DNA损伤模型,探讨伊马替尼对K562细胞的DNA损伤修复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噻唑蓝(MTT)法确定伊马替尼预处理K562细胞的浓度;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伊马替尼处理后K562细胞BCR/ABL的磷酸化状态,以反映BCR-ABL酪氨酸激酶活性受抑制情况;用彗星实验检测不同浓度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K562细胞、伊马替尼预处理K562细胞的DNA损伤模型;用彗星实验对各组细胞在DNA损伤后的修复进行动态观测.结果 MTT实验结果显示,伊马替尼预处理K562细胞的佳终浓度为1 μmol/L,作用时间24 h;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该浓度的伊马替尼可有效抑制BCR/ABL融合蛋白第177位酪氨酸激酶磷酸化,密度比为0.100±0.018,与对照组(0.425±0.039)相比,降低了(77.11±5.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7,P<0.05);彗星实验确定了各组细胞DNA损伤模型的建立条件,采用10 μmol/L终浓度的H2O2对K562细胞和伊马替尼预处理后K562细胞进行染毒,H2O2作用温度和时间为4℃、10 min.修复结果显示,经伊马替尼预处理的K562细胞修复时间为120 min,与未处理组修复时间60 min相比,前者DNA损伤修复时间明显延长(F=97.79,P<0.05).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伊马替尼处理前、后的白血病K562细胞的DNA损伤模型,BCR/ABL融合蛋白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能减弱K562细胞的DNA损伤后修复能力.

  •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BCR/ABL1突变克隆演化和治疗策略

    作者:朱平

    伊马替尼的应用使很多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者获得了长期生存,但是CML的BCR-ABL1融合基因激酶区突变(kinase domain mutation,KDM)会造成耐药.KDM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是随机出现的.带有不同KDM特征的白血病克隆有一定的演变规律.在伊马替尼用药期间,耐药程度较高的突变细胞容易发展为优势克隆.建议在治疗伊马替尼耐药的CML时,除了努力发展下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以外,还可考虑用传统药物来辅助治疗.

  • 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及其第二代制剂的耐药与疗效

    作者:钱峰;朱传武

    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on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NNRTIs)是目前首选的抗HIV-1感染的药物,临床应用人数已经超过蛋白酶抑制剂.然而,NNRTIs具有低耐药基因屏障和高交叉耐药的特性,很多HIV感染者有过NNRTIs治疗失败的经历.因此,交叉耐药使第一代NNRTIs失去疗效.依曲韦林和利匹韦林是第二代NNRTIs,交叉耐药性小,对现有的NNRTIs耐药毒株具有极强的抗病毒活性,是HIV感染者重要的治疗药物.

  • 贞芪扶正颗粒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老年人晚期贲门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科;张旭

    目的 观察贞芪扶正颗粒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晚期贲门癌效果. 方法 将52例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单药组26例以单纯口服替吉奥胶囊方案治疗,联合用药组26例以贞芪服正颗粒联合替吉奥胶囊方案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毒性作用及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改变情况. 结果 临床疗效单药组(46.2%)与联合用药组(5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25,P>0.05),但两组毒性作用:单药组恶心呕吐腹泻发生率(50.0%)与联合用药组(15.4%)相比差异统计学意义(x2=0.1490,P<0.05),单药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26.9%)与联合用药组(11.5%)相比差异统计学意义(x2=2.000,P<0.05),同时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改变情况联合组明显优于单药组(P<0.05).结论 贞芪扶正颗粒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晚期贲门癌疗效肯定,能有效减轻因化疗所致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耐受性,改善细胞免疫功能.

    关键词: 胃肿瘤 嘧啶类 扶正
  • 伏立康唑治疗4例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

    作者:黄捷婷;花少栋;封志纯

    目的 总结伏立康唑治疗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极早产儿重症监护中心收治侵袭性真菌感染早产儿4例,均使用伏立康唑治疗.总结4例患儿的救治过程及效果,结合文献分析伏立康唑治疗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 4例患儿胎龄27-3~34周,均为男婴,出生体重1 030~1 940 g.均曾全身性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预防性或治疗性使用氟康唑抗真菌治疗,但依然血培养阳性,近平滑假丝酵母菌2例,白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各1例.遂给予静脉滴注伏立康唑(4 mg/kg,每12小时1次)治疗14~28 d.治疗后,全部患儿真菌血培养转阴,G试验阴性.2例患儿出现丙氨酸转氨酶升高(分别升高至79和51 U/L),停药后缓解;3例患儿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未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无电解质紊乱、肾功能损害等情况发生,未发现较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 结论 伏立康唑治疗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有效,且短期内相对安全.

  • 局部应用伏立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丽娅;许中中;张俊杰;孙声桃;李金;余晓菲;祝磊;张月琴;贺燚;李家臣;王璐璐;陶思羽

    目的:评价局部应用伏立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系列研究。对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就诊于河南省眼科研究所门诊的84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行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查、角膜刮片镜检及真菌培养,对患者进行局部伏立康唑治疗,观察药物疗效,比较不同诊断方法敏感性比较伏立康唑对不同菌属所致角膜感染的疗效差异。采用K-S检验判断数据是否服从正态分布。若数据资料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齐,则采用t检验。若各组服从正态分布但方差不齐,则采用t'检验;对3种诊断技术的敏感性采用McNemar检验,对前3位致病菌的治愈率采用Pearsonχ2检验。结果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角膜刮片镜检及角膜刮片真菌培养的阳性率分别为92.85%(78/84),85.71%(72/84),84.52%(71/84)。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较其他两种方法诊断率更高(χ2=4.167,P=0.041;χ2=5.143,P=0.023)。局部应用伏立康唑后70例(83.33%)患者痊愈,14例(16.67%)患者治疗无效,行手术治疗。常见的3种致病真菌为镰孢菌、曲霉菌和交链孢菌,伏立康唑对其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2.22%、94.44%、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10,P=0.000);共焦显微镜显示残存菌丝消失时间分别为(38.35±17.32)、(25.00±16.11)、(21.00±4.36)d。结论局部应用伏立康唑是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有效方法,交链孢菌及曲霉菌性真菌性角膜炎治疗有效率较高,镰孢菌性真菌性角膜炎治疗有效率较低。(中华眼科杂志,2016,52:657-662)

  • 伏立康唑滴眼液局部应用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研究

    作者:孙明霞;陈家祺;姚关村;叶成添;李佳;黄明明

    目的 探讨1%伏立康唑滴眼液在兔眼角膜的渗透性及其局部应用的角膜与房水药物代谢动力学变化.方法 为实验研究.选择健康的成年新西兰白兔48只,采用单纯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及C组.1%伏立康唑单次50μl滴人A组(角膜上皮完整组,21只)和B组(去角膜上皮组,21只)兔双眼结膜囊,分别于用药后2、5、10、15、30、60及90min处死动物取材;取C组(未用药组,6只)兔眼样品用于方法学验证.获取的房水和角膜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定量检测.色谱条件为:高效液相色谱议为Waters 1525色谱系统,Phenomenex Luna C18(250.mm×4.6 mm,5.0μm)分析柱,预柱为Phenomenex C18(4.0 mm×3.0 mm,5.0μm),流动相为甲醇-0.04 mol/L磷酸二氢铵缓冲液(62:38,V/V),流速为0.8 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55.0 nm,采用外标法进行定量.用非线性小二乘法进行计算机拟合求得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结果 在0.1-15.0 mg/L范围内,伏立康唑的峰面积与其吸收度之间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0.1 mg/L为其定限浓度;房水的药物回收率范围在91.06%~94.80%,角膜为79.84%~83.20%.1%伏立康唑单剂量滴眼在A组和B组的房水峰浓度时间均为10 min,分别为(5.172±1.012)mg/L和(6.118±1.123)mg/L;药物的消除半衰期(t1/2 ke)分别为6.859 min和13.176 min;两组的角膜药物浓度在2 min时高,分别为(39.958±3.481)μg/g和(158.476±10.462)μg/g;药物的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94.938 min和46.367 min.结论 1%伏立康唑滴眼液局部应用的组织穿透性好,单次滴眼在角膜和房水中均达到了较高的药物浓度,对临床上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具有重要的意义.

  • Rho相关激酶抑制剂thiazovivin对人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和功能影响的研究

    作者:吴倩妮;凌云志;欧阳晨;谢礼婕;黄挺

    目的:探讨N-芐基-2-(嘧啶-4-基氨基)(Thiazovivin)对人角膜内皮细胞(HCEC)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培养原代HCEC,采用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免疫荧光实验进行鉴定。以N-钙黏着蛋白(N-cadherin)和钠钾泵(Na+/K+-ATPase)为指标,通过免疫荧光实验考察添加不同浓度(0、2、4、6μmol/L)Thiazovivin作用不同时间(24及48 h)对原代HCEC形态和离子泵功能的影响,以期筛选出改善HCEC形态和离子泵功能效果佳的Thiazovivin的浓度及作用时间。后通过免疫荧光实验和免疫印迹实验考察Thiazovivin对Rho相关激酶(ROCK)表达的影响。结果培养的原代HCEC的NSE染色均匀,荧光强度明显,细胞呈六边形紧密排列。原代HCEC在0、2、4、6μmol/L的Thiazovivin分别作用24 h后,Na+/K+-ATPase抗体染色后的平均吸光度(A)值分别为1.27±0.08、3.72±0.17、21.07±4.67、3.69±0.34,4μmol/L的Thiazovivin的Na+/K+-ATPase免疫荧光表达强,其A值大;通过N-cadherin免疫荧光染色,发现HCEC在4μmol/L Thiazovivin作用24 h后,细胞轮廓清晰,细胞结构完整。而4μmol/L的Thiazovivin作用时间延长至48 h,通过N-cadherin和Na+/K+-ATPase免疫荧光染色,发现与其作用24 h相比,荧光强度无明显变化,但细胞排列比24 h时略整齐。此外,Thiazovivin能减弱ROCK免疫荧光染色的荧光强度及下调ROCK蛋白表达。结论 Thiazovivin对原代HCEC的形态、连接和离子泵功能具有保护作用,4μmol/L Thiazovivin作用24 h对细胞形态、连接及离子泵功能的改善效果佳,且Thiazovivin可显著抑制ROCK蛋白表达。(中华眼科杂志,2016,52:686-692)

  • 临时配制的伏立康唑滴眼液稳定性研究

    作者:徐雪姑;蔡永豪;郁引飞

    真菌性角膜炎占感染性角膜炎的62%,在中国居首位。病原体主要是镰孢菌和曲霉菌,约70%为镰孢菌[1]。以往因缺乏高效的商品化抗真菌滴眼液,治疗效果差、致盲率高。抗真菌药分类有多烯类抗真菌药、唑类抗真菌药、棘球白素类抗真菌药物和嘧啶类、免疫抑制剂类抗真菌药物等。

  • 嘧啶类化合物N-1位取代的研究

    作者:王孝伟;杨华;马小艳;陈艳丽;张志丽;刘俊义

    在治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药物中,由于核苷类药物的局限性[1,2],使人们在非核苷类化合物中寻找有效的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继1-[(2-羟乙氧基)甲基]-6-(苯硫基)胸腺嘧啶(1-[(2-hydroxyethoxy)methyl]-6-(phenylthio)thymine, HEPT)[3]化合物问世以来,相继发现了多种具有嘧啶结构的化合物,如1-[(2-羟乙氧基)甲基]-5-异丙基-6-苄基胸腺嘧啶(MKC-442)[4], 1-[(2-羟苄氧基)甲基]-5-异丙基-6-苄基胸腺嘧啶(TNK-651)[5]等.它们对HIV-1逆转录酶有特异的抑制作用.

  • 吉西他滨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及其放射增敏研究

    作者:苗劲柏;申文江;张仁尧;侯生才;胡滨

    吉西他滨-2'-脱氧-2',2'-二氟胞苷盐酸盐(β异构体)是一种新型的脱氧胞苷类似物,属嘧啶类抗代谢药物.分子量为299.66,分子式为C9H11F2N3O4.结构与阿糖胞苷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吉西他滨脱氧胞苷胞嘧啶糖环第2碳上的2个氢原子被2个氟原子取代.

  • 培磊能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作者:王瑛;翁中芳;邓钰蕾;汤荟冬;辛晓瑜;徐玮;陈沁

    目的观察新型甲磺酸二氢麦角碱缓释剂培磊能对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脑血管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设计方法,对43例脑血管功能不全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给予口服培磊能,1粒/次,2次/d,于治疗后45d和90d观察该药物对认知功能和主观症状的改善程度及药物的副作用.结果(1)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45 d和90d患者的MMSE总评分提高(P<0.001);但治疗后90d与45d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45d以记忆力、计算力及言语功能障碍改善为明显(P<0.05或P<0.01);治疗后90d,除注意力外,其余各单项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90d记忆力和定向力的改善程度优于45d(P<0.05).(2)对主观症状的影响:治疗后90d,患者头痛、头晕、睡眠障碍、易疲劳和情绪不佳等主观症状明显改善;在治疗后45d和90d,对头痛、头晕两项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6.7%、61.5%和83.3%、84.6%;对睡眠障碍和易疲劳改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22.2%、12.5%和44.4%、50.0%;但对情绪不佳的疗效欠佳,治疗后90d的总有效率仅为16.6%.(3)药物安全性:治疗期间发生的相关不良反应为恶心、鼻塞、口干等,症状较轻.结论培磊能是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安全、有效的药物.

  • 对氟尿嘧啶外漏血管外进行局部封闭的临床观察

    作者:江姿芳

    氟尿嘧啶是通过阻止嘧啶类核苷酸形成,而影响核酸生物合成的抗癌药.对胃癌、肠癌、胰腺癌、肝癌和乳癌疗效较好,临床上应用广泛.但在进行静脉注射过程中,若溢于血管外而不及时处理,与其他化疗药物一样会产生强烈的局部疼痛甚至组织糜烂坏死.我科自2000年起,对应用氟尿嘧啶化疗、静脉注射过程中产生外漏的病人,及时采用曲安奈德和利多卡因混悬液进行局部封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哺乳类心脏肌浆球蛋白重链基因中的富嘧啶基内含子的唯一保守性

    作者:王若翔;Choong-Chin Liew

    研究了人类和大鼠的心脏α和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 中的嘧啶基比例。编码MyH C尾的外显子均是缺少嘧啶基的。这一特殊发现,即某些内含子是富嘧啶基的,而此种富嘧 啶基状态在人类和大鼠均有保留,使所有四种等位基因共有两个富含嘧啶基的内因子,并且 每对标准基因均含有两种不同的富含嘧啶基内因子。此种强烈保守性与这些内含子的序列无 关。基于基因组序列的对比研究所得到的上述发现提示基因组序列除了编码心脏肌球蛋白重 链多肽的作用以外,还具有其他附加的功能。

  • 吉西他滨在胰腺癌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肖亿

    吉西他滨是一个新型的脱氧胞苷拟似物和核苷还原酶抑制剂.吉西他滨属嘧啶类抗代谢肿瘤药物.即细胞周期特异性抗代谢类药物,主要作用于DNA合成期的肿瘤细胞,即S期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阻止G1期向S期的进展,具有抗瘤谱广、作用机制独特、毒性反应低、与其他化疗药物无交叉耐药等特点.本文就吉西他滨在胰腺癌治疗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 乳腺癌组织中嘧啶核苷磷酸化酶和微血管密度的研究

    作者:焦岗军;乔新民;佟富中;虞有智;张嘉庆

      嘧啶核苷磷酸化酶[1](Pyrimidine nucleoside phosphorylase,简称为PyNPase),是分解嘧啶系列酶的总称,它参与核酸系统的合成。癌细胞增殖旺盛,核酸的合成能很高,通常在肿瘤组织内呈现较高水平的PyNPase活性。5-脱氧氟尿苷(5’-Deoxy-5-fluorouridin,5'-DFUR,商品名氟铁龙)是由Cook等[2]于1979年在寻找一种更有效的嘧啶类抗代谢药的过程中合成的一种5-氟尿嘧啶的前体药。5-DFUR在PyNPase的作用下,转化为具有抗肿瘤活性的5-FU,才对肿瘤细胞产生较强的细胞毒作用。肿瘤生长依赖于血管增生(angiogenesis)。Haraguchi等[3]研究发现PyNPase具有血管生成活性:Toi等[4]报道PyNPase的表达与乳腺癌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显著相关。

  • 间三氟甲基溴苯的合成新方法

    作者:陈红飙;林原斌;刘展鹏;周宁

    间三氟甲基溴苯(1)是合成医药中间体间三氟甲基苯乙酮[1],进而合成嘧啶类和抗精神病类药物[2]的原料.文献报道其合成路线主要有两条:(1)由三氟甲基苯(2)经硝化、还原后,经Sandmeyer反应合成[3];(2)由2直接溴化制备[4].前者路线长,三废量大,总收率低,几无实用价值;后者的收率仅50%,而且由于三氟甲基的钝化作用,直接溴化所需要的温度高,易导致三氟甲基的水解,约生成35%左右的间溴苯甲酸[4],同时对玻璃反应瓶也有明显的腐蚀作用.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使用KBrO3-H2SO4体系能很好地溴化2,收率可达92%以上,经GC分析,纯度达99%.由于反应温度低,没有水解产物生成,也很少有位置异构体生成,是一种新合成方法.

  • 核酸营养与肝脏

    作者:王祥义;吴国远

    核酸及其组成成分的重要生理功能正日益引起重视,其中涉及肝脏的实验研究颇多,现根据部分文献综述如下。 1 核酸合成与肝脏 核酸的体内合成分为从头合成和补救合成两大途径,前者以氨基酸、二氧化碳和甲酰基为原料合成嘌呤类核苷;后者以谷氨酰胺、二氧化碳和天门冬氨酸为原料合成嘧啶类核苷。肝脏是体内合成核苷的主要场所。补救合成是以……

  • 希罗达致手足综合征的临床护理

    作者:张艳;俞国芳

    5-FU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的疗效明确.希罗达(卡培他滨)作为5-FU的前体物,是口服氟脲嘧啶类抗肿瘤新药,具有选择性抗肿瘤活性,对正常组织损伤小,全身毒副作用轻,已被临床应用于乳腺、大肠、胃、肝等恶性肿瘤治疗,并成为进展期大肠癌治疗的第一线药物[1].近年来,随着希罗达的广泛应用,有关该综合征的报道逐渐增多,国外报道其总发生率为44%~56%[2],国内报道为43%[3].我院2002~2005年收治的服用希罗达治疗患者中有2例出现典型手足综合征的表现,现报告如下.

  • APE1基因RNAi慢病毒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作者:李艳菊;郑智华;刘景丰;高美钦;黄爱民

    目的 构建APE1基因慢病毒载体,为其后续的体内外实验研究提供基础. 方法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筛选出两条针对APE1基因的RNAi靶序列KD1、KD2,分别与pGCIL-GFP载体连接,经转化筛选鉴定后,包装产生慢病毒颗粒并测定病毒滴度,分别命名为LV-APE1-shRNA1、LV-APE1-shRNA2,两种病毒颗粒分别感染MHCC97-H细胞,设为感染LV-APE1-shRNA1、LV-APE1-shRNA2细胞组,同时设未感染病毒组和感染空载体细胞组.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HCC97-H细胞中APE1基因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 结果 PCR及测序结果与预期结果一致,LV-APE1-shRNA1、LV-APE1-shRNA2的病毒滴度为4×108 TU/mL和7×108 TU/mL.与未感染病毒组和感染空载体细胞组相比,2组慢病毒组APE1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下降,LV-APE1-shRNA1、LV-APE1-shRNA2对APE1基因的mRNA表达的抑制率分别为75%,90%,对APE1蛋白表达的抑制率达90%,95%. 结论 成功构建高效阻断APE1基因表达的RNAi慢病毒表达载体,为应用RNAi进一步研究APE1基因在肝癌中的作用机制和基因治疗奠定基础.

3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