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Pathology 림상여실험병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 主办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
  • 影响因子: 0.7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7399
  • 国内刊号: 34-107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5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龚西騟 孟刚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角化棘皮瘤细胞凋亡和bcl-2、bax表达及其相互关系

    作者:李利;王琳;成娘;杜晓萍;杨毅;周光平

    目的:探讨角化棘皮瘤(keratoacanthoma, KA)在细胞凋亡方面的生物学特点.方法:用末端脱氧核苷酰转移酶(TdT)介导的d-UTP生物素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原位检测20例角化棘皮瘤中凋亡细胞;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皮损部位bax和bcl-2基因产物的表达.结果:KA中80%(16/20)瘤中心出现凋亡细胞.30%(6/20)肿瘤边缘bcl-2呈弱阳性染色.全部病例bax染色阳性.细胞凋亡指数与bax表达强度显著正相关(r=0.680,P=0.001),与bcl-2表达强度显著负相关(r=-0.618 P=0.004).结论:细胞凋亡为角化棘皮瘤的典型生物学特征,可能在KA的自然消退中发挥重要作用.

  • 骨肉瘤细胞凋亡和增殖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王东;陈俐;李增鹏;牟江洪;高奉浔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指数与骨肉瘤病理、细胞增殖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TUNEL方法检测80例骨肉瘤凋亡细胞,PCNA单克隆抗体PC10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细胞增生,以100个肿瘤细胞中凋亡细胞和增生细胞分别作为凋亡指数AI(%)和增生指数PI(%).结果:80例骨肉瘤中AI范围为0.63%~18.8%,其与骨肉瘤WHO新分型及PI值密切相关(P<0.05).而且AI>7.21的骨肉瘤比AI≤7.21的骨肉瘤存活期较短(P<0.05).结论:TUNEL是检测细胞凋亡的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细胞凋亡指数可能成为评估骨肉瘤病人预后的一项新指标.

  • HBVx基因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郭双平;王文亮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构建HBVx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BX,用脂质体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BX转染入肝癌细胞HCC 9204 G418 500 mg.L-1筛选,获得稳定表达HBx蛋白的细胞,阿霉素20 μmol.L-1诱导细胞凋亡.电镜、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结果:20 μmol.L-1阿霉素可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稳定表达HBx蛋白的肝癌细胞凋亡率比未进行基因转染的肝癌细胞凋亡率低.结论:HBx蛋白可抑制阿霉素诱导的肝癌细胞调亡.

  • 肺小细胞癌p53基因分析与mdm-2基因蛋白表达的关系

    作者:杨廷桐;张俊;郑杰;吴秉铨

    目的:探讨肺小细胞癌(SCLC)的p53基因改变与mdm-2基因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的方法,对14例SCLC的石蜡切片组织进行研究.结果:免疫组化染色p53蛋白阳性9例,阳性率为64.3%(9/14);mdm-2蛋白阳性4例,阳性率为28.6%(4/14).p53基因第5、6、7、8外显子,突变率分别为21.4%(3/14);14.3(2/14);14.3%(2/14);7.1%(1/14),总突变率为57.1%(8/14).结论:SCLC中存在较高的p53基因突变率和mdm-2基因蛋白的明显表达.

  • AFP阳性胃癌的组织形态及其分型研究

    作者:李祥周;石凤娟;乐美兆;张佃乾;王春淑;赖仁胜;杨洪才

    目的:探讨AFP阳性胃癌的病理组织形态及其分型.方法:应用光镜、电镜、组化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87例AFP阳性胃癌中临床病理资料较完整的63例进行病理组织形态观察,并用2例3个月妊娠的胚胎胃肠组织以同样方法行相关的对比研究.结果:AFP阳性胃癌的发生率为6.2%(87/1395例).63例中依据其病理组织形态学特点和肿瘤组织内癌细胞AFP染色阳性表达,并对比3个月妊娠胚胎胃肠组织学的改变,将其组织学类型分为4个亚型:肝样型22例(34.9%),胎儿胃肠型15例(23.8%)和肝样型伴肠胚分化的混合型24例(38.1%)以及卵黄囊瘤样型2例(3.2%).结论:AFP阳性胃癌与普通型胃癌不同,是一组具有独特临床病理特征的高度恶性肿瘤.

  •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形态转化及其恶性潜能

    作者:黄晓赤;罗克枢;雷士泽;赵剑萍

    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形态转化及其恶性潜能.方法:采用HE和组织化学染色,对48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作临床病理分析.结果:48例肿瘤被分为普通型、粘液型和纤维肉瘤变3个亚型.结论:普通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纤维肉瘤变型的恶性度更高,粘液型的恶性度与其它两型的差异尚待观察.

  • 甲状腺原发的具有胸腺特征的癌

    作者:石怀银;陈凛;常文华;韦立新;李向红;陈乐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具有胸腺特征的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6例均为男性,大67岁,小38岁(平均45岁).症状主要为颈部包块、声嘶或呼吸困难.6例中3例位于甲状腺右叶,3例位于甲状腺左叶.肿瘤境界清楚,切面灰白色,部分呈结节状.光镜下肿瘤细胞呈结节状或条索状排列.瘤细胞巢或条索周围可见成熟的淋巴细胞浸润.局部可见鳞化或"哈氏"小体样结构.6例中3例术后无复发,迄今存活期分别为6年、8年及14年.2例分别于术后2年及2年半复发,但经二次手术后均得以很好控制,迄今存活已9年及11年.另1例术后半年复发,术后2年因肺转移死亡.结论:甲状腺具有胸腺特征癌不同于甲状腺其他类型的癌,其预后很好.

  • 垂体腺瘤中垂体激素与S-100蛋白免疫组化双重染色观察

    作者:刘冬戈;满开泉;孙肇武;罗玉风;藏旭

    目的:探讨滤泡星状细胞在垂体腺瘤分类中的意义及滤泡星状细胞与内分泌细胞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方法,对42例人重体腺瘤的垂体激素与S-100蛋白表达进行对照观察.结果:垂体腺瘤组织中的滤泡星状细胞有两种情况,一种为腺瘤组织中可见散在分布的滤泡星状细胞,并可见1个瘤细胞既有S-100蛋白表达,又含激素分泌颗粒;另一种为滤泡星状细胞构成了腺瘤的一种主要的细胞成分.结论:滤泡星状细胞与内分泌细胞的功能密切相关,可能在调整内分泌细胞的产生和激素释放方面起一定的作用;滤泡星状细胞腺瘤应作为垂体无功能腺瘤的一个单独类型.

  • 米非司酮对人胎肾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王自能;罗晓青;朱颖嫄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人胎肾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中孕期引产的病例分为米非司酮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例,胎龄为18~21孕周.米非司酮组在引产前6 h服用150 mg米非司酮,然后行水囊引产术,对照组则只行水囊引产术.胎儿娩出后,取肾组织进行样品制备以供透射电镜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米非司酮引产的胎肾组织可见下列形态改变:(1)血管球的内皮肿胀,胞膜破裂,核浓缩及碎裂;(2)肾小囊脏层足细胞水肿明显,部分胞膜破裂;(3)肾近端小管上皮水肿,线粒体呈基质型肿胀;(4)肾远端小管上皮胞浆膨出及破裂,线粒体常呈基质型肿胀,嵴型肿胀少见;(5)集合小管的上皮细胞水肿,线粒体以嵴型肿胀为主;(6)间质结构松弛,血管上皮缺损及成纤维细胞水肿.结论:米非司酮可造成胎肾组织缺氧性损伤.因此,米非司酮于晚期引产有可能给新生儿留下肾功能损伤的后遗症.

  • 肝细胞癌及癌旁肝组织中bcl-2和p53蛋白表达与端粒酶活性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冯德云;郑晖;程瑞雪;傅春燕

    目的:探讨bcl-2和p53蛋白的表达与端粒酶活性的相关性及其与HCC发生的关系.方法:利用端粒酶原位标记法显示端粒酶活性,采用S-P法免疫组化技术检测bcl-2和p53蛋白.结果:端粒酶在HCC中的阳性率(91.7%)显著高于癌旁肝组织(58.3%)(P<0.05),端粒酶活性强度与HCC分化程度无关(P>0.05);癌组织中bcl-2和p53蛋白的阳性率均高于癌旁组织(P<0.01);HCC和癌旁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程度随bcl-2蛋白表达增强而升高,并呈明显正相关,但与p53蛋白表达强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bcl-2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能是端粒酶激活的重要途径之一,bcl-2蛋白过度表达可能通过激活端粒酶使肝细胞恶性转化导致HCC发生,而p53基因突变可能对端粒酶的激活无直接影响.

  • 肾肉瘤样癌5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明家琼;王晓秋;蚁国铮

    目的:观察肾肉瘤样癌形态特征.方法:对5例肾肉瘤样癌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以肉瘤样成分为主3例,血管外皮瘤样为主1例及破骨细胞瘤样巨细胞瘤1例,5例肉瘤样成分角蛋白阳性,4例波形蛋白阳性.结论:肾肉瘤样癌的形态特征为癌细胞具有双重分化,具有向间叶性肿瘤转分化的过渡方式.

  • 星形胶质细胞瘤恶性程度与细胞凋亡、细胞增殖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鹏翀;刘砚;吴克兰

    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细胞瘤的恶性程度与细胞凋亡、细胞增殖的相关性.方法:利用DNA凝胶电泳确定34例肿瘤细胞群体中细胞凋亡的存在,使用体视学方法计数凋亡指数(AI)、增殖指数(MI)、AI/MI比率.结果:DNA凝胶电泳26例显示特征性的DNA梯带, AI、MI分别随肿瘤恶性程度增加而递增,且AI与MI呈正相关,但AI/MI随恶性度增高而降低.结论:肿瘤细胞群体中存在细胞凋亡,恶性肿瘤中细胞的增殖远活跃于细胞凋亡.AI/MI比率提示了细胞凋亡与增殖的关系.

  • 脂肪组织源性肿瘤中c-myc和p53基因的异常表达

    作者:王娅兰;丘钜世;熊敏

    目的:探讨脂肪组织源性肿瘤与c-myc和p53基因的.方法:采用LSAB免疫组化法,检测62例脂肪组织源性肿瘤及瘤样病变c-myc和p53蛋白表达.结果:c-myc在正常脂肪组织、脂肪组织良性病变中几乎不表达,主要在脂肪肉瘤中表达.p53只在脂肪肉瘤中表达.分化较高类型脂肪肉瘤c-myc和p53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分化较低类型脂肪肉瘤.脂肪肉瘤中,c-myc和p53表达呈正相关.结论:实验结果提示,c-myc、p53蛋白与脂肪肉瘤的发生、细胞分化和恶性程度有关.它们可作为判断脂肪肉瘤分化程度及恶性程度的参考指标.在脂肪肉瘤的发生发展中两者可能起协同作用.

  • 甲状腺乳头状腺癌中EGFR、nm23-H1和p53蛋白的表达

    作者:魏启幼;范松青;张利群

    目的:探讨EGFR、nm23-H1及p53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36例有颈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的原发灶与转移灶和40例无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腺癌中EGFR、nm23-H1及p53蛋白的表达.结果:76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的EGFR、nm23-H1及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3%、60.5%和11.8%;但有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的EGFR阳性表达率高于无转移者(P<0.05),且转移灶的EGFR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原发灶(P<0.05);有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的nm23-H1阳性率低于无转移癌者(P<0.01);甲状腺乳头状腺癌中EGFR的阳性表达与nm23-H1的表达有负相关(P<0.01).结论:甲状腺乳头状腺癌EGFR的过表达,nm23-H1的低表达,二者表达的失平衡是其易于淋巴结转移的原因之一,EGFR,nm23-H1联用可作为甲状腺乳头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评价指标.

  • EB病毒与淋巴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任兴昌;刘卫平;李甘地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是一种嗜人类淋巴细胞的γ-DNA疱疹病毒.EBV在世界各地正常人群中感染非常普遍,约90%以上的成人血清EBV抗体阳性[1].一些研究结果表明EBV与多种人类肿瘤有关.本文仅就不同的细胞属性和不同组织学类型的淋巴瘤与EBV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 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在肿瘤病理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张树辉;魏泓;史景泉

    随着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一些新的分子病理技术如聚合酶链反应(PCR),多色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为肿瘤的分子病理研究带来了许多新的进展.

  • 幽门螺杆菌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任刚;蔡嵘;陈强

    自1983年Warren和Marshall首先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活检的标本中分离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以来,国内外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作者试图从致病因素和机制方面探讨HP在消化系疾病中的作用.

  • 骨肉瘤分类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作者:龙汉安;张贤良

    骨肉瘤是严重危害儿童和青少年健康骨原发常见的恶性肿瘤.自从分类化疗(systematic chemotherapy)应用于骨肉瘤,骨肉瘤病人预后大大提高以来,人们对骨肉瘤的分类和生物学产生了浓厚兴趣.

  • 高血压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形态学变化

    作者:章建梁;沙继宏;杨向群;章同华;秦永文;张国元;陈思聪

    既往研究表明,高血压伴随有血管壁中层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肥大[1 2].但是高血压未形成时冠状动脉中层VSMC是否已存在肥大及抗高血压药物对VSMC肥大的影响尚不清楚.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不同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唐录英;苏祖兰;任泽舫;刘勇;郭少忠;冯智英;张志刚

    1 材料和方法1.1 病例来源本科1997年诊断的776例慢性胃炎(CG).1.2 幽门螺杆菌(HP)检查方法①尿素酶试验,②胃粘膜组织革兰染色,③细菌培养.以上三项检查中两项或两项以上阳性者诊断为HP阳性.

  • 食管鳞状细胞癌p53基因突变及其蛋白表达

    作者:李淳;程继东;沈忠英

    食管鳞癌常伴有p53基因突变和(或)p53蛋白积聚.文献报道p53基因改变与p53蛋白积聚常出现不一致的现象[1 2].我们应用PCR-SSCP及免疫组化方法探讨食管鳞癌p53基因突变与p53蛋白表达的关系.

  • 子宫内膜癌中CD15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谷化平;尚培中;胡海霞;苏红;王勤;李春光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中较常见的肿瘤,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严重威胁着妇女的健康.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细胞粘附分子(CAMs)或其配基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 2].我们应用免疫组化法,对子宫内膜癌组织进行细胞粘附分子CD15(以下简称CD15)检测,旨在探讨CD15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关系.

  • 皮内连续缝合致切口抗张度增强机制及愈合实验研究

    作者:姚曙光;邱树敏;李一万;任建军;龙旭

    皮内缝合具有减轻瘢痕、避免蜈蚣虫样瘢痕的优越性.通常是使用可吸收线间断缝合,不拆线.1983年Maler等[1]用尼龙线作连续缝合,术后第3天拆(抽)线(为颈部切口,规定4~7天拆线).

  • 疣状癌中PCNA和p53蛋白表达的对比分析

    作者:岳新华

    疣状癌是高分化鳞癌的变种,其生长缓慢,组织学似良性而临床表现为低度恶性,切除彻底预后较好[1 2].但由于其特定的组织学特点,常常使病理医师诊断困难,甚至误诊.为了指导临床病理诊断工作,我们观察了皮肤疣状癌、皮肤乳突状瘤及皮肤高分化鳞癌的PCAN和p53蛋白表达,发现各有一定的特征,现报道如下.

  • 鼻咽癌中cyclin D1、p16、Rb蛋白表达及意义

    作者:陈莉;王桂兰;曹晓蕾

    细胞增殖周期失控是肿瘤发生的关键之一,也是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我们通过对50例鼻咽癌(NPC)中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多肿瘤抑制基因(multiple tumor suppressor, MTS1)的表达产物p16蛋白、视网膜母细胞瘤易感基因编码的核磷酸蛋白(Rb)表达的研究,探讨这些细胞增殖周期调控因子在NPC增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细胞增殖、调控的角度深入了解NPC的发生学,为今后对NPC进行基因治疗提供线索.

  • bcl-2基因:从研究走向肿瘤病理诊断

    作者:纪小龙;尹彤

    自从初发现bcl-2以来,它就和其它基因共同构成了一个主要影响细胞增生、生存和死亡的家庭.单一的基因突变不能导致肿瘤后的状态,同样bcl-2的改变也遵循这一原则.bcl-2基因与家族的其它成员,以及其它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协同发挥作用.

  • 骨外骨性和软骨性肿瘤的病理诊断

    作者:陈天水

    本文所讨论的只是指发生在软组织内,与骨或软骨无联系,与骨膜或软骨膜也无关连的骨外骨性和软骨性肿瘤,亦称软组织骨性和软骨性肿瘤.值得注意的是,骨外骨性和软骨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需要临床病史、影像学表现和病理学形态三者结合,综合考虑.它们与骨内骨性和软骨性肿瘤,不管在组织形态和分类上都近乎相同,要避免仅凭镜下检查确定诊断的倾向.

  • 头皮增生性毛鞘瘤

    作者:桂律;林梅绥;叶宣光

    增生性毛鞘瘤(proliferating trichilemmal tumor)是一种少见的、好发于中老年妇女头皮下的良性肿瘤.组织学上以增生的鳞状上皮细胞、透明细胞及毛鞘型角化为特征,易被误诊为鳞状细胞癌.下面我们就其临床与组织学特点,以及鉴别诊断作一报道和分析.

  • 原位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技术的改进

    作者:谢民强

    原位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问世以来[1],虽然对实验方法和适应这一方法的热循环仪都进行了很大的改进,但由于该技术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仪器的昂贵,国内尚未能广泛应用.我们对该技术进行了一系列改进,获得满意结果.

  • 2种嗜银染色改进法的应用

    作者:陈森林;王劲;陈梦红

    在以往的嗜银染色中由于染色时间长、操作较为复杂,制约了这种技术的广泛应用.我们经复习文献发现2种改进法既可保证染色结果又能缩短染色时间.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2种方法,我们作了应用染色实验,并根据条件对原方法稍作修改,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银染色法 煮沸法
  • 冷冻切片常见问题分析与预防

    作者:骆新兰

    冷冻切片是借助低温使组织冻结达到一定的硬度进行切片的一种方法.它是术中诊断的一种重要方法.但由于各种原因,影响冷冻切片的质量,拖延病理报告发出的时间,直接影响着病理诊断的及时性、准确性,间接影响着病人的预后.归结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 影响HE染色细胞形态的因素探讨

    作者:杨枫

    我科自80年代以来,逐渐将HE染色中的染色后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步骤简化为染色后105℃烤干、中性树胶(二甲苯稀释)封片,以缩短制片时间,减少接触二甲苯的机率,取得一定效果.

    关键词: HE染色 制片
  • 在处理活检标本中自动脱水机运行故障后混合液的应用

    作者:黄奕莉;何侠

    目前,自动脱水机已普及运用于大医院病理科,提高了病理科日常工作及临床科研与教学工作效率.但是,由于某些意外原因(如电源切断、电压过低等)导致脱水机运行故障,使活检标本吊高而离开液面,尤其是运行进入高浓度乙醇及二甲苯后的这些环节发生故障,易使标本干枯、变形以至硬脆.

  • PCR法检测EB病毒BNLF1基因

    作者:彭晓帆;银平章

    目前已建立分子杂交和PCR检测Epstein-Barr病毒(EBV) DNA的方法.近年来研究发现EBV致癌作用与LMP1蛋白的表达密切相关[1].为此,我们针对EBV表达LMP1蛋白的BNLF1基因片段建立PCR检测方法.

  • 用Medimachine系统制备实体组织的单细胞悬液

    作者:李宾;周春喜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FCM)作为一种可在单细胞水平上对大量细胞进行快速、准确、多参数定量分析和分选的高技术,在细胞生物学、免疫学、肿瘤学等方面的应用日趋广泛和深入.进行FCM分析的前提是样品为单细胞悬液,而大多数实体组织都难以制成高质量的单细胞悬液样本,因而大大限制了FCM对实体组织特别是实体瘤的分析和研究[1].

  • 原位PCR技术在检测非小细胞肺癌p16基因中的应用

    作者:冯久贤;包国良;时梅萍;董强刚;沙慧芳;江晓丰

    原位PCR是近年来建立的新技术,我们应用该技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检测抑癌基因p16的表达,取得较满意的结果.

  • 加热及感染诱导热休克蛋白70表达及分布改变的观察

    作者:叶苓;廖文俊;刘彦仿;杨守京

    目的:了解加热和病毒感染状态下细胞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及分布情况.方法:分别对体外培养的Vero E6细胞进行加热或病毒感染,然后用免疫组化、免疫印迹杂交和RNA斑点杂交检测.结果:加热和感染均可使培养细胞高表达HSP70,但其分布及定位的改变则有差异.结论:高热和病毒感染可导致HSP70表达增强及分布的改变.

  • 不同侵袭力癌细胞内质网膜系统的对比研究

    作者:李艳春;王芸庆;宋今丹

    目的:研究癌细胞的内质网膜系统与其侵袭性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共焦激光扫描显微技术观察不同侵袭力的人大肠癌细胞CCL 229及CX-1的内质网膜系统,结合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两者内质网膜系统的荧光强度.结果:两种癌细胞内均存在着立体网络状结构的内质网膜系统,细胞核周围致密,周边逐渐稀疏.高侵袭力的CCL 229细胞的内质网发达,伪足中存在独枝或立体网络状的内质网,而低侵袭力的CX-1细胞的内质网相对不发达,未见伪足样结构.流式细胞仪检测CCL 229细胞的ER的平均荧光强度为1 024±502.97 CX-1细胞的ER的平均荧光强度为462.90±217.18 统计学处理两者差异显著(P<0.01).结论:高侵袭力的CCL 229细胞与低侵袭力的CX-1细胞的内质网膜系统形态及数量上均存在差异,可能与内质网合成和侵袭相关之分泌蛋白的功能有关.

  • 人胃癌转移鼠模型的构建及移植瘤的阶段性研究

    作者:邓华;孙宁;唐慰萍;邓惠华;莫梅英;蔡琼珍;李飞虹

    目的:建立人胃癌的"转移鼠"模型,为研究胃癌转移打下基础.方法:将人胃低分化粘液腺癌MGC-803细胞悬液先在裸小鼠皮下接种成瘤,再取瘤组织块分别接种到裸鼠的皮下、胃壁上(转移鼠模型),分早(<20天)、中(20~40天)、晚(>40天)3个阶段观察移植瘤的生长及侵袭转移情况.结果:皮下组移植成瘤率为82.1%(23/28),早、中阶段未见转移,晚期肺转移率57.1%(4/7).胃壁组移植成瘤率为86.9%(20/23),早期、中期未见转移,晚期肺、肝和胃周淋巴结转移率都为50.0%(3/6),并广泛侵犯其他器官.结论:"转移鼠"模型能模拟临床胃癌病人的发展过程,转移是一个晚期事件.

  • 骶骨迟发性转移性甲状腺滤泡性腺癌1例

    作者:王华

    患者女,58岁.因进行性腰骶尾部放射性疼痛2年余入院.病程中无大小便功能障碍及鞍区麻木.月经14()55 P4G3 自然流产1次.现有子女3人,体健.白带:量中、淡黄色、粘稠.妇检:无阳性体征.

  • 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1例尸检

    作者:马振斌

    患儿男性,经剖宫产分娩.出生后第4天婴儿突然出现烦躁不安、哭闹不止、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等症状.体检:婴儿前囱平软,呼吸60~70次/分,心率160次/分,律齐.腹部明显膨隆,腹壁皮肤浅静脉怒张,叩击呈鼓音,肠鸣音极弱,四肢活动尚好.

  • 胃粘膜黄斑瘤1例

    作者:张培谊;区士欢;刘旭明

    患者女性,68岁.既往有萎缩性胃炎病史,经治疗现已无不适,遂来我院门诊复查.胃镜所见:胃粘膜以白相为主,花斑明显,红相隆起,粘膜不光滑,充血明显.

  • 食管复合癌:鳞形细胞癌伴神经内分泌癌1例

    作者:李德本;陈乐真;丁晓育

    患者男性,56岁.进食梗咽感4月余.钡餐及胃镜检查示食管中段癌,遂行手术治疗.病理检查食管一段,长12 cm,剖面见一纵行溃疡型肿块,约5.5 cm×3 cm×1.5 cm,灰白质脆,浸润管壁全层.镜检:肿瘤由两种界限清楚的癌组织组成.

  • 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3例

    作者:丁岚;储谦

    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ALHE)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血管增生性损害,也叫上皮样或组织细胞样血管瘤.现报道3例,结合国内外文献,探讨该病临床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

  • 甲状腺滤泡癌与颈部平滑肌肉瘤并存1例

    作者:杜双存;郭瑞峰;梁化印

    患者男性,73岁.于1997年2月发现颈前肿块,1个月后明显增大,在外院行肿块切除,病理报告为颈部平滑肌肉瘤.术后1周,局部又出现肿块,增长迅速,并时感胸闷、气短,来我院就诊,门诊以"甲状腺癌"收住院.

  • 胰腺小腺体癌1例

    作者:仲伟霞

    患者男,48岁.腹痛6月余,伴恶心、呕吐、乏力,无腹胀及腹泻.查体:上腹触痛,腰背叩击痛.全身皮肤轻度黄染.B超示胰头部3 cm×2.5 cm低回声团块,边界不清.CT示胰头占位,总胆管扩张,行Whipple术式切除.术中见肿物位于胰头部,约4 cm×4 cm×3 cm大小.质较硬,与十二指肠粘连.术后随诊3年仍健在.

  • 子宫乳头状浆液性癌3例

    作者:王华;王靖华;步宏华

    例1 59岁,孕6产6.因绝经19年、水样白带1年余伴阴道流血5月就诊.检查:血压20/11.5 kPa,体重54 kg,血糖4.5 mmol.L-1.术中见子宫约2+月孕大,双卵巢外观正常.

  •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

    作者:沈金辉

    患者男,20岁.因发热、消瘦、浅表淋巴结肿大1个月入院.体检: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蚕豆样大至鸽蛋样大,其他脏器未发现明显病变.入院前曾在外院做颈部淋巴结活检,病理诊断为颈部淋巴结转移性低分化癌.临床诊断:发热、淋巴结肿大待查.

  • 甲状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作者:史东宏;孟刚

    患者女,63岁.发现右颈部包块缓慢性生长30余年.体检:双侧甲状腺明显增大,肿块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界清,质偏韧,未闻及血管杂音.肿块随吞咽上下移动.B超示右甲状腺不均质实性占位,肿块向左侧推移气管及左甲状腺,使之偏移.临床诊断:右侧甲状腺腺瘤.术中见肿块位于右侧甲状腺,瘤体与甲状腺腺体连为一体,分离至底部时见瘤体与气管相连,行瘤体切除.

  • 大肠重复1例

    作者:汤达坤

    患者男性,28岁.以右上腹肿物伴隐痛2周入院.无其它不适.查体:右上腹触及肿物8 cm×8 cm,可移动,表面平滑,无压痛.临床诊断:右上腹肿瘤(良性可能).于1997年6月13日手术.术中见结肠肝曲系膜缘肿物8 cm×8 cm×6 cm大小,囊性,表面平滑,与肠壁无法分离,而行右结肠切除吻合术.

    关键词: 结肠畸形 肠重复
  •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病理释疑

    作者:陈天水

    1 怎样认识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HNL)HNL是70年代才被认识的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独立的淋巴结非肿瘤性疾病.1972年初由日本学者Kikuchi和Fujimoto描述并报道,故又名Kikuchi-Fujimoto淋巴结炎,或Kikuchi病.此病多见于日本,欧美少见,我国亦不常见.国内常将此病诊断为坏死性淋巴结炎、亚急性淋巴结炎和慢性淋巴结炎坏死碎片型,反映出对此病的认识尚不够一致.

  • 以腋下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的隐性乳腺癌

    作者:吴玉明;郭仁杰;吴宁;蔡爱英;王希萍

    1 临床资料4例隐性乳腺癌均以腋下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病例来自我院1985~1994年间的肿瘤科门诊及住院病人,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40、45、49、60岁,都是以腋下无痛性肿块进行性增大而就诊.

  • 科技期刊参考文献的著录规范

    作者:王劲松;王立龙

    科技期刊中引用参考文献,一方面是引用他人的学术思想、观点、方法和成果为作者的论点提供强有力的客观佐证,一方面它也是提供检索的依据,可以帮助读者快速检索到作者文中引用的文献资料.虽然文后参考文献所占篇幅不多,然而信息却很丰富,不但文献类型多,且涉及许多文种.因而为了便于查阅和检索,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的规范化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科技期刊
  • 结构式摘要的写作特点及常见问题分析

    作者:王立龙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科研成果层出不穷,科技论文作为科研成果的书面表达形式在传递科技信息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科技工作者和信息采编人员迫切希望在短的时间内阅读更多的科技信息.科技论文的摘要就是他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捷径.结构式摘要的出现,就是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新生事物.它不仅可以发挥良好的导读作用,又能节约读者的宝贵时间,同时提高单位时间内信息浏览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