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Pathology 림상여실험병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 主办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
  • 影响因子: 0.7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7399
  • 国内刊号: 34-107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5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龚西騟 孟刚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膀胱癌中整合素连接激酶及相关信号转导通路分子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高娟;董兵卫;张渭波;康炜

    目的 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grin linked kinase,ILK)及相关信号转导通路分子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7例膀胱癌及25例癌旁组织中ILK、AKT及β-catenin的表达.结果 ILK、AKT和β-eatenin在膀胱癌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3.19%和12.00%、44.68%和20.00%、48.94%和12.00%,且差异均有显著性(x2=11.651,x2=4.309,x2=9.650,P<0.05).同时,ILK、AKT及β-catenin在高分化膀胱癌组中的表达明显低于低分化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KT、β-catenin和ILK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均呈正相关.结论 ILK、AKT及β-catenin的异常表达在膀胱癌的恶性进展中起重要作用,三者联合检测可能为揭示膀胱癌发生、发展的有关机制提供理论依据.ILK、AKT及β-catenin的异常表达与膀胱癌的临床病理分级密切相关,可能参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膀胱癌的恶性程度.

  •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DLC-1和Cyclin D1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分析

    作者:宋明芮;成慧;张晓云;张煦

    目的 观察肝癌缺失基因-1(deleted in liver cancer-1,DLC-1)和Cyclin D1在正常子宫颈组织、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子宫颈鳞状细胞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中的表达,并探讨二者与CSCC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DLC-1和Cyclin D1在正常子宫颈组织、CIN及CSCC中的表达,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DLC-1在正常子宫颈组织、CIN及CSCC中的阳性率依次降低,其表达与CSCC的肿瘤分级、FIGO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结合RT-PCR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 Cyclin D1在正常子宫颈组织、CIN和CSCC中的阳性率依次升高,其表达与CSCC的肿瘤分级、FIGO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结合RT-PCR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3) DLC-1和Cyclin D1在CSCC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526,P<0.001).结论 DLC-1低表达和Cyclin D1高表达与CSCC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可作为CSCC诊断、治疗的重要判断指标.

  • 原发性肝细胞癌中干细胞标志物的表达与上皮细胞-间质转化的关系

    作者:徐军;胡勇;王健;王星星;程兰兰;余宏宇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肝干细胞标志物的表达及其与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2例HCC中肝干细胞标志物CK19、EpCAM、CD133、CD90的表达及其与EMT相关蛋白E-cadherin、vimentin和Snail的关系.结果 HCC组织中CK19、EpCAM、CD133、CD90阳性率分别为31.9%(23/72)、40.3% (29/72)、51.4% (37/72)、41.7%(30/72),有镜下癌栓和门静脉癌栓组中CK19、EpCAM、CD133、CD90阳性率均高于无镜下癌栓和无门静脉癌栓组,Ⅲ+Ⅳ期、肿瘤数目多发的HCC中EpCAM、CD133、CD90阳性率高于Ⅰ+Ⅱ期和单发的HCC;<46岁、组织学Ⅲ+Ⅳ级、血清AFP≥350 ng/ml的HCC中CK19阳性率高于其相应对照组.E-cadherin与其余两种EMT标志物均呈负相关(vimentin:r=-0.572,P=0.004;Snail:r=-0.597,P=0.003),CK19、Ep-CAM、CD90阳性HCC组中vimentin阳性强度均高于阴性组,CD133阳性HCC组中E-cadherin阳性强度低于CD133阴性组,vimentin、Snail阳性强度均高于CD133阴性组.结论 与CK19、EpCAM、CD90相比,CD133阳性的肝癌干细胞与EMT的关系更加密切,CD133可作为同时针对HCC肝干细胞和EMT的治疗靶点.

  • 非特指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EBER、 LMP1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詹鹤琴;朱雄增

    目的 探讨非特指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not otherwise specified,PTCL-NOS)中EBER、LMP1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分子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技术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81例PTCL-NOS及59例对照组[48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cell lymphoma,AITL)和11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K/T cell lymphoma,ENK/TCL)]中EBER和LMP1的表达,并分析EBER表达与PTCL-NOS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1)81例PTCL-NOS中,EBER阳性率为43.2% (35/81);35例EBER阳性的PTCL-NOS病例中免疫组化得分1分+2分者共29例,占EBER阳性病例的82.9%(29/35),3分+4分者共6例,占17.1% (6/35).EBER表达与PTCL-NOS患者年龄、性别、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及临床分期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2)81例PTCL-NOS组织中,LMP1蛋白阳性率为22.2%(18/81).LMP1蛋白表达与EBER表达具有一致性,但EBER阳性率明显高于LMP1 (P <0.05).(3)33例PTCL-NOS获得临床随访资料,随访时间1~63个月,中位生存期为23个月,总生存率为33.3%(11/33).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EBER阳性组的生存率明显低于EBER阴性组(P<0.05).结论 EB病毒(EBV)感染可能是PTCL-NOS发生、发展中重要但非根本性的因素.EBER-ISH检测EBV感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EBV感染对PTCL-NOS患者的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 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Nanog和Oct-4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刘劼;徐阿曼;陆震;袁笑;郭涛;汪礼坤

    目的 探讨肿瘤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物Nanog和Oct-4在各种胃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胃癌组织、80例癌旁组织及30例癌前病变组织中Nanog和Oct-4的表达及相关性.结果 胃癌组织中Oct-4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癌前病变组织(P<0.05),胃癌组织中Nanog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前病变组织(P<0.05).Nanog 和Oct-4在低分化胃癌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胃癌组(P<0.05),浸润深度(T1 +T2)、淋巴结转移(N1)及无远处转移的胃癌组织中Nanog和Oct-4阳性率明显低于浸润深度(T3+T4)、淋巴结转移(N2+ N3)及伴远处转移的胃癌组织(P<0.05或P<0.01).胃癌组织中Nanog和Oct-4的表达呈正相关(rs=0.558 7,P<0.01).结论 Nanog和Oct-4的表达与胃癌肿瘤干细胞的各种生物学行为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可作为胃癌敏感性、特异性的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 前列腺基底细胞癌3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朱长乐;司海鹏

    目的 探讨前列腺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采用HE及免疫组化法对3例前列腺BCC进行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发病年龄分别为39、69及75岁.镜下见瘤细胞较小,异型性较轻,瘤细胞呈巢状、小梁状或筛状排列,巢及小梁边缘的瘤细胞可呈栅栏状排列.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免疫表型:瘤细胞表达CK(34βE12)、p63及CK5,不表达PSA和P504s.结论 诊断前列腺BCC需结合临床资料、HE形态和免疫表型,其生物学行为可表现出较强的侵袭性.

  • Pokemon对霍奇金淋巴瘤细胞凋亡作用的探讨

    作者:李梅;魏万里;李科;胡早秀;徐开敏

    目的 探讨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中Pokemon、p53蛋白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60例HL和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benign lymph nodes hyperplasia,BLH)组织中Pokemon、p53蛋白的表达,并用TUNEL法检测瘤细胞凋亡.结果 60例HL中Pokemon阳性率为68.33%,明显高于BLH组(30.00%)(P<0.05);p53在60例HL中的阳性率为61.67%,明显高于BLH组(20.00%).HL和BLH组的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值分别为3.55±0.10、4.55 ±0.1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4.052,P<0.05).HL中Pokemon阳性表达组的AI值(3.53±0.10)显著低于Pokemon阴性表达组(4.16 ±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okemon高表达与HL的发病机制有关,Pokemon可能通过调节p53细胞凋亡通路,参与HL的发生、发展.

  • p16及HPV分型检测在子宫颈黏液腺癌伴双侧卵巢转移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沈扬眉;何英;徐炼;魏晓霞;赵霞

    目的 探讨联合使用免疫组化标记p16及HPV分型检测在诊断和鉴别诊断子宫颈黏液腺癌伴双侧卵巢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3例子宫颈黏液腺癌伴双侧卵巢转移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对子宫颈及卵巢的癌灶进行含p16在内的多个免疫组化标志物染色及HPV分型检测.结果 3例患者的子宫颈均有不同程度的肥大、糜烂及肿块,双侧卵巢增大,切面有黏液感伴出血、坏死;镜下可见子宫颈腺癌周围有不典型增生的子宫颈管腺上皮,与腺癌移行过渡,可见癌栓,腺癌几乎侵及子宫颈全层;双侧卵巢纤维增生明显,腺癌穿插其中.颈体交界、子宫内膜、输卵管黏膜、阴道手术切缘等查见癌累及.3例子宫颈及卵巢癌灶的免疫表型基本一致,均强阳性表达p16、CK7和Ki-67,HPV亚型分型检测阳性结果如下.子宫颈/卵巢:例1,16、18/16、18、58;例2,16、18/18;例3,16/18.根据p16的表达及HPV分型检测结果,提示3例均为子宫颈黏液腺癌伴双侧卵巢转移.结论 子宫颈黏液腺癌伴双侧卵巢转移属于晚期子宫颈癌.借助p16的表达及HPV亚型的分型检测结果可诊断及鉴别诊断肿瘤的原发部位,有利于肿瘤的后期治疗.

  • hsa-miR-150再表达对Burkitt淋巴瘤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作者:陈少红;韩西群;代新珍;简文静;严金海;赵彤

    目的 探讨hsa-miR-150在正常人B淋巴细胞群及人Burkitt淋巴瘤(Burkitt's lymphoma,BL)中的表达,分析hsa-miR-150再表达对人BL细胞株Daudi及Raji体外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flow cytometry,FCM)从扁桃体炎标本中分选出正常B淋巴细胞群,应用qRT-PCR技术检测hsa-miR-150在细胞群中的表达,同时检测hsa-miR-150在BL细胞株Daudi及Raji中的表达;将载有hsa-miR-150的慢病毒稳定转染Daudi及Raji,采用FCM、MTT及IP染色法观察hsa-miR-150再表达对Daudi及Raji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结果 FCM从扁桃体组织中分选出4群正常的B淋巴细胞群,分别为na(i)ve细胞(NC)、中心母细胞(CB)、中心细胞(CC)、记忆B细胞(MC),hsa-miR-150在NC、CB、CC、MC中的表达呈动态性,相对于NC,CB及CC低表达hsa-miR-150(P <0.001).与正常B淋巴细胞相比,hsa-miR-150在Daudi及Raji中明显低表达(P<0.00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增殖明显受抑制(P<0.001),凋亡明显增加(P <0.001).结论 hsa-miR-150对正常B淋巴细胞的分化具有重要作用,与BL的发生、发展可能存在一定关系;hsa-miR-150再表达可抑制Daudi及Raji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为后续诱导分化治疗研究打下基础.

  • 星形细胞瘤中MGMT甲基化与IDH1突变的相关性

    作者:邵立伟;李永笑;潘怡;齐雪岭;钟延丰;常青

    目的 检测星形细胞瘤中DNA修复酶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methyltransferase,MGMT)的甲基化状态,分析其与IDH1突变的关系并评估二者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176例星形细胞瘤中MGMT的甲基化状态;采用直接测序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IDH1突变,并应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分子标记对患者生存曲线的影响.结果 138例星形细胞瘤进行MGMT基因甲基化检测,72.46% (100/138)病例检测结果有效,57%肿瘤发生MGMT高甲基化.Ⅱ、Ⅲ级星形细胞瘤与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中MGMT的甲基化率显著高于原发性GBM(P=0.023 2).伴有IDH1突变的星形细胞瘤中MGMT的高甲基化率(29/37)显著高于无IDH1基因突变(28/63)病例(P=0.000 9).MGMT甲基化结合IDH1突变是患者预后较好的分子标记(P=0.000 0).结论 星形细胞瘤中MGMT的高甲基化状态与IDH1突变呈明显正相关;IDH1突变结合MGMT甲基化状态检测能更好地预测胶质瘤患者的预后.

  • 大肠腺癌中SNCG、MAP2和CXCR4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郑淑芳;时丽芳;于健

    目的 探讨SNCG、MAP2和CXCR4蛋白在大肠腺癌、非肿瘤性大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大肠腺癌发生、发展、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两步法检测大肠腺癌、非肿瘤性大肠黏膜组织中SNCG、MAP2和CXCR4蛋白的表达.结果 大肠腺癌组织中SNCG、MAP2和CXCR4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2.22%、86.67%、76.67%,三者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非肿瘤性大肠黏膜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大肠腺癌组织中SNCG、MAP2和CXCR4的阳性表达均与癌组织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SNCG与MAP2、CXCR4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s=0.341,rs=0.244,rs=0.247;P均<0.05).结论 SNCG、MAP2和CXCR4在大肠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与大肠腺癌的发生、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 眼结膜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居红格;谢建兰;郭新建;李月红;韦萍;郑媛媛;金妍;周小鸽

    目的 探讨眼结膜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marginal zone B cell lymphoma of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简称为MAL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15例眼结膜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随访,复查和完善HE及免疫组化染色切片,4例进行Ig基因重排克隆性分析.结果 (1)15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10例,中位年龄42岁,病史平均20个月.(2)病理形态:黏膜下大量密集淋巴样细胞弥漫浸润,并有模糊淋巴滤泡样结节.浸润细胞多为小~中等大小的淋巴样细胞及单核样B细胞.(3)免疫表型:浸润细胞CD20、CD79a、BCL-2均(+),CD3、CD5、CD10、Cyclin D1、TdT均(-).(4)Ig基因克隆性分析:4例均呈单克隆.(5)随访:随访时间2~35个月,截止随访日期,所有患者均生存,且病变无复发.结论 眼结膜MALT淋巴瘤好发于中年女性,结膜红肿突起为主要特征,镜下以小细胞样边缘带B细胞为主,具有典型MALT淋巴瘤的免疫表型和惰性临床经过,预后良好.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RCC1基因表达量的临界值研究及验证

    作者:王雷;李爱国;刘庆熠;贾金明;栾艳超;杜媛鲲

    目的 检测200例非小细胞肺癌FFPE样本中ERCC1的相对表达量,确定判别ERCC1表达量等级的临界值并对其进行回顾性验证.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FFPE样本中ERCC1和内参基因的表达量,并通过2-ΔCt法计算ERCC1的相对表达量.以其中位值为判别ERCC1表达量等级的临界值,并通过患者应用铂类化疗药物的短期、长期疗效进行回顾性验证.结果 200例FFPE样本中,ERCC1和内参基因均可检出的检出率为89.0%.ERCC1相对表达量与患者年龄、性别、分型、分期及有无吸烟史等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高表达、低表达ERCC1患者在应用药物后的客观有效率分别为22.0%、53.7% (P <0.05).采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ERCC1表达量是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总体生存的独立因素(P<0.05).ERCC1高表达、低表达患者接受铂类化疗药物治疗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8个月、14个月,差异有显著性(P=0.018);ERCC1高表达、低表达患者中位总体生存时间分别为10个月、15个月,差异有显著性(P =0.028).结论 判定非小细胞肺癌ERCC1表达量等级的临界值适合进行后续验证,为相关检测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 细胞块p16联合高危型HPV检测在ASCUS患者分流管理中的作用

    作者:戈文舜;任丽芳;李美平;蔡红光;杨惠英;张鹏;鲁波;包磊

    目的 探讨细胞块p16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检测在未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atypical squamous cell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患者分流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108例子宫颈液基细胞学诊断为ASCUS的病例,同时行HR-HPV杂交捕获法Ⅱ(hybrid capture 2,HC2)检测及免疫组化p16染色,均行阴道镜下活检.结果 (1)p16表达率和HR-HPV检出率在炎症组、湿疣/CIN1、CIN2、CIN3组中分别为12.5% (6/48)和31.25%(15/48)、60.53% (23/38)和84.21% (21/38),84.62% (11/13)和92.31%(12/13)、100% (9/9)和100% (9/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湿疣/CIN1组与CIN2/3组间p16表达率分别为60.53% (23/38)、90.91% (2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2)p16联合HR-HPV检测、单纯行p16和HR-HPV检测在ASCUS中分流子宫颈病变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33% (59/60)、71.67% (43/60)、88.33% (53/60),97.06% (33/34)、71.19% (42/59)、82.5% (33/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 +/HC2+者高级别病变检出率(44.19%,19/43)与p16-/HC2+者(8%,2/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 p16蛋白可以作为一种辅助诊断CIN的免疫组化标志物.细胞块p16联合HR-HPV检测可以有效分流ASCUS中的子宫颈病变患者.

  • 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病变中CTGF、 IL-1β、 Agr和AdipoR1表达与HPV16感染的相关性

    作者:海力曼·衣拉洪;贾索尔·肖克热提;阿力木·伊力亚斯;阿力甫江·海力力;海米提·阿布都力木

    目的 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蛋白聚糖聚合物(aggrecan,Agr)和脂联素受体1(adiponectin receptor 1,AdipoR1)在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病变中的表达与HPV16感染、子宫颈癌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TGF、IL-1β、Agr和AdipoR1在喀什维吾尔族17例子宫颈炎和46例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采用PCR技术检测相应标本中HPV16的感染.利用图像分析软件IPP 6.0半定量检测子宫颈病变中CTGF、IL-1β、Agr和AdipoR1的累积光密度(IOD SUM)值.结果 PCR检测结果显示子宫颈癌中HPV16阳性者22例,阴性者24例;子宫颈炎中HPV16阳性者5例,阴性者12例.CTGF在子宫颈癌组中的表达低于子宫颈炎组(P<0.01).IL-1β、Agr在子宫颈癌组的表达高于子宫颈炎组(P<0.01).CTGF在HPV16阳性子宫颈癌组的表达高于HPV16阴性组(P<0.05).AdipoR1在HPV16阳性子宫颈炎组的表达高于HPV16阴性组(P<0.05).CTGF、IL-1β、Agr和AdipoR1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 与子宫颈炎组织相比,子宫颈癌中CTGF表达量下降,IL-1β和Agr表达量上升,在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其检测结果对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癌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涎腺癌组织中EGFR和HER-2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红霞;陈昊;闫蓉;张昶;徐宏志

    目的 探讨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和腺泡细胞癌中EGFR和HER-2基因/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80例涎腺癌(黏液表皮样癌30例、腺样囊性癌30例、腺泡细胞癌20例)和30例良性多形性腺瘤中EGFR和HER-2蛋白表达;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涎腺癌中EGFR和HER-2基因扩增.结果 (1)涎腺癌中EGFR和HER-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1.25%和32.5%,高于良性多形性腺瘤组(P均<0.05),其中以黏液表皮样癌中EGFR和HER-2蛋白阳性率高,EGFR蛋白的表达强度高(P均<0.05).(2)EGFR和HER-2蛋白表达与涎腺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直径、肿瘤分化程度、组织学亚型无关(P均>0.05);涎腺癌中EGFR和HER-2蛋白表达无相关性(rs =0.166,P>0.05).(3)涎腺癌中EGFR基因高多体扩增的总阳性率为18.75% (15/80),其中黏液表皮样癌13例,腺样囊性癌2例,阳性率分别为43.3%和6.7%,相应蛋白表达强度均为(++)或(+++),表达强度和基因扩增之间呈明显正相关(rs =0.491,P<0.01);涎腺癌中未检测到HER-2基因扩增及17号染色体多体.(4)EGFR蛋白(++/+++)组和基因扩增组患者的生存时间比蛋白(-/+)组和无基因扩增组均明显缩短(P均<0.05).结论 黏液表皮样癌高频率、高强度表达EGFR,并发生高多体基因扩增,可作为其分子靶向治疗的靶点.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和腺泡细胞癌中HER-2蛋白弱表达,未检测到基因扩增.

  • 宫颈正常细胞和宫颈鳞状细胞癌、腺癌组织中HPV感染基因型的分布

    作者:蔡为民;王宏景;耿建祥;夏林;龙秀荣;王旭波;王志慧;梅静;赵雪

    目的 观察宫颈正常细胞、宫颈鳞状细胞癌和腺癌组织标本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基因型分布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PCR和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对1 047例宫颈正常细胞、161例宫颈鳞状细胞癌和82例宫颈腺癌组织标本进行23种HPV基因分型检测,并对受检者进行相关资料分析.结果 1 047例宫颈细胞正常者检出HPV感染为109例,HPV感染率为10.41%(109/1 047);161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检出HPV感染者146例,HPV感染率为90.68%(146/161);82例宫颈腺癌检出HPV感染者59例,HPV感染率为71.95%(59/82).结论 PCR与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可用于宫颈细胞和组织标本检测,一次可检测23种HPV基因型,对我国女性宫颈HP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宫颈鳞状细胞癌及腺癌的防治及其疫苗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幼儿着色性干皮病伴发角化棘皮瘤1例

    作者:李慧;徐支芳;刘晓红;郑金峰

    患儿男,1岁5个月,出生后3个月被日光照射后面部发红,出现多发粟粒状结节,误认为“湿疹”,予以药膏涂抹,症状缓解不明显,面部逐渐有色素沉着.1岁时发现左侧面部有一蚕豆大小结节,突出皮肤表面,2个月后自行消退,而后左眼下睑处发现一肿物,生长迅速,遂来就诊.查体:患儿双侧面颊、鼻唇处有密集大小不等的棕褐色雀斑样色素斑,左眼下睑处有一肿物,突出皮肤表面,顶部破溃略凹陷(图1).入院后首次行色素沉着部位皮肤活检及肿物局部活检,而后又完整切除肿物送病理检查.

  • 挤压综合征尸检1例

    作者:王倩倩;张科

    患者男性,33岁,因“交通事故致双下肢疼痛、活动受限半小时”入院.伤后出现少尿,尿量约300 ml/天,伴头痛、恶心、胸闷、气促等,症状逐渐加重,口唇现紫绀.查体:血压135/90 mmHg,脉搏98次/min;头顶部、胸背部可见片状软组织挫伤、擦伤;双下肢广泛软组织肿胀,有少量淡黄色液体渗出,大面积皮下瘀斑,触痛;双下肢浮肿,胫前指压痕试验阳性,有轻微骨擦感.血生化检查:肌红蛋白35 ng/ml,K+6.12 mmol/L,尿素氮(BUN) 15.43 mmol/L;尿常规检查:褐色微混,蛋白(+++),红细胞15 ~ 20个/HPF,白细胞1~3个/HPF,肌红蛋白14 ng/ml.入院后行骨折固定、抗感染等对症治疗,伤后第2天死亡.死因诊断:(1)肺动脉栓塞?(2)急性肾衰.

  • 泪腺非侵袭性癌在多形性腺瘤中1例

    作者:江瑞康;王玉玲;刘培成

    患者男性,37岁,因“左眼球突出半年,加重伴眼胀痛2个月余”入院.查体:左眼球突出,左眼泪腺区可触及一0.8cm×0.6 cm大小肿物,质软,边界清,活动度尚可.患者左眼球既往病史为:角膜白斑、陈旧性虹膜炎、继发性青光眼、白内障、废用性外斜.CT检查示:左侧眼眶内泪腺区可见一椭圆形实性占位病变,其边界清楚,内部密度均匀,29 mm×19 mm大小,周围骨质结构未见明确破坏性改变,左侧眼球内未见明确异常征象,考虑泪腺混合瘤可能性大(图1).遂行手术切除,术中见肿物包膜完整.完整切除肿物后给予放疗.术后电话随访24个月,患者无瘤生存.

  • 肋骨软骨母细胞瘤1例

    作者:周泉;尹满香;叶孝乾;肖纯

    患者男性,42岁.因“反复左侧胸痛5个月余”入院.查体:左侧第七肋隆起伴压痛;本院64排CT重建示:左第七肋骨占位伴溶骨性破坏,灶性区域见钙化灶,边缘有一条薄的硬化带(图1、2),考虑为骨巨细胞瘤.术中见:左侧第七肋肿块大小2cm×1.5 cm×1.5 cm,质地硬,界限清楚,临床考虑肋骨肿瘤.

  • 拇指增生性外毛根鞘瘤1例

    作者:张雨涛;冯浩;范宇

    患者男性,76岁,因“左手拇指肿痛2个月余”入院.体检:病变位于左手拇指腹侧皮下.因既往外伤导致左手拇指远节指节皮表陈旧性瘢痕形成,瘢痕与病变无关.左手拇指远节指节局部红肿明显,可见陈旧性瘢痕,无渗液及渗血,甲床颜色加深,指端及周围局部触痛、压痛明显,皮温稍高,远节指节活动受限.左手腕桡动脉搏动可扪及,左手其余各指活动、感觉及血供均可.CT示:左手拇指远节指骨远端边缘骨质密度欠均匀,部分骨皮质欠连续,周围软组织肿胀(图1).MRI示:左手拇指远节指骨远端骨质改变并周围软组织肿胀明显(图2).ECT示:左手拇指点状放射性稍增强影(图3).遂行左手拇指病灶切除活检术.

  • 舌根左侧恶性黑色素瘤切除12年后淋巴结转移1例

    作者:施启丰;崔成军;蔡颖

    患者女性,48岁,因“发现舌根处有一无痛性黑色肿块”入院.体检:肿块隆起于舌根左侧表面,黑色,大小0.4 cm×0.3 cm×0.2cm,全身皮肤未发现黑色素瘤病变.胸部CT、全身骨扫描和腹部超声检查未发现远处转移灶.遂行病灶局部切除及左颈淋巴结清扫术.

  • 原发性卵巢良性透明细胞腺纤维瘤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曹钟;钟佳良;杨志勇;岑红兵;敖启林

    目的 探讨原发性卵巢良性透明细胞腺纤维瘤(clear cell adenofibroma,CCAF)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1例卵巢良性CCAF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45岁,临床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腹痛和腹胀4年;右侧卵巢见直径约10.0 cm,表面呈结节样,切开呈囊实性、蜂窝样肿瘤;镜下见肿瘤由广泛分布的腺体构成并嵌入致密的纤维间质中,腺体由1~2层鞋钉样或胞质透明的细胞排列构成,腺上皮或间质细胞核分裂象<1个/10 HPF;免疫表型:CA125、EMA均(+),ER、PR、PTEN均(-),p53(灶+),Ki-67增殖指数约5%;肿瘤毗邻区或对侧卵巢不含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行单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后随访3年,未见复发.结论 卵巢良性CCAF罕见,好发于中老年女性,多发生在单侧卵巢,其临床症状多无特殊性,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密切相关.终确诊依靠病理特征,其详细的生物学行为有待进一步观察.

  • RKIP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胃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作者:李冬霞;千智斌;李永真;李巧香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RKIP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情况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技术检测98例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RKIP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情况;Kaplan-Meier法评估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RKIP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胃癌及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RKIP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45.9%和4.1%(P<0.05);RKIP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胃癌分化程度、UICC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RKIP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组患者5年生存率(20.56%)显著低于阴性组(60.38%)(P<0.05);RKIP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是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RKIP基因启动子的异常甲基化与胃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有关,其可作为预测胃癌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 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唐白杰;刘娟;徐钢;徐妍;梁冬妮;董丹丹;李芳华

    目的 探讨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以下简称MAL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肺MALT淋巴瘤12例,对其临床特点、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中女性8例(67%),男性4例(33%).发病年龄32~79岁,中位年龄62.5岁,仅1例患者年龄小于40岁(8.3%).8例患者为体检时偶然发现,就诊时无明显临床症状,2例有胸痛,2例有咳嗽、咳痰.CT表现:患者病变部位均位于单侧肺组织,左肺上叶1例,右肺11例(上叶4例,中叶1例,下叶6例);肿块大径2~5cm;其中为界限清楚的团块或结节影10例(83%),浸润或实变影2例(17%).肿瘤细胞由弥漫分布均匀一致、小至中等大小的中心细胞样细胞和单核样细胞构成,其内散在少许转化性母细胞样大细胞,少数伴有浆细胞样分化.免疫表型:12例肿瘤性淋巴样细胞CD20、CD79a细胞膜阳性,11例BCL-2阳性,9例κ、λ呈单轻链限制性表达,Ki-67增殖指数5%~10%.Ann Arbor临床分期:ⅠE期8例,ⅡE期1例,Ⅳ期1例,2例不详.治疗均采用单纯手术切除为主,2例术后联合化疗.结论 肺MALT淋巴瘤发病率低,临床表现隐匿,影像学不典型,术前诊断困难.后诊断依赖于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及基因重排分析等检查,患者预后较好.

  • 胃间质瘤及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分析

    作者:邱静;杨顺清;梁晓东;戴小丽;张桂春

    目的 探讨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s,GSTs)与胃神经鞘瘤(gastric schwannoma,GS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二者的鉴别诊断.方法 对30例GSTs和14例GSs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对二者进行比较.结果 30例GSTs患者中男女比为1.31∶1,肿瘤多见于胃底,其次胃体、胃窦,肿瘤直径(4.95±3.66) cm,临床症状无特殊;免疫表型:大部分病例CD117、CD34、DOG1弥漫阳性,部分病例S-100局灶阳性,GFAP均阴性.14例GSs患者男女比为1∶1.8,肿瘤多见于胃体,其次为胃底、胃窦,肿瘤直径(2.66±1.40)cm,临床症状无特殊;免疫表型:GFAP、S-100弥漫阳性,CD117、CD34、DOG1均阴性.GSTs与GSs治疗均以手术切除为主,GSTs术后予以格列卫靶向治疗,预后较好,而GSs患者术后无需放、化疗,预后均较好.结论 GSTs与GSs患者在形态学、免疫表型及预后方面均有所不同,可资鉴别.

  •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单纯性淋巴管内癌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程涓;史晓光;戴欣;丁华野

    目的 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单纯性淋巴管内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评价.方法 收集1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单纯性淋巴管内癌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分析病理改变及新辅助化疗后的病理评价.结果 患者女性,51岁,左侧腋窝淋巴结粗针穿刺诊断淋巴组织中查见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接受表柔比星、多西他赛3周新辅助化疗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乳腺外上方有一3cm×3.5 cm大小黄白相间区,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质中.镜下见乳腺无浸润癌及原位癌,可见弥漫分布的淋巴管内癌栓,间质有多灶状淋巴细胞浸润,腋窝淋巴结有转移,部分癌细胞呈退行性变,形态不规则,胞核浓集,胞质嗜酸,有多核瘤巨细胞.结论 建议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手术切除标本病理评价体系增加对淋巴管内癌栓的判断标准.

  •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与浸润性导管癌免疫组化及临床病理特征的比较

    作者:梁月勉;王维娜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infiltrating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预后.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对30例IMPC及39例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标本进行检测,观察、分析二者的病理改变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IMPC镜下特征性表现为肿瘤细胞呈桑椹状、微乳头状或小腺管样,癌巢与周围间质形成明显的空隙.30例IMPC患者中,单纯IMPC占43.33%,伴有IDC及导管内癌占56.67%;IMPC的淋巴结转移率为86.7%,显著高于IDC(56.4%);ER、PR、c-erbB-2、p53、Ki-67、CD44V6在IMPC和IDC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0%、80%、66.67%、53.3%、63.33%、86.67%和69.9%、56.4%、48.72%、53.85%、79.49%、94.87%,IMPC中ER、PR的阳性率显著高于IDC,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PC与IDC相比,具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率,预后相对较差,ER、PR高表达并不代表其预后较好,其高转移潜能与ER、PR、c-erbB-2、p53、Ki-67、CD44V6的表达及肿瘤大小无关,可能与微乳头状的生长方式有关.

  • 聚乙二醇在病理实验教学标本制作方面的应用

    作者:张燕翔;雷元卫;苏波;郑鹏才

    水溶性塑料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是一种非离子型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其性质温和,低毒无刺激性,能完全溶于水、乙醇以及其他许多有机溶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广泛应用于化妆品、制药、食品加工等多个行业[1,2].依据相对分子质量的不同,PEG性状可从无色无味无刺激性黏稠液体(相对分子质量200~ 700)至蜡状固体(相对分子质量1 000 ~ 20 000).近年来,有关PEG应用于组织固定方面的文献已有报道[3,4].本实验尝试在病理实验教学标本的制作过程中引入PEG,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 原位杂交检测HPV与EBER中常见问题与对策

    作者:林蓁

    原位杂交检测与免疫组化相比,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其可提供分子水平的诊断结果,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成为病理辅助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在病毒感染、肿瘤异常基因等鉴别,特别在诊断某些人类疾病,无法得到可靠抗体时,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检测方法,现已被有效地应用到现代病理学研究及诊断中.原位杂交操作步骤多,存在不稳定因素和人为差异,可出现不同类型的假阳性与假阴性.如何提高制片质量,正确发挥原位杂交优势,笔者现将目前病理科常用的石蜡原位杂交(HPV、EBER试剂盒购自福建泰普生物公司)检测过程中总结的几点经验建议介绍如下.

  • FISH技术在93例自然流产绒毛及胎儿组织中的应用

    作者:刘少颜;杨嶽鑫;谭学贤;罗秋萍

    染色体异常包括胚胎染色异常和夫妇染色体异常,是自然流产常见的原因,其中胚胎染色异常是导致自然流产发生的主要原因[1].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对自然流产的绒毛及胎儿组织中的13、16、18、21、22、XY染色体数目异常进行检测,FISH具有成功率高、准确、省时,对检测标本限制低等优点[2].而如何确保FISH的制片质量尤为重要,本文着重介绍FISH技术操作在3种类型流产组织中的应用体会.

  • 万用调节炉在冷冻制片技术中的应用

    作者:朱育连

    目前术中快速冷冻切片检查已成为大多数病理科的常规工作,手术中等待快速冷冻病理报告,根据病变性质决定手术方式和范围.随着临床诊断要求的不断提高,对术中快速冷冻切片诊断准确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更需要提高冷冻切片的质量和速度.冷冻切片染色和某些特殊染色过程中常需提高温度来缩短制片时间及染色质量等.现在许多病理科在冷冻制片过程还在使用乙醇灯、电吹风、微波炉等加热工具,或苏木精放烤箱预温等方法.乙醇灯加热温度不好控制,组织易烤焦;苏木精预温不方便操作,还容易使苏木精使用期缩短而造成成本的浪费.本文现介绍一种稳定、经济、方便的调节炉,既可节省大量的经费和电能,还节省工作室空间,为技术人员带来方便,提高制片质量和制片速度,本实验室经1年多时间的使用,效果满意.

  • 胸腹水细胞沉渣石蜡切片技术的应用

    作者:杨小苗;申成香;司有谊;怀建国

    送检胸腹水标本通常处理方法是离心后涂片,95%乙醇固定染色后显微镜下阅片.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该方法制出的切片镜下观察细胞不集中,且数量不多,如果发现可疑细胞,诊断医师则需冒很大风险去诊断该病.因此,我们把细胞沉渣石蜡切片及免疫组化技术应用于胸腹水的制片中,经过反复实验,发现送检胸腹水离心后,将沉淀物再处理,然后常规脱水、浸蜡、包埋、切片、染色后,细胞明显增多且集中,大大提高阳性诊断率,也提高诊断医师的阅片速度.

  • 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固定组织HE染色的改良方法

    作者:陈世梁;卢志承;陈春吉;吴文川

    目前免疫组化技术和分子病理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为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选用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固定病理组织1.在实际工作中,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固定的组织常规HE染色效果不如普通10%福尔马林,尤其是染液用过一段时间后现象更为明显.为提高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固定的组织HE染色的效果和延长染液的使用寿命,本科室将常规HE染色方法进行改良,取得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 多功能超声波组织处理仪在消化道内窥镜活检组织批量处理中的应用

    作者:王璇;章如松;魏雪;何燕;陈辉;卢梅英;周晨光;周晓军;马恒辉

    消化道内窥镜活检组织在日常病理外检工作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常需要病理医师在短时间甚至当日作出明确诊断,以便临床医师及时对患者进行后续治疗.超声波组织处理仪应用于快速石蜡制片,大大缩短了组织处理的时间,制片效果与常规制片无明显差异.但以往的超声波组织处理仪只可以同时对单例或少数几例标本进行操作,不适用于内窥镜活检组织的批量处理,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病理外检工作需要.本文应用多功能超声波组织处理仪(JYCL-2超声波组织处理仪)进行消化道内窥镜活检组织的批量处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 不同孵育温度对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影响

    作者:龚圣勇;魏万敏;田龙;宋芳

    手工操作目前仍是大部分基层病理科免疫组化操作的主要方法,由于实验条件难以标准化从而影响免疫组化切片染色质量,常给诊断带来困难,甚至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后果.本文现介绍一种恒温水浴法,可获得满意的染色效果.

  • PCA3基因及其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袁俊清;张惠箴;蒋智铭

    近几十年来,国内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发病率迅速上升.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是目前用于筛选PCa常用的标志物,但其特异性较差,导致许多不必要的穿刺活检.前列腺癌基因3(prostate cancer gene 3,PCA3)是一种在PCa组织中高表达的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具有高度特异性.大量研究证明PCA3对PCa诊断的重要性.PCA3与血清PSA和其他临床资料联合使用,可提高PCa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疗依据.现就PCA3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 乳腺颗粒细胞瘤

    作者:郑闪;王晓亮;吕宁

    1 临床资料本次读片资料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病理科提供,通讯读片编号B9-4.患者女性,49岁,发现左侧乳腺肿物2个月.体检:左侧乳腺内上象限扪及一直径2.5 cm质硬肿块,边界欠清,活动可,腋窝淋巴结未触及.CT示:乳腺内上象限见一肿物,大小2.2 cm ×2.1 cm,边界清楚,浅分叶,密度均匀.MRI示:乳腺内上象限见一肿物,大小2.5 cm×2.3 cm ×2.3 cm,浅分叶,短毛刺,考虑恶性.因疑为恶性,遂行左侧乳腺肿物完整切除术,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