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Pathology 림상여실험병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 主办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
  • 影响因子: 0.7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7399
  • 国内刊号: 34-107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5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龚西騟 孟刚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食管鳞癌组织中Twist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孙凤丹;崔演;张佰玲;楚佳楠;玄延花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Twist1基因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Twist1基因在164例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分析Twist1基因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生存率等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Twist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主要表达于癌周边间质纤维细胞,部分表达于癌细胞.食管鳞癌间质细胞中Twist1在T1期和临床分期Ⅰ期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其他分期(P均<0.05),有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死亡组高于生存组(P<0.05);Twist1在食管鳞癌间质细胞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有无远处转移和肿瘤复发均无关(P>0.05).食管鳞癌细胞中Twist1表达在死亡组明显高于生存组(P<0.001),复发组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01);Twist1在食管鳞癌细胞中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TNM分期均无关(P>0.05).结论 检测Twist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可成为判定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重要辅助参考指标.

  • 膀胱副神经节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杨晓群;王素英;王朝夫

    目的 探讨膀胱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 of urinary bladder,PUB)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11例PUB,对其临床特征、病理学形态和免疫表型进行观察.结果本组11例PUB中男性6例,女性5例,发病年龄26~81岁,平均和中位年龄分别为50.8岁和52岁.肿瘤大径0.8~6 cm,平均1.8 cm.10例会诊病例中3例误诊为"尿路上皮癌",1例误诊为"类癌",1例将"恶性副神经节瘤"误诊为"良性副神经节瘤".11例中7例获得随访资料,随访时间22~60个月,平均40个月,其中1例于术后60个月发生腰椎转移,1例术后40个月死亡,其余5例无复发或转移.镜检:8例良性肿瘤细胞呈经典的巢状(Zellballen)排列,细胞巢之间有明显的血管网分隔.瘤细胞圆形、多边形,细胞质嗜酸、嗜碱性或透亮,细胞核卵圆形,核分裂象及坏死罕见或缺乏.2例恶性肿瘤细胞呈浸润性生长,境界不清,瘤细胞呈弥漫性和(或)大巢状分布,细胞异型明显,核分裂象易见,脉管内可见瘤栓,有肿瘤性坏死.余1例未能定性.免疫表型:肿瘤细胞弥漫阳性表达神经内分泌标志物Syn、CgA、NSE、CD56,不表达上皮性标志物CK和CK(AE1/AE3),部分肿瘤细胞和(或)肿瘤细胞巢周围支持细胞表达S-100蛋白.结论 PUB罕见,可能过诊为尿路上皮癌或类癌,特征性巢状结构是副神经节瘤的诊断线索;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肿瘤的浸润性生长、Zellballen巢扩大或瘤细胞弥漫分布、核分裂象增多及肿瘤性坏死是恶性PUB诊断的重要依据.

  •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83例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陈燕;崔自强;王华;范德生;肖立;卢晨;殷于磊

    目的 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83例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免疫学分型、治疗方式及总生存期,寻找预后相关因素.结果70例有随访资料的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52.9%.≤60岁年龄组患者总生存期显著高于>60岁年龄组;原发于胃的DLBCL(简称胃DLBCL)的总生存期显著高于其它结外或结内DLBCL;Ⅰ+Ⅱ期结外原发DLBCL预后显著好于Ⅲ+Ⅳ期,在结内原发DLBCL中,这种优势不显著;胃DLBCL的GCB亚型与非GCB亚型比例接近,其它部位的DLBCL的GCB亚型显著低于非GCB亚型;GCB亚型的预后与非GCB亚型相仿;结外病例联合利妥昔单抗(rituxima,R)化疗效果较好,对结内病例无明显改善作用;本组中预后好的是胃DLBCL,84.6%病例均为手术切除,然而对结外非胃部病例,手术切除累及病灶疗效并未明显提高.结论 与DLBCL预后相关的因素有患者年龄、原发部位及临床分期.胃DLBCL的免疫表型及临床预后均不同于其它部位的DLBCL.

  • 构建慢病毒载体介导RNA干扰沉默肝癌细胞Foxq1的表达

    作者:秦婧;王桂兰;徐玉音;陈莉

    目的 构建慢病毒载体将Foxq1干扰序列递达到人肝癌7721细胞中,观察该细胞中Foxq1的表达并评估慢病毒载体的有效性.方法 体外合成与筛选具有Foxq1干扰功能的核酸片段(siRNA Foxq1),通过重组技术将其插入到慢病毒三质粒系统的转移质粒中,利用包装细胞(293T)将三质粒系统组装为完整的逆转录慢病毒颗粒,然后感染肝癌细胞.采用Western blot和RT-qPCR分别检测Foxq1蛋白和mRNA表达.同时构建与检测不含有siRNA Foxq1序列的直接三质粒系统包装的空病毒载体对照组.结果Foxq1-834-siRNA具有较强的抑制Foxq1 mRNA功能,其抑制效率达90.17%;基因测序证实体外合成的siRNA Foxq1基因序列成功插入到慢病毒转移质粒中;荧光显微镜观察证明肝癌细胞中持续表达Foxq1-834-siRNA的绿色荧光信号,且信号强度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强;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证实慢病毒载体感染的细胞中Foxq1 mRNA和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01).结论 筛选到有效抑制Foxq1的siRNA Foxq1序列,通过构建慢病毒载体感染细胞能有效的将体外合成的siRNA Foxq1递达到癌细胞中,并能抑制癌细胞中Foxq1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肝癌中Foxq1的功能提供有效的工具.

  • 喉癌组织中LCRG1基因启动子的克隆、突变和甲基化检测

    作者:李金花;曾龙武;谢海龙

    目的 观察喉癌候选抑瘤基因(laryngeal carcinoma related gene 1,LCRG1)启动子的功能.方法 (1)通过5′-缺失突变、瞬时转染与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检测,进一步分析与LCRG1基因表达调控有关的小启动子区域;(2)通过PCR-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技术检测40例喉癌组织中LCRG1基因启动子突变;(3)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技术检测40例喉癌组织中LCRG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4)采用RT-PCR技术检测40例喉癌组织中LCRG1基因的表达.结果(1)LCRG1基因小启动子片段位于转录起始位点上游-169~-57位点;(2)喉癌组织中LCRG1基因启动子无突变;(3)40例喉癌组织中有5.00% LCRG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改变;(4)RT-PCR检测显示40%(16/40)喉癌组织中LCRG1基因表达下调.结论 LCRG1基因小启动子位于转录起始位点上游-169~-57位点的DNA片段;LCRG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部分改变可能参与该基因的表达调控.

  • 鼻咽癌中IGF-1R、CD147、Fascin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韩淑珍;赵颖海;郭莹;黄彬华;陈小毅

    目的 探讨鼻咽癌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receptor,IGF-1R)、CD147、Fascin的表达和相关性,及其与鼻咽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非角化性未分化型鼻咽癌原发灶(其中无颈部淋巴结转移9例、颈部淋巴结转移41例)和30例鼻咽黏膜慢性炎中IGF-1R、CD147、Fascin蛋白的表达.结果鼻咽癌细胞中IGF-1R、CD147和Fascin蛋白的阳性率均高于鼻咽黏膜柱状上皮细胞,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鼻咽癌中IGF-1R与CD147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IGF-1R与Fasci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CD147与Fascin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颈部淋巴结转移组中IGF-1R、CD147、Fascin蛋白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组(P<0.01).3种蛋白在Ⅲ、Ⅳ期组鼻咽癌细胞中阳性率均高于Ⅱ期组(P<0.05).结论 IGF-1R、CD147、Fascin蛋白在鼻咽癌中均呈高表达,三者表达呈正相关,可能共同参与鼻咽癌的侵袭、转移过程,有望成为鼻咽癌进展的潜在标志物.

  • C1细胞肝、脾原位接种及肠系膜静脉注射造模的比较

    作者:阮思蓓;李世宁;倪江涛;柴莉;唐红;刘俊;张元;唐明希

    目的 比较大鼠肝癌细胞系C1肝、脾原位接种及肠系膜静脉注射造模致肿瘤发生及侵袭转移的能力,筛选理想的C1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及肺转移动物模型.方法 24只雌性BALB/cA裸鼠随机分为肝、脾原位接种及肠系膜静脉注射3组(8只/组).观察裸鼠存活率,裸鼠肝、脾成瘤率及肿瘤病理学特征和远处脏器癌转移与强度.结果C1细胞肝原位接种组肝成瘤率100%,肿瘤呈结节状膨胀性生长,肝组织和腹壁有粘连及侵袭,肺转移率63%,镜下见肺门淋巴结转移率25%;C1细胞脾原位接种组脾成瘤率100%,肿瘤呈结节状膨胀性生长,脾组织和腹壁有粘连及侵袭,未见肝、肺转移.C1细胞肠系膜静脉注射组镜下仅见1只裸鼠有肝转移.结论 以上3种不同方式构建的C1模型中,肝、脾原位接种模型均易成瘤,其中肝接种模型更适合作为HCC发生及肺转移机制和药物干预研究的动物模型.

  • 内科胸腔镜非小细胞肺癌活检标本及胸腔积液中EGFR基因突变检测

    作者:谢强;陈群;石琴;孙卫红;钟爱虹;林江平;王成辉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内科胸腔镜活检标本及胸腔积液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基因突变.方法 收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内科胸腔镜活检标本63例,同时选取该患者的胸腔积液标本63例,提取DNA后,采用ARAMS法同时进行EGFR19、21外显子突变检测.结果活检标本和胸腔积液标本中EGFR突变率分别为54.0%、50.8%,胸腔积液内的细胞EGFR基因突变率略低于活检组织标本,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恶性胸腔积液可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的检测标本.

  • 鼻咽癌细胞中Fas、FasL蛋白表达及意义

    作者:郭莹;赵颖海;罗爱华;景志亮;刘丹;李汝佳;陈小毅

    目的 探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细胞中Fas、FasL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71例NPC细胞(其中16例无淋巴结转移,41例淋巴结转移、14例复发)和29例鼻咽黏膜慢性炎中鼻咽黏膜柱状上皮细胞Fas和FasL的表达.结果鼻咽黏膜柱状上皮细胞及NPC细胞中Fas阳性率分别为89.66%和2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asL阳性率分别为37.93%和8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as阳性率在NPC复发组为0.00,无复发组为2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sL阳性率在NPC淋巴结转移组为92.68%,无淋巴结转移组为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PC细胞中Fas表达下调,Fas低表达与NPC复发有关;NPC细胞中FasL表达上调,FasL高表达与NPC淋巴结转移有关.Fas/FasL系统有可能成为NPC复发转移的标志物.

  • 手足口病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细胞的分布、数量及意义

    作者:闭书文;党裔武;陈罡;潘红波;李坤雄;罗殿中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中枢神经组织中各种免疫细胞的状态.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uperVision两步法检测7例HFMD尸检病例的中枢神经组织中T、B、NK和巨噬/小胶质细胞的分布及数量.结果HFMD死亡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形态符合炎症性病变,以淋巴单核细胞为主的炎细胞主要集中于中脑/脑桥、延髓和脊髓,有血管套和胶质小结形成,大脑和小脑改变较轻微.炎细胞CD3+、CD4+、CD8+ T细胞及B细胞和巨噬/小胶质细胞,其计数在中脑/脑桥、延髓和脊髓均明显高于大脑和小脑(P<0.05),CD3+ T细胞和巨噬/小胶质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B细胞(P<0.05).HFMD组和对照组均未见CD57+ NK细胞.结论 HFMD患儿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病变呈"上轻下重"趋势,T、B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体液免疫以及巨噬/小胶质细胞参与的固有免疫共同参与了HFMD患儿中枢神经病变的局部免疫应答.

  • 心脏肿瘤54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毛歆歆;崔全才

    目的 探讨心脏肿瘤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手术切除心脏肿瘤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特征,其中原发性心脏肿瘤51例,转移性心脏肿瘤3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良性肿瘤34例,以黏液瘤常见,占67.6%(23/34);恶性肿瘤20例,以血管肉瘤常见,占20%(4/20).结论 心脏肿瘤发病率较低,病理形态学表现具有特异性,是心脏肿瘤确诊的金标准.

  • 液基薄层细胞学与免疫细胞化学联合在肺癌分型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刘尽国;张杰;张俭;秦钢

    目的 探讨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与免疫细胞化学(immunocytochemistry,ICC)相结合在经支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和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刷片细胞学肺癌分型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2012年1~7月经EBUS-TBNA和纤支镜常规细胞学诊断为低分化肺癌标本132例,所有病例均具有明确的组织病理诊断;应用TCT技术和ICC法检测p63、CK5/6、CK7、TTF-1、Syn、CD56在肺癌中的表达.结果细胞形态学与ICC联合诊断肺低分化癌132例,其中鳞癌、腺癌和小细胞癌的分型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2%、90.0%和95.2%;细胞学未分类癌12例,其中鳞癌4例、腺癌5例、小细胞癌1例、类癌1例、淋巴瘤1例.p63诊断鳞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6%和93.0%;CK5/6诊断鳞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9%和74.6%;CK7诊断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8.0%和66.3%;TTF-1诊断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0%和76.3%;Syn诊断小细胞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0%和94.5%;CD56诊断小细胞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7%和84.4%.结论 (1)TCT技术和ICC法相结合检测相关蛋白表达,可提高肺癌分型诊断的准确性,可成为EBUS-TBNA和纤支镜细胞学肺癌分型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于不适合手术而需放、化疗的患者,通过EBUS-TBNA、纤支镜刷片细胞学检查明确肺癌的具体分型尤为重要.(2)常规细胞学诊断低分化肺癌,需进一步行ICC检查,以排除少见的肺部肿瘤或其它病变.

  • p40(ΔNp63)在肺腺癌和鳞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力超;韩维静;何同梅;卢建平;朱伟峰;郑雄伟

    目的 探讨p40(ΔNp63)与TTF-1联合应用在肺腺癌及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并与p63表达进行对比.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107例鳞状细胞癌、119例腺癌中p40(ΔNp63)、p63、TTF-1的表达.结果(1)p40、p63在肺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3.5%(100/107)、94.4%(101/107);p40在肺腺癌中的阳性率为2.5%(3/119),3例均呈散在阳性,阳性肿瘤细胞为1%~5%,p63在肺腺癌中的阳性率为26%(31/119),其中20例(1+),7例(2+),4例(3+);p40、p63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9,P<0.05).(2)联合检测p40、p63和TTF-1在肺腺癌中的表达,TTF-1阳性率为87.4%(104/119),3例p40阳性者TTF-1均呈强表达(4+);31例p63阳性者TTF-1阳性25例,阴性6例.结论 p40对诊断肺鳞状细胞癌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联合检测p40和TTF-1对肺腺癌及鳞状细胞癌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 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核/非结核分枝杆菌在肉芽肿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王旭洲;谢飞来;郑智勇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肉芽肿病变中结核/非结核性分枝杆菌的可靠性和敏感性.方法 采用特殊染色(抗酸、金胺O染色)及荧光定量PCR技术对200例肉芽肿病变中的分枝杆菌进行检测.结果200例肉芽肿病变中62例抗酸染色(31%)阳性,81例金胺O染色(40.5%)阳性,103例荧光定量PCR检测(51.50%)分枝杆菌阳性,其中100例(50.00%)检出结核杆菌,3例(1.5%)检出非结核分枝杆菌,3种方法检测出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典型结核组的抗酸染色阳性率(51.5%)和金胺O染色阳性率(65.7%)及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核杆菌阳性率(75.8%)皆高于非典型结核组(10.9%、15.8%及24.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7例荧光定量PCR检测阴性的标本中15例(15.5%)呈抗酸染色和(或)金胺O染色阳性,82例标本(84.5%)荧光定量PCR检测、金胺O染色和抗酸染色检测均阴性.82例特殊染色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均阴性标本进行荧光定量PCR重复检测,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率典型结核组为35.5%,疑似结核组为3.9%;200例标本荧光定量PCR重复检测后总阳性率从51.5%增至56.5%.结论 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病变组织中的分枝杆菌,对结核/非结核分枝杆菌分类有效,阳性率高于特殊染色(抗酸、金胺O染色),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 水泡状胎块与胎儿共存妊娠4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江庆萍;刘少颜;杨嶽鑫;谭学贤;彭娟;熊中堂;熊汉真;周先荣

    目的 探讨水泡状胎块与胎儿共存妊娠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收集4例水泡状胎块与胎儿共存病例,总结其临床病史及病理学特征,并进行p57免疫组化标记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及核型分析.结果4例中3例为完全性水泡状胎块与胎儿共存的双胎妊娠,其中1例妊娠14周,胎儿宫内尚存活,利凡诺引产,2例妊娠29周,胎儿均存活,行剖宫产术取出,此3例均伴侵袭性葡萄胎合并肺转移;另1例为部分性水泡状胎块伴单胎妊娠,胎儿宫内死亡.3例完全性水泡状胎块绒毛滋养叶细胞p57均阴性,与之相连的正常胎盘中p57阳性;其中2例行绒毛FISH检测及核型分析,均为46XX.1例部分性水泡状胎块p57阳性.结论 完全性水泡状胎块可合并正常妊娠,胎儿可存活;部分性水泡状胎块常合并畸形胎儿或胎儿宫内死亡.与胎儿共存的完全性水泡状胎块发展速度,引起临床症状的时间因人而异,可发生于妊娠早期,也可为中晚期,发生于中晚期者胎儿常能存活分娩;伴正常妊娠的完全性水泡状胎块容易合并侵袭性葡萄胎且发生肺等远隔器官转移;完全性水泡状胎块与胎儿共存妊娠与患者孕前服用激素类药物有关.

  • 骨肉瘤中C-kit受体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晓琴;王勇平;杨荣;刘芳;罗雁;康雅琼;何欣;尚立娜;宋丽娟

    目的 探讨C-kit受体(CD117)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α,PDGFR-α)在骨肉瘤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骨肉瘤临床病理分型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60例骨肉瘤和10例骨瘤(对照组)中CD117和PDGFR-α的表达,分析二者的表达与骨肉瘤病理分型及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骨肉瘤中CD117阳性率为66.7%(40/6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DGFR-α阳性率为61.7%(37/6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骨肉瘤中CD117和PDGFR-α表达无相关性(P>0.05).CD117和PDGFR-α表达与病理分型无显著关系,与临床分期及预后密切相关.结论 骨肉瘤中CD117及PDGFR-α的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对评价患者的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Castleman病合并肾脏损害5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作者:隋燕霞;王鸿雁;杨喆;李晓峰

    目的 探讨Castleman病合并肾脏损害的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5例Castleman病合并肾脏损害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分析Castleman病与肾脏损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5例患者淋巴结病变均为多中心型Castleman病.病理类型:4例浆细胞型,1例透明血管型;按引起肾脏损害的组织病理类型分类为:2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例急性间质性肾炎、1例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结论 Castleman病引起肾脏损害较少见,如遇到多部位淋巴结肿大,同时又有肾脏损害的患者,应及早行肿大淋巴结活检及肾脏穿刺活检,明确病理诊断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便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

  • 含溶血剂的新型细胞保存固定液对子宫颈炎涂片质量的影响

    作者:冷昌龙;李小军;刘光欢;田婷;李玉桑;唐和斌

    目的 开发新型细胞保存固定液并探讨其对子宫颈炎样本的液基细胞学镜检效果的影响.方法 新型细胞保存固定液由溶血剂、固定剂以不同体积比(1 ∶?10~1 ∶?100)配制而成,其中溶血剂为含0.8%SDS、1.7%NH4Cl、0.9%NaCl水溶液,固定剂则为甘油∶?乙醇=1 ∶?2组成的混合液.用25%苯酚胶浆诱导大鼠子宫颈炎模型,造模9天后,用棉签刮取子宫颈口细胞,将其分别浸入传统细胞保存固定液(1.2%草酸铵溶于95%乙醇)及新型保存固定液中,离心、制片、巴氏染色后进行镜检.结果传统保存固定液组的涂片含有较多的红细胞及黏液,被检细胞成团,形态欠清晰;新型保存固定液组的涂片细胞分布均匀,被检细胞形态清晰可见,无红细胞及黏液残存,其整体镜检效果具有明显优势,且新型细胞保存固定液中溶血剂和固定剂的配比为1 ∶?40时,所制涂片的镜检效果佳.结论 新型细胞保存固定液保存固定子宫颈细胞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细胞保存固定液,溶血剂和固定剂的适宜配比为1 ∶40.

  • 卵巢高钙血症型小细胞癌1例

    作者:董伟;朱慧庭

    患者39岁,因无意间扪及腹部包块来院就诊.B超检查:盆腔右侧实质性包块101 mm×102 mm×135 mm大小,内见数个无回声区,见丰富血流信号.门诊拟"盆腔肿块"收入院.患者既往月经规律,其余无异常.实验室检查:CA125 65 U/ml,CA199 14 U/ml,CEA 1.6 ng/ml,AFP 2 ng/ml,血钙值3.0 mmol/L(正常参考值2~2.5 mmol/L).妇科检查:子宫无异常,右侧附件触及一直径10 cm的包块,左侧无异常.遂行全子宫、双附件、大网膜、阑尾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术后血钙值降为正常范围.

  • 完全性Peutz-Jeghers综合征1例

    作者:吕学霞;蔡丰波;贠田;蒙念龙;原旭涛;王仰坤

    患者女童,14岁.因腹痛、停止排气排便2天入院.2天前患者无诱因出现腹部隐痛,阵发性加剧,肛门无排气排便.无发热、恶心、呕吐、里急后重、便血等症状.CT示左侧结肠扩张,考虑肠套叠.查体:体温36.6 ℃,心率125次/分,呼吸32次/分.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皮肤无黄染,唇呈暗紫色,口唇周围及双眼周围均可见斑点状暗褐色色素沉着,色素斑不高出皮肤(图1).腹部柔软,中腹部轻压痛,无肌紧张,左下腹可触及直径4 cm的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活跃,6~7次/分,可闻及气过水声及金属音.双手掌及手背均可见散在的色素沉着点,数量较口周及眼周少(图2).家族史:其父亲口唇、口腔黏膜及双手掌有类似斑点.曾有腹痛、腹泻史,均以慢性肠炎治疗.患者弟弟口唇周围也可见色素沉着,姐弟均未行胃肠道检查.

  • FISH技术诊断Turner综合征1例

    作者:马占东

    患者女性,28岁,因停经2个月来我院妇产科就诊.B超示:宫内早孕,胚胎发育缓慢.取子宫内绒毛组织送病理科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染色体.病理检查灰白色软组织1块,大小3.2 cm×2.8 cm×1.2 cm.镜检:部分绒毛水肿,部分绒毛周围见大量纤维素样坏死,局部滋养叶细胞增生.FISH探针采用北京金菩嘉公司的着丝粒荧光探针CSP X/CSP Y/CSP 18,其中X着丝粒探针为绿色荧光FITC标记,Y着丝粒探针为红色荧光Rhodamine标记,18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为天蓝色荧光AQUA标记(作为内参照).FISH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背景中等,杂交性号均匀,约90%细胞核内显示2蓝1绿信号点(图1).

  •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7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梁莉萍;舒博;牛越;房新志;岳娜

    目的 探讨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结果7例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中,女性5例,男性2例,年龄8~32岁.肿瘤大直径3.1~8.1 cm.7例中6例大体标本切面为灰黄色或黄褐色,部分伴有坏死和出血,1例为囊性且囊壁厚而粗糙.镜下均可见透明细胞腺泡状、片状、乳头状结构伴较多钙化结节.免疫表型:TFE3、CD10均弥漫强表达,部分病例表达CK(AE1/AE3)、EMA、vimentin,Ki-67增殖指数5%~10%,CK7和CD117均阴性.7例均行肾癌根治术,术后1例化疗,2例行生物靶向治疗.术后2例复发,3例随访12~40个月,未见复发征象,其中2例分别在术后24个月及20个月失访.结论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好发于儿童和年轻人,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标记TFE3,手术以治疗为主,预后较差,术后根据病理分期需行辅助治疗.

  •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发生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王雪梅;崔亚南;吴琼;张磊超;王丽萍

    目的 探讨CD56、Cyclin D1、C-met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和癌旁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9例PTMC中CD56、Cyclin D1和C-met蛋白表达,分析三者在PTMC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癌旁甲状腺组织中CD56的表达显著高于PTMC组织(P<0.05);PTMC组织中Cyclin D1和C-met蛋白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甲状腺组织(P<0.005),PTMC的淋巴结未转移组中Cyclin D1蛋白半定量评分高于转移组(P<0.05);等级相关分析显示Cyclin D1与C-met蛋白在PTMC中表达有相关性(rs=0.59,P<0.01).结论 CD56、Cyclin D1、C-met蛋白均可影响PTMC的发生,Cyclin D1可作为其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子,与C-met联合检测对提示是否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p16和CXCR4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文普;孙红

    目的 探讨p16、CXCR4蛋白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96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p16和CXCR4的表达情况.结果96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p16和CXCR4的阳性率分别为75.0%和68.8%.p16表达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分期有关,而CXCR4过表达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淋巴转移有关.结论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与p16、CXCR4过表达有关;检测p16和CXCR4的表达对于临床早期诊断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 胆管细胞癌中CBX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慧丽;黄艳;程龙海

    目的 探讨色素框同源物7(chromobox 7,CBX7)在胆管细胞癌以及癌周围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胆管细胞癌以及癌周围组织中CBX7的表达,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各组免疫组化反应阳性颗粒的平均光密度、阳性面积率做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 q检验.结果镜下可见胆管细胞癌中胆管上皮细胞质内棕黄色颗粒密集,CBX7表达高,对照组中胆管上皮细胞质内棕黄色颗粒较少,CBX7表达低.胆管细胞癌中胆管上皮细胞与对照组上皮细胞之间CBX7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及阳性面积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CBX7在胆管细胞癌中高表达,可能与胆管细胞癌发生、发展相关,结合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 异位脑膜瘤151例回顾性分析

    作者:高英兰;薛霜;赵跃武;孔令非;吴凯彦

    目的 探讨异位脑膜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影像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文文献报道的150例及该院确诊1例异位脑膜瘤,共151例.结果151例中男性68例,女性83例,中位年龄38岁.肿瘤异位部位大部分为头颈部(144例),仅有7例为非头颈部.随访100例中80例未见复发,术前提供诊断性意见的74例中36例证实与术后诊断相符合,符合率仅为48.6%.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与颅内脑膜瘤特点相同;95例中脑膜皮细胞型33例及砂粒体型31例,脑膜皮细胞型及砂粒体型中位术前病程时间为9.5个月和3年;免疫表型:(34/35)vimentin和(29/33)EMA均(+).结论 异位脑膜瘤镜下可见典型的组织形态结构,病理学检查可确诊该病,必要时行免疫组化辅助诊断,影像学特点不具特殊性.手术切除是治疗首选,完整切除肿瘤后预后良好.

  • 肺原发性滑膜肉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高金莉;张明智

    目的 探讨肺原发性滑膜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观察2例肺原发性滑膜肉瘤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肺原发性滑膜肉瘤为圆形或类圆形肿块,边界清楚,切面灰黄、灰白色,镜下分为双相型、单相纤维型、单相上皮型和差分化型4种亚型,以单相纤维型常见.单相纤维型主要由呈交织短条束状或漩涡状排列的梭形纤维母细胞样细胞组成,双相型由比例不等的上皮样细胞和梭形纤维母细胞样细胞组成,上皮样细胞和梭形纤维母细胞样细胞之间可有移行.免疫表型:CK(AE1/AE3)、CK7、vimentin、EMA、CD99、BCL-2、Calponin均阳性,TTF1、SMA、S-100、CD34均阴性.结论 肺原发性滑膜肉瘤是一种罕见的肺部恶性肿瘤,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无特征性,易与其他肺部肿瘤混淆.诊断需结合临床、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标记.手术切除病变肺叶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 卵巢高钙血症型小细胞癌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贾静;刘从容;张璐芳;石新兰

    目的 探讨卵巢高钙血症型小细胞癌(ovarian small cell carcinoma hypercalcemic type,OSCCH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观察1例OSCCHT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形态、免疫表型,并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患者FIGO分期Ⅲc期.镜下瘤细胞呈弥漫片状、岛状、梁状、条索状排列,可见大片坏死.局部肿瘤细胞形成滤泡样腔隙,腔内含嗜酸性液体.肿瘤细胞有大细胞和小细胞两种成分,以小细胞为主,部分细胞呈横纹肌样.瘤细胞核分裂象多见.免疫表型:CK(AE1/AE3)、EMA均阳性,CD99、Syn个别细胞弱阳性,α-inhibin、CgA、NSE均阴性.网状纤维染色阴性.结论 OSCCHT高度恶性,为避免误诊,在诊断年轻女性的卵巢肿瘤时,除考虑上皮来源、性索间质来源、生殖细胞来源以外,还应考虑杂类肿瘤.

  • 提高甲状腺冷冻切片制作质量的体会

    作者:潘黎静;戴燕燕

    甲状腺外科手术常要求进行快速冷冻切片,而冷冻切片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诊断准确性.为确保病理诊断准确性,减少误诊、漏诊,保证冷冻切片的质量对临床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冷冻切片的制作受到取材、冷冻时间与温度、固定液、切片技术、染色等诸多因素影响,要在短时间内制作高质量的切片,难度较大.

  • 免疫组化与黏液组化染色结合的双重染色技术的应用

    作者:李晶莹;于秀文

    免疫组化染色、组织化学染色是病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在以往的病理日常工作和研究中只应用一种染色方法,势必不能提供足够充分的信息,且着色在2张切片上,位置分离,难以进行结果判断.双重染色技术克服了单纯染色的不足,其在1张组织切片上做2种不同的染色方法,如免疫组化与免疫组化、免疫组化与组织化学、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等.本文探讨黏蛋白MUC2免疫组化与黏液组化双重染色技术效果,为病理学日常工作及研究提供新方法.

  • 三种不同条件黑色素硫酸亚铁染色的比较

    作者:刘雪峰;张威;骆新兰;林兴滔;朱小兰;姚军;豆文宪

    常规HE黑色素硫酸亚铁法染色特异强,结果可靠,但耗时较长.作者在工作中发现将原常温染色条件改用恒温水浴箱加温法,结果显示黑色素呈绿色至墨绿色,染色时间比原方法缩短一倍.将此方法与常温及微波法染色进行对比,并对组织及细胞内黑色素染色的特异性效果进行评价.从染色流程及不同的加温方法中,筛选出一种操作规范、节省时间、效果稳定、重复性强的黑色素染色法.

    关键词: 黑色素 常温 微波 恒温
  • 睾丸淋巴组织肿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志蓉;刘卫平

    睾丸淋巴瘤预后较差,发病率低.有明显的结外侵犯趋势,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是睾丸淋巴瘤常见的淋巴瘤.文对睾丸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进行综述,探讨该肿瘤的治疗方法及预后因素.

  • Stat3信号传导通路与人类生殖系统癌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海云;张文杰

    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是一种重要的核转录蛋白.近年研究发现Stat3是一种癌基因,Stat3信号传导通路的异常激活,在人类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现将Stat3的结构、作用机制以及与人类生殖系统癌症关系的新进展综述如下.

  • 具有微乳头状结构的乳腺黏液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研究现状

    作者:刘芳芳;付丽

    具有微乳头状结构的乳腺黏液癌(mucinous carcinomas with micropapillary pattern; or mucinous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MUMPC)因癌细胞的排列方式与易淋巴结转移且预后差的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相同,但其临床生物学行为的相关研究报道很少.该文对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