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Pathology 림상여실험병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 主办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
  • 影响因子: 0.7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7399
  • 国内刊号: 34-107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5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龚西騟 孟刚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盐霉素通过TGFβ1/Smad信号通路抑制MMP-2、9降低CD44+/CD24-/low表型乳腺癌干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

    作者:尹燕雪;李传伟;于爱莲;李玲玉;曹露;王学春

    目的 分析盐霉素对CD44 +/CD24-/low表型乳腺癌干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影响机制.方法 通过有血清和无血清培养技术培养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收集两种细胞,对其CD24、CD44标志物进行荧光染色,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4 +/CD24-/low亚群细胞的比例;盐霉素培养MCF-7细胞株和CD44 +/CD24-/low表型乳腺癌干细胞,MTT法筛选出引起CD44 +/CD24-/low表型乳腺癌干细胞细胞凋亡低于IC50的浓度;Transwell技术检测MCF-7和CD44 +/CD24-/low表型乳腺癌干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以筛选出的浓度诱导CD44 +/CD24-/low表型乳腺癌干细胞,以排除盐霉素对该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影响,Transwell技术检测该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技术检测TGFβ1、Smad2、Smad3、p-Smad2、p-Smad3、MMP-2、MMP-9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CD44+/CD24-/low表型乳腺癌干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和有血清培养中的比例分别为(86.93±0.53)%和(19.98±0.62)%(P<0.01),CD44 +/CD24+表型细胞的比例分别是(12.68±0.59)%和(79.90±0.57)% (P<O.01);MTT法筛选出低于IC50的浓度是1、3、5、7μmol/L;Transwell技术检测CD44 +/CD24-/low表型乳腺癌干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高于MCF-7细胞株,并随盐霉素浓度的上升呈下降趋势(P<0.05).Western blot技术检测TGFβ1、Smad2、Smad3、p-Smad2、p-Smad3、MMP-2、MMP-9蛋白水平下调(P<0.01).结论 盐霉素可能通过TGFβ1/Smad信号通路下调MMP-2、MMP-9蛋白水平,从而降低CD44 +/CD24-/low表型乳腺癌干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

  • CD68和CD206阳性巨噬细胞在乳腺癌组织中的浸润及对预后影响

    作者:吕倩;尹水平;王弦;杨枫;吴强;张瑰红

    目的 探讨乳腺癌间质中CD68+和CD206+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的浸润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172例乳腺癌和5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CD68和CD206的表达,比较CD68+ TAMs和CD68+/CD206+ TAMs浸润密度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CD68+ TAMs和CD68 +/CD206+ TAMs在乳腺癌的浸润密度均较良性病变组织升高(P均<0.000 1);CD68+/CD206+ TAMs高密度表达分别与肿瘤直径增大、淋巴结分期及临床分期增高等有关(P <0.000 1,P=0.007,P<0.000 1).CD68 +/CD206+TAMs高密度浸润组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较低密度浸润组降低(P =0.013,P=0.003).结论 CD68+ TAMs和CD68 +/CD206+ TAMs在乳腺癌组织中有较高的浸润密度,CD68 +/CD206+ TAMs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有望成为预测乳腺癌预后的重要潜在标志物.

  • 子宫颈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分析

    作者:张军;刘璐斌;赵喜娃;李月红

    目的 探讨子宫颈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18例早期子宫颈小细胞癌和40例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子宫颈小细胞癌的3年总生存率及临床病理特征对生存率的影响,采用Cox回归模型明确独立的预后因素.结果 18例子宫颈小细胞癌中位年龄39岁,40例鳞状细胞癌中位年龄47岁,小细胞癌患者的中位年龄低于鳞状细胞癌(P<0.05).早期子宫颈小细胞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44.4%,脉管瘤栓发生率38.9%,复发率33.3%,均明显高于鳞状细胞癌(P<0.05).早期子宫颈小细胞癌术后3年生存率为61.1%,鳞状细胞癌为92.5%,早期子宫颈小细胞癌的生存率明显低于鳞状细胞癌(P<0.05).临床分期、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和脉管瘤栓是影响子宫颈小细胞癌预后的危险因素.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表明以上各临床病理特征均不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子宫颈小细胞癌与鳞状细胞癌相比,其早期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脉管瘤栓,易复发,预后较差.临床分期、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和脉管瘤栓是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但不是独立预后因素.

  • 检测人乳腺癌MCF-7细胞在不同HER-2水平培养上清中miRNAs的表达谱

    作者:江冬瑞;王弦;吴正升;许成辰;闫红;韦丽;秦蓉;吴强

    目的 检测不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表达水平在人乳腺癌细胞培养上清中微小RNAs(miRNAs)的表达,初步筛选与HER-2表达相关的miRNAs表达谱.方法 培养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稳定转染HER-2的MCF-7(MCF-7/HER-2),分别收集2株细胞的培养上清,利用miRNAs芯片技术检测其miRNAs的表达,并与MCF-7和MCF-7/HER-2细胞中miRNAs表达谱进行对比.结果 细胞培养上清中筛选138种与HER-2相关的miRNAs,较正常MCF-7细胞上调86个,下调52个.与细胞中筛选的miRNAs对比,同时上调与下调各有7种;在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上调而在细胞中下调的有1种;在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下调而在细胞中上调的有7种.结论 不同HER-2水平的人乳腺癌细胞外泌miRNAs存在差异性表达.

  • 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ERK1/2磷酸化表达在鞘内注射高乌甲素抗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

    作者:史平;朱薇;李晓鸣

    目的 探讨鞘内注射高乌甲素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ERK1/2磷酸化(p-ERK1/2)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手术组(O组)和高乌甲素(L组)(n=30),建立坐骨神经慢性压迫(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of sciatic nerve,CCI-SN)模型,术后L组鞘内注射高乌甲素20 μg/kg,S组和O组以同样方式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末次给药后每组又分为术后第4、7和10天三个亚组(n=10);分别于相应时间点测定大鼠机械刺激缩足阈值(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PWMT),并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p-ERK1/2的表达.结果 与S组相比,O组术后第4、7和10天PWMT值均显著降低(第4、7天:P<0.001;第10天:P<0.01).与O组相比,L组术后第4、7和10天PWMT值均明显升高(第4、7天:P<0.05;第10天:P<0.01).在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中,O组术后第4、7和10天p-ERK1/2表达均明显高于相应S组(脊髓背角:第4、7天,P<0.001;第10天,P<0.01;背根神经节:第4、10天,P<0.01;第7天,P<0.001);与O组相比,L组p-ERK1/2水平明显降低(脊髓背角:第4、10天,P<0.05;第7天,P<0.01;背根神经节:第4、7天,P<0.05;第10天,P<0.01).结论 鞘内注射高乌甲素能有效缓解CCI-SN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中p-ERK1/2的表达有关.

  • 原发性肝细胞癌中STAT3、β-catenin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凡夫;熊茂明;曹立宇

    目的 探讨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及β-catenin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使用免疫组化SP两步法检测50例HCC、10例癌旁肝组织、10例肝硬化组织及10例肝血管瘤标本中正常肝组织的STAT3蛋白及β-catenin的表达.结果 STAT3在HCC、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6%、10%、40%及0,阳性表达主要位于细胞质,β-catenin 在上述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4%、20%、30%及0,阳性表达亦主要位于细胞质.STAT3及β-catenin在上述各类组织中阳性率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01).HCC中STAT3表达在患者年龄、肿瘤大小、AFP、病理分化程度及是否具有脉管癌栓等因素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中STAT3与β-catenin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 <0.001).结论 STAT3及β-catenin在HCC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且二者表达强度呈显著正相关.

  • 子宫内膜样腺癌中ARID1A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婷;邢宝玲;葛素梅;欧阳俊;刘孟璐;焦炼

    目的 探讨ARID1A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子宫内膜的增生期、分泌期、孕期、简单性增生、复杂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样腺癌中ARID1A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 子宫内膜的增生期、分泌期、孕期、简单性增生及复杂性增生组织中ARID1A蛋白均呈阳性;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ARID1A蛋白缺失率分别为8.33%(3/36)和41.51% (44/106),较不伴不典型增生的子宫内膜显著升高,子宫内膜样腺癌的ARID1A蛋白缺失率较不典型增生显著升高(x2=13.358,P<0.01);子宫内膜样腺癌的ARID1A蛋白缺失率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P<0.05).ARID1A蛋白缺失率与患者年龄、是否绝经、子宫体肌层浸润深度、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生存期无关.结论 ARID1A蛋白缺失是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的早期事件,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而对子宫内膜样腺癌进展的作用不明显.

  • 人感染H7N9禽流感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作者:刘加夫;淦蓓;林清华;吴联平;陈友轩;潘建光

    目的 探讨人感染高致病H7N9禽流感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收集12例人感染高致病H7N9禽流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例有病理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及病理学特征.结果 流行病学统计显示H7N9禽流感常见的症状为发热、咳嗽、咳痰、气促,伴全身酸痛、乏力等.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正常或下降,淋巴细胞计数及比例下降,合并感染者白细胞计数和(或)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血气分析提示严重低氧血症、呼吸衰竭等.胸部影像学检查表现为双肺弥漫性斑片状、磨玻璃影及肺实变影且进展迅速.3例病理学显示:例1,左主气管赘生物纤支镜活检:形态学符合坏死性气管炎;例2,右下肺纤支镜活检:提示肺部急性感染性病变;例3,因气胸在体外膜氧合(ECMO)辅助通气胸腔镜下(VATS)行右肺大疱修补术,病理检查结果提示弥漫性肺泡损伤合并肺大疱.结论 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流行病学表现为病情进展迅速、凶险,临床表现为重症肺炎、多脏器功能衰竭等;针对具有疑似症状的患者,相关的临床检查及病理组织活检对该病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胸腺瘤中EGFR和IGF-1R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李文姗;余琦;李宁

    目的 探讨胸腺瘤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l受体(insu-lirn-like growth factor-1 receptor,IGF-1R)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63例胸腺瘤和15例胸腺滤泡性增生组织中EGFR和IGF-1R的表达.结果 EGFR和IGF-1R在胸腺瘤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0.8%(32/63)和55.6% (35/63),在胸腺滤泡性增生组织中的阳性率为0(0/15)和20% (3/15).胸腺瘤组与胸腺滤泡性增生组相比,EGFR和IGF-1R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3),EGFR和IGF-1R高表达与胸腺瘤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是否合并重症肌无力、WHO分型均无关,但与Masaoka分期有关(P<0.01).EGFR和IGF-1R在胸腺瘤中表达呈正相关(r=0.270,P=0.032).结论 EGFR和IGF-1R高表达可能与胸腺瘤的发生、发展及侵袭有较密切的关系.联合检测EGFR和IGF-1R表达有助于更好地评估胸腺瘤的临床分期,为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帮助.

  • 胸腺瘤中β5t、p63和CD20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李松梅;谈伟;黄述斌;胡向阳

    目的 探讨β5t、p63和CD20在胸腺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观察34例胸腺瘤手术切除标本的组织学形态,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β5t、p63和CD20在胸腺瘤中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β5t在A型胸腺瘤中上皮细胞呈胞质并核旁点状加强阳性(4/4);在B型胸腺瘤中呈核质阳性(20/20),其中在B1型强阳性(10/10),B2型中等阳性(4/6)、弱阳性(2/6),B3中等阳性(1/2)、弱阳性(1/2),在B1型与B2、B3型中阳性强度呈逐渐下降趋势(P<0.001);在AB型胸腺瘤中呈上述两种形态(9/9).(2)p63在胸腺瘤上皮细胞中阳性率为60% ~ 100%,在A型胸腺瘤中呈大片状分布(4/4),在B1、B2、B3型胸腺瘤中分别呈散在分布(10/10)、簇状或小片状分布(6/6)、大片状分布(2/2).(3)CD20在A和AB型胸腺瘤上皮中呈局灶阳性(4/4、8/9),在B型胸腺瘤中呈阴性.结论 β5t、p63和CD20三者联合检测可以更好地对胸腺瘤进行分型,且β5t与p63相对应可有助于对B型胸腺瘤进行分型.

  • 常见HR-HPV各型在子宫颈组织中致癌能力的评估

    作者:吕秀芳;宋晓霞;贺慧;徐继跃;孔令非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es,HR-HPV)各型与子宫颈病变进展的关系.方法 对135例诊断结果为45例非子宫颈上皮内瘤变(non-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NSIL)、42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LSIL)、40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HSIL)、8例子宫颈癌(squamous cervical cancer,SCC)的子宫颈活检组织蜡块进行HPV及E6/E7 mRNA的检测,分别应用PCR-反向杂交法、支链DNA技术(Quantivirus冷光仪)检测.结果 HPV 16在NSIL、LSIL、HSIL、SCC中感染率依次22.22%、21.43%、47.50%、62.50%,呈逐渐递增趋势(P=0.007);单一感染时,HPV 16的E6/E7 mRNA拷贝数依次是1 425.76、3 747.25、1 325.98、86 015.36,与子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P=0.028);多重感染时,HPV 16伴其它HPV感染组在NSIL、LSIL、HSIL、SCC中的E6/E7 mRNA拷贝数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而其它HPV(不包括HPV 16)感染组表达的mRNA拷贝数与病变严重程度呈负相关性(P =0.044).结论 HPV 16与子宫颈病变进展的关系为紧密;在所有HR-HPV中HPV 16的致癌能力强.

  • Wolffian附件肿瘤3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常玉清;侯英勇;何德明;黄英杰;陈海仁;杨海涛;徐文兴

    目的 探讨Wolffian附件肿瘤(Wolffian adnexal tumor,WA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及其预后.方法 对3例WAT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患者年龄分别为25、49及55岁,肿瘤分别位于后腹膜、左侧输卵管系膜及右侧卵巢.镜下肿瘤细胞呈弥漫实性或筛网状分布,弥漫实性区可见成片稍肥胖的梭形或卵圆形细胞及紧密排列的管状结构,管腔内衬立方或柱状上皮;瘤细胞无明显异型,核分裂罕见;管周有PAS阳性的基膜样物质.免疫表型:3例瘤细胞CKpan、vimentin、Calretinin均阳性,CD99阳性1例,α-inhibin阳性2例,PR、CK7、EMA均阴性.结论 WAT是一种罕见的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肿瘤,需进行长期密切随访.

  • 淋巴结转移密度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的关系

    作者:李世君;王月华;常苗苗;赵蒙;王学智

    目的 探讨淋巴结转移密度与手术治疗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1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资料,按淋巴结转移密度分为ND> 40组、ND =0组和ND≤40组,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比较临床病理特征及淋巴结转移密度评价手术治疗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价值.结果 ND> 40组、ND =0组和ND≤40组5年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Ⅲ期乳腺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密度提供良好的分层意义,ND >40组Ⅲ期乳腺癌与Ⅳ期乳腺癌预后无差异(P =0.453).单因素分析显示,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密度、TNM分期、雌、孕激素受体状态及pN分期均与患者的5年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有关(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密度是影响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因素(P均<0.05);淋巴结转移密度是影响患者5年总生存率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淋巴结转移密度是手术治疗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提示其可作为乳腺癌预后的参考标准,ND> 40组提示预后不良.

  • 三阴型乳腺癌中NQO1蛋白过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

    作者:孙洁;张研;张源;杨洋;刘启祥;林贞花

    目的 探讨醌氧化还原酶[NAD (P) H:quinone oxidoreductase-1,NQO1]在三阴型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中过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NQO1蛋白在MDA-MB-468细胞中的表达定位,并应用免疫组化SP两步法检测NQO1蛋白在87例TNBC组织、45例导管内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组织以及36例癌旁非瘤乳腺上皮组织中的表达,同时分析其过表达与TNBC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NQO1蛋白主要表达于TNBC细胞胞质中.在TNBC组织中,NQO1蛋白的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分别为75.9% (66/87)和62.1% (54/87),显著高于DCIS组织和癌旁非瘤乳腺上皮组织(P均<0.01).NQO1蛋白表达水平与TNBC患者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P均<0.05),但与患者年龄、绝经情况、肿瘤大小及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均>0.05).结论 NQO1蛋白在TNBC组织中明显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TNBC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有望成为TNBC治疗的新分子靶标.

  • 胰腺罕见碰撞癌:胰头黏液腺癌合并胆总管绒毛状腺瘤癌变1例

    作者:韩换;何妙侠;陶立阳;胡蓉蕾;郑建明

    患者男性,66岁,1个月前因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尿呈浓黄色,伴发热,无明显恶心、呕吐,无腹痛、腹胀,于当地医院行核磁共振,检查示壶腹部占位伴胆总管上端扩张.为求进一步诊治,患者于2015年1月6日来我院就诊,以壶腹部占位性病变收住院.查体:皮肤、巩膜黄染,血总胆红素33.5 μmol/L、直接胆红素24.2μmol/L.患者因梗阻性黄疸于2015年1月9日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中见十二指肠主乳头开口呈绒毛状,乳头口见血性液体流出,X线示胆总管内见充盈缺损,胆总管扩张,胆总管近乳头处狭窄,行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取出大量脓性及血性胆汁及少量胆泥,置入鼻胆管引流.经抗炎处理局部炎症减轻后,患者于2015年1月21日接受胰十二指肠胆囊切除术治疗.术中在胰头近壶腹部触及一肿物,大小3 cm×2cm×1 cm.

  • 腮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1例

    作者:王志强;胡利兵;方伟

    患者女性,57岁,左腮腺区见一蚕豆大无痛性肿块1年,近半年肿块迅速增大,于2014年10月入院.专科检查:颌面部外形不对称,左侧耳垂下及下颌角上方可触及直径约3 cm质硬肿块,活动度差,无明显压痛.口腔黏膜无破溃.CT示腮腺区肿块,大径2.5 cm,颈部及颌下多发小淋巴结.术中见肿块位于腮腺浅叶,境界清楚,面神经未见侵犯;行左侧腮腺浅叶切除+面神经解剖术.

  • 外阴恶性血管球瘤1例

    作者:张晓娟;孙晓玲;王林娜;侯素平

    患者女性,34岁,因发现右侧外阴肿物6个月入院.患者自诉4年前于当地医院行右侧外阴肿物剥除术,术后病理不详,6个月前自觉外阴不适,就诊于当地医院考虑外阴肿物,建议观察未治疗,近6个月肿物增大不明显,活动时偶有疼痛.查体:右侧小阴唇内侧中下部可见2个空洞,右侧大阴唇稍不平,自上至下(皮下)可触及多个直径2~2.5 cm质硬肿物,有边界,无红肿,压痛不明显.遂行右侧外阴肿物切除术.

  • 肺隔离症合并肺吸虫感染1例

    作者:徐亮;黄述斌;李松梅;王志强

    患者女性,因摔倒后入院体检,一般状态佳,曾食用生河虾、蟹.右肺呼吸音清,左下肺呼吸音稍弱,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哕音,未见其他明显的阳性体征.血常规、生化常规无特殊.X线示:两侧胸廓对称,气管居中,两肺纹理增多、增粗,左侧心影后方横隔上方见类圆形致密影,余肺均未见明显异常致密影,心脏大小形态正常,两侧膈顶光整,两侧肋膈角锐利.胸部CT:胸廓两侧对称,左肺下叶基底段可见片状阴影,边界清,呈明显分叶(图1).

  • 涎腺腺泡细胞癌7例细胞学特点

    作者:黄丛改;李孟泽;汪少华;万宇;王洁琼;汪澍;韦思平

    目的 分析涎腺腺泡细胞癌(acinic cell carcinoma,AciCC)细针穿刺的细胞学特点,探讨细针穿刺对涎腺AciCC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细针穿刺涎腺AciCC的细胞形态学特点及临床资料.结果 7例涎腺AciCC涂片中均可见腺泡样细胞及透明细胞,其中3例癌细胞呈小梁状伴吻合,2例间质富于淋巴细胞浸润,1例间质有囊性变,1例间质伴胶原纤维的玻璃样变;细胞块切片实体型2例,微囊型5例.结论 涎腺AciCC是腮腺的常见低度恶性肿瘤,联合检测细针穿刺涂片联合细胞块切片可作出准确诊断.

  • 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李晨飞;赵武干;王冠男;李晟磊;王丰;李文才

    目的 探讨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interdigitating dentritic cell sarcoma,IDCS)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收集2例IDCS的临床资料,对其形态学、免疫表型进行观察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IDCS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63和27岁,发病部位分别为左颈部淋巴结和左眼内侧球结膜.结内病变位于副皮质区,肿瘤细胞呈梭形,不规则片状累及滤泡间或副皮质区;结外肿瘤细胞呈束状或漩涡状排列,胞质丰富弱嗜酸性,界限不清.免疫表型:S-100、Fascin均强阳性,vimentin、CD68部分阳性,CK(AEl/AE3)、EMA、CD45、CD3、CD20、CD79a、CD30、ALK、CD1a、CD21、CD23、CD35、HMB-45和SMA均阴性.结论 IDCS是一类相对较少见的侵袭性肿瘤,临床症状及病理学形态缺乏特异性,需结合相关临床特点、形态学特征、免疫表型特点确诊,并需排除相似疾病进行综合诊断.

  • 肺纤维腺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张玲玲;邓会岩;王永军;王小玲;刘月平

    目的 探讨肺纤维腺瘤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肺纤维腺瘤临床及病理学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瘤组织界限清楚,由腺样上皮与梭形细胞间叶样组织构成.腺样上皮细胞呈单层立方或柱状,形成裂隙状、乳头状或分叶状结构,细胞大小较一致,核圆形或卵圆形,胞质丰富嗜酸.间叶样区细胞长梭形,束状或编织状排列,并可见玻璃样变性,细胞核呈短梭形,或椭圆形,胞质较少.两种区域均无细胞异型性和核分裂象.免疫表型:上皮区CKH上皮弱阳性,CKL、TTF1均上皮阳性,PR阴性;梭形细胞区vimentin、PR均阳性,SMA弱阳性;CD34、desmin、S-100蛋白、ER、CR、MC均阴性.结论 肺纤维腺瘤属于罕见的肺原发的良性肿瘤,应结合免疫表型与肺内其他梭形细胞肿瘤或双相分化肿瘤鉴别,治疗以手术完整切除肿物为主,应避免过度治疗.

  • Lgr5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作者:江晓红;张燕萍

    目的 探讨富含酪氨酸重复序列G蛋白偶联受体5(leucine-rich repeat-containing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5,Lgr5)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5例正常子宫颈上皮、42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79例CSCC组织中Lgr5蛋白的表达,分析Lgr5表达与CS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Lgr5在CSCC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子宫颈上皮(P<0.01)和CIN(P <0.05).Lgr5表达与CSCC肿瘤分化程度(P<0.05)和FIGO分期(P<0.05)有关,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有无宫旁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CSCC中Lgr5高表达者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Lgr5低表达者(P<0.05).结论 Lgr5在CSCC中高表达,且与肿瘤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提示Lgr5可能参与CSCC的发生、发展,可作为判断CSCC生物学行为的辅助指标.

  • 乳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临床病理学观察

    作者:赵雪艳;张玉;李旭;景彩萍

    目的 探讨乳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临床、病理组织学特点、免疫组化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男性乳腺SFT进行临床、病理组织学特点观察,行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SFT常位于乳腺外上象限,周围常有纤维性假包膜,常为无痛性渐增大的肿块,部分病例有囊性变,组织学上肿瘤组织内血管丰富,梭形或卯圆形瘤细胞围绕圆形和分支状血管,呈漩涡状、束状及假栅栏状排列,细胞界限不清.免疫组化标记CD34、BCL-2、CD99和vimentin均阳性.结论 SFT是临床少见的肿瘤,发生于乳腺的SFT非常罕见,根据病理组织学特点及免疫表型可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并鉴别其良恶性.

  • 低分化前列腺癌和膀胱癌中FOXP1的表达

    作者:张凤梅;李胜水;许华;李双标;李云

    目的 探讨叉头框转录蛋白1 (forkhead box protein 1,FOXP1)在低分化前列腺癌和膀胱癌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FOXP1在正常前列腺、低分化前列腺癌、正常膀胱黏膜、低分化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FOXP1在低分化前列腺癌组织、正常前列腺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5% (3/40)和95% (1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OXP1在低分化膀胱癌组织、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0%(36/40)和5%(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OXP1在低分化前列腺癌和膀胱癌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FOXP1对低分化前列腺癌和膀胱癌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 伴广泛脉管内微乳头状癌栓的胃癌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许华;李胜水;李双标;张凤梅;赵倩;李云

    目的 探讨胃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伴广泛脉管内微乳头状癌栓的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男性,64岁,胃大部分切除标本.镜下可见黏膜腺上皮不典型增生至癌变为中高分化管状腺癌的过渡,黏膜下、肌层、浆膜层可见多灶性癌,以脉管内癌栓为主要特征,且癌栓形态大部分表现为微乳头状结构.免疫表型:CD34(血管+),D2-40(淋巴管+),Ki-67增殖指数70% ~ 80%,CEA、EMA均(+),E-cad、VEGF均(-).结论 胃原发IMPC临床少见,侵袭性强、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率高,结合特殊的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标记可确诊.

  • 甲状旁腺腺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李红;朱伦;李跃武

    目的 探讨甲状旁腺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5例甲状旁腺腺瘤进行HE及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光镜观察,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甲状旁腺腺瘤通常界限清楚,分叶状或结节状.瘤细胞主要呈实性片状、条索状、滤泡状或微囊状排列.间质通常有纤细的血管网.肿瘤部分区域可以发生纤维化、出血、梗死及囊性变.免疫表型:肿瘤细胞表达NF、NSE、Syn、CgA.结论 甲状旁腺腺瘤是相对少见的良性肿瘤,应与其他类型的甲状腺肿瘤进行鉴别,免疫组化有助于鉴别诊断.

  • Mazabraud综合征1例

    作者:李晓琴;何欣;宋丽娟

    目的 探讨Mazabraud综合征的病因、临床特点及病理学特征.方法 观察1例罕见Mazabraud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形态、免疫表型,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患者女性,23岁,左股外侧—“鸡蛋”大小肿物,呈进行性增大;影像学检查:左股中上软组织肌内囊性占位及左股骨上段髓腔内病变.软组织肌内肿块镜下为富含大量的黏液样基质,其中均匀分布形态较一致的星形、小卵圆形和短梭形细胞,细胞小、稀疏,胞质少,嗜酸性,核小而深染,细胞无异型性,也不见核分裂,间质内散在稀少的毛细血管,部分区域有纤维性包膜,与骨骼肌交界处边缘浸润横纹肌组织.黏液基质阿辛蓝染色阳性,免疫组化标记肿瘤细胞vimentin阳性,CD34及SMA部分阳性.髓腔内病变镜下由增生梭形纤维组织及不成熟编织骨构成,骨小梁纤细不规则,无极性和连续性.结论 Mazabraud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散发性疾病,以肌内黏液瘤合并骨的纤维结构不良为特征.

  • 甲状腺间叶性软骨肉瘤2例并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作者:岳振营;董艳光;田昭俭;徐滨;李文雪

    目的 分析甲状腺间叶性软骨肉瘤(mesenchymal chondrosarcoma,M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和免疫表型,探讨其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分析2例经外科治疗的甲状腺MC患者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资料,对手术切除的肿瘤标本行常规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查,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2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7 ~ 31岁,均以颈部无痛性肿块就诊.肿瘤位于甲状腺被膜内似有完整包膜,光镜下表现为典型的双向分化特征,分别由呈血管外皮瘤样排列的原始小细胞及分化相对成熟的软骨小岛构成,后者伴钙化.免疫表型:原始间叶细胞vimentin、CD99、collagenⅡ均阳性;软骨样细胞S-100蛋白阳性;软骨区域瘤细胞S-100蛋白阳性,Ki-67增殖指数约10%.结论 甲状腺MC临床极其罕见,具有典型的病理组织学特点,需与伴软骨化生的甲状腺未分化癌、非典型腺瘤及有软骨成分的癌肉瘤鉴别.预后可能有别于其他部位的MC,需进一步随访.

  • 脊索样脑膜瘤7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张安莉;孙思柏;丁敏

    目的 探讨脊索样脑膜瘤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脊索样脑膜瘤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病理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患者随访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7例脊索样脑膜瘤中男性3例,女性4例,发病年龄40 ~ 74岁,中位年龄51.7岁.6例位于幕上,1例位于幕下.临床表现主要为头痛、视物模糊.MRI示T1加权像上等信号,T2加权像上稍高信号.镜下可见肿瘤细胞排列呈小梁状或条索状,间质内富含嗜碱性黏液的脊索样区域及局灶性典型脑膜瘤区域.PAS染色可见细胞质内外中性黏多糖.免疫表型:瘤细胞vimentin、EMA、PR均阳性(7/7),部分D2-40(4/7)、S-100蛋白(2/7)、CK阳性(2/7),GFAP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3% ~ 10%.7例脊索样脑膜瘤中2例复发,其中1例死亡;另5例未复发.结论 脊索样脑膜瘤为少见的脑膜上皮肿瘤,属于WHOⅡ级,行次全切除术后复发率较高.熟悉其临床病理特征,有助于与脊索瘤、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的鉴别.

  • DIAPH3蛋白参与肿瘤侵袭转移的研究进展

    作者:凡琳琳;娜仁;谈顺

    DIAPH3蛋白属于Formin蛋白家族,为肌动蛋白的结合蛋白,参与构成细胞骨架蛋白,具有调控肌动蛋白单体成核及肌动蛋白丝延伸的作用.DIAPH3基因沉默可增强体外细胞的侵袭能力及体内细胞的远处转移能力.近年研究发现,DIAPH3蛋白在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DIAPH3基因的沉默与前列腺癌、乳腺癌转移密切相关,并且有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该文重点阐述DI-APH3蛋白及参与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的可能机制.

  • 高质量冷冻切片的制作技术探讨

    作者:董芸蓉

    术中快速冷冻病理诊断是病理科一项重要工作,其对确定病灶性质、明确切缘状况以及判断组织来源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为临床医师决定手术方式及范围提供可靠的依据.然而冷冻切片因时间受限,组织未经固定、脱水等前期处理,细胞形态与常规石蜡切片有着一定的差异,往往易出现冰晶、细胞肿胀、组织形态丧失等现象,直接影响快速病理诊断的及时性及准确性.因此,制作一张高质量的冷冻切片显得尤为重要,本科室经过摸索总结出一种高质量的冷冻切片的制作方法,现介绍如下.

    关键词: 速冻 冰晶 冷冻切片
  • 四种制作多聚赖氨酸免疫组化黏附载玻片方法的比较

    作者:付先利;支月莹;郑芳;曾超;肖栩;贾静;吴建农

    随着病理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免疫组化染色技术以其操作简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将形态和抗原定位结合起来等优点,在临床肿瘤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已广泛应用[1].免疫组化染色过程中,切片需经长时间在液体中孵育,并要经受高温、高压、抗原修复等步骤的处理,因此脱片现象时有发生,尤其在组织处理不佳时更加明显.本科室采用同一浓度黏附剂的四种不同涂胶方法比较,发现此四种方法制作的涂胶片对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无影响,但防脱片效果不尽相同,现介绍如下.

  • 介绍一种简单、实用的显示心肌缺血的特殊染色法

    作者:朱育连;谢飞来;延永琴

    急性心肌梗死引发的猝死在法医学实践中较为多见,法医病理学对于猝死患者诊断需确认急性心肌缺血是否存在.由于患者死亡发生迅速,由早期心肌缺血所致的病理形态学病变,经常规HE染色难以发现特异性形态学改变.因此,常需借助组织学特殊染色来确定心肌是否缺血.本科室经过摸索现推荐一种能显示早期心肌缺血的特殊染色法,即铁矾-苏木精-伊红(Heidenhain)染色,该法具有实用、稳定、准确、操作简单的特点,可显示早期心肌缺血,现介绍如下.

  • 四种固定液对小鼠视网膜固定效果的比较

    作者:高洪彬;林英;宋向荣;陆丰荣;蔡婷峰;严茂盛;刘云岗

    眼球内各种组织软硬度相差较大,各层次之间连接性较差,视网膜在受到震动或外力作用下尤其易发生脱落断裂或细胞层次紊乱.固定液是影响病理切片质量的直接因素,为优化眼球组织病理学观察的条件,需要相对简便、实用和可靠的固定液.本实验选择四种常见的固定液处理小鼠眼球并对眼球的固定和制片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现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动物 3月龄SPF级NIH小鼠20只(眼球40只),购自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SCXK(粤)2013-0002.

  • 解读WHO(2014)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外阴)

    作者:方三高;薛德彬;肖华亮;石群立;周晓军

    外阴肿瘤在WHO(2014)第4版《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1](简称新版)中位列后一章;与WHO(2003)第3版《乳腺及女性生殖器官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分类》[2](简称旧版)相比,新版增加了该领域研究的新进展,简化及重新命名一些疾病,用二分法的鳞状上皮内病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代替旧版的外阴上皮内瘤变(vulvar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VIN)系统,并与非HPV感染相关的外阴SIL——分化型外阴上皮内瘤变(differentiated-type vulvar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dVIN)分开.将皮肤附属器肿瘤整节删除,使之结构更合理,内容更充实.本文现介绍新版外阴肿瘤的主要变化,为临床病理医师认识新增病种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外阴肿瘤 WHO 分类
  • 惰性TdT阳性淋巴母细胞增生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朱梅刚

    Velankar等[1]于1999年首先报道1例咽喉部淋巴组织增生病变中有TdT/CD3阳性淋巴细胞增生浸润,术后7年未行化疗,无侵袭扩散表现,被称为惰性T淋巴母细胞增生(indolent T-lymphoblastic proliferation,IT-LBP).2013年Wang等[2]报道1例51岁妇女在切除的子宫平滑肌瘤中发现TdT阳性的惰性B淋巴母细胞增生(indolent B-lymphoblastic proliferation,IB-LBP).据不完全统计,TdT阳性淋巴母细胞增生至今文献报道共80余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