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胸科手术患者全麻维持的麻醉效果观察

    作者:刘卓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胸科手术患者全麻维持的麻醉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胸科手术治疗的132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时间先后顺序分为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每组各33例。4组患者采用芬太尼和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维持麻醉,即Ⅰ组患者采用3μg/(kg·h)芬太尼维持麻醉;Ⅱ、Ⅲ、Ⅳ组患者采用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维持麻醉:Ⅱ组患者0. 3μg/(kg·h);Ⅲ组患者0.43μg/(kg ·h);Ⅳ组患者0.6μg/(kg·h)。观察并对比4组患者不同时间点HR、MAP变化,综合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4组患者的不同时间点HR、MAP均较基础值发生明显变化(P<0.05),其中Ⅱ组患者各时间点MAP与基础值比较,显示高度差别(P<0.05);Ⅲ、Ⅳ组患者各时间点HR、MAP与基础值比较,均显示高度差别(P<0.05)。Ⅱ、Ⅲ、Ⅳ组患者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全部短于Ⅰ组,且术后VAS评分显著低于Ⅰ组(P<0.05,P<0.01);另外,Ⅱ、Ⅲ、Ⅳ组患者术后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全部比Ⅰ组低(P<0.05,P<0.01)。结论: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胸科手术患者全麻维持的麻醉效果也不尽相同,其中0.6μg/(kg·h)舒芬太尼效果佳。

  • 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食管癌手术中全麻效果的影响

    作者:刘月强;崔明珠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用于食管癌手术全麻维持的佳剂量。方法选择120例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术中分别给予舒芬太尼0.2、0.25和0.3μg/(kg·h),微量泵泵入,用于麻醉维持。记录术前、切开皮肤时、打开胸腔时和关闭胸腔后患者的MAP值,记录患者术后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平稳渡过手术,A组9例、B组5例患者术中血压过高给予降压治疗;A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各时间点MAP均高于基础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 B组和C组各时间点MAP值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给予舒芬太尼0.3μg/(kg·h)维持麻醉能够使患者血流动力学保持平稳,且不会延长术后麻醉恢复,为合适的给药剂量。

  • 小儿择期手术静脉复合全麻不同剂量瑞芬太尼、丙泊酚全麻维持的量效关系

    作者:康力;刘华;陈丽;吕东森;袁承城;刘焕结

    目的 探讨小儿择期手术静脉复合全麻维持中不同瑞芬太尼、丙泊酚配伍剂量与麻醉效果的关系.方法 选择普外、骨科择期手术接受全麻的l~10岁患儿120例.诱导:2台注射泵分别同时泵注丙泊酚0.15 mg/kg、瑞芬太尼15 μg/kg,时间6 min,泵注1 min时静注阿托品0.008 mg/kg,意识消失后静注维库溴胺0.12 mg/kg,泵注结束测量血压、心率后气管插管.维持:依恒速泵注丙泊酚用量的不同分为每小时每千克体质量4 mg组(B4组)、5mg组(B5组)、6 mg组(B6组)、7 mg组(B7组)、8 mg组(B8组)、9 mg组(B9组)共6组,每组20例.瑞芬太尼起始泵速60 μg/(kg·h),调节瑞芬太尼泵速维持全麻中MAP比其基础MAP下降5%左右(不超过10%)至手术结束停药.结果 6组基础MAP平均值均低于其诱导前MAP平均值15%以上.6组维持MAP平均值均达到比其基础MAP值降低5%左右的效果.要达到相同范围内的维持MAP值,随着丙泊酚维持用量逐组增加,瑞芬太尼维持平均用量逐组降低,丙泊酚用量与瑞芬太尼用量呈负相关(r=-0.92,P<0.05),瑞芬太尼维持用量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每组内的瑞芬太尼用量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6组维持MAP稳定指数均比其基础MAP稳定指数降低,维持MAP稳定指数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组维持HR平均值均比其HR基础值降低≤10%,6组维持HR稳定指数均比其基础HR稳定指数降低,B4组、B5组、B6组维持HR稳定指数均显著小于B7组、B8组、B9组(P均<0.05).睁眼时间逐组延长,B4组、B5组睁眼时间显著短于B6组、B7组、B8组、B9组(P均<0.05),丙泊酚用量与睁眼时间呈正相关(r=0.97,P<0.05);全麻维持效果评级:B4组、B5组为I级,B6组、B7组、B8组为Ⅱ级,B9组为Ⅲ级.B4组、B5组未发生拔管躁动,B6组的拔管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B7组、B8组、B9组(P均< 0.05).抑制拔管反应评级:B4组、B5组、B6组为Ⅱ级,B7组为Ⅲ级,B8组、B9组为Ⅳ级.结论 小儿择期手术,在固定丙泊酚用量,调节瑞芬太尼用量达到控制全麻维持中MAP低于其MAP基础值5%左右的效果时,随着丙泊酚用量增加,瑞芬太尼用量逐渐减少,睁眼时间逐渐延长,拔管后躁动发生率逐渐增加.考虑到全麻维持效果评级和抑制拔管反应效果评级,丙泊酚全麻维持用量4 mg/(kg·h)、5 mg/(kg·h)临床全麻效果较为理想.

  • 固定瑞芬太尼用量调节丙泊酚用量控制MAP与固定丙泊酚用量调节瑞芬太尼用量控制MAP麻醉效果比较

    作者:刘华;袁承城;吕东森;周骞;康力;刘焕结;罗芬

    目的 观察比较中青年患者接受择期手术实施静脉复合全麻过程中,恒速泵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调节丙泊酚泵速控制MAP与恒速泵注不同剂量丙泊酚调节瑞芬太尼泵速控制MAP全麻维持方法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择期手术需实施全麻的中青年患者390例,随机分为13组,每组30例.全麻诱导后,维持麻醉分为恒速泵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调节丙泊酚用量控制维持MAP(简称RB法)和恒速泵注不同剂量丙泊酚调节瑞芬太尼用量控制维持MAP(简称BR法)2种方法.RB法设6组,瑞芬太尼泵速分别为60μg/(kg·h)(R60组)、55μg/(kg·h)(R55组)、50 μg/(kg·h)(R50组)、45 μg/(kg·h)(R45组)、40 μg/(kg·h)(R40组)、30 μg/(kg·h)(R30组),丙泊酚起始泵速3 mg/(kg·h),调节丙泊酚泵速控制维持MAP比基础MAP降低>0~ 10%(含15例降>0 ~5%和15例降>5% ~10%).BR法设7组,丙泊酚泵速分别为10 mg/(kg·h)(B10组)、8 mg/(kg·)(B8组)、7 mg/(kg·h)(B7组)、6 mg/(kg·h)(B6组)、5 mg/(kg·h)(B5组)、4 mg/(kg·h)(B4组)、3 mg/(kg·h)(B3组),瑞芬太尼起始泵速60 μg/(kg·h),调节瑞芬太尼泵速控制维持MAP比基础MAP降低>0~ 10%(含15例降低>0~5%和15例降低>5% ~10%).13组控制性降压均在手术结束前5min停止.结果 ①2种方法均能达到把维持MAP控制并维持在比其基础MAP降低>0~10%的效果,2种方法中各组的HR随着MAP的降低而被动降低,降低的HR对阿托品的增加心率作用敏感,麻醉中按需静注适量阿托品能把HR维持在55次/min以上.②在达到同一控制范围的维持MAP时,BR法各组(除B6、B7、B8组间瑞芬太尼用量相近外)与RB法各组均表现为丙泊酚用量与瑞芬太尼用量呈现负相关(r=-0.91和r=-0.94,P<0.05);瑞芬太尼用量与睁眼时间无关;丙泊酚用量与睁眼时间呈现正相关(r=0.96和r=0.97,P<0.05);BR法各组每一组内瑞芬太尼用量都存在个体差异;RB法各组每一组内丙泊酚用量都存在个体差异.当瑞芬太尼用量越大,丙泊酚用量越小时,拔管时呛咳发生率和躁动发生率越小并趋向于零.2种方法13个组别中存在着瑞芬太尼用量、丙泊酚用量相近的对应关系是:R60组与B3组相对应,R50组与B4组相对应,R45组与B5组相对应,R40组与B6组相对应,R30组与B10组相对应.每一对应组间的瑞芬太尼用量、丙泊酚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全麻维持效果:B3组、B4组、B5组、R60组、R55组、R50组、R45组均达I级,B6组、R40组均达Ⅱ级,B7组达Ⅲ级,B8组、B10组、R30组均达Ⅳ级.结论 全麻维持中无论是固定丙泊酚用量调节瑞芬太尼用量还是固定瑞芬太尼用量调节丙泊酚用量均可以达到控制性降压的目的.丙泊酚用量与瑞芬太尼用量呈现负相关,丙泊酚用量与睁眼时间呈现正相关,而瑞芬太尼用量与睁眼时间无关,瑞芬太尼用量越大(丙泊酚用量也越小)清醒越快,清醒的质量越高,拔管呛咳、躁动率几乎为零.瑞芬太尼维持用量≥45 μg/(kg·h)后,全麻维持效果评级均达Ⅰ级.

  • 小儿与中青年接受择期手术实施静脉复合全麻维持中瑞芬太尼用量的比较

    作者:康力;刘华;吕东森;陈丽;袁承城;刘焕结

    目的 探讨小儿与中青年患者接受择期手术实施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复合全麻维持中瑞芬太尼用量的差异.方法 选择普外、骨科择期手术接受气管插管全麻的小儿(1~10岁)40例和中青年者(18~64岁)60例,依全麻维持中丙泊酚用量随机分为小儿4 mg/(kg·h)组(XB4组)20例、小儿5 mg/(kg·h)组(XB5组)20例、中青年4 mg/(kg·h)组(CB4组)30例、中青年5 mg/(kg·h)组(CB5组)30例.全麻诱导:小儿均泵注丙泊酚1.5 mg/kg、瑞芬太尼15μg/kg、阿托品0.008 mg/kg、维库溴铵0.12 mg/kg;成人均泵注丙泊酚1.0 mg/kg、瑞芬太尼15μg/kg、阿托品0.007 mg/kg、维库溴铵0.12 mg/kg.全麻维持:XB4组和CB4组均恒速泵注丙泊酚4 mg/(kg·h),XB5组和CB5组均恒速泵注丙泊酚5 mg/(kg·h),4组均调节瑞芬太尼[起始泵速60μg/(kg·h)]用量,控制全麻维持中MAP比其基础MAP下降5%左右(不超过10%)至手术结束停药.结果 4组基础MAP平均值均低于其诱导前MAP平均值15%以上.4组维持MAP平均值均达到比其基础MAP值降低5%左右的效果.XB4组和XB5组维持MAP稳定指数分别低于CB4组和CB5组(P均<0.05),而维持HR稳定指数分别高于CB4组和CB5组(P均<0.05);4组维持MAP稳定指数和维持HR稳定指数均比其基础稳定指数降低.XB4组和XB5组睁眼时间分别长于CB4组和CB5组(P均<0.05),而瑞芬太尼维持平均用量分别多于CB4组和CB5组(P均<0.05),但每一组内的瑞芬太尼用量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4组全麻维持效果均为Ⅰ级,均无拔管躁动发生.结论 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复合全麻应用于小儿与中青年择期手术,全麻维持中恒速泵注丙泊酚[4 mg/(kg·h)或5 mg/(kg·h)],当调节瑞芬太尼用量将维持MAP控制并稳定在低于其基础MAP值5%左右时,全麻维持效果均能达到Ⅰ级,但小儿瑞芬太尼用量多于中青年人,小儿睁眼时间长于中青年人.

  • 老年人瑞芬太尼、丙泊酚全麻维持中瑞芬太尼与丙泊酚的量效关系

    作者:刘焕结;刘华;罗芬;吕东森;袁承城;康力

    目的 探讨老年人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复合全麻维持中不同瑞芬太尼、丙泊酚配伍剂量与全麻维持效果的关系.方法 选择老年择期手术患者120例,均实施气管插管全麻,全麻诱导方法均相同.全麻维持分为恒速泵注不同剂量丙泊酚、调节瑞芬太尼用量控制并维持全麻中MAP比基础MAP降低5%左右(0~10%)部分(简称BR法)和恒速泵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调节丙泊酚用量控制并维持全麻中MAP比基础MAP降低5%左右部分(简称RB法).BR法共3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泵速1.0 mg/(kg· h)组(B1.0组)、1.5 mg/(kg· h)组(B1.5组)、2.0 mg/(kg· h)组(B2.0组)、2.5 mg/(kg· h)组(B2.5组)、3.0 mg/(kg· h)组(B3.0组),每组6例.瑞芬太尼起始泵速均为30 μg/(kg· h),如瑞芬太尼用量增加到60 μg/(kg· h),MAP降低未达预设范围,丙泊酚用量增加0.5 mg/(kg· h),再调节瑞芬太尼用量,如此反复直至降压达到预设范围;如瑞芬太尼用量降到零,MAP仍低于预设范围,降低丙泊酚用量0.5 mg/(kg · h),再调节瑞芬太尼用量,如此反复直至降压达到预设范围.RB法共9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泵速60 μg/(kg· h)组(R60组)、55 μg/(kg· h)组(R55组)、50 μg/(kg· h)组(R50组)、45 μg/(kg· h)组(R45组)、40 μg/(kg· h)组(R40组)、30 μg/(kg· h)组(R30组),每组15例.丙泊酚起始泵速均为2 mg/(kg· h),调节丙泊酚用量在25 min内控制并维持全麻中MAP比基础MAP降低5%左右.全部11组控制性降压均在手术结束前5 min停止.结果 ①BR法中B1.0组有3例,B1.5组、B2.0组、B2.5组各有2例能够按原计划丙泊酚用量完成全麻维持;有18例需增加或减少丙泊酚用量后再调节瑞芬太尼用量完成全麻维持,这其中还有3例丙泊酚用量大于3.0 mg/(kg· h)才能完成全麻维持;还有3例按照原计划丙泊酚用量用药,但需在输入多巴胺的同时输入瑞芬太尼完成全麻维持.②RB法各组均可较容易的把全麻维持中的MAP控制到比其基础MAP降低5%左右的范围,BIS值均维持在35~60,6组间维持MAP平稳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瑞芬太尼用量与丙泊酚用量呈负相关(r=-0.94,P<0.05),丙泊酚用量与睁眼时间呈正相关(r=0.95,P<0.05).R30组丙泊酚用量显著大于R60组、R55组、R50组、R45组(P均<0. 05).R60组、R55组、R50组睁眼时间相对较短.③全麻维持效果评级:R55组、R50组达Ⅰ级,R60组、R45组达Ⅱ级,R40组达Ⅲ级,R30组达Ⅳ级.结论 BR法很难把血压调控平稳,不适合老年人临床全麻使用;RB法较容易把血压调控平稳,其中以恒速泵注瑞芬太尼50 μg/(kg · h)和55 μg/(kg· h),调节丙泊酚用量控制并维持全麻中MAP比其基础MAP降低5%左右,全麻维持效果评级好,清醒快,拔管无呛咳躁动发生,推荐临床使用.

  • 布-加氏综合征术中并发室颤及心脏骤停抢救成功1例

    作者:张凤涛;付磊;牛录美

    患者,男,50岁,69kg.下肢静脉曲张10年,色素沉着7年,腹壁静脉怒张伴腹胀5年.肝肋下2 cm,剑突下3 cm,脾未触及.血管造影示下腔静脉入右心房段狭窄,伴血栓形成,拟行下腔静脉-右心房搭桥术.麻醉方法及监测:入室测血压130/80 mm Hg,心率112次/min.麻醉采用咪唑安定、依托咪酯、芬太尼及维库溴铵快速静脉诱导,静吸复合全麻维持.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平均动脉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连续监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尿量及动脉血气.

  • 连续和间断静脉注药在全麻维持的临床观察

    作者:唐祖恩;孙福德

    目的:观察连续和间断静脉注射麻醉药物两种方法,在维持全麻术中病人血流动力学和麻醉苏醒质量等方面的差异。方法:选择ASAⅠ-I I级,年龄为18-60岁,手术时间在2小时以上全麻病例80例。随机分成用输注泵连续注药维持麻醉者组(A组)和间断静脉注射麻醉药组(B组),每组40例。观察两组病人术中SPo2、HR、BP、BIS、Etco2的变化、术后的HR、BP以及术毕清醒拨管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B组术中HR快于A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B组术中B P高于A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B组清醒拨管时间明显长于A组(# 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A组病人B P、H R比较平稳,清醒拨管时间短。

  • 三种全麻维持模式的清醒时间比较

    作者:李刚;代俊超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全麻维持模式清醒时间,为临床选择一种优良的全麻维持模式。方法90例16-90岁需全麻的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七氟烷维持组(S组)术中以3-4%七氟烷维持麻醉,丙泊酚维持组(P组)术中以100-120μg/kg.min持续泵注丙泊酚,七氟烷及丙泊酚序贯组(S+P组)诱导插管后维持同S组,手术后1/4段改为100-120μg/kg.min丙泊酚泵注,同时停吸七氟烷,以6L/min氧流量洗肺。比较3组病人停用麻醉药到呼唤睁眼的时间及苏醒期情况。结果 P组清醒时间明显小于S组和S+P组(均P <0.05)。恶心呕吐,烦躁的发生率三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全麻维持使用丙泊酚较七氟烷及二者序贯苏醒快。

  • 1例嗜铬细胞瘤手术的围术期管理体会

    作者:吕洁萍;汪祖巾

    患者,女,50岁,体重50kg,因间断性血压升高伴恶心、呕吐6 a入院.入院时合并心力衰竭,BP:23.94/15.96 kPa,HR:120次/min.辅助检查:血肾上腺素:7626.2pmol/L,血去甲肾上腺素:28749.1 pmoL/L,尿肾上腺素:1145.7 pmol/L,尿去甲肾上腺素:4895.2 pmol/L,尿VMA:19.89 mg/24 h,血糖:7.96 mmol/L,血钾:2.9 mmol/L,ECG示心肌缺血.术前准备首先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改善全身情况,同时口服哌唑嗪12 mg/d,硝苯地平30 mg/d共18 d,术前7 d生理盐水500 mL加贺斯液500 mL扩容.进入手术室后,静脉给予咪唑安定3 mg,东莨菪碱0.3 mg使患者镇静,局麻下行桡动脉穿刺监测平均动脉夺(MAP),T9~T10间隙硬膜外腔穿刺置管,试验量2%利多卡因3 mL,出现相对平面后开始全麻诱导,用咪唑安定3 mg,依托咪脂15 mg,万可松8 mg,芬太尼0.2 mg,气管插管后接麻醉机控制呼吸,全麻维持用异丙酚TCI(2.5μg/mL~3.5μg/mL),吸入ISO,万可松间断追加.硬膜外腔间断注射2%利多卡因与0.3%地卡因混合液.

  • 丙泊酚静脉靶控输注阶梯诱导用于高龄全麻病人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荣堂

    良好的诱导对病人生理影响轻微,并能为后一阶段的全麻维持打好基础,进而产生良好的麻醉效果.丙泊酚静脉靶控输注阶梯诱导作为全麻诱导的一种方式在临床麻醉中得到肯定,但临床报道较少.

  • 瑞芬太尼、芬太尼用于全麻维持的临床观察

    作者:辛林

    瑞芬太尼是新一代速效、超短效麻醉性镇痛药,是μ-阿片受体激动剂,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的特点,我们在全麻维持中用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加以比较,现报告如下.

  • 七氟醚吸入麻醉对胃癌手术病人围术期血浆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姚嵩梅;裴艳玲;翟旭杰;张耀中

    七氟醚是一种即适合麻醉诱导又适合全麻维持的新型氟化吸入麻醉药[1],其具有诱导迅速,麻醉深度易调节,苏醒快,无明显毒副作用等优点.因此 ,七氟醚已成为临床上广泛使用的吸入麻醉药物之一,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2-5]报道了吸入麻醉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但七氟醚麻醉对肿瘤患者围术期细胞因子的影响报道甚少.本研究通过比较七氟醚和丙泊酚麻醉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血浆细胞因子变化,探讨七氟醚麻醉是否对肿留手术患者免疫功能产生抑制作用.

  • 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患者昏迷一例

    作者:任三姐;骆宏

    患者,女,69岁,体重69 kg.因“反复左腰部疼痛5年,加重20 d”入院.术前诊断:左肾结石、左肾盂积水.拟在全麻下行左肾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术前检查:心电图、胸片、血常规、肝肾功能基本正常;空腹血糖6.51 mmol/L;心超:主动脉硬化,轻度主动脉瓣反流,左室舒张松弛功能下降.否认糖尿病病史,ASAⅡ级.术前禁饮食,入室后开放左上肢静脉通路,监测ECG、BP、HR、SpO2,BP 136/82 mmHg,HR 75次/分,SpO298%.全麻诱导:咪达唑仑2 mg、芬太尼0.2 mg、顺式阿曲库铵8 mg、依托咪酯20 mg.插管顺利,行机械通气:VT 500 ml,RR12次/分,气道压12 cm H2O.丙泊酚、七氟醚、瑞芬太尼全麻维持.手术开始先截石位进行膀胱镜检、置入输尿管导管,后改俯卧位行PCNL术.俯卧位时,气道压上升至20 cm H2O.俯卧位后30 min内气道压渐升至27cm H2O,予加深麻醉,顺式阿曲库铵4mg,查看气管导管位置,听诊双上肺呼吸音清、对称.40 min时气道压逐渐上升至30 cm H2O,查看已用等渗冲洗液约8 000ml,告知手术医师停止手术,同时予呋塞米20 mg,考虑可能存在胸腔或腹腔积液及水吸收.手术医师坚持手术,更换穿刺路径.

  • 肝素严重耐药致体外循环不能建立一例报告

    作者:杨青;冀守元;高惠玲;贾纯敏;陈振东

    患者男,13岁,体重50kg,身高145cm.因室间隔缺损拟在体外循环下施行直视修补术.实验室检查:Hb189g/L,WBC14.5×109/L,PL147×109/L.凝血酶原时间(PT)14秒,出血时间(BT)2分钟,凝血时间(CT)2分钟,血型"O";肝功能正常.在静脉快速诱导插管后,以大剂量芬太尼+潘库溴铵复合全麻维持.

  • 骶管内咪唑安定-吗啡镇痛在痔科手术的应用

    作者:胡德志;徐哲锋

    近年来,咪唑安定(midazolam)广泛用于全麻诱导、全麻维持或麻醉的辅助药物.有人观察到咪唑安定在鞘内、硬膜外腔能产生节段性镇痛作用,引起学者们的关注.本研究旨在观察咪唑安定-吗啡骶管内配伍应用的镇痛效果.

  • 地氟醚对全麻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骏萍;葛鹬雯;刘诚;彭洁;施忠华

    地氟醚在血液及组织中的溶解度较低,用于全麻维持易于调控,从体内排出也较快,被认为是目前比较理想的吸入麻醉药[1],但其对人体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尚未见文献报道.

  • 芬太尼静吸互补麻醉的临床观察(附120例分析)

    作者:陈峰

    本文重点观察小剂量芬太尼静吸互补麻醉降低机体对气管插管和围术期应激反应的效果并与静脉普鲁卡因复合麻醉比较。1 一般资料 患者120例,男75例,女45例;年龄13~65岁。2 麻醉方法2.1 麻醉前用药:阿托品0.01mg/kg,鲁米那钠2mg/kg,或东莨菪碱0.01mg/kg,氟哌啶0.1mg/kg。2.2 全麻诱导:静注咪唑安定0.2~0.3mg/kg,琥珀胆碱1~2mg。2.3 全麻维持:(1)芬太尼静吸互补麻醉组(67例):插管后静注维库溴铵0.08mg/kg,术中酌情辅加肌松药,并于切皮前分1~2次静注芬太尼6~8ug/kg,切皮、探查,手术后如出现血压升高、脉搏增快、瞳孔变大和肢体扭动,可吸入少量安氟醚或酌情追加芬太尼。(2)静脉普鲁卡因复合液麻醉组(53例):1%普鲁卡因400ml+芬太尼0.4mg+琥珀胆碱400mg混合静滴。

  • 右美托咪定用于高龄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麻维持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俊锋

    目的 研究分析右美托咪定用于高龄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麻维持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高龄择期行LC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实行麻醉,观察组使用右美托咪定与瑞芬太尼实行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插入喉罩时(T1)、游离胆囊时(T2)、拔除喉罩时(T3)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脑电双频指数(BIS)值,以及术后患者苏醒时与拔除喉罩时的改良OAA/S评级与苏醒评分(Steward).结果 两组改良OAA/S评级、Steward评分以及不同时间的BIS值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T1~T3,观察组HR、SBP、DB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右美托咪定用于高龄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麻维持具有安全可靠的效果,可降低血流动力学的波动.

  • 全麻维持中复合麻醉临床应用

    作者:吴远鹏;杨拯;张晓

    目的:综述全麻维持中复合麻醉临床应用情况.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常见复合麻醉术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复合麻醉术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全麻维持期的稳定性.结论:全麻维持中复合麻醉术安全有效,值得推广,由于麻醉机制不清,复合麻醉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所以麻醉机制的研究依然是重中之重.

30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