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Pathology 림상여실험병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 主办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
  • 影响因子: 0.7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7399
  • 国内刊号: 34-107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5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龚西騟 孟刚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腮腺硬化性多囊性腺病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施红旗;周燕;楼善贤;刘庆伟

    目的探讨腮腺硬化性多囊性腺病(SPCA)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报道1例腮腺SPCA,做HE和免疫组化染色,结合文献对该病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点及预后进行探讨.结果患者女性,29岁,发现左腮腺无痛性结节状瘤样肿块1年.组织学上类似于纤维性囊性乳腺病.镜下见病变以大片玻璃样变性的硬化的胶原组织为背景,包埋入囊性扩张的导管,形成不规则、模糊的小叶结构.导管上皮有的呈大汗腺样化生,有的胞质内含丰富、粗大的强嗜伊红酶原颗粒,有的呈泡沫细胞样外观.导管可见上皮增生及结构不良.结论 SPCA应纳入大涎腺肿瘤的鉴别诊断之中.目前对该病的自然病程和确切的复发率尚不清楚,同时鉴于已有SPCA伴发导管原位癌的报道,因此患者术后应密切随访.

  • CD30阳性的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侯宁;张彤;莫伏根

    目的探讨CD30阳性的弥漫性LBCL的组织病理形态、免疫表型及临床预后的意义.方法参照WHO 2001年恶性淋巴瘤分类,对8例同时表达B细胞抗原及CD30抗原的弥漫性LBCL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及临床随访.结果 8例弥漫性LBCL免疫组化CD30阳性,阳性反应定位于胞膜,其中2例伴有核旁高尔基区点状阳性,1例合并ALK呈粗大颗粒状胞质阳性,全部表达B系列抗原CD20、CD79α及CD138,2例EBV阴性,2例TIA-1阴性.组织学特征:3例呈窦性生长,2例呈明显的T/null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核型改变,3例以普通的中心母细胞性为主.临床以老年患者多见,4例随访4~28个月,1例仍在化疗,3例情况良好,4例失访.结论 CD30阳性的弥漫性LBCL具有嗜窦性,间变性或为普通性非间变性的组织细胞形态特征,可合并ALK阳性.

  • 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HIF-1α与VEGF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陈素琴;高立亚;张英辉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66例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中HIF-1α mRNA和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卵巢上皮癌和交界性卵巢肿瘤组织中HIF-1α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P<0.05),而且与肿瘤的病理学分级有关(P<0.05).HIF-1α mRNA的表达与VEGF有相关性.结论 HIF-1α对卵巢上皮癌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它可通过介导VEGF的表达促进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从而进一步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 髓母细胞瘤10号染色体的杂合性丢失分析

    作者:殷晓璐;许雁萍;吴浩强

    目的探讨髓母细胞瘤的遗传学异常及其发病机制.方法通过微卫星分析(microsatellite analysis)方法,应用7个分别位于10号染色体长臂上PTEN(10q23)和DMBT1(10q25)基因位点的特异性标记物,分析18例髓母细胞瘤的杂合性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结果 18例髓母细胞瘤中,位于10q23 上的LOH比率为24%(9/37可分析标记);位于10q25上的LOH比率为47%(9/19可分析标记).结论在髓母细胞瘤中,染色体10q25上高比率的杂合性丢失提示,位于该位点上DMBT1基因的遗传学改变可能在髓母细胞瘤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骨外Ewing肉瘤/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郭勇;郭爱桃;韦立新

    目的探讨骨外Ewing肉瘤/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依据.方法 18例骨外Ewing肉瘤/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行常规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其中2例进行电镜检查.结果光镜显示肿瘤组织主要由小圆形或卵圆形细胞组成,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细胞膜CD99强阳性,电镜显示肿瘤细胞质内有神经内分泌颗粒.结论骨外Ewing肉瘤/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的诊断依赖病理特征,并需要与其他小细胞恶性肿瘤进行鉴别.

  • 原发性宫颈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于晓红;秦赟娜;魏宝秀;付秋风;孙丽萍;张南;钟少武

    目的探讨原发性宫颈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5例宫颈恶性黑色素瘤通过光镜、免疫组化进行观察和分析,并随访.结果 5例平均43.4岁,临床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或排液,妇检示宫颈菜花状或黑色结节状肿物;镜检示肿瘤细胞异型性大,细胞形态多样,表现为痣样细胞、上皮细胞、梭形细胞或混合细胞.免疫表型:HMB45、Melan-A(MART-1)、tyrosinase、S-100蛋白、vimentin均阳性表达.结论原发性宫颈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HMB45、Melan-A(MART-1)、S-100蛋白对恶性黑色素瘤有着重要意义,需要注意与癌、癌肉瘤、淋巴瘤或绒癌相鉴别.

  • 宫颈液基细胞学涂片假阴性原因分析

    作者:张江宇;赖日权;张佳立;吴坤河;彭秀红;郜红艺;何平花

    目的回顾宫颈涂片中假阴性病例,分析产生假阴性的原因.方法利用TCT技术检测6 850例宫颈涂片,其中细胞学阴性而活检阳性63例,分别记录其细胞量、有无宫颈柱状细胞/化生细胞涂片、是否血涂片、病灶与宫颈管距离及其组织病理结果.结果原细胞学诊断阴性复查为阳性、缺乏宫颈柱状细胞和化生细胞涂片、细胞量<30%、有血涂片、病灶与宫颈管距离>1 cm者,在假阴性病例中分别占7.93%、19.04%、14.28%、20.6%、46.03%.病灶与颈管距离>1 cm且病变合并尖锐湿疣假阴性者与病灶离颈管距离<1 cm且病变合并扁平湿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获取满意的宫颈细胞样本、改进标本处理、加强细胞学医师继续教育和提高自身诊断水平是降低宫颈涂片假阴性的有效方法.临床医师对症状体征可疑但细胞学阴性的病例采取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可减少假阴性的发生.

  • 增殖性外毛根鞘囊肿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沈宏;乔刚;王一玲;施桂芬;许爱娥

    目的探讨增殖性外毛根鞘囊肿(proliferating trichilemmal cyst,P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及组织发生.方法对9例良性、1例恶性和1例发生间变的PTC病例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光镜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9例良性PTC,女性8例,男性1例,年龄38~78岁,平均病程7.8年;2例恶性PTC年龄分别为82岁和47岁,平均病程为5年.良、恶性PTC共同特征为增生的鳞状上皮组成的瘤团中央突然角化,恶性PTC皮损迅速扩大,病理特征包括较多核分裂象、细胞异型性以及瘤组织侵犯周围正常组织.结论良、恶性PTC的区分应该依靠临床和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包括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外毛根鞘癌等.

  • 大肠癌及其转移灶中MMP-2和TIMP-2的表达和意义

    作者:肖秀英;周晓燕;孙孟红;杜祥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抑制物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在大肠癌进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104例大肠癌组织及其转移灶中MMP-2和TIMP-2的表达.结果 MMP-2在转移灶中的阳性率(72.1%)显著高于原发灶中的阳性率(53.8 %)(P<0.05),而TIMP-2在转移灶中的阳性率(35.6%)显著低于原发灶中的阳性率(66.3%)(P<0.05);MMP-2和TIMP-2在大肠癌原发及转移灶中表达均具有相关性,且呈负相关.结论 MMP-2和TIMP-2的表达与大肠癌转移密切相关,而且转移灶癌细胞MMP-2的表达明显增强,TIMP-2的表达明显下降,可作为临床判断大肠癌恶性程度、转移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 十二指肠生长抑素瘤伴肝转移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王辅林;祝庆孚;林凡忠;李向红

    目的探讨以肝脏转移灶为首发症状的十二指肠生长抑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十二指肠生长抑素瘤伴肝转移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免疫表型特点及误诊的原因,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行B超检查考虑为 "肝囊肿".2年后经上消化道内镜于十二指肠降段查见一个盘状病变,病理报告为十二指肠黏膜及黏膜下类癌.随后,肝穿证实为十二指肠类癌肝转移.经免疫组化标记,肿瘤细胞表达以somatostatin为主,后病理诊断:十二指肠生长抑素瘤伴肝转移.结论本例临床表现及病理形态较为特异,需要依据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予以确诊.对于异时肝转移癌仅凭影像学检查难以准确地揭示疾病的内在本质,只具有参考价值.

  • 横纹肌样型脑膜瘤临床病理学分析

    作者:王志华;翁海燕;王晓秋

    目的探讨横纹肌样型脑膜瘤(rhabdoid meningioma,RM)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4例RM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4例发病年龄为11~40岁,平均27岁,3例为单纯型,1例为混合性.瘤细胞呈圆形、多边形,富含胞质呈嗜酸性或嗜中性,均见有胞质或核内假包涵体.瘤细胞呈弥漫性、腺泡状和乳头状排列.免疫组化均表达vimentin和EMA,而HMB45和MG均阴性,仅有1例GFAP呈小灶性阳性.结论 RM的诊断应依据细胞学和组织结构的特征,辅以免疫组化分析.

  •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VEGF与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的关系

    作者:杨吉龙;李惠翔;朱雄增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tumor infiltrated dendritic cell,TIDC)的关系.方法运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食管鳞癌组织中VEGF蛋白和mRNA的表达、S-100蛋白标记的TIDC的密度.结果 (1)46例食管鳞癌组织中VEGF蛋白在不同浸润深度、不同转移状态的肿瘤中表达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2) 食管鳞癌中S-100蛋白阳性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DC) 平均密度为(19.83±13.91)个/HP;不同分化肿瘤之间S-100蛋白阳性TIDC密度分别为(18.50±17.27)个/HPF、(28.08±14.05)个/HPF、(15.740±10.38)个/HPF,差异有显著性;不同浸润深度的肿瘤之间TIDC密度分别为(32.78±16.60)个/HPF、(15.20±11.96)个/HPF、(19.83±13.92)个/HPF,差异有显著性;VEGF阳性组TIDC密度为(14.93±12.83)个/HPF,显著低于VEGF阴性组的(26.79±12.61)个/HPF,VEGF表达与DC密度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r=-0.462).结论 (1)VEGF蛋白表达和食管鳞癌浸润转移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2)首次探讨了食管鳞癌中DC密度与VEGF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发现VEGF影响鳞癌组织中DC的密度,可能影响宿主的抗肿瘤免疫能力和肿瘤的浸润转移.

  • 子宫Müllerian腺肉瘤伴间质横纹肌样瘤分化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吴伟;胡锦林;倪型灏

    目的探讨子宫Müllerian腺肉瘤伴间质横纹肌样瘤分化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用光镜、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其病理组织学表现.结果肿瘤由良性上皮成分和肉瘤性间质成分组成,肉瘤成分过度生长.肿瘤细胞弥漫浸润性分布,细胞大,胞质丰富嗜酸性并可见嗜伊红包涵体.免疫表型:vimentin、CK、NF、CD57、CD99、CgA、Syn阳性,SMA散在阳性,而desmin、EMA 、CD10、GFAP、MyoD1、Inhibin-α、HMB45和S-100蛋白阴性.组织化学染色PAS阴性,网状纤维染色显示网状纤维包绕单个或小巢肉瘤性间质细胞.结论子宫腺肉瘤伴间质横纹肌样瘤分化是一种罕见的混合性Müllerian肿瘤,应与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子宫横纹肌肉瘤和低分化癌等鉴别.

  • 43例食管基底样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穆殿斌;仲伟霞;孙菊杰;高彦;蔡淑萍

    目的探讨食管基底样鳞状细胞癌 (basaloi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BSCC) 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43例食管BSCC进行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观察,并对其临床病理特点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BSCC由类似于鳞状上皮基底细胞样的细胞组成,细胞排列呈实性巢状、小梁状、假腺样或筛状结构,巢周边瘤细胞常呈栅栏状排列,巢中央可见粉刺样坏死.24 例(55.8%)与普通鳞癌或腺鳞癌并存,11例(25.6%)出现局灶鳞化,28例(65.1%)见到脉管内癌栓.免疫组化染色 Ckpan、AE1、AE3均呈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p53、Ki-67、PCNA呈中至强阳性表达,Syn、CgA分别有1例呈弱阳性,S-100蛋白、SMA、CEA均为阴性.结论 BSCC 是食管一种少见的鳞状细胞癌变异型,具有独特的形态特点和明显的侵袭性行为,预后较差.免疫组化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形态学特点.

  • 伴有大量淋巴样细胞浸润的子宫平滑肌瘤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郭爱桃;刘爱军;韦立新;陈乐真

    目的探讨伴有大量淋巴样细胞浸润的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方法对3 例伴有大量淋巴样细胞浸润的子宫平滑肌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染色,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子宫平滑肌瘤间质中见到大量成熟的小淋巴细胞浸润,大部分浸润的淋巴细胞呈CD45RO、CD3 和细胞毒性淋巴细胞标志物CD8 及TIA-1阳性.结论伴有大量淋巴样细胞浸润的子宫平滑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瘤的一种特殊类型,非常罕见,病理形态上要注意与淋巴瘤鉴别;在其发生学上可能与流产后体内高激素水平状态的突然消失有关.

  • FLI-1在小圆细胞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王宁;郑晓刚;石群立;周晓军;孟奎

    目的研究FLI-1和CD99在小圆细胞肿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在小圆细胞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小圆细胞肿瘤进行FLI-1和 CD99免疫组化标记,并结合临床与病理组织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FLI-1在Ewing肉瘤/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EWS/PNET)中阳性表达率为90.5%(19/21),在分化差的滑膜肉瘤、横纹肌肉瘤分别为14.3%(1/7)、22.2%(2/9),而在嗅神经母细胞瘤和间叶软骨肉瘤均无表达.CD99在EWS/PNET中阳性表达率为95.2%(20/21),在分化差的滑膜肉瘤、横纹肌肉瘤、嗅神经母细胞瘤和间叶软骨肉瘤分别为71.4%(5/7)、66.7%(6/9)、75.0%(3/4)和60%(3/5).FLI-1标记在EWS/PNET的敏感性为90.5%,特异性为88%;而CD99在EWS/PNET的敏感性为95.0%,特异性为32%.FLI-1在EWS/PNET中的特异性明显高于CD99(P<0.05).结论 FLI-1在EWS/PNET诊断中的价值优于CD99,并且可用于小圆细胞肿瘤的鉴别诊断.

  • 阑尾黏液球病1例

    作者:王伟

    患者,男性,57岁,因脐周疼痛3天、加重1天入院.疼痛呈阵发性,无恶心、呕吐及畏寒、发热.体检:中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卫,未及明显肿块.实验室检查:血WBC 8.66×109/L,N 0.82.B超示:右下腹回盲部一92 mm×34 mm低回声均质包块,边界清.结肠气钡双重造影见回盲部有一充盈缺损,境界较清,回盲瓣开放,部分气钡进入回肠,考虑回盲部占位病变,肠套叠待排.临床诊断回盲部占位,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右下腹部肠间组织少量粘连伴纤维化,腹腔内少量渗液.回盲部探及直径5 cm 左右肿块,进一步检查发现肿块位于阑尾根部,质地中等,边界较清,阑尾腔堵塞充气,呈半透明状,手术切除阑尾及部分回盲部组织送病理检查.

  • 肾集合管癌2例

    作者:王亦如;袁键群;朱涛;许敬尧

    例1,女性,41岁,反复无痛性血尿伴右腰酸痛10天入院.体检:右肾区轻扣击痛.CT示右肾中极后外侧有一2.5 cm×2.8 cm×4.0 cm肿块,中间可见点状高密度影,肿块平扫稍高于肾实质密度,增强后强化较明显,境界清晰,似有包膜,考虑为肾癌.右肾动脉造影示右肾中极血管受压改变.在腹腔镜下行右肾根治性切除,术中见右肾略增大,切开见中部占位性病变,直径约3.5 cm,肾周淋巴结未见明显肿大.

  • 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的睾丸绒毛膜癌1例

    作者:邹习明;项晶晶;吴能定

    患者,男性,32岁,因左锁骨上肿块迅速增大3个月入院.查体:左锁骨上触及椭圆形结节4个,直径1.0~2.0 cm,局部无红肿、发热,无压痛,无波动感,活动度可,质中等.胸片及腹部B超未见异常,临床诊断:左颈部肿块待查.行手术切除肿块2个,术中肿块界欠清,与周围组织有粘连.

  • 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例

    作者:庄晓萍;滕晓东;尤启汉;潘毅;李建宏

    患者,女性,78岁,因左上臂肿胀伴指端麻木4年余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查体:左肩及上臂肿胀明显,皮肤红肿,左上肢活动受限,左手指麻木不适,左手握拳不能.X线:左侧肱骨上中段形态不完整,骨皮质毛糙,骨髓质致密,髓腔内密度增高,与正常段分界尚清,相邻软组织肿胀(图 1).X线及临床诊断:左侧肱骨中段慢性骨髓炎.ESR 30 mm/1 h.术中见三角肌大部分已机化、僵硬,肱骨皮质增厚,髓腔为多量硬化骨,为炎性组织占据,髓腔封闭,周边软组织炎症瘢痕增生.遂行病灶清除,开窗减压引流.

  • 胃血管球瘤1例

    作者:葛建荣

    患者,男性,45岁,因上腹部疼痛2月余、黑便2天、晕厥2次入院.患者2个月前开始出现上腹部隐痛不适,疼痛呈持续性,与进食无关,自服胃药能缓解.2天前出现柏油样黑便,量多.查体:神清,贫血貌,发育正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无异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剑突下轻压痛.

  • 上皮样血管瘤2例

    作者:丁洪基;徐志秀;常峰

    例1,女性,17岁,因头枕部肿物2年余,近2个月逐渐增大而入院.体检:头枕部有一2 cm×1.5 cm大小红褐色肿物,质较硬,表面破溃,有暗红色带臭味的血性液体渗出.

  • 侧脑室室管膜下瘤2例

    作者:史蕾;蒋莉莉;刘卫平;李韵

    例1,男性,37岁,因头痛半年,加重伴呕吐1天入院.半年前出现不明原因头痛,以胀痛为主,偶伴头晕,无呕吐.自服止痛药(具体不详)稍缓解.入院当日患者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部剧烈胀痛伴喷射性呕吐.体检:双侧眼球侧面凝视不能,双侧视乳头中度水肿,颈抗阳性.CT示:左侧脑室占位,梗阻性脑积水.MRI示:双侧脑室明显扩大,以左侧为主,室间隔呈弧形向右移位,第三脑室受压变窄.左侧脑室前下方有一团块状异常信号区,直径约2cm,增强扫描有少许强化.双顶叶脑白质内多数点状长T2影.

  • 腹膜后恶性Müllerian混合瘤1例

    作者:崔前进;韩金霞;张祥盛;郭梅凤

    患者,女性,50岁,无意中发现左腹部肿块就诊,平时偶有阵发性隐疼,无明显的规律性.16岁初潮,周期28~37天,持续3~6天.孕3产2.查体:消瘦,心肺检查正常.肝脏下像达锁骨中线肋下2 cm,质软;脾脏未触及.腹区未触及肿物.心肺X线、心电图、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妇科检查:外阴经产型.子宫颈轻度糜烂.子宫体后位,正常大小,活动度可,质硬,表面不光滑.左右附件正常.左下腹触及一肿物,8 cm×6 cm×5 cm,无压痛.CT示:左中下腹部不规则囊实性肿块影,大小约8.2 cm×6.6 cm×5.8 cm,大部分边缘清楚.肿块上半部分隔明显,内密度不均,与左腰方肌接触紧密.初步诊断:左中下腹囊实性肿块.临床诊断腹膜后肿瘤,作肿块切除术.

  • 腹膜后肠源性囊肿伴腺癌1例

    作者:周丽;宋林红;熊焰;徐钢

    患者,女性,28岁,3年前发现右中腹部包块.B超示"右中腹囊性占位",无腹痛等症状,未予治疗.半年来腹部包块明显增大,伴隐痛,无畏寒、发热、腹泻、呕吐等.查体:腹部膨隆,扪及一巨大包块,占据全腹,边界欠清,不活动、无压痛及波动感,CT示"腹内巨大黏稠囊实性占位(来源于腹膜后?)".行腹部囊肿切除术,术中见囊性包块位于右侧腹膜后右肾上极,将右肾向下挤压,囊壁后与周围组织黏连,上达剑突下,下达右髂窝,右达右腋后线,左达左腋前线,囊肿后内侧有一滋养血管,腹腔内余脏器未见异常.

  • 心脏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

    作者:杨志蓉;张文燕;刘卫平

    患者,男性,58岁,因咳嗽、咯痰2个月,心悸1周入院.体检:BP:15/11 kPa,双下肺可闻及湿罗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血常规示:Hb 130 g/L,RBC 3.83×1012/L,WBC 6.9×109/L.ESR>82 mm/1 h.超声心动图示:(1)右室壁心包脏层占位性病变可能性大,(2)心包积液.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广泛性心肌缺血,低电压.胸部X片:(1)心包积液,(2)轻度肺淤血,(3)左膈面上稍高密度影,考虑为心包脂肪或胸膜增厚.CT示:心包积液,纵隔内有增大的淋巴结数个(可能为积液所致).

  • 内源性生物素对免疫组化染色的影响及消除方法

    作者:王永军;王珩;王小玲;刘世正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因其结果定位明显,操作简单,实验条件及设备要求不高,又能将形态、代谢和机能密切结合起来,使纯形态的病理学发展成了形态与免疫信号相结合的现代病理学,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病理诊断及各种科研工作.然而在免疫组化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常会遇到的非特异性染色,从而对实验结果的判定造成严重影响.使用生物素-卵白素或生物素-链霉卵白素检测系统,热修复抗原后的组织中内源性生物素着色(假阳性)影响染色结果,特别是富含线粒体的组织,如甲状腺、肝脏、肾脏组织中,其定位于细胞质极易引起误判,非免疫动物血清封闭无效[1],为此我们进行了实验摸索,总结出一种消除非特异性染色的方法.

  • 肥大细胞染色在软组织损伤实验中的应用

    作者:周导;江湝

    在软组织损伤的动物实验中,为了反映局部组织创伤和炎症反应的程度,常常需要对创伤局部的肥大细胞(mast cell,MC)进行分类计数及脱颗粒率评定.而常规HE染色中MC及颗粒并不明显,和其他细胞胞质一样被伊红染成红色,为了清晰的显示出MC及其颗粒必须借助于特殊染色.我们经过摸索采用天青A染色法染MC及其颗粒得到了满意的染色和拍摄效果,现介绍如下.

  • 实物扫描结合图像分析法计算肉眼可见小病变区域面积

    作者:鲁澄宇;王海燕;李玉林

    在数量病理学和体视学研究中,经常需要测定小区域结构的形态参数,如计算面积、周长等,这些方法在其他医学学科也有应用.传统面积的计算方法有数格法、求积仪法、重量法及图像分析法.这些方法存在操作烦琐、数值精度低或者需要昂贵的图像分析设备的问题.因此,我们建立了一种方便、准确且易于普及的小区域形态参数测算方法.

  • 表面活性剂在Wade-Fite法中的应用

    作者:许文兵

    由于结核杆菌属抗酸菌,其菌体壁上含有脂质,一般不易着色.常规Wade-Fite法染色使用汽油、松节油混合液代替二甲苯脱蜡,以保存菌体脂质不受破坏.我们通过反复探索,发现通过在染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能有效地提高结核杆菌的检出率,现报道如下.

  • 不脱钙骨组织包埋技术的改进

    作者:李朵;魏启幼;范松青;蒋谊;袁凌青;戴如春;谢辉;廖二元

    在骨组织切片上同时进行组织形态学计量与免疫组化有较大难度.这是因为常用的包埋介质石蜡只能用于不含钙或含钙很少的组织,而骨组织富含钙盐,所以必须先脱钙.脱钙的骨组织可做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但骨小梁的结构遭到了破坏,不能进行组织形态学计量,从而丢失了骨的生长与钙化方面的信息.塑料包埋的不脱钙骨组织虽能行组织形态学计量,却难以兼顾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因此,建立一种可靠的、简便的且同时适应于三者的不脱钙骨组织包埋方法是骨病理学研究的关键.

  • 实时PCR及其在石蜡包埋组织病理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张迎春;孔庆兖

    实时PCR 技术(real-time PCR)是在PCR技术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基因定量检测技术,该技术是在常规PCR 基础上运用荧光能量传递技术,加入荧光标记探针,巧妙地把核酸扩增、杂交、光谱分析和实时检测技术结合在一起,借助于荧光信号来实现对目的基因的准确检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formalin-fixed paraffin-embedded, FFPE)组织保存了疾病状态下的核酸的变化,准确检测这些变化对疾病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实时PCR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在形态学指导下,运用实时PCR检测FFPE组织中核酸变化的研究报道已经陆续出现,为疾病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

  • 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嵇学仙;方铣华;程晔

    透明细胞肉瘤(clear cell sarcoma, CCS)又称为软组织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 of soft parts, MMSP),是一种具有色素细胞分化的软组织肉瘤,由Enzinger[1]于1965年首次报道.CCS好发于20~40岁青年人的四肢末端,肿瘤常与腱鞘或腱膜相连[2,3].CCS比较少见,约占软组织肉瘤的1%,国内报道也较为少见[4],我们总结5例并结合文献予以讨论.

  • 巨大淋巴结增生症2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许丽娟;胡艳萍;崔莉;刘彤;吕彧

    Castleman disease(CD)又称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是一种少见特殊的慢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发生于腹膜后及肾周者尤其少见.临床容易误诊为恶性淋巴瘤、淋巴结炎、异位胸腺瘤等疾病.本病主要靠组织病理学诊断,现报道2例.

  • 转移抑制基因KAI1在卵巢浆液性癌和黏液性癌中的表达

    作者:马荣;陈曦海;隋丽华;刘娟;耿晓星

    肿瘤转移是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的原因之一.KAI1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Dong等[1]于1995年首次从人的染色体11p11.2中分离出该基因,并且证实 KAI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低表达,在正常前列腺组织中高表达.

  • 胎儿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细胞分化与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增殖关系

    作者:杨文萍;钟华生;邹音;张淑正;肖强

    胚胎组织的发育、分化与儿童胚胎性肿瘤密切相关,特别是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瘤细胞的自然退化、成熟特点使得新生儿原位神经母细胞瘤的发病率高出儿童的40倍[1];在儿童期也可见到神经母细胞瘤转化成神经节细胞瘤的过程[2];其形态变化的特点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细胞的胚胎分化成熟的形态改变相类似[3].本研究通过对胎儿及新生儿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细胞与神经母细胞瘤的形态演变、细胞增殖与调亡关系的研究,探讨细胞自然分化成熟的规律.

  • 肾嫌色细胞癌的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作者:耿建祥;徐文华;黄书亮;张鸿莺;王琴

    肾实质上皮性癌约占所有内脏恶性肿瘤的3%和成人肾癌的85%[1],肾嫌色细胞癌少见.目前,国外文献报道百余例,国内文献报道约21例,且有许多误诊病例.现报道1例肾嫌色细胞癌,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其分型、诊断、鉴别诊断、预后及治疗.

  • 高脂饮食及阿托伐他汀干预对主动脉瓣膜内皮细胞表面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尹彤;王士雯;高磊;纪小龙;王美娥;关唯

    目的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高脂饮食及阿托伐他汀干预对主动脉瓣膜内皮细胞表面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新西兰纯种雄性白兔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饮食组、高脂饮食+阿托伐他汀干预组,每组各20只.分别于实验开始及第2、4、6、8周末5个时间点,将上述3组动物各随机处死4只,取其心脏主动脉瓣膜,标本经处理后,置于原子力显微镜下扫描观察.结果随着高脂饮食时间的延长,高脂饮食组瓣膜表面内皮细胞的排列从规则的栅栏状密集的排列,逐渐过渡到无序紊乱的疏松排列.细胞形态从长梭形逐渐过渡为短圆形,细胞之间的间隙逐渐扩大.当AFM在内皮细胞表面的扫描范围进一步缩小时,随着高脂饮食时间的延长,内皮细胞表面大小一致,均匀排列的球形隆起结构逐渐变得低平、融合、减少;高脂饮食及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内皮细胞的改变介于对照组和高脂饮食组两组之间.结论利用AFM能够在瓣膜组织原位清晰显示损伤保护作用后,内皮细胞膜表面三维超微结构的变化;高脂饮食可以使主动脉瓣膜内皮细胞的排列、分布、形态发生明显改变,为后期与高脂血症有关的瓣膜疾病,例如钙化性主动脉瓣膜狭窄的发生提供条件.阿托伐他汀能够缓解高脂饮食所致的主动脉瓣膜内皮细胞形态结构的改变.

  • 阻断VEGFR-3表达对肿瘤细胞诱导的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刘芳;张雅洁

    目的观察阻断VEGFR-3(Flt 4)表达对肿瘤细胞(前列腺癌细胞株PC3)诱导的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实验分4组,第1组为对照组.每组有6孔,每孔具有相同细胞数2×105/ml,实验组每孔各加入试剂100 ml/L.第1组(对照组)加入淋巴管内皮细胞完全条件培养液(LEC)1 ml,第2组加入LEC 1 ml+兔血清100 μl,第3组加入LEC 1 ml+PC3细胞上清100 μl.第4组加入LEC+抗Flt 4抗体100 μl.并于24、48、72、96 h观察各组淋巴管内皮细胞生长情况.各时间段计数第1~3组细胞数,第4组于72 h计数后,去除抗体,重新加入LEC+PC3细胞上清继续培养至120 h;除96 h外,其余各时间段均计数细胞数.比较各组细胞增殖情况.结果第1、2组淋巴管内皮细胞在加试剂后各时间段两组细胞数及形态无明显差别,第3组加入PC3细胞上清后,细胞数明显多于第1、2组.第4组加试剂后24、48、72 h细胞计数均少于前24 h.清除抗体后加入PC3细胞上清48 h计数细胞,细胞数仅略见增加.结论 VEGF-C高表达的PC3细胞上清能显著刺激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阻断Flt4表达,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断PC3细胞上清促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作用.

  • 孕鼠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鼠和胎鼠心脏的影响

    作者:邵勇;姚珍薇;李红霞;吴味辛;汪克健;廖晓刚;易永芬

    目的探讨孕鼠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鼠和胎鼠心脏的影响.方法应用雌、孕激素建立妊娠肝内胆汁淤积大鼠模型,光镜和电镜观察母鼠和胎鼠心脏的病理改变.结果 (1)胆淤组和对照组比较,孕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汁酸(TBA)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2)胆淤组孕鼠肝脏光镜下见部分肝细胞有颗粒样变性和空泡变性,电镜下见肝组织中毛细胆管扩张,毛细胆管及肝细胞内见高电子致密物沉积.(3)胆淤组孕鼠胎盘光镜下见部分滋养细胞颗粒样变性和空泡变性.(4)胆淤组孕鼠心脏光镜下见心肌组织中局灶性心肌细胞颗粒样变性.(5)胆淤组胎鼠心脏光镜下见心肌组织中心肌细胞广泛空泡变性;电镜下见胎鼠心肌细胞内高电子致密物沉积,部分肌丝断裂,肌节模糊,细胞内线粒体水肿,脱髓鞘样改变.结论孕鼠肝内胆汁淤积症时高胆汁酸血症对母鼠和胎鼠心肌细胞均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尤其以胎鼠心肌细胞病变更为严重.

  • 应用表达芯片筛选小鼠肝癌淋巴道转移相关基因

    作者:宋波;王波;崔晓楠;侯力;周春辉;郑仁恕;李晓枫;唐建武

    目的采用表达芯片比较高、低淋巴道转移力小鼠肝癌腹水型细胞株Hca-F和Hca-P的基因表达谱,以筛选出与肿瘤淋巴道转移相关的基因.方法分别提取Hca-F和Hca-P细胞的总RNA,反转录合成生物素标记的cRNA探针,并与Affymetrix GeneChip MOE430A(包括22 690个转录本,对应于约14 500个小鼠已知基因和4 371个EST)杂交,检测结果利用生物信息学进行分析.结果 Hca-F和Hca-P相比,在14 500个已知基因中,有901个(6.2%)表达上调幅度≥2倍;在4 371个EST中,有129个(3%)上调幅度≥2倍.公布了差异表达≥8倍的37个基因并根据Gene Ontology(GO)分类和TreeView分析,按照其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和具有的分子功能进行了功能分类.其中有19个基因参与了组织发生、细胞黏附、信号转导、细胞生长、分化及代谢等的生物学过程,29个基因分别具有转运、移动、蛋白激酶、蛋白结合及受体活性等分子功能,7个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尚不清楚.结论表达芯片检测与肿瘤淋巴道转移模型相结合,为肿瘤转移研究提供新方法、新思路,一些过量表达的基因将为肿瘤转移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线索.

  • 婴儿纤维性错构瘤

    作者:张仁亚;宋化著;任玉波

    1 临床资料患儿,男,17个月.1岁时发现下腹壁肿物,逐渐并突然增大5个月,无压痛.从出生至现在无其它异常发现,家族中无类似皮肤或皮下组织病变.检查:下腹壁肿块固定、不活动,质硬.细胞学穿刺诊断脂膜炎或脂肪坏死结节.于2004年11月14日在全麻下行下腹壁肿物切除术.术中见皮下腹直肌前鞘外两条索状脂肪样肿块,质脆,无明显包膜.切除送病理检查.

  • 骨组织脱钙及其脱钙后染色的研究

    作者:刘洋;刘亚丽

    近年来为配合白血病、淋巴瘤等疾病的诊断而开展了骨髓穿刺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特别是2003年以来,为了配合"非典"患者治疗后期相继出现股骨头坏死等病症的科研工作,我科先后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等科研单位制作了大量实验动物的骨组织标本的病理学切片.

    关键词: 骨组织 脱钙 染色
  • 胃肠道黏膜活检中印戒细胞癌的诊断与鉴别

    作者:何春年

    胃肠道印戒细胞癌(signet ring cell carcinoma,SRCC),亦称黏液细胞癌(mucinous cell carcinoma, MCC),在病理活检中经常见到,早期诊治预后良好,而进展期则极富浸润性和高转移率,生存率明显降低,预后不良[1~3].SRCC细胞形态变化多样,类型和背景复杂,在常规切片HE染色中,缺乏经验者容易漏诊和误诊[4],临床病理工作者应予重视.

  • WHO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理分型及鉴别诊断

    作者:王益华;吕翔

    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较为罕见,其形态有多种变异,易与其他肿瘤相混淆.2004年WHO对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进行了新的分类[1],并提出了诊断标准,对临床病理诊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