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Pathology 림상여실험병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 主办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
  • 影响因子: 0.7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7399
  • 国内刊号: 34-107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5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龚西騟 孟刚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上皮样恶性周围性神经鞘瘤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胡维维;赖日权;张江宇;李广民;黄小军;徐园园

    目的 探讨上皮样恶性周围性神经鞘瘤(epithelioid malignant peripheral nerye sheath tumor,EMPNS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9例EMPNST的临床病理资料,行光镜和EnVision法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 9例EMPNST,女性4例;年龄20~67岁,中位年龄37.5岁;病变主要位于四肢,上肢3例,下肢4例,右季肋部和咽隐窝各1例;>5 cm 7例,其中1例>10 cm;<5 cm 2例,平均6.2 cm,无包膜.深在型8例,浅在型1例,组织学,纯上皮样型5例,其中2例见节细胞样或横纹肌样瘤样区域,4例混合型伴有梭形细胞区.免疫表型S-100蛋白及NSE 9例均呈阳性反应,纯上皮样型5例S-100蛋白呈强阳性,4例混合型呈灶性阳性,8例PGP 9.5阳性,7例MBP阳性,5例EMA灶性或弱阳性,4例vimentin阳性,3例CD57灶性阳性,而HMB-45、desmin、CD34、CK阴性.结论 EMPNST是恶性周围性神经鞘瘤的一种少见亚型,形态学上缺乏特征性,易与其他软组织上皮样肿瘤混淆.S-100蛋白及PGP9.5阳性是诊断EMPNST有价值的指标,但缺乏特异性,因此诊断时必须结合临床、组织形态和免疫表型的结果,综合判断以免引起误诊.

  • D2-40在乳腺肌上皮细胞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劲松;黄文斌;赵建华;罗新华;黄悦;李俐;杨小兵

    目的 探讨D2-40在标记乳腺肌上皮细胞中的价值,并与其他肌上皮标记物进行了比较.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87例各种乳腺病变分别进行了D2-40、p63和calponin免疫染色.结果 D2-40在所有乳腺腺病和纤维腺瘤肌上皮细胞中均呈连续的粗线状表达,普通型导管增生(UDH)、不典型导管增生(ADH)、导管内乳头状瘤和导管原位癌肌上皮细胞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6%、75%、90.9%和100%,浸润性导管癌中不表达.D2-40标记乳腺肌上皮细胞的敏感性与p63相似,低于calponin,但染色背景清晰且易于判读.结论 D2-40是一种新的较为理想的乳腺肌上皮细胞的标记物,可与其他肌上皮细胞标记物联合应用.

  • 血管球肿瘤8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作者:张宏图;陈素萍;郭蕾;苏勤

    目的 探讨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8例血管球瘤的临床特征、组织学形态和免疫学表型进行观察.结果 3例肿瘤发生于肢体,分别位于上臂、趾和足底;5例发生于内脏,其中3例位于气管,另2例分别位于胃和腹腔.组织学上,3例表现为良性,5例为恶性.1例良性者可见球血管瘤形态,4例恶性者呈球血管肌肿瘤形态.所有病变均能显示平滑肌分化.1例组织学表现为恶性者术后半年复发,其余病例均无复发或转移.结论 发生于内脏特别是气管和胃的血管球肿瘤易被误诊为类癌,应引起注意,极少数血管球肿瘤为恶性.

  • 乳腺富糖原透明细胞癌临床病理特点

    作者:于泳;傅西林;牛昀;刘君;藏凤琳

    目的 探讨乳腺富糖原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观察11例乳腺富糖原透明细胞癌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发病年龄31~73岁,中位48岁.临床均表现为乳腺实性肿块,全部行改良根治术,经随访3~52个月,病人均健在,无复发和远处转移.乳腺富糖原透明细胞癌形态学特点:癌细胞为多边形或柱状,细胞边界清楚,可排列成巢状、片状或乳头状,超过90%的癌细胞胞质透明,其内富含糖原,PAS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癌细胞CK(+),CEA、NSE、S-100蛋白、actin、vimentin均(-),约50%病人ER、PR(+).结论 乳腺富糖原透明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特殊型乳腺癌,其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标记,生物学特性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 栅栏状和Verocay小体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1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龚静;郭立新

    目的 探讨栅栏状和Verocay小体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报道1例栅栏状和Verocay小体型DFSP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检查和免疫表型结果.结果 眼观:带皮肤结节状肿块2个,皮面和皮内各见0.9 cm×0.7 cm×0.6 cm和0.8 cm×0.5 cm×0.4 cm肿块,切面呈灰白色,胶冻样,无包膜.镜下见普通型、黏液型和肌样型DFSP图像,尤以黏液型DFSP图像更为突出.独特的形态学改变是部分区域亦见梭形瘤细胞核排列成栅栏状或形成Verocay小体图像.免疫组织化学:各区域瘤细胞均CD34和vimentin弥漫强阳性,S-100蛋白、neurofilament、calretinin、desmin、SMA、HMB45、MART-1、EMA、ALK-1和bcl-2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2%.结论 栅栏状和Verocay小体型DFSP是一种罕见而独特的DFSP亚型,提高对此亚型DFSP的认识,可避免病理诊断中的陷阱和误诊.

  • 软骨黏液样纤维瘤和软骨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差异与组织发生关系

    作者:黄瑾;蒋智铭;张惠箴;刘亮;陈杰;周健华

    目的 探讨软骨黏液样纤维瘤(chondromyxoid fibroma,CMF)和软骨母细胞瘤(chondroblastoma,CB)的临床病理差异与组织发生的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对4例CMF和10例CB行S-100蛋白、Ⅰ~Ⅲ型胶原、MSA,SMA和CD34染色,并对比观察.结果 4例CMF平均年龄为24岁,2例发生于长骨干骺端,2例位于肩胛骨;在4例CMF的小叶间富于细胞区均有数量不等的CB样分化区域;免疫组化标记2例S-100蛋白阳性,各有2例可检测到局灶性表达的Ⅱ型和Ⅰ、Ⅲ型胶原,3例小叶周边区肿瘤细胞表达SMA和MSA.10例CB平均年龄19岁,8例发生于长骨骨骺,1例位于坐骨,1例位于髂骨;免疫组化标记7例S-100蛋白弥漫阳性,2例有局灶性的Ⅱ型胶原表达,3例有多少不等的Ⅰ、Ⅲ型胶原表达,4例部分肿瘤细胞表达SMA和MSA.结论 CMF和CB具有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但CMF中含CB分化的区域,两者均有软骨母细胞和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的免疫表型,并在细胞外基质中可检测到相似的胶原表达,提示两者在组织发生上有一定联系.

  • 脂化细胞胶质母细胞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作者:王鲁平;张新忠;刘晓林;李静;张宝贺

    目的 探讨富于脂化细胞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报道1例14岁女孩右颞部皮层下占位性病变的MRI,肿瘤组织学表现及免疫组化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MRI示:右额颞叶大片不规则类圆形T1低、12高且不均匀的异常信号影,周围呈指状水肿;中线向对侧明显移位,侧脑室受压消失,增强扫描病灶呈不规则环状强化.病理组织学检查:肿瘤主要有两种类型生长方式,主要一类肿瘤细胞胞质脂肪空泡状,细胞核位于一侧;另一部分肿瘤细胞排列呈梭形;两种细胞局部有明显多型性及异型性,可见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及少量坏死.免疫组化:两种类型肿瘤细胞(脂肪样细胞及梭型细胞)均显GFAP(++)阳性,vimintin(+)阳性,大部分肿瘤细胞p53阳性,Ki-67阳性细胞10%.网织纤维染色梭形细胞成分显明显阳性、脂肪样细胞区阴性.患者术后3个月死亡.结论 富于脂化细胞是胶质母细胞瘤的十分少见的新亚型,脂肪样细胞显示强GFAP阳性.主要需与间变型PXA进行鉴别诊断.该病预后结果文献报道不一.

  •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40例细胞病理学分析

    作者:苏学英;许霞;李甘地

    目的 探讨细胞病理学诊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 选择40例由组织活检证实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细胞学病例,包括浅表淋巴结细针穿刺24例、结外包块细针穿刺6例、胸腔积液5例、腹腔积液1例、脑脊液2例、纤支镜刷片2例.对这些病例的临床特点、细胞形态和免疫细胞化学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均查见较多中等偏大的淋巴样肿瘤细胞,其免疫表型为40例肿瘤细胞表达CD45(100%),39例肿瘤细胞表达CD20(97.5%),38例表达CD79α (95%),均表现为弥漫阳性,所有病例均不表达CD45RO和PCK,Ki-67增殖指数(proliferative index,PI)均值为52.1%.其中6例用细胞病理材料所作的免疫细胞化学检测中有6例表达CD45,5例表达CD20,6例表达CD79α,均不表达CD45RO和PCK,Ki-67 PI 50%~70%.40例病例中有7例(17.5%)细胞病理诊断为符合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6例(40%)诊断为大细胞淋巴瘤,6例(15%)诊断为可疑淋巴瘤,6例(15%)误诊为低分化癌,5例(12.5%)误诊为炎性病变.结论 细胞病理虽然不是诊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的首选方法,但不失为一种新的尝试,仅观察细胞涂片中细胞的形态难以做出准确诊断,需要结合免疫细胞化学,流式细胞术等辅助方法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Mazabraud综合征临床病理特征

    作者:赵红叶;张惠箴;蒋智铭;陈洁晴;黄瑾

    目的 探讨Mazabraud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方法 报道国内首例Mazabraud综合征,用常规HE及黏液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nVision法)作显微镜下观察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Mazabraud综合征的纤维结构不良镜下由良性增生梭形纤维组织及不成熟编织骨构成,骨小梁纤细,排列不规则,无极性.肌内黏液瘤大体边界清楚,灰白色,半透明胶冻状,有光泽及粘滑感.镜下肿瘤富含大量黏液样基质,细胞稀疏,细胞小,胞质少,呈星状突起,核小而深染,细胞无异型性,无核分裂象.肿瘤边缘浸润横纹肌组织.黏液染色(Alcian blue)黏液基质阳性.免疫标记肿瘤细胞vimentin阳性.结论 Mazabraud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疾病,以骨的纤维结构不良(fibrous dysplasia,FD)合并肌内黏液瘤(intramuscular myxomas,IM),或McCune-Albright综合征(McCune-Albright syndrome,MAS)(即多骨性纤维结构不良、皮肤咖啡-牛奶斑伴多种内分泌功能亢进)合并肌内黏液瘤为特征,病因与Gsα基因突变有关.

  • 乳腺平坦型上皮不典型性的形态特征及与导管原位癌的关系

    作者:齐立强;郭晓静;卢晓婷;付丽

    目的 探讨乳腺平坦型上皮不典型性(flat epithelial atypia,FEA)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及其与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的关系.方法 从270例DCIS中选出51例含FEA的病例,根据形态学表现将其分为4级,Ⅰ、Ⅱ级为低分级,Ⅲ、Ⅳ级为高分级;根据与DCIS的位置关系将其分为两组,并进行ER,PR,α-SMA,p63,p53,bcl-2,Her-2,cyclinD1,Ki-67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Ⅰ~Ⅳ级FEA分别为28、8、6和9例;与DCIS位于同一象限的24例,与DCIS位于不同象限的27例,且随着FEA分级从低到高,其与DCIS位于同一象限的比例逐渐增加(Ⅰ、Ⅱ、Ⅲ、Ⅳ级分别为28.6%、37.5%、66.7%、100%).免疫组化结果:α-SMA和p63染色显示,FEA的肌上皮细胞明显受压变薄.其余各项免疫指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ER(62.8%),PR(54.9%),p53(21.6%),bcl-2(62.8%),Her-2(15.7%),cyclinD1(62.8%),Ki-67(35.3%).低分级FEA、高分级FEA和DCIS三者比较,Her-2、cyclinD1和Ki-67的表达存在差异,高分级FEA和DCIS的Her-2、cyclinD1、Ki-67阳性率均明显高于低分级FEA,但高分级FEA和DCIS间无明显差别;在位置关系上,与DCIS位于同一象限的FEA、与DCIS位于不同象限的FEA和DCIS三者比较,Her-2、cyelinD1和Ki-67的表达也存在差异,且与DCIS位于不同象限FEA的Her-2、cyclinD1、Ki 67阳性率均明显低于DCIS,但与DCIS位于同一象限FEA和DCIS间无明显差别.结论 FEA分级越高,与DCIS的位置关系越密切.FEA(特别是高分级的、与DCIS位置关系密切的FEA)作为一种具有恶性潜能的交界性病变,具有一定的意义.

  • 浸润性乳腺癌中Hepsin和c-Met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作者:肖芹;范钦和;顾学文

    目的 探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Hepsin和c-Met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PV-6000方法检测106例浸润性乳腺癌中Hepsin和c-Met的表达.结果 106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Hepsin的阳性表达率为66.0%,c-Met的阳性表达率为58.5%,Hepsin与c-Met的表达呈正相关(rs=0.192,P<0.05);Hepsin和c-Met的表达与浸润性乳腺癌的病理分级呈正相关(rs=0.31,P<0.01;rs=0.245,P<0.01),与淋巴结转移亦呈正相关(rs=0.29,P<0.01;rs=0.26,P<0.01).结论 Hepsin和c-Met与提示浸润性乳腺癌的不良预后因素有关,可作为预测浸润性乳腺癌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 新疆维吾尔族霍奇金淋巴瘤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

    作者:藏素红;王莉;陈波;李依群

    目的 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霍奇金淋巴瘤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 对52例病理确诊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的维吾尔族病例用免疫组化检测EBV,并对其中的27例用原位杂交检测EBV编码的mRNA(Epstein Barr virus encoded mRNA,EBER).结果 EBV:52例HL中40例阳性(76.9%),其中结节硬化型23例,混合细胞型10例,富于淋巴细胞型5例,淋巴细胞减少型2例.EBV在≤14岁的儿童中阳性率为95%(19/20),在14岁以上年龄组阳性率为65.5%(21/32).EBER:22例阳性,阳性率为81.5%(22/27),其中结节硬化型10例,混合细胞型8例,富于淋巴细胞型4例,无淋巴细胞减少型.EBV在≤14岁的儿童中阳性率为88.9%(8/9),在14岁以上年龄组阳性率为77.8%(14/18).结论 新疆维吾尔族霍奇金淋巴瘤中有高水平EBV感染的现象,尤其是儿童;霍奇金淋巴瘤各亚型的EBV感染率无明显差异.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HER2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判定的重复性研究

    作者:唐源;魏兵;步宏;杨莹;陈卉娇;张璋;刘希;陈海玲;廖殿英;李俸媛

    目的 探讨病理医师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HER2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结果判定的重复性及其影响因素,寻求提高判读重复性和准确性的措施.方法 参照<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2位乳腺专科病理医师共同读片选取56例浸润性导管癌的HER2 IHC切片作为研究对象.4位非专科病理医师独立盲法完成对该组病例IHC切片的前后两轮结果判定.对第一轮4位观察者间的判读重复性和观察者自身的判读重复性进行Kappa分析.同时将2位专科医师共同确定的判读结果作为HER2判读参考分级,4位非专科医师第一轮的判读结果分别与之进行配对Kappa分析.结果 观察者间的判读重复性为中等(K=0.593 9),重复性高的级别是HER2为0(K=0.811 4),低的是HER2为2+(K=0.473 6).判读级别简化为阳性和阴性后,观察者间的重复性明显提高(K=0.723 0).4位观察者自身的判读重复性极好(Kw=0.821 9~0.916 5),判读的准确性则与经验有关.结论 采用标准化的检测手段、深入学习和实践现有的判读标准以及联合判读等措施应有助于提高HER2 IHC判读的重复性和准确性.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 Ezrin、Galectin-3 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作者:樊祥山;余慧萍;孟凡青;张东生;周强;吴鸿雁;杨军;孟奎

    目的 检测Ezrin和Galectin-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IDC进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法研究101例乳腺IDC和37例乳腺良性病变中Ezrin、Galectin-3的表达情况.并统计分析其与年龄、肿块大径、组织学分级、TNM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间关系.结果 Ezrin在乳腺IDC和良性病变中具有明显不同的亚细胞定位(P=0.000),而Galectin-3则具有明显的表达强度差异(P=0.000).在IDC组,Ezrin表达与淋巴结转移(rs=0.323,P=0.001)、TNM分期(rs=0.334,P=0.001)、肿瘤大径(rs=0.227,P=0.005)呈正相关,与年龄、组织学分级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Galectin-3表达与淋巴结转移(rs=0.337,P=0.001)和TNM分期(rs=0.269,P=0.007)呈正相关,而与年龄、肿瘤直径以及组织学分级无关;而Galectin-3表达与Ezrin表达亦呈正相关(rs=0.360,P=0.000).结论 Ezrin和Galectin-3的亚细胞定位或(和)表达水平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发生了明显变化,二者的表达情况对乳腺病变性质的判断具有重要价值;Ezrin和Galectin-3高表达的乳腺IDC具有更高侵袭性和淋巴结转移能力;对Ezrin和Galectin-3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可能使其成为乳腺IDC患者个体化治疗的新靶点.

  • 富于细胞性血管脂肪瘤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作者:陈秋勤;陆磊;王坚

    目的 探讨富于细胞性血管脂肪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学表型和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复习2例富于细胞性血管脂肪瘤的临床资料和组织学形态,行网状纤维染色,并采用CD31、CD34、FⅧRAg、UEA-1、α-SMA和vimentin等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标记(EnVision法).结果 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38岁和33岁.临床上分别表现为左上臂皮下(例1)、躯干和四肢皮下(例2)多发性小结节,部分结节有疼痛感和触痛感.大体上,结节均有包膜,直径为1~1.5 cm.镜下,例1中的1枚结节呈经典的血管脂肪瘤形态,另2枚结节主要由大量的血管组成,而脂肪组织较少(<5%).网状纤维染色清晰显示丰富的血管结构.部分小血管内可见纤维素性血栓.例2中的2枚结节主要由大量的血管和丰富的梭形间质细胞组成,脂肪组织仅占5%和10%.免疫组化标记显示,富于小血管的区域弥漫强阳性表达CD31、CD34、FⅧRAg、UEA-1和α-SMA,血管之间的梭形间质细胞主要表达vimentin.结论 富于细胞血管脂肪瘤是血管脂肪瘤的一种极为罕见的亚型,可被误诊为梭形细胞脂肪瘤、梭形细胞血管瘤、富于细胞性血管瘤和Kaposi肉瘤等肿瘤.

  •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临床病理特征及误诊原因分析

    作者:陈东;张慧信;方微;武迎;商建峰;王福;石凤茹

    目的 进一步认识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误诊的原因.方法 收集3例学龄前儿童尸检病例,结合临床病史、心电图、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及病理学常规、特殊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眼观:心脏增大,质量增加,以左心室增大为主;心内膜呈弥漫或不规则增厚达0.3~0.5 cm.镜检:心内膜弹力纤维及胶原纤维增生,平行排列,弹力纤维染色阳性.结论 对于突发心力衰竭的患儿,临床医师应重视X线、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必要时做心内膜活检确诊.

  • 促纤维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作者:冯振中;李涤臣;刘德纯;蔡兆根;汪向明

    目的 探讨促纤维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对2例本病少见部位发生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并行组织病理学(HE)和免疫组化(SP法)观察.结果 该肿瘤多呈单结节或多结节状浸润性生长,瘤细胞小圆形、核深染、胞质少,呈团、巢状排列,间质有大量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免疫表型同时表达上皮性、间叶性和神经源性标记物.结论 促纤维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罕见,临床表现复杂,可发生在腹腔也可在其他部位.肿瘤具有特征性的组织学和免疫组化表现.预后大多较差.

  • 乳腺乳头状淋巴管内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

    作者:顾学文;田秀春;肖芹;陈月香;王翠梅

    患者女性,10岁,因右胸壁淋巴管瘤术后3年、胸壁肿块2个月入院.查体:右乳头下扪及肿块1 cm×1 cm,无红、肿、热、压痛,右胸壁见手术疤痕.B超:右胸壁皮下多发性实质性底回声,皮下见两枚肿块分别:0.5 cm×0.5 cm,2.5cm×1.5 cm,回声部分融合成团.手术所见:于右乳头下见一约1 cm×1 cm肿块,界欠清.患者术后4月未见复发.

  • 上腭涎腺导管癌1例

    作者:王艳芬;李家驭;丁永玲;刘爽

    患者男性,56岁,因发现左上腭无痛性肿块2个月入院.既往有胃淋巴瘤胃切除手术史.查体:左上软、硬腭交界处见一类圆形肿块,表面呈淡紫色,高于黏膜约0.6 cm,境界欠清,未见破溃及渗液,颈部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NRI示左上软、硬腭交界处见一3 cm×2 cm×1.5 cm大小的肿块,边界不清,浸润性生长.临床初步诊断:黏液表皮样癌.局麻下行肿块切除术,于术中行冰冻病理检查,报告为恶性肿瘤,遂行肿块扩大切除+颈淋巴结清除术.该患者目前仍在随访中,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

  • 脊髓内肠源性囊肿1例

    作者:王雅莉;戚沛霖;韩笑

    患者女性,18岁,在无明显诱因下感觉颈部痒1个月,用皮肤止痒剂无效.当地医院MRI提示C2-C4处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图1).近1周感右侧肢体乏力,并有渐进性加重,直至行走困难卧床不起.入院后体检全身情况尚好,神志清楚,检查合作,呈慢性病容.HR 88次,BP 120/90 mm Hg,心、肺、肝、脾未发现异常.

  • 中间型滋养细胞肿瘤2例

    作者:房新志;赵峰;柴敏秀;李依群

    例1,女性,30岁,于2002年6月顺娩1女婴,同年12月月经来潮,至2005年11月间较规律,当年12月月经来潮后持续20余天未净,以后月经仍不规则,2006年2月行宫腔镜检查,见宫颈管黏膜有一大小为3.5 cm×3 cm的带蒂肿物,蒂宽约1.5 cm,以"宫颈管肌瘤"于2006年2月23日入院.入院后给予钳夹摘除,病理报告"考虑为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

  • 激光显微切割-单细胞PCR技术在霍奇金淋巴瘤IgH基因检测中应用

    作者:匡晓燕;古杰鸣;王守峰;刘华庆;邓飞

    Küppers等建立并应用"分子组织学技术"进行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单个RS细胞Ig基因重排的研究,为阐明HL的性质作出重要贡献.但初期显微切割技术所存在的缺陷,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分子组织学研究的开展.近年来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LCM)技术的建立,推进了肿瘤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发展.本实验致力于建立一套优化的LCM-单细胞PCR技术应用于HL单细胞基因检测.

  • 利用微波辐射促进Müller液固定肾上腺髓质

    作者:周长文;李春华;楚德昌

    微波辐射能使液体中极性分子高频振动,增加液体分子问的碰撞机率和摩擦,从而使液体迅速产热和某些化学反应加快.许多作者利用此原理进行了微波辐射固定组织、微波辐射与固定液结合固定组织的实验[1~9],均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微波辐射固定或微波辐射与固定液结合固定某些特定组织细胞方法的报道还很少,为了拓宽微波在组织切片制作中的应用,作者探讨了微波辐射与Müller液结合固定肾上腺嗜铬细胞的具体方法,现报道如下.

  • Lillie-Mayer苏木精在冷冻切片快速进行性染色中应用

    作者:张威;骆新兰;朱小兰;姚军;刘雪峰

    恒温冷冻切片是用于术中快速病理诊断的主要制片技术,除了要求技术人员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在制作程序及苏木精染液的配制和使用方法上做出有效的选择,才能达到佳的染色效果.Lillie-Mayer苏木精染液是一种从英国引进的改良配方,应用于冷冻切片的快速进行性染色,全程染色约90 s完成,该方法简化了盐酸乙醇分化的程序,节省了分化和返蓝中所消耗的时间,避免了盐酸乙醇酸化后引起的部分组织脱落掉片的现象.现将我科多年来在冷冻切片的快速染色方法及Lillie-Mayer苏木精染液的配制方法介绍如下.

  • 术中印片快速病理检查常用染色方法的应用比较

    作者:杨海峰;石灵春;谭敏;张维彬;李楚天

    手术中快速病理诊断对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起重要的指导作用.细胞印片技术具有简单、快速的优点,可辅助甚至部分代替冷冻切片诊断,起到提高准确率和加快诊断速度的作用,目前已经被许多医院视为常规的术中诊断技术与冰冻切片同时进行.细胞印片染色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HE染色、瑞-姬姆萨染色、甲苯胺蓝染色法等.染色方法的不同直接影响细胞印片的质量,并影响其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以上3种术中印片染色方法进行比较,并评价各种染色方法的优缺点.

  • 促纤维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与研究进展

    作者:张仁亚;刘飞飞;朱鹏

    1987年Sesterhenn等[1]描述了一组发生于青年男性阴囊和腹膜浆膜面的未分化恶性上皮性肿瘤.1989年Gerald等[2]报道了类似病例,称其为"伴异向分化的促纤维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不久Gerald等又总结了19例组织学病变相同的病例,并正式命名为"腹腔内促纤维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desmoplastic small round cell tumor,DSRCT)[3],但主要发生在腹腔和盆腔,近年来陆续有发生于腹腔外的报道[4~9].

  • 乳腺癌脑转移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唐涛

    目前,乳腺癌是全世界妇女的高发癌,具有极高的病死率.据统计,2002年世界范围内乳腺癌的发病人数约为120万人,死亡人数为50万人.在我国,每年新增的乳腺癌患者已增至近17万人,死亡人数近4万人.

  • Galectin-3在甲状腺滤泡性肿瘤中表达的研究进展

    作者:孔庆杨;崔俊生;倪劲松;吕文

    1 甲状腺滤泡性肿瘤概述甲状腺滤泡性肿瘤主要包括甲状腺滤泡癌(thyroid follicular carcinoma,FTC),甲状腺不典型滤泡型腺瘤(thyroid atypical adenoma)和甲状腺滤泡型腺瘤(thyroid follicular adenoma,FTA).甲状腺滤泡癌是一种主要为滤泡细胞分化,但缺乏乳头状癌特征(真性乳头结构及特异性核改变)的甲状腺恶性上皮性肿瘤;甲状腺不典型滤泡型腺瘤原来是滤泡型腺瘤中的一种,因某些腺瘤增殖活跃,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很不规则而得名,瘤细胞可有一定异型性,出现较多的核分裂相,但尚没有浸润包膜和血管且包膜完整;甲状腺滤泡型腺瘤是具有滤泡分化、包膜完整的良性肿瘤,主要分为正常滤泡型、巨滤泡型、小滤泡型及嗜酸细胞型等类型.

  • 胶质肉瘤4例临床病理特点

    作者:王洋;吴丽莉;吴晓辉;张顺民;郑建明;王建军

    胶质肉瘤(gliosarcoma,GSa)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的高度恶性肿瘤,是胶质母细胞瘤的亚型,相当于WHOⅣ级[1].它表现为在分化差的胶质瘤基础上,同时合并间叶组织肉瘤,即胶质母细胞瘤间杂有肉瘤成分,很难在术前对此病作出正确诊断,多数被诊断为星形细胞瘤或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有些被误诊为脑膜瘤或转移瘤,确诊有赖于病理组织学检查.现报道4例胶质肉瘤,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征.

  • 伴骨肉瘤成分的乳腺肉瘤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陈琛;何春年;石卫东;张秀智;陈士超

    1 临床病理资料例1,女性18岁,发现右乳肿物4个月,并妊娠1个月.见右乳明显大于左乳,皮肤表浅静脉曲张,颜色暗红,皮温不高,整个乳腺质硬,活动度差.局部活检切口不愈合(图1a).当地医院临床诊断:右侧乳腺炎性乳癌.切取活检病理报告:肉瘤伴大量坏死.逐行右乳单纯切除.术后20天出现刀口局部皮下肿物,病理证实为肿瘤复发;术后随访7个月,病人死亡.

  • 常年变应性鼻炎黏膜中水通道蛋白1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程波;邹祖圣;裴智;张龙;刘国斌;陈世汉;张晓波;刘宇飞

    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是一组与水转运有关的细胞膜转运蛋白,广泛分布于机体组织细胞,尤其与液体分泌和吸收有关的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中含量丰富,参与水的分泌、吸收及细胞内外水的平衡.本实验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AQP1蛋白在常年变应性鼻炎鼻黏膜组织的表达及分布,探讨其与常年变应性鼻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 乳腺上皮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陈国璋;徐艳;周晓军

    1 乳腺正常组织的免疫组化表型特点乳腺组织学结构的基本单位由乳腺的导管及其终末导管小叶单位(terminal dust-lobular unit,TDLU)组成,整个乳腺的导管-小叶上皮系统全部由特化的两型细胞所衬覆,即内层腺上皮和外层肌上皮.此外正常乳腺组织中还常见肌上皮平滑肌化生,腺上皮大汗腺化生及良性神经浸润.腺上皮及肌上皮均由干细胞通过中间型细胞分化而来,不同分化阶段的腺上皮及肌上皮免疫组化表型存在差别(图1).

  • 乳腺干细胞与乳腺癌干细胞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众;李连宏;谢丰培

    干细胞与癌干细胞分别是正常组织与癌组织中具自我更新能力与级别(hierarchy)分化潜能的细胞.近年来这方面所作研究的成果预示对于细胞与癌干细胞特性及其调控机制的探明将使癌症临床诊断治疗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本文就乳腺干细胞与乳腺癌干细胞研究及其临床意义作一简要介绍.

  • 乳腺导管原位癌研究新进展

    作者:唐平;魏兵;步宏

    随着乳腺摄片筛查技术的广泛应用,发现近年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上世纪70年代初期,乳腺癌病例中的DCIS低于1%,而目前则占20%~30%[1].DCIS是一组异质性病变,特征是局限于乳腺导管的恶性上皮细胞克隆性增生,光镜下尚未突破基膜.从理论上讲,DCIS缺乏转移潜能且仅外科手术切除即可治愈.然而,DCIS常常以原位癌或浸润性癌形式复发,因此DCIS是潜在的致死性疾病[2].

  • 石蜡淋巴瘤组织中IgH FR3区基因重排引物分析

    作者:齐宗利;张宝;韩西群;霍霞;朱梅刚;赵彤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免疫球蛋白重链(IgH)框架区(FR3)基因重排引物并探讨其在石蜡包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组织中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Chustal W 软件比较44条有效的IgH可变区和6条J区的基因片段,选取IgH FR3区3对(P1,P2,P3)基因重排引物,其中,P2为改进的引物.另选一对TCRγ脚引物作为T细胞淋巴瘤重排引物,通过PCR扩增,检测经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确诊的144例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包括113例B细胞淋巴瘤、24例T细胞淋巴瘤和7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以DG75淋巴瘤细胞系DNA作为对照组.结果 引物对P1、P2、P3在B细胞淋巴瘤检出阳性率分别为71.7%(81/113),82.3%(93/113)和76.1%(86/113),三者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T细胞淋巴瘤检出率分别12.5%(3/24)、12.5%(3/24)、16.7%(4/24).将P1和P2引物组合分析,B细胞淋巴瘤阳性检出率可以达到92.3%.以上重排引物在7例反应性淋巴结中均未检出.结论 3对IgH FR3区中,新改进的P2引物在B细胞淋巴瘤中的检出率高(82.3%).2对IgH FR3区引物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石蜡组织中B细胞淋巴瘤的检出率.

  • 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人结肠癌细胞系生物学特性的鉴定

    作者:张艳飞;刘莉;丁彦青

    目的 对三种取自不同转移部位的结肠癌细胞系进行生物学特性的鉴定.方法 从体内成瘤性、原位移植后的自发性转移能力,以及体外生长、克隆形成率、粘附、运动、侵袭能力等方面,探讨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SW480、SW620以及SW480/M5三种细胞系生物学特性的差异.结果 体内实验证明SW480具有多器官转移的潜能,SW620只具有淋巴结转移的能力,SW480/M5只具有肝脏转移的能力,SW480/M5的皮下瘤生长速度快,其次是SW620细胞;体外实验证明W48/M5和SW620的体外生长、克隆形成能力均强于SW480细胞,而两者对纤维黏连蛋白的粘附能力较SW480细胞弱,SW480/M5的运动及侵袭能力强于SW480及SW620细胞.结论 与SW480细胞相比,SW480/M5和SW620细胞具有一定的器官亲和力,三者的遗传背景一致,是研究结肠癌晚期演进的遗传改变的重要资源.

  • 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1例

    作者:万丽;郑海红;吴亮;牛三强;吴秀玲;陈国荣

    患者女性,34岁,左乳肿块半年,无明显不适,于2007年4月行肿块切除术.病理检查眼观:灰白不规则组织一块4.5 cm×3.0 cm×1.0 cm,切面粉红与灰白交错,粉红区大小1.8 cm×1.5cm×1.0 cm,边缘不规则,界不清,无包膜,质中.镜检:乳腺组织正常结构消失,内见弥漫增生的异常血管,管腔大小不一致,管壁薄,互相交织吻合,分化较好,部分区域内皮细胞高度增生,呈乳头状或丛状向血管腔内突起,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大,深染,可见核仁及核分裂,呈浸润性生长,破坏小叶结构,边界不清(图1).免疫组化:CD34、CD31内皮细胞(+)(图2),FⅧRAg内皮细胞(+)(图3),Ki-67(+)>10%.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