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Pathology 림상여실험병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 主办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
  • 影响因子: 0.7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7399
  • 国内刊号: 34-107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5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龚西騟 孟刚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卵巢上皮性癌中inhibin及其受体β-glycan的表达

    作者:王小英;于晓红;魏宝秀

    目的 探讨α-inhibin及其受体β-glycan在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评估两种多肽信号对卵巢癌生长的调控作用,探讨卵巢癌的发病机制.方法 应用EliVision方法检测30例正常卵巢组织、30例卵巢囊腺瘤和80例卵巢囊腺癌中α-inhibin及其受体β-glycan的表达.结果 α-inhibin在正常卵巢、卵巢囊腺瘤和卵巢囊腺癌中的总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60.0%、36.3%,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β-glycan在正常卵巢、卵巢囊腺瘤、卵巢囊腺癌的阳性表达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分别为100%、80.0%、75.0%,卵巢囊腺瘤、囊腺癌与正常卵巢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卵巢囊腺瘤与囊腺癌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α-inhibin蛋白在卵巢囊腺癌中表达明显下降,而β-glycan在卵巢肿瘤中的表达仍然很高,提示β-glycan对增强α-inhibin抑制卵巢囊腺癌的形成可能起着一定的作用.

  • KCNQ1、p57KIP2蛋白在水泡状胎块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厉霞玲;钱建华;周彩云;吕卫国;谢幸

    目的 观察母系印迹基因KCNQ1和p57KIP2在正常绒毛及水泡状胎块组织中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检测KCNQ1、p57KIP2蛋白对鉴别不同类型水泡状胎块组织的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KCNQ1、p57KIP2蛋白在30例正常早孕绒毛组织、56例完全性水泡状胎块和26例部分性水泡状胎块中的表达情况,然后用多组秩和检验计算其与临床分型的关系.结果 KCNQ1、p57KIP2蛋白在完全性水泡状胎块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早孕绒毛和部分性水泡状胎块.而在部分性水泡状胎块和正常早孕绒毛间,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 KCNQ1、p57KIP2蛋白在水泡状胎块组织中的表达与其临床分型显著相关,联合检测p57KIP2、KCNQ1对鉴别不同类型的水泡状胎块有临床意义.

  • 贲门癌癌旁肠上皮化生类型与贲门癌发生部位关系

    作者:温巍;丁广成;王立东;王能超;范宗民;陈志国;任景丽;李吉林;伍玥;宋昕;秦豫培;周丽

    目的 探讨河南贲门癌高发区贲门癌(GCA)发生部位与癌旁肠上皮化生(IM)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根据肿瘤与齿状线的关系,将770例贲门癌分成6种类型: A型:肿瘤全部位于齿状线下方;B型:肿瘤2/3位于齿状线下方;C型:肿瘤1/2位于齿状线下方;D型:肿瘤1/3位于齿状线下方;E型:肿瘤全部位于齿状线上方;F型:齿状线完全被肿瘤侵犯,难以区分肿瘤与齿状线的关系.采用阿利新兰-雪夫试剂染色法和高铁二胺-阿利新兰染色法研究295例GCA癌旁IM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特征.分析GCA发生部位与癌旁IM关系.结果 GCA以A型和B型为主(94%),高于C型和D型(P<0.05),未检出E型和F型.GCA癌旁IM的检出率为39%(115/295),完全性结肠型所占比例39%(45/115),高于另外3型(χ2=36.765,P<0.05).A、B、C三型GCA癌旁IM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00,P>0.05).A、B型GCA癌旁IM均以完全型为主(χ2=81.203,P<0.05;χ2=34.154,P<0.05),这两种不同部位GCA癌旁IM亚型分布无差异(χ2=4.174,P>0.05).结论 河南贲门癌高发区GCA癌旁IM以完全型为主, 但与贲门癌发生部位无关,而与胃远端癌及西方Barrett 食管的IM不同.

  • 心源性猝死33例尸检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戴瑜珍;喻朝霞;胡小安;张润;卢静;潘陶强

    目的 分析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特点以及尸检病理学特征.方法 收集与医疗纠纷有关的不明原因死亡的87例尸体解剖资料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心源性猝死33例,其中,冠心病20例(占64%),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4例,心肌炎5例,肥厚性心肌病2例,冠状动脉炎和肺动脉脂肪栓塞各1例.结论 正确、系统地进行尸体解剖,可以明确猝死原因,提高医疗质量,并为医疗纠纷鉴定提供可靠的鉴定依据.

  • 四肢躯干低度恶性纤维黏液肉瘤与黏液纤维肉瘤的临床病理比较分析

    作者:黄晓赤;罗克枢;吴蓉宜;赵剑萍;唐艳

    目的 探讨发生在躯干肢体5例低度恶性的纤维黏液肉瘤(low-grade fibromyxoid sarcoma,LGFMS)和4例黏液纤维肉瘤(myxofibrosarcoma,MFS)的临床病理特征、生物学行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5例LGFMS的临床病理资料、大体形态、组织学特点、免疫组化标记和预后,并与4例MFS相比较.结果 两类肿瘤能够在组织形态学方面进行鉴别,LGFMS由梭形细胞构成,具有黏液区和纤维间质交替分布的特点.肿瘤细胞无异型性,肿瘤组织无坏死.MFS以细长弯曲的薄壁血管和脂母细胞样细胞为特征,伴有丰富的黏液区而没有大面积的实性区,有肿瘤性坏死.两类肿瘤在免疫组化标记、肿瘤位置和患者的年龄方面也有差别.结论 LGFMS是一种罕见肿瘤,临床病理及生物学行为与MFS不同,二者可以通过临床病理特点进行鉴别,LGFMS较之MFS有更好的预后.

  • Notch1和JAG1在乳腺癌和癌旁组织的表达比较

    作者:花本林;付欣鸽;尹亮;李锋

    目的 检测Notch1和JAG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相关临床指标的关系,分析Notch基因在人类乳腺癌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60例乳腺癌组织和25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Notch1和JAG1的表达, 对乳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进行表达率和表达强度标准化系数的统计学比较, 并在不同的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间、不同TNM分期和病理学分级间进行Notch1表达强度标准化系数的统计学比较.结果 乳腺癌组织Notch1的表达率和标准化系数分别为93.3%和0.83, 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 乳腺癌组织中JAG1的表达率为10%,癌旁组织中无JAG1表达,伴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病例Notch1标准化系数高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乳腺癌Ⅰ期病例Notch1标准化系数(0.57)低于Ⅱ期(1.05),Ⅱ期高于Ⅲ期(0.59),Ⅰ期与Ⅲ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乳腺癌I级病例Notch1标准化系数(0.55)低于Ⅱ级(0.83)和Ⅱ级低于Ⅲ级(1.05),Notch1可能在分化较好的人乳腺癌中的表达是低的,在分化较差的人乳腺癌中的表达是增高的.结论 人类乳腺癌中存在Notch1和JAG1的异常高表达,而在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存在Notch1和JAG1的低表达和不表达,该研究为进一步探明Notch基因的表达对乳腺癌的发生、发展的影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子宫颈、食管鳞状细胞癌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比较研究

    作者:刘红彦;袁翎;乔玉环;荆建红;张冬云

    目的 探讨同一地区人乳头瘤病毒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的感染特征及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技术和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分别对来自河南同一地区的75例宫颈鳞癌患者和78例食管鳞癌患者进行HPV 分型检测.结果 来自同一地区的宫颈、食管鳞癌组织中,HPV16型阳性检出率均高,分别为83%(58/70)和82%(49/60),其余阳性类型宫颈鳞癌中依次为HPV58、18、31、6、52、33、11,分别占14%(10/70),9%(6/70),7%(5/70),6%(4/70),6%(4/70),4%(3/70),4%(3/70);食管鳞癌中依次为HPV18、58、31、6、11,分别占15%(9/60),8%(5/60),7%(4/60),5%(3/60),5%(3/60).对HPV16阳性的宫颈、食管鳞癌标本DNA进行HPV16致癌基因E6/E7扩增进行验证,阳性率为100%.结论 同一地区居民宫颈(食管)鳞癌HPV感染亚型相似,提示HPV可能是这两种肿瘤的共同致病因素,HPV16可能在宫颈和食管癌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也为其生物防治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 肺癌组织中E-cadherin、HIF-1α蛋白表达及意义

    作者:丛玲华;高志安

    目的 研究肺癌组织中E-cad、HIF-1α蛋白的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9例肺癌组织中E-cad和HIF-1α蛋白表达状况.结果 E-cad和HIF-1α蛋白在99例肺癌中的总阳性率分别为63.6%和56.6%.E-cad蛋白在细支气管肺泡癌组的表达显著高于小细胞癌组,HIF-1α蛋白的表达低于小细胞癌组(P均<0.05).E-cad蛋白在淋巴结无转移组的表达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组(P<0.05),HIF-1α蛋白在两组间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E-cad蛋白在Ⅰ~Ⅱ期肺癌组表达高于Ⅲ~Ⅳ期肺癌组(P<0.01),HIF-1α蛋白的表达低于Ⅲ~Ⅳ期肺癌组(P<0.05).E-cad蛋白表达与HIF-1α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肺癌组织中E-cad和HIF-1α蛋白表达可能与肿瘤侵袭性有关.

  • Ezrin和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刘晔;杨静;李辉;李春宏;高志安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Ezrin和CD44v6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3例胃腺癌患者组织标本、15例胃不典型增生组织及12例癌旁胃黏膜组织中Ezrin和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 (1)Ezrin 在正常胃黏膜组、胃不典型增生组和胃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7%、53.3%和83.6%.CD44v6在正常胃黏膜组、胃不典型增生组和胃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40%和82.2%.(2)Ezrin和CD44v6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有淋巴结转移组Ezrin与CD44v6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在Ezrin和CD44v6同时表达组中,淋巴结转移率为63%(34/54例)高于两者均为阴性组(1/6例,16.7%)(P<0.05).结论 联合检测Ezrin和CD44v6的表达有助于预测胃癌的恶性程度和转移潜能.

  • 甲状腺肿瘤中survivin和Ki-67的表达

    作者:金东岭;李兰梅;刘现军;梁爽;席丰;高金生

    目的 探讨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和Ki-67抗原在甲状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选择术后切除的甲状腺癌标本56例、甲状腺腺瘤13例、腺瘤旁正常甲状腺组织10例,采用SP法染色,观察survivin、Ki-67抗原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常甲状腺组织、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癌患者中survivin阳性表达依次为0、15.38%和60.71%;Ki-67阳性表达依次为0、23.08%和69.64%,甲状腺癌中survivin和Ki-67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和甲状腺腺瘤(P<0.05).年龄>45岁组甲状腺癌survivin表达明显高于<45岁组(P<0.05);而Ki-67表达无年龄差异(P>0.05).survivin和Ki-67表达与甲状腺癌病理类型无关(P>0.05).TNM分期Ⅲ、Ⅳ期患者的survivin和Ki-67阳性表达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中survivin和Ki-67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结论 survivin的高表达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有密切关系.survivin和Ki-67的表达情况对甲状腺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估有一定临床意义.二者联合检测对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 子宫颈癌中Gli蛋白过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

    作者:玄延花;李贵铃;金铁峰;林贞花

    目的 研究Gli蛋白检测在子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临床病理学意义,并分析Gli蛋白表达与HPV16型感染的关系.方法 32例正常子宫颈上皮、71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其中CIN1 28例、CIN2 18例、CIN3 25例和80例子宫颈鳞状上皮癌(SCC)共183例存档蜡块选自延边大学医院、延边妇幼保健院和延边肿瘤医院病理科.应用PCR技术检测上述组织中HPV16型的感染,并用免疫组化方法在子宫颈病变组织芯片中检测Gli-1、Gli-2、Gli-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Gli-1和Gli-2蛋白呈胞质和胞核染色,Gli-3蛋白多数呈胞质染色.在子宫颈癌和癌前病变(CIN2/3)中,Gli-1~3呈强阳性,其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子宫颈黏膜上皮.80例子宫颈癌标本中HPV16阳性率是77.5%.在子宫颈癌组织中HPV16阳性组的Gli-1蛋白的胞质阳性率(85.5%,53/62)与强阳性率(85.5%,53/62)以及Gli-2蛋白的胞质阳性率(100%)与胞核强阳性率(100%)均高于HPV16阴性组(Gli-1胞质阳性率与强阳性率均为0,Gli-2胞质阳性率和胞核强阳性率分别为0和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3种蛋白表达率与患者的年龄、淋巴结转移、肿瘤学分期和临床分期均无关.结论 Gli-1、Gli-2、Gli-3蛋白过表达可以作为子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早期辅助诊断指标,Gli蛋白的表达水平与HPV16感染密切相关,且有望成为子宫颈癌靶向治疗的新靶点.

  • 肺癌组织中HSG、p21和PCNA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丁焕然;姜广建;马小兵;苗丽娟;夏庆安;马立人

    目的 探讨细胞增殖抑制基因(HSG)、p21WAF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2例肺癌(鳞、腺癌)组织中HSG、p21WAF1和PCNA的表达.结果 HSG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有关(P<0.01、P<0.001);p21WAF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01、P<0.01);PCNA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01).HSG与p21WAF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34,P<0.05);HSG与PCNA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41,P<0.05);p21WAF1与PCNA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49,P<0.05).结论 HSG、p21WAF1和PCNA的表达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内耳和桥小脑角罕见肿瘤及瘤样病变4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作者:昌红;陈奕至;曲丛玲;张建英;沈兵;高颖

    目的 探讨以面瘫为主要表现的内耳和桥小脑角肿瘤和瘤样病变的病理形态特征.方法 对4例以面瘫为主要表现的内耳和桥小脑角罕见肿瘤和瘤样病变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并收集临床和影象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 1例为听神经脂肪瘤样迷离瘤(脂肪瘤样瘤),2例为内耳内淋巴囊来源的低级别乳头状腺癌,1例为类似肿瘤病变的Chievitz口旁器官.结论 脂肪瘤样迷离瘤是一种发生在内耳听神经管或桥小脑角非常罕见的由脂肪、纤维、平滑肌、横纹肌以及神经成分组成的良性肿瘤.内耳内淋巴囊来源的低级别乳头状腺癌是发生在内耳内淋巴囊的特别罕见的低级别肿瘤.类似肿瘤病变的Chievitz口旁器官也非常罕见,是由上皮和间质成分构成的一种正常器官,常分布在颊神经的小分支周围,极易误诊为癌浸润外周神经和腺样囊性癌.

  • 儿童急性白血病骨髓活检组织中bcl-2、CD20、CD79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邵静波;蒋慧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骨髓活检组织中bcl-2、CD20、CD79a的表达与发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31例儿童急性白血病及10例对照组病例骨髓活检组织进行bcl-2、CD20、CD79a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bcl-2、CD20、CD79在初发白血病骨髓活检组织中的表达均增高,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组骨髓活检组织6例bcl-2阳性表达中2例临床复发(33.3%),4例临床缓解(66.7%),13例bcl-2阴性表达临床均CR(P<0.05).CD20、CD79a阳性表达与临床复发/CR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儿童急性白血病骨髓活检组织中bcl-2的检测可作为协助临床疗效判断、指导治疗的参考依据.

  • 湖南地区106例猝死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文赛兰;文继舫;肖德胜;胡忠良

    目的 通过对湖南地区猝死事件的临床病理研究与分析,探讨猝死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猝死的进一步研究和预防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对湖南省湘雅司法鉴定中心(2004年~2008年)106例猝死的法医病理尸体解剖进行临床病理学的研究和分析.结果 106例猝死事件中男性有86例,平均年龄42.73岁.发生的年龄与季节无明显相关性,有诱因的占61.3%,心源性猝死占68%.结论 湖南省2004年~2008年的106例猝死事件以男性中壮年发生为多,且心源性猝死为主要死因,因此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是干预防治猝死的关键.

    关键词: 猝死 病理学
  • 细胞明显异型并有较多核分裂的子宫黏液样平滑肌肉瘤1例

    作者:石清芳

    患者,女,60岁.2008年3月10日因下腹坠胀3月,尿中带血20天入院.B超提示子宫及宫颈部实性非均质占位,考虑肿瘤,建议手术.妇科检查:外阴无异常,阴道口见7 cm×8 cm大小肿物,触血(+),后位子宫,约孕3个月大,双侧附件区未触及异常.于3月18日行子宫全切术,术中先行阴道肿物切除术送检,冷冻切片初步诊断为子宫恶性肿瘤,故行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大网膜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黏液样平滑肌肉瘤,给予放疗.现患者健康状况良好.

  • 子宫脂肪瘤1例

    作者:张丙信;张金库;陈宏伟

    患者,女,62岁,绝经14年,主因下腹部坠胀1年,发现盆腔肿物2天入院.B超:子宫前上方可见一中等回声团,大小约9 cm×8 cm,形态规整,边界清晰.CT:附件区见一类圆形肿物,混杂密度影,边缘锐利,病灶内呈圆形极低密度影,大小约7.8 cm×7 cm.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

    关键词: 子宫肿瘤 脂肪瘤
  • 外伤后阴囊脂肪肉瘤1例

    作者:张熔熔;孙屏;蔡颖;唐威

    患者,男,46岁.阴囊处猛烈外伤后,发现右侧阴囊肿块并缓慢增大1年余,于2007年10月12日入院.体检:右侧阴囊内有质软团块状肿物约12 cm×8 cm×7 cm,似可达内环口,咳嗽时无增大,平卧后无法回纳,透光试验阴性,右侧睾丸大小正常,右侧附睾、精索触摸不清;左侧睾丸较右侧略小,左附睾、精索未及异常.CT示右侧阴囊可见脂肪及实性组织混合包块影,增强扫描,实性软组织明显强化,大小约2.5 cm×3.5 cm×3 cm,右腹股沟区多发血管影.B超示右侧阴囊呈实性团块,11.2 cm×6.8 cm,境界清晰,边缘欠光整,其内见回声不均匀、并见点状强回声(图1).10月17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右阴囊探查术,术中快速切片诊断为高分化脂肪肉瘤,即行右睾丸切除+右阴囊肿块切除术.

  • 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1例

    作者:奉孝荣;蒋明;罗启翅;张薇珊;郑蓉;陈莉

    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Eosinophilic pustular follicullitis,EPF)少见,是日本学者伊势和太藤首先于1965年报道.本文对1例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合文献复习讨论其诊断及鉴别诊断.

  • 卵巢转移性血管肉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李正金;张石云;潘云;田林波;王敏;郭翠兰;赵妤

    目的 探讨卵巢转移性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 报道1例乳腺血管肉瘤卵巢转移的临床资料、光镜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结合文献讨论.结果 患者女性,78岁.右侧乳腺血管肉瘤术后10~24个月后发生卵巢肿块.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肿瘤边界清楚,局部卵巢结构被破坏,肿瘤由大小不一、不规则的腔隙性血管及实性细胞组成.血管腔隙衬覆的细胞呈立方或上皮样,实性细胞区见细胞呈圆形、椭圆形及梭形,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易见,CD31 和CD34均呈阳性.结论 卵巢转移性血管肉瘤较为少见,临床病史、免疫组化染色对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 肝豆状核变性肝组织的超微结构观察

    作者:张巧英;印洪林;姜少军;石群立;周晓军

    目的 报道1例肝豆状核变性肝组织超微结构特征.方法 经皮穿刺活检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肝组织,进行组织学、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患者为青年男性, 临床表现脾脏肿大;组织学示肝细胞有脂肪变,未见纤维组织增生;电镜检查显示肝细胞内出现多量形态不一的异常或畸形线粒体和脂褐素颗粒;其中特征性变化是线粒体内出现线条状结晶体和脂褐素颗粒内形成透明小体.结论 肝细胞内出现线条状结晶体的线粒体和形成透明小体的脂褐素颗粒,对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具有价值.

  • 纤维样肾小球病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作者:黎美仁;曲利娟;宋屿娜

    目的 探讨纤维样肾小球病的病理形态特点.方法 观察1例纤维样肾小球病肾穿活检组织的病理形态(光镜、特殊染色、免疫组化、电镜)及临床资料分析,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 光镜下系膜增生、PAM-Masson染色系膜区见团块状状嗜复红蛋白沉积,GBM增厚、局灶节段细小钉突化;各种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在肾小球内不同程度的沉积;电镜见系膜区、GBM及肾小管基膜上沉积物中均见大量纤维样物质沉积,此类物质无分支,杂乱排列,较淀粉丝粗,较胶原纤维细.结论 纤维样肾小球病主要表现为膜性肾病型,其次为系膜增生型;超微结构观察是诊断纤维样肾小球病的主要依据,电镜下纤维样物质(直径15~25 nm)呈弥漫性或团块状分布于肾小球系膜区和(或)GBM是纤维样肾小球病的主要特点,患者多为中年女性,预后差.

  • 川崎病的临床病理观察及文献复习

    作者:张缨;李祥周;张佃乾;乐美兆

    目的 通过对川崎病(KD)的临床、病理、免疫学特征的研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其临床病理改变和免疫表型与诊断的关系.方法 采用常规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检测,回顾性分析1例川崎病患者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标记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KD的病理学特征是非特异性的,其主要改变为坏死性血管炎,小血管腔内可见纤维素性血栓,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管壁中层平滑肌细胞水肿、分离,炎细胞浸润,主要为CD4+T细胞、富含IgA的浆细胞、巨噬细胞.结论 川崎病是免疫相关性血管炎性综合征,需与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相鉴别.

  • 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的应用体会

    作者:于兰;何松;陈亚丽

    目前国内免疫组化多采用手工操作,虽有不少单位使用了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但是使用大容量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的报道少见.我们通过摸索实践,在以往手工操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流程的优点,密切注意染色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加强对仪器的保养维护,确保免疫组化染色质量的稳定性.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 生理盐水作为抗原修复液的可行性

    作者:杨军

    免疫组化技术是临床病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辅助诊断技术,而抗原修复则是免疫组化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既往抗原修复液多采用柠檬酸盐缓冲液、EDTA溶液等,但均或多或少存在某些缺点.我们利用生理盐水作为抗原修复液,发现其抗原修复效果满意,方法简单、经济实惠,并经我室6 000余例临床标本验证,现介绍如下.

  • 脂肪组织制片的改良方法

    作者:周显

    脂肪组织主要由大量群集的脂肪细胞构成,聚集成团的脂肪细胞由薄层疏松结缔组织分隔成小叶,可分为黄(白)色脂肪组织和棕色脂肪组织.因脂肪组织结构较特殊,故脂肪组织的制片困难是困扰病理技术人员的问题之一,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脂肪组织没有完全脱水,并且含有多量的油脂成分,而影响了切片的正常制作[1].传统的处理方法常常不能将脂肪组织制作成完整的切片,所以我们在在制片过程中通过调整试剂和部分步骤的时间,这样可以保证脂肪组织切片结构完整,染色鲜明,利于诊断.

  • 使用环保组织处理试剂的应用体会

    作者:戴军;谢敏浩;沈海燕;王铁生;吴军;赵菁

    为了保护环境和改善健康,避免病理职业性危害,我们使用国产绿色产品,替代甲醛、苯类等试剂进行了病理标本制备相关研究,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

  • 特殊染色与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幽门螺杆菌的效果对比

    作者:胡小安;张润;卢静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广泛存在于人类尤其是亚洲人的胃液中,是许多慢性胃病发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致病因子.在多种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中,胃黏膜活检组织切片经特殊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被认为是准确可靠的方法[1].目前多数医院应用特殊染色显示幽门螺杆菌,染色方法多种,有的方法较繁琐(如Warthin-Starry银染色),而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幽门螺杆菌国内报道甚少.结合我科近年来HP检测的实践,我们对Giemsa染色、中性红染色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幽门螺杆菌进行比较,旨在探讨各种染色方法的特点、染色效果以及幽门螺杆菌染色方法的选择.

  • 热处理法在常规HE染色发灰组织切片中的应用

    作者:田玉旺;李琳;朱红艳;苗金红;邢宜

    在常规HE染色过程中,经常发现固定前已干涸的组织、过度固定、脱钙及烤片过长的组织易造成切片着色困难,细胞核着色淡、不着色或一片灰染.此时若组织较少或已用完,无法重新再取材,势必给临床病理诊断带来严重影响.经大量实验,我们对原组织切片在染色前进行热处理,使染色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 改良乙酰胆碱酯酶染色法显示兔骨骼肌运动终板

    作者:林莉;杨枫;李霄;李冰

    运动终板,又称"神经-肌肉接头",是支配骨骼肌运动的神经末稍装置,是躯体效应器的典型结构.由脊髓前角或脑干的运动神经元胞体发出的长轴突,在抵达骨骼肌时失去髓鞘, 反复分支, 每一分支形成葡萄状终末, 与骨骼肌纤维建立突触连接.胆碱酯酶是一类糖蛋白,以多种同功酶形式存在于体内.

  • 抑癌基因PTEN与软组织肉瘤

    作者:尹亮;李锋

    自PTEN(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ue on chromosome 10)于1997年被证明为一个候补肿瘤抑制基因以来[1],已有超过2500篇关于PTEN的文献发表[2],PTEN已被证实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分子.PTEN的突变和部分或全部丢失已在各种组织来源的肿瘤中被频繁报道.PTEN与p53相似,可能具有维护基因组稳定的监护人的功能[3].该基因自发现起就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其结构、功能异常广泛存在于人类多种恶性肿瘤中,已成为近年肿瘤学研究的热点[4].近年来,在PTEN的分子结构、作用机制及软组织肉瘤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现简要综述如下.

  • 寡核苷酸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在肿瘤研究中作用

    作者:康雪玲;邹泓;李锋

    人类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遗传相关性[1],几乎所有的肿瘤存在基因组DNA拷贝数异常,这些异常与原癌基因的扩增和抑癌基因的缺失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先进的分子遗传学新技术,研究肿瘤组织中基因组DNA异常,已成为人类了解肿瘤发生机制的重心.1992年,Kallioniemi等首次提出比较基因组杂交(CGH)技术,能对染色体上DNA序列进行检测并定位.

  • 比较蛋白质组学在肝癌研究中的进展

    作者:侯振江

    随着人类全基因组计划的完成,生命科学的研究重点由基因转移到蛋白质上来,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应运而生.后者以蛋白质组为研究对象,以全面蛋白质的性质为研究基础,在蛋白质水平探讨对疾病机制、细胞模式和功能联系的科学[1].采用高分辨率的蛋白质分离手段,结合高通量的蛋白质鉴定技术,全面研究特定情况下蛋白质的表达谱.蛋白质具有动态性、多样性、时间性、空间性和特异性,其合成受多因素的调控.不同的组织细胞蛋白质的合成、表达的种类和数量有很大的差异,即使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其蛋白质组的构成也在不断的变化.因此,蛋白质组是在空间和时间上动态变化着的整体,分析不同条件下蛋白质组的变化,发现和鉴定不同生理条件下蛋白质组的成分差异,是比较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内容[2,3],即比较不同蛋白质组之间蛋白质在表达数量、表达水平和修饰状态上的差异.本文就比较蛋白质组学及其在肝细胞癌研究中的进展进行综述.

  • 肝细胞癌分子病理学研究进展

    作者:丛文铭

    肝细胞癌(HCC)是与慢性肝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的恶性肿瘤,其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占全球恶性肿瘤的第5位和第3位,占我国恶性肿瘤的第3位和第2位,在全球每年新增加的60余万病例中,中国病例超过50%.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国目前约有9 300万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其中患者98万余人,约有4 000万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其中患者7万余人,这一基本现状是造成我国HCC发生率在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仍处于较高水平的重要原因.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从1982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的25年期间里,经手术切除的肝脏恶性肿瘤共计17 760例,其中HCC占92.3%[1],由此可见,我国HCC研究面临着十分严峻和紧迫的形势.近年来,HCC分子病理学研究紧密结合临床,在HCC的发生机制、早期诊断、生物学特性评估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本文拟对此概述如下.

  • 脂多糖对培养的A549细胞SP-B分泌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吕晶;李娜萍

    目的 检测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作用下,A549细胞中SP-B、NFкB、RARα表达情况,探讨感染因素(脂多糖)对SP-B表达及其有关调节因素(RARα)表达的影响,并观察在此过程中是否有NFкB表达的改变.方法 培养的A549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分别用不同浓度的脂多糖处理24 h.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SP-B和RARα在各组A549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共聚焦法检测NFкB在各组A549细胞中的表达变化.结果 各实验组SP-B的表达均较对照组减弱(P<0.01),且呈药物浓度依赖性(P<0.05).各实验组胞核内RARα表达均较对照组减弱(P<0.01),且呈明显的药物浓度依赖性(P<0.01).而各实验组胞质RARα表达均较对照组增强(P<0.01),也呈药物浓度依赖性(P<0.0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NFкB部分转位至A549细胞胞核中表达.结论 脂多糖作用后,A549细胞中SP-B的表达减少,且NFκB和RARα在细胞内的分布都发生了变化,表明在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中,炎症过程可能起到重要作用,NFκB和RARα可能在此阶段中都参与了SP-B表达调控.

  • 人白血病-NOD/SCID小鼠髓外浸润模型的建立与鉴定

    作者:杨文华;于文俊;史哲新;杨向东;高宏;汤毅;吕俊秀

    目的 通过给NOD/SCID小鼠尾静脉注射白血病人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或CEM细胞系的方式,建立人白血病-NOD/SCID小鼠髓外浸润模型,并进行模型鉴定.方法 将36只NOD/SCID小鼠经137Cs全身照射270 cGy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均9只,在24 h内尾静脉注射的方式接种白血病人BMMNC或CEM细胞系.(1)实验Ⅰ组: BMMNC 1×107/只;(2)实验Ⅱ组: BMMNC 2×107/只;(3)实验Ⅲ组: CEM细胞1×107/只;(4)对照组:生理盐水0.2 ml/只.持续观察其一般情况和生存时间,监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涂片,并应用组织病理、流式细胞术等监测白血病细胞髓外浸润表现.结果 注射4~8周后,3组实验组均发生髓外浸润,成功建立人白血病-NOD/SCID小鼠髓外浸润模型.实验Ⅰ组有5只成功建立模型;实验Ⅱ组有7只均成功建立模型;实验Ⅲ组9只均成功建立模型.结论 应用尾静脉注射白血病人BMMNC或CEM细胞系的方法,均可成功建立人白血病-NOD/SCID小鼠髓外浸润模型,且尾静脉注射白血病人BMMNC成模率高,生存时间长,为白血病髓外浸润机制的研究和抗白血病髓外浸润药物的筛选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模型.

  • 高压氧对大鼠深Ⅱ度复合性烧伤创面的促愈作用

    作者:杨荣;陈庆;王玉玲;黄云霄;李波;李晓琴

    目的 探讨高压氧对深Ⅱ度复合性烧伤创面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50只Wistar大鼠为实验动物,建立深Ⅱ度复合性烧伤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单纯植皮组(实验组)、植皮配合高压氧治疗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于伤后第3天行切痂自体皮片移植术,术后加压包扎固定.治疗组治疗给氧压为0.1 MPa,一级导管给氧,升压18 min,给压60 min,减压18 min,每日1次,共治疗7次.于伤后10、14、18、24、31天时相点对创面组织形态改变、微血管密度及成纤维细胞超微结构变化、表皮细胞增殖情况进行检测. 结果 高压氧治疗可使创面愈合时间缩短3~5天,促进肉芽组织的形成(P<0.05),加速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加速上皮细胞的DNA复制,瘢痕质地软而光滑. 结论 复合性烧伤后在单纯植皮基础上辅助高压氧治疗,皮片生长及成活情况良好,创面愈合时间快,感染率明显降低,治疗组的修复早于实验组和对照组,瘢痕形成减少,提示该治疗方法在西部高海拔地区临床外科中的推广应用,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愈后并发症轻,且方法简便易行,治疗效果满意.

  • 组织切片常见问题与对策

    作者:马恒辉;周晓军

    我们就组织切片常见的问题与对策进行分析与讨论,旨在与技术人员一起学习和交流,以提高组织切片的质量,为病理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 组织切片 问题 对策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