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药物的肾损害

    作者:谌贻璞

    在新药不断涌现、药物广泛应用的今天,必须十分重视药物的不良反应,其中包括肾损害.药物肾损害多由西药引起,但是中药也能发生;肾损害部位以肾小管或(和)肾间质为主,但是也有以肾小球或(和)肾血管病变为主者;多数药物肾损害为急性病变,常诱发急性肾衰竭,但是少数也可为慢性肾脏病,并终进入慢性肾衰竭.

  • 警惕药物导致高尿酸

    作者:孟昭群

    高尿酸血症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及尿酸排泄减少而导致的、人体血液中尿酸的浓度超过360微摩尔/升的一种现象.当人体内的尿酸浓度过高时,可使尿酸在肾间质中大量沉积,从而损害肾脏的功能,不仅可引起痛风,还会诱发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目前我国有1.2亿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其中5%~12%的人会患上痛风,而且这一数字正在以每年9.7%的速度迅速增长.

  • 从瘀论治糖尿病肾病

    作者:方水林

    糖尿病肾病指合并肾小球、肾小管及肾间质的病变,多见于糖尿病病史10年以上者.本病属祖国医学"消渴"、"水肿"等范畴,病机属多虚、多瘀.笔者以活血化瘀行水为主治疗糖尿病肾病38例,收到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肾小管周毛细血管丛修复影响的研究

    作者:邹杰;冯江敏;李维;郭伟;王力宁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否具修复肾小管周毛细血管丛(PTC)潜能,同时观察其对肾小管一间质低氧状态的改善.方法 从骨髓中提纯单核细胞,体外扩增、鉴定为MSCs.将30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非移植组、MSCs移植组及正常对照组.非移植组和MSCs移植组经关木通水煎剂灌胃12周,制成慢性马兜铃酸肾病(CAAN)大鼠模型.第12周,MSCs移植组经尾静脉输入lmL MSCs悬液;非移植组和正常对照组经尾静脉输入1 mL生理盐水.第16周留取血、尿及肾组织标本.肾组织连续切片,检测Y染色体和CD34双阳性细胞的分布,并作病理、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ting、RT-PCR等检查.结果 MSCs移植组肾组织中可见Y染色体和CD34双阳性细胞.第16周,非移植组与MSCs移植组结果 :PTC密度分别为(5.26±0.78)/0.13 mm2、(26.47±1.56)/0.13 mm2(P<0.01);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IOD值)分别为(6.74±0.67)×103、(25.27±1.46)×103(P<0.01);MSCs移植组较非移植组CD34显著增强(P<0.01).结论 同种异体MSCs可向肾小管周毛细血管丛内皮细胞分化修复PTC,从而改善肾小管-间质低氧状态.

  • 腺病毒介导AT2R基因转染表达抑制肾间质纤维母细胞增殖

    作者:李荣藻;刘建平;叶任高

    目的探讨人肾间质纤维母细胞(hRIF)转染表达血管紧张肽Ⅱ(AngⅡ)受体(AT2R)对其增殖的影响.方法构建带AT2R基因的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AdCMV-AT2R),体外转染hRIF,用RT-PCR方法检测AT2RmRNA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AT2R表达率,用细胞周期分析、分裂指数、MTT比色法和5-溴尿苷(BrdU)掺入法检测hRIF增殖.结果构建的AdCMV-AT2R体外转染培养hRIF表达率为90.6%.AT2R峰值表达时,其S期和G2-M期细胞比率从31.7%降低到13.9%(P<0.05),分裂指数从37.4%降低到9.6%(P<0.01),MTT吸光度和BrdU掺入量分别降低60.1%和54.2%(P<0.01).结论 AT2R转染表达可显著抑制体外培养hRIF的增殖,这一作用对肾间质纤维化的防治有益.

  • p38信号通路对单侧输尿管结扎大鼠RANTES的影响

    作者:水华;丁国华

    目的 探讨p38有丝分裂素激活蛋白激酶(MAPK)在单侧输尿管结扎(UUO)大鼠肾组织的表达及活化状态.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印迹分析法检测UUO大鼠肾组织p38MAPK的磷酸化水平和RANTES蛋白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RANTES mRNA的表达.结果 RANTES蛋白和RANTES mRNA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表达明显上调,同时p38MAPK蛋白活性增高,两者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UUO大鼠肾组织中p38MAPK的活化可上调RANTES的表达.

  • 外源性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肾脏组织的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作者:赵波

    原发及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病及多发病,晚期均可导致肾脏功能损伤,甚至尿毒症,给患者及家属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谷胱甘肽系统是肾脏组织细胞内主要的抗氧化损伤体系.原发及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常同时伴有肾小管及肾间质病变,故体内谷胱甘肽系统明显缺乏,抗氧化损伤能力下降,加重肾脏损伤,加重肾脏功能恶化,故补充外源性还原型谷胱甘肽能否对机体抗氧化功能有所恢复是本文探讨的关键.

  • 肾组织中CD80和CD86的表达及其与肾间质损伤的关系

    作者:穆素红;嵇颖;赵石磊;马静;隋满姝;解汝娟

    目的 探讨T淋巴细胞活化分子CD80与CD86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间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组织中的CD80与CD86的表达情况,免疫比浊法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尿素氮、血清肌酐及血浆白蛋白等临床指标.结果 CD80和CD86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肾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不同.CD80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肾间质有阳性表达,在肾小球无表达,而CD86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肾间质及肾小球均有表达.CD80和CD86在肾小管间质中的表达水半随着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增强(相关系数分别为0.741和0.736,P<0.001),并且CD80的表达与CD86的表达成正相关.CD80和CD86的表达与患者24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和血清肌酐水平成正相关;与肌酐清除率成负相关.结论 T细胞的活化可能参与了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肾间质损伤.

  • 维甲酸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间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朱丹;宁宁;高登峰;周琳;安雪芬;桂保松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间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UUO)大鼠模型.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A组)、UUO组(B组)、UUO+苯那普利组(C组)、UUO+维甲酸小剂量组(D组)、UUO+维甲酸大剂量组(E组).于造模前1d分别给C、D、E组苯那普利10mg/(kg·d)、全反式维甲酸10mg/(kg·d)和20mg/(kg·d).A、B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于术后第14d取术侧肾组织行HE、Masson染色评定各组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免疫组织化学半定量检测各组肾间质CT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Ⅲ型胶原(colⅢ)的表达.结果各造模组CTGF、TGF-β1、α-SMA及colⅢ的表达及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明显高于A组(P<0.05),而全反式维甲酸或苯那普利均能明显抑制此变化.结论维甲酸及苯那普利可能通过下调CTGF而减轻肾间质纤维化.

  • ACE2基因——肾脏纤维化干预新靶点

    作者:宋蓓;钟久昌

    近年来,肾脏纤维化已成为肾脏病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肾脏纤维化是慢性肾脏病(CKD)共同的病理形态学特征,是指在各种致病因子如炎症、各种损伤、高血压、糖尿病等的作用下,肾脏组织出现肾小管萎缩、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增殖、活化及表型转分化,促使过量细胞外基质(ECM)在肾间质积聚,终取代正常肾脏结构,导致肾小球硬化和小管间质的纤维化,造成肾功能不全或衰竭[1-3].

  • 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一例

    作者:毛敏;周芸;王清华

    患者男,21岁,3年前出现心慌、怕热、多汗、手抖,查甲状腺功能示: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增高,促甲状腺激素( TSH)降低,于2010年2月在我院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给予口服甲巯咪唑、心得安等治疗,后因疗效不佳于1年前停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2012年6月15日患者出现双下肢水肿,21日、22日先后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及我院,行尿液检查示蛋白分别为+++、++;2012年6月25日复查甲状腺功能示:TSH明显降低,T3、T4显著升高,7月2日因水肿进行性加重就诊于我院门诊,行相关检查后收住我科,患者本次发病以来,精神、食欲、睡眠一般,自感尿量减少,具体不详,大便正常。查体:体温36.2℃,脉搏9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57/100 mm 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全身皮肤黏膜未见皮疹及出血点,背部皮肤可见散在色素脱失斑块。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Ⅱ°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90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双下肢重度可凹性水肿。血常规:WBC 2.71×109/L↓,Hb 94 g/L↓,RBC 3.23×1012/L↓,PLT 200×109/L;肝、肾功能:ALT 24.6 IU/L,AST 34.9 IU/L, ALB 29.8 g/L↓,Scr 62.5μmol/L,BUN 5.07 mmol/L;免疫系列:IgA 3.20 g/L,IgG 9.45 g/L,IgM 0.89 g/L,补体C30.50 g/L↓,补体C40.02 g/L↓;甲状腺功能系列:TSH 0.08μIU/ml↓, T38.37 ng/ml↑, T4355.1 ng/ml↑, FT316.5 pmol/L↑, FT477.8 pmol/L↑;ENA系列:抗-dsDNA弱阳性,抗Scl-70弱阳性,抗核抗体阳性,抗核小体抗体弱阳性。尿常规:潜血++,蛋白++,相差显微镜红细胞数24~28/HP,变形占75%~85%;蛋白定量2.56 g/24 h(尿量1900 ml)。肾穿刺活检示:光镜下肾穿刺组织可见23个肾小球,小球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弥漫性增生,包细胞浸润及核碎形成。系膜区、内皮下可见嗜复红蛋白沉积。肾小球上皮颗粒及空泡变性,灶状萎缩。肾间质淋巴单核细胞浸润,小动脉管壁轻度增厚。结合免疫荧光切片:可见5个肾小球,IgA(+),IgG(+),IgM(++),C3(++),FRA(++), C1q(++)沿毛细血管壁及系膜区颗粒状沉积。电镜下: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节段性内皮细胞增生,系膜区、内皮下电子致密物沉积,上皮细胞足突节段性融合,肾小管、肾间质无特殊病变。结合临床,符合毛细血管内增生性狼疮性肾炎,AI=6, CI=2(图1)。

  • 转化生长因子-β1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的表达及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关系

    作者:许辉;孙明;陶立坚;周宏研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间质的沉积及其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关系和培哚普利高血压肾间质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 SHR大鼠随机分为高血压组和治疗组,WKY大鼠为对照组.ELISA法测血清TGF-β1的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Ⅰ、Ⅲ型胶原和TGF-β1在三组肾间质的沉积;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观察TGF-β1 mRNA在三组肾脏的表达.结果三组血TGF-β1 浓度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血压组肾间质Ⅰ、Ⅲ型胶原及TGF-β1明显增加(P<0.01 or P<0.05),培哚普利能明显减少Ⅰ、Ⅲ型胶原及TGF-β1的沉积,显著降低TGF-β1 mRNA的表达(P<0.01 or P<0.05);Ⅰ、Ⅲ型胶原的表达与肾间质TGF-β1的表达呈正相关(r分别为0.734、0.762,P<0.01),与血清中TGF-β1无关(r分别为0.069、0.180,P>0.05).结论肾脏局部的TGF-β1参与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培哚普利可能通过减少局部TGF-β1表达,来减轻肾间质纤维化.

  • 肾间质血管畸形一例报告

    作者:高锐;曹贵华;辛宇鹏;滕东海;卢一平

    患者,女,38岁.因反复血尿15年入院.血尿为全程肉眼血尿,伴有血凝块.B超示右肾大小正常,实质回声增强,集合系统分离暗区约1.5 cm,左肾未见异常.IVU示右肾盏及右输尿管上段连接部管腔较狭窄.膀胱镜检查可见右输尿管口喷血,膀胱内未见异常.右输尿管口喷血,膀胱内未见异常.

  • 马兜铃酸肾病大鼠肾损害及纤维化进展与相关因子表达的关系

    作者:王会玲;张金元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网络失衡在马兜铃酸肾病(AAN)肾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46只,SPF级,随机分为对照组(20只)和模型组(26只),模型组用含20mg/(kg·d)马兜铃酸(AA)的关木通浸膏灌胃,对照组用同体蒸馏水灌胃.于第4、8、12周处死动物,取肾组织行HE、PAS、Masson染色,病理学观察分析肾小管损伤和间质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分析PCNA、VEGF、TGF-β1蛋白表达,RT-PCR分析VEGF、ET-1、BMP-7 mRNA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在第4周即可见明显的肾小管间质损伤,并随时间延长而进行性加重,第12周小管间质形态结构紊乱严重,纤维化程度达31.36%;第4周时肾组织PCNA表达明显增高,第8周时呈下降趋势,第12周时在基底膜裸露的肾小管很少有PCNA阳性表达;在第4周TGF-β1、VEGF表达明显增高,随时间延长TGF-β1呈持续高表达,但VEGF阳性表达逐渐下降.RT-PCR检测发现模型组从第4周起VEGF、ET-1 mRNA表达明显升高,第8、12周略有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而BMP-7随着病变进展表达逐渐减少,第12周达低水平.结论 肾小管严重损伤及快速进展的早期纤维化是AAN的特征之一;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再生修复能力严重受损,促修复和抑纤维化因子表达不足,而致纤维化因子高表达,可能是AAN纤维化进展的重要原因.

  • 马兜铃酸致大鼠肾小管间质微血管病变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研究

    作者:王会玲;张金元

    目的 探讨马兜铃酸肾病大鼠肾间质微血管病变特点,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等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46只雄性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26),用含20mg/(kg·d)马兜铃酸(AA)的关木通浸膏灌胃,对照组(n=20)用等体积蒸馏水灌胃;两组均在第4、8、12周末各处死动物6只,进行肾功能检测,取肾组织行HE、PAS、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学改变,分析肾小管损伤和间质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观察管周毛细血管(PTC)密度及VEGF、PCNA表达.结果 经马兜铃酸处理后,模型组出现肾小管浊肿、变性、脱落,随着用药时间延长,肾小管损害分值和肾间质纤维化程度进行性加重,12周时血肌酐/体重水平显著升高(P<0.01),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纤维化面积达31.36%;观察见模型组4周后出现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少数微小动脉管腔闭塞,部分血管壁玻璃样变,在部分病变血管周围有局灶性炎症细胞浸润,而肾小球病变不明显,8周后血管病变加重;模型组在小管损伤、炎细胞浸润和纤维化病变严重的部位,管周毛细血管腔明显缩小或变形,PTC密度明显下降.肾小管VEGF表达水平早期代偿性增高,随后逐渐降低并与PTC密度下降一致;PCNA阳性表达第8周开始呈下降趋势,第12周时基底膜裸露的肾小管PCNA阳性表达较少.结论 马兜铃酸可使肾血管发生明显病变,并导致PTC丢失,PTC密度降低与肾功能减退和肾小管间质病变、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VEGF表达相对不足可能与马兜铃酸肾病(AAN)肾间质微血管病变有关,肾间质微血管病变可能是AAN慢性化进展的原因之一.

  • 肾小管间质损害与肾小球疾病的发展和预后

    作者:刘小荣;沈颖

    近年来,人们通过大量临床、病理研究认识到肾间质病变的严重程度与肾脏疾病进展的速度密切相关[1],而小管间质的病变以炎性细胞渗出、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为特征[2].现就肾小管间质损伤机制的研究综述如下.

  • 急性间质性肾炎14例临床分析

    作者:何永平;冯为盛;单爱琴

    急性间质性肾炎(AIN)是肾小管及肾间质的急性炎性疾病,是由多种病因所致的一组临床病理综合征,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ARF)、肾间质肿胀和炎性细胞浸润,无明显的肾小球和肾血管病变[1-2].现将14例AIN的临床、病理及转归分析如下.

  • 感染相关性间质性肾炎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沈淑琼;唐政

    感染曾是急性间质性肾炎(acute interstitial nephritis,AIN)常见的原因,尤其是儿童患者.AIN是猩红热、白喉和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常见并发症.由于抗生素及特异性疫苗的广泛使用,感染相关性AIN发生率已明显下降,临床转归也明显改善.感染相关性AIN可分两大类:病原微生物直接感染肾间质引起的感染性AIN;全身性或肾外性感染所导致的反应性AIN.

  • 糖尿病肾病的预防及治疗

    作者:陈楠

    糖尿病(DM)是由不同病因与发病机制引起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以致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障碍而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疾病.糖尿病肾病(DN)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重要的合并症之一,糖尿病演变几年后,几乎均有肾脏受累,从肾小球、肾血管到肾间质,是终末期肾衰的重要原因.

  •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进程中肌成纤维细胞的来源

    作者:张鹏程;黄荣桂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renal tubulointerstitial fibrosis,RIF)是各种原因所致的肾小管间质病变的终结果,也是多种慢性肾脏病发展到终末期肾衰竭的后共同通路[1].RIF以肾小管萎缩或扩张,肾间质白细胞浸润,肌成纤维细胞积聚以及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r martrix,ECM)在肾间质过度沉积为特征[2].而以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smooth muscle actin,α-SMA)为主要形态学特征的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肾间质中过度积聚的ECM的主要来源,但其来源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3-6].本文将对肌成纤维细胞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的来源、产生机制、及病理学意义相关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

171 条记录 1/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