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Pathology 림상여실험병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 主办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
  • 影响因子: 0.7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7399
  • 国内刊号: 34-107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5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龚西騟 孟刚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乳腺导管内癌分子分型应用研究

    作者:陈健;张旭;田茹;郭瑞峰;梁化印;董红梅

    目的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方法 对乳腺导管内癌进行分子分型.方法 收集50例乳腺导管内癌存档蜡块,用单克隆抗体CK5/6、CK8、CK18、34βE12、p63、S-100、SMA、CD10、CD117、EGFR、ER、PR和HER2进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按照免疫表型分为5种类型:腺腔A型(ER+/PR+/HER2-)、腺腔B型(ER+/PR+/HER2+)、正常乳腺样型(ER-/PR-/HER2-且不表达基底/肌上皮标记及EGFR)、HER2过表达型(ER-/PR-/HER2+)和基底细胞样型(ER-/PR-/HER2-,且至少表达一种基底型角蛋白和(或)肌上皮标记物或EGFR).结果 腺腔A型16例(32%),腺腔B型19例(38%),HER2过表达型13例(26%),基底细胞样型2例(4%),无正常乳腺型.2例基底细胞样型,均表达CK5/6、CD117,例1同时表达SMA,例2表达CK8、CK18、34βE12、S-100,均为高级别导管内癌.结论 乳腺导管内癌可按免疫表型进行分子分型,部分导管内癌具有与基底细胞样癌相同的免疫表型,可能是基底细胞样癌的前驱病变,其诊断依赖于免疫组化检测.

  • Runx3和p2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孙健;郝艳坤;米彦军

    目的 研究Runx3、p27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 ,检测Runx3、p27蛋白在8例正常胃黏膜、15例异型增生、47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1)Runx3和p27在正常胃黏膜、异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5%、53.3%、36.2%和87.5%、66.7%、44.7%;Runx3的表达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侵袭深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p27的表达与胃癌侵袭深度、肿瘤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2)Runx3与p27在正常胃黏膜(P<0.025,r=0.585 2)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r=0.426 4).结论 Runx3、p27表达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联合检测Runx3和p27蛋白的表达更能反映胃癌的生物学行为,优于单项检测.

  • 肝窦及窦周隙病变在慢性乙型肝炎肝微循环障碍中担当关键角色

    作者:徐长江;严家春;马勇;丁体龙;袁苏娜

    目的 探讨肝窦及窦周隙病变对肝微循环障碍的影响.方法 对20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组织用HE、组化、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就肝窦及窦周隙病变的形态学、体视学及超微结构改变作了观察.结果 其病变有狭窄、阻塞、扩张、窦周隙淤血、肝窦毛细血管化表现.体视学示肝窦数目减少,总面积、总周长、平均直径增加,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CHB轻与CHB中、CHB重及CHB/LC之间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电镜观察示窦内皮有撕裂、窗孔减少、窦内皮细胞增生出芽形成血管腔,贮脂细胞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同时伴相关蛋白表达增加.结论 肝窦及窦周隙病变在肝微循环障碍中担当

  • 儿童滤泡淋巴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作者:张帆;刘银华;焦南林;汪向明

    目的 探讨儿童型滤泡性淋巴瘤(pediatric folliculaRlymphoma,PFL)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PFL的认识和病理诊断水平.方法 对1例PFL进行临床表现分析、对其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观察.结果 患儿男,17岁.发现右侧耳屏前生长缓慢的无痛性肿块1年.病程中无发热、皮疹、消瘦等症状.临床分期为Ⅰ期.镜下:淋巴结结构破坏,滤泡部分区域相互拥挤,背靠背.滤泡中心有两种细胞组成,一种数量较少的中心细胞,另一种数量较多的中心母细胞.另外在滤泡中心可见到成对出现的滤泡树突细胞.肿瘤细胞表达CD20、CD79α、bcl-6,而bcl-2阴性.滤泡树突细胞表达CD21、CD23.淋巴细胞克隆性基因重排发现有IgH基因重排,EB病毒原位杂交阴性.结论 发生于儿童的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lymphoma,FL)较少见,组织学上具有明显的滤泡结构.临床分期多为Ⅰ期,组织学分级为较高级别.其临床表现、预后与成人型FL有较大差别.

    关键词: 淋巴瘤 滤泡性 儿童
  • 颈部淋巴结黏液表皮样癌

    作者:周全;刘红刚;金玉兰;何春燕;朴颖实

    目的 探讨颈部淋巴结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颈部淋巴结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 患者3次入院手术病理检查组织形态有较大变化.第一次活检标本镜下见淋巴结包膜完整,结内肿瘤组织主要由3种细胞构成:黏液细胞、中间型细胞及表皮样细胞,并可见较多含黏液的囊腔结构.第二次见肿瘤仍位于淋巴结内,主要由表皮样细胞构成,偶见分泌黏液的细胞,含黏液的囊腔结构几乎全部消失.第三次活检标本见横纹肌内浸润的癌细胞巢主要由表皮样细胞构成.随访2年,未见其他部位肿瘤.结论 (1)颈部淋巴结可能会发生原发性的涎腺黏液表皮样癌.(2)颈部淋巴结的黏液表皮样癌可反复复发并发生结外浸润.(3)随着病变进展和(或)复发,黏液表皮样癌的分化程度会逐渐降低,组织病理学形态会发生相应改变.

  • 4例胃肠道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临床病理学分析

    作者:李燕;石怀银;韦立新

    目的 探讨胃肠道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复习4例胃肠道原发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的病理切片及临床资料,选取典型蜡块做相关的免疫组化染色,抗体包括黑色素相关抗原HMB45、melan-A、肌源性标记抗原SMA、desmin,以及vimentin、CgA、CK、S-100、CD117、CD34.结果 4例PEComas中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分别为36、38、42及45岁.其中2例位于升结肠,1例位于降结肠,1例位于乙状结肠.肿瘤大小4.5~10 cm,境界清楚,切面灰白色,质地均匀,局部可见出血.镜检:肿瘤细胞呈上皮样排列,细胞质丰富,透亮或嗜酸性颗粒状,细胞核空泡状,有明显的核仁,间质富于毛细血管、血窦以及厚壁血管.细胞异型性小,个别病例局部可见轻~中度异型性,分裂象0~3个/10 HPF.免疫组化结果 :肿瘤弥漫表达HMB45(4/4),弥漫或片状表达vimentin(4/4)、SMA(4/4)以及desmin(3/4).CgA、Syn、CK、S-100、CD117、CD10及CD34均阴性.4例患者行局部肠管及肿瘤切除,术后随访8、15、32及36个月均无复发和肿瘤转移.结论 胃肠道PEComa少见,为低度恶性潜能肿瘤,形态类似于软组织和其他部位的同类肿瘤,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

  • 膀胱假肉瘤性肌纤维母细胞增生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作者:方仁年;螘国铮;金永海;谢本俊;韩有武

    目的 探讨膀胱假肉瘤性肌纤维母细胞增生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3例膀胱肌纤维母细胞增生光镜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3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45、46、55岁,主要临床症状为无痛性血尿和排尿困难,无外伤史,随访3~6个月无复发.组织学检查:病变主要由松散排列的梭形细胞区,可见节细胞样细胞和致密条束状梭形细胞区,黏液样间质内弥漫分布急慢性炎细胞.分裂象3~5/10 HPF,无不典型核分裂.病变主要发生在膀胱壁浅层,病变累及固有肌,出血明显.免疫表型:3例梭形细胞Vim和SMA弥漫阳性,MSA2/3例+>70%、Des+50%、CK+>70%、EMA+30%、ALK-1蛋白+70%、Ki-67+5%~20%、CD68、S-100蛋白、CD34均-.结论 膀胱假肉瘤性肌纤维母细胞增生为一种良性非肿瘤性病变,复发率4.5%,要避免误诊为恶性.

  • miR-145在乳腺癌中表达及意义

    作者:张晴;吴正升;张瑰红;丁向东;黄焰;杨枫;徐晓春;吴强

    目的 研究一种微小RNA(miR-145)在人乳腺癌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分析miR-145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乳腺癌发生发展的意义.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平台,应用原位杂交方法 检测91例乳腺癌和38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包括21例纤维腺瘤,17例乳腺腺病)miR-145表达.结果 乳腺癌miR-145高表达率较乳腺良性病变降低(31.9%和60.5%,P<0.01);乳腺癌miR-145高表达率与肿瘤腋淋巴结转移(P<0.01),TNM高分期(P<0.05),c-erbB-2过表达(P<0.01)状况均相关;乳腺癌miR-145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ER、PR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 miR-145表达异常可能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是一个潜在的乳腺癌分子标记物.

  • 乳腺分泌脂质性癌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怀建国;司有谊;蒋艳;杨小苗;汪谟庆;芮景

    目的 探讨乳腺分泌脂质性癌(breast lipid-secreting carcinoma)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3例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特殊染色PAS、AB染色和免疫组化标记ER、PR、Ki-67、c-erbB-2、p53等.结果 3例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44、54、50岁,均可触及乳腺肿块,肿瘤境界欠清楚,镜下肿瘤边缘呈浸润性生长,肿瘤主要由空泡状细胞即组织细胞样细胞和其它少量皮脂腺样细胞、大汗腺样细胞组成.AB、PAS染色阴性.免疫组化(SP法)瘤细胞示:ER、PR阴性、c-erbB-2、Ki-67、p53不同程度阳性.3例均术中快速切片诊断癌后,行乳腺改良根治手术.结论 乳腺分泌脂质性癌是一种相对少见,恶性度较高,预后较差的肿瘤,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检查及特殊染色.免疫标记可帮鉴别诊断及判断预后.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祝明洁;许恪淳;虞文伟;姚俊宇;姚晓虹

    目的 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R)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5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18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GnRHR.结果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GnRHR的阳性表达为68%(34/50).其中乳腺癌 G1组的阳性表达(92.3%,12/13)与G3组的阳性表达(46.2%,6/13)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G3组的阳性表达和正常乳腺组织的阳性表达(94.4%,17/18)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大多数正常乳腺组织的GnRHR虽有表达,但呈弱阳性表达,而多数浸润性导管癌GnRHR则呈强阳性表达,提示乳腺组织的分化程度影响肿瘤组织内GnRHR的表达.

  • 结直肠原发性腺鳞癌的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董迎春;周航波;周晓军;王建东;盛蓁;陆珍凤

    目的 探讨结直肠原发性腺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组织发生、生物学行为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在其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光镜、免疫组化标记及HPV原位杂交技术对5例发生于结肠的腺鳞癌进行临床组织病理学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男3例,女2例,平均51岁.肿瘤位于结肠肝曲、脾曲、横结肠和乙状结肠距肛门12 cm及14 cm处.主要症状为便血、腹痛、腹泻和消瘦.4例患者分别死于术后12、21、22和33个月,1例术后3个月生存.镜下癌组织有腺癌和鳞癌成分共同组成,可见两种成分的移行.鳞癌细胞表达CK5/6、34βE12和p63,而腺癌细胞均阴性表达.腺癌细胞均表达CDX-2,鳞癌细胞弱阳性或阴性表达,二者均不表达TTF-1.原位杂交显示HPV6/11和HPV16/18均阴性.结论 结直肠原发性腺鳞癌是肠道恶性肿瘤的罕见类型,组织起源尚无定论,临床预后较单纯腺癌差.HPV6/11和HPV16/18感染与结直肠腺鳞癌的发生关系还难以明确.

  • 直、乙状结肠海绵状血管瘤7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陈铜兵;何妙侠;吴晓辉;朱明华

    目的 探讨7例直、乙状结肠海绵状血管瘤临床与病理学特征,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与疗效.方法 回顾2000~2007年诊治的7例直、乙状结肠海绵状血管瘤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 7例直、乙状结肠海绵状血管瘤平均年龄31.5岁,性6例,性1例,以间歇性便血就诊,有病例均接受手术切除治疗.肿瘤切面暗红色,窝状,下由大小不一的薄壁血管构成;免疫组化CD34+、CD31+、SMA-、FⅧRAg、vimentin+、cytokeratin-.术后随访6个月至6年无复发.结论 直、乙状结肠海绵状血管瘤较少见,要症状是便血,期容易误诊,旦确诊,手术切除治疗,后良好.

  • 乳腺癌分子亚型中BRCA1的表达及其与雌激素受体的关系

    作者:肖璇;刘慧;范钦和

    目的 研究BRCA1在乳腺癌分子亚型中表达特点及其与雌激素受体的关系.方法 1 452例乳腺癌标本制作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快捷法检测ER、PR、HER2、CK5/6、EGFR的表达,按照Nielsen标准进行分子分型.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快捷法检测BRCA1的表达水平.结果 腺腔A型,腺腔B型,基底样型,HER2过表达型和裸表达型分别为428例、56例、223例、188例、416例.BRCA1在腺腔A型,腺腔B型,基底样型,HER2过表达型,裸表达型中的表达率分别86.9%(358/412), 87.5%(49/56), 63.0%(136/216), 70.4%(131/186), 60.4%(246/407).BRCA1在基底样型乳腺癌、HER2过表达型和裸表达型中的表达率低于ER阳性乳腺癌腺腔A型(P<0.001)和腺腔B型(P<0.001),BRCA1的阳性表达与ER的阳性表达相关(P<0.001).结论 BRCA1在基底样型乳腺癌和其他ER阴性乳腺癌亚型中的表达下调,其功能异常可能参与ER阴性乳腺癌分子亚型的发生.

  • FOXP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黄焰;张瑰红;吴正升;王红群;丁向东;张晴;杨枫;吴强

    目的 研究FOXP3+淋巴细胞和FOXP3蛋白在人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平台,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92例浸润性乳腺癌和26例癌旁乳腺组织中FOXP3+淋巴细胞和FOXP3蛋白的表达.结果 乳腺癌间质浸润的FOXP3+淋巴细胞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32.7% vs 7.7%,P<0.01);乳腺癌实质FOXP3蛋白阳性率也高于癌旁组织(52.2% vs 7.7%,P<0.01);乳腺癌间质浸润的FOXP3+淋巴细胞数和癌实质FOXP3蛋白表达无相关性(P>0.05);乳腺癌间质浸润的FOXP3+淋巴细胞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pTNM分期和c-erbB-2过表达呈正相关;乳腺癌实质FOXP3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乳腺癌间质浸润的FOXP3+淋巴细胞和乳腺癌实质FOXP3蛋白表达与乳腺癌的预后无关(P>0.05).结论 FOXP3+淋巴细胞可能在乳腺癌的免疫逃逸中发挥一定作用;FOXP3表达异常可能与乳腺癌的转移关系密切;FOXP3可作为评估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一种潜在标记物.

  • 乳腺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王洁

    目的 探讨乳腺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breast fibroblastic/ myofibroblastic tumors BF/MFT)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特点及相关鉴别诊断.方法 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标记对7例BF/MFT进行形态学观察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7例患者均为女性,2例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2例为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为纤维瘤病;1例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为低度恶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结论 BF/MFT非常少见,不同的类型肿瘤生物学行为不同,它们的鉴别诊断主要是组织学及免疫组化.

  • 基底细胞样乳腺癌的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作者:张伟;张帆;徐国祥;何雷

    目的 观察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asal-like breast carcinoma,BLBCs)的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并探讨其诊断标准.方法 对45例BLBCs与15例腔A型乳腺癌进行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使用一抗包括CK5/6、CK14、SMA、CD10、p63、CD117、EGFR、Vim、cyclin E、SKP2、Ki-67等指标. 结果 BLBCs形态学特征主要有:推进性生长方式(P=0.000);肿瘤间质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浸润(P=0.000);地图样坏死(P=0.000);非典型髓样癌特征(P=0.015);泡状核样(P=0.017);核分裂象多见(P=0.000);BLBCs高度表达以下免疫指标:CK5/6(P=0.000)、Vim(P=0.000)、CD117(P=0.018)、cyclin E(P=0.000)、SKP2(P=0.007).结论 BLBCs是经基因表型证实的一种特殊亚型的乳腺浸润性癌,形态学特征结合免疫组化特点可替代性诊断BLBCs.

  • 胸壁错构瘤1例

    作者:王凤华;夏健清

    患儿男性,10个月.因咳嗽发热行胸部X线检查时发现左侧胸腔内占位性病变两周,于2007年5月入院.体检:胸部体表未见明显异常.CT检查示左侧第6肋骨中后段呈膨胀性改变,突入胸腔,为混合密度影,3 cm×3 cm×3 cm,其内见较多软组织密度影(图1).术中见肿物起自第六肋骨,包膜完整,未见周围骨质破坏及淋巴结肿大.

  • 卵巢类固醇细胞瘤1例

    作者:王玥元;杨艳芹;周庆云;田芳

    患者女性,15岁,因闭经9个月余入院.患者初潮8岁,周期7/20天,月经量中等,颜色正常,无血块,无痛经,白带正常,无异味,末次月经:2007年8月中旬.于2007年10月29日因月经延迟就诊于兰州军区总医院,查B超提示:子宫略小,双侧卵巢多囊,血内分泌示睾酮16.12 nmol/L,未做特殊治疗.

  • 颅骨转移性甲状腺嗜酸细胞癌1例

    作者:马小兵;唐军栋;王献华;佟树文;廖松林

    患者女性,60岁.发现左顶枕部肿物4天入院.体格检查:生命体征正常,神情语利,颈软.左顶枕部可见一约4 cm×5 cm的半球形隆起,表面头皮光滑,无红肿,触之有波动感.心、肺、腹无异常.

  • 盆腹膜弥漫性高分化乳头状间皮瘤1例

    作者:吴秀丽;徐炼;李雷;杨开选

    患者女性,54岁.因下腹隐痛6个月,发现盆腔包块1个月余入院.B超示:左侧附件区占位4.1 cm×3.0 cm×4.3 cm,右侧附件区查见弱回声团5.8 cm×3.6 cm×5.1 cm,右侧中腹囊实性占位6.7 cm×4.1 cm×6.1 cm,盆腔积液深1.7 cm.术中见:双附件区均可见直径约5 cm肿物,双卵巢与双输卵管形态可见,子宫正常大小,其后壁浆膜面及盆腹膜、直肠、乙状结肠表面均可见弥散分布的灰白色乳头状肿物.

  • 儿童横纹肌肉瘤尸检1例

    作者:其木格;师永红;刘小辉;姜娜

    患儿男性,5周岁.在1周岁时于左鼻腔内发现一长径1 cm大小的肿物,在当地医院就诊全部取材后送病理诊断为"鼻息肉".据其父母描述此儿童大概1周岁半左右鼻腔内又可见肿物,到北京儿童医院就诊,病理结果为"胚胎性横纹肌肉瘤".患儿家长当时因故放弃治疗.

  • 青春期前外阴纤维瘤1例

    作者:牛多山;陈海玲;杨杰;葛霞

    患者女性,11岁.因外阴复发性肿块3个月入院.体检:患者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外阴幼女型,距右侧大阴唇内侧缘2 cm外见1包块,4 cm×3 cm×2 cm,质软,无压痛,包块的皮肤表面见一长2.5 cm手术切口瘢痕.1年前曾在当地医院行"右会阴脂肪瘤"切除术,术后的病理诊断为:(右会阴)纤维组织瘤样增生.

  • 贲门腺癌中VEGF-C、VEGF-D和D2-40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郭艳丽;孙萍萍;郭炜;杨植彬;邝钢;董稚明

    目的 以一种新的淋巴管特异标记物D2-40标记贲门腺癌(gastric cardiac adenocarcinoma, GCA)及癌周组织淋巴管,并进行淋巴管计数,研究其与VEGF-C 、VEGF-D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贲门癌、癌旁及正常黏膜组织中VEGF-C、VEGF-D、D2-40的表达情况.结果 癌及癌旁组中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而癌组与癌旁组间LVD统计学无明显差异.癌组织中LVD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肿瘤浸润深度呈正相关(P<0.01),而与分化程度无关;VEGF-C、VEGF-D在贲门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和正常组(P<0.01);癌组织中LVD在VEGF-C和VEGF-D表达阳性组中高于阴性组(P<0.05);LVD与VEGF-C、VEGF-D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贲门癌及癌周间质中D2-40标记的LVD升高可能增加了贲门癌淋巴结转移的风险;D2-40、 VEGF-C、VEGF-D的联合检测可作为评估贲门癌淋巴结转移潜能的标志物,并且对其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价值.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低氧诱导因子-1α与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关系

    作者:张成银;许冬梅;贾晓妍;张慧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等与慢性马兜铃酸肾病(CAAN)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36只Wistar大鼠分2组:关木通组(24只)予关木通水煎剂连续灌胃12周,对照组(12只)予等量自来水连续灌胃12周;在4、8、12、16周末分别处死关木通组6只、对照组3只,留取肾组织.常规HE、Masson 染色,免疫组化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关木通组肾小管间质病变逐渐加重,16周末呈典型的寡细胞性肾间质纤维化; VEGF表达短暂上升随后下降;HIF-1α、FN表达逐渐增多,与肾间质面积正相关.结论 在CAAN 中,HIF-1α表达多少引起VEGF的变化与CAAN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关系密切;FN在CAAN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 PPARγ、COX-2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与HPV16感染的关系

    作者:阿仙姑·哈斯木;李巧稚;拉莱·苏祖克;古丽娜尔·库尔班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环氧合酶2(COX-2)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与HPV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PARγ、COX-2在宫颈癌和CIN中的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HPV16DAN.结果 (1) PPARγ和COX-2在对照组、CIN和宫颈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55.56%、88.37%和0、75.39%、83.72%,各组间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HPV16在正常对照组、CIN和宫颈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6.3%、46.51%,对照组与各组间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IN与宫颈癌组间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宫颈癌组织PPARγ和COX-2的表达有协同作用(r=0.322,P=0.035).结论 宫颈癌中PPARγ、COX-2的表达并不因HPV16的感染而消失,其转录功能仍然存在;PPARγ和COX-2在CIN和宫颈癌中异常表达,提示其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检测PPARγ、COX-2有助于宫颈癌早期诊断.

  • 夹层动脉瘤破裂6例尸检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金铁峰;金仁顺;宋京郁;孙抒;林贞花

    目的 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分析6例因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导致死亡的尸检病例.结果 死者全部为男性、平均年龄53岁、所有病例均属突发.3例因急腹症入院后死亡,1例在排便过程中突发死亡,1例为饮酒后死亡,另有1例是因脑梗塞为首发症死亡.剖检结果 所有病例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是冠状动脉和脑动脉的粥样硬化.结论 夹层动脉瘤主要发生在主动脉,其发生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临床以急腹症为首发症状者多,主要死因是动脉瘤破裂出血.

  • 一种用于制作骨骼组织切片的新脱钙液

    作者:魏国联;沈贵华;孙耘田

    在日常病理工作中,对某些骨骼组织需作薄切片观察其细微结构,这就要对骨骼进行脱钙处理.通常使用的脱钙液有以硝酸、盐酸、甲酸为主配制的脱钙液、还有以铬酸和螯合剂配制的脱钙液.

  • 介绍一种免疫组化封边法

    作者:于兰;何松;陈亚丽

    为了使抗体不外溢和保证抗体稀释度的准确性,免疫组化操作过程中要对组织进行封边.在实践中,我们分别采用3种材料进行封边,比较实验效果,结果认为唇膏封边法经济实用,效果理想,现介绍如下.

  • FISH技术在宫颈液基细胞学实验操作中应用

    作者:陈顺平;宋屿娜

    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是近几年生物学领域的一项新技术,FISH是运用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原理,作为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桥梁[1].

  • 尖底离心管再离心技术在清亮尿脱落细胞学制片中应用

    作者:江晓红;丁伟

    尿送检标本,特别是清亮的尿标本,离心后沉淀很少,制片后显微镜下常常没有细胞,阳性率很低,非常容易造成漏诊.我们经过反复实验,发现用离心后,将沉淀物吸出后放入1.5 ml尖底离心管内再离心制片,可以容易地将细胞集中,提高了阳性率,现介绍如下.

  • 乳腺癌干细胞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现状

    作者:刘婷婷;王媛媛;王丽;陈玥;杨举伦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特殊细胞.在正常情况下,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受到了严格的调控,一旦这种调控机制被破坏,细胞就会无限制地生长、繁殖,形成异常新生物,即肿瘤.因此,人们在干细胞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肿瘤干细胞的概念[1].

  • BRMS1与HER-2基因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海娥;庄暨军;贺卫东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增加且伴有年轻化趋势.肿瘤的转移和复发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传统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指标有肿瘤的大小、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学分类及分级、淋巴转移等.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乳腺癌的分子预后指标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分类

    作者:孟凡青;樊祥山;章宜芬;黄勤

    肺间质性病变一直是病理医生诊断的难题,主要是因为不同的致病原因可以引起共同的形态学改变,一种疾病在不同的时期或不同个体,可以有不同的形态学改变,类似的组织学表现可能有完全不同的临床过程,该类病变组织学的异质性、非特异性及没有足够的活检标本都是造成诊断困难的原因,缺乏非肿瘤性肺病变的知识也是原因之一.

  • 转移至乳腺的恶性肿瘤

    作者:郑唯强;白辰光

    1 发生率和原发癌相比,乳腺的转移性恶性肿瘤(metastatic malignant tumor of the breast,MMTB)的发生率为0.2%~1.3%,在绝经后期的妇女略高,可达2%~7%[1].尽管其发生率远较发生在肺、骨和脑等部位的转移性肿瘤低的多,但可达30%的病人可能以乳腺疾患作为就诊的首发症状[2].

  •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类型及起源

    作者:张众;李连宏;范姝君;谢丰培

    Skakkebaek(1972)首先发现睾丸原位癌(CIS)/小管生殖细胞肿瘤未定类型(IGCNU).CIS/IGCNU是睾丸生殖细胞肿瘤(TGCT)除精母细胞精原细胞瘤以外各型共同的前驱病变,其来源很可能为原始生殖细胞(PGC)/早期生殖母细胞(gonocyte)的恶性转化.流行病学和表型免疫组化检测证据表明IGCNU是一种发生于胎儿期的先天性病变.PGCs及gonocytes在前减数分裂阶段具有胚胎干细胞样多能性分化潜能.

  • CNTF对慢性高眼压大鼠RGCs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晓晖;何敏;王万辉;兰向昀

    目的 研究慢性高眼压大鼠玻璃体腔内注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CNTF)对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的保护作用.方法 大鼠随机分成1、2、3、4周组,制作慢性高眼压模型,实验眼玻璃体注入CNTF 0.5 μg,对照眼注入5 μl磷酸钠溶液,各实验点光镜观察和进行免疫组化检测,采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结果 HE染色光镜观察分析,1、2、3周实验组RGCs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RGCs略有肿胀,形态趋于正常,4周实验组和对照组形态差异不明显;GAP-43免疫组织化学检测,2、3、4周实验组RGCs层阳性染色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1周实验组RGCs阳性染色较少(P>0.05).结论 CNTF对慢性高眼压动物RGCs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并可促进RGCs再生.

  • 乳腺导管内不典型性乳头状肿瘤

    作者:冷冬妮;王海;张曙;周航波;马恒辉;石群立;周晓军

    1 临床资料患者,45岁.因发现右乳包块1年余、近1个月逐渐增大入院.体检:右乳房稍饱满,于外上象限、距乳晕5 cm处触及一肿块,约蚕豆大小,境界尚清,可活动,质地中等.有轻度压痛,无乳头溢液,未见乳头凹陷及桔皮样改变.

  • 免疫标记在甲状腺结节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朱梅刚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病变是临床病理诊断中常见且存在困难的部分.目前在甲状腺结节病变良恶性病理诊断存在的难题有:(1)滤泡性腺瘤(FA)与滤泡性癌(FC)微小浸润型鉴别,因FC浸润包膜与血管的改变未取及而漏诊;(2)伴乳头增生FA或甲状腺肿与乳头状癌(PC)鉴别,特别是不典型病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